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二)》教案2
【K12学习】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课题搭一搭(二)教材简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其书写格式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竖式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16÷6=2(个)——4(根)2.看一看,说一说。
尝试独立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解释并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加上单位。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练一练:四、总结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这堂课有那些收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内容
《搭一搭(二)》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将通过搭建和拼图,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幼儿将通过搭建和解决问题,促进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激发:幼儿将通过合作和团队活动,激发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升:幼儿将通过搭建和游戏,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步骤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通过搭建和拼图,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幼儿通过搭建和解决问题,促进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激发:幼儿通过合作和团队活动,激发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升:幼儿通过搭建和游戏,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资源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搭建和拼图资源。
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的搭建和解决问题资源。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的合作和团队活动资源。
注意力和集中力提升的搭建和游戏资源。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展示、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挥、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表现等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评价、作品评价和参与度评价等进行评价。
《搭一搭(二)》(教案)
《搭一搭(二)》(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题目掌握简单的搭积木技能。
2. 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给同学们出示两个数字(如8和3),让同学们估计这样的积木砌成多少层。
2. 让同学们猜测积木砌成的形状,然后让他们亲自动手砌成这些形状,以检查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3. 请同学们讨论如何计算每层需要多少积木。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探讨与发现规律。
4. 让同学们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积木,砌出自己的设计。
5. 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设计,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步骤:第一步:预测猜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问同学们他们认为需要多少积木才能砌成这个图形。
如果同学们不确定,可以告诉他们需要几层。
第二步:亲手实践让同学们亲自砌成这个图形,检查他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并让他们发现他们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第三步:探索规律老师可以把同学们的答案和每个图形所需积木数显示在黑板上,以帮助他们找到规律。
同学们可以自己讨论,老师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提示。
第四步:制定计划让同学们根据发现的规律和他们的创意,制定自己的计划,并选择合适的积木砌出自己的设计。
第五步:欣赏和评价让同学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互相欣赏和评价,并讨论他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积木技能。
2. 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发现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简单的乘法计算技巧。
2. 让同学们选择合适的积木,砌成自己的设计。
课后作业:1. 继续搭建积木制作出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积木建造不同的形状。
2. 回家看看有哪些可以拼成图形的东西,并写下名字和图形的形状。
扩展训练:1. 玩“搭积木游戏”,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简单的搭积木技能。
2. 让同学们用乘法计算器计算出每个图形需要的积木数量,以巩固他们的乘法技能。
3. 让同学们参观附近的建筑物或自然景点,找出有多少层楼或几个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
2. 能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积木、计时器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笔、记录本)、积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结构,并记录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2. 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尺子,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测量长度(10分钟)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测量他们搭建的积木结构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测量长度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题将会涵盖如何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们将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练习题将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填写相应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并记录下长度,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搭一搭(二)》是一节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第73页例1和第74页的练习。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2. 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搭建任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积木的技巧,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积木搭建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积木搭建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搭积木的原理和技巧。
2. 讲解:讲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如如何保持积木的稳定性,如何利用积木的形状和颜色等。
3. 示范:教师搭建一个简单的积木模型,展示搭积木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搭积木的技巧。
5.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建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搭一搭(二)2. 板书内容:搭积木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步骤。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并拍下照片,附上简短的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搭建不同的造型,如房屋、车辆、人物等,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搭积木的创新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加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设定,我认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搭一搭(二)》是一本针对幼儿的教育绘本,它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搭积木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幼儿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读后感内容读完《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动手能力的培养:《搭一搭(二)》教学设计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我深刻理解了动手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动手能力是指通过手的动作和操作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幼儿可以通过搭积木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也是一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搭一搭(二)》教学设计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我深刻理解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空间想象力是指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和关系的想象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学设计,幼儿可以通过搭积木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力,学会观察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和关系。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也是一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关怀。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搭一搭(二)》教学设计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我深刻理解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幼儿可以通过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也是一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三、个人感悟和启示通过阅读《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我从中获得了一些个人感悟和启示:激发创造力:通过《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我明白了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性。
搭积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教学设计,幼儿可以自由组合和搭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课标要求:本节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成功的欢乐。
