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中的板式人物特点与伴奏技巧--以《凤还巢》为例

合集下载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演奏二胡时,艺术家们不仅需要掌握技术,还需要通过感情表达来传达他们的艺术创意。

下面将从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两方面来探讨二胡表演艺术的特点。

演奏技巧1. 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指演奏二胡时的四个过程,分别是起音、承音、转音和合音。

起音指开场的第一个音,承音指连接起音的下一个音,转音指从承音到下一段旋律的连接,合音指在结尾用得到的音来结尾曲调,使整曲完整。

起承转合是二胡演奏技巧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表达情感的必备技能。

2. 泛音和滑音泛音和滑音是二胡演奏中的两个重要技巧。

泛音是指在演奏中能产生出不同高度音符的音。

滑音是指从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的技巧。

这两个技能在表达情感时特别有用,能够通过音高和音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3. 品头顿挫品头顿挫是指在演奏时,用一种短促的方式将两个连在一起的音分隔开,更好地表达每个音的意义。

品头顿挫不仅能够使旋律更清晰明了,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情感。

情感表现1. 传递情感二胡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听众建立起情感共鸣。

只有通过演奏表达情感,才能够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2. 建立情感共鸣建立情感共鸣是艺术家在演奏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在演奏中,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与观众建立起共鸣。

一旦建立了共鸣,就能够更好地传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思。

3. 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二胡演奏者要通过自己的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帮助演奏者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总之,二胡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是二胡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演奏时,艺术家们需要将这两个方面融为一体,才能够创造出深刻、感人的音乐作品,向观众传达他们的艺术情感。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代表之一,它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胡的演奏艺术非常独特,它融合了丰富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音乐享受。

在二胡表演艺术中,演奏者通过巧妙的技巧和深情的表达,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二胡的演奏技巧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拉弓、捻弦、抹弦、颤音、滑音、打击、拨弦等。

这些技巧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音乐技能,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演奏经验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拉弓是二胡演奏中最为基础的技巧之一,演奏者需要通过控制弓的角度、速度和力度,来调节音色的明暗和音量的大小。

捻弦则是指演奏者用手指捻动琴弦,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这一技巧常用于演奏中的细腻表达和音乐情感的抒发。

抹弦则是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滑动,产生连续不断的音色变化,表现出一种悠扬流畅的音乐形态。

颤音是指在音符上快速抖动琴弦,使得音符产生颤动的效果,表达出一种激昂澎湃的音乐氛围。

滑音是指演奏者在音符之间滑动手指,使得音符之间产生连贯的音色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层次和变化。

打击和拨弦则是通过手指或琴杆在琴弦上进行敲击和拨动,产生出强烈有力的音色,适用于表现生动活泼、轻快明快的音乐形态。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多样而繁复的,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积累,才能够运用自如,使音乐表现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民间音乐中,二胡常常被用来表现中国古老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比如在京剧音乐、民间曲艺、古典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中都有二胡的身影。

在这些不同的音乐形式中,二胡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也不尽相同。

在京剧音乐中,二胡多用于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来刻画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得角色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民间曲艺中,二胡多用于表达生活和情感,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来表现人们的日常琐事和情感体验,使得音乐更加接地气和亲民。

在古典音乐中,二胡多用于表现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得音乐更加有渊源和厚重。

浅谈京胡伴奏的基本规律

浅谈京胡伴奏的基本规律

浅谈京胡伴奏的基本规律一台好戏需要有好的演员与好的乐队,最重要的是乐队与演员的配合是否默契。

作为京胡演奏者来说,京胡伴奏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丰富的课题。

说到京胡伴奏,就不由得我们想到“托腔”一词。

“托腔”顾名思义,烘托唱腔,唱为主,伴为辅。

所以一位好的琴师不仅要有熟练的演奏技巧,同时,必须掌握好人物、剧情、唱腔,在烘托剧情的前提下发挥自己。

必须掌握在唱腔伴奏中的几点基本的规律。

一、弓序与弓法组织弓序是京胡伴奏中最基本的要素,而京胡的弓法组织更直接关系到对唱腔的衬托和京胡自身演奏的风格及表现力,因此掌握正确的弓序和组织富于表现力的弓法对于伴奏者来说是重要的第一步。

弓序无非指两种:拉弓、推弓。

一般来说, 所有弓弦乐器演奏第一个音时都是用拉弓,最后一个音则用推弓,京胡也不例外。

但在旋律演奏过程中,京胡则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即除了开头音与结束音外,整个唱腔伴奏的弓序基本上是先推后拉,有人称之为”推拉交替”弓序(如西皮6c1_2c1_和_1c2_1c、二黄1c2_3c6_和1_2c3_5c这两例拉法,京胡采用的都是第一种)。

由于拉弓的音量比推弓的大,因此,京胡伴奏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强弱次序(如一般的强弱次序为:强弱,强弱;京胡演奏为:弱强,弱强)。

这显然与一般的节拍规律相反,京胡的这个特点并不是毫无根据, 而是与唱腔有密切关系的。

京剧唱腔往往是强调弱拍上的音符,这种现象在花脸、老旦唱腔尤为明显,荀派戏中也较为多见。

例如:《红娘》红娘[西皮流水]这段唱腔演员有很多部分都在后半拍张嘴, 所以京胡在拉这段时,上弓正好配合演员的运腔特点,在弱拍上加强音量,拉出一点符点的感觉。

用音乐来突出红娘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

除了“推拉交替”外,有时在特别的情况下也会转换为“拉推”弓序给予弓法上的对比, 从而使唱腔更有感染力。

例如:《红灯记》李铁梅[西皮原板]此段为了加强“应该挑上八百斤”一句的气氛而运用“拉推交替”弓法, 使字字千斤重,直到“百”字后才运用带弓恢复“推拉交替”弓序。

京二胡在老旦剧目中的作用

京二胡在老旦剧目中的作用

京二胡在老旦剧目中的作用《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京二胡是近代民间艺人在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的一种乐器。

它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京剧的形成而衍生的。

著名京剧音乐演奏家王少卿与北京老艺人、京胡制作师洪广源经过研究试制,将“苏州滩黄”伴奏的二胡去头截尾、打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后,就产生了京二胡,由于乐音悠扬、浑厚,逐渐成为民众喜闻乐见、广泛流传的乐器之一。

京二胡为京剧伴奏乐器,是从1923 年梅兰芳先生编演《西施》开始的,当时梅兰芳先生感到音乐很单薄,就用了很多种乐器试听,最后选定了在二胡基础上创制的京二胡,从此京二胡就被加入到京剧乐队中,成为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京二胡首先被确立为旦角伴奏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它弥补了京剧乐队起初无中音的空白,使京剧乐队整体演奏效果更加浑厚饱满,丰富了京剧唱腔旋律的表现力与层次性,更好地烘托了舞台气氛。

《洪母骂畴》这是一曲正气歌,也是一出不好唱的老旦重头戏,写明将洪承畴战清兵败降,被清朝委以重任率军南下返乡探母,洪母原闻儿子战死,于周年祭奠,后见降将怒斥其变节,愤而自焚。

