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 用量角器画角课件
R·四年级上册
探索新知
3 画一个60°的角。
60°
画角的步骤:
(1)画射线; (2)点重合、边重合; (3)找度数、描点; (4)连线;
要画一个60°角先 画徒画角手什要画么用得?铅出笔来哟吗!?
1. (1)分别画出75°、105°的角。
用左量边角的器射画线角和右的边时的候 方射法线有区什别么吗不?同?
75°
105°
2. (2)画出下面的角。 20° 30° 85°
90°
120° 135°
20°
30°
85°
90°
120°
135°
135°120°90° ∠1、∠2同样大小的角。【课本44页练习七第5题】
1 30°
2
画角的步骤: 自己动手试试吧!
(1)画射线;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要画出和30它°们同样大的角,先做什(么2)?点重合、边重合;
(3)找度数、描点;
(4)连线;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新人教版三下数学第4课时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第78页第3题)
2.
营业时间 11:00~14:30 16:30~21:00
(2)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14时30分 – 11时 =3时30分 21时 – 16时30分 =4时30分 3时30分+4时30=8时
答:一天共营业8小时。
方法二 分段计算法。
第一天3小时30分 分界点 第二天6小时30分
晚上8时30分 午夜12时
早上6 时30分
3时30分+6时30分=10时
方法三 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晚上8时30分 20时30分
第一天
午夜12时
分界点
24时 0时
早上6时30分 第二天 6时30分
24时-20时30分=3时30分 6时30分-0时=6时30分
早晨6时30分
2.李叔叔为了调查本市空气污染情况,每2小时做 一次记录,做第5次记录时,正好是下午4时。那 么他做第1次记录时是几时?
间隔4个2小时
16时
?时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下午4时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间隔4个2小时
16时
?时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下午4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2.
营业时间 11:00~14:30 16:30~21:00
(3)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所提问题不唯一) 中午营业多长时间?
14时30分 – 11时 =3时30分
答:中午营业3时30分。
3.老师带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 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学 生离开剧场去乘车,合适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4课时《比的应用》(1)PPT课件
情境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 一筐橘子。
这筐橘子有100个。
100个
新课知识
把这些橘子分 给1班和2班。
1班30人
2班20人
怎样分合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00个
平均分
每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半。 两个班人数不同,这样每个人分到 的橘子数不相等,不公平!
(3x+40)人。 2x+3x+(3x+40)=1000
8x+40=1000 x=120
2x=120×2=240 3x=120×3=360
3x+40=120×3+40=400
答:第一车间有240人,第二车间有360人,第三车间有400人。
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板书设计
总数量 ×
各部分份数 总份数
解:设上层放了2x本书,下层
放了7x本书。
2 x +7 x =90 9 x =90 x =10
2 x =2×10=20 7 x =7×10=70
答:上层放了20本书,下层放了70本书。
2.把480个苹果按5:4:6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
小班、中班、大班各分得多少个苹果? 480×155 =160(个)
=
各部分量
3+2=5
140×35=84(个)
140×
2 5
=56(个)
答:1班分到84个,2班分到56个。
课堂总结
按 份数法: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求几份的数量。
比 分数法:先求各部分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然后
分
配
用总数量乘几分之几。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4课时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课件
钝角比直角大,将直角和锐角 拼在一起。
比直角大 比直角大 比直角大
将两个锐角拼在一起。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都是钝角吗? 钝角
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都是钝角吗? 锐角
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都是钝角吗?
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用两个锐角拼出的不一定是钝角。
三 随堂练习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
直角和钝角。
(教科书第42页做一做)
锐角
三 随堂练习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
直角和钝角。
(教科书第42页做一做)
直角
三 随堂练习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
直角和钝角。
(教科书第42页做一做)
钝角
三 随堂练习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
直角和钝角。
答案不唯一。
②
①
③
五 课堂小结
钝角比直角大,用三角尺上的 直角和锐角拼在一起,即可拼出一 个钝角。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三角尺上 的三个角分别 是什么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用算盘表示数
243
186
600
二百四十三
一百八十六
六百
3.读出下面各数,再在算盘上拨出来。
507
Hale Waihona Puke 890647五百零七
八百九十
六百四十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上珠 下珠
推进新课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说一说,写一写。
4
37
60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说一说,写一写。
802
90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8,从85数到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苏教版
第4课时 用算盘表示数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
进行新课
可以用算盘帮助记数和数数。
框 梁 档
上珠 下珠
观察一下算盘的组成。
可以用算盘帮助记数和数数。
框 梁 档
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一个下珠表示1,
上珠 下珠
可以用算盘帮助记数和数数。
框 梁 档
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 上珠表示5。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数。 (2)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数。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第4课时 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960÷20=48(人) 48×10=480(人) 480+960=1440(人)
960÷20×10+960
=48×10+960 =480+960
综合算式
=1440(人)
答:节假日每天能满足1440人乘船游玩。
滨河公园平时有20条船,每天可满足960人乘船游玩。按原来 每条船的乘客人数计算,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
2 选择题。
王梅原计划5天读完一本100页的书,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读了5页。
(1)原计划每天读多少页?列式是( A )。
(2)实际每天读了多少页?列式是( B )。
(3) 实际用了多少天读完?列式是( C )。
(4) 提前几天读完?列式是( D )。
A.100÷5
B.100÷5+5
C.100÷(100÷5+5) D.5-100÷(100÷5+5)
6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5页,12天看完。 (1)现在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几天可以看完?