学习重点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学具:小棒等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师:大家喜欢玩积木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有关的游戏好不好?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一种图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同学们,你知道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什么图形吗?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一共有16根小棒,6根小棒可以搭成一个小房子)二、探索交流(感受新知)探究一:有余数除法及其竖式写法(1)你能根据上图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多少根小棒?)(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和大家说一说。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组1代表:我们组是用学具摆的,6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16根小棒就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组2代表:我们组是用连减计算的:16-6-6=4,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组3代表:我们组用的是乘法口诀:(二)六十二,16-12=4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师:这道题如果让你列个式子,应该怎样办呢?学生思考交流,小组探讨得出结论。
16÷6=2(个)……4(根)师:除法算式中的6、2和4分别表示什么?一对一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6表示6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2表示搭成2个房子,4表示还剩下4根小棒。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搭一搭(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理解和运用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搭一搭(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搭一搭(二)》的教材和教具
搭建材料,如积木、乐高等
搭建示例和模型
教学步骤
步骤一:搭建原理和技巧
教师向学生介绍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平衡、稳定等,让学生理解搭建的基本规律。
步骤二:搭建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搭建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技巧进行搭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步骤三:合作与沟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沟通活动,如小组搭建、互相展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步骤四:科学与工程兴趣
教师通过搭建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更多的搭建可能性。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搭建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学生搭建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
学生合作与沟通的参与度和效果
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搭建能力,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搭建活动,挑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搭建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分享精神。
《搭一搭(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搭一搭(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积木2. 长度单位尺3. 画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搭建好的积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搭一搭(二)”,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2. 教师用积木作为教具,展示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积木的长度。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用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积木的长度。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搭建积木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搭建积木的任务。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2. 搭建积木的题目和答案。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测量和记录其长度。
2.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共5则)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共5则)第一篇: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搭一搭(二)教学设计课题:搭一搭(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分苹果”、第二课“搭一搭(一)”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了除法竖式并理解了竖式中各部分的意思、探索出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后进行的学习。
让学生结合操作和分物活动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加减法和乘法竖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竖式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应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一方面,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另一方面,借助竖式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等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小组交流,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2.请学生列出算式。
3.16÷6 =□()……□()的结果是多少呢?请你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吧!4.小组交流。
【学习成果预设:①学生通过画图得到答案:搭一个房子需要6根小棒,有16根,能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②通过乘法口诀得到答案:(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③通过列竖式得到结果。
】活动二:全班汇报——联系操作过程,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点交流竖式的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竖式的写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联系画图过程,说一说竖式各部分的意思:“16”代表小棒的根数。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观察、分类和归纳。
2.能够利用已知规律,自主完成3个数的组合活动。
3.能够发现、总结出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验证。
4.能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提高搭配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概念“搭配”。
2.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搭配”实物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发现生活中的事物间的“搭配”关系。
活动规则: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搭配等方式发现物品中的“搭配”关系,并进行简单讲解。
活动提示语: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物品,看看它有没有“搭配”关系?2. 活动二——“搭配”图片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归纳整理,进一步理解“搭配”的本质。
活动规则: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在板书上进行归纳整理。
活动提示语:请看看这些图片中物品的“搭配”关系?3. 活动三——“搭配”得出数字规律活动目的:通过搭配数字,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张数字卡片,学生自主组合,完成任意三个数的搭配,并计算其和。
2.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并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提示语:不同的数字能否搭配出相同的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 活动四——“搭配”运用活动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搭配能力,将已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卡片,学生自主搭配,并计算出其和。
2.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搭配规律相互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活动提示语:同学们,你们刚才练习的时候感觉怎么样?请根据你们目前的理解制作题目,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四、教学后记本课为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搭一搭”系列的第二篇教案,本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实物、图片和数字的搭配来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概念,并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搭配能力。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搭一搭(二)》是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交流能力。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幼儿的持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多种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和建筑材料。
制作示范模型,以便向幼儿展示建造的方法和技巧。
安排适当的教学环境,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建造活动。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建筑模型或照片,引起幼儿对建筑的兴趣,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建筑的想法和认知。
示范与讲解:向幼儿展示示范模型,讲解搭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鼓励幼儿提问和互动。
自由探索:让幼儿自由选择积木和建筑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设计和搭建自己的建筑作品。
团队合作: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设计和搭建一座大型建筑作品,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交流能力。
展示与分享:邀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建筑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互相学习和欣赏。
评价与反思:与幼儿一起评价和反思他们的建筑作品,让他们思考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所学到的经验。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他们积极参与建筑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展示了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示范需要更加详细: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详细地进行示范,让幼儿更清楚地理解搭建的方法和技巧。
团队合作需要指导:我会在团队合作环节加强指导,让幼儿更好地协作和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评价和反馈可以更具体:下次教学中,我会给予幼儿更具体的评价和反馈,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明确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幼儿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搭一搭(二)》教案2
