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
德国金融体系变迁历程
德国金融体系变迁历程一、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酝酿1864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利,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
德国综合性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 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迅速高涨的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对企业投资,银企结合拉开了德国全能银行的序幕。
银行从给其贷款、帮其发行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银行也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来取得较大的收益,为此又增强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银行业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被迫实施美国式分业经营制度。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德地区的银行业才恢复了战前的状态, 继续着混业经营的道路两德统一后,打破了东部银行在业务上的严格的分工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能银行制度(即混业经营制度)。
至此,德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被迫分业经营再到重新混业经营这一变迁过程。
三、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法律基础。
德国有关银行制度的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邦银行法》另一个是《银行法》(信用业法)在法律基础方面。
除规定了银行业务的范围,德国银行法律规定的严密健全也为全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和外部约束。
四、德国全能银行体系的框架。
-德国混业经营制度是以全能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补充为特点的。
全能银行是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银行;全能银行又可以分成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种类商业银行,包括大银行,地区性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私人银行等。
较之全能银行,德国专业银行只能提供专项服务,包括抵押按揭银行、基建信贷联合会、投资公司。
指导银行和德意志清算代理处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职能的银行。
同时还有特殊只能银行,比如夏兴信贷银行、出口信贷银行等;还有一些准银行机构的财务公司,比如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还有由非银行机构主办的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此外,还有邮政汇划和邮政储蓄机构等。
解析全能银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
解析全能银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的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银行业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全能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全能银行进行初步的介绍,并针对中国的现状,指出中国要想走出国门,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必然会走向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能银行;分业经营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
金融日益全球化、自由化、电子化、网络化,金融市场也向着一体化迈进。
为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种形态的全能银行,以提高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全能银行的全球化趋势会给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国要开放,唯一的出路是融入全球,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全能银行发展与我们正在开放的金融市场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发展的进程相比,差距还太大,外资银行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而我们的银行业还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银行、证券与保险还未完全放开,出于谨慎,政府还在保护着国内金融市场,为了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打造中国的全能银行,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全能银行简介(一)、全能银行的特点全能银行(universalbankingsystem)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2)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3)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公司股东。
现在最常用的定义是第二种。
全能银行的融资范围从传统的营业资金贷款到私人债券、国际债券及各类股票发行,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所有行业,包括贸易、工业、各种类型的公司、个人和公共部门。
无论全能银行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形式,其本质特征只有一点:能利用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务。
德国紧密型银企关系对我国的启示_陈晓音
重要股东 。 德国法律对银行持有企业股份的限制较为宽松 , 仅 限定银行对企业的股份投资比例不超过银行自有资本的
50% 。 银行参与企业股份投资的数额一般很大 , 大银行也常成
为企业的最大股东 。 例如 , 德意志银行在 1994 年时持 有 奔 驰 公司约 25% 的股份 ;2004 年 时 持 其 大 约 9% 的 股 份 , 仍 是 奔 驰 的最大股东 。
文
1. 密切的信贷关系 。 与英 、 美等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
家相比 , 德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 , 银行贷款是企业外部 资 金的主要来源 , 银企之间的信贷关系相对更为密切 。 德国企业 的负债权益比率比英 、 美企业大约高出了 50% , 企业大部分债 务融资来源于银行 , 德国银行业在企业融资中的影响大 大 超 过了英 、 美的银行业 。
他 山 石
