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最早称义和拳形成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地理原因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精编]梅花拳在中国兴起
梅拳在中国的兴起梅花桩武功在中国的兴起燕子杰2012年8月9日于巴黎前言——我在《中国梅花桩技击大法》【#1】一书的“绪论”中曾经写道:{……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广大农村就流传着一派古朴而神秘的武术拳种—一梅花拳。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得名。
据《梅拳秘譜》记载:“五势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是一种,又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
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
”《梅拳秘谱》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世矣。
”}(P3)由此可见梅花桩武功在中国的流传已经历史久远了,据民间传说古代练梅花桩武功之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大将。
如:鬼谷子、孙武、关云长、岳飞、袁崇焕……等。
但到了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前后,梅花拳正流传到后一百代的第一、二、三辈祖师。
当时由于清兵入关后大肆烧杀抢掠和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镇压,因此这三軰梅花拳祖师都是用的化名,三辈以后才用了真名实姓名。
从此后梅花拳都是在河北、河南、山东一代的广大农村流传着,在满清政府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梅花拳武功一直被视为非法,屡遭统治者的抓朴和追查。
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梅花拳弟子参加了义和团起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梅花拳又受到了满清政府的严厉镇压和残酷迫害。
著名的梅花拳一代宗师韩其昌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
他22岁时在河北武强县学的梅花拳,1932年,韩其昌到了北京。
先在志诚中学、师大女附中、贝满女中教武术。
后又成立“北京健族国术研究社”,亲任社长正式教授“落地干支五式梅花桩”。
从此,梅花桩武功落脚北京。
一、我的成长和与梅花桩的机缘读者请参看最近出版的《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2】一书,我是1936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桑科村。
我出生之前父亲燕成林就被日本侵略军抓劳工送去东北,据说后来他又被送往朝鲜,从此渺无音讯。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开天 辟地 治世界 , 留下树 木共山川
反复说梅花拳开天辟地已有之。
2起 源 于 西 周 .
据梅花拳 内部经卷 中载 :周 昭二十 五, 古佛生焉 , 居伯 阳后 , 占仲尼先。 昆仑 祖师化 名云盘 , 住昆仑山 , 他创造 了两种 拳, 一种 是梅 花 , 种是八 卦 , 以梅花 一 所 拳在 民间有属昆仑派 的说法 。 3起 源 于 春 秋 战 国 时期 . 在 民间 有 梅 花 拳 起 源 于 春 秋 战 国时 期, 为著名军事 家孙 武子创编 , 故称武子 梅花拳 。 还有 的说起源于公元前 4 7年 , 4 创始人为王秋 白。 4 源 于秦 汉 时期 . 起 起源于秦汉时期 的说法大致有这几
