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

合集下载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

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

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

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

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赞美孔子的作文(2)

赞美孔子的作文(2)

赞美孔子的作文(2)赞美孔子的作文(通用40篇)赞美孔子的作文篇3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在泰山以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蜿蜒起伏的丘陵,这就是曲阜。

在曲阜城的中心,有一条阙里街。

街的西面,耸立着巍峨的孔庙。

在孔庙的大城殿,有一尊仿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形制重塑的高达米的孔子像:头戴冕旒,身着冠服,正襟危坐,高贵而威严。

如果你以这个帝王模样的“至圣先师”就是孔子的真空,那就错了。

其实,本来的孔子,是个以教师为主要职业、博学多才却不甚得志的“布衣”。

因此,在同一孔庙的圣迹殿西壁上,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行教像”,也许更接近孔子的真貌:阔衣搏带,拱手站立,须髯拂胸。

额前的几道皱纹既铭刻着饮经的风霜,又记录了诲人不倦的辛劳;鼻上的一双眼睛既充满着智慧的目光,又流露了到处碰壁的惆怅;嘴边的一丝笑意既表达着乐观的执著,又体现了仁爱慈祥的情怀。

不过,孔子的真实容貌,由于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了。

但是,孔子的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却是实实在在的。

循着这些历史的足迹,一个真实的孔子就从“布衣”中向我们走来……1.光荣与没落那是金秋收获的季节。

一个躁动于母腹的小生命也成熟。

公元前551年9月22日(厦历八月二十七日),在这平凡的日子里,诞生了伟大的孔子。

自然,伟人降临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并不比其他婴儿更为悦耳动听。

但是,孔子在刚出母胎时就具有了大多数婴儿没有的东西——显赫的贵族家世。

这在当时是十分光荣的。

这光荣的家世,可以追溯到殷周交替之际。

周武五灭殷,将殷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宋。

他的嫡传后代弗父何(孔子第十代祖)把本应由他继承的国君之位,礼让于其弟,从此美名传四方。

弗父何的曾孙正考文(孔子第七代祖),国佐过宋国三朝君主,以谦恭俭朴和熟悉古文献而被时人称誉,相传《诗经》里的《商颂》,就是他追念殷商祖先所作的史诗。

正考文的儿子孔父嘉(孔子第六代祖),在宋国贵族的内讧中被杀,其后代为避祸而逃难到鲁国,以孔为姓氏。

从此,这贵族世家如日薄西山,渐趋没落了。

济宁五大圣人

济宁五大圣人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

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讲学的材料。

他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汉族,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

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颜子简介:颜子(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名回,字子渊,亦颜洲,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五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五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五篇)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篇1两千多年前,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精魂,其弟子三千,成才的七十有余,可以说,他的思想至今还主导着现代文化的发展。

这无非是个智者,封建的年代里,被称为圣人、贤哲的他提出了改变历史的论断,“仁""礼""知""学""思""政""义""修身""为君子",这就是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部书在四书中成为重要一部,可见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他的言行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迷惑而无所得,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于我们的心灵是一次净化,让我们无私。

真诚的对待别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仁者爱人",不管怎样,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和贬低的,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仁政"支柱,亘古不变。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篇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圣人” 孔子及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圣人” 孔子及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圣人”──孔子及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既在急遽的变动当中,各封建诸侯的斗争和吞并成为盛行的潮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种学术思想便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技术专家、军事学家等等。

这是中国学术空前发展的时代,从所谓“诸子(古时‘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蜂起,百家争鸣”(实际上只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这句话便可以看出当时学术兴盛的概况了。

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他在封建社会被尊称为“圣人”,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人,距离现在有二千四百年了。

他本是鲁国穷下去的贵族,做了短时期的官,官运不佳,便带着些学生去周游列国,想找个官做,来实现他的主张。

当时各国诸侯都忙着打仗,结果到处碰壁,十四年后回到家乡著书立说,教授学生。

这时许多小地主和自由农民,都想学点本领好去做官,孔子门下便有了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身通六艺”,被后人称作七十二“贤人”。

孔子在学术上的贡献很大。

他作的《春秋》,按年纪事,是一部有名的历史著作,春秋时代的得名即由此而来。

据说他又删订《诗》、《书》,编订《礼》、《易》、《乐》,这些书合起来称作“六经”(又称“六艺”)。

他的弟子把他的谈话记了下来,即《论语》。

在这许多书里,孔子发挥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等各方面的思想。

这许多书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文学、史学都有很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古代一个大思想家。

