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测控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技术》教学大纲青海大学昆仑学院2013 年7月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技术课程学时:54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昆仑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开课年级及学期:开课院(系)及教研室:考核方式:闭卷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的基本知识。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从系统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以及对被控对象的参数控制。
全书共分8章,以测控系统的构成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测控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测控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干扰抑制技术、智能测控技术,最后落实于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测控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工程应用实例。
了解测控系统原理的基本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第1 章绪论了解:微机化检测系统、微机化控制系统和微机化测控系统。
微机化检测系统组成框图:微机化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参数及动作次序→微型计算机→控制电路→执行器微机化测控系统组成框图:第2 章测控通道(输入/输出通道)1、一般来说,模拟输入通道应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三部分组成。
2、选择元件精度的一般原则是:每个元件的精度指标应优于系统精度的10 倍左右。
3、为什么模拟输出通道中要有零阶保持,怎样用电路实现。
4、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应考虑的问题有:电气性能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与时序配合、电平转换接口。
第3 章主机及其接口1、基于PC 机的测控系统可分为内插式、外接式和组合式三种。
2、主机从A/D 转换器读取转换结果数据的方式有等待延时方式、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三种。
3、有输入锁存的DAC 与微机的接口有单缓冲方式接口和双缓冲方式接口两种。
4、RS-232C 串行通信标准的数据传送格式和电气特性。
测控技术的课程设计
测控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控系统设计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测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测控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信号的放大、滤波和转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信号处理方法;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原理和方法;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应用;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技能。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测控技术》一书,参考书包括《测控系统设计》等;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等。
教学资源应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包括课程的起止时间、每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分配应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地点选在实验室和教室,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同时,教学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实践的学生,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对于学习风格偏向理论的学生,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1_绪论
即: 同一个硬件系统,软件不同,就可
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
软件系统是虚拟仪器的核心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目前较流行的虚拟仪器软件环境
如:C、Lab Windows/CVI, 文本式的编程语言 Visual Basic, Visual C++
图形化编程语言
如:LabView、HPVEE
虚拟仪器的优点:
的功能与测量范围 单片机 DSP的广泛应用 ASIC、FPGA/CPLD技术 LabVlEW等图形化软件技术 网络与通信技术
1、传感器技术
为适应智能仪器发展的需要,各种新型传感 器不断涌现。 聋哑传感器(Dumb Sensor) 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 网络化传感器(Networked Sensor)
虚拟仪器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三大组成模块
虚拟仪器
计算机 仪器模块 各种传感器 信号调理器 模数转换器 数据采集器 软件
个人计算机 (各种通用计算机)
数据分析 过程通讯 图形用户界面等软件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虚拟仪器
计算机和仪器模块组成了虚拟仪器硬件测 试平台,完成被测输入信号的采集、放大、模 数转换以及输出信号的数模转换等。当硬件确 定后,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测试功能的软件模块 (如数据分析、过程通讯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等 软件)的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
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可重复性好、开关、 电缆少、系统组建时间短、测量功能易于扩展等 优点,有最终取代大量的传统仪器成为仪器领域 主流产品的趋势 。
NI的PCI-GPIB卡
操 作 系 统 : DOS, Windows2000/9x/NT 最大I/0速度:
测控课程设计大纲
测控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控系统设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测控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分类,掌握常见的测控算法和信号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测控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测控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控系统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功能。
2.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测控软件等。
3.测控算法和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采集、信号滤波、参数估计等。
4.实际测控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测控系统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实验和实践:进行测控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测控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测控系统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测控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控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测控技术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测控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测控系统是用于测量、监测、控制物理量的技术系统。
现在几乎所有的工业和科技领域都离不开测控系统的应用,因此测控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技术专业。
本文将介绍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基本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测控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测控系统方案设计,为学生将来的测控系统设计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授课,主要包括测控系统基础、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数据采集与传输、控制策略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小型的测控系统方案设计的实验项目。
1. 理论授课1.1 测控系统基础测控系统的定义、基本组成和发展历程。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精度的分析与控制,测量精度的提高方法。
测控系统常用量的名称、表示方法和单位。
1.2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传感器的概念、分类、特点、参数和应用。
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传感器的选择和匹配。
信号条件与调理,采集信号的处理方法,各种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示例。
1.3 数据采集与传输传统数据采集系统的介绍及其优缺点。
现代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据无损传输介质的分类和特点,传输协议和传输方式的选择。
1.4 控制策略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类型、性能指标以及各类控制对象。
控制策略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对控制系统的作用。
高级控制技术及其实际决策。
