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合集下载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 周 刊2 0 1 3 年 第 6 0 期
谈 谈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误 区 及 对 策
刘 晓 红
( 陕 西 省 汉 阴县 汉 阴 中学 , 陕 西 汉 阴 7 2 5 1 0 0 ) 语 文课改实验 使课堂 教学呈 现 出了生机勃勃 的景象 , 改 变 了 以前 那种 缺 乏 生 气 的 教 学 氛 围 和 呆板 的 学 习 方 式 ,活 跃 了师生的思维 , 激 发 了师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 融 洽 了 师 生 关 系 。我 们看 到 ,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几个误 区。 语文课轻“ 语” 由于 语 文 界 人 文 性 与 工 具 性 的论 争 尘 埃 落 定 ,教 师 们 比 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 但 同 时又 有 弱 化 工 具 性 的倾 向 。 有 些 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文本理解 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 掌握 , 不 注 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 对 语 文 内容 匆 匆 带 过 , 字 词 难 点都 没 有理解清楚 . 就 跨 过 文 本 做 了 许 多 引 申 和发 挥 , 做 些 思 想 教 育 与“ 精神培 养” 的工作 , 好像教学 中涉及“ 双基 ” 就 不 是 在 搞 新 课程 . 仅 把 目光 聚 焦 于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这 是 偏 重 于 人 文 性。 弱 化 了 工具 性 的 表 现 。 语文轻了“ 语” , 轻 了文 本 的解 读 , 轻 了必 要 的 双 基 . 就 是 一 种 极 端 。语 文 要 工具 和 人 文 并 重 , 不 能 由“ 头 轻脚 重 ” 走 向“ 头 重 脚轻 ” 。 二、 由“ 满 堂灌 ” 走向“ 满 堂 问” 在课 改实验 中。 以教 师 为 中 心 的 “ 满堂灌 ” 式 的 课 堂 教 学 现象 已不复存在 . 取 而 代 之 的是 一 种 典 型 的 “ 满堂 问” 式 的 教 学, 或连续 提问 , 或选择 问 。 或填 空问 , 或 自问 自答 , 学 生 则 或 习惯 性 地 举 手 .仓 促 地 回 答 问 题 或 保 持 沉 默 。对 于 学 生 的 回 答, 教师只作简单的肯定 、 否定 , 或不 置可否 , 然后 自己 补 充 讲 解. 再 提 出 问题 … … 这种 “ 满堂问” 的教 学 . 表 面上 看 似 乎 是 学 生 在 主 动 学 习 . 但 实 质 仍 然 是 以教 师 为 中 心 , 仍 然 是一 方 强 行 灌 输 , 一 方 消 极 接受 , 与 新 课 程 中 的 阅读 对话 是 背 道 而 驰 的 。 从“ 满堂灌 ” 到“ 满堂 问” 应 该说是一 种革新 , 但“ 满堂 问” 绝 不 是 我 们 的追 求 。课 堂 提 问 的 最 终 目 的是 调 动 学 生 思 考 的 积极性 , 使 学生 养成 善 于 思 考 的 良好 习惯 , 从 而提 高学 生 的 思 维品质 。 课 堂提 问是 开启 学 生 思维 闸 门 的一 把 金 钥 匙 , 但 是 提 问不能太碎太杂 , 更 忌“ 满 堂 问” 。教 师 要 把 握 两 个 关 键 。首 先 是设计问题要找切入点 。 这个切人点 , 对课文而言 , 覆盖全文 , 能取得“ 牵一发而动全篇 ” 的效 果 ; x - J 学 生而言 . 能 开 启 学 生 的 心智 。 发 展 学 生 的思 维 . 引发 学 生 进 行 深 层 次 的多 向 的 思 考 与 探析。 其 次 要 有 敏 锐 的洞 察 力 , 果 断 地 把 握 学 生 思 维 流 向 和 流 程 的 教 学 机 智 。如 果 提 出 的 问题 学 生 已经 理 解 . 教 师 就 不 必 按 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 , 而 应 顺 应 学 生 的思 维 。 引 导 学 生 的 思 维 向 深层 推进 。 三、 空 洞 的 热 闹 在新 课 程 课 堂 教 学 中 。 教 师不必 拘泥于 “ 教 参” 的 标 准 答 案, 也 不 必 受 考 试 内容 的拘 束 , 自然 课 堂形 式 随 之 多 样 : 演讲 、 小 品表演 、 辩论 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 . 让 语 文 课 生 机 盎 然。 然而, 热 闹 的课 堂是 否 就 等 于 丰 硕 的 收 获 ? 我 们 在 开 展语 文 教 学 交 流 的活 动 时 , 常 看 见 教 师们 花 费 大 量 的精 力 设 计 活 动 . 课 堂 上 师 生 之 间热 热 闹 闹 , 但是 课 文 被 搁 置 一 边 , 一堂课下来 , 只 见 活 动 的热 闹 , 不 见 文本 的有 效 阐发 、 挖 掘 和共 鸣 。而 且 。 课 堂上 教 师 的 随机 点 拨 欠 缺 , 不 能 有 效 引 发 学 生 思考 。 所以 . 教 学 中就 文本 与活 动 的 关 系 而 言 , 文本是主干 , 活动是枝叶 , 活 动 是 为文 本 服 务 的 。如 果 在 备 课 和上 课 时 只 专 注 于 活 动 . 一 味 花 力

