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爱 和谐发展 - 嘉兴教育学院网

合集下载

和谐施教润桃李 以美育人谱华章

和谐施教润桃李  以美育人谱华章

和谐施教润桃李以美育人谱华章作者:雷健生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86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学校深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精神引领作用,一是将“和美”办学理念及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上墙上楼”,给3栋教学楼分別命名为“和美楼”“和悦楼”“和乐楼”,将生硬的基础施舍活化,时时刻刻彰显和美教育理念;二是结合斗山名镇、名村、飘色等区域特色,打造以“铁路文化”“碉楼文化”“飘色文化”和“侨乡文化”为四大主题的“和美走廊”;三是融合经典孝、义、礼、仁故事,打造慈母校道——文明礼仪长廊,激励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文明礼貌、品质优秀的人。

这些校园文化在无声无息中走进了师生心灵,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为学校实施“和美教育”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与香港台山商会学校联合举办了“携手共进,和美同行”交流活动,将“和美教育”进行得更有特色、更深远。

二、开发精品课堂,融“和美”办学理念的根植和实现还需课堂来渗透。

为此,斗山镇中心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一是精细管理教学常规,制度护航和美课堂,制定《和美课堂评价标准》,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竞争机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设“和美”课堂;二是课题引领促课改,校本课程展特色,启动《“快乐、健康、优质、轻负”和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编写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文明礼仪教育读本》等“和美教育”系列校本教材;三是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教材中美育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然风光美,人物情操美、诗情画意美,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

目前,高年级语文阅读形成了“三段八式”课堂教学模式;低年级阅读教学形成了“两环六步”教学模式;数学科形成了“四环四式”教学模式;英语科形成了“课堂4+1”教学模式,基本构建了烙有“斗山”字样的和美教学课堂模式。

三、创设新颖活动,展“和美”为了让学生有更宽广的展示平台,学校将“美”融入活动创设中,开拓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彰显美的个性、表现美的行为。

爱是教育活动中最美的音符

爱是教育活动中最美的音符

爱是教育活动中最美的音符爱,是一种纯净、无私、无私心的情感,它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像一颗灿烂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在教育活动中,爱是最美的音符,它让活动充满温馨、和谐与喜悦,让学生在享受活动的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爱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美好体现。

爱是教育活动的精神内核。

在教育活动中,充满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思维的引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活动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理解学生的困惑,给予适时的关怀和支持。

这种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力量和魅力。

爱是教育活动的润滑剂。

教育活动是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穿插其中的爱,就如同一杯清水一样,能够润滑学习的道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活动中,老师和家长的爱能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悟与共鸣,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愿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愿意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爱能够化解学习中的焦虑与压力,使活动过程更加轻松和愉快。

爱是教育活动的营养剂。

爱能够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滋养和支撑,使得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得以茁壮成长。

在活动中,老师和家长的爱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被理解的温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够得到他们的鼓励与支持。

爱能够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存在意义,坚定地向前迈进。

这种爱的营养让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和多彩,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所需的成长。

爱是教育活动的引领者。

在活动中,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它能够引领学生跨越困难,战胜挑战,奋力前行。

爱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勇气与坚定,让他们敢于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责任。

在活动中,老师和家长的爱就像一座指路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使他们怀着爱的力量不断向前,朝着成功的方向奋勇前行。

以美育爱 和谐发展 - 嘉兴教育学院网

以美育爱 和谐发展 - 嘉兴教育学院网

以美育爱和谐发展——乡土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姚爱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

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特色是学校的品牌,创建特色就是显露学校独特的办学个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度的竞争化对教育、对学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开发实施学校自己的课程,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和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美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乡土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努力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因地制宜,选择确定校本课程。

“以美育爱,和谐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小学,我校具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演皮影、打腰鼓、刻剪纸”是最具斜桥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因地制宜,根据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结合我们斜桥地方特色,根据积累的经验,选择“乡土艺术”作为学校课程。

