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主动成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交通工具的发展1.传统的交通运输状况相传黄帝时已知做车;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从形式上看,车与商车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却有所改进;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

南朝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梁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车,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则是船。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交通路线,而船也成了南北水上交通的重要工具。

在南方,由于河道密布,运河多如牛毛,在此,船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2.近代以来的交通运输状况(1)航运方面①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一方面,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但是早期的资本输出也已经开始,其中经营轮船公司就是表现之一。

轮船在当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

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等。

它们很快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的航运,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廉价原料的掠夺,从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我国经济的更加落后。

另一方面,洋务派在19世纪70~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它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3.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演变脉络,明确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和创造为背景,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4.强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引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引

第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览众山小
三维目标
1.通过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等知识的学习,认识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历程。

2.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等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历史观。

学法指导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以便形象深刻地掌握知识。

如阅读教材的三幅图片,说明它们基本上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并利用教材上《火车机车演变一览表》作归纳总结。

可以去上网查找早期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过程,认识到科研创造的艰辛。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示范教案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示范教案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从容说课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习俗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交通和通讯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使我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在近代发生了重大的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节课分两个方面,对这一进步的历程进行了阐述。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发展”主要是介绍我国轮船运输、铁路运输、公路交通和航空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并简要概括了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第二目“通讯工具的变迁”,则讲述了我国近现代通讯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中还配有一些图片和资料,有利于学生详细掌握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史。

教学时,要把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熟悉我国交通和通讯行业的成长历程,并理解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让学生模拟记者,报道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和理解历史主要特征。

3.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语文教材中,应该学过唐朝杜牧所写的《过华清宫绝句》一诗吧,哪位同学可以朗读一下这首诗?生:“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师:不错。

接着,我再请一位同学把后两句意思讲给大家听。

生:一匹快马扬起千里尘埃,不过是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又有谁知道是荔枝已送到长安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教学设计(6页)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用PPT展示图片,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

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

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课堂讨论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探究性问题、历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2.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对生活的改变,增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认同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历史责任感。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 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节课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火车的发展历程时,教师播放了蒸汽火车运行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代入感。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背景:在讲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引入了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普及,让学生了解这些交通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距离,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同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讲解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我以电话、电报、无线电通讯等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通讯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通讯效率。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关注时代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相关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3. 创设问题情境,如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5. 亮点五:作业小结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了一项关于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短文作业,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4.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如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制作汇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6.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如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现场演示等,使学生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有更直观、生动的认识。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日常生活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未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字数在600字左右。
5.收集有关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一个小型的展览或展示,展示时应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6.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在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字数在1000字左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5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包括轿子、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普及。
2.理解通信工具从书信、电报、电话、手机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掌握其技术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
3.分析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进步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高中历史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交通:
小结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 诞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3)新中国建立后 ①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 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 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②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 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④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和公路
1、铁路交通:
2、公路交通: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 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 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 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 汽车。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公路交通:
①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水运和航空
1、水路交通: 2、航空运输:
(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水运和航空
1、水路交通:
2、航空运输:
小结
(1)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 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世界民 航大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照片、文字材料,让学生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表达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数据的比较,清楚认识今天中西部地区在交通和通信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西部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教学导入:〔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古代交通事业欠发达〕用什么运荔枝?〔快马加鞭〕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板书课题〕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工具概念问题:什么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工具。

2、交通工具更新的表现〔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3〕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汽车: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在1924年,北京迟至1935年才开始有公共汽车上路。

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航空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航空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难点: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2.重点: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豪感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进步,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将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入手,带领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他们对我国及世界科技发展有一定了解,但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尚浅。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相关内容,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分析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4)实践活动:设计制作模型、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评价:
6.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无人驾驶汽车、5G通信技术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注意: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确保作业质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参考资料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原始资料东洋人力车输入,大受城市居民欢迎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也,租界通衢已见。

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

其车来于东洋……若与本地之独轮车相比,则亦有长有短者。

其所短者,在于仅能载一人,而其长处则于坐者较便。

且小车粗陋,自尊者多不屑于乘焉,若不能家内自置一轿,则每苦逼于步行矣。

今设二轮车,想于此类大为得便宜之举也。

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

”铁路国有,巩固国防今日不讲民生主义则已,欲讲民生主义,当先防异日大铁道公司之弊。

欲免此弊,须使铁路归国家公有,以杀其势。

此国有政策合与民生主义者。

路归国有,利在个人。

路归国有,利在国家。

在人为私利,在国家为公利。

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

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

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

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

历史俱在,斑斑可考。

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

……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

——谭人凤《粤汉铁路说帖》,上海《民立报》1912年7月8~9日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情况民国十年,邑人穆湘瑶与南汇朱祥绂合组上南交通事务局,推举朱祥绂为局长,修筑上[海]南[汇]县道,由公司垫款筑路,与交通局缔结租路有轨行车契约,以30年为期。