25×12÷(25+5) =25×12÷30 =300÷30 =10(天)
答:10天可以看完。
6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5页,12天看完。 (2)要想比计划提前2天看完,每天应看多少页?
25×12÷(12-2) =25×12÷10 =300÷10 =30(页)
960÷20×(20+10) =960÷20×30 =48×30 =1440(人)
答:节假日每天能满足1440人乘船游玩。
滨河公园平时有20条船,每天可满足960人乘船游玩。按原来 每条船的乘客人数计算,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
用已知的总量除以份数求单一量,再用单一 量乘增加的份数求增加量,最后再求总数。
3 计算下面各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估算方法引入: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并讲解估算的基本步骤。
2.估算方法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理解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估算方法巩固: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问题提出:给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3.讨论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归纳
1.估算方法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估算方法,明确估算的基本步骤。
2.解决问题策略归纳: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分享:让学生小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小组评价: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关注同伴的优点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进行设计,旨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估算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花园里的花”为情境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题目:1. 看谁都能算正确?800+700= 330+150=400+500= 420-110=900-500= 190-160=2. 下面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数?196接近(),387接近(),518接近(),221接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找与某个数最接近的整百数,为学习新知进行预热,为接下来学习估算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预设: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科技馆的影院有445个座位。
师:问题是什么?预设: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坐得下吗?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解法,小组内讨论交流解法,学生汇报)预设1:准确计算。
223+234=457(人),457>445,坐不下。
预设2:估算。
223>220,234>230,220+230=450,223+234一定大于450,450大于445,坐不下。
核心点总结当只是判断够不够,而不需要求具体数值时,没有准确计算的必要,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估算时,将两个数值都估计小了,都坐不下,那实际就更坐不下了。
3. 知识延伸。
课件出示要求:你能按照前面的步骤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科技馆的影院有445个座位,两所初中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学生,这两所初中的学生同时去这家影院看电影,坐得下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解法,小组内讨论交流解法,学生汇报)预设1:196<200,226<230,200+230=430,196+226一定小于430,430小于445,坐得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会解决增减幅度的问题。
3.提高自己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2、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3、自学课本P89页例3。
4、大胆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
3.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总结规律方法。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准备1.60的40%是(), ()千克的25%是15千克。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哪两个数相比, 把谁看作单位“1”)(1)六一班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6%。
___________________(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___________________(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思路导航: 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该怎样列式?二、合作探究(关键找准哪两个量在比较, 找准单位“1”, 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1.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思考: 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用两种方法解答)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 实际造林14公顷。
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两种方法解答)3, 比一比, 谁的规侓总结得最好!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甲数表示一个数, 乙数表示一个数甲比乙多百分之几: ①②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①②解题关键: 找准单位“1”, 用()作除数。
三、学以致用, 过关检测1.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去年的115%, 今年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2. 估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估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如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估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估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方法的能力。
3. 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教案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上册 第4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试一试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用计算 器计算)
100-90.9=9.1(元)
答:应找回9.1元。
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计算的?
练一练
用计算器计算。 4.75+12.63=17.38 144-27.59=116.41 7.03-0.895=6.135 11.36+0.775=12.135 0.268+3.87= 4.138 50-0.848= 49.152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下课了同学们
单价
铅笔 1支 0.80元/支
电池 4节 6.00元/节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书包 1个 44.70元/个
面包 2个 3.00元/个
金额
0.80元 24.00元 15.40元 44.70元 6.00元
探究新知
3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铅笔 1支 0.8元/支
金额
0.8元
电池 4节 6.00元/节 24.00元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15.40元
书包 1个 44.70元/个 44.70元
面包 2个 3.00元/个 6.00元
她一共用去了多少元? 0.8+24.00+15.40+44.70+6.00
探究新知
她一共用去了多少元?