走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的激 励 作 用 , 重 让 学 生 享 受 成 功 的 喜 悦 , 进 他 们 进 注 促
步 树 立 学 好 语 文 的 自信 心 , 是 满 嘴 涂 蜜 。 只见 一 些 真 常常 能 听 到 “ 、 、 真 棒 !” “ 真棒 !表 扬 你 。 ” 或 棒 棒 你 、你 , 者 “ 真 了不 起 ” 表 扬 声 , 后 是 全 班 学 生 “ 啪 啪 ” 你 的 然 啪 的 掌 声 ; 的学 生 回答 文 不 对 题 , 师 也 来 一 句 热 情 鼓 励 : 有 老 “ 很好 , 的见 解 与 众 不 同 !” 你 观 摩 课 、 讨 课 、 报 课 课 堂 上 , 当 学 生 回答 一 个 问题 研 汇 每
走 出新课 程下语文教 学 的误
福 建 省晋 江 市永 和 镇 象峰 小 学 3 2 3 许 文 渊 6 25 随 着新 课 程 改 革 的进 一 步 深 化 , 广 大一 线 教 师 提 对 音 , 干 巴 巴 的说 教 变 成 多 感 官 的 刺 激 , 抽 象 变 得 具 将 使 体 化 , 的变 成 动 的 , 幻 的 变 成 真 实 的 , 学 生 创 设 多 静 虚 为 真 实 的情 景 , 又将 学 生 引 入 想 象 的 世 界 , 教 材 “ ” 使 活 起 来 , 课堂也“ 跃” 来。 使 活 起 因 此 , 常 一 些 观 摩 课 、 讨 课 上 , 乎 不 采 用 现 代 常 研 似

化 教 学 手段 就 是 保 守 , 是 观 念 不先 进 。为 此 , 课 教 师 就 讲
不 惜 花 费一 周 甚 至 数 周 的 时 间精 心 制 作课 件 。可结 果 并 不 理 想 , 的课 件 不 过 是 课 本 搬 家 , 有 只是 起 到 了 替 代 小 黑 板 的作 用 ; 的 教 师 把 界 面 搞 得 五 彩 缤 纷 , 为 这 样 有 以 可 以 吸 引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果 适 得 其 反 , 生 的 注 意 结 学 力 被 鲜 艳 的 色 彩 所 吸 引 , 记 了 听 老 师 讲 课 , 忽 略 了 忘 而

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思考
堂问” “ 堂练” “ 堂论 ’ 满 满 ,都 疏 忽 了 “ ” 这 一 学 习语 文 教 学 活 动 毫 无 目的 ,是 “ 活 动 而 活 动 ” 读 为 ,起 了喧 宾 夺 主 、画 的好 方 法 。我们 看 各 地 教 师 上 公 开 课 、观 摩 课 ,几 乎 清 一 色都 蛇 添 足 的 反作 用 。
是 大 容 量 快 节 奏讲 深 讲 透 , 四十 五 分 钟 用 实 用 足 的 示 范课 。教 “ ” 占去 了讲 解 分 析 的 时 间 而 影 响 教 学 整 体 效 果 。所 以 往 往 读

( )表 面是 自主 学 习质 疑 ,实 际仍 以教 师 为 中心 。 有 位 一
自主 学 习这 一 环 节 ,学 生 纷 纷 质 疑 , “ 章 的题 目为 悟 ,更 何 谈探 究 、 创新 。诵 读 是 学 生 学 的 一 种 作秀 。对 于 学 生 的 质 疑 ,作 为教 师 应 予 以 鼓 励 ,以 学 生
习的 基 础 ,语 文 课 堂 上 ,教 师 要 培 养 学 生 爱读 的 习惯 ,会 读 的 为 定 格 ,及 时 改 变 预 定 方 案 ,与学 生 真 诚 对 话 ,让 学 生 真 正感 能力 。这 样 不仅 有 利 于 训 练 学 生 的形 象 思 维 ,培 养 学 生 整体 把 受 到 自身 的价 值 。 同时 ,教 师 要 在 平 时有 意 识 地 指 导 培 养 .一
新课标明确指出 : “ 阅读 是 学 生 的个 性 化 行 为 ,不 应 以 教 的情 感 , 自 己熟悉 的生 活 ,切 入 文 章 的 核 心 ,提 出 了有 价值 的
师 的 分 析 代 替 学 生 的 阅读 实 践 。 “ 珍 视 学 生 独 特 的 感 受 、 问 题 。 质疑 时 ,学 生 兴致 很 高 ,思 维 活 跃 。教 师 在 学 生 质 疑 之 ” 要

