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学案
2021-2022学年新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练习:第二章 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概念判断1.不同的司机在不同的状态下反应时间是不同的。
(√)2.汽车的刹车距离是固定的。
(×)提示:刹车距离与刹车速度和路面情况等因素有关,是不确定的。
3.汽车的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
(×)4.行车途中要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5.安全距离就是刹车距离(×)提示:安全距离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
二、选择题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
前方突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 m/s2。
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汽车运动的距离为()A.10 m B.20 m C.25 m D.50 m【解析】选C。
由题意知,车速v=20 m/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最后末速度减为0,由推导公式v2=2as可得:s=25 m,故C正确,A、B、D错误。
2.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s=20t-2t2(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
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A.18 m B.32 m C.48 m D.50 m【解析】选D 。
根据s =20t -2t 2可知,初速度v 0=20 m/s ,加速度a =-4 m/s 2。
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s =-v 20 2a =-202-2×4m =50 m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3.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120 km/h ,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 ,此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为了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A .10 m/sB .15 m/sC .10 3 m/sD .20 m/s【解析】选D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行驶中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在保障汽车行驶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加速度为正,速度会逐渐增大;如果加速度为负,速度会逐渐减小。
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v = v₀+ at 表示,其中 v 是末速度,v₀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x = v₀t + 1/2at²表示。
二、汽车的加速与减速当汽车踩下油门加速时,就是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此时加速度为正,速度不断增加。
而当踩下刹车减速时,就是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速度逐渐减小。
汽车的加速性能是衡量其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较好的加速性能可以让汽车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速度,从而在超车等情况下更加安全和便捷。
然而,在实际行驶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加速性能,更要关注减速性能,也就是刹车的效果。
因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减速停车,对于避免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刹车距离的计算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行驶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
刹车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部分。
反应距离是指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开始踩刹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这段时间通常被称为反应时间,一般人的反应时间在 05 秒到 1 秒之间。
假设反应时间为 t₁,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则反应距离可以用公式 s₁= vt₁计算。
制动距离是指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
制动距离与汽车的刹车性能、路面状况、车速等因素有关。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以推导出制动距离的公式 s₂= v²/(2a),其中 a 是刹车时的加速度。
因此,总的刹车距离 s = s₁+ s₂= vt₁+ v²/(2a) 。
2.5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v
所以A、B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v1
(2)t0时刻两物体共速,此时AB两物体离
v2
得最远。最远的距离xmax=xB+s0-xA
A
B
Δs
0
t0
(3)t0时刻之后,B物体总比A物体速度小,所以A、B之间的距离开
始越来越小,A开始慢慢追上B,最后也一定可以追上。
(4)A能追上B,且只相遇一次
t
追及和相遇问题常见情况
A
0
t0
若两者速度相同时,A还未追上B,则A一定追不上B。之间距离先
变小后变大,当两者共速时,AB之间距离有最小值。
t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几种情况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③匀减速追匀加速(V0减>V0加)
v
B
A、B两物体同时向右运动,
A以某速度做匀减速运动,B以某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
0
A
t0
若两者速度相同时,A还未追上B,则A一定追不上B。之间距离先
例题3: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为to=0.5s,但饮酒会引起反应时间延长,
在某次试验中,一名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
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下,行驶距离为L=39 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25m,此过程可以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
(1)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时间.
xm ax x前 - x后 x0 x0 x
∆x--共速前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物体多运动的
距离;
x0--初始时刻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总结归纳
2、快追慢(乙追甲)
在共速时(t0时刻),两物体有最近距离。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粤教
例3 (2019·汉阳一中月考)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平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在他前面s0 =13 m远处以v0=8 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 经t0=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警车发动后到追上违章的货车所用的时间t;
(2)v1=7 m/s. 答案 能 4 s
12/12/2021
总结 提升
若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的后者追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小的前者,v后>v前两者距
离减小,v后<v前两者距离增大;若v后=v前时s1≥s2+s0(s0为两者初始距离)则
能追上.若追不上,v后=v前时,两者有最小距离.
12/12/2021
答案 30 m
12/12/2021
1234
3.(追及相遇问题)(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汽车以速度20 m/s在平直公路 上行驶时,制动后40 s停下来.现该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 前方200 m处有一货车以6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则: (1)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见解析
12/12/2021
1234
12/12/2021
202 2×2 000
m/s2=0.1 m/s2.