0.80+24.00+15.40+44.70+6.00
=24.80+15.40+44.70+6.00 =40.20+44.70+6.00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15.40元
书包 1个 44.70元/个 44.70元
面包 2个 3.00元/个 6.00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用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用数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购物清单,引导学生观察清单上的商品和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计算清单上的总价。
(2) 教师出示另一张购物清单,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计算找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2) 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总结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与家长分享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用数学2. 板书内容:(1) 用数学的概念(2)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购物清单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4 解决问题 第4课时 用“移多补少法”“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 课件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小试牛刀
1.聪聪有 67张《水浒传》人物卡片,天天有 41张。聪 聪给天天多少张卡片后,他们俩的卡片同样多? 方法一: 先求和再对半分。
(67+41)÷ 2=54(张) 67-54=13(张)
新课导入
方法二: 用相差数量的一半,移多补少。 67-41=26(张) 26÷ 2=13(张)
答:聪聪给天天( 13 )张卡片后,他们俩的卡片同样多。
当堂检测
夯实基础(选题源于教材P33练一练)
1. 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 16 )元 ( 9 )元
2条围巾: 1条围巾: 1顶帽子:
66-34=32(元) 32÷2=16(元) (34-16)÷2=9(元)
当堂检测
2.红红和丫丫想买一样的铅笔盒。
她们买了两个铅笔盒,回去后红红应该还给丫丫多少元?
24-18=6(张) 6÷2=3(张) 18+3=21(张)
答:牛牛给贝贝3张邮票,现在每人各有21张邮票。
当堂检测
4. 红红和丫丫一共有84张邮票,她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丫丫: 红红:
丫丫的邮票 红红的邮票
多的张数
84张
8张
每人现在有:84÷2=42(张) 红红:42-8=34(张)
丫丫:42+8=50(张) 答:红红原来有34张,丫丫原来有50张。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上课课件
三 解决问题
第4课时 用“移多补法法”“等量代换法” 解决问题
新课导入
拔河比赛
甲队
乙队
怎样使两队人数一样多呢?
新课导入
探究点 1 移多补少问题
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9本 5本
新课导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2.学习使用加号“+”表示加法运算;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加号“+”;2.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学符号“+”;2.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教师备好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具;3.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内容,复习加号“+”的使用方法;•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学习新知识1.教师用黑板示范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2+3=5;2.让学生跟读题目,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结果;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帮助理解加法运算的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2.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错。
4. 拓展知识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解决;2.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3.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趣的加法问题。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
七、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的理解;•鼓励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总结学生掌握程度,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即为本节课《用数学》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新课导入
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
点击 图片 播放 视频
解: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 龄为x岁,得出方程
1 x 1 x 1 x 5 1 x 4=x
6 12 7
2
1 x 1 x 1 x 5 1 x 4=x
6 12 7
2
你能解出这道方程吗?
把你的解法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解法好.
像上面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 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则可以 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些.
新课导入
解: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岁,得出方程
1 x 1 x1 x51 x4= x
练 习 【选自教材教材P129 练习 第1题】
1. 解下列方程:(1)19 x= 21 ( x 2) ;
100 100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乘 100),得
19x = 21(x – 2).
去括号,得
19x = 21x – 42.
移项,得 19x – 21x = – 42.
合并同类项,得 – 2x = – 42.
特别提醒:(1)去分母是为了将分数系数化为整数;
(2)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既能约去分母,又 能使所乘的数最小.
试一试 3x 1 2 3x 2 2x 3
2
10
5
5(3x + 1) - 10×2 = (3x - 2)- 2(2x + 3)
15x + 5 - 20 = 3x - 2- 4x - 6
3(5x – 1) = 6(3x + 1)– 4(2 –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答:剩下的还要烤
6
次。
1.如果用50元钱买了1本《童话故事》后,还可以买几本《连
环画》?
(50-20)÷5=30÷5=6(本)
2.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吗?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还要烤几次 54÷9=6(次)
?
列式计算:
再求: 列式计算:
。
? 。
②我还会列综合算式计
算: (90-36)÷9=54÷9=6(次) 。
减 小括号
(4)我会做检查和口答。
每次烤9个,烤6次是( 54 )个,再加上已经烤好的36个,一共 是( 90 )个,和面包师要烤的个数一样。我答对了。
认真阅读例4,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面包师一共要烤 ( 90 )个面包,已经烤了( 36 )个,每次能烤( 9 )个。 我要解决的问题: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
(2)我会画图来分析。
90
36
9
(3)我会列算式。(算完后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算法,再 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是这样算的: 先求: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混合运算
用数学 英将小学 余志军
学习目标 1.我会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2.我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问题的过程。
计算下面各题。
38-15-7
= 23-7 = 16
48-18÷6
= 48-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
4 ×6 ÷8
= 24÷8 =3
(50-20)÷5
= 30÷5 =6
自主学习
1.说说面包师傅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一步能直接求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