曲目情节跌宕,老旦感情起伏,对伴奏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是本人在学老旦剧目伴奏时积累的心得体会,将以《洪母骂畴》为例,简要分析演奏京二胡为老旦剧目伴奏时,应如何把握老旦唱腔风格特点及如何运用技巧做好伴奏。

一、老旦唱腔与伴奏的风格(一)老旦的唱腔风格老旦行当和其他行当一样,在舞台上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出神形兼备、令观众动情动容、十分认可的稳重可亲的人物形象。

老旦是以扮演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为主,正是这一特殊的艺术现象,奠定和造就了老旦唱腔的基础和风格。

早年的京剧老旦多由男演员扮演,所以在腔式的演唱方法上与老生颇为接近,相当缺乏行当个性,直到老旦的祖师爷龚云甫老先生出现后,才确立了老旦唱念“雌音”与“衰音”相结合的声音造型,然后吸收了一些青衣的唱腔旋律后,才创作出了许多的老旦新腔。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二胡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演奏技法和风格类型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二胡曲中的戏曲风格类型以及对应的演奏技法。

戏曲风格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二胡曲中常见的风格之一。

戏曲音乐以歌唱和念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角色形象和情节展示故事。

在二胡曲中,戏曲风格体现在旋律和演奏技巧上,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1. 独奏:独奏曲式是较为常见的戏曲风格类型之一。

通过二胡独奏演绎传统戏曲曲目,如《二泉映月》、《霸王别姬》等。

在演奏技法上,独奏曲式要求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技巧和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绪和形象。

2. 伴奏:在戏曲演唱中,二胡常常作为伴奏乐器。

伴奏既要与主唱进行对话,又要与其他乐器和声部协调配合,使整个乐曲更加生动有力。

在演奏技法上,二胡伴奏要求演奏者掌握各种传统伴奏技巧,如垫、支、换弓等,以及与其他乐器的配合。

3. 模仿:戏曲曲目中的声音效果常常需要通过二胡模仿来实现,如马蹄声、鸟鸣声等。

在演奏技法上,模仿要求演奏者具备敏锐的音乐感和细腻的音色控制能力,能够精确地模仿各种声音。

演奏技法演奏技法是二胡曲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还能够丰富音乐表达和表现效果。

1. 指法:二胡演奏中的指法非常独特,包括滑奏、湿奏、泛音等技法。

滑奏是一种通过指按不同音高的音弦来实现音程变化的技法,可以产生连续的演奏效果。

湿奏是在正常演奏的基础上,用湿手指轻触弦线来改变音色,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泛音是通过调整指法和弓法,使指放在高音弦上产生共鸣的声音效果,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2. 弓法:二胡演奏中的弓法包括正弓、倒挂、擦弓等技法。

正弓是二胡演奏的基本弓法,即弓从弦的上方向下拉过程。

倒挂是指弓从弦的下方向上拉过程,常用于表达悲伤和柔和的音乐情感。

擦弓是通过弓的斜角擦动弦线产生特殊的音效,常用在模仿动物声音等情境中。

3. 音色控制:二胡演奏中的音色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手指压力、弓法、弓花等手段来调节音色。

浅析京二胡在京剧中的伴奏技巧李晓艳

浅析京二胡在京剧中的伴奏技巧李晓艳

浅析京二胡在京剧中的伴奏技巧李晓艳发布时间:2021-08-13T15:34:24.98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作者:李晓艳[导读] 京剧,又被称作京戏,历史悠久,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有着“国粹”的美名。

济南市京剧院李晓艳一、京二胡的渊源及京剧的传承发展:京剧,又被称作京戏,历史悠久,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有着“国粹”的美名。

京剧发展至今,经过数代名家的精心打造,在中国以及世界戏剧舞台上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京剧所含内容广阔,包括身段表演、唱腔(音乐)、剧本唱词(文学)、舞台美学各个方面。

与其他地方剧种与外国戏剧不同,京剧在各个方面都有十分规范的表现形式,即“程式化”。

例如,很多地方剧种角色行当划分并不明确,甚至只有生、旦两个行当,同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经常发生,因为唱腔只有两种,观众听不出人物之间差别,难理解剧情的进展,观感极其不好。

京剧行当划分极其细致,分为生、旦、净、末、丑,每种行当的唱腔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使人一听便知其所扮演的角色年龄、性格、背景身份,这种行当上的程式化对剧情的展演起到了渲染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形象生动,故事也更加圆满。

其余如身段表演上的扮相京剧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剧本编撰上也有了严格的规定,京剧成为众多剧种中最早确立“程式化”特征的戏曲剧种,“程式化”也让京剧更加迅速的走向成熟。

随着京剧的成熟,京剧乐器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为人熟知,京剧里的伴奏艺术有着自己的风采,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唱腔与伴奏之间的相互配合。

京剧伴奏乐器分作“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武场”为打击乐,如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以鼓板为主。

“文场”则以京胡为主,加上京二胡、月琴、三弦,共称为京剧“四大件”,还有中阮、大阮、唢呐等配乐乐器来演绎不同声部。

京二胡在伴奏乐器中虽属于历史较短的乐器,但却已经成为了伴奏文场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一种乐器,1923年梅兰芳先生在排演新编剧目《西施》时,感觉乐队伴奏单薄无味,让剧目了无生气,便与琴师徐兰沅和王少卿商量如何改进乐队伴奏,尝试了几种乐器,与京胡的配合都不理想,直到尝试到了南胡(在南方流行的一种二胡),与京胡配合巧妙声音和谐,因此定下了在乐队中加入这项乐器,经过大家共同商讨,决定将四胡、大忽雷、小忽雷的长处与二胡相融合,对二胡进行改制,去二胡的蟒皮改用蛇皮蒙制,使音色更加柔和,又将琴弦改为粗的丝弦,使其与京胡的音色配合起来更为协调,将这种改制后的二胡称作“京二胡”。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

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

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是真正让人听起来产生美感的东西。

梅派的琴以韵味浓郁醇厚著称,不是以花哨逗巧为能。

由于这种原因,时下有些琴师,特别是在样板戏影响下训练起来的琴师,虽能运弓如飞,指法快绝,拉其他京剧行当,都能算是佼佼者,但拉起梅派戏便往往有格格不入,似是而非之感。