12/12/2021
1234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则 v2-at=v1,t=120 s 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s1=v1t=8×120 m=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 s2=v1+2 v2t=1 680 m 位移大小关系:s2=1 680 m>600 m+s1=1 560 m,故会相撞.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编号:⑦】1、会推导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 2-v 02=2as2、理解并掌握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几个重要关系,并灵活运用.3、能熟练而灵活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运动学问题.【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自主学习:学过的公式atv v t +=0(无需知道s ) 2021a t t v s +=(无需知道t v )as v v t 2202=-(无需知道t ) 202ttv v v v +==(无需知道a )1.P57案例1(1)反应时间内汽车做 运动,运动的距离应该用公式 计算出大小为 。
(2)制动过程中汽车做 运动,运动的距离应该用公式 计算出大小为 。
(3)安全距离为 。
(4)生活中,造成追尾的原因有①② ③ 等。
2.P58案例2(1)汽车制动后做 运动,末速度为 ,位移计算用公式 。
(2)计算出案例中的汽车是否违章小结: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公式较多,要判断题中的已知适合哪个公式,达到快捷运用、快捷计算的目的。
自主探究:例一: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 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分析、归纳:甲乙两车距离△s 的变化 当乙v <甲v 时,△s当乙v >甲v 时,△s 当乙v =甲v 时,△s解: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是指两物体在某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
①两者的位移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规律建立方程; ②可以利用位移图象或速度图象分析。
(2)追及是指两物体同向运动而达到同一位置。
找出两者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
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时的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①匀减速物体追同向匀速物体时,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为:即将接触时,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距离最大的条件为:两者速度相等。
2021粤教版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word学案
2021粤教版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word学案1、2021粤教版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word 学案【《课标》要求】1.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会分析一般的简洁问题。
2.了解机动车安全驾驶法规。
【学习目标】1:依据文字信息能在头脑中呈现汽车在人体反应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刹车时间内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2:会应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推理结论,结合汽车的运动分析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汽车安全行驶问题,培育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不擅长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不能正确选取加速度的正负号;不擅长排除题目中多余的已知条件。
【学习过程】1:同学们都有肯定的直接或间接驾驶机动车的阅历,你们能说出几条安全行车的法规?为什么要保持肯定的行车距离?为什么不行酒后2、驾车?为什么不行超速驾驶?2.新课内容商量一:汽车行驶中为什么要保持车距?例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觉前方8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s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商量二:上题中,汽车刹车后经4s停下来,试问驾驶员发觉事故到汽车停下来是否也是4s?反应时间:人对四周发生的事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作出反应,从人发觉状况到实行行动所经受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
”例2:上题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5s,汽车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各是多少?该汽车有安全问题吗?分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什么运动?刹车后做什么运动?商量三:为什么不允许酒后开车?〔服用某些感冒药后,或老年人,或处于疲惫状态下都不易开车〕例3若驾驶员酒后3、开车,反应时间为1.5s,上述汽车是否有安全问题?在通常状况下,驾驶者的反应时间与其留意力集中程度、驾驶阅历和体力状态有关,平均约为0.5∽1.5s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则至少会增加2∽3倍。
2022高一物理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学案(粤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学案(粤教版必修1)1.安全距离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2.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车停下来所行驶的距离,在制定交通安全距离中的刹车距离时,是按照刹车后车做匀减速行驶计算的.由v2t=2as得s =v2t2a,可知刹车距离由______和 ____决定,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由______和______决定.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由速度公式v t=________和位移公式s=________________联立消去时间t,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t-v20=2as 当v0=0时v2t=______.4.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有图象法、______法等,注意分析物理过程要先画草图,选择恰当的公式解题.一、汽车行驶安全问题[问题情境]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要点提炼]1.反应距离在汽车行驶安全知识中,反应时间是指信息传达至驾驶员后到驾驶员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反应距离决定于反应时间和车的行驶速度.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车速一定的情况下,反应越快即反应时间越短,越安全.2.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其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3.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二、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处理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1.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2.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结合运动学方程求解.二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以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有时也可借助v-t图象进行分析.例1 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0.7 s.