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合集下载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汉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方,后半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

本文将从理解歇后语的关键概念、分类、深层次内涵和使用探究等方面,全面阐述汉语歇后语的文化魅力。

一、歇后语关键词的理解歇后语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前半部分通常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后半部分则是意义的解释。

因此,要理解歇后语,必须同时理解其形象比喻和意义解释两个方面的内涵。

此外,歇后语的使用通常受到文化、地域、时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字面意义和引申义的不同,歇后语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间接比喻两类。

直接比喻是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含义,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间接比喻则是指用间接、抽象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含义,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此外,还可以根据歇后语的来源、使用场景等因素对其进行分类。

三、歇后语的深层次内涵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每个歇后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神仙信仰和世俗智慧的融合;“竹篮打水——一场空”则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付出与收获往往并不成正比。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也是汉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汉语的韵律、修辞和民间智慧等特点。

歇后语通常具有口语化、韵律和谐、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歇后语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歇后语的使用探究歇后语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口语和民间文学中。

例如,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导演常常运用歇后语来丰富人物形象和情节,使故事更具有表现力和观赏性。

如“蒙在鼓里——有苦说不出”在描绘人物的无奈和苦涩心理时显得格外生动贴切。

关于歇后语的资料整理

关于歇后语的资料整理

关于歇后语的资料整理歇后语是中国汉语特有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被誉为“语言艺术的珍品”,具有文学、语言、文化价值。

歇后语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不仅有意境深远之处,更是具有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歇后语的资料整理。

一、歇后语的概念歇后语,又称“歇语”或“断语”,是中国汉语特有的,一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情景,后一部分是一个解释或评论。

歇后语通过前后呼应、暗示、比喻等手法,使人们能够在短语中得到一种奇妙的感受和启示。

二、歇后语的构成歇后语的构成有两个要素:前一句情景和后一句解释。

前一句情景是指深富哲理性、诙谐幽默,富有生动活泼的场景。

而后一句解释则是对前一句情景的总结、点明或补充说明。

因为后一句解释往往只有几个字,所以必须精炼、简练,如此方能津津有味,妙趣横生,达到既准确又妙的效果。

三、歇后语的功能歇后语的功能非常多,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个性特点:歇后语中的歇后语体现了汉语的特有风格,也展现出个性化的味道。

2、传递文化信息:歇后语是民间智慧和文字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拓思维:歇后语通过对寓意的巧妙运用,常常能够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深思,为人们开阔思路。

4、调节情绪:歇后语能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生活压力,增加生活乐趣。

四、歇后语的分类根据歇后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内容,可以将其分类如下:1、单句歇后语:只有一句,包括前后两部分,双关语性质非常突出。

2、双联歇后语:由两句构成,两句构成情景和解释,每句话之间要求连贯性和一致性。

3、多联歇后语:由多个双联句构成,后一节分别是对前一节的总结或增补。

4、修辞歇后语:通过修辞手段强调情景的艺术歧义。

五、歇后语的学习方法歇后语是汉语的瑰宝,学习歇后语不仅能增加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思维,提高智力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歇后语呢?1、多听多看,学习语言情景。

2、根据歇后语的表面意义,理解背后的深层内涵。

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二、还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了虎子扒门帘——露一小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中华歇后语

中华歇后语

中华歇后语一、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指由两个短句组成的成语式的格言,通常由前后两句组成,有时也会有三句。

歇后语采用语言修辞手法,利用词语的多义、形似、谐音等特点,通过前后两句的对比、矛盾和衔接,形成意想不到的含义,使人在一笑之余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歇后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精炼简洁:歇后语由两句或三句短小的语句组成,能够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传达出深刻的意义。

2. 含义深远:歇后语常常通过矛盾、对比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深邃的哲理和智慧,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幽默风趣:歇后语的句子通常具有幽默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欢乐的情绪,使人快乐地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歇后语的形式和分类歇后语在形式上有多种表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 谐音歇后语:通过利用词语的音韵特点,使前后两句产生共鸣和对应,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哑巴亏了一张嘴,摆布直接开对子。

