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断与治理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西医病名:高血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
以头晕目眩。
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2005年)1).病史应详细了解眩晕的特点:发作的缓急,诱因和持续时间,发作时能否站立或倾倒的方向,发作与头位和体位的关系。
既往用药病史特别是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等以及引起中枢损害的药物如镇静药和麻醉药,既往头部外伤史、眼耳部疾病史、心血管病史、内分泌代谢及血液病史。
2).伴随症状主要是迷走神经激惹症状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
特别要注意神经系统的伴随症状。
3).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脏和胸部检查,耳部及全面完整的神经系统查体。
4).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头颅CT和MRI、脑电图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听力检查以及化验检查。
(二)证候诊断:1. 肝阳上亢证: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2. 气血亏虚证:头目眩晕,劳则加剧,神疲健忘,声低气短,面白少华或萎黄,或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 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偏于阴虚者兼见咽干,形瘦,五心烦热,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兼见面色白或黑,形寒肢冷,遗精滑泄,舌淡嫩,苔白,脉弱。
4. 痰湿中阻证:头重如蒙,头目不清,或伴视物旋转,胸闷不食,嗜睡,时吐痰涎,舌苔腻,脉滑或弦滑。
5. 瘀血阻窍证:眩晕日久,头痛明显,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唇舌色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三、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眩晕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眩晕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眩晕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眩晕的定义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的事物在旋转或摇晃,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主观感受。
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疾病或病理状态引起,包括内耳疾病、颅脑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等。
眩晕的护理诊断主要诊断1.体位性眩晕:患者感觉头晕、眼花、站立时易摇晃或摔倒。
通常由于低血压或心脏疾病引起。
2.缓发性眩晕:患者感觉头晕、眼花,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内耳疾病、神经炎或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3.突发性眩晕:患者突然感到晕眩,持续时间短暂,可能与中耳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急性病症有关。
次要诊断1.平衡障碍: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感到不稳定,易摇晃或摔倒。
2.伴随症状: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眩晕的护理措施1. 评估和观察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眩晕症状的观察,包括病史、疾病诊断、眩晕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同时需注意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等。
2. 提供安全保障确保患者的安全,例如在床边增加扶手、避免患者独自行走、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等。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平衡障碍,可以考虑使用助行器或安装扶手。
3. 建立适当的治疗计划根据眩晕的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例如,对于体位性眩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议患者从平躺或坐位缓慢起立,避免快速变换体位。
•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推荐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脱水。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对于其他类型的眩晕,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眩晕由内耳疾病引起,可以考虑给予抗晕动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等。
4.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眩晕可能对患者的生活和情绪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眩晕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并逐渐适应眩晕的不适感。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建议,如:•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尤其是头部姿势。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眩晕综合征(VertigoSyndrome)是一种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而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病人的治疗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诊断标准1.观检查在客观检查阶段,医生首先会和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进行整体检查,其中要包括视力检查、耳鼻咽喉检查、心血管检查、神经肌肉检查和神经检查等。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临床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的临床检查,包括血象检查、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内分泌检查、肝脏功能检查、肾脏功能检查、脑影像学检查等。
3.断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检查有眩晕试验、视觉脉应激试验、眩晕评分试验、眩晕变化量检查、眩晕潜伏时间测定等。
二、诊断方法1.史通过收集病人的既往病史,获得病人的症状发病时间、发病频率、症状持续时间和其他潜在诱因,以及病人过去治疗经历等等,可以为进一步诊断带来重要参考。
2.学图像学检查如MRI、CT等医学图像学检查可以轻松获得病情信息,进一步判定出病人的病灶部位和病灶扩散范围,并可以清晰显示出眩晕综合征的具体表现和演变规律。