由于他是一个贵族,他是拥护封建制度的。

他说“小人”(农民,被剥削者)应该受“君子”(贵族、地主)的统治。

他说的话里充满着对“小人”的蔑视。

他以为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必须尊重,被统治者要死心塌地的受统治,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大事只可使人民服从,不能让人民了解)的愚民政策。

他的“仁义”是统治者粉饰吃人罪恶的幌子,他的“礼乐”是巩固封建秩序的工具。

关于孔子的800字初中优秀作文5篇优选例文

关于孔子的800字初中优秀作文5篇优选例文

关于孔子的800字初中优秀作文5篇优选例文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实之中随着长河的岁月缓缓地流淌了两千多年,心中自运乾坤,更加凸现出一种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

下面就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的800字优秀作文5篇优选例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孔子的800字优秀作文1捧起《论语》,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你被后人称为儒家的始祖、万世先师的孔夫子。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虽然据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一捧起《论语》,他那慈祥而严肃的面孔,花白的鬓发,缕着长长的胡须沉思的神态就浮现在我眼前。

他少年时代贫贱而好学的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他孜孜不倦地引导人们走进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

他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性近习远的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境界高入云端,明如皓月,净如白雪。

当我初读此书时,由于尚未成人,生活阅历和知识浅薄,对《论语》的一些似懂非懂,但我仍对《论语》爱不释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书桌前,我常常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书中的精彩语录,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著作中的精髓。

后来,当老师为我们介绍孔子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在我心里一直以为被称为是圣人的孔子,是一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

就是这么一个老人,他的思想让世人感慨:孔子的教诲属于全人类。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有着实用主义哲学: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就像后人美化孔子一样。

在后人的赞叹声中,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

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

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

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

中国五大圣人指的是谁

中国五大圣人指的是谁

中国五大圣人指的是谁中国五大圣人指的是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五位思想家。

他们分别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兵家集大成者孙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

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

诸子百家之一。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与孔子(儒家)、老子(道家)为代表的三大汉族哲学体系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孔子继承了周公旦的礼治思想,成立了儒家学派,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 在中国教育史上 的贡献

孔子 在中国教育史上 的贡献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圣人,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深远而重要的。

以下是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些主要贡献:1. 教育理念:孔子提出“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双向性,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相互学习。

他也倡导“不学无术”和“不耻下问”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是一种永恒的追求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

这些理念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育方法:孔子提出“三行”教学法和“逐案析例”教学法,强调注重实践和例证,通过创造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育方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新,对后来的教育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教育体制:孔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创办了自己的教育机构——春秋孔氏学堂,虽然比其他学派小,但是其教育却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许多师从孔子的学生都自己创办了教育机构,从而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诸子百家”教育体系。

4. 历史观念:在孔子的教育中,历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史和社会变迁,同时也可以吸取历史上的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历史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得到了重视,并被视为一种获取智慧的手段。

5. 社会伦理观: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个体应该遵循规范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一些社会准则,例如“仁爱”、“孝道”、“忠诚”、“尊敬”等,这些准则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中国教育历史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认为“学习不止,以至于老年”,他强调教育是人类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方式,不断地挖掘个人潜能,这种思想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育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孔子被视为中国教育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为什么称孔子为圣人

中国人为什么称孔子为圣人

中国人为什么称孔子为圣人?人分四类:无才无德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有德是君子,有才有德是圣人。

孔子既有才又有德,所以是圣人。

孔子有才。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和儒家学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治国、治家、修身的准则。

他编撰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大学》《中庸》,是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教材,直到现在,我们都奉之为经典。

他还以他高超的学识和教学能力,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

他还是治国能手,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其成就使齐景公感到非常害怕。

孔子有德。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不仅因为他的才,还在于他的德。

仅从那么多弟子一生尊崇和追随他就可知道孔子的德行有多高,以他的弟子话来说,叫做“高山仰止”。

再看孔子的弟子,如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等等,他们都是德行著述的历史名人,如果孔子品德不高,哪能教出这样的学生?当然,我们更可通过孔子的弟子编撰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全面认知孔子高超的德行,其中,“智信仁勇”和“礼义廉耻”是孔子德行准则的核心。

总之,孔子以他出类拔萃的德和才,直到现在都还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言行,所以,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人”。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孔子的思想也有他的局限性。

比如,他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子无才便是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是为了禁锢人民、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服务的思想。