德国紧密型银企关系是其金融体制的一大特色 。 德 国 的 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 , 银行是全能型的银行 , 银行的业 务 范围非常宽泛 。 在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中 , 主要依靠银行为企业 提供资金 , 包括银行贷款和投资持股等 , 其他渠道的资金来 源 很少 。 在此过程中 , 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 。 一 、 德国紧密型银企关系概述 德国紧密型银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与 企 业 决 策 、监 督 企 业 管 理 ,可 以降低监督成本 , 减少债权人与 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 对于企业而言 , 长期稳定的 银企关系 , 有利于增强银企之间 的信息沟通 , 有助于信用状况和 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获得长期 稳定的信贷资金, 降低融资成 本 。 此外 , 银行作为企业的股东 和债权人 , 一般较为关注企业的 长远发展 , 对企业的持股较为稳 定 , 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实现长 期发展目标。 银行对企业经营 管理的参与 , 还可以使企业共享 银行的金融专业知识和信息 , 有 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011年第5期(总第2349期)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徐文彬一、德国实行由始至终的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德国的银行从成立起,由始至终地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
它们不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全能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化进程中自然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全能银行、20世纪30年代后严格分业经营条件下全能银行的消失、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向全能银行的回归。
德国的银行从成立起就必须能够办理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表外业务、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否则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德国银行业一直以来,实行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德国政府没有对银行业的经营设置障碍或经营的限制,而是给予银行经营以极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德国政府在法律上给予银行业特殊的保护和支持。
特别是在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非但没有设立反托拉斯法和禁止银行董事兼职的法律规定,反而鼓励和支持银行承担和办理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使银行得以在成立后,就办理全方位金融领域的各项业务。
两部法律为德国的全能银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1957年7月26日,德国政府颁布了联邦银行法,四年之后又于1961年7月10日,颁布了银行法,为德国的全能银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且奠定了法律基础。
这两部法律,为银行业广泛参与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及投资于工商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法律依据,形成了德国银行资本与工商企业及建筑业等的产权交融、交叉持股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金融体制。
德国的全能银行具有诸多的权力:一是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零售及批发业务的权力和义务;二是持有工商企业股权的权力;三是享有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证券投资的独占权力;四是为各行业发放贷款和提供融资活动的权力。
因此是最彻底的、综合化程度最高的全能银行。
最后,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德国的产业、商业对于银行的长期信贷资金需求加大,而德国资本市场却十分不发达。
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调整”及启示
德意志银行的德意志银行的““战略调整战略调整””及启示及启示2015年12月29日近期近期,,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第三财季将出现62亿2欧元亏损欧元亏损。
此前,该行已出台未来5年(2020)(2020)战略调整计划战略调整计划战略调整计划。
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这两方面压力于监管和业绩这两方面压力。
德银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应引起我国银行业界关注应引起我国银行业界关注。
10月7日,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后称“德银”)意外宣布该行三季度财报预计报亏62亿欧元,且将考虑减少甚至取消2015财年普通股的分红。
德银大幅减记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监管对资本的更高要求、处置零售业务分支邮政银行、小幅减记所持华夏银行股权、12亿欧元法律诉讼等因素均促成德银大幅减记。
事实上,德银早已意识到自身不佳状况,今年4月已出台未来五年(2020)战略调整计划(后称“战略调整”),拟通过大规模转型来求得生存。
此计划内容包括剥离旗下邮政银行以缩减零售业务、精简投行业务、调整全球市场布局以及增强交易银行及数字化银行业务等。
该计划虽属较大动作,但较市场此前“全面放弃零售业务、转为批发银行”的预期仍略显保守,再加上此次预期预报巨亏和新行长克莱恩今年7月的上任,预计下一阶段将出台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
根据我们的分析,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要求这两方面压力。
近年德银等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反映了欧美银行业去杠杆化进程仍在深化、夯实资本的需要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冬天”尚未过去。
随着国际间资本流动对我国影响加深,这一形势应引起我银行业界密切关注。
全能型银行的扩张之路全能型银行的扩张之路 德意志银行于1870年在柏林成立,是欧元区及德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给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的 是 德 国 , 其 一 直 坚 持 金 融 业 的 混 的 金 融 管 理 体 制 下 ,德 国 大 银 行 涉 2 0 0 0年 的 总 量 达 到 7 3 0 0亿 欧 元 ,资 业 经 营 模 式 。 德 国 金 融 集 团 的 母 公 足 投 行 业 务 并 不 存 在 障 碍 ,其 以 投 产 管 理 的 手 续 费 收 入 在 2 0 0 0年 增 加
壮 大 起 来 的 。 该 母 公 司 既 可 以 直 接 行 捆 绑 ,坚 持 全 能 化 的 扩 张 。 德 国 中 获 得 的 手 续 费 收 入 为 1,4 亿 欧 81 从 事 包 括 商 业 银 行 与 投 资 银 行 在 内 的 大 银 行 对 投 资 银 行 业 务 的 重 视 反 映 了 元 , 比 上 年 增 加 一 倍 ,这 项 业 务 还
能银 行 一 ( Uni e s l v r a Ba nk) 展 。 虽 然 零 售 业 务 自身 经 营 成 本 较 5 、 总 收 入 的 4 ; 手 续 费 收 入 主 % % 零 售 业 务 销 售 网 络 。 零 售 业 务 销 资 产 管 理 业 务 。 在 德 国 ,股 民 均 委 是 一 种 银 行 类 型 ,它 代 表 了 大 , 却 拥 有 一 项 价 值 巨 大 的 资 源 一 要 来 源 证 券 承 销 、 证 券 经 纪 业 务 和 .
