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跟随爷爷在芦苇丛中吹奏芦笛的情景,以及爷爷用芦笛教会作者做人的道理。

教学内容包括: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2.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理解课文内容;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芦苇、吹奏、怀念、道德、品质等;3. 课文结构:开头、经过、结尾;4. 作者情感:怀念、感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爷爷的芦笛”的理解。

作业答案:(1)芦苇、吹奏、怀念、道德、品质等;(2)例:我怀念小时候爷爷教我吹奏芦笛的时光;(3)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芦笛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爷爷对孙子的爱和关怀,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写作法:指导学生写作《爷爷的芦笛》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爷爷和孙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爷爷和孙子之间的亲情。

(2)提问学生对爷爷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1)讲解《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组织学生讨论《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写作《爷爷的芦笛》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1)总结《爷爷的芦笛》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强调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亲情。

布置作业 (1)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文章,加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和爷爷的故事,表达对爷爷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爷爷的芦笛》优秀优质教案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优质教案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该文详细描述了乡村的夏日,孩子们跟随爷爷学习吹芦笛的情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亲情、耐心和传统艺术的传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修辞手法分析、课文结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短语,学会运用文中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芦笛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芦笛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生词学习: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词、短语:夏日、芦笛、亲情、耐心、传承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2. 答案:(1)文章通过描述乡村夏日孩子们跟随爷爷学习吹芦笛的情景,表达了亲情、耐心和传统艺术的传承。

(2)例句:夏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绿油油的稻苗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生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亲情》主题下的《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通过讲述爷爷用芦笛吹奏出动听旋律的故事,展现了祖孙间深厚的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芦笛实物。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笛实物,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查阅生字词,教师讲解并举例。

4. 句子解析:教师挑选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5. 主题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祖孙间深厚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情感。

6.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人为主题,编写一个小故事,并进行分享。

7.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道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重点句子:略4. 主题:亲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人的小故事。

3. 课后阅读:推荐一本关于亲情的书籍,下周分享。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了祖孙间深厚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人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亲情。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的家人”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人故事,增强班级凝聚力。

《爷爷的芦笛》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民间故事背景,丰富文化底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爱亲人的美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民间故事背景,丰富文化底蕴。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民间故事寓意。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意境,培养创新思维。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素养。

4.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4. 小组讨论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确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并补充。

(2)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民间故事背景及寓意。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爷爷的芦笛》一课,详细内容为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课文背景,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

4. 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5.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重点词语:怀念、亲情、芦笛3. 课文结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爷爷的芦笛。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亲情的理解。

2. 答案:(1)爷爷的芦笛是一支神奇的乐器,它吹出的声音悠扬、悦耳,让人陶醉。

(2)亲情是家人间无私的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要珍惜和感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亲情的文章、故事,进行阅读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学会用第一人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感受课文情感。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亲情、友情,培养关爱家人、朋友的情感。

(2)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3)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学会用第一人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芦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芦笛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含义。

(2)同桌互相交流,分享自学成果。

3.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朗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3)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实践活动(1)学生以“我的亲人”为主题,用第一人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6.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2)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关于芦笛的资料,了解民间艺术。

(3)教师鼓励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朗读水平等方面,给予及时反馈。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爷爷的深深思念。

2. 学会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学习和理解。

2. 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3.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爷爷的芦笛》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文《爷爷的芦笛》的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谈论童年生活和芦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爷爷的芦笛》。

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出示生词,让学生齐读,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4. 精讲细读,理解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学习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有趣经历,与同学交流,感受童年的快乐。

2. 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爷爷的印象,以及自己和爷爷之间的美好回忆。

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童年”为主题的短文,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

2.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课文《爷爷的芦笛》的作者及其背景。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2. 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案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案设计
1.作业题目:
a.描述芦笛制作过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b.仿写一段话,表达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2.答案:
a.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
a.收集关于传统乐器的资料,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
b.采访家人,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和玩具,体会亲情和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3.朗读课文时,把握情感,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对爷爷的敬爱之情。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芦笛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阅读:约10分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约20分钟,详细解读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15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与总结:约10分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2.例题讲解:针对芦笛制作过程、吹奏技巧以及文章表达方式等方面,设计相关例题,指导学生解答;
3.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图:明确展示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芦笛制作过程图:详细描绘芦笛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重点词语:标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便于学生记忆。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爷爷的情感。
3.课堂讲解:
a.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b.详解芦笛制作过程和吹奏技巧,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c.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敬爱之情,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4.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指导学生进行解答。

