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神性的期别
神性与人性

二
在希腊神话中还有一个与神相似的概念,那就是命运。它是一个涵盖率更高的概念,是无所不能但具实体的神也难以充分体现的,因为神在它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千年的“提坦之战”应验了命运的安排:宙斯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宇宙的统治者。部落的起源、王室的产生与更替、英雄的降生与遭遇皆是命运和神喻的安排。难怪古希腊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贫富贵贱均要建庙祭拜神祗,难怪不可一世的宙斯会对爱神阿弗洛狄忒忍让三分,因为命运预言一种新的婚姻将使诸神之王败坏毁灭。同情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在被宙斯用铁链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时也曾高呼:“无论谁,只要他学会承认定数的不可动摇的威力,便必须忍受命运女神所判给的痛苦。”⑤正是对这无所不在、决定万物生死祸福、不可抗拒的“定数”的认可和敬畏,才造成了古希腊民族乐观豁达的态度。他们不愿为过去的不幸伤感,也不愿为未来的幸福而费尽心机,因为人神皆逃脱不了“定数”即命运的安排,因此他们可以为争夺一个漂亮女人海伦而刀枪相见十年之久,也可以为一个贤惠聪明的女人珀涅罗珀而进行十年的漂泊与磨难。正义和伦理道德在无情和任性的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敬神信命,注重今生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中心。
中国神话则不同,人的力量,至少是人类的精神力量在这里占了主导地位。宇宙万物皆为人存,连神都是为人类服务的。盘古为人类开了天地,又在其间支撑了一万八千年,等天地构成牢固以后,便颓然倒下,躯体化作人间万物。女娲抟土造人,又补天排洪,斩恶龙驱猛兽,使人间变成无忧无虑的乐园。伏羲为人类发明记事符号八卦。炎帝教人类播种五谷,辨别草药。黄帝教人类盖屋取暖、发明了弩、制作了乐律……人类的种种方便这些神都想到了,也都替人类做到了。他们修身养心,立人立己。既不好色,也不好战。他们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劫不死的。炎帝在给百姓除病疗伤时,尝断肠草而死。颛琐死后身体变为鱼形……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也充分说明了这点。给黄帝驾车开路的半神半人蚩尤率领地上苗族人和夸父族人先是夺了炎帝的宝座,又使黄帝连吃败仗,最后黄帝在臣子风后、应龙、女儿魃和女仙玄女的帮助和指点下,才降服了蚩尤。可见万神之主黄帝只是人们因他位居天庭中央而给他的封号,他并不具备令人或众神极端畏惧的不可动摇的威力。
神性与人性

神性与人性的变奏——艺术史演变的精神之维摘要:西方哲学有着强烈的人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神性特点,人性与神性的并存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
研究人性与神性的关系,对西方古代哲学中神性与人性的历史演进、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梳理,有助于对其后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传承脉络关系,以及西方哲学思考方式的深层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哲学;神性;人性由古希腊哲学所奠定的西方哲学的人性和神性的特征,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深厚的传统。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各种哲学几乎都包容了人性和神性, 但近代从文艺复兴开始,尤其是20 世纪以来,在反传统思潮中,西方哲学家赋予人性以新的含义,批判并力图清除哲学的神性,成为西方哲学新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趋势。
因而对神性与人性的追问,就成为了言述西方哲学的两种不可或缺的维度。
对西方古代哲学(从公元前5 世纪到公元后15 世纪,包括古罗马和中世纪两个时期) 大约两千年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学习西方文化,理解其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传承脉络关系,把握西方文化的思考方式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就这一论题的历史演化作一梳理。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神性与人性的交融作为西方文化史之源的古希腊哲学诞生于城邦制的奴隶社会。
在从原始宗教之中脱颖而出的时候, 古希腊哲学首先表现为自然哲学的形态,这使它同时具有人性和神性的特征。
因为,那种自然哲学可以说是广义的人学,并包含着严格意义上的人学的萌芽。
正如黑格尔说的,自然界乃是与人“不同质”但又与人“牵连在一起”的人的另一半。
在古代哲学中,始基和宇宙本原的性质,决定了人的属性。
人类为了认识自已,首先必须认识自然界,所以认识自然界也就是间接地认识人自身。
当智者派把哲学变得通俗,即直接着手“认识自己”并通过人自身去看世界的时候,普罗塔戈拉率先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 ] (P187) 在他看来,世界万物都必须接受人的感觉的标准和评价,要由现实的人的喜怒哀乐来决定真假、善恶和美丑。
希腊神话的人性与中国神话的神性