3.他检查另外,应根据病人情况,还可以选择做其他检查,如正常体温检查、电脑化耳聋测试、静脉血液检查等,更加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并制定出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传统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用来控制病情。
2.术治疗若以上治疗方案均无效,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医生会在经过充分诊断和病例评估后,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以治疗眩晕综合征。
四、预防措施1.强身体锻炼为了预防眩晕综合征,要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每天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强化心血管系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患上眩晕综合征的风险。
2.食调养此外,还应该调整饮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肥腻的食物,多喝水,平时可以适当进行精神放松,以免受到精神刺激。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08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
一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
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
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二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
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
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ZYYXH/T18⼀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可⽌,重者如坐⾈车、旋转不定、不能站⽴,或伴有恶⼼、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不⾜为病之本.痰、瘀、风、⽕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压、低⾎压、低⾎糖、贫⾎、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不⾜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眩,视物旋转,轻则闭⽬可⽌,重者如坐⾈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呕吐.眼球震颤,⽿鸣⽿聋,汗出,⾯⾊苍⽩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事.伴有⼝⾆歪斜、语⾔窘涩、半⾝不遂为主症的⼀种病;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歪斜、半⾝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厥不复⽽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般⽆昏迷及不省⼈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门吐涎沫、两⽬上视、四肢抽搐,或⼝中如作猪⽺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吐涎沫、两⽬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活⾎化瘀合益⽓养阴等,都是常⽤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鸣如潮,⼼烦易怒,失眠多梦,⾆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完整版)介绍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头晕或旋转感以及失衡感。
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头晕眩晕患者。
病因与分类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3. 全身性疾病:如低血压、中耳炎、贫血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如某些抗生素、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
诊断要点以下是头晕眩晕的常规诊断要点: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作频率、程度、时长、伴随症状等;2. 头颈检查:检查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功能等;3. 前庭功能评估:如病理性眼震检查、头位试验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5. 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
治疗与护理头晕眩晕的治疗与护理应针对病因进行:1. 内耳疾病:可采用前庭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凝治疗、手术切除等;3. 全身性疾病:治疗原发疾病,如调节血压、抗感染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注意解毒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降低头晕眩晕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可考虑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1. 注意安全: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避免摔倒及其他安全事故;2. 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3. 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4. 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并治疗慢性疾病;5. 患教指导:向患者提供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提醒其遵医嘱治疗和注意事项。
结论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加强预防意识,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头晕眩晕的发生。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是指人感到头晕、眼花、站不稳或丧失平衡感的症状。
针对眩晕的护理问题和措施如下:
1. 确认眩晕的原因:首先要了解眩晕的原因,可能是内耳问题、低血糖、低血压、药物副作用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安全:眩晕时易导致跌倒和受伤,因此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移除地面上的障碍物,确保床边有扶手或者安全护栏。
3. 平稳转身:患者从躺位转为坐位或从坐位转为站立位时,应该慢慢转身,避免突然变动引起眩晕。
4. 让患者保持平衡:患者站立时可以约住患者腰部以帮助保持平衡。
可以使用辅助器具,比如手杖或助行器。
5. 定期活动:适度的活动有助于调整平衡感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控制。
6. 提醒患者避免头部快速转动:避免突然转动头部,避免触发眩晕症状。
7.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因此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8. 饮食调节:低血糖或低血压可能导致眩晕,患者可以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保持适当的血糖和血压水平。
