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Word版含解析

探究点对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一场“革命”的理解史料导入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曲志红《永远执著的美丽》互动探究(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袁隆平在水稻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2)据史料,分析袁隆平能够作出上述贡献的原因。

(3)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袁隆平研究的重大意义。

名师精讲(1)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袁隆平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水稻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革命性突破。

(2)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有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之间的矛盾,解决粮食问题。

(3)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又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

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是为了解决世界上粮食不足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杂交水稻在世界性粮食短缺等难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题】“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④中国载人航天试验成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题目立意:本题旨在通过对中国科技成就的把握,考查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指导:②③都是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①是十年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④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导学【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学习重点】863计划、“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学习难点】科技战略的发展的侧重点;杂交水稻【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你知道“863计划”?你知道“星火计划”?你知道“火炬计划”?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将会对我国建国以后,科技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1、研制:⑴20世纪60年代⑵1973年⑶2001年2、影响⑴中国⑵国际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4.在生物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考点要求】(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信息技术的发展。

【考点落实】一、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原因1.前提: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保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及正确决策;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

3.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4.新中国教育事业建立和发展,提供较雄厚的技术人才准备。

二、主要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4)成就: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⑥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

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巩固国防安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建设。

2.载人航天:(1)成就: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②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

③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

历史必修三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创新经典学案

历史必修三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创新经典学案

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 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 、百废待兴。

目的:为了打破 、 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重大成果:(1)“两弹一星”: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成功;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实验成功;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的战略决策;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 ”飞船成功升空;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关乎国计民生;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 水稻;(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 的第一人;(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 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 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 1983年,研制出“ ”, 越来越先进的 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中国高性能 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 加速了国家 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 的时代。

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 技术改良 、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人工合成 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 和 作出了贡献。

【知识建构】【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合作探究】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意义【合作探究】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合作探究】4、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第七单元现代的科技、教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学习过程】小结:抓住几个关键时间:196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70:(文革时期)1973:(文革时期)200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活动二:【合作探究】1.新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什么要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2. 材料如果60年代以来,还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这段话的?3. 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你怎样来理解?活动二:【巩固提升】1.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B.颁布《义务教育法》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2.“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事件是指()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D.成熟的长征系列火箭技术3.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4.“感动”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农业科技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食品流通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5.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
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许,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着“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华民族太空计划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式事件。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提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等。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国防科技1.“两弹一星”战略(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和________的垄断。

(2)实施:①原子弹:____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1)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2003年,“____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升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杂交水稻技术1.发展概况(1)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优势的第一人。

(2)联合国________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________,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学案

高三历史12一轮复习LS--必修3-023第五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编写人:孟凡明审核人:蔡、涂、李编写时间:2012-10-4【教学目标】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与成就,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不同侧重点,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用方法】1——12题 C层同学完成; 1——13题 B层同学完成; 1——14题 A层同学完成。

【知识链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尤其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这些科学成果至今对世界各国仍然起着巨大作用。

但我们不能沉醉于四大发明的辉煌和伟大,只看到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躲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没有深刻地去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四大发明,却未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我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科技成果,却未能诞生近代科技,反而被西方侵略者拿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知识建构】【课堂检测】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共中央决定研制“两弹”的直接原因是()A.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C.反对核垄断打破核威胁D.对周边国家形成震慑作用3、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A .②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①④③D .③①②④4、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

2.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重和对科技的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内容包括:1.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成功;2.卫星、载人航天的突破;3.汶川地震抗震救援装备的升级;4.5G技术的领先发展;5.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科学家事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在原子弹、氢弹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2.了解中国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成就和突破。

教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2.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上面的内容导入本课内容。

首先向学生强调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的日益重要地位,然后向学生展示1984年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的视频。

2.主体环节(1)分析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三次试验和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2)分析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重大成果,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

(3)简述中国在汶川地震后的科技帮助介绍中国在汶川地震后投入了大量科技装备进入救援工作的情况,如震后突破制作的指纹辨识仪等。

(4)介绍5G技术介绍5G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及科学家事迹介绍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如人造太阳等,以及相关科学家们的事迹。

3.总结环节总结本次课的内容,思考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视频展示,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评价教学效果,争取让学生真正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

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新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所涉及的科技知识正确理解。

【授课课时】1课时预习案一.“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二.农业、生物及计算机技术的成就探究案探究一: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根据上述材料及必修1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中国建国之初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探究二:根据展示材料探究促进新中国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三: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新中国科技发展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课后训练】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2.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杂交水稻问世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3.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国家建设 B.和平利用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5.《江门日报》刊载了“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6.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在幻灯片上打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照片,排在第一位的是著名核物理科学家朱光亚。

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课导入●2播放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核武器威力的同时,也了解到掌握这种武器的重要性。

中国是什么时候研究出原子弹的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出来的呢?1. “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影响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典型例题1】“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不幸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引起世人无限缅怀。