因为梅花拳历来传授严格 .最初只 以家传的形式在民间秘密 流传 。直到明 末清初才在冀鲁豫三省传播开来 。该拳 父传子 、 子传孙 、 又传子 ……父子之 间 孙 密授 。 故称父子拳 。 3梅 花 桩 . 早 期 在 10多 根 桩 子 上 练 功 .又 因 0 它 五 势 成桩 , 名 。 故 4干 支 梅 花 拳 与 五 势梅 花 拳 . 梅花拳演 练桩步 五势 左右对 称 , 宛 如盛开 的梅花 , 花五瓣 , 梅 拳分五势( 、 大 顺 、 、 、 )故名 五势梅花拳 。 拗 小 败 , 桩步按 天干地支分五势 , 宛如梅花开放 , 行步犹 如梅花枝干相连 , 以称 干支梅花拳 。 所 5落地梅 花拳 . 梅花拳早期 在桩上练功 ,由于时代 变迁 , 桩 费时耗物 , 改为地上 练习 , 栽 渐 但保 留了原有的风格与技法 , 故名 。 又有 称落地梅花。讲 究地盘 , 擅长地躺技法 。 6中心 梅 花 拳 . 具体有关 中心梅 的说法不详 .只传 闻中心梅多为蹿跳 蹦跃 . 注重腿法练习 , 中心起势 , 四面 开 花 。 7 心 梅 与 武 子 梅 花 拳 . 穿 穿心梅 与武子梅名 , 二实指一 。 据说 起源于孙武子 . 故称武子梅 , 又因为该拳 套路路线 多呈 “ 字形 , 以称穿心梅 。 中” 所 著名武 师寇 运兴 、 郭力 、 金奎 、 李 贺 平等是其传人 。 8 形 梅 花 拳 . 五 相传起源于宋代杨家以练内外五形 而得 名 。 9义 和 拳 . 在历史上 , 和团原名义和拳 , 义 义和 拳是称 呼梅花拳 的特殊时期 。著名义和 团起 义 领 袖 赵 三 多 ( 花 拳 十 四代 ) 义 梅 起 时恐连 累梅花拳遂将其名改为义和拳 。 1. 子 梅 花 拳 0夫 夫子梅花拳 , 山东菏泽地 区( 是 曹州 府) 对梅花拳 的称谓 。 夫子 , 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夫 子 梅很 可能 与武 子梅 一样是 由“ 子 ” 音 父 谐
梅花拳历史变革传说
梅花拳历史变革传说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梅花拳历史变革传说梅花拳历史变革传说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
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名的拳师冯天民(梁山县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之弟子杨培考整理了梅花拳的渊源。
杨在资料中称“梅花拳有四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始于公元前213年。
有七位兄弟结为莫逆,老大董发利(董发道长,河南开封南五里董子庙人)习杆子花拳,老二张辛(河南开封内牛山村人)习少子丁拳(前期少林拳),老三关凤龙(山西太原关于庄人)习花新拳(为前期梅花拳),老四蔡中(江苏徐州南铜山村人)习洪运拳(前期洪拳),老五周义辛(江苏沛县八里庄人)习杆子拳(前期猴拳),老六陈子金(河南开封相子庄人)习八手拳(前期八卦掌),老七陈东(开封蔡吉屯人)习滚地拳(前期地躺拳)。
公元前209年,由老大提议将七兄弟各拳汇为一拳,定名为“七兄花拳”,由老三关凤龙执笔整理拳谱。
第二次变革,始于公元前140年4月初。
七兄弟后代董青、张长中、关洪金、蔡艺华、周芹、陈心方、陈海,由董青、关洪金重修拳谱,正式将该拳定名为“七子花拳”。
第三次变革,公元495年。
关洪金后代关清玉文武双全,修道于中岳嵩山。
后来印度僧人跋陀禅师到嵩山与关清玉结为兄弟。
公元493年3月,关清玉召集十二兄弟汇集嵩山。
老大关清玉,老二跋陀,老三周红,老四张金丁,老五周云,老六杨世玲,老七蔡铃中,老八陈凤祥,老九杨钢,老十孙大明,十一李江海,十二关铃芹。
十二兄弟汇集拳艺精华并编撰拳谱定名为“梅花精拳”。
第四次变革,公元1628年,正式定名为梅花拳。
当时连续三年灾害,百姓颗粒无收,官府腐败,民不聊生。
梅花拳派汇集弟子组成起义军,主要头目有关红、张万、张之明、张大中、陈风中、杨纪林、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王金英。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梅花桩的来历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曹广超/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从小农到义和拳首领——赵三多性格的两重性及其嬗变
[ 收稿 E t 期] 2 0 1 4 — 0 2 — 2 8 [ 作 者简 介 ] 东泽民 ( 1 9 6 3 一 ), 男, 河北 隆 尧县 人, 毕业 于河 北 师大 历史 系, 副 教授 , 主 要从 事 义和 团运 动史研 究 .