希腊神话的人性与中国神话的神性从《希腊神话》到《中国神话》,看东西方“人性”“神性”的差异。
神话,是古人信念与智慧的结晶。
古人将自己的愿望与认识蕴含于神话故事之中,我们可以从神话中窥得古人对社会、生活、希望等的感知。
也就是说,古人用神话来认识和解释他们心中的世界。
所以,读神话可以与古人对话,了解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
神话具有深刻的社会含义已经成为共识,神话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和希腊代表着两大古老的文明。
在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摇篮,如果说《中国神话》是东方文明的代表,那么《希腊神话》便是西方文明的表现。
中希神话经过千年的沉淀,流传至今,不止在于其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从《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西方“人性”和“神性”的差别。
所谓“人性”,是指平常人的爱恨情仇、优点缺陷。
人性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有宽容大度,也有嫉妒报复;“人性”是人类内心的总和。
所谓“神性”,是指超越凡人、摆脱欲望的最高境界,是“神”和“圣人”的特征。
神性中只有人性里美好的一面,脱离了人类发展初期的“兽性”和欲望。
孙中山先生曾说:“古人所谓天人一体,依进化的道理推测起来,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既成人形,当从人形更进化而入于神圣。
是故欲造成人格,必当消灭兽性,发生神性,那么才算是人类进步到了极点。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人性”与“神性”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希腊神话》尚美,《中国神话》尚德1、《希腊神话》崇尚美貌在《希腊神话》里,更强调“神”的美貌,不管是女神还是男神,对他们的外表和形体都进行过具体的描绘,可以说《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多是因为貌美而被大家推崇。
赫拉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妻子,被称为“天后”,相当于我们神话中的王母娘娘,主管婚姻和生育。
赫拉在古希腊语中表示“高贵的女性”。
中西文化中神性与人性关系.ppt问题解答

对立与统一
相互联系,密切相关 1神性
• 神性:就是具有 上帝自然属性的彰显, 是 本体与生俱来的 “真理,生命和道理”自 然的, 本能的, 不由自主的 “德行”显现, 或者完备的, 或者部分的秉性。例如 神圣 上帝 有以下 五种基本属性(物质和道德 的):
后来中国人 称之为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 就是上帝 五种最基本的 道德 属 性
相互对立
• 神性和人性,是指存在于神和人的一些特 质。也正是具备和展现了这些特质,人才 为人,神才为神 • 在《诸神之战》这部影片中宙斯反复说的 一句话,我创造了人类,我爱他们,他们 的祈祷和赞美让我拥有强大的力量。这么 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希腊神话中人神之间的 爱逃不开利益关系,不是一种超脱的爱, 无缘无故的爱。
表现
• 妇人常常有妇人之仁,过度溺爱。 基督耶 稣具有人性的一面,所以基督耶稣没有 《旧约》天父那样的严酷无情。父爱更加 专注于“灵”生命和圣洁。人性和母爱更 多趋向于肉体和世俗享受。中国三皇五帝 也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存在人性的一面 • 但人性的局限,自私自利,贪婪,自我意 识膨胀秉性,自然形成个体之间的相互约 束,往往也导致自我毁灭,自相残杀。
过程
• 人性挑战神性(打仗的是人,又不是神, 胜利依靠人类自己的双手。公主和亲历史 常见,即使君主是军权神授,但大家都是 父母生的,凭什么要保护公主,而牺牲平 民百姓呢? • 人神关系的修复(伊斯兰教,基督教的衰 弱与兴盛,宗教改革) • 人神关系的终极和谐之路是神真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脱人 性,回归神性,而人则约束人性,臣服神 性(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行)
•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这些精神,全面 发展具有这五种完备的道德属性。 而不是 单一性。做一个完全的各个方面发展的人。 上帝是全部属性的整体,任何单一,部分 崇拜就是偶像。
人性与神性

人性与神性何谓神性?其意指由宗教以自外而内的方式影响人们,最终所能达到的境界;何谓人性?其意指由人以自内而外的方式体现自我的性格。
宗教的形成大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一群人或一个人达到了某种境界,并且想让更多的人达到这种境界而创办了某种组织;第二种是一群人或一个人并没有达到某种境界,但却知道某人达到了那种境界,从而根据一知半解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创办了某种组织;第三种是一群人或一个人没有达到某种境界,但却想以秘密社团的形式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这三种模式可以代表着大多数宗教的形成,而就这三种模式而言,第三种是以宗教的名义来达成某种自身的目的,已经不能称之为宗教,它大多出现在宗教泛滥而又无人真正理解宗教的“末法时代”,如同“全能神教”;第二种则可以代表大多数宗教的起源,道听途说加上一系列的偏见和社会因素,虽然它能在社会中风生水起,但其中真正是宗教的东西已经被大大削弱,充其量只能说是“世俗化的宗教”,例如“儒教”;第一种则是真正而又纯粹的宗教,不带有任何的私利,只是为宗教而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超脱。
通过第一种模式而形成的宗教现在已经绝迹了。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这种宗教不可避免过多的沾染了世俗性而致使其丧失了原本对宗教的理解,从而或分裂、或归纳的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宗教,我们把这种没有经历世俗性洗礼的宗教称之为“原始宗教”。
它们对于宗教的理解可以称之为“道”,是可以解释大道宇宙运行,小到人体器官的学问。
现在把这种“道”称之为人的“神性”。
原始宗教在历经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之,到了大约西周时期受到世俗的影响逐渐停止了发展并且开始走向分裂。
宗教是要求精神上的超脱的,其后的诸子百家学说很少涉及“人的超脱”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在思考怎样治人以治天下。
思考“人的超脱”是原始宗教一直在干的事,这也是纯正的宗教在寻求精神上的飞跃。
而在“轴心时代”,虽然思想家泛滥,但思考精神上飞跃的人已经很少了,除了老子所思考的“道”、孔子的“仁”、邹衍的阴阳之外更多的是苏秦的“纵横”、韩非的“法”、孙武的“兵”,这些都是在假教派之名为社会而服务的。
浅析悲剧经典作品中的“神性”与“人性”

