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导写,课文就是好范例
作文教学两步导写模式应用案例
师 :你说 得 太 好 了 ,我们 每 个
师: 你写 得 比课文 都好 ,坚持 天 天写几句话 ,将 来会成 为大作 家的 。
2 . 案例 分析 本 案例 中 ,教师 根 据具 体 的教 学 话题 ,在特 定 的情 境 中 为 学生 提 供 典 型 的范 例 ,让 学 生阅 读 ,然 后 让学生在对话中有创意地说一说 , 并 让 学生 根 据范 例样 式 “ 写 自己想 说 的话” 、 “ 写 想象 中的事物 ” 。 小 学 生学 生 由 于身 体 、心 理 、认 知 上 的 原 因 ,其 学 习过 程 主 要依 赖 老 师 ( 有时候 是完 全依赖 ) 。当学生 进 入 作 文这 个新 领 域 时 ,只 有 老师 扎 扎 实实地 “ 教” ,学生 规规 矩矩 跟着
几个 1 0 0 分。
.
模式 结构 与内涵
树 叶唱 起催眠 曲 ,风儿 又 把摇 篮推 。
“ 范例 阅读—— 范例 模仿 ” ,这 是 我在 作 文教 学 中构 建 的 一种 行 之
小 鸟 做 了个 甜甜 的例 阅读 就 是 让 学 生细 细 品 味老 师提 供 的具 有 规 范 性 、示 范性 、代 表性 的典 型 例 文 ,
学生在阅读 中得到实实在在 的写作 收获 ,并在模仿 中有所创新。
关 键 词 : 两 步模 式
一
应 用 案 例
生 :老 师 ,我 每 天放 学 回 家后 帮爷爷 喂羊 。 师 :你是 个 爱 劳 动 的孩 子 ,你 还是个 孝敬爷 爷 的孩 子 。 生 :我希 望 老 师 给我 的写 话本 上用红 笔画 上大大 的1 0 0 分。 师 :只要 你 努 力 了 ,把话 写通 顺 ,把字 写 漂 亮 ,老 师就 给 你 多画
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刘忠奎“读、写”,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板块,平时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把它们分开来讲,进行单独的阅读或写作训练。
然而,在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能把二者巧妙结合起来,对同学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
”在我看来,阅读与写作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在阅读中,同学们既要学习文体、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知识,又要仿写练笔,由模仿而创造,并将之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在思维形式上吸纳作者的智慧,在言语形式上掌握运用语言的本领。
读写结合,定能使阅读增值,写作增效。
一、局部补写局部补写就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适时地补写出相应的内容。
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来描绘一幅“春耕图”或“春山图”呢?这样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另外,这篇文章所采用的多图绘景的框架结构,同学们也可以多多借鉴,用这种框架结构试着描绘秋的画面或冬的画面。
在写作时同学们如能认真绘景,写成的片段就会颇有可观之处。
又如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为了真切体验克拉库耶伐次灾难的当事人的心境,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写: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幸存者,或者是一位遇难孩子的家长,现在就站在那些孩子们的墓前,你会说什么?巧妙地进行角色换位,让自己化身为遇难孩子的爸爸、妈妈或幸存者,同学们就可以真切地体验到战乱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重创,也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共同心声:和平!幸福!二、美句仿写平时老师们总是要求同学们多读课外书、作文书以丰富积累,学着在作文写作中借鉴、运用,而往往忽略了课本中的内容,其实在课本上就有许多经典美句值得学习,若同学们把那些句式优美、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摘录出来,对照它们进行仿写,学会如何灵活地用词组句、用句组段,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
自我潜 在的创造力与想像 , 从而爱上写作 , 爱上 了语文 。 所 以, 精 心设计题 目, 实 抓作文教学 , 能够激 发学生 “ 读” 的兴趣 , 引 导学生有 目标 的阅读相关 的文章 , 并把 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以“ 写” 固化下 来, 拓展开去, 从 而提 高“ 读” 的效率。 3 . 指导课外阅读 , 实现以写激趣 、 以趣促 读 课 内和课外 , 是语 文教 学的双翼。语 文教学须 打通 “ 课堂” 这个瓶颈 , 搞好课 堂教学 与课 外阅读 的衔接。学生以往的课外 阅读往 往是 随意 的, 无 目的性 的, 针对这 一现 象, 我指导学生读 前确定 阅读 目标 , 制定 周密高效 的阅读计划 , 读 时学会 圈点 、 勾画或加批 注(自己的书) , 读后做摘录 , 摘抄美文 、 素材 片段 、 名言 警句等。更可以写心得 , 写读 书笔 记, 写评论 , 定期进 行交流 。这 样坚持 “ 写” , 并适 时为学生 搭建交 流 的平 台 , 可以激 发学 生 的兴趣 , 促使其 自 觉、 主动的阅读 , 实现 “ 以写激趣 、 以趣促读” 。 为了进一 步调动学 生的读写 积极性 , 我充 分利用 网络教 学 , 和学生 道制作班级博客。将 学生个人 习作进行整理发表在“ 美文精品 ” “ 小小 作家” 等栏 目上。有时 , 我 们通过 网络 出版学 生个人 作品集 , 如《 生命 的 菩提树》 《 感恩 的心》 《 青春飞扬 》 等 。这些 “ 书” , 让“ 小 作家” 感受创作 的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依托教材,以读导写”的“半控制型”教学策略及设计
“依托教材,以读导写”的“半控制型”教学策略及设计作者:傅代红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第15期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有机地把教学材料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以课本为载体,从课堂教学入手,把写作教学根植于阅读教学中,从教学材料中提炼和设计写作。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寻找多种途径进行策略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作了粗浅的探讨,并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对“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作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教材;阅读教学;以读导写;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8一、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展开具体的分析: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真实现象是:1. 没有整体篇章布局意识,结构松散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每段、每句之间没有过渡,前后逻辑混乱;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2. 在开放型的写作任务中,学生往往表达乏力,内容缺乏深度,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半开放型的写作任务,有的学生甚至将写作当作翻译,当就话题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只会反复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会使用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内容空洞,词不达意,句型简单,语病百出,有的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
教学层面存在的现象是:(1)教师直接用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题目来训练写作,然后让学生熟读或者背诵标准答案,教师没有教授学生有效的写作策略,而是投机取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则是“千文一面”,这样典型的应试训练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还有的教师认为,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自然会带动写作技能的提高。
即学生语法学好了,词汇量大了,阅读面广了,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关世民,2011)。
因此,认为写作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只要语言知识学扎实了,提高写作能力是水到渠成的事。
以读导写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课堂连线
默 囊鲁 穹 撬 毋孕 辔 国婚 嚣 争 ;
、
. . ..
、
:
鼻
i
福 建省 南安 市 洪 濑 中心 小 学 3 6 2 3 3 1 黄 平耀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
写
作
是
运
用语 言文字进 行表达 和 交流 的重 要 方
式 , 是 认 识 世界 、 认 识 自我 进 , 行 创造 性 表述 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 合体现 。 ” 所 以 , 在语 文教学 中 , 要提 高