如果以现代的德才准则来比对,孔子算不算圣人呢?这一点,毛主席就评价过,他说:“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不过,以毛主席的伟大而崇高的才德智慧,他更应该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想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吧?。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圣人,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探析,希望以此表现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

首先,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强调“中庸”思想,即要“中正而不偏”地处理问题。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在社会、政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应该遵循平衡、稳定、平等的原则,减少極端化现象的存在。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中庸之道,未有不养生者也;未有不成事者也”(《论语·中庸篇》),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中庸”思想的看重和推崇。

孔子在将“中庸”思想引入各个方面,让人们可以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谨慎、客观,时刻保持心态的中正。

其次,孔子的辩证法思想注重方法,即强调“实践论证”来解决问题。

孔子认为,实践是获取知识、判断问题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得到真相。

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教育弟子之前,会先行实施教学,以实际操作来证明正确的方法和理论。

同时,孔子也强调对于自身的认知过程,即要“反思自问”。

他认为,虽然实践是确定真相的基础,但只有在不断反思和自问的基础上,才能不迷失方向,更好、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再次,孔子的辩证法思想注重“用情”和“智衡”。

孔子认为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将理智和感性两者兼顾,尤其是社会问题。

孔子在强调感性的同时,也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不可偏袒其中一方面。

因此,孔子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不只是用智慧,更用尽情感,但同时又保持智慧的平衡,使得在情感冲动时,思维能够保持冷静,做出理性的决策。

最后,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他关于统一的思想中。

孔子认为事物本身是存在着矛盾和统一的辩证法,这就需要一种对事物的统一性的思考方式。

孔子对于人性的看法中,就反映了这种思考方式。

他认为人性存在着好恶之分,但同时也有一个永不落空的道义追求。

因此,他主张让人们在面对好恶之间的抉择时,始终把握好据此追求道义的方向。

天之木铎__圣人孔子

天之木铎__圣人孔子

天之木铎——圣人孔子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论语·八佾第三》中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

其中,以金为丸舌者称“金铎”,以木为丸舌则称“木铎”。

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道。

孔子作为开创私学、普及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以“木铎”自况,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称,由于孔子弟子遍天下,贤者七十二,当时孔子也就有了“天之木铎”美誉。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虽中国没有形成以某个宗教为中心的文化,但几乎历朝历代,都繁衍着儒学传统,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血液、文化的DNA。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

“史圣”司马迁将无侯伯之位的孔子列为“世家”,正是因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于夫子,可谓至圣”,“至圣至贤,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列为世家”。

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8月17日,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最为显赫。

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到南宋朱熹时,理学又开一端,应该这样说,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改变。

理学的发展使儒家的学术思想,更加贴近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实际和需要,以致于明清两代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理论工具。

科举选拔人才,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以朱熹的注解为判断认知的标准,真正达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至今,中国社会还在受其潜然的影响。

就是现在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把研究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时尚。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人物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

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

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

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

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孔子这个人和他的时代

孔子这个人和他的时代

孔子这个人和他的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论语·子罕》)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曾做过三个月的鲁国的司寇,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

孔子很喜欢音乐,他在齐国听相传是虞舜时的“韶”乐,很长的时间尝不出肉味(《论语·述而》);他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人家唱得好,一定请再唱一遍,然后他自己又和一遍(《论语·述而》)。

他对诗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并多次和他的弟子讨论诗的内容与形式问题。

孔子热心地学习过各种礼仪,“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他说:“颜回真是个贤人呀!一筐饭,一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贫苦的生活所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论语·雍也》)他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

他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但有时也能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孔子说过许多很有道理的话,今天仍可作为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等等;但他也说过一些不正确的话,是我们今天必须批判的,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孔⼦为什么被称为圣⼈?(摘录⼏位⽹友的讨论供⼤家参考)继承东⽅传统⽂化并发扬光⼤,⽽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对⼈类⽂化的贡献,得到世界的公认!联合国教科⽂组织把孔列为世界⽂化名⼈之⾸!凭什么?就凭《论语》中展现出来的孔⼦的思想和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某⼀家的智慧,也不是某个种族的智慧,⽽是全⼈类最⾼的智慧!常有⼈说,我们学《论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论语》⾥有没有糟粕呢?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所有⼈:《论语》甚⾄连⼀个字的糟粕都没有!有⼈说,孔⼦毕竟是两千年前的⼈,孔⼦思想肯定跟不上这个时代。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家:没有这回事!《论语》⾥甚⾄很明确地记载了: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的智慧从古⾄今,犹如太阳⼀般,照耀着我们。