184艺术家The artists一、古希腊典型悲剧中的“神性”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和《带火者普罗米修斯》的主角都是神。
神性泛滥的时代,悲悯、大义、体恤弱小等优秀品质将普罗米修斯符号化,甚至奥林匹斯的众神也被符号化:代表阴暗、仇恨的复仇女神、代表智慧的雅典娜、代表美貌的维纳斯……正式的、官方的、毫无争议的标签,这是一个固化的时代,人们到剧场的目的不是感受、体悟人性和永恒,而是去聆听对虚无的赞美与褒奖。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角变成了人,却只是外化的人、物质的人,其内核是神所操纵的小丑。
神性从原先的赤裸裸,到被人皮所包裹。
即便主人公俄狄浦斯是一个英明的国王,是一个魁梧健壮的人,依旧受到命运的捉弄,在神示中不堪地活着。
自出身起就受到太阳神的捉弄,生灭全看神的心情,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不同就在于前者认为神不一定正义,而后者认为神一定正义。
但不约而同地在抒发赞美神性,咏叹个人命运的可知不可为。
到了最后一位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情况有所改观,在他的笔下,美狄亚对自己悲剧的命运发出了抗争,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后驾着龙车远去。
虽然结局有些魔幻,但是仍然表达了作者对神、对命运的抗争。
自此,古希腊悲剧从英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走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人物也从最初的神变为渐渐萌生了反抗意识的人。
二、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人性”经过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后,当时的文学艺术活跃在一种“以人为主”的氛围中。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哈姆雷特》,有人称它为悲剧的集大成者,在这出典型的性格悲剧中也暗含了莎士比亚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在剧中,哈姆雷特对命运的态度几经变化,甚至看似前后矛盾。
起初他认为,命运变幻无常,既不扬善,也不惩恶,反而给高贵之人带来了灾祸。
他像马基雅维利那样,咒骂命运为“娼妓”,并在一次独白中表示要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众神的“人性”与“神性”比较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众神的“人性”与“神性”比较作者:王心怡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1期摘要:对中希神话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人性”和“神性”的视角,重读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认为古希腊神话的众神是有人性的神,而中国神话的众神是有神性的人,两者代表的精神实质有所不同,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探索导致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古希腊;中国;神话;“人性”;“神性”神话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写真,反映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既敬畏又心存亲近的思想。
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文化启蒙和发展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世界各个人类发源地所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也有很大差异。
希腊和中国都是十分古老的国度,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神话体系,并在之后的文化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到文明发展到今天的高度,依然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有人性的神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名曰神,但实质与凡人一样,具有丰富的人性情感,有着凡人的思想,也有着凡人的情感诉求和性格特点。
可以说,除了行动上有着无上的权力以外,希腊众神与凡人无异,是有着人性的神,偏于感性。
(一)与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诸神,与凡人一样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且过着与凡人一样的社会生活,可以互相恋爱,也存在争风吃醋的现象。
可以说,在希腊神话中,众神有着与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这使得希腊众神的形象更为亲切和善,容易接近。
在古希腊人的眼中,众神虽然为神,却在演绎凡人的人生,这与基督教中神的高高在上不同,与古罗马中神的绝对权威不同,也与中国神话中神的仙风道骨不同。
在众多神话中,古希腊神话开创了一个人类可触及的理想的神话世界,是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众神皆为有人性的神。
例如天后赫拉,在面对丈夫宙斯喜欢上其他女神或凡间女子时,会和凡间女子一样产生浓浓的嫉妒怨恨,在对付情敌时也会表现的十分狠毒。
物性、人性与神性

种 不 一 不 二 、 既 一
与 之 相 比 ,在 现代 科 技 支撑 下 的现 代 医学 所 展现的是 种 迥 异 于传 统 中 医 的治 疗模 式 .在这 人 的 形
建 筑 中 的体 现就 是 医 学 功能 至 上 .同样 .由 于缺 乏 民族 性 ,不 同 国家 的 医院 建 筑 现代 感 十 足 、平 面感 十足 .民族性 、多样 性和 历史 传承性 阙如 。
形 态 、兼 具 身 心 的人 已经 沦落 异 化 为 种 单 向度 的物 性 。 旦 被作 为 物 性 的方 式 对待 在 医 院这
格 尔 曾在 从 居住 的 本性 探 讨 何谓 建 筑 的 本 质时 .
提 出 天 、地 、 人 神 四 方 共 属 的 新 思 想 。 其 实 这 也 应 该 成 为 医 院 建 筑 思 想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作 为 现 代 人 其 生 老 病 死 、慎 终 追 远 无 一 不 与 医 院休 戚 相 关 . 因此 ,对 于 这 方 特 殊 的 建 筑 空 间 . 人 们
样是 现 代科 技 的 产 物 凸显 了 当今 科 学主 义 横 行
的 时 代 精 神 , 因 而 兼 具 后 者 所 有 的 一 切 优 势 特 征
和 时代 问题 。
在 中 国传 统 的 中医模 式 中 医 者 以 心台
种 身
某 种 程 度 而 言 , 医 院 建 筑 中 的 这 种 见 物 不 见 人 ,见 病 不 见 人 的 荒 诞 局 面 其 实 乃 是 现 代
会 人 的建 筑 心理 需 求 .拆除 医 院 与社 会 隔离 自成 的工 具 .为 了有 助于 观 察 病
人 . 病 人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能 离 开 病 房 为 了 预 防 传 染 病 . 病 人 被 不 同 的 物 理 建 筑 结 构 隔 离 .为 了 便 于 医 务 人 员 辨 识 .病 人 被 统 编 号 统 一 穿 上 病 号 服 。 在 这 套 医 学 生 产 线 上 人 作 为 病 种 编 码 的 方 式 被 生 产 出 来 。 换 而 言 之 .在 其 中 ,作 为 社 会
体性:本性,活性,人性,悟性,灵性,神性讲解学习