国 ,零 售 业 务 的 高 成 本 和 低 盈 利 能 业 务 范 围 包 括 证 券 承 销 、 证 券 经 纪 殊 的 产 权 纽 带 关 系 , 因 此 德 国 银 行
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简析
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简析作者:张然吴秀伦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第03期摘要:德国是一直坚持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国家,全能银行是其混业制度下的主要载体,同时其还可以直接经营不具备金融属性的实业投资,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其金融发展的稳健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当前,伴随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不断出现,特别是有些金控公司在经营金融主业的同时,还兼营实业投资经营,因而德国的混业制度和全能银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
文章分析了德国金融混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对德国全能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追溯,并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了总结,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得出有益启示。
关键词:全能银行;统一监管;产融结合一、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的历史追溯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长期以来德国金融业一直坚持混业经营,且全能银行居主导地位。
全能银行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并可深度经营非金融属性的实业投资。
1. 工业化大发展催生全能银行兴起。
19世纪初期,德国金融体系以家族式私人银行为主,直到同世纪中叶,其银行体系才逐步完备,但其业务也主要集中于特定的重点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类银行业务范围逐渐交融,逐步演变为能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机构。
特别是,19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工业革命后起国家,德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银行对企业既发放贷款,也帮其发行股票、债券,直至对其进行直接投资,为企业资金融通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产融结合在没有严格法律限制的基础上愈发深入。
基于此,许多综合性的全能银行相继建立,不但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也奠定其金融系统的主体地位,为德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二战后得到恢复和重建。
与美国、英国不同,德国银行业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且被迫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割裂发展。
在西方占领区(西德地区)实施美国式的银行制度(即美国彼时的分业经营制度),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逐步恢复到战争前的混业经营状态。
德国银行体系的特点与启示_任小鲁
德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专门的法律提供 制度保证。 农发行成立 19 年来,业务发展 经历了 3 个阶段, 但仍存在一些没有统一
的认识,影响了稳定经营、可持续发展和职 能作用的发挥。这些必须通过立法,对政策 性银行的业务范围、经营原则、资金筹措的 渠道、风险控制的措施、呆账准备金提取和 坏账拨备的比例、 所得税的减免等做出规 定。
(二)以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 出资建立或依托国家主权信用建立的银行
一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其资本金由 联邦政府出资,服务和扶持德国中小企业, 主要发放中长期贷款, 使德国的中小企业 成为支撑德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是储蓄 银行,其资本金由各州政府出资,承担为地 方政府提供融资, 为各州经济发展提供融 资需求。三是德国农业银行(农业地产开发 银 行 、农 业 地 产 抵 押 银 行 ),其 资 本 金 由 农 场主出资 (但联邦政府对所发放的农业贷 款提供最终担保), 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业 务范围联邦政府有严格的界定。 四是其他 以国家主权信用为背景的公益性建房储蓄 银行等。在德国的银行体系中,联邦政府具 有主导和参与的程度较高。
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 禁止使用转基因技 术;限制单面积禽畜饲养数量。 在政策上, 实施环境保护补贴, 使生产发展有利于环 境保护。
(四)实施积极支持农业的法律政策 德国政府用财政补贴刺激农业生产, 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的法规,如 90 年代 初的《托管法》和《农业适应法》。 在欧洲经 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为实现欧盟提出的 农业全面参与市场自由竞争的目标, 德国 政府对农业进行了改革。 为了保护农民利 益,扶持农业发展,对农业提供补贴的大政 方针不但没有变, 还增加了补贴金额。 政 府补贴由刺激产量增加转向注重农产品质 量安全、生态农业、能源农业、农村环境保 护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 条件的改善等方面。 目前德国农民收入的 60%是 通 过 市 场 销 售 农 产 品 所 得 ,40% 来 自政府补贴。 二、德国银行体系概况及其对农业的 支持 德国银行体系主要由私有商业银行、 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和专业银行组成,具有 形式多样、 层次分明的特点。 按出资人分 为国家出资、企业出资、自然人出资、农场 主出资及其相互间的合伙出资等;按业务 范围分为混业经营的大银行、 经营单一业 务的专业银行;按管理模式分为完整体制 的独立银行,办理特定环节和业务、银行间 合作的银行; 按信用背景分为独立的私有 银行背景的银行, 依托国家主权的银行。 德国银行体系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配套的银行体系贯穿于不同的经 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领域, 德国的银 行体系伴随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而有所调整 一是体现市场经济特点, 以追求利润
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
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全能金融是德国自 1983 年以来,在以全能银行为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逐渐兴起和正在形成的一种新金融体制。
本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功能耦合思想,结合系统论的分析逻辑,动态和静态地对德国全能金融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德国的全能金融就是德国银行业与保险业在产品功能与机构服务方面的交叉融合。
它是德国近来居民个人资产和私人养老需求急剧膨胀、价值观转变、欧洲内部市场建设和管制放松、国家税收政策鼓励以及企业多元化创新冲动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关于产品功能的三层次理论说明,全能金融主要通过机构服务的结合来实现产品功能的融合。
因此,多元化理论及其衍生是本文研究全能金融问题的理论基石,而客户偏好比较模型则开创了一个独特的论证视角。
在一系列信用业和保险业监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制下,德国金融机构实现全能金融主要有合作与组建康采恩两种途径。
通过透视和塑造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有关环节,以协同效应为评价标准,指出当前合作途径相较于组建康采恩途径的优势所在。
汲取两者之长,集团化运作全能金融的最佳组织模式则是内部分离的管理型控股公司。
与全能银行不同,全能金融并不只是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混合经营,而是融银行、证券和保险于一体的、完全意义上的金融混业。