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新 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 中,就是对传统 的 以教师为主体 的做法 的校正 ,我们不能轻视学生 的创造力 ,因 为研究学 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 的专利 , 要 真正走 出应试教育
的 阴影 ,就 必 须 转 变 思 想 观 念 。要 重 视 发 挥 学 生 的 能 动 性 ,推 行素质教 育。 当然 ,课 本是我们教学 的依 据 ,我们不能抛开
智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 。语 文老师不 能只去追 求 形式 而不求效果 的花里胡 哨的做法 ,这种 务虚的教 法是行不 通 的 ,必然会贻误学生 。教学是实实在在 的事 ,来不得任何的弄 虚作假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 阅读 ,口 语交 际和作文 等专项研究 ,要博采众长。事实上 ,我们 当代 也 涌现出多少语 文教育家 ,有很多都是 值得 我们 借鉴 的大师。像 魏书生 , 钱梦龙 , 余漪 张富等 , 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 的名家 。
关键 词 :传 统 :语 文教 学 ;误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2 8 — 2 5 6 - " 0 1

挣脱 旧的教学镣拷 ,走出 “ 一 心只教圣 贤书 ,两耳不
闻 窗 外 事 ”的 误 区
大加挞伐 ,认 为传统的语文禁锢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无法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 的语文教 育只会造就一 些高分低 能的书呆子。 于是 ,语文成 了过街 老鼠,人人喊 打 ,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 着鼓噪 。似乎传统语 文教 学真的一无是
处 ,语 文 老 师也 真成 了不 思 变通 的代 名 词
的语 文能 力 是 极 为 有 利 的 。 . 三 、 语 文老 师要 走 出只 追 求 形 式 的华 而 不 实 的教 学 误 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主导作用仍然是不 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 慈母情深》 一课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 的一 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 当这一问题抛 出后, 学生往往只是停 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 , 这样 的探究是表面的、 肤浅的, 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 的引导 , 如: 作者是如何对母 亲的外貌进行描写的?渎出相关的语句后谈一谈有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 当学生理解了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时 , 他们渐 渐地再从动作描写 中去揣摩人物 , 再找相关的动作描写、 语 言描写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这样一步一步 、 步步深入地引 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分析, 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地掌握 , 使
究的程式化进程 , 同时他们 的自主学 习的方法不足 , 自主学 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 对于一些问题 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
所以, 教师 的有 效 引导 是必 须 的 、 必要 的 。 在课 堂上 , 教 师 的
的探索 , 我们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 也曾闯入一些误区。 其实 , 在探索 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 , 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 , 如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7 — 0 1 2 1 — 0 2
新课程改革 已走过十几个年头 ,在新课改的浪潮涌动 中, 许多教师争做弄潮儿 , 走在了教改的前列 。经过长时间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在 有 效 指导下 进行 。 三、 重 形式 轻 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 ,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 区, 学生学得很热
的。 二、 重 自主 轻 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 组讨论 , 各抒 己见 , 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 了。新课 改 中, 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 , 但是 , 我们必须意识 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 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 ,那么学生的 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 ,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 自主探

让语文课堂走出动态生成误区

让语文课堂走出动态生成误区

让语文课堂走出动态生成的误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却陷入了一场动态生成的误区之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正确的动态生成呢?误区一:生成——肤浅生硬例:教学《荷花》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教者设置问题:“同学们觉得文中的荷花怎么样呢?”生1:(脸无表情)“荷花很美。

”生2:(声音很低)“我觉得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种形态的荷花很漂亮。

”师:“除了美和漂亮外,你们没有别的感受了吗?”生3:“我觉得荷花很多。

”师:“对呀,其他同学怎么没有看出来呢?”“还有谁来说呢?”“不要怕,大胆地说,再认真想想。

”反思:教学实践表明,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生成,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多元视角、分享智慧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中,尽管教者不停地启发和鼓励,但学生的生成性回答却只能仅此而已,且回答内容肤浅生硬。

主要原因是当教者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只是粗粗地读了一遍课文,在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的情况下,教师就花很多时间与学生对话。

要知道,语文学习没有深入阅读和充分思考的基础,学生对课文中的形象、情感、意韵就会缺乏丰富的感悟,此时若硬要让学生生成,学生也只能是说得肤浅、生硬。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与感悟,要让学生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去研读文本,即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是怎样诉诸文字的。

学生只有与文本充分对话,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能像蚕吐丝、蜂酿蜜那样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形成。

这样的生成教学才能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才能实现对单一视角的超越,对自我认识的提升,从而避免肤浅生硬的教学生成。

误区二:生成——游离文本例: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总结全文时,教者设置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1:“乌鸦可聪明了,因为它能自己想办法喝到水。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摘要语文教学存在听得太多,说得太少;说的形式单一;不深究读书的目的;读和写不紧密联系等误区。

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反驳、补充;充分利用“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说”的训练,巧用“看图作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重视感知阅读、理解性地读、读出品位、读中培养好习惯;注重学生写的训练等教学策略,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尝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是否都切实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听说读写等训练落实到实处了呢?为什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或者说提高的成效不大?下面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听得太多,说得太少。

课堂上经常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出现“不讲不学,少讲少学,多讲多学”的局面,忽视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老师讲多了,学生只顾听,缺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被老师“牵”着走,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劳动。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

1978年叶先生再次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使我们受到启发,教学目标必须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堂上不能只关注学生听讲,认为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行,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会学、会讲。

