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

高一地理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

性教案鲁教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格学案
课题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生活动1:通过微小环境中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探究陆地地理环境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宏观规律发现】
学生活动2:自主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世界主要自然带景观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生活动3
:分析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
阅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归纳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图示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山地的 和山地所处的 位置密切相关。

*山地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表现在:①垂直方向上出现 现象,②水平方向上产生 影响。

【中观生活运用】
【学习方法习得】。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差别性》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地区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地理环境不同的构造和特色是地球圈层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地区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构造和特色的详细表现。

本节叙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别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别;二是空间差别上存在规律性。

所谓的地区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构成因素在空间散布上的变化规律,本教材把这类规律描绘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区分异”、“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区分异”、“山地垂直地区分异”(教材的内容 )。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⑴认识地区差别;⑵认识地理环境差别性的分异规律;⑶提升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想能力的培育;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别性的原理,剖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试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术对“世界陆地自然带散布图”进行剖析,并能够图文变换;⑵学会与别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⑶运用适合的方法和手段,表达、沟通、反省自己学习本节课的领会和看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地理审美情味。

三、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色之一──差别性。

2.陆地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四、学情剖析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增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育。

要使学生对这个规律拥有深刻的印象,就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研究的心理状态。

五、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习、解说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达成教案。

2.教师的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教案,课内研究教案,课后延长拓展教案,不同地区环境图片、胶片、空白世界地图。

3.教课环境的设计和部署:四人一组,准备研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 课时八、教课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状况并认识学生的迷惑,使教课拥有针对性。

高中地理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掌握自然带的概念;掌握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探究气候与自然带的相关性;观察主要自然带景观图,熟悉其特征;分析热量、水分和高度的变化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探讨自然带的分异和成因。

教学难点地带性规律的成因【学法指导】1、从常见的自然景观差异入手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各大洲以及主要经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熟悉自然带的分布,理解在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还可以借助气候分布图,分析两者的相似性。

2、比较图3-1-3至图3-1-5三幅景观图在景观、纬度、热量上的差异,掌握从赤道到两极分异的特点及成因。

使用同样的办法掌握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参照珠峰垂直自然带图认识垂直抵御分异规律的更替方向、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

联系实例了解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结构整体感知】【教学过程】【导入】如果你曾经从海南岛到黑龙江,或者从上海到乌鲁木齐长途旅游过,你是否注意到各地在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

【景观图】图3-1-1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提问过渡】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些就是我们这节内容需要解答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投影片】学生自学回答【介绍概念】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自然植被是自然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过渡】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而且普遍存在,这种地域差异是有其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索。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共32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共32张PPT)
﹝D﹞
A. 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 B. 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 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 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A
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分布
D.降水
D级(贴近高考)(2009·北京高考)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 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4、5。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C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致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B地①
5.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沿客家人南迁路
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C
C级(拓展延伸)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 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1~3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 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2.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下图为我国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2—4题
B
2.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
A.400—600米
B.1000—1300米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背景情境导入在我国沿北纬400纬线,由东向西可以发现,在东北平原为森林景观,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为草原景观,在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为温带荒漠景观。

问题:引起东西方向上的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知识背景 地理环境和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环境,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宇宙等,都可以看作是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环境,由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位于地球表层,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

1. 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概念、表现和成因①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叫地域差异,又叫区域差异。

②表现: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也差异。

③成因:取决于不同地域,其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状况。

2.自然带的概念和命名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方法与技巧 自然带概念中的“二、四、二”自然带概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两个形成要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二是四个构成要素—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即气候、植被、土壤和动物);三是两个分布特点—占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活动提示 P581. 亚洲东部从赤道到两极的主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这些自然带基本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从南到北,热量逐渐递减,由热带过渡为寒带。

2. 对照图3—1—2与图2—4—1,可以发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

热带雨林带分布区与热带雨林的气候分布区基本一致;热带林草原带的分布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布基本一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硬叶林带的分布区与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及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基本一致;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区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分布区基本相同。

【鲁教版必修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鲁教版必修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

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鲁教版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课主要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理解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和分步规律。