我们的“以美育爱,和谐发展。

”就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根据“以美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确定了“乡土艺术”作为学校课程之后,我们具体选择了以“皮影戏”为主线,结合“剪纸、腰鼓”等乡土艺术的学校课程。

二、确立理念,制订学校课程目标。

乡土民间艺术,悠久历史,表达了民间群众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奇葩,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了欢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谱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各美其美美美--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开局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工程为案例

“各美其美美美--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开局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工程为案例

“各美其美美美-- 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开局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工程为案例发布时间:2021-08-31T05:09:35.77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朱艳波[导读]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环境朱艳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37400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环境、课程、活动三个维度聚焦机制构建、平台搭建、课程开发、环境建设、活动载体等五个方面,把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逐渐形成思想政治美育体系、人文素养美育体系、专业技能美育体系、创新创业美育体系成效。

严谨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常态运行。

出台院长开局项目《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美育工作领导组,由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牵头全力推进,宣传部和教务处齐抓共管,形成《“一系一品、一院多品“展演方案》坚持思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日常养成和长期坚持相结合,发掘所有课程和不同育人环节中的美育元素,构建美育常态化运行机制。

鼓励人人参与,明确学生人人“修习美育课程(限选学分)、阅读美育书籍、参加艺术活动、掌握至少一项艺术技能”的学业美育目标。

筹建“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推荐音乐系名师申报自治区美育专业委员会,搭建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推进教师能力建设,加强经验交流。

设立美育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育人实效为导向,出台《美育年度考核细则》,明确美育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强化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着力开发课程建设,夯实美育基础。

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将美育课程纳入全院通识课程体系。

开发“国学品鉴”课程,确立了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德《行己恭--自我品德修养》《事上敬--诚勤恒专》《予民惠--奉献与舍得》《使民义--合作共享》的文化传承模块与艺术审美《围棋与文化》《礼仪与规矩》《诗词与情怀》《音乐与逸兴》《太极与气韵》《配色与审美》等九个模块,以人类优秀思想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教育为内容,构建涵盖美术、音乐、书法、诗词、戏曲、影视等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美育探索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美育探索
[3] 杨渭生编:《两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719 页。
[5][ 德 ] 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 联出版公司,1984 年,第 107—108 页。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09期 59
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中,在领略了 文化作品,有了初步的审美感知后,教师可以继续 追问: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 而追溯文化背后的人文因素,进一步催生学生的审 美想象。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宋元时期个性化 艺术的产生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的真实感受的重视、 对人的价值的重视,而这种人文的内涵就是一种审 美意识。在总结本课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通过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丰富审美想象必须引 导学生挖掘文化背后人文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 真正地领会文化,增强审美的能力。
四、领悟文化:陶养审美情怀
相比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审美情怀的陶养与 德育的关系更紧密,它彰显了审美的价值取向。在 本课中,审美情怀直接指向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理学思想中展现为家国担当,在少数民族文字中 展现为包容互鉴的精神。理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思辨, 是中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师讲解了理学的基 本理念后,应引导学生去领悟程朱等理学家在那个 时代为什么要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改造。理学产生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历史使命感
相济的词曲杂剧、尚意纵情的书法作品、标新立异 的山水绘画。这些特色鲜明、云屯雾集的文艺作品 正是提供直接审美感知的最佳资源,而对这些作品 背后历史成因的挖掘也有助于丰富审美想象。这一 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博闻强识的科学家和独具匠心 的平民发明家,他们取得了领先世界且影响深远的 成就。除了展现科学美,上述科学家和发明家严谨 审慎的态度和鞠躬尽瘁的精神也是一种情感陶养, 体 现 了 审 美 的 价 值 取 向。 在 思 想 方 面, 宋 代 新 儒 学——理学横空出世,士大夫群体社会责任感的驱 动是其诞生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它在社会上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家国责任意识,两 者均为中华美育精神的组成部分。

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对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几点思考

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对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几点思考

以美育人全面发展——— 对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1-07-13T12:46:11.2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作者:王作浦[导读]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汹涌澎湃,时代赋予我们学校更高的使命,王作浦龙港市第七小学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汹涌澎湃,时代赋予我们学校更高的使命,社会对于我们学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种竞争机制下,学校办学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两年前,我校提出了创办以美育人、全面发展特色学校的方案,心中为之一喜。

