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Ⅲ)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Ⅲ)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

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高二历史选修3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3试题

志远中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共60分)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英法俄与德奥意双方的利益不同B俄奥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C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2、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有()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③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④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3、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主要原因()A德奥结盟B英德矛盾的上升C法国的要求D出于遏制奥匈帝国的需要4、“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根本上体现了英国()A以争夺殖民地为出发点B对外政策以英国的自身利益为转移C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D实行中立政策5、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 1915德军打跨俄国6、直接导致得意志帝国覆亡的原因是()A一战的打击B美国的参战C俄国十月革命D德国十一月革命7、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对德参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协约国利益B打击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C维护美国利益,捞取战利品D维护英法利益8、之所以说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理由是()①同盟国战败,沦为被宰割的对象②欧洲大部分协约国受到重创,输尽了财富③大战给双方带来了惨痛的后果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9、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尔干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俄、德 B 英、奥C俄、奥D法、奥10、一战中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苏俄《和平法令》的通过②索姆河战役③美国对德宣战④苏俄二月革命A ②④③①B ④②③①C ②④①③D ④②①③11、在一战中,没有衰落,反而崛起的列强是()A 日本、美国B 英国、美国防C 日本、英国D 美国、德国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A 南线—东线—西线B 东线—西线—东线C 西线—东线—西线D 东线—南线—东线13、下列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的是()A 马恩河战役B 日德兰海战C 凡尔登战役D 索姆河战役14、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 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C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①法德矛盾②法意矛盾③英德矛盾④俄奥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6、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政治打击最为严重的事件是()A 俄国十月革命B 德国十一月革命C 匈牙利革命D 波兰独立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战场的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国家是()A 法国B 俄国C 德国D 奥匈帝国18、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A 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B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 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D 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19、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A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B 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C 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D 对土耳其的争夺20、“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A 德国法国B 奥匈帝国俄国C 意大利英国D 德国英国21、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是在()A 1882年B 1892年C 1904年D 1907年2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海战23、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有一项不准确。

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A.B.C.D..A. B.C. D.—实质”。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紧扣材料排除。这启示我们要加
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此类试题的解法。这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其考查的是“现
。(7分)
第(2)问“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关键是转化成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就很容易作答了。做此
题要做到“两个结合”结合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
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等信
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
,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
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第一章:古希腊和罗马城邦1. 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2. 罗马城邦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古代印度文明1. 孔雀王朝是哪个时期的印度王朝?2. 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它的教义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古代中国1. 什么是封建制度?2. 那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早出现的时期?第四章:东南亚古代国家1. 请列举东南亚几个著名的古代国家。

2. 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第五章:非洲古代国家1. 非洲古代国家的特点是什么?2. 非洲有哪些重要的王国?第六章:新航路开辟和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1. 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第七章:近代中国和对外交往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第八章: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导致了哪些重大事件?2. 请简要介绍一下《辛丑条约》的内容。

第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 俄国革命导致了什么样的社会变革?第十章: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德日同盟和法西斯国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第十一章:商业文明的兴起和国际经济关系改变1. 商业文明的兴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2. 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变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第十二章: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联合国是什么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 冷战的起因是什么?第十三章:全球化的发展和挑战1.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优势和挑战?2. 当前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第十四章: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 当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所遇到的挑战有哪些?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的复习题。

希望你能认真准备,取得好成绩!。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198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办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汉武帝使用哪项政策来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A. 针对地方豪强实施“郡县制”B. 减轻赋税负担C. 提升士族地位D. 推行2. (C)以下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兴起了社会主义革命?A. 平定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发动文化大革命3. (B)下列哪位人物对中国新文化运动起到重要影响?A. 孙中山B. 鲁迅C. 陈独秀D. 王充4. (A)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辛亥革命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5. (D)以下哪位人物是明代的杰出文学家和戏剧家?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关汉卿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明朝的海上禁止答:明朝的海上禁止是指明朝帝国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的政策。

明朝期间,皇帝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禁止了私人贸易活动。

这一政策使得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封闭国家之一。

2. 请解释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指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该战争的原因是英国违反中国的禁烟政策,大量非法贩卖鸦片。

战争结束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请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持续了千年之久。

它的作用是让有才干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来服务国家。

这种制度使得政府的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和公平,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也提供了普通百姓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社会晋升的机会。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历史发展角度,谈谈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革命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分别谈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并阐述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部分:附录以下是选择题的答案:1. A2. C3. B4. A5. D感谢您的阅读!。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历史文献是关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详细记载?A.《史记》B.《资治通鉴》C.《周礼》D.《汉书》答案:C2. 清朝末期,哪一位皇帝试图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A. 乾隆帝B. 嘉庆帝C. 光绪帝D. 道光帝答案:C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A5. 以下哪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郑国渠答案:A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A7.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答案:A8.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B9.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世袭制D. 举孝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

答案:隋2.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答案:李世民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溥仪4.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称为_________。

答案:丞相5.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高中历史选修3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战国四公子”?A. 信陵君B. 春申君C. 平原君D. 范蠡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什么?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法律条文D. 军事战略3. 下列哪项不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改革措施?A. 废除丞相制B. 建立东厂C. 推行屯田制D. 恢复科举制4. 清朝乾隆年间,以下哪项不是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摊丁入亩”D. 建立东厂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八国联军侵华D. 甲午战争的失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朝代是________。

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的统治时期。

9.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过________。

10.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熙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13. 阐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5. 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2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请结合中国历史,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D5. A二、填空题6. 周朝7. 郡县制8. 李世民9. 非洲东海岸10. 1911年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废除其他学派的学说,只推崇儒家思想。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一(专题综合测评 ) 分90分值:分钟60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1890 材料二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请回答:) 分(5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 分(5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3)) 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1)第【解析】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2)第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

明;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3)第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1) 【答案】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1882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79对德国。

措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历史事件,选择与之相符的描述。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郡县制C.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D. 明太祖建立明朝题目: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这一历史事件是: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赵匡胤C. 忽必烈D. 李渊答案:A二、填空题1.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即_________,这一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郡县制2.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修建了著名的__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长城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等,使得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

再次,秦始皇的统一行动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等提供了条件。

最后,秦始皇的统一行动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焚书坑儒等,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75高考历史选修三试题汇总75

75高考历史选修三试题汇总75

高考历史选修三试题汇总(附参考答案)1.[2014·浙江卷] 纳赛尔被誉为“中东雄狮”。

如果要给他写传记,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A.签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2.T3[2014·天津卷]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

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5分)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全国卷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址上。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定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址;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尔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够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很多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获得宽泛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亲近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响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响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益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体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拟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系统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碰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今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初版个人著作之风流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5)1. (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 年5月2日正武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2. (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7分)(8分)3. (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一一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6.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7.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9.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专题16高中历史选修(34)三年高考(20142016)历史试题(附解析)

专题16高中历史选修(34)三年高考(20142016)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4-2016年三年高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精编版)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考点一:高中历史选修3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考点定位】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契合美国参加一战100周年的热点,考查考生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认识。

本题材料与答案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更多需要从教材所学知识上思考组织答案。

启示:战争与和平部分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建议加强对考生“概括”、“说明”类设问的解题方法训练。

02.(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期综合训练(十)文综历史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5)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武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1)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7分)(2)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8分)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9分)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6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批,该审批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批制定《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获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10分)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

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

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

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10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9分)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

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10分)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5)1.(2010新课标全国卷)(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2) 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2.(2011新课标全国卷)(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3.(2012新课标全国卷)(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原因:美国吸取越南战争的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2分) ;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3分);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2分) ;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2分)。

(2)影响: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3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