无他,梅派韵味不足故也。

画家论黄山,曾有“黄山易画,神韵难求”之叹。

学习梅派胡琴也有类似之难。

学会梅派胡琴的曲谱(工尺或简谱)拉法容易,得其神似很难。

如何培养起优雅醇厚的梅派琴韵,这和学习梅派唱腔一样,是需要长期的反复聆听,揣摩,练习,才能得其真髓。

传闻中有不少梅派演员,在登台前几天,时时放听梅兰芳先生的录音,以求上台后音色中有“梅”味。

培养梅派胡琴风格韵味,也需要这种努力。

幸而,梅派琴师祖师级的王少卿先生,留下不少宝贵的录音,让后学观摩学习。

我个人认为最富有梅派韵味,而又耐人反复聆听意会学习的一种,是1954 年录制的“洛神”西皮大段。

这一段自“屏翳收风”起,至“心振荡默无语何以为情”止,其中包括西皮导板,慢板,原板和五个曲牌,二六,快板,和散板。

真是圆浑浓郁,韵味无穷,足可当梅派琴韵的代表作。

另外如同年录制的《宇宙锋》和《贵妃醉酒》;1957年的《女起解》;和1956年的舞台实况录音《西施》(另有音配像版本)等等。

这些都是王少卿先生伴奏梅大师主唱的梅派戏精粹。

都是反复聆听,潜心研习的好范本。

除了对梅派戏长时聆赏,以求心领神会之外,还有一些梅派胡琴在伴奏时不用的音符,如能注意避免,也会助长梅派琴韵。

下面略举几处以为范例:(方括弧[ ]中的音符是非梅派的东西,是应该避免的)南梆子收尾(如《霸王别姬》末句“月色清明”之后:…5(6 3 2 │1[3] 4 3 2 1 6 i │5 ) (应为2)二黄慢板起首过门:0 3 23 5 │12 6 5 3 2 3 3[5] 6 │ 5 6 56 5 (应删去5,只拉 3 6 )西皮原版小垫头(如《凤还巢》“小妹行见姐夫”后“尤其不便”的连接小垫头:⒎6 7 [6(535]│6 5 6 i ) (应为一个简单的6)西皮慢板落5 字过门:5 (5 66 5 36 5 53 │5i65 436i [3 66535]21 6 │5 (应为3653 或3655)这些虽是一些小地方,却都是梅派程雪娥南梆子“难得配如意的郎君”后胡琴收尾把上述2 字拉成3 字,弄得不“梅”不“张”,颇有损梅琴风格,很是可惜。

京二胡在各类流派与行当中演奏技法的应用

京二胡在各类流派与行当中演奏技法的应用

京二胡在各类流派与行当中演奏技法的应用本文选择就京二胡在各类流派与行当中演奏技法应用,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

首先,阐述京二胡定义,阐述京二胡种类,了解京二胡相关理论定义,丰富后文理论分析。

其次,分析京二胡和各个不同流派下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二者联系以及相互影响。

最后,探究京二胡在各个流派与行当中演奏技法的应用,如京二胡与京胡二者相互配合的应用、程派演奏技以及老旦、老生唱腔中京二胡演奏技巧应用进行分析,力求为相关学者以及演奏者,提供理论参考意见。

标签:京二胡;各类流派;行当;演奏技法;应用前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以及现代化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国粹艺术,应继承以往京剧艺术中优势、亮点,并立足当下,探讨京剧艺术在各个不同流派中的应用,要求各个乐队掌握京剧在不同流派中的演奏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流派特点以及唱腔的特点。

1.京二胡概述1.1 京二胡定义京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其作为我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对我国传统戏剧以及京剧的行程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京二胡与民乐二胡之间具有一定差别,京二胡的琴筒较小,且音色与民乐二胡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1]。

京二胡的应用,需掌握好京二胡的演奏手法、音色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掌握京二胡在不同流派以及行当中的应用等,这样才能提升演奏的效果,进一步展现演奏者的特色,烘托演奏者的唱腔。

此外,要想确保京二胡的应用注意质量,延长其应用寿命,也要做好京二胡后期养护与管理工作[2]。

1.2 京二胡种类京二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半圆杆京二胡、圆杆京二胡。

半圆杆京二胡也被城市为扁杆京二胡,其工艺较为精细、选料细致、制作考究[3]。

半圆杆京二胡,弦轴纹理为麻花形;圆杆京二胡的弦轴为直瓣类型。

2.京二胡与各类流派与行当相互关系分析演奏技法定义为,通过抹、打、滑以及揉左手装饰音的应用、右手中运弓手法的应用进而控制、气息的应用和控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

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严园贵州省黔剧院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代表乐器之一,也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线性乐器,在戏曲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民族戏曲演奏中必不可少。

由于其发声与人声相似,在艺术情感表达方面,更容易表达人的内在情感,更善于表达内在含蓄的温婉情绪。

而且,它可以表达出很多特殊的情感,有利于更好地升华戏曲表演的情感色彩。

因此,二胡在戏曲伴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二胡的技巧、作用及其表达情感方面来分析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

关键词:二胡技巧戏曲伴奏运用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69-02二胡,又叫“胡琴”,是我国古代线性乐器之一,起源于唐代,流行于我国西北部,后有流传于我国中原地区。

在一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匠人们的不断改进,表现出优美而细腻、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特点。

二胡发出的声音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音色似人声,柔和、优美、细腻,而略带忧伤[1]。

因其善于表达情感,又富有歌唱性,而有“东方小提琴”之称。

从古自今,二胡一直是我国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弓弦乐器。

一、二胡演奏的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二胡既博采众长,汲取西方音乐优秀成果,又保留我国民族传统优秀的艺术精华。

二胡演奏得以创新发展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但创新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时,忽视了民族音乐风格,全盘接受西洋演奏法,与我国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相脱节;出现大量模仿西方现代乐器的纯炫技风格的乐曲,完全失去了二胡本身所具有的民族音乐性。

在一系列二胡作品中,最能表现二胡特质和我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只有戏曲风格型的二胡曲,它可以使二胡技巧得以延伸和提高。

因此,为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承担起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的责任,我们要积极探索二胡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

二、中国戏曲及其伴奏我国戏曲种类繁多,至今统计有近360种,按照南北方地域划分,我国主要有北方剧种与南方剧种两类剧种,如京剧、评剧、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豫剧等是北方剧种,南方剧种则有昆曲、黄梅戏、越剧、花鼓戏、黔剧等。

[京剧剧本]《凤还巢》(逗尔墩整理)?

[京剧剧本]《凤还巢》(逗尔墩整理)?