3 8
邢台学院学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1 4年第 3期
赵三多的性格受早年经历影响十分明显。赵三 多 出生时 “ 家有薄地 三亩 ,草房一间半。” Ⅲ 应 该说家境 十分贫寒;而且幼年丧父 ,又使家庭 生活 雪上加霜。稍长 即与母 亲一起种地拾柴或给地主扛 活,艰辛度 日。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 在他稚嫩 的肩 上。在 以父亲为家庭梁柱的小农社会里,赵 三多的 家境使其性格具有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一面。如 成丰七年 “ 因在地主地里拾柴,被地主殴打一顿” 也只能忍气吞声。赵 三多成年后除种地外,还做一 些蒸馒 头、炸油条、推车、挑担等小 生意。这使赵 三多开阔 了眼界 ,有 了新 的结交;头脑也 变得灵 活,遇到问题可以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赵 三多的性格受到 当地传统文化 、民风 民俗 、 特殊地理环境 的影响。直东交界一带受齐鲁文化和 燕赵文化双重影响,民风淳朴 、崇礼尚义。民众普 遍重传统又不失创新精神。 “ 忠孝仁义”观念根植 于民众心 中,同时具有 明显的慷慨悲歌 、好气任侠
传 统文 化 。 自宋明以降形成 的汉教信仰是 当地汉族 民众 中 土生土长的宗教 ,以奉祀玉皇大帝为最高尊神。玉 皇大帝与关帝圣君并称为 “ 文武皇帝”。 “ 金神” 是 当地 汉教 民众供奉的主要神祗,包括:玉帝、关 帝 ……等共七十三位神祗。古人敬神、畏神,是谓 “ 举头三尺有神 明,出门半步须小心。”可见神明 在 当地人们 心 目中占相 当重要的位置。另外,当地 民众重视祭祖 ,普遍修有族谱和家谱,春节前后要 定期迎送祖 宗先人 ,在此期 间每天要上供、叩头、 上香 以示虔诚。因此无论侮辱神灵,还是不敬祖宗 是大众绝对无法接受的。这也是 弓 I 发 民教冲突的主 要 原 因之 一 。 赵三多的故乡沙柳寨位于直东交界一带地 区, 两省的各种 “ 飞地”, “ 插花地”犬牙交错地分布 在一起。由于地理位 置特殊,直东两省政府鞭长莫 及。以致强人盗匪渊薮,恃强凌弱之事时有发生。 所 以此地 习武之风盛行 ,史载山东的 “ 民间子弟 , 间 习骑射,尚义勇。” 直隶则 “ 尚武之风,冬 日 闲暇,则群居公益局之把式场 ,习练拳艺。” 赵三多 自 1 6岁开始练拳 习武,由于他勤学苦
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
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93年5月我法国、丹麦等国朋友访问河北省广宗县前魏村时,七十多岁的梅花拳第13代传人王孟庚老先生告诉我们“梅花拳开天劈地就已有之”,他念道:“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开天劈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
”据《梅花拳秘谱》记载“五势梅花桩祖师化名云盘,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
”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二十余世矣。
”又,《后汉书》记载“汉时已有练梅花桩者。
”87年后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梅花桩历史时,冀、鲁、豫广大农村的梅拳弟子们都知道梅花拳的始祖是云盘,从西域传来。
据说梅拳文场弟子们第一次见面时都要问:“你是那边来的?”若答“西边来的。
”就知道他是有修养的自家人,因为梅花拳是西域传来的。
至于近四百多年来梅花桩流传的历史,通过调查我们还是搞清了。
路遥教授说“我们发现了十多种梅花拳辈谱,虽然各省地拳辈谱的记载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
第一辈是收元老祖。
收元老祖指谁?没有具体说明。
据梅花拳内部的人说,这是虚拟的人物。
从第二辈开始才有了具体人名,他就是张三省,字登,江苏省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到苗家楼村居住。
”第三辈是邹宏义,铜山县北关人。
梅花拳《根源经》上说“张三省是在明朝万历戊子(公元1588)年学的梅花拳,明朝崇祯癸末(公元1643)年归位。
”梅花拳的《皇极宝卷》等经书上都有关于张三省传拳的记载。
该书的后半部《佛说一字根源真经》中就记载着“天真古佛”和“璃呖古佛”临凡普度众生的说教,所谓“天真古佛”系指张三省,“璃呖古佛”系指邹姓师祖。
上述事实就连平乡县后马桩的梅拳弟子们也都知道的,该地邹师祖家女婿的后代田保义家的梅花拳谱,也写的邹宏义是梅花拳第三辈。
根据各地梅拳弟子们的传说及梅花拳内流传的拳谱、经书资料等的记载,梅花拳第二辈张三省和第三辈邹宏义都是江苏省徐州铜山县人,而邹宏义的徒弟,即梅花拳的第四辈宗师除邹宏义的儿子邹文聚外,还有蔡光瑞、孟有德、王西征等,他们都是开州人,即今河南省濮阳市。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1梅花拳的形成时间梅花拳( 亦称梅拳) ,是我国传统武术流派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我国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一带以及欧、美、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加以发扬。
有关梅花拳形成的时间,文献典籍无徵,但民间传说纷纭,主要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和明末清初说”。
很显然,不管是西周说还是春秋战国说,虽然在民间言之凿凿,有的还记录在内部的抄件中,但大都为故事传闻。
