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温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体温,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患者易感低体温的因素存在,如老年人、低体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存在易感因素,就需要在手
术过程中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
其次,术前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
在手术室内设置合适的温度,
通常为20-24摄氏度,并保持空气流动,避免室内空气静止,以防止患者
在手术中受到寒冷刺激。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热量散失。
可以使用保暖毯或温热器等设备,将患者身体的表面保持温暖。
特别是对
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保暖措施。
另外,手术室的护士和麻醉医生有责任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
术中体温的变化。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范围,护士应及时报告,
并与团队的医务人员一起采取措施,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局部热疗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
总之,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
的护理措施。
通过全面的评估、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时给予保暖等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最新 术中低体温
其它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措施不 到位,在术前、术中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时,没有注意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术中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体温是诱发寒颤的主要原因 ,还可能延长麻 醉苏醒的时间(寒颤,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手术中体温过低对机体各系统影响很大。有文献 报道,轻度低体温可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 伤口感染率增加;低温使血小板功能减弱,降低 凝血物质的活性,从而抑制凝血功能,明显增加 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可 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 。 因此,在手术中有必要了解体温变化,及时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预防体腔热量的散失
胸腹腔手术的病人,用温盐水纱布覆盖 暴露的脏器及保护手术野,减少体液蒸发 而丢失的热量,冲洗液应加温至37℃~ 40℃,以减少热量散失。手术中体温过低 对机体各系统影响很大。有文献报道,轻 度低体温可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伤 口感染率增加、低温使血小板功能减弱、 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从而抑制凝血功能, 出血时间延长.
5、“冷稀释”作用
输血与输液及大量胸腔冲洗液应用的 影响,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 温下降,据文献报道每输入4U的库血或4L 低温环境下的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 大量冷盐水冲洗胸腹腔,可使机体热量丧 失致低体温。因此,不能给手术患者输未 加温的液体、血液,尤其是体腔开放的患 者。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 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 显著降低 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 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 伤口愈合受到抑制。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和手术麻醉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老年全麻患者在手术后苏醒期间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较为常见,低体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1.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率降低,机体耐寒能力下降,散热能力减弱,体温调节功能较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低体温。
2. 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对外界温度的感知和对体温的调节功能,使得老年患者在术后苏醒期更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3. 术中输液不当:手术过程中可能因为手术失血、术中用药与输液不当等因素导致老年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从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4. 术后环境温度不当:术后苏醒室环境温度过低或者老年患者术后就位的床铺没有及时预热,都会增加老年患者低体温的风险。
5. 饮食摄入不足:术后苏醒期间,老年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口渴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热量和水分,也会增加低体温的风险。
6. 血糖水平不稳定:老年全麻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血糖水平不稳定的情况,血糖偏低会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1. 术后环境温度的保持:在术后苏醒室、重症监护室等环境中要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4-25℃,避免低温刺激老年患者。
2. 加强监护:术后要加强对老年患者体温的监测,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促进体温调节:采用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方法促进患者体温的调节,如给予保暖毯、热水袋等被动的保暖措施,或者利用体外循环装置等主动的方法来促进体温的升高。
4. 合理用药: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术后疼痛管理药物,减少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
5. 保证水分和热量的摄入:术后加强营养干预,保证老年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及时给予热汤、热饮等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关键词】:低体温护理体温,通常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腋下温度为36-37℃,低于36℃则称之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十分常见,其发生率可达60%--80%[1]。
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环境温度低、保暖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因此,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非常重要。
现对术中导致低体温的因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中的护理质量[2]。
1.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3]。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温度调节,使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2--4℃,在麻醉状态下,血管收缩的冷阈值大大降低,动静脉畸形开放,导致体热从中心到外周的重新分配,核心体温降低1~1.5℃。
另外,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4]。
1.2环境温度与皮肤消毒剂对体温的影响由于医患对室温要求的差异、室温调节不当或不及时使手术室温度相对较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的途中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等因素均可引起体温下降。
马为梅等[5]报道,67%的病人寒战发生在冬季,提示低体温易使病人散热增加。
同时,术前皮肤消毒使用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在消毒过程中通过蒸发而使机体散热增加,如不及时调整室温,病人会出现寒战现象,使体温降低。
1.3输血输液对体温的影响手术中大量输液,特别是输入大量库存血,可明显导致低体温。
有研究报道,室温下每输入1000ml液体或200ml4℃血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6]。
另外,术中使用大量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可导致机体热量进一步散失[7]。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
对于容易产生术中低体温的高危患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体重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手术等。
2. 保持手术室温适宜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22-24摄氏度。
如果手术室过冷,将会增加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3. 使用预温设备预温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使用预温设备可以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常见的预温设备包括温热床和温热毯。
4. 避免脱水脱水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足够,并避免术中过度失水。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使用保温维持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维持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常见的保温维持器械包括保温膜、保温袋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体表散热,帮助患者保持正常体温。
6.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保温物品、调整手术室温度等。
7.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射免疫增强剂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可能遮蔽了患者真实的体温水平。
8. 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保持体温。
手术室外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温暖的恢复室,并使用保温毯等物品保暖。
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人的正常体温在健康状态下一般波动在36.5℃-37.5℃之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它是靠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
而在手术间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而出现了低体温(34℃-36℃)。
有研究显示:大约50%手术患者体温低于36℃,33.3%的患者低于35℃。
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现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原因1.1 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应急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
老年人及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
1.2 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剂对体温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约2.5℃[2]。
有学者提倡将中心体温>35.5 ℃作为病人搬出术后恢复室的指标之一[3]。
1.3 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
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1.4 输血、输液及大量使用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1.5 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给病人的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
2 低体温的危害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降低了组织的氧含量和灌注量,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灭作用减弱,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参 考文 献
【1]王 秀平 .低 分 子 肝 素 联 合 葛根 素 治 疗 不稳 定 型心 绞痛 的 疗 效观 察 [J】.中 国基 层 医药 ,2006,13(3):477.