” 2. 意义对照歇后语:通过对比、对称的方式,使前后两句产生强烈的矛盾感,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井底之蛙何以知天大,夜郎自大目无全牛” 3. 形象比喻歇后语:通过对事物或形象的比喻,传递出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例如:“满坑满谷皆胡言,不自量力见沙门。

” 4. 变体歇后语:对常见的成语或谚语进行变异和调侃,使其具有新的意义。

例如:“拔苗助长醉入梦境,时光荏苒烟消云散”根据歇后语的内容和主题,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动物歇后语:以动物为题材,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描绘,传递出智慧和道理。

例如:“河东狮子大开口,狡兔三窟生妙计” 2. 植物歇后语:以植物为主题,通过植物的形态、特性,来比喻人的行为和境遇。

例如:“早说禹门水位高,别让朱松倒大招” 3. 社会生活歇后语:以社会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为主题,反映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大话连篇免费听,编故事以取财”三、歇后语的智慧和哲理歇后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歇后语的分类和类型

歇后语的分类和类型

歇后语的分类和类型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体现——歇后语,是一种表达言简意赅、机智幽默、调侃讽刺的语言表达形式。

而不同形式的歇后语又都有自己的类型和分类方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

一、按照语言形式分类1. 语音类歇后语语音类歇后语是通过语音形式表达出来的歇后语,多数是采用富有节奏感的韵律形式,在语速适宜的情况下能轻松地被记忆。

例如有名的“电灯泡套滑板,滑板背电灯泡”、“板凳讲故事,故事没完板凳倒”等。

2. 字形类歇后语字形类歇后语是通过字形表现出来的歇后语,这种歇后语要求使用者具备丰富的汉字知识和灵活运用字谜的能力。

例如有名的““山林阔,树木多,光阳之下,你瞧不见”,其实是指出一种字——森。

二、按照内容性质进行分类1. 生活类歇后语生活类歇后语主要是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一种反映社会风貌的语言表达。

例如有名的“相聚极难,离别如梦”,便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合之感。

2. 讽刺类歇后语讽刺类歇后语通常表达出对社会和人性的讽刺和反思,是打破旧有观念、提高意识的一种有力表达方式。

例如有名的“恼羞成怒”、“骑虎难下”等。

3. 哲理类歇后语哲理类歇后语主要是通过深刻的寓意,表达出对人生、人情、人性、顺境、逆境等方面深入的思考。

例如有名的“马到成功”就是一种表达人生哲理的歇后语。

三、按照基础元素进行分类1. 四字格歇后语四字格歇后语是指在一句话中节约地使用四个汉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或者鲜明的形象,是汉语歇后语的一种典型形式。

例如有名的“谈笑风生”、“井底之蛙”等。

2. 三字格歇后语三字格歇后语是指在一句话中节约地使用三个汉字,常用于表达朗朗上口的意念和诙谐的语言。

例如有名的“说曹操,曹操到”、“神出鬼没”等。

3. 二字格歇后语二字格歇后语是指在一句话中节约地使用两个汉字,通常用于表达朗朗上口或者形象生动的意念。

例如有名的“料事如神”、“同心协力”等。

以上就是对歇后语的分类和类型的简单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有所收获,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富有中华智慧的语言形式。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歇 后语 的 民族 性还 体现 在 带有 特殊 文 化背 景 的词 语
上 述 两 个 例 句 看 起 来 确 实 比较 像 歇 后 语 的雏 形 , 但 一 上 , 如 果 不 了解 一 点 中 国 的 文 化 ,这 些 歇 后 语 将 会 很 难 被
句 话必须经过高频 率的引用和 复制 性的使用才能成 为固定 理 解 。例 如 : 的歇后语 ,所 以先秦 时期 的这些句子还不 能算是歇后语 。 经过 口口相传 并逐渐被人 民大众接 受之后 ,一些 熟悉的歇 后语只要说 出前 一句 ,人们就 能知道后句 。温端政对 古今 5 2 0 多部文艺作品中的4 8 9 2 条歇后语作 了统计 ,后一部分省
歇后语。对于歇后语 的性质,大家各执 己见 ,谭永祥先生提
出五 个 特 点 : 口头 性 、双 关 性 、谐 趣 性 、地 域 性 、灵 活 性 ;