因此,金融监管必须作出恰如其分的调整,必须更加突出定性监管和统筹安排,积极参考有关国际组织的建议。
外部统一而内部分离的单一监管模式最能驾驭蕴藏其间的异质风险和传染风险。
全能金融要求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能够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利用关系营销法挖掘销售潜力。
这代表了欧洲和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
出于内外部压力的考虑,中国迈入全能金融阶段也是必然的未来。
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要有产权改革和监管现代化来保驾护航。
全能银行——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
全能银行——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内容提要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德国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关键词德国制度金融制度混业经营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所谓金融混业经营是相对于金融分业经营而言的既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又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就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其中尤以德国为典型代表与美、英、日三国相比德国的金融经营模式具有独特的特征第一商业银行的“全能化”或“综合化”即商业银行没有业务范围的限制而可以全面地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如经营存放款、贴现、证券买卖、担保、投资信托、租赁储蓄等全方位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第二从来就没有独立的投资银行证券市场相对落后第三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对其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力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今国际上金融机构采用最为普遍的、可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当前国际上主要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可分为全能银行型和金融控股公司型这两种前者以德国为代表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了存贷款、信托、投资、证券、保险等一切与资金融通有关的业务后者则以美国为首即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来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渗透并对它们有决策权下属各类金融机构则在法律上相对独立现代美国金融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演变过程相对美国而言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下面将就德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进行细致的探讨一、德国混业经营制度发展历程德国是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UniversalBank又称为综合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德国全能银行的信贷与证券业务有不同侧重)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德国的银行体系是19世纪中叶随着国家工业化生产发展起来的在发展初期德国的各类银行均有特定的重点业务领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过程中各类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业务范围逐渐交叉才发展成目前的综合经营的局面其中全能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补充1、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酝酿为处理商务或为商人提供短期贷款和交易上的服务德国从1835年开始逐渐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银行与金融系统但其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模较大的银行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德国综合性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迅速高涨的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对企业投资较为典型是银行对铁路提供资金同时派人担任铁路上的要职由此开始的银企结合拉开了德国全能银行的序幕银行从给其贷款、帮其发行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银行也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来取得较大的收益为此又增强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由于德国没有反托拉斯法也没有禁止银行董事兼职的法律因此银行通过直接持股并派出董事与工商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许多工商企业在资金上高度依赖银行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整个迅速扩张中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综合性的银行相继建立并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科隆亚巴拉汉欧朋海姆金融公司和古斯塔夫冯麦威森在达姆斯达特成立了工商银行并与1852年在巴黎成立的动产信贷银行共同组成了一个现代股份制银行并由此产生了一家集公司筹建、有价证券发行和一般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全能银行19世纪中叶也是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1840年到1860年期间就由800多家储蓄银行产生此外19世纪60年代也产生了抵押银行最早是1862分别于法兰克福和梅林根成立的两家私营抵押银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德国银行业也一直是沿着上述四条路径发展的并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股份制银行和个体私营银行主要服务于工业经济领域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型加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以及农业领域抵押银行主要服务于作为工业中心的城市建设可以说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的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和吸收能力很大迫切需要大型的银行机构能吸收小额存款又能方便地调动和融通资金把短期小额存款转变为长期信贷资本并随时按照要求为大型工业企业及时提供创业投资资本和长期资本保证因此德国的全能银行得到了发展从一开始就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又从事投资银行业务2、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银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的西方占领区(美、英、法)被迫实施美国式的银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直到50年代后期西德地区的银行业才恢复了战前的状态继续着混业经营的道路而在原东德地区情况就更为复杂与西部“全能银行制度”完全不同原东德是按照原苏联模式来建设银行体制的原有的一切金融机构禁止开展银行业务各原民营金融机构被没收重新成立的地方银行和储蓄银行接受原有银行的人、财、物并成为新银行的决定性构成要素同时也进行了针对以前大银行的结构性调整银行制度也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且须配合中央政权的计划经济政策两德统一后为了使原有东部的银行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德国联邦银行对东部银行进行了改组打破了东部银行在业务上的严格的分工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BankingSystem)(即混业经营制度)至此德