课堂上,我尝试着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另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给予反驳、补充。

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收效较好。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误区论文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误区论文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误区正文: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文教学课型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情况,下面就这几种课型的具体操作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多媒体导入的课堂教学在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设置中,大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体裁,无论何种体裁,我们都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各尽其用,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只要将课堂一开始打扮的声色俱全便是巧妙之极。

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但导入后的方向把握不够。

在教学导入之中教师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具体怎样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导哪里去,教师们考虑的就很少了。

例如在教授初中七年级下册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会把课文内容所涉及的到的一些著名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画像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然后一一介绍一下,接着就说我们这篇课文会出现这些人物的一些故事……显然学生们对这些名人的肖像非常之感兴趣,当图片出来之后,学生们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在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高涨的时候,如果教师仅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不能将这些展示所产生的学生的兴趣点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那学生这一节课所关心的也许只是谁谁长个什么样之类的问题。

然而如果教师借肖像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提出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些 19 世纪文坛上耀眼的巨星,当他们聚在一起,会展现怎样独特的魅力,又将演绎出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随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描述,看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个怎样的盛况?”如此一来,借助图片,再用教师开门见山式的语言,一堂课就成功的开始了。

(2)无需多媒体导入,画蛇添足式的采用了多媒体。

在教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的老师费了好多心思,搜集资料或者图片,企图以此来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导入。

我看到过这样的几次教学,但基本都不怎么成功,因为资料和图片其实都没有将课文想要传达的意思准确的启示给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用 说 ,但 是在 教学实 践 中也 现 了形式 上 的倾 向。最 明显 的 表 现 是 :教 师 提 问 题 , 然 后 一 声 令 下 : “ 论 ! ” 学 生 就 讨 分 组 同成 了 一 团 ,学 生 的 讨 论 声 响 成 一 片 ,课 堂 气 氛 非 常 热 烈 。 几 分 钟 后 ,教 师 一 声 令 下 : “ 止 讨 论 !” 于 是 学 生 的 停 讨 论 声 戛 然 而 止 。 结 果 展 示 讨 论 成 果 的 往 往 是 几 个 优 等 生 ,大
下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连 续 提 问 ,或 是 非 问 ,或 选 择 问 ,或 填 空 于表 面 的形 式 。 问 ,或 自问 自答 ,学 生 则 习 惯性 地举 手 ,仓促 地 回 答 问 题 ,或 五 多媒体 使用有 待规范 置之不理 ,保持沉 默。对 于学生 的回答 ,教师也 只作 简单 的肯 运用 多媒体 教学 ,在直 观化 、形象化 方面绝 非传统 教学 定 、否 定 ,或不 置 可 否 ,然 后 自己 补充 讲 解 ,再 提 问题 … … 手段所 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 、色彩 、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 这 种 “ 堂 问 ” 的 教学 ,表 面 看 去 ,学 生 似 乎 是 在 主 动 学 同,使学 生 “ 满 身临其境” 、倍 感真切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 习 ,但其 实质仍然是 以教师为 中心 ,教师预设好结论 ,然后千 学 习兴趣 。因此 ,不少教 师喜欢借 助多媒体 进行教学。然 而 , 方百 计 引导 学 生 猜 测 ,并 以预 先 设 定 好 的答 案 为 最 终 目标 , 以 大量教学实践表 明 ,音像 手段 运用 于语 文课 堂 ,如果 控制 不当 此锁定学生 的思维 。这种 “ 满堂 问” 的教学方式 ,其实仍然是 就 会 成 为干 扰 因 素 。例 如 ,教 学有 关 名 山 大 川 、花 木 鸟兽 的课 方 强 引 灌 输 ,一 方 消 极 接 受 的 方 式 ,与 新 课 程 中阅 读 对 话 的 文 ,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 间精力 ,制作 、放 映相关 的多媒体课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调查表明,有大量学生对语文有厌烦情绪,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

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真成了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一、走出重课上交流轻作前准备的误区现下语文课堂上,为开启学生思维,拓展习作思路,教师很注重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期待学生补充思路,交流感悟,丰富见闻.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我以为,很重要的是,我们忽视了一点: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素材准备、思路准备、话语准备。

写作来源于生活,需要经验的准备,需要在内心反复进行思索,才能在思考上达到较为完备程度。

缺乏了作前准备,学生的发言当然零散,不全面。

尽管课上有所交流,但所得到的习作信息还没有形成整体视野,习作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只有充分的作前准备,学生在课堂的交流才会流畅、深入,才能达到胸中有话,笔下自然流溢,文章才能较好地体现个性,富有感染力。

二、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淫。

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

据说有的老教师几时年来都机械地抄旧教案上课,内容上不做翻新,甚至闹出父子两代人同听一种讲义的笑话。

有的老师仅凭旧经验上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过程机械,如此教学,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会囿于常法的。

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敢跃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

三、双基受到忽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提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大家都不陌生,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1[1]