我认为,树立以美育人的思想,积极进行美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和渗透美育,坚持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引善、以美陶情,对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美育意义美育活动教师修养家庭教育发展规划一、充分认识学校美育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执着的事业心、健康的生理素质,还要有美好的心灵和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因而,基础教育必须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

我相信,加强学校美育必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美育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看,必须自觉地实施美育。

一代新人接受美育,是人类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它是人类从审美的角度认识世界和按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代比一代具有更高的审美素质。

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来看,没有美育的教育,绝不是完全的教育。

正如李岚清总理指出的:“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中……”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深切感到,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但现实中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据北京、上海某些部门的调查分析,目前少年儿童的审美意识倾向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如他们的文化活动审美情趣呈现品味不高、浅层次的特点;欣赏内容趋于刺激型、情绪型;审美取向也极不稳定,表现为对社会市场文化的“发烧”。

以美育德 美美与共

以美育德  美美与共

以美育德美美与共作者:张良林郭绍棋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3期摘要:如何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方位的“美”的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美”的教育,各方面的“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美美与共”全面发展的教育境界。

大力打造“大美岳峰”的校园特色文化,发挥“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美境;美心;美声;美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长期积淀已形成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方位的“美”的教育,全面开展“美”的教育,各方面的“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美美与共”教育境界。

近年来,我校致力打造“大美岳峰”的校园特色文化,发挥“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作用。

主要做法如下:一、美化环境,培养环境友好意识学校校园窄小,校舍陈旧,环境不够理想。

为了让学生每天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校园环境美化工作,搞好显性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重新统筹规划校园宣传栏,布置了“大美岳峰”“美德之窗”“美誉专栏”“美育之窗”“艺术长廊”“家乡美”等栏目,大力营造美学和艺术氛围,宣传我校特色文化,让学生从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校史室、荣誉室、图书馆等功能室,按其功能要求,悬挂相应的制度、书法标语或书法名人画像等,对师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特别是对两棵“唐荔”加强保护,重铺透气地板,设置文化石,宣传东岳历史及校史,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

适当对校园角落及一些显著位置摆放花草,点缀校园。

二、美好心灵,涵养学生健康身心心灵是探究客观世界的内在动力,是辨析美丑的镜子,心理健康与否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品德养成。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美育学科融合研究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美育学科融合研究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美育学科融合研究作者:黄雨昕王冰凌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年第02期早在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对美育进行了建构,其美育思想主要围绕“尽善尽美,文质统一”展开,并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系统的美育概念最早由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

他把美育定义为以陶冶人们的情感,形成高尚品格为目的的教育,把美育摆在了一个较高的位置。

由此可见,美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育与其他“四育”融合的现状2022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在“指导思想”部分提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美育与德育德育一般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德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其他各育实施的保证方向和动力。

美育与德育相互依存。

以音乐课堂为例,教师会通过教学红色经典歌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也能让学生在对本土音乐文化产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二)美育与智育对于智育,可以将其理解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写道:“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

”智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获得探索知识与真理的能力与方法,在这种探寻中,受教育者的智力水平自然而然地增长。

智育是其他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美育与智育密不可分。

以音乐教育為例,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让思维变得强而有力的源泉。

学年度第二学期美育的工作总结6篇

学年度第二学期美育的工作总结6篇

学年度第二学期美育的工作总结6篇篇1随着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结束,我们美育工作也迎来了一个阶段的总结。

本学期,我们美育团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美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现将本学期美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本学期,我们美育团队共开展了十余项美育活动,包括美术比赛、音乐比赛、舞蹈比赛、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涵盖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才华的舞台。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多场文艺晚会和音乐喷泉表演,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美育课堂教学除了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外,我们还注重加强美育课堂教学。

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种艺术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技能,更能够感受美、创造美。

