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上册) 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是初中历史课程的第一本教材,也是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知识的基本介绍。

以下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的知识点:
一、人类史与早期人类
1. 人类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人的起源和繁衍的方式
3. 早期人类栖息地的变化
4. 早期人类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文明
1. 河南、陕西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夏、商、周三代
3. 周代社会的分层和阶级
4. 封建社会阶级力量的消长和变化
三、希腊罗马文明
1. 希腊古典文化的特点
2.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3.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影响
4.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四、印度教文明
1.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和宗教文化
2. 阿育王时期的印度政治和文化
3. 印度教文艺的表现和风格
4. 南亚半岛的国际交流和文化影响
五、伊斯兰教文明
1.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宗教文化
2. 伊斯兰教扩展的过程和历史贡献
3. 伊斯兰科学和文化的特点
4. 伊斯兰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以上就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的知识点,相信这些知识点能够让你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并对于历史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意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采集、狩猎- 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遗址: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 观念:具有审美意识2.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 原始农业:种植粟- 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 河姆渡居民-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 原始手工业:制作黑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重要事件:盘庚迁殷- 灭亡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制度:分封制- 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2.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 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夏朝→商周时期(繁荣)-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甲骨文- 定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3. 社会的变革- 禅让制- 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典型人物:尧、舜、禹- 大禹治水- 方法: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影响:大禹成为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王位世袭制- 开始时间:启- 实质: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其他重要知识点- 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中华文明的起源- 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 东周时期- 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等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的修建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生产时代,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河流的孕育带来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如黄河文明、亚历山大港等;- 埃及、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等因素。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农具、青铜器等。

第四单元:汉代的繁荣与衰落-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的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如文学、音乐、绘画等。

第五单元:唐代的开放与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唐朝,科技、商业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唐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巅峰。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艺术- 发明和创造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中国古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绘画、陶瓷、雕刻等;- 古代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频繁;- 中国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单元:东亚的多元一体- 东亚地区具有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历史上互相影响和借鉴;- 东亚地区的多元一体性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九单元: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古代文明
1.1 人类的形成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 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
- 人类社会的形成
1.2 古代文明
- 古代埃及文明
- 古代巴比伦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代中国文明
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1 封建社会的形成
-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封建制度的建立- 封建社会的特点
2.2 封建社会的发展
-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非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3.1 近代化的探索
-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 英国的工业革命
3.2 实践中的近代化
- 美国的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四单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4.1 现代社会的发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现代科技革命
4.2 社会的变革
- 俄国十月革命
- 中国的改革开放
- 欧洲的联合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五单元: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5.1 历史的反思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5.2 历史的启示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以上就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全面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世界古代文明发展
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
3.两河流域文明
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
旧石器时代:最早的人类文明
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大河流域的特点:水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4.早期的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特点:城市自治,卫城和市集
斯巴达:军事化的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的城邦
希腊哲学家:___、___、___
5.古代罗马
罗马政治制度:共和制和
罗马法律:《十二表法》
___的传播:罗马帝国成为___的中心
罗马建筑:斗兽场、巴西利卡、大剧院
6.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礼制、封建制度、家族观念
7.世界古代文化
印度古代文化:___的兴起
希腊古代文化:奥运会的起源
罗马古代文化:拉丁字母的形成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汇总。

如需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时期,没有确实的历史记载,有传说和神话。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2. 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

- 建立者是夏启。

-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青铜器。

3. 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 商朝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代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4. 周朝:- 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和奴隶是社会的基础。

5.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竹简的发明使文字记载普及。

- 各国割据,进行不断的战争和斗争。

6. 秦朝:- 秦王嬴政统一了战国,建立了秦朝。

- 秦朝实行法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

二、古代文化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

2. 儒家强调仁爱和教育,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3.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4. 法家注重法制和政治,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5. 古代文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青铜器、陶器、书法、音乐等。

三、古代社会与生活1.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

2. 社会等级分明,有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3.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

4. 妇女地位较低,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四、历史文献与史学思想1. 古代历史文献主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2. 古代史学家强调历史的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

3. 古代史学思想以尚贤、尊史、重实践为主要特点。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参考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知识要点】名称距今时间遗址地点体质特征工具用火获取食物社会组织思想意识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猿形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北京人70桀商—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用: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难点解析]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东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几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重点考点]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

当时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3、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知识要点]发明创作创作人及时间成就地位或作用纸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九章算术》东汉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麻沸散东汉末年华佗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地动仪东汉前期张衡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重点考点]1、我国的造纸术是(西汉早期)发明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一)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导语】本⽂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仅供⼤家参考。

第⼀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 ⼀、元谋⼈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活情况:能制造⼯具,知道⽤⽕; 4、发现意义:元谋⼈是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 2、⽣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相似,能够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打制⽯器、⽊棒;(⽣产⼯具) 4、⽣产⽣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天然⽕,会保存⽕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类之⼀;周⼝店北京⼈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遗址。

三、⼭顶洞⼈1、遗址:位于北京周⼝店龙⾻⼭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类的特征;3、⽣产⼯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结捕鱼,创⽴⼋卦;(2)神农⽒: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半坡⼈的⽣活和河姆渡⼈的⽣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式圆形房屋河姆渡⼈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栏式房屋⽣产⼯具使⽤磨制⽯器、制作⾻器、使⽤磨制⽯器,如⾻耜;⾓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器和乐器;会雕制⾐种植⽔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刻,懂得使⽤天然漆⼆、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详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详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详细梳理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采集、狩猎。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处于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如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农耕文明的兴起5.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6.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7.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8.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9.地理位置与农作物: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