部 分 歇 后 语 出 自 少 数 民 族 , 属 某 些 民族 特 有 的 ,
也可作为歇后语 的地方性来理解 。人们的思维方式 是相通
温端政先生表示歇后语 的特点有三个:双关性、多义性、方 的,当一部分人 开始采 用某种歇后语 的表 达方式时 ,其他 言性 ;于全有认为 “ 歇后语具有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 口语 人 理 解 接 受 了这 种 方 式 ,慢 慢 传 开 并 创 造 出 了 新 的 句 子 。
强逼秀才吃屎——难为死人 了
小 和 尚念 经— — 有 口无 心
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正 月十五贴 门神——迟 了半个月
上 坟 不 带烧 纸 —— 惹你 祖 宗 生 气
狗 咬 吕洞宾 — — 不 识好 人 心
刘姥 姥 出 大观 园— — 满 载 而 归

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常用于诗文歌赋和口头表达中。

它由前后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问题,后一句是答案,但两句话组合在一起后并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引导想象力来起到调笑或者寓意深刻的作用,称之为“歇后语”。

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歇后语分为不同的分类。

1.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直白型和委婉型直白型歇后语通常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人物的特点或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吃饱了没事干”,表达的是没有工作和目的的人。

委婉型歇后语则是通过抽象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如“三个和尚没水喝,打水用的是四个瓢”,表达的是物尽其用的含义。

2. 根据引申程度的不同:字面意思型和引申意义型字面意思型歇后语通常是以普通的语言和句式来表达,引起大家的笑声。

比如“自古红颜多薄命,红是闹市,薄是墓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字面意思歇后语。

而引申意义型歇后语,则是通过引申蕴含的寓意来表达。

比如“学问文山会海,爱学不学白费”,这就是一个代表性的引申意义型歇后语。

3. 根据形式的不同: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对称型歇后语是指前后两句话在意义和结构上高度对称的歇后语,比如“逢人说三寸舌,误人误己良心改”。

这种类型的歇后语是非常流行的,经常可以在诗歌、文言文中找到。

不对称型歇后语则没有严格的对称要求,更注重歇后语的表达效果,它可以有简单的结构和语言,比如“无钱非省不可,有钱也过不好”。

4. 根据区域的不同:南北方言型和普通话型南北方言型歇后语是指带有浓郁地方性特色的歇后语,对于一些固定区域和特定的社会群体来说,这种歇后语更具有亲切感和可信度。

普通话型歇后语则是指使用普通话表达的歇后语,这种类型的歇后语在全国各地广泛通行,使得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结:歇后语作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语言艺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的分类虽然有些模糊,但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特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并且每个分类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表现形式,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研究。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数量丰富、历史悠久的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歇后语的定义、性质及分类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认为歇后语具有口语性、民族性和戏谑性的性质特点。

歇后语还能按照内容的真实与否分为非现实虚构与现实非虚构两类。

标签:歇后语口语性民族性现实虚构歇后语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我们暂且将由近似谜底谜面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称作歇后语。

对于歇后语的性质,大家各执己见,谭永祥先生提出五个特点:口头性、双关性、谐趣性、地域性、灵活性;温端政先生表示歇后语的特点有三个:双关性、多义性、方言性;于全有认为“歇后语具有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等特点”;我们认为歇后语有三个特点:语体上的口语性、语言上的民族性、言语上的戏谑性。

一、歇后语的性质(一)语体上的口语性歇后语有很强的口语性,从产生到传播开来都是人民大众的功劳。

朱东礼在《歇后语探源》中说到“譬解式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俯拾皆是”。

例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尚书·盘庚》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诗·邺风·泊舟》上述两个例句看起来确实比较像歇后语的雏形,但一句话必须经过高频率的引用和复制性的使用才能成为固定的歇后语,所以先秦时期的这些句子还不能算是歇后语。