三、推进校园艺术团建设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进校园艺术团建设。

通过选拔和培训,我们组建了多支优秀的艺术团队,包括合唱团、舞蹈团、戏剧团等。

这些团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更为学校的文艺活动增添了亮点和活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美育活动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其次,美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了技能,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二是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积极开展各项美育活动,加强美育课堂教学,推进校园艺术团建设。

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美育工作总结

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美育工作总结
其次,我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给他们每个人制定了学习目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学问 。在惊慌的学习生活中,又能从美术爱好小组这里找到欢乐。
美育教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பைடு நூலகம்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 作做得更好。
任城区XXX中心小学
2024年7月
三、主动开展课余艺术教化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给学生供应表现美的舞台。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 呈现的舞台。为此,我校在本学期中组织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经典美文朗诵竞赛”,组织学生美 术、书法作品展览,利用学校广播、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宣扬艺术学问,推广艺术成果。依据个人的爱好、爱好、 特长,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艺术爱好小组,组织舞蹈队、书法爱好小组、美术爱好小组、英语爱好小组等等。引导学 生从自己的校内、自己的生活中,发觉艺术、创建艺术、培育艺术天赋。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美育方面发展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美育工 作总结
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学校 美育工作总结
任城区XXX中心小学
2024年7月
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学校 美育工作总结
美育对于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教化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有着其它教化方式所没有的、独特的、不行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在开学初就拟订了美育工作支配,并通过一学期的工作中,美育工作取得较志向的 成果,现总结如下:
6、组织开展好美术爱好小组活动。
近年来,美术教学组织开展了美术课外爱好小组,为培育学生审美实力,激发学生美术爱好,起到了主动作用 。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教育是美的�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

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今天,在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的背景下,美育被忽视、被淡化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学段越高,问题越严重。

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开足开齐课程仍是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个奢望,更遑论“开好”了。

小学,距离竞争激烈的中高考相对远一些,因此,让美育走进教育这个大系统,让师生充分地发现美、感悟美、分享美和表达美,让校园时时流淌着人文的温度,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个校长的办学信念之一。

近些年,我校怀抱“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发展愿景,以“学得扎实,玩得痛快”为办学理念,通过统筹开发“四美阳光成长课程”,力求办一所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康之美,融美育为和谐之美的“四美”阳光校园。

现将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介绍如下。

一、课程引领,构建科学的美育框架开足开齐开好美育的核心课程我们始终认为,课程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它直接关乎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美育亦是如此。

在我们学校,一直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别,艺术学科教师与语数外学科教师地位平等。

为了使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加科学、准确,课堂常规落实更加有序,艺术课程教师经常在一起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既有基于课程理念研究的课标测试、说课展示、基本功过关,又有基于学科特点的教研活动,如音乐课程的地方化研究、美术课程有效评价的教学研究等等。

同时,学校注重引导教师由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核心素养转变。

我校本着“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全过程监控、终生受益”的原则,制定了《满洲里市第三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性评价指导方案》,从“通用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两方面引导教师以更加细腻、人文、专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成长,以评价行为的多元化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

培养生活美学家——基于“成人之美”的生活美育教学实践

培养生活美学家——基于“成人之美”的生活美育教学实践

培养生活美学家——基于“成人之美”的生活美育教学实践摘要:生活美育是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孩子的真善美,旨归是“成人之美”。

本文以生活美育为切入点,从活动模式、活动内容、活动媒材、活动评价四个方面探索生活美育教学的新方式。

关键词:生活美育成人之美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有了生活,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每一位孩子都在生活中吸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所需要的因素。

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学生教育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的价值,将教育与学生四周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自蔡元培时代开始,美育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场所,是最容易塑造人的环境之域,那就是城市乡村而非学校家庭。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当中,每个人都身处文化当中过着自己的生活。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确立为美育理论的逻辑起点,竭力倡导“森林”式的生活美育,主张以“和谐”为主线,提出真善美合一、知情意合一和教学做合一等核心范畴。

一、生活美育的价值意义生活美育在教育中注重以生活育人,通过美育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激发孩子的真善美。