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小型测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实验项目,具体要求如下:•选定测量对象并确定测量参数•选定传感器并进行参数匹配和电路设计•选用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并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选定控制策略并设计控制程序•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并进行调试•给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三、课程设计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应认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和实验预习。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测控专业概论课程旨在为测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测控专业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介绍测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同时还将介绍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了解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了解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了解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4学时)-测控专业的定义和范围;-测控专业的发展历程;-测控专业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交叉性。
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12学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16学时)-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技术;-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技术。
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16学时)-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学时)-工业自动化;-航天航空;-能源与环境;-医疗与生物工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总评5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5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测控技术导论》,张斌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测控仪器与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雍华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自动控制原理与实践》,吴木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测控技术测控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241005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Specialty 课程总学时:8 讲课:8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应具有的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了解专业就业与考研的相关内容;了解测控专业产品开发与生产涉及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3.了解应具有的专业学习方法和人文素质4.了解所学专业涉及的环保、法律等政策法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
2.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科和专业的内涵。
3.基本技能: 能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的学习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的实施以陈毅静主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一书为主要参考,着重在于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使学生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就业与升学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明确社会对自己的人文素质及专业技能需求,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的学习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为学好专业奠定基础。
1.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采用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本大纲立足于拓宽学生对测控专业学习的引导,无实验环节要求。
测控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测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自动化课程代码:21D02126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是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计算机运用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新型技术,是分析、研究、设计控制系统的强有力工具,是自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应用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研究测控系统的组成原理、设计技术和应用方法。
课程涉及微机接口、标准总线、数据处理方法、抗干扰技术、监控程序设计方法、测控系统自检和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测控系统的典型实例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适应现代测控系统和仪器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对测量与控制系统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所了解。
对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关键的技术,并通过典型的实例进行深入的学习。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测控系统的特点以及结构,理解测控系统的接口技术以及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法,了解一些具体的测控技术手段,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以及工作打好强硬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章 绪论(2学时)1.1 测控仪器和系统的地位与作用1.2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1.3 微机化测控系统的类型和组成1.4 本课程的内容与性质第2章 测控通道(6学时)2.1 模拟输入通道2.2 模拟输出通道2.3 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2.4 单元电路的级联设计第3章 主机及其接口(6学时)3.1 主机电路3.2 测控接口及程序3.3 人-机接口及程序3.4 通信接口第4章 测量数据处理(4学时)4.1 量程切换4.2 标度变换4.3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4.4 非线性校正4.5 越限报警4.6 数字滤波第5章 PID控制算法(2学时)5.1 PID控制原理与程序流程5.2 标准PID算法的改进5.3 数字PID参数的选择5.4 数字PID控制的工程实现第6章 监控程序设计(4学时)6.1 监控程序的功能和组成6.2 监控主程序和初始化管理6.3 键盘管理6.4 显示、中断与时钟管理6.5 硬件故障的自检第7章 抗干扰技术(2学时)7.1 噪声干扰的形成7.2 硬件抗干扰技术7.3 软件抗干扰技术第8章 微机化测控系统设计及实例(6学时)8.1 设计要求和研制过程8.2 总体设计8.3 硬件设计8.4 软件设计8.5 设计实例五、教学设备与设施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96六、课程考核与评估课程结业考查采用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等形式。
《测控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0年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
《测控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0年秋)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测控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BASIC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总学时:54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6学分:3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原理、计算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基本结构、内部各种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控制、指令系统以及各种常用硬件接口的设计,最终使学生最终能够根据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具有实现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单片机概述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单片机的应用领域;为什么在众多的单片机的产品中,选择MCS-51单片机作为主流型单片机来讲授;了解各种与MCS-51兼容的增强型和扩展型的80C51系列单片机,尤其是让学生了解目前使用较多的ATMEL和PHILIP公司的与MCS-51系列兼容的产品。
2. MCS-51片内硬件结构主要介绍MCS-51片内的硬件结构。