经过口口相传并逐渐被人民大众接受之后,一些熟悉的歇后语只要说出前一句,人们就能知道后句。

温端政对古今520多部文艺作品中的4892条歇后语作了统计,后一部分省去的有375条,将近十分之一。

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常用的歇后语是了熟于心。

另外,歇后语常见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在公文法律性质的文书中则极少见到。

这也是歇后语具有口语性的一个有力旁证。

(二)语言上的民族性歇后语、成语、谚语和惯用语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表现形式不尽一样。

歇后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部分歇后语出自少数民族,属某些民族特有的,也可作为歇后语的地方性来理解。

关于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关于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关于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关于歇后语的类型划分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歇后语的类型划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二、还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了虎子扒门帘——露一小手。

歇后语的分类和特点

歇后语的分类和特点

歇后语的分类和特点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民间智慧和幽默意味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应用和流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歇后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对仗型歇后语:两个部分的语句用词或结构上有明显的对称
关系。

例如:“一举两得,左手右手”、“虎头蛇尾,大事化小”。

2.比喻型歇后语: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一种含义。

例如:“黄鼠狼给鸡拜年,吉祥如意”、“老马识途,不离不弃”。

3.意外型歇后语:通过交换词语的位置或插入一个词语造成意
外效果。

例如:“大王叫我来巡山,小二上来吃包子”。

4.典故型歇后语:引用典故或故事中的人物、事情来进行暗示。

例如:“打蛇打七寸”、“狐假虎威”。

歇后语的特点包括:
1.简洁凝练:歇后语往往通过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含义,
语言简练、精准。

2.含蓄隐晦:歇后语常常使用暗示、比喻和双关等修辞手法,
给人以联想和思考的空间,需要听话人去理解其中的意义。

3.富有幽默感:歇后语常常融入了幽默的元素,通过多义词、
谐音、对仗等手法制造出笑点,给人带来欢乐和愉悦。

4.具有智慧和教育意义:歇后语是由人们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经验,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歇后语分类

歇后语分类

歇后语分类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一种场景或状态,第二个部分是一个谜语的答案,用来表达一种思想或情感,具有幽默和寓意性质。

根据歇后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动物歇后语:以动物为题材的歇后语,如“猴子捞月”,“龙争虎斗”。

2. 植物歇后语:以植物为题材的歇后语,如“菜刀劈柴”,“花开富贵”。

3. 人物歇后语:以人物为题材的歇后语,如“相见恨晚”,“半推半就”。

4. 工具歇后语:以物品或工具为题材的歇后语,如“锄禾日当午”,“破釜沉舟”。

5. 地理歇后语:以地理名称或地方风土人情为题材的歇后语,如“古稀之年”,“黄道吉日”。

6. 其他歇后语:以上类型以外的歇后语,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次不成,再来一次”,等等。

歇后语分类研究报告

歇后语分类研究报告

歇后语分类研究报告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寓意性。

本报告旨在对歇后语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其形式特点和分类规律。

一、形式特点:1.简洁明了: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引子,后半部分是应答,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2.字数有限:通常不超过六个字,有的甚至只有两个字。

3.结构对仗: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常常存在语义对应或音节对应。

4.寓意概括:歇后语通常通过事物的象征、比喻和对比等手法,概括出一个真理或道理,具有寓意性。

二、分类规律:1.按语义分类:(1)比喻类:通过对比事物间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来寓意一种道理或真理。

如:守口如瓶、背信弃义。

(2)拟人化类:将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形象,以形象化地表达一种情感或含义。

如:骑虎难下、屋漏偏逢连夜雨。

(3)警示类:通过对不愉快的事情做出警示,寓意一种道德观念或行为规范。

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经三家不知味。

(4)对比类: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表达一种道理或对比。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人去楼空。

2.按构词法分类:(1)直接类:前后对仗,语义直接相连。

如:井井有条、寸步难行。

(2)换喻类:通过更换引子或应答中的词语,改变原有的意思,更加新颖有趣。

如:锦上添花、狐假虎威。

(3)用典类:通过引用典故或成语,表达一种思想或含义。

如:锲而不舍、守株待兔。

(4)反问类:通常以反问的形式出现,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回答。

如:狼心狗肺、好高骛远。

三、研究结论:通过对歇后语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分类方式突显了歇后语的不同寓意、情感和语言技巧。