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革除基础教 育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包括听说读写,包括文章文 学,归根到底要靠知识的除旧布新,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科的知识 状况。合意的能力要靠知识来建构。这就要求语文教 育的本体要不断地从与语文相关的学术土壤中吸取营 养。要把语文相关的学科领域,诸如语言学、文章学、 文艺学等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教学领 域中的新鲜知识和观念。但实际情况是,当代语文课 程建设、教材编制和教师实践都与相关的学术界存在 较大的隔膜。
2.淡化知识目标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所谓旧, 是指内容陈旧,也就是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脱离时代 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进展。针对“旧”这个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具体目标第三条提出 了“让学生学到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 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但是终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 是什么,新课标及新教材在这方面的思考远不深入, 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包括语言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可是,在我们语文课程 标准、教材及实际教学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十分贫 乏而又陈旧。
<案例研习>
铺路石 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块五彩石 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 我孤独地躺在地上 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 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 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 有一天 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 我铺展在广袤的大地 这不都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诉说着衷肠
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
1、淡化“做人”教育 所谓“做人”,就是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 志、情感的统一,是指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分发 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是理想的人 格,就是健康的自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把“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单独 列为第一条,确定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 “纲”。可见目标所含的德育因素是很重的,非常重 视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也强调“坚 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浅析语文高效课堂,走出形式化教学误区

浅析语文高效课堂,走出形式化教学误区

近些 年 来 ,我 们 语 文 教 师 也 已经 进 行 了多 轮 继 续教育 的学 习 , 学 习课改 精神 , 探讨 教法学法 , 钻研 教材学本 , 开发课程资源 , 研究学生群体等 。毋庸置 疑 ,这诸 多方 面都 给我们语文教师指 明了教育和教 学的发展 方向——教师是主导 , 学生是主体 ; 教材是 学 本 而不 是教 本 ; 教 师 的 教是 为 了学 生 的学 , 汇 成 一 句话就是 “ 该怎 么样让 学生学好” , 实践证 明这也是 正确的。但是在实 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诸 多的困惑与不解 ,下面我浅谈一下本人在语文课改 理 论 学 习 中 的几 点 反 思 。 反思一 : 《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定位够不 够明确? 以前的 《 语文 教学大纲》是传统教学理论 的产 物, 它 主张 以教学为核心来统辖课程 , 把课 程看 做教 学 的“ 内容 ” , 即为教学提供了材料 。 但严格意义的课 程标准 ,应该一切从学 生的角度 出发 。目前颁 行的 《 语文课程标准 》 虽然迈 出了关键的第一 步 , 但还 不 是严格意义的课程标准 ,在 总体 的表述上 ,有时从 “ 教” 的角度出发 , 有时从“ 学” 的 角 度 出发 , 表 述 语 言 也不完整。语文课 程标 准还要努力从教法研究的思 路上逐步转变到学法的研究上来 。 反思二 : 既然学生是主体 , 语文教学 中评价的天 平该偏 向谁? 反思三 :学生生活是学 生最丰富 的语文课程资 源 ,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真正在 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课 堂艺术
语 文 高 效 课 堂 , 走 出 形 式 化 教 学
■ 方 张 生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 , 语文课 堂是充满活力的课 堂 , 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高效 , 打 造 高 效 的语 文 课 堂 是 语 文 老 师 课 堂 教 学 的最 高 目 标, 如 何 使 你 的语 文 课 堂 成 为 高 效 课 堂 , 语 文 教 师 既 要摆脱形式化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又要把教学工 作做到细微处。 关键词 : 语文课堂教学 ; 文本把握 ; 学习反思 ; 高 效 课 堂 工作做在细微处 , 语文课堂见高效 。 一 节 短 短 四 十五分钟的课 , 教师 怎么让它成为一节高效课 , 是我 们每个教师 的共 同心声 , 语文教师也不例外 。 我认为 节高效 的语文课绝对不能只走形式 ,它并不等同 于 一 节 成 功 的公 开 课 、 示 范课 , 现 实 中的 语 文课 堂 并 不是一成不变 的, 或 者说 能按 预设 的计 划 实 施 。 这 样 有 人 或 许 会 说 ,那 么 一 节 公 开 课 不 是 没 有 存 在 的 意 义 了吗 ? 这 个 观 点 我 坚 决 反对 。 我 认 为 一 节 公 开 课 能 反 映一个教师 的基本功 、 课 堂把握能 力 、 应 变能力 、 心理素质等 , 这也是衡量一个 教师的标 准 , 二者之间 并没有矛盾 。至于如何让现实 中语文课堂成为高效 课 堂还需要语文教师把工作做到细微处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新世纪之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随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广大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目标。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肯定地说,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小学语文教师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轻车熟路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屡屡遭受到严峻的挑战。

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教师也感到十分困惑,觉得无所适从,课堂上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

面对如此情景,笔者认为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课程的理解过于片面新课程要求在语文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勇于转变自己的行为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但是目前农村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他们片面地认为新课程就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画画、唱歌、跳舞、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内化能力。

这样的活动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面看上去非常热闹,其实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是积累了好词佳句,还是学到了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似乎很少,甚至没有。

课程无论如何变化要求学生掌握的都是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环节形式的设计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滥用,以致喧宾夺主。