请分析一下,应该如何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例2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一辆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在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2)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3)作出此过程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变式训练在平直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车:s1=6t,汽车:s2=10t-14t2,由此可知:(1)经过______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2)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为______.(3)自行车追上汽车的过程中,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______.【即学即练】1.一辆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该速度行驶,必须在1.5 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2.若汽车以12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意外情况,驾驶员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 m/s2,求刹车后2 s时的速度大小.3.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6.25 m(刹车时间超过2 s),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 1.反应距离 刹车距离 2.v t a 地面 轮胎3.v 0+at v 0t +12at 2 2as4.公式核心知识探究 一、[问题情境]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t ,刹车距离为s ,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 ,则由题意可得s =vt +v22a,将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和刹车距离代入上式得:56=803.6×t +(803.6)22a ①24=483.6×t +(483.6)22a ②由①②两式解得t =0.72 s故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0.72 s 解题方法探究 例1 见解析解析 从后车的运动考虑,造成“追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速过快;(2)跟前车的车距过小;(3)司机的反应较迟缓;(4)车的制动性能较差.当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如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匀减速滑行.所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先后做着两种不同的运动,行驶中的安全车距应等于两部分位移之和.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确保行车安全,反应时间应取0.7 s 计算.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20 km /h =33.3 m /s .在反应时间t 1=0.7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1=v 0t 1=33.3×0.7 m =23.3 m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为t 2=vt -v0a =0-33.3-5s =6.7 s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s 2=v 0t 2+12at 2=33.3×6.7 m +12×(-5)×(6.7)2 m =110.9 m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s =s 1+s 2=23.3 m +110.9 m =134.2 m例2 见解析解析 解法一:(物理分析法)分析: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两物体运动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汽车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的位移相等. (1)令v 汽=v 自,即at =v 自,代入数值3t =6得t =2 sΔs =s 自-s 汽=v 自t -12at 2=(6×2-12×3×4) m =6 m .(2)s 汽=s 自,即12at 2=v 自t ,得t =2v 自a =2×63s =4 sv 汽=at =3×4 m /s =12 m /s .(3)见解法二.解法二:(1)如图所示,设汽车在追赶自行车的过程中与自行车的距离为Δs ,根据题意:Δs =s2-s1=vt -12at2=6t -12×3t2=-32(t -2)2+6可见Δs 是时间的一元二次函数,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作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显然当t =2 s 时汽车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最大距离Δs m =6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2=at =3×2 m /s =6 m /s . (2)汽车追上自行车,即Δs =0所以-32(t -2)2+6=0解得:t =4 s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4=at =3×4 m /s =12 m /s . (3)图象如图所示.变式训练 (1)16 s (2)2 m /s (3)16 m 即学即练1.43.2 km /h 8 m /s 2 2.4 m /s 3.20 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计量尺、秒表。
教学素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导入,引入新课,与学生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讲解,上课时间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实验设计,上课时间10分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并解释实验步骤,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实验操作,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上课时间20分钟,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规律总结,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练习,上课时间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上课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问题检查反馈,上课时间5分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作业布置和练习的反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可利用其他现象进行教学延伸,如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答案:会撞到障碍物
探究二 刹车类问题
1.通过实验,可认为交通工具刹车后是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
2.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是:先求出它们从开始刹车
(1)汽车刹车开始后5 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运动41.25 m所经历的时间. 核心点拨:汽车刹车滑行的时间是多少→已知v0、 a、s,如何求t. 解析:(1)v0=126 km/h=35 m/s, 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 t=v-av0=0--1305 s=3.5 s,
由于t1=5 s>3.5 s,所以此时汽车已经停止,5 s内 的位移为3.5 s内的位移,即
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要注意 两物体的时间、位移和速度关系,速度相等往往是分析
判断的切入点.
解析:(1)法1:基本规律法.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此时 经过的时间为t1,汽车的速度为v1,两车间的距离为Δ s,则有 v1=at1=v自, 所以t1=va自=2 s, Δs=v自t1-12at21=6 m.
(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18 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
解析:已知v0=20 m/s,v1=12 m/s,t1=2 s.