2023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

《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5、指名说三、自学生字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颊挟:夹字加偏旁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四、交流预习的词语五、深入学习课文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指名说: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听懂、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芦笛的演奏方法。

2.能够简单的模仿吹奏芦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芦笛。

2.学生准备:听写纸、四线格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笛子:“同学们,这是什么乐器?”学生:它是芦笛。

教师指着芦笛说:“这是一把中国传统乐器芦笛,它是从古代吹箫演变而来的。

”Step 2 阅读材料教师分发每人一本《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请学生自读。

要求学生默读或齐读故事书,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2.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3.为什么爷爷说芦笛像银蛇?Step 3 分组朗读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故事书,让学生朗读《爷爷的芦笛》。

教师指导学生发声准确、流畅。

Step 4 听写练习教师把学生一起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提问学生。

1.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2.芦笛是什么颜色,长什么样?3.你对芦笛的声音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让学生记下问题,并拿起纸和笔。

然后让学生听教师问问题并逐个回答。

教师最后阅读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我修改。

Step 5 模仿演奏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支芦笛,让学生模仿芦笛的演奏方法。

教师先简单演示芦笛的演奏方法,然后给学生时间练习。

教师可以使用打击乐师进行伴奏。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请一两个小组代表表演,然后一起欣赏。

Step 6 听写乐谱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四线格纸,然后教给学生《爷爷的芦笛》的乐谱。

学生可以根据乐谱来写下音符。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段乐谱,然后示范演奏。

Step 7 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点。

Step 8 作业布置教师留作业:请学生按照乐谱上的要求在纸上写下《爷爷的芦笛》的最后一小节。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案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案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中的《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主要通过描述爷爷制作芦笛、吹奏芦笛以及与孙儿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详细内容涉及爷爷挑选芦苇、制作芦笛的过程,以及芦笛的音乐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芦笛实物、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芦笛音乐,引导学生说出对芦笛的了解,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爷爷制作芦笛的过程、芦笛的音乐特点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自然材料,模仿课文中的爷爷制作属于自己的“芦笛”。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结构:课文主题、爷爷制作芦笛过程、芦笛音乐特点。

2. 关键词:自然、和谐、传统文化、传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芦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提示:可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描述自己与自然、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表达对芦笛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2.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了解其他民间乐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爷爷的芦笛》 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 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教具:《爷爷的芦笛》绘本、音乐播放设备。

材料:学生的练习册或作品纸。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和讨论
教师展示《爷爷的芦笛》的封面或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和芦笛的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
教师朗读《爷爷的芦笛》,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步骤三: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芦笛音乐,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芦笛的美妙音色。

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步骤四:创作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爷爷的芦笛。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合作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演奏芦笛。

通过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展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演。

鼓励学生用语言和表演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和芦笛的理解和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爷爷的芦笛》写了强强到海边看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的情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过程: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

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

(板书:笛音婉转)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

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清脆欣喜)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

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

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

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爷爷的芦笛》。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3. 生词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结构: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大自然”的短文。

作业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开展“我的亲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和亲情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2. 课文解析与情感体验3. 朗读指导与实践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词进行讲解,避免过多、过杂。

2. 讲解生词时,结合语境进行,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乐器,芦笛的简单构造和发声原理。

2.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的主旨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中的意象和情感。

2.通过表演和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录制音频或寻找现成的芦笛演奏录音。

2.准备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

3.复印课文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芦笛的演奏录音,并让学生猜测是哪种乐器。

2.教师出示芦笛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简单构造。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爷爷的芦笛》,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2.教师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爷爷通过芦笛表达内心情感的寓意。

3.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4.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同时阅读课文跟读。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和意象。

2.通过音律课件或乐器演示,让学生了解芦笛的发声原理和音色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音节、停顿和抑扬顿挫。

四、实践(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可以配合芦笛音乐或背景音乐。

2.教师布置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展示课堂练习的成果,分享感受和体会。

3.鼓励学生多关注民族乐器和音乐文化,培养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拓展(自习时间)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芦笛和民族乐器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比较和欣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朗读、欣赏、表演等,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通过实践,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演技巧,同时也对芦笛和音乐有了初步了解。