无论是比喻类、拟人化类还是警示类,它们都在幽默的同时蕴含着深层次的哲理和道理。

同时,根据不同的构词法分类,可以看到歇后语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引人思考的意味。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鉴赏和运用歇后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歇后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形式,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其分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使其在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歇后语

中国传统歇后语

中国传统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民间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其内藏深刻道理和别具现实意义。

歇后语是一种文学形式,代表着中国的智慧与文化,极具代表性。

下面将围绕“中国传统歇后语”为主题,分步骤地进行阐述。

一、起源歇后语起源于中国古代口头文学,其最早的形式是诗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歇后语。

歇后语充满着诙谐、幽默、警世、劝导的意味,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慧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点中国的歇后语是具有语言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从形式和内涵两个方面来说,有以下的主要特点:1、形式简洁,内容丰富。

2、通俗易懂,具有深刻的智慧性。

3、语言幽默,富有诙谐风趣的意味。

4、意境深邃,言简意赅。

5、构思巧妙,节奏优美。

6、自成体系,各具风格。

三、分类歇后语还有很多分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区分,如文化分类、字数分类等。

以文化分类来说,歇后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民间故事类2、历史名人类3、文学典故类4、宗教信仰类5、地理风俗类四、智慧中国的歇后语以警句的形式表达了很多与人们的生活相关的智慧之道,既有毒辣幽默的,也有深远的哲理。

比如,“怕不是一家人,进门先问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问问路,增加彼此间的了解;“早上不吃面,晚上失眠觉”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这些警句都以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着深刻的智慧与哲理。

五、现代展现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歇后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现代人们对歇后语的体现,更多地呈现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这样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歇后语文化。

总之,歇后语作为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

并且,歇后语也将会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被创新和推陈出新,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知识点:歇后语特征及分类

高中语文知识点:歇后语特征及分类

高中语文知识点:歇后语特征及分类高中语文知识点:歇后语特征及分类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

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

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歇后语的特征: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1、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关于歇后语的基本类型

关于歇后语的基本类型

关于歇后语的基本类型歇后语的基本类型1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般的语言中。

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

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

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长丝瓜当扁担——不晓得软硬厕所里照镜子——臭美大街上的行人——有来有往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戴着面具进棺材——死不要脸放了血的猪——趴下了粉刷的乌鸦——白不久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水仙不开花——装蒜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筷子搭桥——-难过筷子穿针眼——-难进歇后语的基本类型2一、逻辑推理例如: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二、比拟/类比例如:1、水仙不开花——装蒜2、猪鼻孔插葱——装相(象)三、谐音格(双关语)例如:1、打破沙锅——问(璺)到底2、火烧旗杆——长叹(炭)四、藏尾格例如:1、礼义廉——无耻2、忠孝信——无义五、对比式/对联格例如:1、明刀易挡——暗箭难防2、有事锺无艳——无事夏迎春六、混合类例如:1、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2、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扩展资料:歇后语就是“歇”去“后”半段之“语”,这就是说要把真正想表达的意旨藏起来,不直接明说,改以幽默的方式来呈现一段话语的前半段,然后,再让听者或读者就意义的关联性,或是语音相近似者,去揣测其真正的意思。

歇后语分类

歇后语分类

歇后语分类介绍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歇后语是民间语言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歇后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形象类歇后语:语言比喻生动,形象贴切,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2、双关类歇后语:通过双关语表达一个意思,如“打虎上山,须重重”。

3、对比类歇后语: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如“梨花带雨,桃花扇风”。

4、转换类歇后语:通过语义转换,达到文学效果,如“一不做,二不休”、“人怕出名猪怕壮”。

5、反转类歇后语:通过颠倒语义突出反面含义,如“借刀杀人,借箭射日”。

6、伦理道德类歇后语:通过道德规范传达礼仪、道德、感恩、孝顺等内涵,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7、爱国主义类歇后语:表达爱国情感,引导人们爱国爱家,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上是常见的歇后语分类,不同类型的歇后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喜欢的歇后语