二、多媒体走进“滥用”的误区某语文教师执教《草帽计》第一课时,在还没有正式切入文本时,就给小学生用多媒体放映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

这种撇开语文教学文本,用形象媒体代替文字符号媒体的做法,实则是从本质上误解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完成语言符号系统的传递,而现在,在教学中乱用多媒体,过于依赖形象系统,放弃语言文本,放弃符号系统的学习,实质上是有悖于语文教学本质的。

如何走出语文教与学的误区

如何走出语文教与学的误区

如何走出语文“教”与“学”的误区——注重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归结点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效率低”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学关系上的单极性即重教不重学是分不开的。

要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出这一误区,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教”为“学”服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法,做到主题设计利于突出语文学习,改变过时的教学评价行为,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创新合作评价“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少慢差”、“效率低”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与教学关系上的单极性即重教不重学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还是历史上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现在代表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上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这一点上,认识都是一致的、明确的。

当然,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由朴素到深刻的过程。

使语文的“教”与“学”真正走出误区,走向现代化,教师和学生要想摆脱教与学的劳役,必须要将这一点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和归结点。

一、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质量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学科学习兴趣分化中小学生对于不同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有的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学则日趋明显。

中学生群体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日益分明的差异性。

虽然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越来越爱学语文,甚至立志终身从事语文工作,但是,这类学生却为数不多;而主要的、带倾向性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

对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再认识——走出追求高效课堂的误区

对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再认识——走出追求高效课堂的误区

种 形 式 的 语 文课 堂 教学 才 是 高 效 率 呢 ? 别 教 师在 认 在 学 生 交 流 资 料 或 汇报 读 书 收获 时 . 师 始 终 不 置 可 个 教 识 上 存 在 片 面 的理 解 : 否 , 不加 以 引 导 , 成 学 生 漫 无 边 际地 交 流 . 山雾 也 造 云
课 ” 不 管 什 么 内 容 的课 , 统 都 用 课 件 上 , 有 课 件 学 生 读 书 、 言 的 情 况 如 何 , 师 总 是 赞 不 绝 E :棒 . 统 没 发 教 l“
就 没 法 上课
极 了 ! ‘ 了不 起 ! 教 师 不 能 正确 把 握 自己 的角 色 地 …真 ”
我最 近听 了一 节 《 言 的 演 变 》 多媒 体教 学课 。 位 . 得 课 堂 上 该 引 导 的 得 不 到 适 时 引 导 , 深 化 的 语 的 使 该
这节 课 教 师用 了相 当大 的精 力来 制作 课 件 , 用 四十 共 得 不 到 及 时 深 化 . 训 练 的 得 不 到 有效 训 练 。 该 二 、 区形 成 的 原 因分 析 误 产生上述误区的原因主要是对 《 文课程标准》 语
对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 —
走 出追求高效课 堂的误 区
■ 南 京 市财 经 学校 马 原
摘 要 : 当今 的语 文 教 学 在提 高课 堂 效 率 方 面 出现 了一 些 误 区 。通 过 分 析 这 些现 象 ,
探 究 原委 , 出追 求 高效 课 堂 的切 实 方 法 。 提 关键 词 : 堂 高效 率 课 误区 探 究
课 后 反 馈 . 到 6 % 的 知 识 掌 握 率 表 明这 是一 节 “ 不 0 高
负担 低 效 率 ” 的课 堂