各种传记、回忆录纷纷出版,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不断推出。

下列关于他和中国科技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 1964年制造成功我国中近程导弹B. 1964年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C. 1970年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D. 1999年试验成功“神舟”载人飞船解析钱学森的科学贡献是在“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神舟”载人飞船的试验属于载人航天工程,与“两弹一星”不属同一概念。

答案 D2.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公开课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公开课学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公开课学案教学目标2013.11.271.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的原因及影响3.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重难点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表现,构建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对材料综合处理能力3、结合科学家对我国科技研究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身上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点评预习作业导入新课:(略)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结合课文第1~3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体现为哪三方面?其中“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成就取得具体表现。

2、看涉及“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方面的投影图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取得重大成就,增强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感性认识。

3、结合课文材料,说说“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成就取得对我国有何现实意义(影响)?4、讨论P93页“学思之窗”材料,谈谈你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

5、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863计划”和“星火计划”对我国科技事业的积极影响。

二)、袁隆平和杂交水稻1、说说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和其对国内国际的影响。

2、阅读图片,了解杂交水稻研究对人类的贡献。

3、学习袁隆平研究“杂交稻”事迹,我们从他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结合课本说一说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发展的表现为哪些方面?四)、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原因有哪些?五)、学习本课知识后,面对“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们的无私贡献行为,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何感受,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小结:略课堂巩固:《全A计划》过关演练专题二十二 P155页。

课外作业:《红对勾*讲与练》课时作业19。

人教版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一、预习课本P92-P95完成如下填空思考问题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⑴目的: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⑵成就: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

先后建成和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②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⑶意义:⑴打破了美苏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⑵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2.载人航天技术⑴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⑵成果:2003年“神舟”5号飞船在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杂交水稻⑴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⑵意义:①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②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⑴过程: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Ⅰ号1993年成功研制银河—Ⅱ号⑵影响: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⑴成果: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的时代)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改良动植物品种,药物研究⑵影响: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中国键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课堂主体参与(教案)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省教学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高中历史 第19课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9课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科技战略的发展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②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提高了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

(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目的:打破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

后来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1992年作出决策,1999年起进行无人飞行实验,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2005年10月神州6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升上了太空。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73年南优2号)。

――意义: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袁隆平: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注:以下科技成果考试说明中没有涉及。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5、生物技术的发展: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②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思考:中国农民们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3.小组合作活跃互动: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讨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交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基础薄弱,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依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拥有核武器和卫星技术的国家。
2.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们的艰辛付出和伟大精神。
3.提问互动: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他们认识到科技成就与国情的相互关系。
4.通过对科技成就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了解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挑战。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重大科技成就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与喜悦。结合时事,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科技成就对国家的重要性。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及载人航天等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阅读本节课的导言,结合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环境,思考为什么建国后不久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活动二:了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阅读教材,①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②设计、完成《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览表,要求包括时间、重大成就和意义(作用);③分类概括、整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活动三:结合国际形势,围绕朝鲜、伊朗核问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A.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B.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C.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 D.发展火箭与卫星技术2.“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氢弹、地球资源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4.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④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6.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如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如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成就进行深入研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素材,如相关文章、视频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4.关注小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科技作品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结合学科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我国“两弹一星”为例,深入剖析这一重大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为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科技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创新意识。
2.亮点二:问题导向
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亮点三:小组合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5: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5: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课前准备区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________核电站和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细节点拨在掌握教材所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如:2008年,“神舟7号”飞船上天,我国航天员已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_______饥饿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知识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思维点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归纳总结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进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沉重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其遏制中国社会发展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缓解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联系密切,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练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 C解析“科教兴国”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撤走了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并取得重大成就,这是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应用1材料表明邓小平主要阐述了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的道理。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

应用2材料表明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

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

——《西安晚报》应用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

提示侧重点:发展经济。

1.(2018·大连高二期末)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 C解析为打破国际上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故C项正确。

2.(2018·潍坊高二统考)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研优势是()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答案 A解析A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相符,故A项正确。

3.(2019·西安高二检测)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建国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70”烟标“卫星”烟标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B解析由“‘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4.新华社电:“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材料表明()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答案 C解析据“空间技术”“文化大革命”可知,C项正确。

5.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D解析由“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可知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选D项。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 D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走在世界最前列,故选D项。

课时训练题组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2018·绵阳高二检测)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 A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改变了看法。

2.(2018·海南基础会考)“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这段颁奖词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用来称赞()A.杨振宁B.袁隆平C.钱学森D.李四光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指的是钱学森,故C项正确;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故A项错误;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故B项错误;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故D项错误。

3.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

”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银河—Ⅰ号”研制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答案 A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64年”及材料中“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得出此实验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2019·广东名校联考)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的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是()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B.“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D.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信息。

A项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发生于1970年;D项发生于1964年,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5.下图分别为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实现飞天梦想”“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