选 择 2011年 1— 12月 在 我 院 进 行 住 院手 术 治 疗 的 患 者 120例 ,其 中男 性 90例 ,女 性 30例 ,年 龄 21~63岁 ,平 均 年 龄 (42.51±3.15)岁 。 120例 手 术 患 者 术 中 测 量 肛 温 <36℃ , 术 前 插 管 全 麻 加 静 吸 复 合 麻 醉 ,其 中 行 消 化 道 手 术 41例 , 骨 折 手 术 31例 , 呼 吸 道 手 术 28例 ,泌 尿 系 统 手 术 15例 ,
术 中低 体 温 是 手术 常见 并 发 症 ,是 指 非人 工 降温 所 致 的 体 温 低 下 .一 般 指 体 温 34.0~36.0℃ ,临 床 上 约 50.O%左 右 的 手术 患 者 会 出 现 低 体 温现 象 。手 术 中患 者 体 温 降低 对 机 体 虽 有 干 扰 。但 可 耐 受 ,但 对 于体 弱 、病 情 严 重及 老 年 和 幼 儿 影 响 比较 明显 ,患 者 整 个机 体 耗 氧 增 加 ,心 率 增快 ,心 脏 负 荷 增 加 ,血 压 下 降 ,出 现寒 战 ,对 机 体 组 织代 谢 、凝 血 功 能 和麻 醉 苏 醒 影 响 明 显 ,常 导致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危 及 患者 生 命 ,使 病 死 率 增 加 …。 为 减 少 手 术 中 低 体 温 现 象 的 发 生 , 本 研究 对 120例 行 较 大 手 术 时 出现 低 体 温 现 象 的 患 者进 行 观 察 。分 析术 中发 生 低 体 温 现 象 的相 关 因素 ,并 针对 病 因采 取 有 效预 防和 护 理 措 施 ,现 报告 如 下 。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临 床 资 料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潮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521000)2012年5月28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及相关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
方法: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适当护理干预,包括增强护士保暖意识、保暖接送患者、规范手术室的温度、手术床的准备、呼吸器加温、液体加温输入、注意预防皮温与体腔热散失等方法进行护理防护。
结果:达到有效减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
结论:许多因素可以使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护士对每一潜在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手术患者;低体温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146-02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干预蔡秀銮*林娴*翁佩君*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的每一项操作都要求严谨而细致,否则都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某些环境因素、操作方法都可能对某些患者,尤其是危重、老年及婴幼儿患者造成体温下降乃至低体温,有文献报道,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1],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对患者的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护理干预。
1低体温的原因分析1.1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阿托品作为术前药,肛温增高0.12℃,麻醉药可干扰正常体温调节机制,椎管内麻醉及氟烷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肌松药使肌肉松弛,产热减少,同时寒战反应消失[2]。
1.2“冷稀释”作用。
大量输入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血液,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也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之一。
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特别是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等,更容易引起低体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强烈的降温作用。
2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2.1保暖措施术前准备时,要让患者穿上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以保持体表温度。
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6℃,相对湿度为50%-60%。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可以使用加热毯、暖风机等保暖设备,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2.2液体管理术前和术中要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尤其是温暖的液体,如温盐水、温生理盐水等。
术中输液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体温下降。
2.3麻醉管理手术中应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选择静脉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等,减少机体的降温作用。
麻醉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导致机体产热减少。
2.4监测体温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耳温计等设备监测患者的体温。
总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十分严重,手术团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
肌松药会消除肌震颤,阻碍产热。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2.5℃。
因此,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
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1℃~2℃。
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如空气净化层流设备,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
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但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迅速下降。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管理
2024/2/13
医学文档
2024/2/13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 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 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 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 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 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 在施 行胸(腹)腔大手术时 ,体内脏器及 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 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 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 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近一 步导致热量散失。
手术患者术中 低体温管理
授课人:
2024/2/13
医学文档
目 录
2024/2/13
前言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医学文档
前言
低体温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体温在34 ~36 ℃,即称 为轻度低体温,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病率高达50%~80%,特别是老年患者 及大型手术时更易发生。
医学文档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6.其他 术前禁饮禁食、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强烈的情绪反应 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情绪激动时,体温上升;情 绪低落时体温下降。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 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7.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 高危人群。
医学文档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适当的体温下降,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从而增强人体对损伤的耐受性,进一步保护机体。
但若人体体温下降过度,可能会增大患者伤口感染、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了解患者手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实现产热和散热,以此来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人体在接受手术时,低体温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温度、麻醉剂以及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回心血量,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穿着过多的衣物,因此暴露部位较多,再加上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的温度较低,可能会使患者体热过度散失。
现阶段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能够提高室内温度。
胸腹腔大手术时,手术切口会直接将患者体内器官暴露,在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清洗液,也会加快人体散失热量的速度。
而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温情况。