生活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文化教育”,不再是园丁教育而是“自我教育”,不只是短期教育更是“终身教育”。

二、生活美育的教学缺失和问题1.美术活动方式模式化,缺乏生活化气息很多时候,教师习惯了让学生欣赏范画,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方法的局限,但是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艺术与生活已全然割裂。

2.美术活动内容局限化,缺乏生活化经验一方面美术欣赏、民间美术文化、当代艺术等现实生活中正在实施的课程内容在现有教材中占比极少,教师因各种因素的制约不敢跨越教材藩篱。

另一方面学校使用的教材有很多内容适合大城市的孩子,对于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或者是乡村学校,由于学生对于教材中题材不熟悉,脱离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美术活动操作工具固定化,缺乏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材料基本上就是油画棒、水彩笔,操作工具单一,其实生活之中有很多东西在教师的巧思之下,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例如牙刷、石块、落叶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美术工具。

和融致美 以美化人

和融致美 以美化人

和融致美以美化人作者:宋华赵继凯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年第07期“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

近年来,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武师附小”)为达成“让每个人成为独特而优秀的自己”的办学目标,坚持深入推进美育工作,全方位贯彻“以美立校、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养性、以美健体,塑造儿童美丽人生”的理念,通过实施“四个变革”,向孩子们呈现一个缤纷多彩的课程百花园。

建构高雅校园环境美育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设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文化。

走进武师附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版《弟子规》,以此提醒學生“养成良好习惯,从日常细节做起”。

巨大的笑脸墙格外醒目,一张张绽放着激情与梦想的笑脸,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迎接着每一位到校的师生。

全校各班开展“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活动,每个班都开辟有艺术园地,让每位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作品。

艺术墙上,学生自由泼墨挥毫,尽情涂鸦,校名、楼名、校训由教师书写。

廊柱成为师生固定的书法展示区。

“每日一书”“每月一展”成为师生盼望的交流平台。

校园广播站开辟了美育教育专题,校园网站定期推荐艺术之星和艺术先锋班。

2022年暑期,借校园改造契机,学校重新装修舞蹈、声乐、电子琴、古筝、小提琴、尤克里里、书法、绘画等专用功能室。

就这样,通过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廓、一间室的精雕细琢,一个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环境文化已悄然形成。

开展“四色”教育活动。

践行“孩子第一”的活动理念,提出了“让队旗更红,让心灵更美,让未来更好”的活动宣言,努力实现“自信、自主、自强、自立”。

开展“我爱祖国”的红色教育活动。

队旗飘飘系列队会课,教师转换为辅导员角色,不当指挥,不包办,而是做背后的策划者、支持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开展“我爱他人”的橙色教育活动。

新时代高校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凡思敏
【期刊名称】《华章》
【年(卷),期】2024()4
【摘要】美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全过程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

美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凝聚了丰硕的育人资源,深化了育人实效,彰显了高校美育工作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高校美育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但在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薄弱部分。

为了真正做到美育融通,高校应当积极创新育人方法新模式,稳步推进美育课程改革,依托数字技术赋能美育,构建美育话语体系,深入挖掘美育资源,助力美育提质增效。

【总页数】3页(P0093-0095)
【作者】凡思敏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2.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生态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
4.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音乐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5.四位一体,立体美育: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引领美育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训一体 教学相长——嘉兴教育学院院长陆福根访谈录

研训一体 教学相长——嘉兴教育学院院长陆福根访谈录

研训一体教学相长——嘉兴教育学院院长陆福根访谈录沈笑英;陆姹妮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
【年(卷),期】2014(0)7
【摘要】教育是国之未来。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关键在培养教师的院校。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白热化,许多地区都在探寻教师教育的转型之路。

嘉兴教育学院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将教师教育中心、教研指导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教育资源高地集中起来,开辟了一条“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路径。