9. 避免刺激:刺激,如强光、气味、噪音等,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患者可以避免接触这些刺激。
总之,为了减轻眩晕症状,护理措施应包括确诊病因,维持患者的安全和平衡,适度活动,控制情绪,合理饮食,避免刺激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就医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眩晕症的原因和治疗选择
眩晕症的原因和治疗选择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表现为头晕目眩、不稳定感以及周围环境旋转的感觉。
眩晕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危险的摔倒事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眩晕症的原因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疗选择。
一、原因分析1. 内耳问题:内耳是平衡感知器官,当内耳发生问题时,会引起眩晕症状。
最常见的内耳问题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元炎(VN)以及梅尼埃尔病等。
2. 脑部异常:脑部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也可能造成眩晕。
例如,中风、脑震荡、颅内肿瘤等都可能导致眩晕。
3. 血管系统问题:血压波动、低血氧等血管系统问题也与眩晕有关。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等也可能引起眩晕。
二、治疗选择根据眩晕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眩晕治疗选择:1. 药物治疗:a. 抗组胺药物:对于由内耳问题引起的眩晕,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咪替丁(Meclizine)可以缓解症状。
b. 抗焦虑药物:对于情绪紧张导致的眩晕,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Alprazolam)进行治疗。
c. 抗运动病药物:如果眩晕与运动或交通工具有关,可以尝试使用抗运动病药物如异丙咪嗪(Promethazine)。
d. 对症治疗:针对特定原因引起的眩晕,例如感染或中风引起的眩晕,医生会开具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2. 物理治疗:a . 前庭适应性训练(VRT):VRT是一种通过逐渐暴露于诱发涉及平衡功能困难的场景来改善平衡的训练方法。
这对于内耳问题引起的眩晕患者特别有效,可以提高内耳和中枢神经适应能力。
b. 物理疗法:按摩、颈部和头部锻炼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眩晕。
例如前庭深感觉刺激(vestibular 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可以通过加强头部和颈部肌肉来稳定患者。
3. 手术治疗:a. BPPV手术: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术可以通过重置或移除耳石来消除症状。
眩晕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分析及检查结果的定位诊断1、前庭末梢性眩晕——感受信息障碍【症状】 发作性运动错觉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加剧,通常在48小时后逐渐减轻,其后主要为平衡障碍,有耳蜗症状,恶心,呕吐,焦虑。
【体征】 眼震,共济失调,偏点试验阳性,偏倒。
听力学:一侧听力损失。
眼震电图:半规管功能减退,固视抑制。
2、脑干、小脑病变性眩晕可有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多发性硬化、肿瘤、基底动脉偏头痛等疾患。
【症状】 强烈的急性运动错觉性眩晕,恶心,呕吐,严重共济失调,复视,面部无力,麻木,感觉异常,蹒跚,偏倒,咽下困难,意识丧失。
【体征】 核内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征,听力损失,吞咽障碍及构语障碍,感觉缺失,肢体无力或麻痹。
听力学:蜗后性听力损失失征象。
眼震电图:水平或垂直性眼震,固视诱发眼震,扫视障碍,平滑跟踪障碍,优势偏侧,麻痹,强烈位置性眼震。
3、丘脑、皮层功能障碍性眩晕-知觉障碍如脑震荡后遗症,药物的作用,焦虑,心理障碍,过度换气综合症,前庭性癫痫等。
【症状】 头晕,头昏,晕厥,耳鸣,记忆力减退,平衡失调,疲劳,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认识障碍等。
【体征】 检查常无异常发现,症状多于体征,轻度不稳,未能避免倾倒,立行不能(a sta-sia,abasia),不伴有恶心之呕吐。
听力学:正常。
眼震电图:正常。
4、应明确眩晕的性质:周围性眩晕,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
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
5、前庭功能测验、电测听较有价值,头颅摄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Cr、hm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6、再结合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最终明确诊断。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伴随头晕、目眩、恶心等感觉。
由于眩晕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其诊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套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眩晕。
流程概述眩晕诊断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患者病史采集2. 物理检查3. 实验室检查4. 影像学检查5. 专科会诊6. 最终诊断和治疗步骤详解1. 患者病史采集首先,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 眩晕的起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如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过去的疾病史和手术史- 过敏反应史、服用的药物和补充剂2. 物理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 头颅神经检查,如眼球运动、面部对称性等- 眩晕试验,如直立性眼震试验、头位试验等- 平衡功能检查,如罗姆伯格试验等- 心血管系统检查,如血压、心率等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 耳科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内分泌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4. 影像学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 头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颅内、颅外血管成像,如MRA、CTA等- 内耳影像学检查,如内耳CT、内耳MRI等5. 专科会诊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邀请其他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神经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协助诊断和治疗。
6. 最终诊断和治疗综合以上步骤的结果,医生可以进行最终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眩晕病因包括内耳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结论眩晕症状涉及多个系统,诊断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