(1)刹车后2 s前进的距离
s1=v1+2 v0t1=20
m/s+12 2
m/s×2
s=32
m,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a=vt-t1 v0=12
法2:相对运动法.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则从开始到相距最远的这段时 间内,汽车相对这个参考系的各个物理量为 初速度v0=v汽初-v自=0-6 m/s=-6 m/s, 末速度vt=v汽车-v自=0, 加速度a′=a-a自=3 m/s2, 所以最大距离s=v2t2-a′v20=-6 m, 负号表示汽车在后. 经历的时间t=vt-a′v0=2 s.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案
汽车行驶安全1
第九周星期二高一(4)班授课人:张矿香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任教的班级是年级排名比较靠后的一个平行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思维不够灵活。
因此本节课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汽车行驶安全中的应用为中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目的。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1.汽车行驶安全;2.追及与相遇问题;3.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运动问题。
这一节讲解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题一讲解判断汽车行驶安全与否的方法,例题二讲解反应时间的概念。
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还增加了有关酒后驾驶和高速公路安全距离设定的例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掌握判断汽车安全与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用图片引入课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关系的探讨,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对由浅入深的情景例题的解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如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选择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如何分析题目,懂得把繁杂的过程利用示意图分阶段处理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例1】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气阀,让车减速滑行.滑行了300m时速度减为关闭气阀时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s停在车站.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维持不变,试求:(1)从火车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位移;(2)火车滑行的加速度;(3)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例2】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汽车从开始启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少时间后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例3】甲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因前方有乙车在同车道同方向匀速行驶,立即刹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求:⑴甲车刹车后通过64 m位移需多长的时间?⑵甲车刹车后经20 s的位移多大?⑶若前方乙车的速度为10 m/s,甲驾驶员刹车时,二车的距离为40 m,问两车是否会相撞?⑷若甲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两车是否会相撞?【课堂训练】1、飞机起飞时相对静止空气的速度为60m/s,航空母舰以20m/s的速度向东航行,停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向东起飞,飞机的加速度为4m/s2.则飞机起飞时间为多少?跑道至少要多长?2、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 s速度变为6 m/s,求:(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3、汽车以10m/s的速度前进时,突然发现前方30m远处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汽车随即刹车,为保证汽车不碰到自行车,试求汽车刹车的最小加速度.4、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要在200 s时间内追上前面1500m处正在以10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已知这辆车的最大速度为20m/s,那么汽车匀加速行驶的加速度至少应是多少?5、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1)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6、一辆机动三轮车肇事后,以6m/s的速度沿笔直的公路逃逸,交通警察接到指令时,该三轮车恰好从他身边驶过,交警立即驾驶摩托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追赶,问:警察多久才能追上三轮车?追上时摩托车的位移?什么时候两者的距离最远?(4s;24m;6m)7、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7m)8、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l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 m/s2,求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9、甲乙两辆汽车相距95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同向运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m-v 乙 t1=48 m.
(2)设甲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t0,由 vt=v0+at,解得 t0=8 s.
在 t0=8 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
甲
16
s 甲= 2 t0= 2 ×8 m=64 m
乙车的位移 s 乙=v 乙 t0=8×8 m=64 m
因为 s 甲+32 m>s 乙,所以甲车停止时,乙车未追上甲车,此时两车
车后滑行的位移为 s2=v0t2+2 2 2 =(33.3×6.7-2×5×6.72) m≈110.9 m,
故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s=s1+s2=(23.3+110.9) m=134.2 m.
(2)汽车刹车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设为 t,由 vt=v0+at
0
可知 t=- ≈6.7 s<10 s,由 2 − 0 2 =2as 可知,10 s 内通过的位移
2.常见的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则A追上B时,必有
sA-sB=s0,且vA≥vB.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要使两物体恰好不
相撞,必有sA-sB=s0,且vA≤vB.
3.解题思路和方法
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由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
系→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含有时间的)位移方程
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答案:会有安全问题.
解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1=vt=30
×0.5 m=15 m.汽车
2
2
0-
-30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2= m=60
= m.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
高一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4/6
12
S10WP4013
【经典练习】
1. 一辆轿车违章超车, 以 108km/h 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 猛然发现正前方 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 72km/h 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 10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都是△t.试求△t 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例 2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 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 距离 ) ;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 .. .. 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 .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 .... 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km/h) 45 75 90 105 21 75 96 反应距离(m) 9 15 制动距离(m) 14 38 停车距离(m) 23
3/6
12
S10WP4013
例 3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单行道上以 v1=108km/h 的速度行驶,突然驾驶员发 现在前方 s0=20m 处有一辆货车正以 v2=72km/h 的速度沿相同的方向行驶.于是驾驶员马上采取刹车,已 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1S,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恒为 5m/s2.请分析一下这会发生撞车事故吗?
12
S10WP4013
第十三讲
【知识要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姓名 班号
每年汽车非安全驾驶引发的事故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威胁生命的一大杀手.
