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知识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思维点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2.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铁技术等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在国家战略、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时间轴,让学生对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观看时间轴上的关键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建国以来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技成就。接着,我会展示时间轴,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个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认识到我国科技成就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为主线,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科技发展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成就,提高学习兴趣。
高二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科技战略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文的引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它们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
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简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弱,新中国的振兴。
建议教师应对此简要阐释,为课文正文的讲解埋下伏笔。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引言对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重点问题和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提示。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引言提示的两大问题和三个概念做初步了解。
第一目“科技战略的发展”,教材以时间顺序为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
通过本目的学习,应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先后顺序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预习内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为了打破、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获得“”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研制出“”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中国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加速了国家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A、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的时代。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
2.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重和对科技的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内容包括:1.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成功;2.卫星、载人航天的突破;3.汶川地震抗震救援装备的升级;4.5G技术的领先发展;5.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科学家事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在原子弹、氢弹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2.了解中国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成就和突破。
教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2.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上面的内容导入本课内容。
首先向学生强调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的日益重要地位,然后向学生展示1984年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的视频。
2.主体环节(1)分析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三次试验和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2)分析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重大成果,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
(3)简述中国在汶川地震后的科技帮助介绍中国在汶川地震后投入了大量科技装备进入救援工作的情况,如震后突破制作的指纹辨识仪等。
(4)介绍5G技术介绍5G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及科学家事迹介绍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如人造太阳等,以及相关科学家们的事迹。
3.总结环节总结本次课的内容,思考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视频展示,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评价教学效果,争取让学生真正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1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策: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新中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其作用和地位;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歌曲《东方红》,影视资料“常娥一号卫星发射”以及大量图片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列表分析归纳法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学法指导:列表分析归纳法,迅速有效掌握历史信息观察法,感受历史情景;讨论、合作探究法,深入历史问题认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红》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新中国初步取得科技成就的喜悦中。
新课开始首先播放影视资料:10月24日卫星“常娥一号”发射片段,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常娥一号”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一、多媒体打出这课涉及的三个方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合作探究一”:列出成就,完成表格。
合作探究一: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板书设问:课件展示:设问:组一派3名代表阐释:师配合展示图片组二派3名代表阐释:3.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4.①1956年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把原子能、火箭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②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
③“863计划”④星火计划⑤1992年,我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什么叫做“863计划”?要求生用教材原话回答,做简要了解即可。
随着这一系列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前列。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课教材分三目共向我们介绍了5种尖端科技(强调本课的科技只指“尖端科技”):核武器、空间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与生物技术。
其中重点是学完本课后要会回答: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目的第一个问题“两弹一星”,要求大家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背景“两弹一星”成就影响背景: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何?走在世界前列鸦片战争后又怎样?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展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背景:国内: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呢?国际:⑴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理清学习思路把握重点一方面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查阅历史资料和报刊等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之学会整合历史学科语言以阐述史实由于篇幅所限,本案具体史实均省略设问:组三派2名代表阐释:课件展示组四派2名代表阐释:师配合展示图片设问:自由答: 师展示材料:提问组一图片1:图片2:以此来说明,美苏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整个世界笼罩在核恐怖之中。
⑵美国敌视新中国三点:一是以朝鲜战争为例,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对我进行核讹诈;二是援引毛泽东原话:“美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三是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当时我们发展“两弹一星”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那么当时能争取到的外援是哪个国家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两点:一是1957年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助我发展原子弹、导弹。
人教版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一、预习课本P92-P95完成如下填空思考问题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⑴目的: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⑵成就: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
先后建成和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②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⑶意义:⑴打破了美苏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⑵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2.载人航天技术⑴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⑵成果:2003年“神舟”5号飞船在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杂交水稻⑴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⑵意义:①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②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⑴过程: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Ⅰ号1993年成功研制银河—Ⅱ号⑵影响: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⑴成果: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的时代)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改良动植物品种,药物研究⑵影响: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中国键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课堂主体参与(教案)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省教学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①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②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①[点拨]“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辨析]不能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没有大的科技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依然完成了氢弹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成功,这些成果在当时足以震惊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了解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知道“两弹一星”、“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概念;列举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运用: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资料等,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
2.独立或合作整理、归纳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制成简明扼要的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党和政府的科技战略决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可靠保证。
2.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日,《人民日报》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表题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社论。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减少了来自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
新中国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新课学习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分别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哪个领域的科技成就最为突出?师:由课文可以得出,最突出的成就,在这些方面:1.“两弹一星”(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播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这两弹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中国科技研究人员的艰苦努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案-19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2 过程与方法: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2)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3)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2 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引言,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主题】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概述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 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影响
(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知识点拨】为什么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这主要指邓小平在全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的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知识点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世纪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治疗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课本史料文本研读】【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93“毛泽东会见钱学森”插图和。
【信息解读】钱学森为中国的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而“863计划”的制定,反映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发展高科技事业的需求。
【史料应用】 2.“863计划”实施的原因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1.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
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3.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齐奥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确切是指(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我国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 D.“神六”在太空遨游
5.右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6.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 )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7.关于新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品种方面居于世界前列④在人类克隆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③④
8.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9.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10.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世界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神舟”六号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⑤
克隆技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