[京剧剧本]《凤还巢》(逗尔墩整理)?[京剧剧本]《凤还巢》(逗尔墩整理)发布时间:2014-4-17 17:05| 发布者: 言之| 查看: 17551| 评论: 27剧情简介:明朝退休兵部侍郎程浦在一次郊游时遇到被权奸陷害的故友之子穆居易,欲将自己妾生的二小姐雪娥许配给穆公子为妻。

回家与夫人商议,程夫人执意要嫁自己生的女儿大小姐雪雁给穆居易。

程浦将穆居易留在家中攻书。

大小姐雪雁听说穆公子英俊,假冒妹妹之名去书房相会。

穆公子一见之下,见她粗陋无比,连夜愤然逃去。

程夫人乘程浦被朝廷起用、赴任离家之机,要假俊秀美貌的二小姐之名,为自己的女儿雪雁与穆居易完婚。

镐京朱千岁久慕程二小姐美貌,假冒穆公子之名将冒名的雪雁娶到家中。

花烛之夜,二人相见对方的丑陋,后悔不已。

穆居易离开程府后,与程浦同在洪元帅军中任职,与程浦相遇,功绩卓著。

于是,解释了以前的误会,穆居易与程雪娥终成眷属。

此剧为梅兰芳等改编。

人物:程浦(老生)兵部侍郎。

程夫人(老旦)程浦夫人。

程雪娥(旦)程浦次女。

程雪雁(彩旦)程浦长女。

穆居易(小生)程浦故友之子,书生,程雪娥未婚夫。

朱焕然(丑)镐京千岁,皇亲。

刘鲁七(净)桃花山山寇。

周监军(净)太监洪功(老生)领兵元帅家院(杂)丫鬟(旦)二家丁(丑)八喽兵(武行)四家丁(流)僕相(丑)中军(杂)第一场(八喽兵引刘鲁七上。

)刘鲁七(念)自幼生来胆气刚,练就拳棒与刀枪。

结交绿林英雄汉,桃花山上自为王。

某,刘鲁七。

自幼练就全身武艺,来到这桃花山上自立为王,倒也逍遥自在。

这几日闲暇无事,不免扮作相士模样,一来游山玩景,二来山寨粮草不足,再看看可有什么好买卖。

喽啰的!众有!刘鲁七听爷吩咐(唱(西皮摇板))山寨之事多谨慎,游山观景走一程。

八喽兵,刘鲁七分下。

第二场(程浦上。

)程浦(引)告老还乡,每日里,快乐安康。

(诗)昔日领兵在战场,东征西讨保家邦。

幸喜狼烟俱扫尽,恩准辞官返故乡。

(家院暗上。

)程浦老夫程浦。

浅谈二胡在黄梅戏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浅谈二胡在黄梅戏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浅谈二胡在黄梅戏音乐伴奏中的运用音乐研究周永忠浅谈二胡在黄梅戏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胡琴”曾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的统称。

二胡则是拉弦乐直接影响了二胡的音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曾提出用器中流行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在我国音乐史上,拉弦二胡的标准定弦来演奏黄梅戏,但缺少内弦空弦做主音,长时乐器的出现要比吹管、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晚一些。

宋代陈间的反把演奏又直接破坏黄梅戏的风格。

也有人在二胡 ,,,, ,《乐书》中提到的轧筝、奚琴应算是最早的拉弦乐器了,说据的定弦情况下,出一部分二胡改定 ,,,, ,,, 比标准定弦高分 ( 轧筝在唐代时已出现。

半度) 运用配器手法,取长补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这也除二胡外,胡琴的种类还有很多,如湖北汉剧的胡琴、陕仅局限于 ,,,, , 以下的定弦。

如碰到 ,, ,,, 又该如何呢,这是一西秦腔的板胡、广东粤剧的粤胡、京河南曲剧的坠胡、剧中的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京胡、京二胡等。

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二胡,是指在黄梅戏 ,)弓法: 二在黄梅戏音乐中,胡大部分弓法都能得以运伴奏中通常采用的常规二胡。

用,在此我只想就保持戏曲风格方面来谈方法的运用。

下面谈到黄梅戏音乐的伴奏,不能不回顾一下黄梅戏音乐的我以黄梅戏女腔中的彩腔和平词过门为例: 历史与发展:早年的黄梅戏是没有乐队伴奏的,据老艺人回例 , ) 彩腔过门) ( 忆,上世纪三十年代,“ 以黄梅戏为主的草台班只保持三打七唱”表演形式。

唱腔的过门完全是用锣鼓来表现的。

部分唱腔我“ 在以上旋律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中,们采用强拍“ 以及复句则是靠帮腔”来完成。

直至黄梅戏进入了城市与京用下弓”的原则,其弓法设计如下: 剧组成了混合班,才有了乐器伴奏。

解放以后,黄梅戏得到了由于第二小节的弱拍上飞快的发展并日渐成熟,专业的创作队伍的加盟又使得黄梅“ “ 第三小节的强拍则改用推弓。

采用分弓来体现戏曲拽弓,戏在剧目、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来了一个大变革,一举跻身例 , ) 平词过门) ( 于全国的大剧种行列。

刘新阳:从京剧《凤还巢》看当下京剧创作“谐趣性”的缺失

刘新阳:从京剧《凤还巢》看当下京剧创作“谐趣性”的缺失

刘新阳:从京剧《凤还巢》看当下京剧创作“谐趣性”的缺失《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长期以来,对于梅兰芳先生在不同时期编演的新剧目的研究和论析,历来主要集中在其排演的古装戏、时装新戏和反战爱国、反抗封建压迫压迫的新编戏等几个方面,然而,在梅氏排演的众多新戏中还有一类看来轻松诙谐实则具有“谐趣”属性的新剧目却始终被熟视和忽略,《凤还巢》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剧目。

一、京剧《凤还巢》创排和演出的概况京剧《凤还巢》是梅兰芳先生于1928年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的一出新编戏,通过史料和梅兰芳先生的自述,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梅氏创演的一批新戏中,也有着相当一批被梅氏本人弃之不演或被自然淘汰的剧目,例如《一缕麻》《邓霞姑》《童女斩蛇》《晴雯撕扇》等,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梅先生对于新编剧目在艺术实践层面有所取舍的艺术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京剧剧目本身在市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但是《凤还巢》的创排和演出却不是这样。

(一)齐如山与《凤还巢》的关系关于《凤还巢》的作者,在《京剧剧目初探》《京剧剧目辞典》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辞书中均把《凤还巢》定义为“梅兰芳编演”,此外,这些辞书也把该剧的出处记作《阴阳树》或《丑配》,同时也有资料说该剧是根据传奇《风筝误》改编而来。

但在齐如山的《谈四角·余叔岩》中,作者却有着如下的记述:[1]一次叔岩又对我说:“您编的《凤还巢》一戏,是由《风筝误》变来的吧?”我听了大笑,我说:你这是看的报纸。

当《凤还巢》演出之后,即有人在报中说过这话。

因为报中说还是自由的,用不着分辨;你既也如此说法,我可以告诉你,我编这出戏,是由明朝人的传奇《循环序》改编的,一切情节,都是原曲中有的。

按这个传奇,恐怕比李笠翁还早百十来年,若说《风筝误》偷的《循环序》尚可。

这都是因为戏看得少,曲子脚本看得更少,所以有这些议论。

尚和玉曾告诉我说梆子腔中也有整本的,名曰《阴阳树》。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

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研究二胡是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在中国音乐中,二胡的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戏曲音乐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

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本文将从戏曲风格类型及其演奏技法的角度来研究二胡曲中的戏曲元素。

一、戏曲风格类型1. 京剧风格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京剧音乐体系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胡在京剧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在京剧中,二胡多用于扮演宝剑、折扇等道具的音色。