因为梅花拳的出现离不开中国武术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从现有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确定,梅花拳的形成时间应在明末清初。
2 梅花拳为何人所创有关梅花拳的源流问题,虽然各地梅花拳内部传承谱系记载的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
梅花拳谱系是以“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为第一辈; 张三省为第二辈; 邹宏义为第三辈;蔡光瑞、邹文聚、王西征、孟有德为第四辈; 杨炳、孙盘龙、韩华礼、张福、王登榜等为第五辈……”[3]。
这里的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是谁? 没有具体说明,据梅花拳内部人说这是虚拟人物。
梅花拳第二辈传人张三省确有其人,周伟良[2]31教授研究认为: “张三省本名张山,明清之际人氏,为徐州铜山人,具体住址或铜山小尖山村,或苗家楼村; 张的武艺( 梅花拳) 是明末社会动荡时期,由一位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所传,故在梅花拳内尊其为二辈; 武艺学成后,其名广为周边地区所称颂,‘黄河两岸,三省广播’,‘从此立下文武教场,收徒讲道’”。
由此可见,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并不是虚拟人物,他就是周伟良所提到的“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
但是,周教授在这里并没有对这位“方外高人”有更多的介绍。
目前,认为法王老祖( 虚拟人物)是梅花拳的第一辈祖师( 即创始人) 的观点,仍然占有主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教授领导的“梅花拳的源流与发展研究”课题小组,从 2001 年开始就致力于这项课题的研究,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调查走访梅花拳传人,并收集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
传统文化|济宁:梅花拳在梁山
传统文化|济宁:梅花拳在梁山据初步考证,清末民初,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一带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梁山好汉创立的各种拳术、器械被广泛演练传承。
同时,少林、峨眉、武当等外地功夫也相继流传到梁山一带,梁山武林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直至现在,梁山民间仍有十余种拳种(派)在传承、发展,其中就包括梅花拳。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得名,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说法,现择两种说法记述如下。
一种说法是,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于昆仑派。
相传,在中国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有一祖师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见《梅拳秘谱》),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
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
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
正因为如此,过去梅花拳多以父传子、子传孙等形式流传,故梅花拳又有“父子拳”之称。
至明末清初,梅花桩(拳)才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普及开来。
《梅拳秘谱》中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第二种说法是,梅花拳源于春秋五霸时期。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梅花拳创始人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拳书传于后人。
第一部拳书叫《五虎七星拳》。
梅花拳共有四大谱、四小谱。
梅花拳的第一小谱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立,第二小谱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谱在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谱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的第一大谱由华山道长董法利先师立。
当时立谱者有七人:董法利、关风龙、于进海,河北省平乡县人;杨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人;刘进玉、张玉峰,山东省泰山黄家岭村人。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是使人聪明睿智,使大脑的思维能力更强、更有灵性!燕老师所传授的梅花桩武
功,主要是在高等院校里对大学生们传授的。这些年青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有什么事情比开发年青人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悟性更重要的呢?