体性:本性,活性,人性,悟性,灵性,神性体性:本性,活性,人性,悟性,灵性,神性一级本性兽性、二级感性活性心性、三级理性人性、四级悟性、五级灵性、六级“接近神性”。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都会将自己的“人性”暴露无疑。
贪婪、恐惧、自私、赌性。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之所以高级也正是因为我们可以思考——思考着去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别把外在的我看得太重要,关注内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
爱自由,就要爱孤独。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相遇太早,永远太长,只是,匆匆那年,恍然如梦。
兽性:欲的集合。
(与其他动物无任何区别的基本需求。
)感性:情的集合。
(对人事物一种自然的情绪直观反映。
)理性:经验集合。
(男性利用这个优势居於主权地位已经几千年了。
母系社会的败落,生产资料多数被男性掌握证明了父性更容易掌握经验,更适应生存环境。
类似科学就属於理性气质。
)悟性:经验智慧集合。
(类似哲学)灵性:超然智慧集合。
(类似美学)神性:先见先知启示。
(类似神学)智慧出现在第三等级,经验智慧出现在第四等级,超然智慧出现在第五等级,第六等级属於启示和预言范围。
智慧与聪明不同。
聪明透顶也仅仅限於自我意识的敏锐,它属於“小”范围的突出,智识层次的,有利於实际生存,给客体(肉身)生活带来益处,但对主体(精神)的作用并不大。
智慧则是与生命深度相关的,是超越了知识局限和个人私有体验,能够直接提高生命质量,达到更高精神境界。
经验智慧之悟性。
从客观存在中激发的主观能量,达到了经验性的总结也就是企及了悟性,心性敏感的人容易获悟,如黛玉葬花是她性情所至但没有止於性情上简单的感伤悲叹,而是从中悟出生死仓促,悲欢起落,万事皆空。
超然智慧之灵性。
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他通过观察获得了启示,这种启示是超越了经验智慧的非凡灵光一现,这和知识积淀无关。
生命启示之神性。
乔达摩在菩提树下静思,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玛利亚贞体孕子,纯圣谦卑,达到万福全德。
神性与人性的变奏探讨

神性与人性的变奏探讨——艺术史演变的精神之维概要:当一个民族觉醒的时候,作品会反映出一种真实的追求。
裸体的艺术,不再避讳男女之事,或者人体最内敛的一部分,而是暴露无遗,让你以视觉上先去接受人的真实,继而接受人性的追求。
人性真实的追求,最根本的回到了人自身的欲望与理念。
人的本身就追求性的渴望,那是必然的。
虽然这是避免拿出来提的,但这就是一种真实。
西方如果还是受宗教统治,还是相信主耶稣的存在,还是相信圣母玛利亚的话,那么他们同样以一种裸体的方式表达了崇高事物的本身。
耶稣受难,也有对耶稣受刑的真实裸体写照。
圣母玛利亚,也有她的人体的展露。
我们会发现,西方艺术会以其最不真实的题材来反映一种真实。
那种不关于宗教还是与政治抵触的东西都会毫不保留的展示给人们。
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同时是一种思想的冲击。
而这种艺术上的人性也越发的蓬勃发展。
黑格尔是最早艺术所表现精神内容的差异来划分艺术形态的,他根据艺术所表达“绝对理念”内容的不同将艺术划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浪漫型。
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只是一种哲学的个人理念,缺乏时代性,但这种按照艺术所表达精神内容的不同来划分艺术形态的作法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这样我们便可以将艺术从神性与人性谈起。
在人类文明尚未达到一定高度,或者说是人类的一是刚刚觉醒时,对待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
早期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经常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些自然现象刺激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自然在人类的观念中,就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异己力量。
人类对自然除了依赖之外,又感受到一种懵懂的恐惧。
“一个能够到处渗透的弥漫的本原,一种遍及宇宙的广布的力量在使人和动物有灵性,在人和物里发生作用并赋予他(它)们以生命”【注】。
这样便渐渐有了鬼神之说。
中国的《山海经》,西方与埃及的神话,都是在这种懵懂无知的时候,对这些现象的解释。
当这些意识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之中时,人们的生活领域便也慢慢出现了这些对鬼神的敬畏,从而艺术里也便出现了神性。
神性与人性的区别