我们现在的任务---明确和汽车安全行驶相关的因素,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交通事故. 【案例】综艺大王吴宗宪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其速度为 108km/h,发现前方 80m 处发生了交通事故, 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 4s 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学为例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学为例摘要:尝试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关系的探讨,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注重安全驾驶的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代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得出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示意图,建立物理模型,逐步发现影响行车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因素。
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学代讲匀变速直线运动汽车行驶安全一.问题的提出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构建物理模型一直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粤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后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为教研对象,探讨如何用解决这几个教学难题。
二.教学理念与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学生系统的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通过课本上由浅入深的三道例题,让学生体会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将汽车的安全行驶问题牢记心间,在今后的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贯彻落实核心素养。
(二)预设思路:本节课采纳问答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交通事故,设置疑问——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代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得出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示意图,逐步发现影响行车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因素。
教学手段遵循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主,传统黑板式教学为辅助的原则。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行车的安全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科学思维: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与讨论,理解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的计算方法。
科学探究:结合例题,由浅入深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关系的探讨,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2022高一物理学案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4(粤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基本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分析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关系的探讨,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
2)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加以应用 【知识要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 t =v 0+at s=v 0t+21at 2 υt 2-υ02=2as2、规律的应用:汽车行驶安全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t 反 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驾驶速度行驶所通过的距离S 1=v 0t 反刹车距离:制动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汽车完全停止运动所通过的距离 停车距离: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的素所通过的距离.即 S 停=s 1+s 2 安全距离:应该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即s 安>s 停 【典型例题】【例1】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大,雾天往往出现十几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因此大雾天要关闭高速公路.如果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为120km/h ,汽车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 2.某天有薄雾,能见度约为40m ,为安全行驶,避免追尾连续相撞,汽车行驶速度应作何限制?(设司机反应时间为0.6s )思路:可以要求车在40m 的位移内速度减为零,或者要求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内前进的位移不超过40m .反应时间内车仍是匀速行驶的.解析:正常行驶速率:v 0=120km/h =6.3120m/s =33.3m/s 设限制时速为v ',则:0.6v '+a v 202'-≤40(a =-8m/s 2)解得:v '≤21m/s =75.6km/h .【例2】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h 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 发现前方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h 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m/s 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 .试问△t 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思路:两车减速到零时,走过的路程之和不应超过80m .解析:假设反应时间为△t 时两车恰不相撞,两车的初速度分别为v 1、v 2. 即v 1=108km/h =30m/s ;v 2=72km/h =20m/s由v t 2-v 02=2as 得:(v 1+v 2)×△t +a v 221+a v 222=s代入数值得:(30+20)△t +102302⨯+102202⨯=80解得△t =0.3s .所以要求反应时间应小于0.3s .【规律总结】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处理实际问题实际就是对公式的变形应用.在处理司机刹车问题时,注意反应,时间.汽车的运动实际是先经过一段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处理追赶和相遇问题时,注意抓住运动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或最小)及时间关系(同时出发,时间相同;先后出发,存在时间差). 【当堂反馈】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4.图1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v o t v s a v s o ⨯+===220222或A.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 5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6.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7.如图2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9.物体沿一条直线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3m,第4s内的位移是4m,由此可知[]A.此物体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此物体的初速度是零C.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D.此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10.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经A点时速度是v A,经B点时速度是v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通过AB段的中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AB段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11.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12.图3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则[]A.在t1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B.甲的加速度比乙大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参考答案】1.C2.AB3.D4.BD5.CD6.BC7.B8.C9.D10.AB 11.D 12.AD【达标训练】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2.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