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中医关于“眩晕”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眩晕”的辨证要点
一、辨相关脏腑
眩晕病在脑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肝阳上亢之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
2.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3.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之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4.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二、辨虚实标本
1.凡眩晕反复发作,症状较轻,遇劳即发,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白、神疲乏力、形赢体弱、脉偏细弱者,多属虚证,由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所致。
2.实证眩晕,有偏痰湿、瘀血及肝阳、肝风、肝火之别。
3.若眩晕较重,或突然发作,视物旋转,伴呕恶痰涎、头沉头痛、形体壮实、苔腻脉滑者,多属痰湿所致。
4.眩晕日久,或头部外伤之后,伴头痛固定不移、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脉涩者,多属瘀血所致。
5.肝阳风火所致者,见眩晕、面赤、口苦、烦躁易怒、肢麻震颤,甚则昏仆,脉多弦数有力。
三、辨缓急轻重
眩晕的病势缓急不一。
1.因虚而发者,病势绵绵,症状较轻,多见于久病、老人及体虚之人。
2.因实而发者,病势急骤,症状较重,多见于初病及壮年、肥人。
3.若眩晕久稽不愈,亦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而成虚实夹杂状态,症状时轻时重,缠绵难愈,或有变生中风厥证之虞。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摇晃或移动,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耳鸣等不适。
在中医内科学中,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上扰头目,就可能引发眩晕。
其次,饮食不节也不容忽视。
过度饮酒、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聚湿生痰。
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也会导致眩晕。
再者,劳倦过度,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或房事不节,损伤肾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不能濡养头目,同样会出现眩晕。
此外,外感风邪、跌扑损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来看,眩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肝阳上亢型: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上应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为原则,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血亏虚型:常见症状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宜益气养血,健运脾胃,可用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型:其特点为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为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多选用左归丸加减。
痰湿中阻型:此类患者的眩晕多伴有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为主,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窍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疗当以祛瘀生新,通窍活络为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在治疗眩晕时,中医除了使用中药方剂,还会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
例如,针灸常选取百会、风池、内关、太冲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
眩晕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眩晕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眩晕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规范眩晕的临床路径实施,提高眩晕患者的诊疗水平,特制定了以下眩晕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初步评估。
患者初次出现眩晕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
包括对患者病史的详细询问,了解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
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耳鼻喉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眩晕症状。
二、辅助检查。
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必要时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头颅MRI、内耳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检查等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眩晕的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诊断与分型。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眩晕的病因和类型。
眩晕可分为前庭性眩晕、非前庭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眩晕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治疗方案。
根据眩晕的病因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前庭性眩晕,可采取药物治疗、前庭功能锻炼等措施;对于非前庭性眩晕,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措施;对于中枢性眩晕,需进一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五、随访与复查。
对于眩晕患者,需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
随访时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应重复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六、教育与康复。
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眩晕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注意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前庭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七、病例讨论与交流。