在设计中加入了自习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拓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爷爷的芦笛的来历、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间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爷爷的芦笛的美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老人,尊重长辈。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爷爷的芦笛的象征意义。

2. 学会关爱老人,尊重长辈。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爷爷的芦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爷爷的芦笛的美妙之处。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民间文化资料。

3. 芦笛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爷爷的芦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民间文化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爷爷的芦笛的来历。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爷爷的芦笛在故事中象征着什么?4. 感悟拓展(1)让学生想象一下,吹奏爷爷的芦笛会是怎样的情景?5. 小结作业(2)布置作业:搜集更多关于家乡民间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爷爷的芦笛象征意义的把握。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家乡民间文化的态度,以及关爱老人、尊重长辈的价值观的认同。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八、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关于家乡民间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芦笛、演奏民间音乐等方式,更深入地体验和传承家乡文化。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爷爷的芦笛》详细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爷爷的指导下,学习吹奏芦笛的过程。

通过这个小男孩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了解芦笛这种民间乐器的制作、演奏技巧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培养对民间乐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芦笛制作过程、演奏技巧的理解。

难点:对民间乐器文化内涵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芦笛实物或图片、教学音频。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外形、演奏姿势,让学生对芦笛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芦笛的制作过程、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可用芦笛伴奏,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爷爷的芦笛制作过程:材料选择、制作方法演奏技巧:吹、吸、发音、节奏文化内涵:民间传统、艺术价值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课后阅读关于芦笛的其他文章,了解芦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芦笛文化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爷爷的芦笛》,使学生了解了芦笛的制作、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芦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芦笛演奏技巧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说明他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乐器展览,让他们亲身体验芦笛的演奏,进一步加深对芦笛文化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芦笛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芦笛的制作过程:材料选择、制作方法2. 芦笛的演奏技巧:吹、吸、发音、节奏3. 芦笛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艺术价值二、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1. 芦笛的制作过程(2)制作方法:制作芦笛的过程包括收割芦苇、剥皮、修整、吹嘴制作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字典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预习第七课了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习这篇课文——《爷爷的芦笛》(板书)。

课文的题目既然是“爷爷的芦笛”,那有谁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生自由答)(两次,三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到底有几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
2、名
3、回答,
4、(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
5、说——读——概括)(师相机指
6、出第一次是强强的想象中的。

)第一次: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
第二次:初到海边
第三次:海潮涨起,恐惧时
7、师:三次芦笛声在不同8、的时间,9、不同10、的情况下出现,11、它带给强强的感受也是不同12、的,13、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强强,14、和他一起去欣赏去感受爷爷那——神奇的芦笛声。

精读课文:
第一次:强强的想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体会,在强强的想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笛声又是什么样的?读一读,说一说(大海充满诗情画意,笛声婉转悠扬)
(出示课件,提问:强强不止听出了笛声的婉转悠扬,还听到了——一股浓浓的海水味,笛声里怎么会有海水味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诗情画意或风平浪静
——婉转悠扬——
难怪强强心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板书)
第二次:初到海边
带着美丽的向往,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海水——海面——海风——(解释“温润”“温馨”)(课件出示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吧,(看屏幕齐读)
师:大海与强强想象的一样美丽,那笛声也正如想象的那样——(生说:婉转悠扬),师引读:清脆的笛音——(生读),强强的心里多么高兴啊!
(板书)平静、温馨——清脆——高兴
第三次:夜里充满恐惧时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引读)爷爷说——强强说——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聪明!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勇敢,英勇,胆大……)
因为在他的眼中,大海是——(结合板书说)在他的想象中,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这样美丽的大海怎么会让人害怕呢?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指名朗读。

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大海变得(太凶猛了、太可怕了……)
(2)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读课文。

(师巡视)
交流: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出示)“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出示)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
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8——10)节,把大海的凶猛可怕和强强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强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

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

那是什么声音?
1、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啊,爷爷的芦笛!)齐读。

2、这时候,强强觉得自己变的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为什么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包含着爷爷对强强的鼓励和安慰。


3同学们,如果芦笛是爷爷的传话,那么你想爷爷要通过芦笛告诉强强什么才使强强不再恐惧呢?
(出示:爷爷会说:“
4、强强明白爷爷的意思吗?(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你明白吗?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听了大家的理解,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几句话送给大家:
出示: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记在心中。

回归整体:结合板书
这是一支多么神奇的芦笛呀!
布置作业:
15、摘抄句子
16、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