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被迫分业经营再到重新混业经营这一变迁过程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臶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德国大银行的全能性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得以加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德国大银行都已成为集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为一体、揽私人客户与机构客户于一身、汇零售业务及批发业务于一炉、视全球市场为一家的综合性极强的欧洲乃至世界大银行3、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法律基础德国法律属大陆法系以法典为基础这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基础有很大不同德国有关银行制度的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邦银行法》;另一个是《银行法》(信用业法)《联邦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进行除保险代理业务之外的几大金融业务包括信托、证券、存贷、外汇及之间业务等因此仅这个法律就规定了德国银行进行混业经营的法律规则1961年7月10日通过的《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凡是从事银行业务并且这种业务的规模已达到商业化、有组织水平的企业都是信用机构可见在德国通过立法已将银行与信用机构视为一体从而为银行的混业经营留下了广阔的法律空间在所有国家关于银行业务的法律定义中如此明确地规定了包括众多非银行业务领域德国最为典型在法律基础方面除规定了银行业务的范围德国银行法律规定的严密健全也为全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和外部约束4、德国全能银行体系的框架德国混业经营制度是以全能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补充为特点的全能银行是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银行;较之全能银行德国专业银行只提供专项服务包括抵押按揭银行基建信贷联合会投资公司指导银行和德意志清算代理处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职能的银行还有特殊职能银行比如夏兴信贷银行、出口信贷公司等德国还有一些准银行机构的财务公司比如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还有由非银行机构主办的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如大汽车公司主办的汽车银行等此外还有邮政汇划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全能银行又可以分成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种类商业银行包括大银行、地区性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私人银行等在德国最有代表性的大银行是:德意志银行、德国工商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三大商业银行这三大银行都是股份制全能银行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使自有资本符合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银行的特点是设施完备、业务量大并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地区性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各自的规模、形式和业务不尽相同有一些较大的地区性银行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比如巴伐利亚统一抵押银行、BHF银行及BFG银行等储蓄银行是由三级体系构成的:乡镇储蓄所、地区储蓄银行及汇划中心还有德意志汇划中心银行储蓄银行是公共法人的银行储蓄银行最初的任务是针对中小客户的存贷款业务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业的发展储蓄银行也发展成了全能银行合作银行它原来由三级构成:初级信用合作社、地区信贷合作银行和全国性的德国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工商合作银行合作银行业务活动的中心是促进其成员的经营活动它主要为中小企业及建筑公司提供中长期贷款同时它也吸收储蓄存款德国合作银行是公共法人性质的机构也是全能银行二、德国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参与虽然德国各类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但德国法律对他们从事何种业务却限制很少他们可以随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德国的商业银行是典型的全能银行,是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中介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混合体,能够从事吸收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托收承付、买卖证券、信托投资、财产代管、投资咨询、外汇交易、国内外汇兑等业务进行的是混业经营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低成本地为经济部门提供银行服务保证了货币在金融部门快速地流通更广泛地分散银行风险和稳定盈利的倾向也增强了银行业的活力德国全能银行体系的这些特点使得它能比较容易和灵活地应付这几年由于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引起的金融市场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德国的全能银行享有以机构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独占权事实上德国的证券市场完全是由银行来组织和控制的德国银行之所以能够进行证券投资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德国的银行法已经把银行自营证券业的风险限定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二是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与银行传统的业务相关;三是德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必须以现金交纳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可变现证券以免准备金不足而遭受严厉的惩罚银行-飞诺网德国全能银行和不发达的证券市场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银行可以参加包括保险业务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所以银行在资本筹措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抑制了证券市场成为具有竞争性的融资手段的可能性证券市场缺乏竞争力是综合性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参与证券市场业务的不受阻碍当然德国全能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主体参与证券市场的而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的保管业务证券的保存与管理主要由德国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来负责证券的保管己经和银行转账支付一样是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商业银行对于受托保管的证券的管理范围包括;定期代客户收取证券的利息、分红和应归还的本金;同时要向客户就证券兑换、投资计划、股票价格变动、优先购买新股等事项提供咨询;还应当及时提醒客户注重与其持有的证券有关的公告例如客户持有股份的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等情况(2)证券的承销业务在德国商业银行可以参与证券承销活动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承购代销即银行首先自己买进所有待发行的证券然后再把它们卖出去商业银行承销股份公司的股票有三种情况一是承销上市新股二是内部股转化为公开上市股;三是股份公司增资扩股的股票因为德国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历史较长股票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大所以新股的发行已不占主要地位目前商业银行承销的股票以第三种情况居多除去承销股票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承销债券和负责证券的