山东大学的操场每周末都有燕老师的讲课,燕老师今已近八旬高龄,仍在义务的将 梅花桩武功传授给高校生。
亮相香港国际武术节
得到了统一,这不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嘛!因此,练武实际上也是在培养
人的传统文化与“无字经书”,练武者读的是一本“无字真
经”。这本“无字真经”不仅能够使人练得身体健康,具有极强的实战技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是什么呢?就
二、梅花拳武功的内容
梅花拳武功不是一门普通的武术拳派,它是东方 文化中一支“文武合一”的独特文化,也是一门古老 的人体科学。它的指导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具体 说来就是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 奇变化与《孙子》兵法的谋略等。
• 梅花拳法:
“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
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 随曲就伸。一气贯穿,刚柔相 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蓄 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宽 知窄,随高就低。静之如山岳, 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 实如太仓,动之似江河,行之 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 三光。” 五势梅花桩由“架子”、“成拳”、“器械”等几 部分组成。“架子”是本门基本功,有桩步、行步之分。 桩步为静,以大、顺、拗、小、败五势为主。按金、水、 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阴阳转结、变化衍生。 行步为动,以摆、撤、扎三法为宗,皆疾、箭、蹿、跳、 横走竖撞,拗步斜身、左右翻转之法。自古以来梅拳擅 长于步,灵活多变,包罗万象。
以高校生为主的梅花桩代表队在 香港一展风采,让世人见识了这 一古朴的武功,在香港引起轰动。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
作者:xx来源:xxxx官方网站xx的历史渊源及传承xx/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xx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xx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xx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xx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梅花拳
梅花拳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拳法技巧。
梅花拳的特点是优雅、迅捷,以及灵活多变的动作。
它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拳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梅花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
据传,梅花拳的创始人是明朝时期的武术大师王宗岳,他以梅花为拳法创作的灵感来源,将梅花枝吐蕊、含苞欲放的形态融入到了拳法中。
梅花拳的动作以迅捷、灵活为主,融入了太极拳的柔和和崩折的特点。
其动作包括伸展、腾挪、蹦跳等多种形式,同时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拳法中的每个动作都具有自己的含义和用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灵活性。
梅花拳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梅花拳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在拳法的演练过程中,更注重意念的运用和内心的修炼。
梅花拳强调的是身心的和谐与统一,通过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来培养习武者的意念和意识。
梅花拳的训练过程非常严格和认真,训练者需要不断地修炼和锻炼,才能够掌握技巧和精湛的拳法。
同时,梅花拳的训练也以和谐为核心,注重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以及维护健康的原则。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一种武术形式,梅花拳以其华丽的动作和独特的内涵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梅花拳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文化展示等领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梅花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象征着坚韧和美丽的花朵,它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怒放,象征着坚持和勇气。
这种精神正是梅花拳所倡导和追求的。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难,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梅花拳都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退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内涵,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梅花拳秘谱
《梅花拳秘谱》2009-9-25 21:03|发布者: 燕子杰|查看: 84|评论: 0摘要: 序言广泛流传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广大农村的梅花拳(古称梅花桩由于在一百根桩阵上锻练而得名)是一个源远流长、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它是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中公开传授并兴盛起来的。
早在88年之前,我国历 ...序言广泛流传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广大农村的梅花拳(古称梅花桩由于在一百根桩阵上锻练而得名)是一个源远流长、古朴而神秘的拳派,它是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中公开传授并兴盛起来的。
早在88年之前,我国历史学家就从文献和历史传说中发现梅花拳在清末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是发动者和主力。
这种观点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但真正能深入了解梅花拳奥秘,却是88年年底以后。
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与梅花拳弟子燕子杰教授等人合作对河北,山东、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多次深入调查之后,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