走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专家和学者批评 “ 死记硬背” 其 实“ 。 死记硬背” 熟读 即“ 成诵 ” 假如理解就能记住 , 最好不过 。 。 那 并且“ 理解” 不 等于记忆 , 理解 的东西仍 要经过 “ 死记硬 背 ” 才能真 正 记牢。因此 , 理解和记忆相辅相成 , 只有充分发挥理解 和记忆 的作用 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 教师教得 开心。我
【 教师观点】
走 出中学语 文教学 的“ 区’ 误 ’
周杏华 ( 广东省佛 山市南海 区狮 山镇官窑第二初级 中学 , 广东
佛山
5 83 ) 22 7
摘要: 在应试教 育的背景下 , 中学语文教 学围绕考试的“ 指挥棒 ” , 中学生用“ 转 让 举一反三” “ 、循例 ” 等方法来
学 习语 文。 这些重逻辑 、 重抽象思维的方 法让 中学语文教 学走入理科化、 学化的“ 区” 本文根据 中学语 文教 学 科 误 。 的文 学作品和特 点, 分析 了中学语文的教 学 目的是让 学生感悟文 学, 感受生活 , 体会人 生。据此 , 文提 出中学语 本
文教 学应该走 出理科化教 学“ 区” 走一条以“ 误 , 阅读” 为载体 , 养心” 以“ 为根 本 , 重积 累、 重感悟的新路子 。
关键词 : 中学语文 ; 累; 积 感悟 中图分类号 : 6 3 G3.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6 4 9 2 ( 02 0 — 1 1 0 17 — 34 2 1 )5 0 2 — 2
不但不应该让理科化 、 科学化 教学来侵 占语文课 堂 , 而 且应该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人文 的、 情感世界的钥匙 。华 中师范大学王先霈教授说 , 统 中有人性 的东 西 , 传 是我 们 民族文化的根本 , 语文是本 民族文化的载体。汉 民族 的生命意识 、 审美意识都包 含在语言 中 , 只有 语文才能 给人以灵魂 。因此 , 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以灵魂 的滋养 。 语 文教学如何对学 生进行灵魂 的滋养 呢?任何一 篇文章都是读者根据 自己的生活 阅历 和主观意志去审 视、 感受文本 内容及思 想感情 , 进而产 生联 想或生成新 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因此 , 中学语文课 堂对文章作 品 在 的讲授 中 , 把作 品的社会 、 生 内容与读者—— 中学 应 人 生 的社 会 、 生 内容作有机 的关联 、 人 沟通 , 而引发 中 从 学生 的听课兴趣 , 他们对所讲作 品的理解 , 加深 把学生 的 阅读欣赏引 向作 品的深处 , 也引 向学 生心灵 的深处 , 进而净化学术的灵魂 , 塑造学生 的人格 。以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 文》 语 课本 中都德 的《 最后一课》 为 例, 语文教师教授这篇 课文时应该让学 生有所感悟 : 主 人公小弗 朗士在 最后一课结束 时 ,深 切感受到母语 的 魅力 ,法 国语 言是世界 上最美 的语 言——最 明 白、 “ 最 精确 ……亡 了国当 了奴隶 的人 民 ,只要 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 , 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 门的钥匙 。” 但是 在小弗 朗士有这 种感 受时 , 他却失 去了学法语 的机会 。 人在失去 时才知 道珍惜 , 悲莫大 于此。首先 , 就如法 国 著名雕塑家罗素所 言“ 世界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 美 的眼睛 。” 小弗朗士的 日常生活 中时刻都需要 用到法 语 , 因为 熟悉 的地 方 没有风 景 , 但 这太 为 我们 “ 知 ” 熟 了, 也就 忽略其 美的价值 。为什 么要在 即将失去 时 , 才 发现其意义 与价值 呢?还有 当我们看 到 已入晚年 的郝 叟 老头儿 , 捧着幼儿学 习的初级读本 , 两手 跟孩子们一 起拼这些字母时 , 难道心里不震惊 么?一个人 已经踏入 晚年 , 对美 的感受 才刚 刚开始 , 否太 过于残 酷 了呢? 是 但无论 如何 , 郝叟 老头儿毕 竟还 是觉醒 了 , 而有 些人 , 恐怕一辈 子也不 知道美为何物 。我们为什么要在快走 完人生 的长途 ,为什么一定要 在外界迫使我们失去这 种美 的时候 , 才觉醒呢?尽管我们 的中学生年纪小 , 人 生 阅历较少 ,但 他们也会在失 去一种美 的情况 下真切 感 到这种美 的存在 。因此通 过这篇课文 的学 习, 中学语 文 教师应 该让他 们知道一些人 生道理 , 使他们避 免“ 郝

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误区和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误区和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误区和对策的几点思考“有效教学”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它是美国教育家加涅最早提出来的,时下又成为重新研究的热点。

说到语文的有效教学,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语文味”这个词。

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存在着几点思考:一、语文课堂存在的误区1.内容泛化,贪多等于有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成为教师的指南针,许多教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精神,就在每一节课都要实施这三个目标,再分解成小的目标,就变成了一节课有好几个目标,这样,目标太多,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或无所适从,或面面俱到,显得杂乱无章,教学过程看起来内容丰富,容量很大,但却造成了一堂课的内容泛化,目标众多,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度。

2.追求时髦,花哨等于有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形式一味地求新求异,结果使语文成了大杂烩。

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个现象:一是关于语文活动的开展,有的教师为了活动而活动,有时候一节课教师设计对唱、画图、演戏、说故事等环节,花了教学的很多时间,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学生也能做到非常积极地参与,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既不会背诵,也不会写,对文章的理解也很肤浅,谈不上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是在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中,我们有时会过分依赖多媒体,出现:情况一是表面好看实无内容的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重视图片,而忽略了语言;情况二是东拼西凑式的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不再把心思花在钻研教材、深入文本上。

二、对误区的对策思考1.目标指向明确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指向明确是指目标要求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需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应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容易出现误区。

本文从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误区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就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为语文教学既是知识传授,更是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对策一: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口头表达、听说读写训练等。

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能全面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误区二:死板刻板地讲解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专注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呈现的形式过于死板刻板,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感。

对策二:激发兴趣,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乐趣中学习。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误区三:单一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课本教学,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废话拿来复述,在知识传授上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对策三: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针对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交替使用。

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演练、课内外阅读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多样的语文能力。