神性与人性的区别人类作为一种高级智慧生物,与众多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征。
然而,在人类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种超越个人的存在,即神性。
神性和人性是人体内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在个体的思想、行为和信仰方面都有所展现。
本文将探讨神性与人性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神性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超越个人的神圣力量或存在。
无论人们是否信仰宗教,神性都可以被视为人类共同的心理特征。
神性给予人类一种与自然、宇宙和神明相连的意识。
在宗教中,神性常常被视为与创造力、智慧和仁慈等积极价值联系在一起。
人们相信神性是他们与上帝或更高层次的存在之间的桥梁。
相比之下,人性与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密切相关。
人性是指人类个体自身的性格、欲望和特点。
人性包含了人类的善良和恶劣等官能。
相对于神性而言,人性更加常规和可见。
人性的表现多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经历、个人原则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从无私的善良到自私的自利,人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冲突。
人类通过自身的人性与外界互动,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人间剧。
尽管神性和人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却相互依存和互相作用。
神性可以被视为人性的指引和引导者。
在人类社会中,追求高于个人欲望的价值和理想,往往需要神性的指引。
许多宗教都教导人们通过信仰和虔诚,发挥自己的神性,以期达到全人类的和谐与幸福。
然而,人性的存在也使得神性获得了充分展现的机会。
人性的情感、道德和智慧是神性实现的重要基石。
只有通过了解和发展人性,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神性。
在现代社会中,神性和人性的相互关系经常受到挑战和考验。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倾向于以理性和自主决策为基础,而较少依赖神性的指导。
许多宗教信仰也面临着世俗化的挑战。
然而,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理性的思索,人类对于神性和人性的追求始终存在。
因为人类不仅仅是一个自私的个体,也具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和宇宙觉醒的渴望。
综上所述,神性与人性的区别体现了人类内心的两个方面。
神性与人性的关系

神性与人性的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对神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试图探究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关系。
神性是指神的属性或特质,而人性则是指人类的本质、品质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神性与人性之间的互动,以及在这个互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神性和人性各自的特点。
神性通常被认为是无尽、智慧和全能的,而人性则是有限、有缺陷和善恶参半的。
然而,这种对比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神性和人性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在许多宗教和哲学传统中,人类被认为是神创造的形象,具有某种神性的因素。
其次,神性与人性之间的互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有些人认为,人性是神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信仰和宗教实践,人类可以达到与神相通的境界。
在这种观点中,人性被视为神性的一种追求,人们通过与神性的接触和融合,来提高自己的人性。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修行者通过冥想和祈祷来寻求心灵与神性的联结,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然而,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神性与人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他们认为人性的弱点和欲望会阻碍与神性的联系。
人类的贪婪、嫉妒和自私等负面特征,使得与神性的交流变得困难。
在这种观点中,人性被视为神性的对立面,必须克服人性的腐败才能在神性中找到真正的满足。
无论是将人性看作是神性的表现还是对立面,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探求神性与人性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追求神性,人们可以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寻求更高尚的道德和价值观。
这种追求能够指导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带来和平、公正和谦卑。
其次,神性与人性的关系也对人类的真正自由和幸福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超越自身的人性局限,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神性给予了人类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力量和希望,使人们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
在追求神性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目的,实现真正的自我。
最后,神性与人性的关系也提醒着我们关于人类共同性的重要性。
无论信仰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神性的探究都是人类普遍的心灵需求。
神性和人性的哲学关联

神性和人性的哲学关联人类对于神性的思考由来已久。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哲学观点,都涉及到了人性与神性的关联。
因此,探讨神性和人性之间的哲学关联,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社会和个体心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神性是指超越人类常规认知的存在,常常与无所不能的力量、完美的智慧和善意等特质联系在一起。
神性在许多宗教信仰中被崇拜和敬仰,被认为是人类渴望追求和修行的对象。
然而,神性并非仅限于超越人类的存在,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力量。
这种力量象征着超越一己私利,关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全局利益。
通过与神性的联系,人类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意识和境界。
与此同时,人性是指人类固有的本质和特质。
无论是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人性都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基础。
然而,人性并非单一和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演进的。
人性的发展受到个体的经验、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在于,人性寻求与神性的联系来满足内心的渴望和追求,通过接触神性,人性可以得到启迪和超越。
从哲学的角度看,神性与人性的关联常常涉及到宇宙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例如,柏拉图的哲学中认为,人类的灵魂来自于神性的世界,通过身体的束缚,人类可以通过内心的追求和修行,恢复与神性的联系,并实现灵魂的升华。
在此观点中,神性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火花,是我们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纽带。
与之相反,尼采的哲学认为,人类是自由的,无神论者是人性的代表。
对于尼采来说,人性是原始的、冲动的,不受神性的约束。
然而,尼采也强调了个体的超越,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超越常规的行为和思维,达到自身的完善。
总之,神性和人性的哲学关联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人类对于神性的思考和寻求是人类文化和宗教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无论是通过宗教仪式、冥想还是哲学思考,人们试图与神性建立联系,找到属于自己灵魂的寄托。
而人性作为人类的固有本质,也在不断地探索和适应。
通过与神性的关联,人性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进而感受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和意义。
希腊神话中的神性与人