这个拳派的弟子和许多著名拳师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造反者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这个拳派能在历史上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
梅花拳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周易之理为一体,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
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
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由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
我们调查中就亲眼所见,各地许多梅花拳师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他们虽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思路敏捷,能审时度势,且有一定的人体特异功能。
梅花拳组织严密,信仰坚定,内部团结,有许多优秀的传统。
如:不准称王称霸,仗势欺人;不准打拳卖艺,卖弄炫耀自己。
对梅花拳名称来源的考证
对梅花拳名称来源的考证作者:唐韶军戴国斌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摘要:梅花拳名称的来源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已成为武术、史学和民俗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的视角对现存的多种观点进行逐一辨析,并围绕“亮拳说”进行资料挖掘和逻辑分析,认为梅花拳名称来源于梅花盛开时节的亮拳活动是可信的。
旨在揭露梅花拳起源的神秘性,澄清梅花拳历史的模糊性,最终为批判地继承梅花拳文化服务。
关键词:梅花拳;亮拳;名称来源中图分类号:G8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6-0068-05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Shandong, China梅花拳为何以“梅花”为名,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周伟良教授在《梅花拳拳理功法的历史寻绎》一文中将目前流行的说法归为三种:一种是从拳势特征来解释,因梅花拳有五势,而梅花有五瓣,故取名梅花拳;第二种是因“煤”与“梅”同音,所以为纪念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煤山而命名“梅花拳”,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寓意;第三种是梅花拳之名来源于梅花盛开之时的亮拳活动。
然而,周教授又认为以上诸说法“恐嫌粗率”,并据此提出了梅花拳名称来源的第四种说法,即来源于作为宗教、文化符号的“梅花”[1]。
曹广超还提出了其他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梅花具有傲霜斗雪的品性故得名“梅花拳”;二是,因梅花有五瓣,所以用其代表五位创拳武师以示纪念[2]。
另外,史朋信在河北平乡县采访当地拳民后,还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因梅花绽放于早春之际,其“先知先觉”之意暗合了梅花拳的“先发制胜”之道[3]。
韩建中先生还曾提出,梅花拳祖师下山传拳时,满山梅花突然开放,所以称为梅花拳[4]。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一、邢台梅花拳的特征1.历史积淀邢台梅花拳起源于河北邢台,历史悠久。
相传,明代武术大师田祖延在邢台创立了梅花拳,并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梅花拳以婉转、灵活见长,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技法特色梅花拳的拳法柔中带刚,以劈、拦、打、击等为主要技法,注重身法、步法和拳法的配合,动作婉转流畅,有如梅花盛开般的柔美和娴静,同时又不失刚健有力。
这些独特的技法特色使得梅花拳在中国武术中独树一帜,备受瞩目。
3.文化内涵梅花拳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招式和套路无不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梅花拳经》中记载着众多梅花拳的拳理和武学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和推崇。
4.地域特色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其地域特色与梅花拳拳法有着天然的契合。
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对梅花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梅花拳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1.文化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梅花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对梅花拳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2.社会教育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对社会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梅花拳的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更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刚柔相济的品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价值。
通过梅花拳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旅游推广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可以通过梅花拳的旅游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梅花拳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是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对当地的旅游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其特征与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聊城梅花拳的历史流变与传承发展研究
聊城梅花拳的历史流变与传承发展研究聊城梅花拳的历史流变与传承发展研究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特色。
本文将围绕聊城梅花拳的历史流变与传承发展展开研究,探究其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变迁与创新。
聊城梅花拳起源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一种以梅花手势为特色的拳法。
梅花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由于地方文化背景的影响,梅花拳开始在聊城地区兴起。
据传,梅花拳的创始人为明代武将扈老师,他将自己在战场上总结的实战经验进行整理、传授,形成了梅花拳的初步雏形。