喜欢的歇后语

喜欢的歇后语
【实用版】
目录
1.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
2.歇后语的类型和结构
3.歇后语的来源和发展
4.歇后语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正文
一、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情景或者话题,后一部分是提示或者答案,它们之间通过语音、形式、意义上的相似或者反义的关系来构成。

歇后语通常很简短,但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意味,是我国民间智慧的结晶。

二、歇后语的类型和结构
歇后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谐音歇后语,一种是谐义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是指前一部分的语音与后一部分的语音相似或者相近,从而构成的一种歇后语。

谐义歇后语是指前一部分的意义与后一部分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从而构成的一种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来源和发展
歇后语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民间传说,有的来源于诗词歌赋,有的来源于生活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歇后语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新的歇后语不断地产生,旧的歇后语可能会逐渐消失。

四、歇后语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歇后语在我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五、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画蛇添足”、“纸上谈兵”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的歇后语。

它们通过简洁的形式,传达出丰富的意义,是我们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

歇后语及解释

歇后语及解释

歇后语及解释一、关于“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歇后语(idiom)是一种特殊的汉语表达方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问题,后一部分为答案。

这两部分通常通过某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或者意境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幽默、诙谐、巧妙甚至晦涩的表达方式。

歇后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双关性:歇后语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双关的词语或短语,使得整个歇后语在表达的过程中具有了多重意义,增加了歇后语的幽默效果。

2.语言的巧妙构造:歇后语在语言结构上会比较有趣、巧妙,使得听者在理解时需要一定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3.常用于幽默和教训:歇后语通常带有诙谐、幽默的特点,通过一种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智慧和教训。

歇后语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还被广泛用于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中。

它们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给人以思考和笑声,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智慧和乐趣。

二、歇后语的分类和举例歇后语按照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常见的类别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

1. 比喻类这类歇后语通常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或者教训,具有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特点。

•例子1:脚踩两只船:形容一个人同时追求两个目标,试图两全其美。

•例子2:儿子像窗花:比喻儿子不受父母的约束,不听劝告。

2. 对仗类这类歇后语是通过语言的对仗、排比来达到一种韵律美和简洁明了的效果。

•例子1:蜜蜂采蜜蝴蝶愿:形容蜜蜂采蜜勤劳,而蝴蝶只会闲荡。

•例子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容自然界的事物发展变化是不可抗拒的。

3. 象征类这类歇后语通过特定的象征性语言来反映或者暗示某种事物或者现象。

•例子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各自的本领,各展所长。

•例子2: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4. 夸张类这类歇后语通过夸张的说法来达到一种幽默和夸张的效果,常常是一种讽刺或评价。

•例子1:猫哭耗子假慈悲:形容虚伪假装同情,实际上是在掩饰自己的恶意。

歇后语特点

歇后语特点

歇后语特点歇后语特点分为两种,一是描述性的,一是评论性的。

描述性的歇后语一般都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和情状;评论性的歇后语通常用比喻手法揭示某些道理或说明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描述性歇后语是把事物的特征刻画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好的歇后语有如下特点:(1)它要求前面有相关成语或名言作铺垫。

比如那个“花盆里长木耳”,本来就已经蕴含着“无孔不入”的意思,但如果再在后面加上“不是东西”,反而就成了贬义词,这样就违背了歇后语创作的原则,甚至还可能误导读者,闹出笑话来。

而那个“半截蜡烛头”,就要求在铺垫成分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进行巧妙的构思,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2)意思要简练、幽默。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幽默的歇后语最能取悦读者。

在“好话一句三冬暖”和“恶语伤人六月寒”中间加上一个“大家补充”,表示希望读者再添加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必须是读者自己心中早已存在的,如此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3)应该使人读了之后感到很亲切、自然、易懂、不含讥讽或嘲笑的意味。

如果过于深奥,离群众太远,就会造成“隔靴搔痒”的效果。

(4)形式上力求风趣,不能板起面孔,像背书一样,而是要轻松愉快。

歇后语要尽量少用典故,多用比喻,而且要符合当时的情景和气氛。

( 5)总结性的歇后语需要解释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比如“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条歇后语,前边有“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的提示,只要认真分析,我们就能弄清它的真正含义,同时也便于记忆,即可理解成“说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6)合辙押韵。