希腊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姓名:***学号:**********提交日期:28-05-2014希腊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纵观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其实他们在每件事上都体现着他们的神性与人性,品味他们的人性时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们时而冷酷无情,叫诈多变,嫉妒成性,背信弃义,不负责任。
同时他们也对人类有所爱护有加。
谈及他们的神性时我们也能找到他们与我们芸芸众生的不同,比如:他们有非凡的法力和永生的权利,他们是异能的是强大的。
他们能遇见未来,能随心所欲的变形,能驾云或乘车自由遨游天宇,这些都是常人所不及的。
那么就让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希腊神话中诸神们的神性与人性吧。
希腊诸神在性格和行为上均与凡人无异。
他们七情六欲俱在,所作所为均受情欲驱使,具有人类的种种弱点,绝非道德之圣贤。
他们与世人维持互惠关系,对虔诚者,引为所爱,赐以福祉,对怠慢犯者,引为所恨,必施以诅咒和报复。
特洛伊神话战争中,诸神因对交战双方各有恩怨而非常两派,各自支持一方。
神灵处处庇佑着自己钟爱的英雄,对凡间生育的子女更是爱护有加,充满人类亲情。
宙斯忍看爱子萨尔珀葬身沙场,竟流下伤心地泪水,忒提斯女神对阿基里斯的母爱更是真挚感人。
诸神对冒犯者必施以严厉报复,阿波罗因希腊人侮辱其祭司而在军营散播了九天瘟疫,小艾阿斯因在雅典娜女神庙内强奸特洛伊公主卡桑德拉,结果在返乡途中船尽人亡,忒拜王后尼俄柏嘲笑勒托女神子女少,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为母雪耻,将其六子六女尽射杀,嫉妒成性的赫拉无情的迫害情敌,宙斯则残酷折磨人类的恩主普罗米修斯。
神为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阿芙洛狄忒为报答帕里斯,不惜拆散他人家庭,挑起战争。
希腊神祗从来都不是道德的化身,战神阿瑞斯是嗜血成性的战争魔王,赫尔墨斯为盗贼之主,阿芙洛狄忒则是娼妓的护身,19世纪一位著名的美学家丹纳写了一本书叫《艺术哲学》,在这本书中他说:“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
”因此,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神明,还是希腊传说中的英雄,都具有人的形体,甚至比人更像人。
人性与神性

人性与神性
一位彻悟的觉者,心灵疗愈咨询师。
人有三性:兽性、人性、以及神性。
兽性也就是动物属性,一味追求本能的快乐,这就是动物性、也叫兽性。
因为动物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动物只会追求本能快乐。
因此,一味追求快乐的人,跟动物是没有区别的。
比动物性更高层次的就是人性。
人性也就是平衡性,所谓的平衡性就是指,众生平等,你可以追求快乐,但不能去干涉别人追求快乐。
众生都希望快乐,所以,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就是人性。
如果一个人追求快乐,不择手段、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以伤害他人的手段来实现自我的快乐,这就叫没人性。
这样的人跟动物也就没啥区别。
第三种是神性,高于人性的特性就叫神性,神性也叫超越性或无我性。
心怀天下,乐于助人。
神性指的是,人性没法到达的高度,只有觉者或圣人才能到达的境地,称之为神性。
人性就是兽性与神性之间的一种平衡性,如果一个人只顾自我的利益,它就会退化到动物性中,变成了禽兽。
如果一个人摒弃自我,他就会逐渐散发出神性,活成了神。
体性:本性-活性-人性-悟性-灵性-神性

体性:本性,活性,人性,悟性,灵性,神性一级本性兽性、二级感性活性心性、三级理性人性、四级悟性、五级灵性、六级“接近神性”。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都会将自己的“人性”暴露无疑。
贪婪、恐惧、自私、赌性。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之所以高级也正是因为我们可以思考——思考着去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别把外在的我看得太重要,关注内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
爱自由,就要爱孤独。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相遇太早,永远太长,只是,匆匆那年,恍然如梦。
兽性:欲的集合。
〔与其他动物无任何区别的基本需求。
〕感性:情的集合。
〔对人事物一种自然的情绪直观反映。
〕理性:经验集合。
〔男性利用这个优势居於主权地位已经几千年了。
母系社会的败落,生产资料多数被男性掌握证明了父性更容易掌握经验,更适应生存环境。
类似科学就属於理性气质。
〕悟性:经验智慧集合。
〔类似哲学〕灵性:超然智慧集合。
〔类似美学〕神性:先见先知启示。
〔类似神学〕智慧出现在第三等级,经验智慧出现在第四等级,超然智慧出现在第五等级,第六等级属於启示和预言范围。
智慧与聪明不同。
聪明透顶也仅仅限於自我意识的敏锐,它属於“小”范围的突出,智识层次的,有利於实际生存,给客体〔肉身〕生活带来益处,但对主体〔精神〕的作用并不大。
智慧则是与生命深度相关的,是超越了知识局限和个人私有体验,能够直接提高生命质量,到达更高精神境界。
经验智慧之悟性。
从客观存在中激发的主观能量,到达了经验性的总结也就是企及了悟性,心性敏感的人容易获悟,如黛玉葬花是她性情所至但没有止於性情上简单的感伤悲叹,而是从中悟出生死仓促,悲欢起落,万事皆空。
超然智慧之灵性。
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他通过观察获得了启示,这种启示是超越了经验智慧的非凡灵光一现,这和知识积淀无关。
生命启示之神性。
乔达摩在菩提树下静思,到达无上正等正觉。
玛利亚贞体孕子,纯圣谦卑,到达万福全德。
三种制造负面影响的低级属性:兽性,感性,理性。
人和神最大的区别