那你觉得太阳过时了么?在《论语 ⼦张》中,⼦贡说:夫⼦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升也。

(⽼师是如此地难以企及,如同上天不能⽤梯⼦⼀级⼀级地爬上去⼀样啊!)⼦贡还说:他⼈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也,⽆得⽽逾焉。

⼈虽欲⾃绝,其何伤于⽇⽉乎!多见其不⾃量也!(别⼈的贤能就好⽐⼩⼭,还能超过;但⽼师却好⽐太阳和⽉亮⼀样,是没办法超过的。

有⼈纵然想⾃绝于太阳、⽉亮,可那对太阳、⽉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是看出那种⼈太⾃不量⼒罢了!)说明了孔⼦之智慧、境界、品格和证量等,⾼不见顶,深不可测,⽆边⽆际!孔⼦是这么⼀个伟⼤的圣⼈,在⼏千年历史⾥,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也就那么⼏个,⽐如佛家的释迦摩尼,道家的⽼⼦,基督教的耶稣。

其实他们⼏个⼈所证悟到的智慧、境界等是⼀模⼀样的!都是那个终极的绝对真理!⼀般⽆⼆,毫⽆差别。

⽽圣⼈是什么⼈?就是开悟觉醒、明⼼见性、得到⼈⽣终极关怀的⼈!孔⼦其实在先秦时期他的学说,可以说是多余的,孔⼦学说⼀直不受列国待见,当时诸⼦百家⾥地位最低的【农家】、【墨家】都⽐【儒家】地位⾼。

(⼀) 战国时期【农学】、【墨家】欺负过【儒家】, 秦始皇喜爱【法家】因⽅⼠坑骗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四大圣人都有谁

儒家四大圣人都有谁

儒家四大圣人都有谁儒家是我国的主流思想,能获得如此成就,和儒家诞生了很多的圣人有关。

那这些圣人都有谁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儒家四大圣人介绍,希望对你们有用!儒家圣人:孔子第一位肯定是要算孔子了,那是将儒家发扬光大的圣人。

在孔子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鲁国人都知道孔子在礼仪很有研究。

孔子的儿子出生时,当时的鲁国国君派人送来了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起名孔鲤。

当时,孔子的身份是士,就是统治阶层中最低的一级,能得到国君的礼物,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孔鲤先孔子而死,所以祭孔有两样东西是不能用的,一个是鲤鱼,源于孔鲤;一个是豆腐,因为他的死对头——豆腐的发明者刘安老是骂孔子。

孔子在50岁---55岁期间,先后担任了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等职务,最后“行摄相事”。

就是代理行使各种行政权。

经过孔子的治理,鲁国大治,国力提高,令当时的邻国---齐国群臣大为震惊。

在齐鲁会盟时,孔子随鲁定公会盟。

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带上鲁国军队。

在会盟时,据理力争,让齐君归还了之前占领的汶阳之地。

(阳虎叛乱时,把汶阳之地献给了齐国)性情中人对弟子,他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有时还不失风趣幽默。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周游列国时,一次颜回遇到危险而掉队,等颜回赶上孔子的大部队时,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回回答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么敢先死呢!”可惜的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用脑过度,颜回还是先孔子而去了,孔子当时大恸。

孔子平时教育学生时,经常说喜怒哀乐要有节制,有弟子就问老师这样算不算过于悲痛了。

孔子说:“如果对颜回不这样悲痛的话,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悲痛呢?”其实,颜回过世时,孔子比自己的儿子孔鲤过世时还要悲痛。

孔子对颜回特别钟爱,孔子曾说颜回是弟子中最好学的。

颜回悟性也很好,并且颜回比孔子小许多,其他弟子年龄大都比颜回大。

孔子是希望颜回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的。

子路也是孔子特别喜欢的弟子。

因为子路性格直,不会变通,孔子经常提醒子路,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子路可以学会变通。

历史趣谈:历史上圣人孔子家族中的女人为何结局多悲惨?