梅花拳作为一种流传千载的武术技艺,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革。
最初的梅花拳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拳法技巧,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招法和套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花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样化、立体化的武术表演形式。
在清朝时期,梅花拳开始融入更多的技巧和动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传承。
特别是光绪年间,聊城梅花拳达到了一个高峰,影响力扩大到了周边地区,成为当时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武术之一。
然而,在梅花拳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变革和失传的现象。
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梅花拳因为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遭受了不小的挫折。
战争和动乱导致了许多梅花拳的传承者失踪,珍贵的教学资料和口传心授的技艺也部分流失。
此外,梅花拳的传承还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武术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于学习梅花拳缺乏兴趣,导致了一些流派的衰落和失传。
然而,梅花拳的传承并没有停止,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寻重焕生机。
许多关注梅花拳的武术宗师和研究者开始积极开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扎实的研究和田野调查,他们搜集并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口述史料和影像资料,对梅花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梅花拳的传承发展中,聊城市政府和相关武术团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和交流活动,邀请各地的梅花拳高手来聊城进行交流与传授。
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了一些国内外的武术比赛和展示活动,推广梅花拳的魅力与独特性。
梅花拳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传承——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梅花拳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传承——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民间文化濒临灭绝甚至消失的危险境地。
同其他民间传统文化一样,梅花拳作为邢台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原来的社会环境消失加之梅花拳多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播,许多富有经验的拳师年迈找不到继承人或者去世,梅花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本文主要从梅花拳的形成发展和保护传承两个方面展开,旨在为梅花拳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梅花拳;形成发展;保护传承1.梅花拳的缘起关于梅花拳的缘起,有诸多的说法,有诸多的谜还未解开。
有的说春秋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了;有的说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但都无法考证,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
现存的两本比较有说服力的文字记载是现存于平台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和最早发现于河南清丰雷家村《大文底》。
关于梅花拳始祖的说法也存在着众多的版本,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神化的色彩,而且都与大乘佛教存在一定的关系。
梅花拳第五辈传人杨炳的《习武序》和《梅花拳根源经》中记载梅花拳的始祖是“收元老祖”,其内部抄件《三百六十处》说是始于“古佛”,而《梅花拳秘谱》中记的昆仑派祖师“云盘”。
值得注意的是,梅花拳内部流传的《邹氏家谱》所记其一世为“法王老祖”,这为我们寻绎梅花拳与明东大乘教关系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源。
梅花拳历史上第一个根据历史可考的人物是第二代传人张三丰,主要出现在《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中,有的地方也会出现张山,但是梅花拳弟子们一致认为是同一个人。
前两代都是单传,并不是父子之间的传承,而是由上一任的掌门内定好自己的继承人,然后进行传承。
这种传承制度很大程度上给早期的梅花拳的传承带来巨大局限,直到第九代祖师白金斗才开始正式的废除单传制度,面向更多的人开始传播,吸纳更多的人才,梅花拳的传播自此也得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梅花拳何以成为“义和拳运动”的主导力量
作者: 唐韶军[1,2];戴国斌[1]
作者机构: [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2]鲁东大学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107-1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梅花拳;义和拳;宗教;文场
摘要:就梅花拳实用性(攻防技击)来讲,与其它门派武术没有太大差异,而真正具有显著差异的是其民间教门性质。
梅花拳正是利用了这一特色,在“义和拳运动”中从三个方面成功制造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一是其信仰契合了“义和拳运动”的宗教性;二是其组织动员能力成就了“义和拳运动”的主力军;三是其“文场”制造了社会精英。
将梅花拳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宗教文化结构中进行考察,既是突破武术研究视角单一、促进学科交叉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以具体拳种为个案、由点到面研究武术总体规律的一次新探索。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邢台地区。
梅花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邢台梅花拳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邢台梅花拳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招式和动作,如梅花手、梅花步等,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和美学思想。
梅花拳还注重节奏感和呼吸法,强调内外兼修,使练习者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心灵也得到净化和提升。