路自浦东周家渡浦滩起,南经杨思桥、三林塘,又南至天花庵南而入南境百曲,以达周浦为第一段,计路线长24华里,在邑境者16里,向南经沈庄、杭头以抵新场为第二段,再向东南至大团、泥城为第三段。

路面宽40英尺。

十年十月兴工,十一年六月工竣,九月开始行车,十三年冬改用铁道,修建水泥桥六座,十四年春改驶钢轮,每小时一班,与浦东轮渡衔接,人咸称便。

——黄苇、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张之洞议电报之利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一学生,旨在使学生:
1.了解中国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方面的发展进程;
2.掌握重要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名称、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3.探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如何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重点
4.理解对古代中国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进程及其意义;
第三步:学习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
14.让学生了解现代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名称、特点、应用以及优缺点;
15.采用实例演示这些工具,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探究它们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第四步:交流与讨论
16.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探究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意义;
17.让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慢慢深入地学习和探究这些知识。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
18.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个课题的核心知识和观点;
19.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这个课程中学到的重要知识以及将来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
20.让学生能够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继续学习和提高。
第一步:导入
9.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这一课将会探讨什么;
10.让学生自己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意义、作用等进行探究和讨论;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二步:讲解古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
12.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究其在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
13.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车、船、马等交通工具和书信、驿站等通信工具,分别介绍它们的名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作用、历史背景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比较,认识历史上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作为祖国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设置课前思考题:中国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都有什么?知道这些通讯方式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吗?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对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交通或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加深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直观认识,初步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学习:查找有关自行车发展历史的资料,绘制有关图片,并注明相关介绍,认识自行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

实践活动:与同学组成合作小组,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化情况,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
C.京汉铁路
D.京绥铁路
解析:考查对标志性事件的记忆。

答案:A
2.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
B.“八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C.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D.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解析:对于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变迁,重点掌握其表现和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同时知识掌握要准确到位。

B项应为“九五”期末。

答案:B
3.1903年,一军人从满洲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A.没有直达的火车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旅行再转至哈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解析:沪宁铁路1908年才开通,故B项错;1909年中国方有第一架飞机,故C项错。

答案:D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至19世纪末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C.2000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D.20世纪80年代起,机关开始使用传真机
解析:A项应为“20世纪初”;C项应为“第二位”;D项应为“上世纪90年代起”。

答案:B
5.下列关于近代以来通讯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C.2000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D.电讯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2000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答案:C
6.(1)阐述交通、通讯工具的更迭过程,并分析它们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2)想一想,今天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讯的方式都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对交通通讯工具变化的认识及理解,并密切联系当今生活实际。

参考答案:(1)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

通过不断的更迭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2)包括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信件
7.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磁悬浮列车
图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广告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内容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通过两幅反映时代气息图片的展示,考查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变迁表现和影响的掌握情况,既体现了新课标注重人文精神的主旨,又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反映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说明我国的交通工具变化巨大。

(2)反映了电讯产业的快速发展。

说明我国通讯工具变化巨大。

(3)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8.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十分迅速。

请回答:(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1)问注意关键词“近代以来”;(2)问注意条理清楚,分条论述。

参考答案:(1)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有:①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并获较快发展中,90年代以后呈现萎缩状态。

②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铁路诞生,新中国成立以后,相继修建多条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并随后在各大城市出现。

⑤清末民初,公路修筑技术传入我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发展了
1909
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民航线开通,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其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走近高考
9.(2006全国文综,40)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图7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7,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

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伺。

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家为人瓜分。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

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其余为……列强资本所控制”这一信息,结合图7所体现的铁路分布区域特点不难作答。

第(2)问也是一个典型的材料解析题,根据材料中“铁道为人所夺,国家为人瓜分”“此区域农产最富……矿产丰富”等信息可判断出孙中山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战略意图。

第(3)问是一个简单的识记再现题目,直接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区域分布不平衡(或铁路集中于东部和东北地区);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维护国家主权(或抵御列强侵略);开发利用西部资源。

(3)康藏、青藏、新藏公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