二胡演奏中应注意表现出道具乘风的疾速、荡气回肠的声音特点,同时也要注意与其它乐器的协调配合。

评剧始于清朝,流行于北方地区。

评剧在音乐上注重韵律的流畅和音调的变化,二胡演奏需要恰好地把握这种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表现情感时的细腻和深入。

3. 黄梅戏风格黄梅戏始于安徽黄梅县,流行于中西部地区。

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是独具风格,富有地方特色。

二胡在黄梅戏中多用于独奏和伴奏,需要注重表现出悠扬动听的音乐风格,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唱腔的协调。

4. 相声小品风格相声和小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代表,其中二胡往往作为伴奏乐器使用。

在演奏中需要注意与演员的呼应,灵活转换情感,表现出幽默诙谐的气氛和轻快愉悦的节奏。

二、演奏技法1. 滑音滑音是二胡演奏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技法,指的是以无任何压力的方式将指板手指缓慢滑动,制造出连续不断的音色变化。

滑音还可以用来表现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特征。

2. 合弦二胡演奏中,合弦指的是同时按下两根或以上的弦,使得产生的音域比单弦更加宽广,音色也更加丰富多彩。

合弦技法在表现戏曲音乐中的情境和氛围时尤为灵活多变。

3. 半音半音指在同一个音域、不同弦位之间的音高调整。

二胡演奏中,半音可用于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氛围,也可以在快速变换的音阶中保持稳定的质量。

4. 爆音爆音是二胡演奏中的另一种基本技法,指的是在弦上让弓尖产生极短暂的跳跃,产生强烈的短促音响。

详解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

详解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

详解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本文引用自京韵莲《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西皮》西皮娃娃调:京剧腔调之一。

小生、老生、老旦都有娃娃调的唱腔。

小生西皮娃娃调是一种慢三眼形式的腔调,是从老生西皮原板、慢板发展出来的,其板式结构及各分句落音和老生西皮原板大致相同,唯唱腔曲调高昂、华丽一些。

例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只为讲和免争强”的西皮慢板的唱段,《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唱的“扯四门”的唱段,都是娃娃调。

老生戏《辕门斩子》中杨延昭见到佘太君时唱的西皮快三眼的唱段“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

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也是西皮娃娃调。

老旦戏《打龙袍》中李后唱的西皮快三眼“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的唱段,用以表现内心的激动情绪,也是娃娃调的唱调。

西皮回龙:京剧西皮板式之一。

西皮回龙与二黄回龙不太相同,西皮回龙是附属在散板或哭头、二六、快板等句子后面的拖腔,是一种表达委婉、意犹未尽情绪的腔格,字数最多不过四、五个字。

由导板、哭头接回龙的老生戏,如《连营寨》中刘备唱西皮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随接哭头“二弟呀,三弟呀”,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孤的好兄弟”。

旦角戏如《玉堂春》中苏三唱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随接哭头“啊??”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大人哪”都是同一结构。

另有由快板接回龙,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快板:“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奸曹。

我把蓝衫来脱掉??”,其中“来脱掉”即是回龙腔。

还有由二六接回龙者,如《人面桃花》中杜宜春的二六唱段,最后两句为:“案头相伴长供养,免得它坠泥溷无下场。

”其中“无下场”三字即是西皮回龙腔。

西皮导板:京剧西皮板式之一。

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充沛。

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

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

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净角戏《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都是西皮导板。

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研究

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研究

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研究摘要:二胡也称为“胡琴”,原为我国民间传统乐器,最早起源于我国唐代,流行于西北一带,后来逐渐传入中原。

经过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在无数艺人的创新和改进下,二胡音乐变得更加优美、柔和。

二胡自诞生以来,在戏曲伴奏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已经成为戏曲表演最为重要的弓弦乐器。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巧特征;戏曲音乐引言二胡,也称之为“胡琴”,最早出现于我国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中,后逐渐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

迄今为止,二胡在我国的历史已逾千年,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在被持续传承的同时也不断被改进,逐渐形成了柔和细腻、极富表现力的音乐特征,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线性乐器之一。

二胡的音色近似人声,演奏起来如泣如诉,在柔美细腻中带有淡淡的忧伤,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所以一直以来在我国戏曲伴奏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弓法技巧彰显戏曲表现力弓法技巧是二胡伴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技法。

弓法技巧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能决定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戏曲伴奏中,弓法技巧是演奏者的首选。

这一技巧可细分为长弓、连弓和跳弓,演奏者可以根据戏曲节奏、旋律以及唱腔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不同的弓法。

具体来看,长弓发出的声音较为圆滑和平稳,因此其一般运用于节奏较为平缓的曲目中;而连弓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一种演奏技巧,属于连接性技法,其通常作为音乐伴奏来辅助戏曲表演者,提高其舞台表现力;跳弓是一种间奏性的技法,是一段节奏和另一段节奏之间的跳跃性伴奏,十分考验伴奏者对乐器的控制力,跳弓是所有弓法技巧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适合演节奏较快、情绪高昂的戏曲曲目。

这些弓法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二胡在戏曲表演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2抒发真情这是二胡伴奏以及所有伴奏最重要的原则。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抒情艺术。

抒情性是戏曲的本质特征之一。

戏曲剧本是“剧诗”,不仅具有故事性、戏剧性,而且富有诗情画意。

以唱腔为主体的戏曲音乐,更是戏曲抒情性的直接体现。

浅谈京剧梅派唱腔与伴奏的特点

浅谈京剧梅派唱腔与伴奏的特点

浅谈京剧梅派唱腔与伴奏的特点作者:郭元元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1期郭元元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均拥有自身特殊的美。

京剧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集大成者,其蕴含的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当今,人们寻求的是一种内心的祥和,故而把审美趣味转向了中和、雅静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就对位于京剧艺术所营造的圆润、祥和的气息。

“圆”意味着适度,京剧的表现方式一向忌讳温与火,而是追求一个“恰”字,才能真正达到精致、圆美的境界。

梅派作为京剧艺术的代表门类,其唱腔和伴奏之美体现了我国古典艺术对美的根本要求,那就是“和”。

众所周知,我国历代审美意识都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哲学思想,这可谓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精华所在。

京剧梅派艺术向来崇尚简洁至上,无论是唱腔还是伴奏,均有这种感觉。

它很少强调某一局部的特征,也很少突出某一细节,而是在整体中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

尤其在腔法当中,追求一种“大味”“大美”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实现从有到无的艺术境界。

梅兰芳曾说过:“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作诗、写字、绘画,它讲究布局、章法。

所以繁简、单双要安排得当,工尺高低的衔接,好比上下楼梯,必须拾级而登,顺流而下,才能和谐酣畅,要注意避免几个字‘怪、乱、俗’。

”所以在京剧舞台上,梅先生始终遵循着圆为美、和为贵、情为真的艺术风格,直至传承至今。

梅派唱腔体现了京剧本体的古典艺术内涵,因此在审美当中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必须认识到唱腔技巧与美学思想是形影不离的,两者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梅派的艺术特色。