《搭一搭(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P6和P7的《搭一搭(二)》。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如果除法计算中,余数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13÷2 16÷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二)”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a.一个房子要几根小棒?(学生回答:6根)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列算式:16÷6=()……()
答:。
2
6丿1 6
1 2
4……余数
b.小组讨论: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2.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13÷5=2(个)……3(根)
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 ~5题。
(四)总结
七、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正方形的识别和运用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搭一搭活动,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创作。
4. 小结: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4.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4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4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一)做一做,说一说“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50-45=5(米) 98-93=5(米)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96-16=80(个) 80-38=42(个)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25+5=30(元) 50-30=20(元)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搭一搭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搭一搭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搭积木的套装和其他搭建工具与搭积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教师通过讲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结构和搭建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步骤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搭建和创意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步骤三: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促进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搭建和团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搭积木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的评估,评估学生对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搭积木的自由搭建和创意设计中的表现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搭建和团队竞赛中的表现和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搭积木的挑战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搭积木的创意比赛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搭建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大型搭积木项目的合作搭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
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对创意和设计的兴趣。
教学内容
《搭一搭二》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将通过示范和实践,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搭建和设计,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
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学生将通过搭建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意和设计兴趣的激发:学生将通过讨论和展示,激发自己对创意和设计的兴趣。
教学步骤
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通过示范和实践,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搭建和设计,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
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搭建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意和设计兴趣的激发: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激发自己对创意和设计的兴趣。
教学资源
搭积木的示范和实践材料。
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指导材料。
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搭建和解决问题材料。
创意和设计兴趣激发的相关资源和展示活动。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对搭积木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表现、手眼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创意和设计兴趣的激发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评估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下《1.3搭一搭(二) 》教案 (2)
《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同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情境引出除法的横式,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结合情境和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利用竖式解决问题,并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解释算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教科书创设了搭房子的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这里可直接让学生填出横式的结果。
·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在第一节课初步认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加深对除法竖式的认识。
教科书同样强调结合搭小房子的过程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并引导学生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看一看,说一说。
有关概念理解的研究表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内容,如为一个算式编出一个能够用此算式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所学概念理解程度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科书首先呈现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算式,然后呈现两个情境,并给出两个学生联系情境解释算式的例子,旨在通过结合情境解释算式,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进一步认识余数。
有了参前面的基础,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让学生首先尝试独立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4.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整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整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水果拼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拼盘中的水果数量。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分数乘整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示例:1/2乘以3等于3/2,表示1/2的三倍是3/2。
1/2除以3等于1/6,表示1/2分成3份,每份是1/6。
3.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如:小明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苹果?解答:2/3乘以3等于2,每个同学能得到2个苹果。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整数:分子乘整数,分母不变。
2.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七、作业设计(1) 1/3乘以4;(2) 2/5除以3;(3) 3/4乘以5。
2. 答案:(1) 1/3乘以4等于4/3;(2) 2/5除以3等于2/15;(3) 3/4乘以5等于15/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学生应加强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一搭(二)示范教学方案
搭一搭(二)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44÷8=43÷5=32÷7=22÷3=33÷9=20÷9=27÷7=22÷5=34÷5=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师: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拿出你的小棒,搭一搭,试一试吧。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生:6根小棒可以搭1个正方形,12根小棒可以搭2个正方形……照这样摆下去,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6÷6=2(个)……4(根)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2. 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师:可以列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全班核对,教师课件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根据“二六十二”,说明我们搭2个房子用了12根小棒,剩余4根小棒,剩余的小棒不够再搭1个房子了。
这也正好说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生2:计算商时,要使商和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还要接近被除数。
师: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试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①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②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加深对除法竖式的认识,进一步体会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一搭(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P6和P7的《搭一搭(二)》。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如果除法计算中,余数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13÷2 16÷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二)”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a.一个房子要几根小棒?(学生回答:6根)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列算式:16÷6=()……()
答:。
2
6丿1 6
1 2
4……余数
b.小组讨论: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2.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13÷5=2(个)……3(根)
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 ~5题。
(四)总结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