本期“前沿”,我们推出的这组关于“研训一体”的文章,既有理论高度的深入解读,又有实践层面的方法指导,希望能为教师研训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总页数】4页(P3-6)
【关键词】市级科研课题;教学研究;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干部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模式;教育学院;学院党委书记;任嘉兴;实践性知识
【作者】沈笑英;陆姹妮
【作者单位】《教学月刊:中学下旬版》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4
【相关文献】
1.研训一体教学相长--嘉兴教育学院院长陆福根访谈录 [J], 沈笑英;陆姹妮
2.把研训现场搬上网络--嘉兴教育学院网络研训的实践探索 [J], 都建明
3.对构建“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嘉兴市中等职业英语区域研训活动为例 [J], 陈辉;
4.西华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亚军:对标学校战略实现“养训研”一体化[J], 何曼;陈亚军
5.西华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亚军:对标学校战略实现"养训研"一体化 [J], 何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3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3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3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精神,推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共同职责。

当前,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足,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程的现象依然存在,美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待加强。

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克服轻视美育的短视行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同时围绕加快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浓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胸怀,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二、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重要载体,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证艺术教育课程计划的落实,保证学校美育课程和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并组织开展不少于2个与艺术相关的社团活动。

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艺术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方案

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艺术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方案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美育与德育并重尤为重要。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案是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的重要性,以及艺术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

1. 美育与德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这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们品德的关键时期,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艺术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方案的实施(1)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幼儿园可以设置绘画、音乐、手工等多样化的艺术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注重情感体验和表达: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

(3)榜样示范和情境引导:老师们可以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和情境引导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行为,并借助艺术作品进行道德教育。

(4)注重个体差异的培养: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展现出的个体特点和风采应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鼓励,这有助于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

3. 我对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非常重要,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德育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因此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总结回顾:幼儿园美育与德育并重,艺术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方案,对于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多样化的艺术课程设置,注重情感体验和表达,榜样示范和情境引导,以及个体差异的培养。

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案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简称嘉四中,是一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知名高级中学。

嘉四中创建于1950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学校坐落在嘉兴市嘉兴县市区,占地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级中学,嘉四中在嘉兴市乃至浙江省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师资力量方面,嘉四中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中有许多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教学保障。

嘉四中的教学风格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倡导发扬学校特色,强化校风建设,形成了嘉四中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嘉四中的学科设置十分齐全,拥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主要学科。

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设立了电脑、音乐、美术、体育等特色学科,创建了一支优秀的特色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在经济、外语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拓展。

嘉四中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学生参赛,并多次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

学校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嘉四中在生活关怀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美育活动、体育锻炼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学校还建立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嘉四中的学生成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多年来学生的升学率始终位居嘉兴市前列,并且屡次培养出浙江省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育爱和谐发展
——乡土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姚爱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

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特色是学校的品牌,创建特色就是显露学校独特的办学个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度的竞争化对教育、对学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开发实施学校自己的课程,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和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美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乡土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努力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因地制宜,选择确定校本课程。

“以美育爱,和谐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小学,我校具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演皮影、打腰鼓、刻剪纸”是最具斜桥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因地制宜,根据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结合我们斜桥地方特色,根据积累的经验,选择“乡土艺术”作为学校课程。

我们的“以美育爱,和谐发展。

”就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根据“以美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确定了“乡土艺术”作为学校课程之后,我们具体选择了以“皮影戏”为主线,结合“剪纸、腰鼓”等乡土艺术的学校课程。

二、确立理念,制订学校课程目标。

乡土民间艺术,悠久历史,表达了民间群众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奇葩,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了欢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谱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设置乡土艺术校本课程,其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我们的理念是: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体现乡土艺术的普及性和发展性。

2.坚持地方特色,突出地方优势,突显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

3.乡土艺术是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要突出体现文化价值和艺术自身的感染力。

4.积极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种渠道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民间乡土艺术资源,培育营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大环境。

5.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信息,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土艺术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

7.乡土艺术课程要处理好“古老”和“现代”,“传统”和“创新”,“继承”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制订了乡土艺术学校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科目标,并细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体系。