由于医护人员缺少患者保暖意识,在将患者送入移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
二、术中低体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清醒时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机体代谢率及需氧量与体温有一定关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和氧的供给,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当人体处于低体温时,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使人体心率加速,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引发心律失常。
术中低体温护理
(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6.加强体温监测 ✓ 由于体表各部位温度相差很大,而核心温度则比较
均衡,因此应加强体核温度的监测。而直肠温度不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是较理想的测量部位 ✓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 察 ,采用合理的体温监测方法,对早期出现低体温 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
小结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指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 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目前,术中低体温现象已逐步引起临床医护 人员的重视。
小结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配合麻醉医生密切监测体温, 及时发现低体温现象,更应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护理 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 涵,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缩短住院 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的 30 % ,不施手术 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 ,使之与周 围的冷空气隔离 ,尽量避免弄湿被服 ,保持手术床 的干燥
(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4.液体加温输入
✓ 实验表明,输注预热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体温降低、 热量丢失。
✓ 使用输液加温泵将液体、 库血进行复温 ,是最简 单、 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对预防低体温 起得了较好的疗效。
究证实:成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每 输入1个单位4℃血液,,中心温度约下降0.25 ℃。
(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5. 自身因素
✓ 手术时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变化,会引起交感神 经兴奋使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收缩,导致体温下 降
✓ 患者术前禁食,如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的敏 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对手术引发的冷刺激 易产生体温下降
(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5.心理护理 ✓ 手术室护士应参与术前讨论,了解病人的病情,对病
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1.常见原因
1.室温过低(低于22℃)。
2.手术床及平车温度低。
3.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
4.皮肤消毒挥发散热。
5.应用低体温冲洗液。
6.与静脉输液和麻醉用药有关。
2.预防措施
1.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2.在秋冬季节接送患者时,平车上盖被先用电热毯加温至37℃再使用。
3.在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使用体温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4.手术室配有恒温箱,放置常规用的液体,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再使用。
5.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流程】
接送患者时,注意保暖
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
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采取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接受全麻手术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患者一般存在着许多基础疾病及生理变化,对全麻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
在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发生成为了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
1. 生理因素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率较年轻患者低,血管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因此容易发生低体温。
老年患者肌肉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多,不耐寒,也是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2. 麻醉药物的影响全麻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抑制体温的产生和保持。
特别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麻醉药物的消除时间延长,增加了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3. 术中外科因素手术时,老年患者在躁动、出汗等情况下体温容易降低,严重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延长也是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4. 医院环境因素手术室内温度较低,老年患者苏醒后容易受寒。
老年患者注意力、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温度的感知也相对较差,容易被低温所影响。
护理措施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查看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物代谢能力等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术中预防麻醉医生在麻醉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采用较为温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手术室内应尽量保持舒适的温度,并适当增加被褥保暖。
3. 术后早期护理老年患者苏醒后,应在监护室内进行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出汗情况、体温变化等情况,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早期征兆,如面色苍白、颤抖不止、四肢发冷等,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包括加厚被褥、使用保温毯、给予暖水袋等。
4. 安全护理老年患者在苏醒期间由于术中的麻醉药物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状态不稳定,行走不稳的情况。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要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防止因体温降低而导致的意外摔倒等情况。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摘要:利用科学的方式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术中体温的稳定性,提升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用。
为此,本文结合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原因,详细的分析了术中低体温现象的预防措施,由此为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手术治疗;术中低体温;引发原因;预防措施1引发原因1.1患者自身方面首先,患者手术前通常会被禁饮禁食,所以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下降,体温调节能力也随之下降,在手术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低体温现象。
其次,针对患者而言,手术属于一种应激原,会导致患者的产热率低于散热率,所以机体散热会加快,从而出现低体温现象。
再次,由于衰老时人体的机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有机成分会出现下降情况,机体水的含量会减少,所以机体热储降低进而导致手术时出现低体温现象。
1.2麻醉方面使用麻药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由此出现术中低温现象。
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会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情况,而肌松药通过消除人体肌震颤阻碍热量的产生,从而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
1.3低温环境方面室内空气对流的速度过快,也会加速患者机体的散热速度,从而出现术中低体温现象。
如果手术室的室温过高,则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概率,同时也无法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理想的环境。
所以,手术室的室温都相对较低,在使用层流设备的条件下,手术室的对流散热比例会升高,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