上市申请上市不是由发行人提出申请而是由一家己被准许在股票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商业银行提出申请上市申请书包括由发行人和申请银行共同签署的募股章程同时德国银行在证券一级市场上还充当着发行者的角色并且在德国债券发行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政府债券的发行所占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公司债券的发行份额一直变化不大(3)证券的自营和代理业务在有价证券市场上商业银行还以代理商和自营商的面目出现当其作为代理商时是在股票交易所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或是代理过户要向客户收取手续费这是德国商业银行参与有价证券市场的重要形式作为自营商商业银行可以自己买卖证券以期获得买卖价差和投资资本收益但要承担证券价格的波动风险(4)其他证券业务除了参与传统的证券保管、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外德国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和国际证券业务表现突出的是参与期货、期权交易也参与各类债券创新工具操作如“债券化贷款”、“浮动利率债券”及各类“金融债券”等此外为改善本国在境外的货币和资本流通条件及其竞争条件德国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国际上通行的零息票债券、浮息债券以及利率调期等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参与国际其他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买卖与操作并且为了协调和管理商业银行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德国商业银行还自发组织了一个“中央资本市场委员会”定期讨论与协调商业银行在参与证券市场的业各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总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三、德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虽然德国一直坚持混业经营的制度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也是德国无法避免的德国的银行业也是倍受冲击不过与美国不同德国并没有因此而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德国政府更加注重全国性、统一性的金融监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银行业一直运行平稳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效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再比如1974年夏德国银行业出现了清偿力不足事件特别是赫尔斯塔特(Herstatt)银行被迫倒闭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全能制经营模式进行了批评和指责对这一事件德国政府并没有采用美国在30年代大危机时的做法而是通过完善立法加强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的监督并采取严格保障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全能制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克服弊端保证其正面绩效的发挥德国是西方国家中银行监管制度较完善监管效果较理想的国家之一严格的金融监管保证了德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从1997年6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随后而来的全球性金融动荡波及面大连美国这样的金融霸主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德国金融业却能相对稳定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德国金融监管严格的作用1、德国金融监管的特点现代德国金融监管的突出特点就是内部监管(即自我监管)与外部监管(即社会监管与联邦银行、联邦金融监管局监管)相结合自我监管以建立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机制以年度业务报告和股东大会为依据社会监管则通过一些银行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银行资产营运做出结论并将其审计报告报送联邦金融监管局这些社会性质的审计机构要对其审计结果负相关责任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大特点是对大银行分支机构实行“并账管理”德国拥有为数较多的大银行在国内外设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巨大若这些银行的业务经营出现风险不但对德国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的经济金融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因而对它们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德国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对大银行的监管中除要求各大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外还要求各大银行将国内外各分支机构及银行集团的资本、资产及负债进行汇总从整体上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抵御风险的能力、债务清偿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等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价德国的大型全能银行大多是股份制银行产权关系明确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健全另外以法律为准绳进行金融监管把全部金融活动都纳入法律范畴制定一套严格而慎密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这是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2、德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完备、严格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和保障德国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思想最初源于1874年起草的帝国银行法1934年帝国银行法开始生效这部法律在制定后曾作过多次修改它对金融监管的各个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是德国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重要法律依据1961年的《联邦银行法》和1962年修改的《信用制度法》(KWG)建立了德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其中《联邦银行法》规定了联邦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力并规定银行的证券业务要接受《有价证券交易法》管辖同时接受证券存款审计《信用制度法》实际上是规定了从事信用活动的金融机构要在哪些方面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根据德国《信用制度法》(KWG)的规定对德国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督与调节主要来自两方面即联邦金融监管局(BAK)和德国联邦银行联邦银行必须与金融监管局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而在联邦金融监管局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监管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职能界定主管权属于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制定有关条规和做出重大决策(如对大银行业务的处理意见)之前监管局必须同联邦中央银行协商并取得一致认识;联邦银行必须对信用机构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的监督并对信用机构的年报和其他报告进行分析在中央银行研究设计监管局业务的事项时监管局局长有权参加联邦中央银行的中央理事会;联邦银行和金融监管局共同合作相互间信息共享除涉及内部人事变动情况外的各类信息、数据互不保密在1999年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确立之后意志银行失去了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意志联邦银行的重