写
“
:
我们
的教
室在新教
学楼
的
右
侧
尽
头
,
当你 推 开教
室大
门
正
.
前方
的墙上
鲜
艳 的五 星红 旗会映在你的眼 里 。 左上 方
一 幅 全 国行 政 区 域 地 图格 外耀 眼 。 右 上
方 一 张指 导学生 用 眼 卫 生 的 眼 保 健 操 挂
图和视 力表历 历 在 目… … ” 学生从 仿 写
中学 习 到 了运 用 语 文 课 文 中的 写 法 。 先
二 、 读 中改 写 .改 中学写
改写 是根据一 定 的要求 ,在熟读原
文的基础上 ,把原文加以 改动 ,用不 同
于 原文的表现形式把原文的内容表现
出来 。 改写 是一 种好 的作文训 练的形
式 , 它有助于学生将读与写 紧密地结合
起来 。 不 仅 能帮助学生 练好作文基 本
功 , 获 得作 文 技 巧 ;而 且 能使学 生 通 过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夯实语文学习的“双基”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夯实语文学习的“双基”【摘要】如果语文是大海中的一叶轻舟,阅读与写作则是双桨。
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先后,相辅相成。
在阅读中体味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融汇阅读知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学好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作用的这一现状,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几点方法与意见,以期形成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关键词】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语文双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二者紧密相连。
阅读与写作的培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也是习惯、品味与优雅言行方式获得的通道。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更是重点和难点。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以“读”为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先要有量的积累,包括数量和质量,才会有释放;先有感性的吸纳,才会有理性的思索和抒写。
我们在写作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写作中去。
加强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和人文底蕴,最终实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调整教学思路,激活学生的阅读和创作热情,让学生扬起阅读之帆,到达成功习作彼岸。
1明确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其作为法宝统领教与学。
1.1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句,代代相传。
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生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思想的重要来源,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谋篇之法,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
1.2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表达自己心理变化、展示自己思想的最有效途径。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相辅相成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维的演变,也要实现从思维到语言的演变,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了理解才有吸收,二者相互联系,息息相关。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读写结合,并对此课型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和研究。
一、以读怡情,叩习作之门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都是经典之作,有的语言优美,有的写法独具匠心,有的内容生动,耐人寻味,有的寓意深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亮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渗透习作指导。
要提高习作能力,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
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在描写索溪峪的山那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时大量运用四字词语,语句优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该段按总分的结构,从“这种美,是一种惊现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靠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得注重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深化和发展。
我们可结合文本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同类型课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内化为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本段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索溪峪山的天然美、野性美。
及时指导学生围绕某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的指导。
按照总分结构进行片段训练,必定能打开学生的习作之门。
二、日积月累,奠习作之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意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
”1.多读促积累,理解中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只有多读,读通了,读熟了,才能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学生对课文熟悉了,对课文倒背如流,那么,课文中的语言,特别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早就印入了脑海之中了。
在阅读中多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课文读通,读熟,鼓励提前背诵,课堂阅读教学中,遇到好词佳句等,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摘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要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要求阅读课文,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写作技巧。
读写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相辅相成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只脚,二者相辅相成,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目标。
但有很多教师往往把它们分成教学中独立的两大块。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
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张志公先生曾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来进行。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思路,学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基本功和各种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从内容方面看,它精选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反映各个生活领域、知识领域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从形式方面看,课文编选了各种不同类型体裁的文章。
它们都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
教师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每一篇课文时,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懂得这些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从而在写作文时借鉴其写法,逐步学会作文。
在此,我想就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单元写作训练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