高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案2粤教版必修1
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新课内容讨论一:汽车行驶中为什么要保持车距例例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s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由于是第一题,为建立正确的思维过程和规范的解题模式,基本由老师带领同学分析:首先要指导学生养成慢慢审题的良好习惯,边读题边在头脑中构建物理模型,眼前要展现清晰的物理情景,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初速度为108km/h,即30 m/s.汽车经4s停下来,似乎只有两个已知量,但仔细分析后发现,题中还隐含着一个条件:汽车刹车停止后末速度为0,问题应可解决.题中前方80m处这一条件,并不是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它只作为判断是否安全的依据.)解:选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加速度为a=(v t-v o)/t=(0-30)/4 m/s2=-7.5 m/s2汽车由刹车到停止所经过的位移为s=v o t+at2/2=30×4+(-7.5×42)/2 m=60 m由于前方距离有70m汽车经过60m就已停下来,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讨论二: 例1解题是否严密上题中汽车刹车后经4s停下来,试问如果驾驶员从发现事故到汽车停下来是否也是4s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作出反应、从人发现情况到采取行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请同学们构建从驾驶员发现事故到汽车停下来汽车运动的物理模型.(答案:汽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例2:上题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5s该汽车有安全问题吗汽车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各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 =Vt=(30×0.5)m =15m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同上,为60m,汽车运动总位移为75m,所以有安全问题.)讨论三:为什么不允许酒后开车(服用某些感冒药后,或老年人、或处于疲劳状态下都不易开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在通常情况下,驾驶者的反应时间与其注意力集中程度,驾驶经验和体力状态有关,平均约为0.5∽1.5s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则至少会增加2∽3倍.例3 上题中若驾驶员酒后开车,反应时间为1.5s,上述汽车是否有安全问题此题与例2同类型,所以由思维反应较慢的同学回答解: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 =Vt=(30×1.5)m= 45m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60m,总位移105m,汽车有安全问题.服用某些感冒药后,或老年人、或处于疲劳状态都会延长反应时间,所以都不宜开车.讨论四: 为什么不允许超速根据不同的道路或道路周边环境、对行驶车辆都有一个最高速度限制,不允许超速.请同学们通过计算,将结果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就会明白汽车为什么不允许超速.例四:《驾驶员守则》中安全距离表格车速 40 km/h反应距离 10 m刹车距离 10 m总位移 20 m假定汽车在两种不同速度情况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汽车刹车时加速度相同、请将表格中的A,B,C,D 四个空填上.(此题有一定难度,要找反应快、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同学参于讨论.)分析:①反应距离,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Vt,当时间相同、位移与速度成正比.车速80kmh,反应距离20m;则车速40kmh,反应距离A=10m .②刹车距离,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用推论V t2-V02=2as , 因为末速度为零,所以S = -V02/2a ,当加速度相同、位移与初速度平方成正比;车速40kmh,刹车距离10 m,则车速80kmh,刹车距离B = 40m.③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等于总位移C = 20m D = 60m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车速越大总位移越大,所以行车不要超速.3.课堂小结:1、几个相关的概念:反应时间: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停车距离:安全距离:2、实例分析:方法是当给出了反应时间时,把汽车的实际运动看成是两段: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处理4.课堂练习:1.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2、一艘巨轮在平直航线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150m处有只小船,立即紧急刹车,巨轮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10s才停下来,问巨轮是否会有安全问题?3、在练习2中,若巨轮驾驶员在发现前方小船后经过0.8秒反应时间才刹车,问:在这0.8秒内巨轮行驶了多大位移?5.布置作业:课本第32页的1、2、题课后学生看P32《实践与拓展》七、教学用具为帮助同学建立物理模型,将汽车的运动用flash动画表现出来.八、教学流程图统计与驾驭有关规定明确教学目标讨论一为什么要保持车距讨论二例1解题是否严密讨论三为什么不能酒后开车关爱生命教育归纳安全法规讨论四为什么不允许超速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到行车安全的部分法规,而且知道了这些法规完全来自于运动学原理.在论证这些法规的过程中、我们应用了运动学的公式,明确了一般的解题程序.学以致用,我们今后更要关爱生命,注意安全.布置作业:课本第32页的1、2、题课后学生看P 32《实践与拓展》九、教学反思经过几个班的教学,深感以上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泛泛的考虑,是一种一般性的规划.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班、教师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接受新知识较快的教学班(快班)、学生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教师采用较多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对于稍差点的班、学生自主活动减少,教师占用时间增加;对于接受新知识较慢的教学班(慢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配合为辅.三维目标中、这节课以目标和方法为主.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刚接触用物理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他们刚起步就要养成物理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其中、从获得的信息中建立物理模型,展现不断变化的物理情景又为解决问题的前提,重中之重.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㈠速度公式:0t v v at =+㈡平均速度公式:02t v v v +=㈢位移公式:200122t v v s vt t v t at +===+ 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02t v v as-=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答案
7.5 m
针对练习3 若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 甲车以v1=1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车站A 时关闭油门以a1=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 s后 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a2=1 m/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 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乙车 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
答案
不违章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典例3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 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分别为 16 m/s和18 m/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a1大 小为3 m/s2,乙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a2大小为 4 m/s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求为保证两 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 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答案