梅派唱腔并非以奇异繁腔取胜,而是以平正中和的柔婉之声、不花不险的行腔摆字,构成了不温不火、偏于雅、趋于高贵的古韵美妙之声。

关于梅派唱腔,我们可从梅先生的一位弟子身上领略其精髓。

梅派传人言慧珠对梅氏神韵领会深刻,其嗓音甜美清亮、表演惟妙惟肖。

据先生们讲,她学习梅派从不拘泥于形似,而是专注于神韵的领会,再加上自身刻苦钻研,使得梅派唱腔又平添出几分新意。

好的唱腔需要有好的伴奏衬托,不同的梅派琴师有着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魅力。

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中的板式人物特点与伴奏技巧--以《凤还巢》为例

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中的板式人物特点与伴奏技巧--以《凤还巢》为例
起, 更 好展 现 出人 物 的特 点 。 关键词 : 梅 派; 人 物. 睛感; 伴 奏技巧
京剧《 凤还巢》 是 梅 兰 芳 先 生根 据 清 宫 藏 本 《 循环序》 改 编 常常是 整 出剧 目的核 心唱 腔 。《 凤 还 巢》 中 的主人 公程 雪娥 一 出 用 两句 平稳 大 气 的【 西皮 摇 板 】 给观 众展 示 了大家 闺秀 的 的, 原名 《 阴 阳树 》 , 又名《 丑 配》 , 于1 9 2 9年 在京 首演 。此 剧情 节 场 时 , 巧妙 , 行 当齐全 , 于清代 传奇 剧本 《 风筝误 》 有 异 曲同工 之妙 。雪 初 始 印象 , 接 下来 的是用 一段 【 西 皮慢 板 】 来深 入 展 示她 的人 物 既表 现 了程雪 娥 自小 出身大户 人家 , 虽 出 自侧 娥 的几大 段 唱腔 华丽 别致 、 明快跌 宕 、 如诉 如 歌 , 是梅 派 唱腔 中 性格 及 内心活动 : 但依 然俱 有大 家小 姐 品行 的温顺气 质 ; 又抒 发 了领 父命 口觑 广为流 传 的著 名唱段 。京 二胡 是旦 角流 派伴 奏 中不可 缺少 的 主 室 , 要乐器 , 是在 1 9 2 3年 梅 兰芳 排 演 《 西施》 的 时候 , 深 感 仅用 京 胡 未来 郎君穆 居 易后 、 心生 爱慕 的柔情 蜜意 。 剧 情前 面是其 他行 当 对白, 程 雪娥 出场 后 的第 一段 大 段 唱腔 , 突 出彰显 的是 伴 唱已难 以烘 托人 物 的丰 富感 情 和委 婉优 美 的唱 腔,于是 与徐 的 唱腔 、 兰沅 、 王少 卿商 量增 加伴 奏乐 器 , 几 经试 验 终于 选 中了 二胡 。它 梅 派 的 特 色 , 端庄 大方 , 四平八 稳 。 的 广泛 运 用弥 补 了京剧 乐 队起初无 中音 区 的空 白 ,使 京 剧乐 队 2 . 1 . 2 【 南梆子 】 京刚 唱 腔 中的 【 南梆子 】 与“ 西皮” 唱 腔接 近 , 整体 演奏 效果 更加 浑厚 饱满 ,所 以演 奏起 来 圆润丰 满 、刚柔 相 胡 琴定 弦也相 同, 可 以将其 归人 “ 西皮 ” 唱腔 一类 。其 板式较 少 , 济, 加 之音色 、 音 区的对 比 、 变化, 技巧 的运 用, 在京剧 伴奏 中, 尤 其 只有 【 导板 】 和【 原板 】 两种 , 所以不 能担 当整 出戏 的主要 唱 腔 , 常 在 旦行 唱腔 中充分 显示 了它 的重 要作 用 和地位 。本 文 以 《 凤 还 常在 以“ 西皮 ” 唱腔为 主的剧 中穿插 使用 。 例 如《 霸 王别姬 》 《 凤还 巢》 为例 , 简要 分 析京 二 胡在 梅派 剧 目伴 奏 时 , 应 如 何把 握 人 物 巢 》 等, 【 南梆 子 】 唱腔 秀丽 婉转 , 长于抒情 , 适 用于 生角 和旦 角两 个 行 当。 梅 兰芳创 造 了【 南 梆子 】 唱腔丰 富 了京剧旦 角 的唱腔 , 对 性 格与伴 奏特 点的结 合 。 1 梅 派唱腔 与伴 奏风格 京 剧 唱腔发展 作 出了贡 献 。【 南梆 子 】 也 逐渐 成为 旦角 声腔 中仅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一生所进行的创造,丰富和提高了祖国的戏曲艺术,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店铺来为您解析一下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先生的一生是以艺术为武器,为人民生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一生。

梅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和他的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分不开的。

梅先生既尊重传统又勇于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造。

在京剧艺术领域里,梅先生不保守,不拘泥一格。

他的老师有吴菱仙、乔蕙兰、茹来卿、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钱金福、李寿山、丁兰荪、谢宝堃等许多前辈名演员。

实际上,他的老师远不止这些,象和他同台演出过的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他都非常热爱;同时,他还向其他剧种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象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就是他的师友之一。

梅先生不但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这些旦行的表演艺术,还掌握了老生、小生、武生和其他行当的艺术技巧,在表演艺术上融合了诸位大师的优点。

因此,在梅先生身上,文武昆乱,唱工、做工是兼收并蓄的。

对于他的艺术决不是简单地模仿所能学会的。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学习任务。

梅先生的唱,是以大方自然为主,平易近人。

听起来好象很平常,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而且安排得十分巧妙。

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这些特点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理解,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的。

想学到家,非下苦功不可。

梅先生的唱,早年是宗时小福一派,同时吸取了陈德霖老先生的唱法,也就是京戏青衣里老的唱法。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常发细高的声音,唱腔直线多于曲线,比较动听。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发音所包含的感情不够复杂多样。

后来梅先生又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启发,力求字音的清楚,在出字、收音方面下了工夫,突破了原有的唱法。

他兼演昆曲以后,变化就更大了。

梅先生说过,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健全的嗓子,当然不能够吸引观众;有了好的嗓子,而不能掌握“音堂相聚”的方法,嗓子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来。

所谓“音堂相聚”,就是唱的时候,高音、中音、低音衔接得没有痕迹,每一个起共鸣作用的器官部位都能发挥它的效能。

新凤霞:梅派剧目《凤还巢》的移植

新凤霞:梅派剧目《凤还巢》的移植

新凤霞:梅派剧目《凤还巢》的移植(来源:摘自《戏剧报》1984年第12期)今年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戏剧报》编辑部同志知道我是梅先生的学生,要我写一篇纪念文章。