歇后语最忌重复,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相同的字、相同的音节,防止造成谐音歧义。

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歇后语中间添加“三个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以使歇后语读起来更加押韵、好听,但也不能因为追求押韵而破坏了歇后语的整体感,要注意通篇的和谐。

(7)尽量口语化。

歇后语除少数作品外,绝大部分是口头流传的作品,所以要适合群众的欣赏习惯,力求口语化,在不失诙谐的同时,要做到易懂、有哲理。

歇后语的趣味性

歇后语的趣味性

歇后语的趣味性歇后语是中文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结合了两个短句的特点,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一定的含义或智慧。

歇后语因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本文将从歇后语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乐趣来源等方面来探讨歇后语的趣味性。

一、歇后语的定义歇后语,又称对仗语、典故语,是一种短小幽默的说法,构成两个短句,前一句为主句,后一句为揭示或解释句。

歇后语往往通过一种比喻或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哲理、警句或寓言故事的含义。

二、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根据其句式和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对仗型、对立型、对联型和异类型等。

对仗型歇后语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引用两个相对的词语,达到表达出含义的效果。

对立型歇后语则通过字义上的对立或二义性,展示出诙谐的巧思。

对联型歇后语通常由两句韵文构成,形式比较严谨。

异类型歇后语则通过一种文化背景或事物联想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幽默。

三、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涵使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洁有力:歇后语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很深的含义,几个字能概括出一则智慧或警句。

2. 幽默诙谐:歇后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比喻,给人一种欢乐、诙谐的感觉,引发人们的笑声。

3. 深厚文化内涵:歇后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古代典故或民间传说,展示出深邃而智慧的内涵。

4. 引人思考:歇后语往往意味深长,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激发人们的智慧与体味。

四、歇后语的乐趣来源歇后语的乐趣来源于其独特的构思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表达。

歇后语通过两句短小的句子,将复杂的概念、智慧或故事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人们笑声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此外,歇后语还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开展谈话、唱词、顺口溜和笑话等。

人们在交流时,通过歇后语的巧妙运用,使得对话更加生动有趣,表达方式更加充满幽默与机智。

总结: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趣味性。

它的幽默诙谐和寓意深远使其在民间广泛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歇后语的性质和分类
作者:周雅婷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数量丰富、历史悠久的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歇后语的定义、性质及分类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认为歇后语具有口语性、民族性和戏谑性的性质特点。

歇后语还能按照内容的真实与否分为非现实虚构与现实非虚构两类。

关键词:歇后语口语性民族性现实虚构
歇后语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我们暂且将由近似谜底谜面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称作歇后语。

对于歇后语的性质,大家各执己见,谭永祥先生提出五个特点:口头性、双关性、谐趣性、地域性、灵活性;温端政先生表示歇后语的特点有三个:双关性、多义性、方言性;于全有认为“歇后语具有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等特点”;我们认为歇后语有三个特点:语体上的口语性、语言上的民族性、言语上的戏谑性。

一、歇后语的性质
(一)语体上的口语性
歇后语有很强的口语性,从产生到传播开来都是人民大众的功劳。

朱东礼在《歇后语探源》中说到“譬解式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俯拾皆是”。

例如: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尚书·盘庚》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诗·邺风·泊舟》
上述两个例句看起来确实比较像歇后语的雏形,但一句话必须经过高频率的引用和复制性的使用才能成为固定的歇后语,所以先秦时期的这些句子还不能算是歇后语。

经过口口相传并逐渐被人民大众接受之后,一些熟悉的歇后语只要说出前一句,人们就能知道后句。

温端政对古今520多部文艺作品中的4892条歇后语作了统计,后一部分省去的有375条,将近十分之一。

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常用的歇后语是了熟于心。

另外,歇后语常见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在公文法律性质的文书中则极少见到。

这也是歇后语具有口语性的一个有力旁证。

(二)语言上的民族性
歇后语、成语、谚语和惯用语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表现形式不尽一样。

歇后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部分歇后语出自少数民族,属某些民族特有的,也可作为歇后语的地方性来理解。