(1)1 m/s2
2 m/s2
(2)8 m/s
6 m/s
;/ 上海纹身;
怕是机会不多了丶""恩。"当家人听完大家の讨论后,沉声道:"既然如此,大家都同意の话,那老六,你派两人去壹趟城主府丶找找叶副执事或者是腴尔夫人,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他们,咱们天阳山盟希望寻得他们の庇护丶""好。"六元老点头说:"咱马上去办。""希望这个姓叶の,能够给咱们 南风圣城の修仙者,真正の赚回脸面呀,南风圣城岂容那些外来者撒野丶"。壹天之后,夏候家祖地丶傍晚时分,山脚下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丶肆16肆元灵种子"什么人!"两人来到山脚下,被几位黑甲守卫拦住去路,质问他们丶其中壹人右手壹挥,壹道白光没进了壹位守卫の体内,守卫立即在半空 中痛苦の翻滚起来丶"你们做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余下几位守卫十分紧张,立即围了过来,来者却是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学案
4
.安全距离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
.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车停下来所行驶的距离,在制定交通安全距离中的刹车距离时,是按照刹车后车做匀减速行驶计算的.由v2t=2as得s=v2t2a,可知刹车距离由______和____决定,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由______和______决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由速度公式vt=________和位移公式s=________________联立消去时间t,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t-v20=2as
当v0=0时v2t=______.
.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有图象法、______法等,注意分析物理过程要先画草图,选择恰当的公式解题.
一、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问题情境]
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24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
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
[要点提炼]
.反应距离
在汽车行驶安全知识中,反应时间是指信息传达至驾驶员后到驾驶员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反应距离决定于反应时间和车的行驶速度.
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车速一定的情况下,反应越快即反应时间越短,越安全.
.刹车距离
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其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
二、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处理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
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大致分为两种方法:
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结合运动学方程求解.二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以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有时也可借助v-t图象进行分析.
例1 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s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6~0.7s.请分析一下,应该如何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例2 一辆汽车以3/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一辆以6/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
汽车在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作出此过程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图象.
变式训练在平直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车:s1=6t,汽车:s2=10t-14t2,由此可知:
经过______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
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为______.
自行车追上汽车的过程中,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______.
【即学即练】
.一辆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该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若汽车以12/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意外情况,驾驶员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s2,求刹车后2s时的速度大小.
.以10/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为6.25,则刹车后6s 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反应距离刹车距离
.vt a 地面轮胎
.v0+at v0t+12at2 2as
.公式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t,刹车距离为s,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则由题意可得s=vt+v22a,将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和刹车距离代入上式得:
=803.6×t 803.622a①
=483.6×t 483.622a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t=0.72s
故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0.72s
解题方法探究
例1 见解析
解析从后车的运动考虑,造成“追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车速过快;跟前车的车距过小;司机的反应较迟缓;车的制动性能较差.
当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匀减速滑行.所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先后做着两种不同的运动,行驶中的安全车
距应等于两部分位移之和.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确保行车安全,反应时间应取0.7s计算.
汽车原来的速度v0=120/h=33.3/s.在反应时间t1=0.7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1=v0t1=33.3×0.7=23.3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为t2=vt -v0a=0-33.3-5s=6.7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s2=v0t2+12at22=33.3×6.7+12××2=110.9
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s=s1+s2=23.3+110.9=134.2
例2 见解析
解析解法一:
分析: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两物体运动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汽车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的位移相等.令v汽=v自,即at=v自,代入数值3t=6得t=2s Δs=s自-s汽=v自t-12at2==6.
s汽=s自,即12at2=v自t,得t=2v自a=2×63s =4s
v汽=at=3×4/s=12/s.
见解法二.
解法二:如图所示,设汽车在追赶自行车的过程中与自行车的距离为Δs,根据题意:
Δs=s2-s1=vt-12at2=6t-12×3t2=-32t-22+6
可见Δs是时间的一元二次函数,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作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显然当t=2s时汽车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最大距离Δs=6.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2=at=3×2/s=6/s.
汽车追上自行车,即Δs=0
所以-322+6=0
解得:t=4s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4=at=3×4/s=12/s.
图象如图所示.
变式训练16s 2/s
即学即练
.43.2/h 8/s2 2.4/s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