我自知水平太低写不好,但应该尽力去做。

我想谈谈向梅先生学演《凤还巢》的情况,以纪念先生。

《凤还巢》这出戏,我们评剧很早就移植过来了,很多演员都演这出戏。

在解放前演戏,演员就知道为了养家糊口,有一个顺口溜:“上了座吃什么都有,不上座财主叫你走,为了养家糊口,上台胡演乱诌,求得观众拍手。

”演员为了挣钱,满足观众的低级趣味,常常丑态百出。

《凤还巢》各有演法,唱词也永不固定。

尤其是丑角演大小姐程雪艳,简直是胡来。

记得著名丑角演员杨星星,他买不起彩鞋,只有一双元宝形的胶皮赶雨鞋,还露着脚指头,不管上台不上台,都穿着这双鞋。

汗泡着脚,走起路来鞋里还咕唧咕唧带响。

他一走近我,臭气熏得我受不了,我就求他说:“星星大哥,您远点儿可以吗?我真怕您这双脚。

”他听了转身就走,到水管子前头,连鞋带脚一块儿冲,穿上又回来了。

他演大小姐雪艳,满脸怪粉,头上还顶着一个一百度的大电灯炮,把腿翘起来,摇晃着脚,突出那双露脚指头的破雨鞋,逗得观众大笑。

另一个著名丑角陈月楼,他演大小姐雪艳时,扮相、演法更怪。

他大嗓门儿、长得又高又大,两只手伸出来象两把铁铲。

他画一脸大白粉、两腮红、三角眉、绿豆眼,头上插着一个红、绿毛的鸡毛撢子。

他自编一句词儿说:“我这脸是猴屁股着火,人人都爱我。

”“私奔”一场戏,他演的是大小姐,做出鸡啄米的样子,噘着嘴,一跳一跳地满场追小生穆居易啄,同时还张着两只胳膊又做出鸡飞的样子,他头上的鸡毛撢子直晃悠,等追上穆居易又拉拉扯扯,这位大小姐还夹起小生绕场一周,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这出戏也一进是我的打炮戏,我演妹妹程雪娥。

在那“为了饭为了钱、管自己不多言”的时代,我又是小演员,我只能管自己老老实实,别人怎么样,我不敢去说。

有一次演“拜寿”一场,扮演姐姐程雪艳的丑角陈月楼做一个脱下鞋来,对着我大拍的动作,搅得台下大笑,半天静不下来。

浅谈京二胡在程派唱腔中的伴奏

浅谈京二胡在程派唱腔中的伴奏

浅谈京二胡在程派唱腔中的伴奏
朱冠声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京二胡是京剧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是已故著名琴师王少卿先生于1923年为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操琴时设计使用的,其大大地丰富了京剧乐队的表现力。