历史趣谈:历史上圣人孔子家族中的女人为何结局多悲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圣人孔子家族中的女人为何结局多悲惨?导语: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

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

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

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一年之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对此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成人后取字伯鱼。

孔子与亓官氏的婚姻结局,在文献中没有正式记载,但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信息。

在《礼记·檀弓上》一文中,子思门人有“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之语,据孔颖达的解释,“先君子”指的就是伯鱼,而“出母”就是伯鱼之母亓官氏。

根据这一记载,这位亓官氏并未与孔子白头偕老,她被孔子无情地休弃了。

《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不知是不是针对亓官氏而发。

后来亓官氏病死,伯鱼按照丧礼为生母服丧,孔子对此未加干涉。

《礼记·檀弓上》记载:“伯鱼之母死,期(周年)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

’夫子曰:‘嘻(惊怪之声),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根据丧礼,如果孝子被休弃的生母死了,应为生母服丧一年。

但是,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孝子已为人父,那么就不必为休弃的生母服丧。

亓官氏死后,孔子允许伯鱼为出母亓官氏服丧一年。

伯鱼在服丧期满后仍然为生母哭泣。

孔子对此感到不满,觉得伯鱼做得太过分了,伯鱼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停止哭母。

亓官氏在后世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代表性著作

孔子代表性著作

孔子代表性著作《论语》这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很大,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聃,但他又曾问礼于老聃的学生苌弘(子迟),听过一段时间尧、舜的教诲,也曾求学于商都的老师高柴。

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较早,许多思想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因而孔子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因此对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的种种做法深感不满。

这就造成了孔子思想中保守与进取两种不同的倾向。

孔子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折射出孔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等思想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论语》也有一些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退而省其私,则足以发;发而不中节,不亦伤乎!”(《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卫灵公》)等。

由此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也正是由于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才使他在历史舞台上起着巨大的作用,更加令世人敬仰。

因此,学习孔子,我们必须先懂得什么是道德?应该怎样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孔子主张“仁”和“义”。

孔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他还将仁和礼联系在一起。

仁是待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礼是人际交往的原则。

孔子主张要学会做人,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条件处理好人际关系。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自己。

孔子对那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人极为厌恶,他说:“子贡方人。

”子曰:“赐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焉得仁?”“君子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还引用子夏的话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孔子是春秋大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圣人,那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一是由于他的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他提出的“仁”、“德”和“礼”,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这样的思想自然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二是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是历史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孔子,固然是古代的很多思想家之一,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如老子等,并非是他的学说特别伟大,只是由于自汉代开始,独尊儒术,才把孔子抬到了圣人的地位,那是因为孔子的一套最适合于统治阶级。

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的一套可以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法宝。

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有用的东西,如“有教无类”等。

但归根结底,孔子只是封建时代的“圣人”而已。

称孔子、孟子为“圣人”,其实就是愚弄百姓,把他们抬到神的地位,让人民顶礼膜拜。

如果他们是圣人,那么老百姓就是“愚民”。

所以,把孔子称为“圣人”,正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套愚民的鬼把戏。

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高举“砸烂孔家店”的旗帜,把孔子从神坛上打下来。

正如鲁迅所说:那上面写的全是“吃人”两字。

没想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进入信息时代了,还有人把孔子称为“圣人”,圣人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吧?其实那些人并不一定读过孔子的书,只是为了发展旅游,那也不必把孔子说成“圣人”,只说孔夫子就行了。

曲阜只是孔子的旧居,是历史的陈迹而已。

对于孔子的理论,可以分析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那么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

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

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

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被称为什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孔子是第二,那么没有就没有人敢排第一,但是这种自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观念,在文革时期受到抨击,对他的称呼存有疑虑,不知是圣人还是孔老二,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在中国封建社会,对孔子的态度就好像是一场运动的指向标,决定着这场运动是何种态度。

作为恒久不衰的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人物,却在文革时期,这个象征性到了最低点。

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将其奉为圣人,现如今成了丧家犬。

孔子可是中国文化的底线,但是依旧有人抨击他,那么中国文化又还有什么不能受到冲击的呢。

“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字眼,不断地充斥在我们的眼中,并且从未断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
孔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学识渊博的学者。

同时他对古代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

相传《诗》《书》《礼》《乐》《春秋》等都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这些典籍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孔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是封建统治思想的创立者。

两千多年来,对孔子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是从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来评价孔子,有的是从封建社会中被压迫阶级的立场来评价孔子。

近代,我国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在不同时期也都给过孔子以不同的评价。

但过去的任何阶级或任何阶层,对孔子的评价都不免有片面性。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课题是“打倒孔家店”。

当时“打倒孔家店”就是要打倒封建礼教。

这次运动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向封建思想的猛烈冲击,它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进步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但是,在“打倒孔家店”的队伍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分,而且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因此对孔子也没有能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说过:“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

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

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正确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应该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对历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总结,对待孔子的研究也应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