2)根据图形完整的掌握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陆地地域差异的表现——自然带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北山坡差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带,探究气候与自然带的相关性。

2)观察主要自然带景观图,熟悉其特征。

3)分析热量、水分和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带的分异和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2)增强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一:你能在自然界中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没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就像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界中同样不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导入二:依此用多媒体课件战士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热带荒漠。

高中地理第3单元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3单元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2.了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重点)3.运用图表等相关资料,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和特点。

(重难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状况不同。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3.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2.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2)成因: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吻合。

1.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沙漠带。

( × )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使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经度方向更替。

( × )提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使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纬度方向更替。

3.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受纬度位置和山地海拔综合影响。

( √ )提示:一般讲,低纬度的高山垂直自然带谱发育较好。

4.任何区域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 √ )提示:地域分布规律上,叠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使地理环境更为复杂。

5.在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的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热带季雨林带。

]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问题1 (综合思维)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提示:自然景观的不同与不同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有关,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新课标《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一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为下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了基础,本节讲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归根结底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二是空间上的差异具有规律性。

空间上的差异性主要讲述了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命名方法以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其中自然带的分布是学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想要尝试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必须首先熟悉相对应自然带的分布和特点,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和形成基础,进而归纳出两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整节课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知识点的前后衔接紧凑,脉络清晰。

【教学设想】1.图以载文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熟悉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名称。

2.充分利用地图和景观图片,并结合身边的自然景观,把教材中抽象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和形成基础等难点知识明朗化。

3.引入典故,提供一些小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安排一些活动(讨论交流、记忆比赛等),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供各种可能,力争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自然带的概念、名称和分布规律。

2.理解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3.提高读图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4.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组织学生观察其分布规律,做到图文转换来表述其分布,通过小组比赛使学生加强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不同地区景观图差异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
2、识记自然带概念、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3、提高读图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4、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
5、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
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来改造环境。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图”的分布规律,做到图文转换来表述其分布
2、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不同自然带的自然景观,进一步
理解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尝试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地理环
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生产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
从而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理念。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
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2、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及其分布
3、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1、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域分异规律,联系各地自然环境因子解释
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课型】:综合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地图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那么现在我提出一个观点:自然环境除了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差异性,并且地域差异在自然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成相同的区域。

你们同意我的这种观点吗?
生:同意
师: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比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再或者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示“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来简要描述一下热带雨林和苔原景观的植被差异。

生:略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比如亚洲,乃至扩展到全球来看,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展示“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且解释:低纬度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较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植物生长旺盛;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地面获得热量相对较少,所以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力相对较弱。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异不仅存在,而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
原因是什么,这些差异反映出了怎样的地理规律呢?(小组讨论)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板书)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过渡】
师:自然地理环境沿着纬度变化方向有更替,那么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情况又是怎样呢?我们进行一次旅行,从我国黑龙江省出发向行,沿途可以遇见哪些景观呢。

(图片展示:逐一出示点,学生依次回答景观名称)
生:大、小兴安岭森林带——内蒙古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师:形成这种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的是什么呢?
生:略
师:在学习地球上的水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回忆一下,有什么特点?
生:东南多,西北少/下秋多,冬春少
师:恩,因为我国各地距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也就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怎样的地理规律呢?
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师:(总结板书)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北京奥运提出的口号是“绿色奥运”。

有人建议在北京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树种,请同学们结合北京的气候,想一想,这样做
合适吗?(展示北京气候特点: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生:略
师:很好,因此北京在绿化中,应该以种植温带落叶树种和适应温带地区的草类植物为主。

常绿阔叶树种不能很好地适应北京气候,成活难度大,养护费用会很高。

【过渡】
师: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那么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生:略(累呀!)
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等等都会发生变化,相应地自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

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

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

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示图片从山麓到山顶)
请同学们看P101“活动”,山地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略
师:(总结板书)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纬度也比北坡低。

是迎风坡,在山下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因此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么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生:水热状况
师:(总结板书)这些地域分异规律对我们现实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同学们可以借助书P101阅读来思考。

生:略
师:举例: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但是,如果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和产生这些规律的主导因素。

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小结】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

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

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下课!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热量
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
垂直地带性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水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