小朋友最喜欢问:What is right?我从百度上得到的答案是:神是永远不会做错事的。
因为神说什么是对的,那什么就是对的,对是由他说了算的,那哪里还有错可言呢。
神是万能的。
以前没有理解这个的含义,现在了解了。
人和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需要考虑对与错,而神根本不需要。
人有感情,而神没有。
神可以让每一个人都高兴,人却不能。
人有的时候会很空虚,很颓废,很没落,我想神应该不会有吧。
神主宰着所有的人,神每天都会精力充沛,寝室里精神很旺盛的同学都叫神,或者叫钢铁战士。
来不及顾暇到每一个人的琐碎人生,神没有挑战,不需要遭遇挫折,那么神是否有精神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总是相信明天回更好,只要愿意去拼搏。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信仰。
汉人中有人会求神拜佛,祈求,有的藏族人相信喇嘛,相信人死后可以到另外的世界,所以会出现08年的悲惨事件。
显然要通向极乐世界就得听达赖喇嘛的话。
我想神应该不会有感情吧~这个是人唯一可以借以自慰的吧~只是比神多了这么一种东西,就使得人类的世界变得那样的万千复杂,如果再多一种东西的话,那么人是否能够承受得起呢?我不得而知。
拥有感情应该是幸福,即便它的到来带给人们风风雨雨,波涛汹涌,那也是在瞬间,多数时候,它是人们精神的源泉所在。
没有人喜欢去赞同别人,可是却偏偏喜欢别人来赞同自己,那是怎样的一种变态心理呢?关键的所在就是我们只是个人,而不是神。
每一天都是单调的重复,但却没有完全的相同。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看来很多的书,上了大学几年,依然无法看透,我又不是神,我怎么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欢喜。
妄想要成为神的人是可悲的,因为只有妄想症的人才会妄想要成为主宰世界的神。
那是怎样的一种悲愤啊!有人把上街摆地摊看成是行为艺术,这样的心态是叫人羡慕的,悲情角色也可以扮演的很好,只是多数人不愿意成为那样一个他(她)。
不要总是摆出一种姿态去评论别人,请看看你是否有资格,指桑骂槐的对象是自我的时候,感觉应该不好受吧!我以为只有神可以毫无顾忌的评判所有的所有,因为规则是他制定的,谁又能SAY NO!没有人甘愿成为奴隶的,但也不要妄想把自以为的神意强加于别人。
物性·人性·乐性·神性