邢台梅花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对梅花拳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传统文化的弘扬,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希望通过对邢台梅花拳的研究和推广,能够让更多的人热爱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邢台梅花拳的特征和价值,揭示其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其传承与发展情况的研究,可以为保护和传承邢台梅花拳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分析其技术特点和历史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讨其现实意义,可以为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邢台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2. 正文2.1 邢台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北邢台地区。
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梅花被赋予了高雅、坚强、纯洁的象征意义,梅花拳也继承了这些特点,越传越发扬光大。
梅花拳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师徒之间传承密切。
每一位传承者都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和不断的实践,在传承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体悟和心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拳法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eld investigation,I think that the nam e of t h e Yi H e B oxing has appeared at latest in the uprising of
this nam e.The reason w hy Plum Flow er Boxing is renam ed Yi H e Boxing is that it is afected by the nam e of‘‘Y i He m arket”.‘‘Y i H e village” and ‘‘Yi H e m anor'’in the region of Shou Zhang county and
清 水 教 首 领 王 伦 ,为 山东 寿 张 县 (今 阳 谷 县 寿 张 镇 ) 党家庄人 ,乾隆 16年 (公元 1751年 )他就 加入清水 教秘密 教 门。王伦幼年 习武 ,在 当地武功 出众 ,是清 水教著名 教 首 ,在 山东 阳谷 一带 以传 拳行医为名 广收徒弟 ,教 内分 文 武两场 ,秘密策 划起事 。王伦清水教 起事发生 在乾 隆39年
Clear Water Denomination led by Wang Lun and Lin Zhe in emperor Qian Long 39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AD 1 774),it is not the late Qing Dy n asty of the Yi he boxing(group)movement to has just
andFan county. Key w ords: Plum Flower Boxing,"H H e Boxing,"H H e manor,"regional culture;historical environm ent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 A
清末暴 发的义 和拳 (团 )运动 ,使义 和拳之名 在 中国 广为人 知 ,在 国外也有很 大 的影 响。义 和拳和传统 武术梅 花拳 有密切关 系 ,但 义和拳不 是武术拳 种或拳 派 ,也不是 在清末 的义 和拳 (团 )运动 时才出现义 和拳之 名。梅花 拳 是盛行 于康熙 与乾嘉 时期 以后 的民间著名 武术拳 派 ,并形 成 了拳会结礼组 织 ,多次参与 清代农 民起 义 。梅 花拳是 由 秘 密 宗 教 与 武 术 组 织 相 互 合 流 影 响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习 武 自卫 性质 的拳会 ,并在 民间社会得 到迅速 的发展 。梅花拳在 传 习过程 中 ,南于受地域 文化 、历史环境 和 民间宗教思想 等 多 方 面 的影 响 ,充 满 着 一 种 神秘 色 彩 。
absorbs the meaning of“ loyalty and harmony”.The Plum Flower Boxing called Yi He Boxing is
secretly active in the border area of Shan Dong and He Nan province which lies in Yang Gu,Tai Qian
副奏折 ·农 民运动 》卷 1910 o王伦清水教起义是否属于 白 莲教 ,有待进一 步研 究 , 但王伦清水 教和起义 队伍 中却吸 纳有梅 花拳拳派 人员参加 ,则 是有事 实根据 的。王伦清水 教 为 何 “诡 名 义 合 (和 )拳 ”, 又 根 据 什 么 称 为 “义 和 拳”,这些 问题值得关注 。
体 育科学
⑧ 2018年 (第38卷 )第4期 CHINA SPORT SCIENCE Vo1.38,No.4,92一封 三 ,2018
梅花拳最 早称 义和拳形成的社会环境 与历 史地理原 因
The Social Environm ental and H istorical Geographical Reasons that Plum Flower Boxing is the First One t0 be Justified as Yi He Boxing
92
收 稿 日期 :2017—12.27;修 订 日期 :20l8—03—10 基金项 目:全 国高校古籍整理科研资助项 目(0430)。 作者简 介 :马伯韬 ,男,讲 师,硕士研究 生,主要 研究方 向为武术 与民
王伦与军师林哲就土生土长在义和村义和集和义和庄的同一临近地区内即使今天原寿张县的全境地区分别划入范县台前和阳谷管辖但义和村义和集义和庄仍分布在王伦林哲起义的中心现寿张镇原明清寿张县治所今属山东附近一带而且至今这些以义和之称的村庄地名未变
文 章 编 号 : 1000—677X(2018)04—0092—06 DOI:10.16469 ̄.CSS.2018040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伯 韬
M A BO—tao
摘 要 :在研读 大量 史料 文献 的基 础上 ,结合 实地考察 ,认为 义和拳之称 最早 出现在 清代乾 隆 39年 (公元 1774年 ),是 王伦 、林哲 的清水教起义 中形 成的一 个重要 名号 ,并 非是 清末的义和 拳 (团 )运动 才有此名 。王伦 、林哲将梅花拳 改名为义和拳 ,就是 受到山 东寿张一 带的 “义和 集 ”、 “义 和 村 ” 和 “义 和 庄 ” 之 名 的 影 响 , 吸取 “义 气 合 和 ”之 意 ,其 活 动 范 围在 今 山 东、 河 南 交 界 的 阳 谷 、 台前 、范 县 一 带 。 关键 词 :梅 花拳 ;义和拳 ;义和庄 ;地域文化 ;历 史环境
1 文弟子和武弟子与梅花拳文武场之分 梅 花 拳 作 为 一 个 武 术 拳 种 , 在 我 国 明 末 清 初 之 前 就 已
经形 成 。据 文献记载 :义和拳 名称在清代 乾隆 39年 (公元 1774年 )的 王 伦 清 水 教 起 义 中就 已 出 现 。 王 伦 清 水 教 “俱 南白莲邪 教而起 ,又诡 名义合拳 ,煽惑 乡愚”(《军机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