主要包括MCS-51的引脚、CPU、存储器的结构、4个并行I/O端口、时钟电路以及复位电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应熟练掌握片内的硬件结构,为后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 MCS-51的指令系统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指令的寻址方式,并从功能分类的角度来介绍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以及位操作类指令。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灵活地掌握指令的使用。
4. MCS-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汇编;汇编语言各种程序设计,如子程序设计,查表、关键字查找、数据极值查找、数据排序、分支转移、循环以及码制转换子程序的设计。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大纲汇编doc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目录《电路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高级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MATLAB语言基础》课程上机教学大纲 (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9)《控制理论仿真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1)《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4)《智能仪器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精密仪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9)《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1)《工业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3)《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5)《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7)《集散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9)《光电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1)《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3)《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5)《无线传感器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7)《工控组态软件》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9)《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1)《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3)《电路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s on 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20200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自动化、测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分:0.5学时:12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侧重实践,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基本要求1.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功率表,毫伏表,频率计,双踪示波器和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测控课程设计
测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公式,熟悉测控系统的组成和操作。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测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测控系统设计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测量、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测控系统的组成和操作,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3.测控技术的应用案例,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实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上述内容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深入理解测控系统的组成和操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测控技术的应用案例,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测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测控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方案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案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与自动化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2、学时与学分数:实验30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实践教案环节中一次较大型的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案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认识和锻炼。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案实践,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4、先行、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学、电子技术<模电和数电)、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由指导老师课堂讲授设计流程与下达设计任务、学生独立设计与调试及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并演示设计成果三个环节组成。
设计成果无实物或未提交设计报告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为不及格。
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纪律;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10%)+设计说明书<50%)+实物与演示<占40%)总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划分。
6、制订本教案大纲的依据: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业教案要求,参考众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案大纲及教案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
五、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教案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单片机、测控电路、传感器等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测控技术与技术课程设计
测控技术与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2)掌握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熟悉信号处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4)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测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2)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和数据分析;(3)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关注测控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4)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测控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2.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信号处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4.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5.实验项目和数据分析;6.工程实践案例分享。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与自动化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2、学时与学分数:实验30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次较大型的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认识和锻炼。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4、先行、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学、电子技术(模电和数电)、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由指导老师课堂讲授设计流程与下达设计任务、学生独立设计与调试及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并演示设计成果三个环节组成。
设计成果无实物或未提交设计报告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为不及格。
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纪律;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10%)+设计说明书(50%)+实物与演示(占40%)总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划分。
6、制订本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业教学要求,参考众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