物性·人性·乐性·神性老得长胡子的旧作,选自《听者有心》在一个新词太多的时代,表达的确定性受到了威胁。
新词出现之初,其语义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尤其当它从一个圈子词汇生长为一个大众词汇。
这时,望文生义成了触动词义转化的内在规律。
如时下人称呼音乐爱好者,往往简单地分为“追星族”、“发烧友”两类,音乐爱好者这个称谓反极少被提及。
而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其实既不是追星族也不是发烧友,准确的叫法只能是音乐爱好者。
追星族追的是星,发烧友烧的是器材,二者的醉翁之意都不在音乐。
一个听的是脸蛋儿和伪造的传奇,一个听的是机器的性能,音乐在他们那里只是媒介——一个可以传载白日梦或音响效果的媒介。
在发烧友那里,唱片可以不叫唱片,更好的一个叫法是——软件。
这个叫法准确地透露了倾听在今天的物化事实,突出了唱片的机器部件属性。
作为一种日益弥漫的欣赏方式,发烧评论往往能非常传神地展露这一新欣赏方式的诸多特征。
因为对音乐的爱好,我有时会翻一下发烧友的胡话,一方面当笑话读,一方面可作录音效果的参考。
如这么一则发烧评论:《行星鼓乐》是米奇·哈特的第2张个人专辑,不怕你笑我浅薄,我在一听到这张CD的第一首音乐时,就认定这是一张发烧友“死了都要买”的天碟!您一定要说我为什么这么轻率,其实这并不是我轻率,只要您有一套低频表现不错的音响系统,您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听了第一首就中毒了。
那么,这张CD的音效到底怎么样呢?劲!劲到“面无人色”(请主编大人手下留情,不要将这个形容词删掉,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描述)。
你可能不信,那咄咄逼人的鼓声一出,我的感觉,先是胸闷,继而胃疼,最后全身的皮肤都觉得微微的震撼。
在JBL4344 这样的大喇叭中听来,鼓声虽非震天价响,但贴地而行的低频震波,却令到听音室中“粉尘飞扬”;及至最高潮处,就象当胸被武林高手连击数掌一般,透不过气来。
甚至有想呕吐的感觉……您可以没有上述的感觉,不过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您是硬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这样说,神性就存在于人性中,人性的升华就是神性,神性就是人性内在的潜能。所以神性不能外求,那会流于宗教的盲目崇拜和堕入真实的迷信。神性就是对人性内在的不断挖掘,从人性的复杂与混乱,到神性的有序与纯洁,内在的和谐,力与能量的共融不扰,一切复归本来的样子,得大真实、全真实,是为神的境界和世界。我们是谁呢?就是自己!我们要去哪里呢?就在这里!只有这种统一的认知,才不会有人神的差别对立,也不会有世界的殊同分别。安享自己的境界,安住自己的世界。
说到这里,为什么说神性与人性非要在哲学上统一呢?统一的义涵本身就是全方位、多领域、全层次的。灵源的泛哲学的精义在于泛,不能执着于哲学的形式,如能直觉真实神性本义,才能善用哲学。此为法尚应舍用其真,非法不弃用其实。何为非法非非法呢?就是剥光了,站直了,让真实挺胸抬头,让神性自信起来。
生命的神性是高尚的,但不是高高在上的。生命的人性也是真实的,也要低低不弃。做为人这样的一类生命,不只是人,所有的生命都应立足于各自的生命本性挖掘共同的真实神性。真实有什么分别?什么能真正的高?什么是真正的低?都统一在神性的真实里。没有分别,爱无言,不言爱;真存平等,慈悲无因而起,慈悲莫名不分。是为广阔,是为全在。广阔无边----还有束缚和牢笼吗?全然存在----还有不明和疑惑吗?全知全觉全在。挖掘生命内在的神性,万物生灵皆可成佛。
人与神的统一可以从历史上求证。从宗教的角度来考察,大彻大悟的佛陀、上下求索的老子、历代宗师大德等,无一不是以个体生命的彻悟真实解证人神的统一。从哲学角度而言,伟大的哲学家们,以个体生命深刻的哲学实践,不断升华人性的光辉,他们的思想影响着千百万人、千百代人,这种深邃的思想的本质同样也折射出神性的智慧。再从诗歌及文学艺术角度而言,诗歌及艺术的至高境界给后代人留下无尽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是什么呢?那就是生命的境界。生命对真实的深刻此而神圣,人也是神圣的。
最佳答案人与神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纵向而观。从人到神是生命发展、成长和回归的道路和指向。所谓的神是生命的高端发展和存在形式,人是生命低端的存在之一。从泛性而论,人与神存在着概念上的分别,但从生命的真实而言人与神在每个生命个体的彻悟与正解中得到统一。人大可不必盲目崇拜,神并不是高不可及,人可以成为神,这是生命的权利。
这样看来,我们应以一种大胸怀来看待一切事物,要善于发现和引领神性的境界。一切生命的可贵探索精神,一切生命的真实高尚境界,都能通达和表达神性。这样,宗教的修行、哲学的思辩、科学的探索、艺术的精神追求,就都可看做是走在神性境界的不同路程,他们是至亲的兄弟姐妹。所有的这些都是一种形式,真实的境界必定相通,有了这个本质,任意的成就、成就任意都能成功,所有的形式都会开花结果。
从生命的本质而言,人、神因灵性而统一。人、神具备本初以来的本源因子,这就是灵性。灵性本来并无高低之分,但需要生命的觉知和开启,灵性的提升过程也就是开启和回归本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灵性种种不同的本源显化状态,这是人与神本质可统一的外显分别。
从生命的存在而言,人、神由于对规则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的差别表现出智慧的不同分级。泛性的人群由于存在的环境和身心结构对规则的认知和把握不尽如意,生命的潜能被压抑,表现出生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范围和领域有限。而神性的生命在与本源的很好同化中,生命的本能得到了真实的发挥,在对规则深入而全面的把握中,生命影响并渗透到广阔的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涵盖性和控制力。
人性与神性必须统一,这样才能消除人性本身自我的许多矛盾,也能消除各种形式领域的不同见解和危险分歧,使一切和谐,一切本来,一切自然,互不干扰。因为知道,本来我们是一家,本来我们相通。神性的升华使神不再是宗教,宗教不能成为形式,也要成为本质。真实或许是宇宙中唯一的宗教,他不在乎你叫什么名字,佛也好、道也好、什么也好,谁知道谁是,就是一刻,就在当下。说出来就是形式,但神性的真实就在其中,善知者能籍由形式直觉真实。所以没有谁没有任何形式值得刻意标榜,没有任何的神可自居自大。在真实的面前要丝毫不挂,披上什么样的外衣才能漂亮呢?真实的神性赤裸裸,这就是最完美的,真实不需要任何装饰。
人性的内涵是深广的、包容的,人类的历史积淀和锤炼了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人类古往今来的整体的每一个个体如一滴水一样的诠释汇集人性海,在人性的浮沉中升华出神性。
人类通过许多方式和途径,自觉不自觉地走在通往神性的路上。这里神性不再代表一种形象,那会成为一种障碍。神性可以归结为生命的一种自在境界,每一条路都有可能通往神性。宗教的自觉、哲学的辩行、科学的探索、文学艺术的追求,这些的至高境界是相通的,都是在追求做为人在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无论表现的是精神还是物质的,最终都表现在所需所想所要的可自由自在的获得,虽然宗教的以及各种玄学崇尚无为无得,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精神和灵性的满足。
神性、虚空、大道、涅磐可能都是真实的代名词。还是那样说,戴什么帽子都可以,脑袋还是那个脑袋。
统一是一件大事情,不离神性,不弃人性。既能把握整体的真实,又能明了形式的本质。于万事万物着而了无挂碍,于一切而自在享受。如鱼得水,如雁行长空,在而无痕,过而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