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
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 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为 什 么 ?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 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ຫໍສະໝຸດ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
坚持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
要不断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 理。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 真理的 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具体性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思考: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 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②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 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6第六课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6第六课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6.1.1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专家点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6.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哲学与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哲学与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15 世 纪 新 航 线 的 开 辟
实践是检验认 识真理性的标 准
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
我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透!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黄鼠狼偷鸡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 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 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 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 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 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 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 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 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 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 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 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 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1、在下列说法中,能科学说明实践的 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一种充满理性的认识活动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就是行动、行为 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
2.承认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 动性活动,不能否认实践是客观的 物质性活动。这是因为( ) A.物质根源于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 C.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否认 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不定项选择: 1.下列观点包括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 作用原理的是( ) A.不久虎穴,焉得虎子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ABC
2.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 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 一观点( ) A.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承认了认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D.体现了辩证法中两点论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牧童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 问题: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 因为,从实践的三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 坚持了辩证法。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蜜蜂采蜜
✔《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1830年七月地

科学家做实验
判断:属于实 践活动的是:
下列属于实践的有: ①⑤⑥⑦
①医生治病 ②蜜蜂筑巢 ③蚂蚁搬家 ④广州城市战略研讨会 ⑤教师上课 ⑥防治禽流感 ⑦开采石油 ⑧学生看书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实践客观物质性原因
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画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之作。 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知识梳理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 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 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 ②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 现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 上 坚持了辩证法。 ③ 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 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 ④ 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 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 主义 。
问题: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
分析:人比蜜蜂高明之处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 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 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 的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A
小试身手
•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 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 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 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12分)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的发展。
牛刀小试
•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辐射强、效率不高,且 存在安全隐患,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德国物理 学家哈拉尔德· 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 输方式,利用光线实现数字信息无线传输,获得了更快 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观念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存在 ③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主体 客体/对象 直接现实性 ≠世界 ≠自然界
(2)基本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思考
有人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 (3)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A.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因为:认识具有 (1)反复性 ——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邓(新教材)

201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邓(新教材)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客观世界: 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 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 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 的,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 性活动。
人们: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是如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 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 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误区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2013年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 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 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特别提示】 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不能等同。认识的来源只有 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 验,二是间接经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 须问打樵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 地之厚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12•江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 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 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历程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历程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实践活动?为什么? (1)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2)“争论克隆人” (3)农民种地、工人生产 (4)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3、4、5
3、实践的特点
谢谢!
材料体现: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被认为 是最高效、优质的杀虫药物而被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 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和研究。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促进 认识的发展
明了实践是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导学案巩固练习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 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 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 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 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参考答案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救人的实践过程,表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入人血的再次 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的惊人死亡,直至最终发现 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 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 的。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情分析:该部分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对待真理与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真理观,自觉树立走将学习、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过程设计:考点明确: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2、真理和谬误。

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考点分析:一、实践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们: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客观世界: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

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

明确:两层基本含义:(1)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预习清单1. 实践的含义,特征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4. 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引导清单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性。

①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 真理是客观的(板书)(1) 含义: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真理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符——谬误(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提问:真理是一种认识,但为什么说它是客观的呢?而且是最基本的属性?——因为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 确对待错误。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 •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 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 特别提示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 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一方 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 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 持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 来源===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动力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______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_________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目的 和_____ 归宿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 。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专题0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专题0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改革、革命、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
(自然和社会科学)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的含义、三特征、三形式?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人、客观事物、物质工具)
结论: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只有实践能把观念变为现实)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数量多、力度大前所未有。 但若没有干部抓落实,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再 好的蓝图也只是镜花水月,宏伟蓝图永远实现不了!
(不能说)
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把 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
若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一致,说明认识 正确;反之则说明认识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把冥王星视为太阳系的矮 行星,而不再是大行星。但学界莫衷一是、争议不 断,因为这个决定缺乏准确严谨、让人信服的实践 数据。所以美国发射探测器以期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 就会变成谬误
4.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性: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照搬理论,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 套,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掌握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检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第一,树立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的永恒信念。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一)整体感知:含义实践及其特点特征基本实践活动人的认识来源从何而来实践是认动力识的基础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二)重点知识: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2、如何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自主检测(1)使用说明:自主闭卷完成,时间:10分钟(1-7为A类,8为B类)1、《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灾害评估和地质地理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等基础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活动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2、鲁宾逊流落在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他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A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没有社会性,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 实践的历史性B 实践的能动性C 实践的客观性D 实践的主观性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4、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原因: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 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
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态度: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
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 知来源于实践。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高考真题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 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 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 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 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 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引言求索真理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个人的求索之旅都是独特而珍贵的,这是一段富有启发和成长的历程。

本文将探索求索真理的历程,并讨论其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性。

真理的定义在我们深入研究求索真理的历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指与现实相符合的事实或观点。

然而,真理并非永恒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而被重新解释或改变。

求索真理的动机为何人们对真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不断求索呢?求索真理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知识的渴望人类天生渴望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求索真理,我们能够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

2. 解决问题的需要求索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深入理解真理,人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善生活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3. 实现个人成长通过不断求索真理,个人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信仰,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并成为更好的人。

求索真理的过程求索真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下面是求索真理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求索真理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疑问、好奇心、困惑或需求而产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收集信息与知识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找学术文章、采访专家和观察实践等方式进行。

3. 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逻辑和推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4. 探索与实验有时,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答案。

这个阶段是对理论和观点进行实证的重要环节。

5. 共享与讨论在我们对某个问题的求索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特别提示】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 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 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 来源于实践。 【误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认识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则是认识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一推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 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 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 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 践的产物。
例4、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 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 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 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 在。这说明( )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源,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能动性(主动创造性),①④正确, 故答案选B。人的实践水平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②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例6、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 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 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之所以能激励 人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②先进的意识总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 ③先进的意识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任何意识都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的产物, 故①错误;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谁占主导取决于二者的 力量对比,故②错误。
例9、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 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 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 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 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 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认识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在不断克服矛盾中,二 者才得以不断发展,故①错误;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可以预见实 践的结果,故③错误。
例7、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 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 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 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 【解析】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我们仍然无 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是因为实践还没有进展到那一步,ABD说法正确但 不合题意。
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 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 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 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 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例5、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 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充分发挥 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 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 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这家一度 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了5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 域的神话。根据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顺应……需求”、“针对当代人……角色感”,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
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3.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这首先 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 具有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纯客观的活动,它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观和客观在实践中是统一的。在改 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 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强调了实践是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 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 动是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注意几个误区: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 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变客观对象,联系着客 观事物。 2、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一切物质性活动
3、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 点 概 览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求索真理的历程 ① 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 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④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 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 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 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 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 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 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 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 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
一个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个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两个概念:实践、真理 两条途径: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 三个特征:实践的三个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 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三个特征(客观性、 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三个特征(反复性、无 限性、前进性或上升性) 三个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个方法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反对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获 得的根源是实践,反对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 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 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反对错误: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 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 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反对错误: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论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 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其它形式:教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