10.房屋样式: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1.生产工具:都使用磨制石器,但具体种类和用途有所不同。

第3课华夏之祖1.炎黄联盟1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13.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14.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5.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等。

16.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等。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2. 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农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进而出现了城市和文明。

3. 早期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4.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二、古代帝国的兴起与辉煌1. 古代帝国的特点古代帝国具有广阔的疆域和集权的政治制度,如古埃及、巴比伦、波斯等。

2. 中国古代帝国中国的秦、汉、唐等朝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帝国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苏美尔、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对人类历史有着重要影响。

三、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之间通过贸易、战争等方式进行交流,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2.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中国和欧洲等地。

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四、世界上的古代文明1.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发展了城市、农业和文字等。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和宗教体系。

3. 古代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政治、哲学、艺术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4.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帝国是欧洲最大的古代帝国之一,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历史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统治模式。

2. 封建社会的特点中国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皇帝、贵族和农民构成了社会的重要阶层。

3.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在农业、冶金、纺织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丰富了文化内涵。

4.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以儒教、道教和佛教为主,对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1.1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古代中国的发源地,地势高,气候干燥,适合农业发展。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文明发源地。

长江流域:地势低,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

长江流域在古代也有重要的文明发展。

1.2 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狩猎采集生活。

代表性遗址包括北京猿人遗址。

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磨制石器,开始定居,发展了农业。

重要遗址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

1.3 夏朝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夏朝的政治:夏朝的政治制度以部落联盟为基础,大禹治理洪水,建立了初步的统治秩序。

1.4 商朝商朝的建立:商朝由成汤建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社会:商朝的社会以奴隶制为主,政治中心在殷地(今安阳)。

商朝的社会结构包括君主、贵族、商人、奴隶等。

甲骨文:商朝的文字记载主要通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1.5 周朝周朝的建立:周朝由周文王、周武王建立。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的开始。

周朝的政治:周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建立了分封制。

周礼:周朝建立了严格的礼制,对后世的政治、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2.1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出现了五位重要的霸主,如齐桓公、晋景公等,他们在各自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春秋时期的变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著名的改革有齐国的管仲改革。

2.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中国分为七个主要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七个国家在战争中逐渐强大。

战国策:这一时期,各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军事、政治、外交斗争,逐步形成了战国策的内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1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意义: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1.2 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采集、狩猎,过群居生活- 地位: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1.3 山顶洞人- 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工具: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骨针)- 观念:已有审美观念2. 原始的农耕生活2.1 半坡人的生活- 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年- 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房屋款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农业:种植粟- 畜牧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手工业:制造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2.2 河姆渡人的生活- 距今年代: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款式: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如骨耜- 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 手工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镂2.3 农耕文明的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 远古的传说3.1 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2 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4.1 夏朝的兴衰-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4.2 商朝的更替-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迁都: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灭亡: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后商朝灭亡4.3 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 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意义: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4 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灭5. 青铜器与甲骨文5.1 青铜器- 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时期(繁荣)-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5.2 甲骨文- 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三、动荡与变革6. 动荡的春秋时期6.1 春秋时期概况-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而争霸6.2 春秋霸主-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影响:有利于局部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但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7.1 战国七雄- 七雄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7.2 商鞅变法- 背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7.3 都江堰- 修建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地点:岷江- 影响: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存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根本一样。

可以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比照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样点:都从事农业消费;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款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枯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消费力的开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知道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两颗门齿化石)3、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使用火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约3万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审美观。

(钻孔表明人工能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约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作用:避风、取暖、防沙),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6、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作用:通风防潮、饲养家畜、防虫蛇猛兽等)(水井)乐器骨哨,会象牙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等。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同(因地制宜)。

8、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9、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10、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1、黄帝打败炎帝是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龙的传人)。

12、炎帝(神农)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名称:河姆渡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农耕时间:河姆渡约5000-6000年前,半坡约距今7000年地点:河姆渡在黄河流域,半坡在长江流域特征:河姆渡:种植蔬菜、粟,饲养猪狗,彩陶、纺线、织布、制衣,定居,半地穴式房屋半坡:种植水稻,养家畜,会制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生活方式定居,干栏式房屋难点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和蔬菜,饲养家畜,制作彩陶和纺织品等手工艺品,定居在半地穴式和干栏式房屋中,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如何被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进化过程中,使用火的作用是什么?使用火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制造工具。

5、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有哪些?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只能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作骨针,已会人工取火,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生产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住在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属于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在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贡献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4、炎黄时期的知识要点包括: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华夏民族的形成,XXX和XXX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XXX被称为“人文初祖”,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____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协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________________为主凶,____________________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镇压农民起义;1862年,太平军在________________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及五个堪界议定收,共割占了中国领土________________平方公里。

五、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与俄国妄图控制新疆,先后扶植阿古柏傀儡政权,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__________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

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__________全军覆没。

同年4月,__________与日本首相__________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开放通商口岸: ____________________④设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国富兵,摆脱困境(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目的:________________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7、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__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主要内容:(1)前期——以"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期——以"______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还筹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1862年创办,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运动。

11、评价:(1)(消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积极)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为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

5、主要经过:(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_________》,介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情况,又组织强学会,将后更名万国公报为《__________》,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3)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__________"(又叫戊戌变法);(4)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____________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③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_________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3、代表人物:孙中山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机关刊物:《__________》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__,组织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__,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各国,改革土地制度。

(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_________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________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束——_____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推翻了____________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__________,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5、旗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认为要建立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6、宣传阵地:《__________》杂志7、主要内容:(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