人们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当一部分人开始采用某种歇后语的表达方式时,其他人理解接受了这种方式,慢慢传开并创造出了新的句子。

中国有56个民族,自然有很多融合了特有的生活习惯的并只在该民族内部使用的歇后语。

例如:
隔夜的冷饭——抓不拢(壮族)(抓饭进餐是壮族人的习惯)
黑记鬼做梦——结记着忽拉盖(内蒙方言)
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回族)
腊月里卖凉粉——不是时候(回族)
用水桶饮骆驼——正对劲(维吾尔族)
歇后语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带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语上,如果不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这些歇后语将会很难被理解。

例如: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强逼秀才吃屎——难为死人了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上坟不带烧纸——惹你祖宗生气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梅香”和“奴才”都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称呼。

古时的“秀才”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和尚”和“菩萨”都跟中国的宗教密切相关;正月十五贴门神是中国春节的习俗;上坟烧纸是中国清明节的习俗;吕洞宾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人物;刘姥姥是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诸如此类。

这些带有中国印记的歇后语无疑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三)言语上的戏谑性
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社会,下层百姓受尽剥削和压迫却无力反抗,为了生存,只得调整自己的精神思想,在自嘲和无关紧要的打趣中寻得一点点自我安慰。

例如,“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另一种表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表达了对被施善者不知感恩的气愤;“棒打鸳鸯——两分离”在古时候是常有的事;“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道出了许多老百姓的心声。

歇后语往往把生活中的事物做一些超常的搭配或是正常搭配来做别解,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这是歇后语的内容多具有戏谑性的第二个条件。

例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向敬重的菩萨竟然成了打趣的对象;“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没有头发也长不了虱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以狗和耗子的关系作比,既亲切又有喜剧效果;“骑在老虎背上——身不由己”则借用骑在老虎背上这种常态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把无可奈何的心态形象化。

歇后语基本是简单明了的口语,也有不少拿政府官员或者知识分子打趣的,比如“强逼秀才吃屎——难为死人了”“朝廷爷吃煎饼——君(均)摊”等等。

二、歇后语的分类
杨清(2003)认为:“相当数量的意象(人物、事物、现象)是虚构的,或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或者在历史现实中确有其人其物,却与另外一些人或事物现象做了超越常规的搭配,表现出很强的非现实虚构性。

”例如: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土地爷打哈气——神气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孔夫子穿西服——不中不西
杨清先生注意到部分歇后语具有非现实虚构这一特征,但是部分歇后语的共同点不能成为所有歇后语的性质。

相反,还有很多歇后语具有现实非虚构的特征,其意象是真实的,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或者是真实发生过的,或者在文艺作品中能找到出处的。

例如: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小葱拌豆腐——青青(清清)白白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媒人夸儿女——未足信
贼被狗咬——说不得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有出自历史事件的,如“诸葛亮哭周瑜”,有出自文学作品的,如“刘姥
姥出大观园”,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体验,如“媒人夸儿女”“贼被狗咬”等等。

所以说部分歇后
语具有现实非虚构的特征。

我们可以根据歇后语前一句的内容是否真实来给歇后语分类,大部分可以凭字面判断,小部分不能确定则可以找到歇后语创造之初的实际情况后再作判定。

除了从前一句和后一句的结构来分,还可以从内容歇后语的构成方式(谐音、喻事、喻物等)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前句内容的真实性来分,这也为歇后语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结语
目前,对于歇后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人对“歇后语”这个名称持否定态度,有些人对歇后语的口语性和民族性持不同的见解。

歇后语的双关性和多义性到底准确与否,当歇后语歇去后面一句时,又该怎样和惯用语区别开来,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金炳喆.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歇后语”与“准歇后语”[J].西北民族研究,1990,(1).
[3]李小平.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
[4]温端政.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J].语文研究,1980,(1).
[5]温端政.试谈引注结构[J].语文研究,1981,(2).
[6]王雅静,王坤.歇后语及其文化意蕴述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7]王岩.歇后语的文化内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8]杨清.论歇后语的非现实虚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
[9]于全有.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10]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周雅婷浙江宁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