五、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单片机、测控电路、传感器等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5月1日《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别_______________ 测控系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 杨银贤李华_______________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5月、设计选题1、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简易数字电压表可以测量0-5V范围内的8路输入电压值,并在4位LED数码管上轮流显示和单路选择显示。
控制系统采用AT89C52单片机,AD采用ADC0809.课题任务分配:硬件设计软件设计2、时钟计时器的设计时钟计时器要求用单片机和6位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进行,能整点提醒,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 时钟功能转换,省电及定时设定提醒功能。
课题任务分配:键盘部分:确定键的个数、功能、以及硬件设计;编写键盘子程序。
闹铃和显示部分: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3、超声波测距器的设计超声波测距器用于一些工业现场的位置控制,测量时与被测物体无直接接触课题任务分配: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系统及显示电路、超声波发射电路和超声波检测接收电路。
软件设计4、红外家电遥控系统利用红外接收和发射模块并结合单片机8051,来设计一个简单的红外线家电遥控系统,可以控制市电220V的家电开启和关闭。
课题任务分配:计时部分: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主控程序编写。
显示部分: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5、DS18B20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做为检测元件,AT80C2051做为控制器,采用LED数码管直接显示温度值。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测控技术与专业培养计划和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是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测控技术与系统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电子技术、自控理论、传感技术、微机原理等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认识性实验,对工业自动化有宏观认识;通过液位控制系统实验掌握在实际生产控制中控制器参数的调整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工业自动化发展状况
在认识中讲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仪表种类、工业应用情况等,使学生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设备等有一个全面认识。
实验二液位控制系统实验
在实验中讲授模拟控制器的使用方法、组成控制系统的各硬件设备,系统测试方法等,对一
阶液位对象进行阶跃作用下的比例、积分调节实验。
要求学会比例度、积分时间的调整方法及原理。
使学生对系统过渡过程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掌握使控制系统稳定的方法。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自编讲义。
制定人:卢佩
审定:
批准:
2006年 12 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测控技术与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2013 年7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测控技术与设计原理
课程学时:54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昆仑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
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下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
考核方式:闭卷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测控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基本结构、内部各种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控制、指令系统以及各种常用硬件接口的设计,最终使学生最终能够根据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具有实现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测控数据的采集
在信号采集环节,主要是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再将这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对象发出的信号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的,包括物理信号(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和化学信号(如湿度、气味等)两大类,当然还包括不能归为这两类的一些信号,如可靠性、价格等。
而开关量信号(带有数字信号的特征)则主要是靠带有单片机电路的仪器,如无纸记录仪,进行采集。
此外,图像信号自然是由摄像装置来进行采集。
第二章. 测控数据的整理
在信号的整理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
上述三种信号类型在整理阶段的内容有所不同,比
如对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主要是进行信号放大、平整、滤波和模数转换的过程;而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无纸记录仪的采集之后一般都能够转换成所需要的数字信号以待输出到下一个处理环节;对于图像信号,经采集之后主要是用于显示,若还需对图像进行处理,再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那么也必须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第三章.显示控制
在显示与控制环节,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
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如果包括控制的过程,则刚好形成了一个闭环,即信号从对象开始,经过采集、整理、处理,最后又将控制信号作用于对象的闭环。
第四章单片机在测控技术中的应用
1.单片机概述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单片机的应用领域;为什么在众多的单片机的产品中,选择MCS-51单片机作为主流型单片机来讲授;了解各种与MCS-51兼容的增强型和扩展型的80C51系列单片机,尤其是让学生了解目前使用较多的ATMEL和PHILIP公司的与MCS-51系列兼容的产品。
2. MCS-51片内硬件结构主要介绍MCS-51片内的硬件结构。
主要包括MCS-51的引脚、CPU、存储器的结构、4个并行I/O端口、时钟电路以及复位电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应熟练掌握片内的硬件结构,为后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 MCS-51的指令系统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指令的寻址方式,并从功能分类的角度来介绍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以及位操作类指令。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灵活地掌握指令的使用。
4. MCS-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汇编;汇编语言各种程序设计,如子程序设计,查表、关键字查找、数据极值查找、数据排序、分支转
移、循环以及码制转换子程序的设计。
第五章单片机在测控应用实例
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
信号处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兼容和集成。
例如,目前多数采用ISA 总线、IEEE488口,今后计算机可能取消ISA总线,用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将广泛应用。
过去,中国生产的仪器满足于数字显示,没有数据交换接口,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国外生产的仪器普遍配备IEEE488(GPIB)口。
RS232:目前有可能成为替代物的高性能标准是USB、IEEE1394和VXI。
在此转折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目前虚拟仪器的工作频段在千赫数量级,对于干涉信号处理显得太低,可以采取联合互补的方法形成模块系列,同时降低成本,从总体上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测控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更大范围内的通信变得十分容易,Internet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使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测量仪器设备资源的远程实时调用,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等。
与此同时,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网关、路由器、中继器及网络接口芯片等网络互联设备的不断进步,又方便了Internet、不同类型测控网络、企业网络间的互联。
利用现有资源而不需建立专门的拓扑网络,使组建测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以及它们与网络的互联都十分方便,这就为测控网络的普遍建立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本课程的内容
四、作业:每章节一次
五、考核方式:闭卷
六、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测控技术及应用》李世平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孙传有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修定: 杨能彪
执笔人: 杨能彪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 年7 月10 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