三、优化组合,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我们坚持“古典”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三结合原则,让乡土艺术与现代生活实际结合,与学校艺术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优化学校艺术课程内容,形成了以“皮影戏”为主线,由皮影戏、腰鼓、剪纸三大内容组成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1.“皮影戏”:既注重学生的欣赏体验,也突出学生的参与体验,但重要的是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多个主题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创新。

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欣赏体验——“走近皮影”;中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表演体验——“我能行”。

结合“剪纸”,进行制作学习,改编课文中的童话、寓言,进行皮影剧本编写。

2.“剪纸”: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革传统剪刻内容题材,让学生剪出自己心中的人、物、事。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低年级以欣赏、实践为主,逐步向中高年级的创新、发展为主过渡。

3.“腰鼓”:主要根据传统腰鼓的动作,作适当调整,精选其中的表演动作,进行改编。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让腰鼓成为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为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我们编制了《皮影戏》、《剪纸》、《腰鼓》和《书画集》系列学习辅导材料,进一步完善了乡土艺术课程资源。

《皮影戏》、《剪纸》、《腰鼓》和《书画集》画册封面)
自2004年开始,在开设乡土艺术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皮影戏、剪纸、腰鼓和书法”乡土艺术校本课,从而让全体学生参与在乡土艺术的学习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四、立足实践,制订课程评价体系。

我们立足于乡土艺术,立足于实践者,立足于学生和教师和学校发展,分别制订了教师和学生的乡土艺术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乡土民间艺术在校园中的良性发展。

通过多形式的课程评价,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评价内容:
(1)对教师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继续学习培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定。

(2)学生是课程的实践者、开发者,又是合作者。

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内在的艺术修养,着眼于学生的激励,针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的培
养,结合学校与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实际,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态度和实践意识,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及认知水平等方面拟订评价体系,并按不同等级归类,制订出学生艺术学习的评价标准。

2.评价方式方法:
注重过程性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举,自评、互评相结合,采取“四结合”:与教师评定相结合、与家长评定相结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与集体评定相结合。

关键在于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评价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加强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教科室负责课程内容研究与改进,进行课程指导;教导处负责课时、教师和活动场地的安排,组织进行教师培训;总务处负责器材落实,后勤保证;教师——课程的实施者,具体进行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参与、体验。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控。

/ / / / / / 学校现已编制了较为系统的乡土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纲要: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实施原则、评价建议等。

并在实践中基本构建了“欣赏(感
知)——实践(参与)——交流(拓展)”的乡土艺术教育活动模式,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创设了广阔天地。

六、初步成效: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生在乡土艺术的学习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参与、体验,快乐成长。

2.教师在研究中也得到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社会民间艺术资源得到了较好开发与利用,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嘉兴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嘉兴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嘉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活动”和“全国学校美育研讨会”、“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地区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交流会”上,我校乡土艺术教育经验先后交流介绍。

阶段性研究成果《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荣获嘉兴市第三届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发表在全国美育学会主编的2003年第3期《中小学美育》上。

《小学乡土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获嘉兴市第四届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刻剪纸、演皮影、打腰鼓……斜桥镇民间艺术‘闹’校园”(《教育信息报》);“农家孩子与民间艺术亲密接触,央视镜头对准斜桥镇中心小学”(《嘉兴日报》);“海宁少儿皮影戏剧团,得的可是真传”(《都市快报》);“校园皮影戏,快乐孩子心”(《南湖晚报》);“民间艺术进课堂”、“农家娃迷上民俗文化”、“校园文化进社区”(《海宁日报》),多家新闻报刊对我校的乡土艺术教育进行专题报道。

人民网、华东网、浙江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嘉兴、海宁电视台多次报道,中央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五州影视报道司、香港凤凰卫视台来校先后摄制专题片向海外宣传。

七、我们的思考:
1.学校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开发实施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学校课程开发必须是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学校课程是反映学校特色之所在,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提高教师水平,最为重要,尤为迫切。

学校课程开发,任重道远,我们仅仅迈出了一小步。

今后,我们将以成绩作
为新的起点,坚持不懈,继续扎实开展乡土艺术教育研究,让学生得到更加生动活泼的发展,让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让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