1.4“冷稀释”的影响方面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会输入大量的液体药物,这些液体药物的温度与手术室的室温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液体药物则对患者的体温产生了“冷稀释”作用,由此加速了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
例如,患者手术过程中输血,而患者所输入的血大部分都是在血库低温保存的,血库的室温要明显低于人体体温,所以输入患者的身体后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症状。
1.5机体散热方面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挥发性消毒液,从而在消毒液蒸发作用的影响下使得患者体内的热量被带走,由此出现低体温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作者:毕家慧
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本文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讨论老年患者术中低温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
方法:我们将本院自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到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所接收的一百四十名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七十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我们将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我们将会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优质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我们会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温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对于本次实验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出现术中低温的情况要比对照组的低出许多,并且患者满意度要比对照组的高出许多。
结论:在术中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期间发生术中低温的情况,创造良好的手术状态,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术中护理;预防措施
引言: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术中低温的情况非常有可能会导致术中耗氧量增加,延长患者麻醉苏醒的情况,增加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可能,甚至还有可能会对手术造成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我们要通过有关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对手术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会以这一百四十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状况进行统计并对比,共同探讨干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
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内容。
一、实验资料
(一)本次实验的对象为本院自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到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所收治的接受手术的一百四十名患者,我们将这一百四十名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七十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来具体观察哪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干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
实验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四十一例,女性患者有二十九例,年龄在21~58岁,平均年龄(36.2±1.7)岁,十一例腹腔镜手术,二十七例剖宫产手术,二十二例骨折手术,十例颅脑手术。
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三十二例,女性患者有三十八例,年龄在27~71岁,平均年龄(41.2±2.1)岁,二十五例泌尿手术,十九例颅脑手术,十六例妇科手术,十例其他手术。
两组患者在其他方面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并在实验之前我们已将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对患者进行讲解并得到患者的允许。
(二)对实验组的七十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对实验组的七十例患者除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之外还要对其使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有:1、生命体征监测,我们将会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在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半小时时测量患者的腋温并记录,在手术开始时再次进行测量,并在手术开始时半小时、一小时、一小时…,每隔半小时就进行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2、环境评估,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会将手术室调至适宜的温度、湿度,
例如将温度调至二十六度,湿度调至百分之六十。
3、心理护理,再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本次患者需要进行的手术及逆行基本的讲解,例如术前的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做什么,手术的大致步骤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少因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并且在患者手术当天推入手术室时与患者进行聊天以及讲解,减少患者因为身处陌生的環境而产生的恐惧感,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教授患者术后的饮食以及活动方式,让患者对自身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实验结果
(一)我们将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温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在患者试验结束后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于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
(二)两组患者在书中出现低体温的比例
患者对于两组护理的满意情况
(三)通过将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优质护理后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大大减低,七十例中只有两例出现了低体温的情况,而没有采用优质护理的对照组中七十例出现了二十七例低体温的情况,实验证明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进行干预。
并且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可以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实验组中没有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只有一人选择框较为满意,剩下的患者都对本次护理感觉满意,而对照组的七十位患者中就有九位患者对本次护理不满意,四位较为满意,五十七位满意,满意率较低。
三、结果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在手术的前中后都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及格过护理干预后的手术都取得较为不错的结果,并对患者的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患者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创建良好的医疗关系。
所以我们认为在手术中再用优质护理高于可以有效干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提问情况,具有临床价值。
结语: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对患者在书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出现术中低温的可能,通过护理干预可以良好的保证患者的体温情况,增大手术的成功率。
同时因为在术中采用了优质护理使得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更加良好,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增加了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减轻了患者由于疾病而带来的痛苦,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让患者更快出院,重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所以在手术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干预患者体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刁小伟.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2]李丽.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行为的现况分析与指导成效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7.
[3]马鹏涛,牛文超,巩燕,史美珠,张燕,杨萍,张灏.术中低体温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4:56-59.
[4]佟倩.围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分析及保温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6:188-189.
[5]樊雨舟.老年泌尿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