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上2002年4月30日新颁布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在未改变联邦银行的基本职能的前提下立了新的德国联邦银行体系2002年1月《证券收购和兼并法》生效第一次将企业兼并监管纳入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的职责范围2002年6月2日颁布《第四部金融市场促进法案》该法案涉及22部法律或相关法律的修正案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颁布新的《交易所法》和颁布《有价证券交易法》修正案该法案使德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再次得到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将市场操纵监管纳入联邦金融监管局监管职责范围;②对企业内幕人员的交易实施报告制度并对其信息披露实施监督;③加重对滥用即时信息披露和不实信息披露的处罚等等2004年10月28日再次修改《有价证券交易法》和《交易所法》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监管机关职能特别是扩大联邦金监局、州政府交易所监管机关和交易所交易监控部门的调查权;二是修改市场操纵禁令该禁令的修改有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市场操纵构成要件的修改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为使证券监管和执法与欧盟的要求相协调德国一直按照欧盟的法律理念进行监管体系和执法制度的改革3、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德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联邦银行、银行业监管局、有价证券交易监管局。
德国银行330年不倒的启示
来越 多 的 中小型 民资银 行 ,以 及 其他
行 叫做 迈 世 勒 银 行 。 这 家 银 行 虽 然
非 银 行的 金 融机 构 ,经 营越 稳健 ,越 安 全 ,不 仅 对企 业 自 己有 利 ,而且 对 整 个 国家 和社 会 稳定 都发 挥 着重 要 作 用 。 毕竟 金 融业 动荡 对 整个 经济 社 会
利 润 微 薄 ,但 也 要 保 持 定 力 不 被 自
风 介 入 。做 企 业 银 行 与 做 人 一 样 , 要 有 不 为 其 他 行 业 、 自 己 不 懂 领 域
超额 利 益所 动 的非 凡 定 力 。 迈 世 勒 银 行 做 到 了 ,虽 经 历 两
宁慢 毋 急是 迈 世 勒 银 行 3 0 0 多 年 不 倒 的 秘 诀 。 正 像 迈 世 勒 家 族 现 任 掌 门 人 弗里 德 里 希 ・ 冯 - 迈 世 勒 所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再 用 投 机 炒 作 的 一 夜 暴 富 思 想 就 远 远 落 伍 了 ,甚 至 将 四 处 碰 壁 。 德 国 法 兰 克 福 迈 世 勒 银 行3 3 0 年 屹 立 不倒 之 路 ,或 许 就 是 中 国企 业 包 括 金 融 企 业 特 别 是 未 来 无 数 民资 中小 型银 行 的正 确 之路 。
第 二 。 冒 进 让 路 于 稳 健 ,速 度 服 从 质量。
正 在 进 入 新 常 态 ,即 : 经 济 增 速 放 缓 , 能 源 资 源 竭 泽 而 渔 式 挖 掘 暴 富
不 在 ,房 地 产 暴 利 已 经 走 到 尽 头 。
今 天 ,迈 世 勒 银 行 业 务 分 成 四 块 :资 产 管 理 、资 本 市 场 、企 业 金
名 头 不 响 亮 ,却 是 德 国 现 存 最 古 老
德国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启示——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赴德国银行业务培训考察报告
作者: 龚建生 张健羽
作者机构: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出版物刊名: 现代金融
页码: 38-40页
主题词: 赴外考察 德国 银行业 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
摘要:德国银行业体系高度健全、金融创新无时不在。
健全而成熟的货币金融体系,对德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的商业银行实行全能银行制度,提供一切类型的金融业务和银行服务,吸收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并以储蓄债券和银行债券形式接受长期资金。
提供短期、中长期贷款。
它们在资本市场上也极为活跃,从事有价证券自营、中介和代理业务等,还参与或控制工业股份,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形成商业银行财团。
德国全能银行体系便于低成本地提供金融服务,分散银行风险,增强银行的活力。
金融
不同金融体系的优劣及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种金融体系,一类是以德日为代表为主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另一类是以美英为主的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下面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两者优缺点。
(一)银行主导型1 银行主导型下德国金融体系特色德国金融体系的一个特色就是全能银行制度。
全能银行是“能够从事除发行货币和抵押债券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
换言之,与所谓的分业体制下的专业性银行不同,全能银行的特点不是局限于任何一种特殊的业务。
例如吸收存款、提供信用贷款或长期融资等,相反,全能银行能够参与所有提供货币和资本的活动:包括吸收存款、发放各种期限的贷款、发行债券、参与企业业务活动。
从事货币、股票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等。
德国金融体系的优缺点l、德国金融体系的优点(1)全能银行有利于特点阶段的工业发展。
德国政府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行工业企业和银行业的合作,并且鼓励银行对工业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并且当时的企业自有资金率不足,缺乏发展的资金。
全能银行的出现很好的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这也使得当英美银行还处在分业体制下的时候,德同银行就已经有综合型银行。
二战后,德园百废待兴,企业需要长期贷款,全能银行制度为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保证。
(2)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成就了德国发达的T业和数百万的中小企业。
(3)德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高。
银行安全性很高。
个人认为这也是德国银行业务单一和历史原因造成的。
(4)德国银行的集中度很高,银行资产不断聚集.形成了世界级的大银行。
比如说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
2、德国金融体系的缺点(1)银行资本的过于强大造成德国非金融业务的不发达。
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
银行间接融资是股票融资的很多倍。
2001年的数据是7.5倍,同时也是债券融资的2.6倍。
从这组数可以看出德国非金融业务的不发达。
也可以从某种程度来说与英美等国相比德国金融业的不活跃。
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
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摘要:德国的金融体系中,全能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不仅便利了银行体系向工商企业提供广泛和有效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减缓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银行经营的冲击,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风险,保证银行利润的稳定增长及银行稳健经营。
本文分析了德国全能银行的主要特征、竞争优势和近年来的主要变革,得出了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一、德国全能银行的历史沿革德国是实行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又称为综合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巾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德国全能银行的信贷与证券业务有不同侧重),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德国之所以采用全能银行制,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在工业化初期,德国既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又缺乏必需的证券交易机制来为工业化融通资金,因此,德国必须依赖强大的银行体系来为工业化筹措资金。