通过数十年的艺术实践证明京二胡在传统戏、现代戏等音乐演奏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经过前辈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使京二胡的演奏艺术不断提高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不完全同于京胡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总页数】2页(P34,32)
【作者】朱冠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2
【相关文献】
1.浅谈京二胡在流派唱腔中的伴奏艺术 [J], 张丽辉
2.京剧杨派唱腔伴奏特点及其教学应用 [J], 赵正
3.京剧程派唱腔的伴奏特色 [J], 吕忠
4.程派京剧《江姐》中《红梅赞》选段的唱腔分析 [J], 罗殷
5.言派唱腔及京二胡伴奏特点的若干体会 [J], 唐明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以《 凤还巢》 为例
王月皓
(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0 ) 摘 要: 梅 派的唱腔工而不板 , 华而能实, 京二胡在伴 奏时应尽量 贴合唱腔 的风格 , 与其他流派伴奏加 以区别 。本文 中将参考梅 兰芳 先 生以及各位前 辈、 老师 留下的资料 , 结合 学习梅派剧 目伴奏过程 中的体会 , 从梅 派特 色与人物情感 方面来分析 , 把伴奏与唱腔融合在一
起, 更 好展 现 出人 物 的特 点 。 关键词 : 梅 派; 人 物. 睛感; 伴 奏技巧
京剧《 凤还巢》 是 梅 兰 芳 先 生根 据 清 宫 藏 本 《 循环序》 改 编 常常是 整 出剧 目的核 心唱 腔 。《 凤 还 巢》 中 的主人 公程 雪娥 一 出 用 两句 平稳 大 气 的【 西皮 摇 板 】 给观 众展 示 了大家 闺秀 的 的, 原名 《 阴 阳树 》 , 又名《 丑 配》 , 于1 9 2 9年 在京 首演 。此 剧情 节 场 时 , 巧妙 , 行 当齐全 , 于清代 传奇 剧本 《 风筝误 》 有 异 曲同工 之妙 。雪 初 始 印象 , 接 下来 的是用 一段 【 西 皮慢 板 】 来深 入 展 示她 的人 物 既表 现 了程雪 娥 自小 出身大户 人家 , 虽 出 自侧 娥 的几大 段 唱腔 华丽 别致 、 明快跌 宕 、 如诉 如 歌 , 是梅 派 唱腔 中 性格 及 内心活动 : 但依 然俱 有大 家小 姐 品行 的温顺气 质 ; 又抒 发 了领 父命 口觑 广为流 传 的著 名唱段 。京 二胡 是旦 角流 派伴 奏 中不可 缺少 的 主 室 , 要乐器 , 是在 1 9 2 3年 梅 兰芳 排 演 《 西施》 的 时候 , 深 感 仅用 京 胡 未来 郎君穆 居 易后 、 心生 爱慕 的柔情 蜜意 。 剧 情前 面是其 他行 当 对白, 程 雪娥 出场 后 的第 一段 大 段 唱腔 , 突 出彰显 的是 伴 唱已难 以烘 托人 物 的丰 富感 情 和委 婉优 美 的唱 腔,于是 与徐 的 唱腔 、 兰沅 、 王少 卿商 量增 加伴 奏乐 器 , 几 经试 验 终于 选 中了 二胡 。它 梅 派 的 特 色 , 端庄 大方 , 四平八 稳 。 的 广泛 运 用弥 补 了京剧 乐 队起初无 中音 区 的空 白 ,使 京 剧乐 队 2 . 1 . 2 【 南梆子 】 京刚 唱 腔 中的 【 南梆子 】 与“ 西皮” 唱 腔接 近 , 整体 演奏 效果 更加 浑厚 饱满 ,所 以演 奏起 来 圆润丰 满 、刚柔 相 胡 琴定 弦也相 同, 可 以将其 归人 “ 西皮 ” 唱腔 一类 。其 板式较 少 , 济, 加 之音色 、 音 区的对 比 、 变化, 技巧 的运 用, 在京剧 伴奏 中, 尤 其 只有 【 导板 】 和【 原板 】 两种 , 所以不 能担 当整 出戏 的主要 唱 腔 , 常 在 旦行 唱腔 中充分 显示 了它 的重 要作 用 和地位 。本 文 以 《 凤 还 常在 以“ 西皮 ” 唱腔为 主的剧 中穿插 使用 。 例 如《 霸 王别姬 》 《 凤还 巢》 为例 , 简要 分 析京 二 胡在 梅派 剧 目伴 奏 时 , 应 如 何把 握 人 物 巢 》 等, 【 南梆 子 】 唱腔 秀丽 婉转 , 长于抒情 , 适 用于 生角 和旦 角两 个 行 当。 梅 兰芳创 造 了【 南 梆子 】 唱腔丰 富 了京剧旦 角 的唱腔 , 对 性 格与伴 奏特 点的结 合 。 1 梅 派唱腔 与伴 奏风格 京 剧 唱腔发展 作 出了贡 献 。【 南梆 子 】 也 逐渐 成为 旦角 声腔 中仅
1 . 1 梅派 的唱腔 风格 次于慢 板 的中心 唱段 。
梅 派唱腔 特点人 们惯 于以 “ 雍 容华贵 ” 来形容 梅派 表演 风格, 2 . 1 . 3 【 西皮原 板 】 是 京剧 “ 西 皮” 唱腔 中 的基 本板 式 。 【 西皮原 以“ 珠 圆玉 润” 形 容 梅派 演 唱 意境 , 其实 这 都不 足 以展 现梅 派 美 板 】 的用 处极 为广泛 , 用于叙 事 、 对话 、 抒情 、 写景 。 【 西皮 原板 】 可 例如 《 凤 还巢 》 就是【 西 皮 原板 】 接 学 特征 。从 某种 意义 上说 梅派 艺术 唱腔 的美学 风格 在 以京剧 为 以和 所有 的西皮 板式 相 连接 , 西皮 流水 】 。 由于 【 西皮 原板 】 速 度较 快 , 腔音 不如 精雕 细琢 的慢 代表 的戏 曲中,最接 近我 国传 统美 学 的至 高境 界— — 天 人合 【 梅派音 宽清亮 , 圆润 甜脆 , 梅 兰芳 的唱腔 醇厚 流丽 , 感情 丰 富 板 唱腔丰 富 , 但是 唱腔 的种类 与慢板 唱腔 相差无 几 。 含蓄 。梅 兰芳所创 造 的优美 动 听 的二 黄 和西皮 的慢 板 、 原板 、 二 2 . 1 . 4 【 西 皮流水 】 是快板 类 唱腔 , 突 出的特 点是有 板无 眼 。这 六 、快 板及 二 黄 的唱腔 ,都 给旦行 声腔 领域 以很 大 的丰 富和发 类 唱腔叙 事性 强 , 但也 有一 定程 度 的表达情 感 、 展 现 戏剧 矛盾 冲 突的力量 。唱腔音 乐 以闪板 和切 分节 奏所 造成 的特 殊艺 术效 果 展, 并起 着 承前启后 的作 用 。 1 . 2梅派 的伴 奏 风格 为其 特色 。 梅派 唱腔 的伴 奏 的特点也 是其 声 腔 的特点 , 讲 究 工整 平稳 、 2 . 2梅 派 的 伴 奏 技 巧 端庄 华贵 , 充 分与人 物 的性格 、 特 点相 结合 。把梅 兰芳 先生 演 唱 《 凤还巢》 剧 中京 二胡 伴 奏虽 然 只 有 “ 西皮 ” 唱腔 , 但 是 要 彰 时平 稳 端庄 的特 点融 入 到伴 奏 中 , 大 大 方方 , 不 矫揉 造 作 , 体 现 显 出 梅派 的特 色 , 需 要 熟练 的掌 握 梅派 的 伴奏 技 巧 , 例如 , 装 饰 出简 洁 、 朴实, 与唱腔 浑然 一体 。 音、 滑音 、 柔 音 以及 一些 弓法 的处理 , 根据 人物 的心 理活 动 、 唱腔 总之 , 梅派 唱 腔 与伴 奏是 一 个水 乳 交融 、 不 可 分 割 的整体 , 的走势 来把 这些技 巧融 会贯 通进 去 , 突 出梅 派刚 中有柔 , 柔 中带 伴奏 朴实 的旋 律 的特点 、规 范平 实 的演奏 技法 与其 唱腔 风格 特 刚特色 。 点 相一致 。 2 . 2 . 1揉 弦 : 揉弦是 拉弦 乐器 中十分重 要 的演奏技 巧之 一 。 他 2 京 二胡在 《 凤 还巢》 中的各 种板 式展 现 人物特 点及 伴奏 技 可 以增 加旋律 的美感 , “ 令 弦音柔 和 、 悠长、 发 为婉 转韵 味愈 之长 巧 音, 使 唱腔发流 动之 音 , 不致 流于 呆滞 。” 梅 派 的柔音 频率 慢 , 不 《 凤 还巢 》 全剧 中都是 单一 的 西皮 唱腔 , 西皮 唱腔色 彩 明亮 , 易加太 多 的揉音 技巧 ,干 净 明亮 的音 色更 具 有梅 派 的独特 的韵 旋 律 可快 : 活泼 跳 跃 , 可慢 : 沉 稳 刚劲 , 多变 的节 奏运 用 各 种 板 味 , 简单 大方 。 曲例 《 凤还 巢》 【 西 皮原 板 】 式, 表现激 昂 、 怨愤、 欢快 、 沉思等 不 同的情绪 。 本 剧通 过【 西皮 慢 扎 多 板】 、 【 南 梆子 】 、 【 西 皮原 板 】 、 【 流水 】 这 几种 板式 的运用 来充分 的 一 ' I ■ ■e I. _ I ● ●o e 叠 - ■: l ‘ ’ 【■ ● _ 由 盈 表 现 出人 物 的内心 活动及 心理 变 化 , 准确 的 突 出了人物 性格 , 推 . ●由 ■c ’ l£ ■ 丛 ? , ‘ ' r I— 进 了 剧情 的发展 , 使 唱腔 与伴奏 紧密结合 在 一起 。 ? A ●t ’ , ?, l‘ ’ ‘ ’ ,, 2 . 1 各 种板式 展现 人物特 点 2 . 1 . 1 【 西皮慢 板 】 旋律 比【 原板】 要 复杂 、 丰富、 迂 回。 曲调 比 过 门 5要 少揉弦 , 尽 量拉 直音 , 突出梅派 干净 利落 的特色 , 里 【 原板 】 更 为细腻 精致 , 旋律婉 转抒 情 , 易 于刻 画人 物复 杂 的心理 弦 1也一 样 , 尽量 少揉或 不揉 。 活动 、 展示 复 杂 的戏剧 矛 盾 冲突 , 因此 具有 较 强 的戏 剧 表现 力 , 张 派 比梅 派 的“ 揉” 音 的音 波 要密 , 与 张派 演 唱 的音 波 相 匹
22梅派的伴奏技巧凤还巢剧中京二胡伴奏虽然只有西皮唱腔但是要彰显出梅派的特色需要熟练的掌握梅派的伴奏技巧例如装饰音滑音柔音以及一些弓法的处理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唱腔的走势来把这些技巧融会贯通进去突出梅派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特色
・5 Βιβλιοθήκη ・ 文化 ・ 文 化产 业论 坛
京二胡在梅派剧 目中的板式人物特 点与伴奏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