误区四: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主动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策四: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互动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例如,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创意表达,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具体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导入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语文课堂导入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认识。学 生似乎听得有滋有味 , 说得
构文 本 意义 ”的现代 阅读 教学 目的
了。
滔滔不绝 , 殊不知这导人 不仅没把学 生 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 中,反
l I 再如教学不易理解的古典诗词, 后 ,即明确该词是表现作者 晚年寡居 而转移了其注意力 , 使其迟迟不能进 I 教师 I 往往开 始就要把创 景和表达 时的凄凉处境 的。有了这些最基本最 入文本 。这 只能说教师在卖 弄才学 , 作背
却没有和文本发生应有的联 系 , 效果
可想而知。 同是讲这一课 , 有的老师 洋洋 还 洒洒 , 从美 国的一些名人比尔 ・ 盖茨 、
麦克尔・ 乔丹 、林 肯 …… 一 直讲 到 “. ” 91 ,或让学生大谈对美 国社会 的 1 的情感告诉 学生 ,以便他们快 速理解 内容和感情 。有老师导入 《 声声慢》 , 在 交代 了李 清照 的创 作 分前 后两期
束缚 , 牢牢拴住了学生思维 和情感 的
“ 野马” 。
有的好 。 再如 一老 师教 学 《 我有 一个 梦 想》 ’ 学生 回答一个 问题 :你的 ,先让 梦想是 什么 ? 学生 的 回答 五 花八 门 :
拥有一 台笔记本电脑 , 考上理想 的重 点大学 , 让一生辛劳的父母过上幸福
例如 《 祝福》 的导语 : 人说祥 有 林嫂是个 没有春天的女人 , 她先在春 天里死了丈夫 ,继而在 春天里死 了儿 子 ,最后又在春节的祝福声 中死 于寒 冷的雪地 。谁是 杀害样林嫂 的凶手?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的 《 祝福》 , 看看这篇小说是怎样演绎这个发生在 春天里的人 间惨剧的。简洁的语言即
● 0 ……。 7 2

哗众取 宠,或根本不 明白课堂导人 只 是一种辅助手段 ,分不清宾主关系。 语文课堂导入怎样才能走出上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平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下每一位教者一以贯之的理念。

遗憾的是,根深蒂固的教师中心论常常使我们陷入教学的误区。

1 “问答法”贴上“启发式”的标签主宰课堂。

“问答法”往往容易被贴上“启发
式”的标签,使人误入随问随答、乱问乱答而不得“启发”的误区。

君不见,许多课堂成了简单的“问答课”:层层设问,处处设问,时时设问,教师反反复复地提问,学生忙忙碌碌地回答,一堂课终了,不知冒出多少个问题来。

教师忙于设问,学生疲于回答,留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能有多少?误点为,一是随意问,口语式、判断式的设问,引来众口铄金的齐声,造成一种轰轰烈烈的课堂“效应”。

二是笼统问,过深、过宽、过泛的设问,学生难于回答,只好教师“主导”了:想方设法的激励,想方设法的暗示,想方设法的搜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谁是举手答问人?窥其目的并不高尚,请君入瓮罢了:你的答案,还得符合我的思路。

三是低效问,不乏技巧和难度的设问,学生竟能第一时间圆满答出,无点拨之功夫,无阅读之耗时,反应之迅速,语言之娴熟,神态之从容,答案之标准,叹为观止。

自然引来一番夸奖。

问题是,让学生做不假思索的表面文章,教师不给予阅读上的导引,方法上的指点,思维上的点拨,而乐于舞弊式的暗示,即使能蒙出来,这样的设问又有何益?
2 以板书为中心,“板书法”独领风骚。

有效的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法,
精要的板书设计则是课堂活动必要的直观辅助手段,它应该是实用、小巧而美丽的。

多种形式的板书设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

然而,很多教师把板书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而发挥到极至。

他们往往以板书为中心,甚至覆盖课堂全部。

为了完成一幅事先设计好的板书,务必使学生的答问符合设计的思路,务必使学生找出的词眼重合于自己的设想,往往不惜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既定的方向上,惟恐稍有出入,甚至干脆自我推销,也不问学生懂不懂此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心同意不同意这种包办,唯板书而讲,是板书而瞻。

更有甚者,在铃声催督之后,还忘不了匆匆的几句概括、几笔勾勒,兴趣盎然地来一个画龙点睛之笔,然后志得意满的“让我再看你一眼”,终于圆满的挥手依依惜别。

3 套用模式,固定模式一统天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
设计也是如此。

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的着眼点不同,对教材的取舍与整合也千差万别,使教学设计呈现多样性与多面性,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需要。

作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普遍规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教学。

因此,我们才说教有定法而无定式。

综观我们的课堂,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长期重复某一课堂模式——目标板块结构。

课堂伊始,标示教学目标,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渴求,将各个任务设置成一个个有序的板块,覆盖一个个重要信息和一个个活动要点,使之变成一个个利于顺利完成的知识点,课堂结构顿时变得明晰单纯,课堂内容显得异常丰富而有层次,操作因此方便而得心应手,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课堂教学
模式。

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教师设计的课堂结构模式多姿多彩,并不仅只板块模式。

以上误区的存在,源于教师缺少现代教学理念,缺乏开拓性教学观念和开放性教学思路。

他们往往徘徊于注入式“雷区”,或以貌似启发式的满堂问代替学生的主体实践,或以人为拔高了的板书形式充塞整个课堂,或受制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而留连忘返。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历练自己的教学观念,磨练自己的教学功底,在“钻”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找突破,在“改”字上出成果,惟有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永远生机勃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