其次,工业化初期,德国主要通过合资形式建立银行。
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其股东的基数,从而满足银行自身不断扩充资本金的需求,满足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金期限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当持有的公司公开上市后,银行可以取得较大的收益。
事实证明,在全能银行体制运作初期,德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后的重建时期,德国银行业以其高效率的运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德国《银行业务法》的规定,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存款、贷款、贴现、信托、投资、担保、保险、汇兑、财务代理、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
不仅涉足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还涉足投资银行业务。
在德国,零售业务的高成本和低盈利能力一直困扰各大银行,基于提高盈利能力的考虑,德国各大银行都将个人金融市场划分为两块:即拥有高额个人资产的“大客户”和一般小客户。
德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德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罗泳泳邱金龙刘雪萍綦文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摘要】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的金融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之时,放眼全球,虽然德国部分银行受到较大冲击,但从总体上看,德国的金融体系未受到根本性破坏,金融市场基本稳定。
德国正是以全能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这次危机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使德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
本文着重阐述了德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优缺点,从中得出几点启示,以期对中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优缺点启示一、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金融业是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德国的金融体系以全能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为德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着无限的功劳。
德国以全能银行占主导的金融体系在形成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在19世纪初,德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都是家族式的私人银行。
在工业化初期,德国既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又缺乏必需的证券交易机制来为工业化融通资金,因此,德国必须依赖强大的银行体系来为工业化筹措资金。
这一时期德国的银行存、贷业务和企业的创业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两大业务。
19世纪中叶是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到了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抵押银行,股份制银行也经历了快速发展进程。
在此后几十年,德国银行业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银行业在经历了一个过热的成立阶段后,1873年进入一个盘整阶段。
德国银行也开始进入联合与集中的过程。
进入20世纪后,德国工业的迅速集中引起了银行业的急剧集中。
德国银行业的集中主要通过合并和参与两种途径来实现。
最后形成少数大银行不仅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而且还支配了大部分的银行资本,垄断了全国绝大部分银行业务。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银行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57年颁布《联邦银行法》后,州级中央银行和原西柏林中央银行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银行,以_______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联邦———州两级的中央银行体系,进而使币值稳定成为德国金融制度演进中的一大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
摘要:德国的金融体系中,全能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不仅便利了银行体系向工商企业提供广泛和有
效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减缓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银行经营的冲击,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风险,保证银行利润的稳定增长及银行稳健经营。
本文分析了德国全能银行的主要特征、竞争优势和近年来的主要变革,得出了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一、德国全能银行的历史沿革
德国是实行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在国民经济
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巾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德国之所以采用全能银行制,具有深刻
的历史背景。
首先,在工业化初期,德国既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又缺乏必需的证券交易机制来为工业化融通资金,因此,德国必须依赖强大的银行体系来为工业化筹措资金。
其次,工业化初期,德国主要通过合资形式建立银行。
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其股东的基数,从而满足银行自身不断扩充资本金的需求,满足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金期限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当持有的公司公开上市后,银行可以取得较大的收益。
事实证明,在全能银行体制运作初期,德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后的重建时期,德国银行业以其高效率的运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德国《银行业务法》的规定,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存款、贷款、贴现、信托、投资、担保、保险、汇兑、财务代理、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
不仅涉足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还涉足投资银行业务。
在德国,零售业务的高成本和低盈利能力一直困扰各大银
行,基于提高盈利能力的考虑,德国各大银行都将个人金融市场划分为两块:即拥有高额个人资产的“大客户”和一般小客户。
前者由于其高盈利性,成为各大银行争夺对象,在竞争中,银行越来越强调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做的裁缝式、顾问式服务并作为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
虽然零售业务自身经营成本较大,却拥有一项价值巨大的资源——零售业务销售网络。
零售业务银行网络不仅可以为银行和保险业的融合与制度
创新服务,其对于投行业务的发展也必不可少。
二、德国全能银行的主要特征
业务领域的充分多元化。
从业务范围看,全能银行自身可以涉足金融领域的任何业务,不仅包括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汇业务和投资银行的债券、股票发行以及各类证券、外汇、贵金属交易、项目融资等业务,而且可以进行保险、抵押、证券经纪、基金等资产管理、咨询以及电子金融服务等所有金融业务。
从业务审批上看,德国银行申请得到的业务许可证上所标明的业务范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