定期组织眩晕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病例讨论与交流,加强医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提高眩晕的诊疗水平。
以上就是眩晕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眩晕患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眩晕症的中医辨证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信息,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别眩晕症的类型
眩晕症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眩晕症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外源性眩晕症则与外界刺激、情绪等因素有关。
辨证施治
- 内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采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案,例如调理肝脾胃经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等。
同时,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进一步缓解眩晕症状。
- 外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通过改变环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来治疗眩晕症:
-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眩晕症状。
- 中药煎剂: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煎剂,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结论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眩晕症状,进行辨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眩晕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眩晕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要说这眩晕啊,那可真是够让人难受的。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在病房里碰到一个因为眩晕住院的阿姨。
那阿姨脸色苍白,躺在床上连头都不敢动一下,稍微一动就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人看起来特别虚弱。
咱们先来说说眩晕的护理诊断吧。
首先得搞清楚这眩晕到底是咋来的。
有可能是因为耳部的问题,像什么耳石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之类的。
就拿耳石症来说,病人可能会突然感觉自己在旋转,甚至会恶心呕吐。
这时候就得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来确定是不是耳石掉出来捣乱啦。
还有可能是因为血压的问题。
要是血压一下子太高或者太低,那也容易导致眩晕。
这就需要经常测量血压,看看血压是不是稳定。
另外,贫血也可能是罪魁祸首。
如果身体里的血不够用,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也会晕乎乎的。
这时候就得查查血常规,看看血红蛋白是不是太低啦。
再说说颈椎的毛病,如果颈椎不好,压迫到了血管和神经,也会引起眩晕。
这种情况就得拍个片子,看看颈椎的情况到底咋样。
那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护理措施也得跟上。
要是因为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医生会通过一些手法复位的办法来把耳石归位。
这时候护理人员就得在旁边协助,让病人保持合适的体位,还得安慰病人别紧张。
如果是血压的问题,那就要密切监测血压啦。
每天定时测量,把血压的变化记录下来。
饮食上也得注意,要低盐低脂,别吃那些太油腻太咸的东西。
要是贫血导致的眩晕,那饮食就得加强营养。
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像猪肝、菠菜啥的。
还得按照医生的嘱咐,该吃药吃药,该输血输血。
要是颈椎不好引起的眩晕,就得让病人注意颈部的姿势。
别老是低头看手机、看电脑,多做做颈部的伸展运动。
睡觉的时候枕头也得选合适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除了这些针对性的护理,还有一些通用的措施也很重要。
比如说,病人眩晕发作的时候,要赶紧让他躺下休息,周围的环境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
要是病人恶心呕吐了,得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免得引起不适。
在心理上也得照顾好病人。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眩晕1.VertigO「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在运动,这样的感觉多以旋转、倾倒、扭转为主,是一种空间定向感觉的幻觉。
头晕常与眩晕混淆,但其并非准确的主诉,可包括眩晕、头重脚轻,晕厥前状态和不平衡感等,需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来明确。
眩晕主要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病因】病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累及前庭系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病、前庭阵发症、前庭漏、迷路炎、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处的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累及前庭通路时也能出现眩晕,如脑血管病、肿瘤、脱髓鞘疾病、颅颈交界处结构性病变、变性疾病、偏头痛性眩晕、药物源性等。
【常见眩晕疾病】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是真实的眩晕,还是仅是头晕;其次确认眩晕是否很危急:最后确定是前庭中枢病变还是前庭周围病变。
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简述。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特点是短暂(小于1分钟,多数持续15~20s口,易被头位改变诱发。
2.前庭神经元炎急性发病,伴严重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晃动、不平衡感等,眩晕持续性,即使头位静止时也有眩晕。
眼震为周围性的,多数是单向性,快相偏离受累耳,可被固视抑制。
如患者有复视、构音障碍、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需要及时除外中枢病变。
有时单凭临床体检无法完全区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伴血管危险因素的高龄眩晕患者,应尽快除外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
本病多数可自愈。
治疗可用激素,减少前庭抑制药物的使用。
如伴有面神经瘫痪、听力下降,要考虑RamSay-Himt综合征(又称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可抗病毒治疗。
3.梅尼埃病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和耳塞,使得本病与其他周围性眩晕很容易鉴别。
眩晕表现为较严重的周围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数小时。
听力为低频听力下降。
一般认为膜迷路积水是病因。
治疗可限制盐分摄入和应用利尿药,严重时可用庆大霉素中耳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