从课文编排看,新编课文按单元主题编排课文,单元后一般都有写作知识短文和写作训练。
这些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以本单元课文为例说明,把读与写沟通起来,以实现读写并进。
因此,在进入每一单元新课时,我都会让学生先阅读单元说明,对这一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结合单元写作的要求去学习每一篇课文,实现整合优化。
如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该单元的阅读部分选的几篇都是经典的游记名篇,如《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走进纽约》,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除了让学生领略各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建筑之美等等,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法,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这就为本单元写作训练中要求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做了铺垫。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表时间:2012-05-16T15:54:54.9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6期供稿作者:◆张亚立杨彩琪[导读] 综上所述,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张亚立杨彩琪山东省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261300叶圣陶先生反复教导我们: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
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本质观点,是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真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语文教本是教学中的“例子”,带范式的意思。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这个“写作范式”,加强仿写,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并提供一定的范文作为学生练笔的“例子”,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这比任何解说都清楚明白而易学。
除了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在段的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具体做法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一、梳理方法,学习表达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帮助学生梳理出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
例如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引导学生明白全段共3句,以先总后分的方式构段。
第一句以“巨大的蓝色宝库”点明其“富饶”,是全段的中心句;第二句以“珍贵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三方面具体展示了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第三句列举典型,以曾母暗沙的石油储量和“第二波斯湾”的美誉,再次点明了南沙物产丰富,形象而有说服力。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结合城乡结合部社区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和师生教与学的现状,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本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整合单元”和“一课两用”两方面分别构建读写结合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运用教材的能力有所提高,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那如何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呢?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从理论上给我们指导;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从实践上给了我们借鉴。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
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无暇顾及子女教育。
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
教师虽煞费苦心指导作文,但收效甚微。
因此,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综合训练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依据是:读写对应原则、人文性原则、开“源”导“流”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方法、过程与步骤本课题研究过程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手段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建立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效果,不断进行总结的过程。
以读导写
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题词。当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的思 想修养 、
文化水平、 生活经验 、 情感价值来丰富形象 、 体悟 情感时 , 采独 抒己见、 评判美丑时 , 他们的作文也就有了个性 , 了灵魂 , 有 也
累也被唤醒 , 不知 “ 写什么 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
如教学《 影》 均 以苏 教版八年 级上册为 例) 引导学 背 ( , 生展开联想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
阅读是一种情感活动 , 是一项 最具灵性 的创造性活动。 阅 读教学是不能只停留在 理解 ” 读懂 、 层面的 , 要从文本 的迷
在 阅读 时 , 的课文语言优 美 , 有 词汇 也相当丰 富 , 教师除
了要求学生熟记 ,进行低 层次的语言积累 ,还要强调语言实
践, 再现精彩 。 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 将 提供多样 的语言形式 , 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干瘪苍白的现状。 如教学《 老山界》引导学 ,
生赏析 半夜醒来 …… 一段 , 写 闻” 教学《 市精灵》 仿 所 ; 都 ,
作能力。
三 、 用 “ 性 解 读 ” 指 导 学 生 “ 性 作 文” 运 个 , 个
、
利用课文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 指导学生“ 写什么”
课文只是一种材 料和资源 , 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 起 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本 , 学生一 方面积累 了思
想素材 , 提高了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 ; 另~方面他们的生 活积
就不会出现 套话作文 。 了
。 文教材 无非是例子 , 借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 语 凭 反三 , 练成阅读与 作文的熟练技 能 … ・ ( ・ 叶圣陶语 ) 是的 , 一
把握“源”点 以读导写——由《花瓣飘香》一课学写提示语
把握“源”点以读导写——由《花瓣飘香》一课学写提示语作者:刘红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3期江苏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210000)刘红梅[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要把握好读写结合的联结点。
教师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课中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写提示语,以读导写,从而达到了高效读写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源点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75[设计理念]读写结合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
在练笔前,要把握好“源”点,即读写结合的联结点,具体可理解为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分析理解课文,从而节省时间进行习作训练,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本设计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中“我”和小女孩的对话入手,认识提示语,学写提示语。
[教学过程]一、动画激趣,回忆课文,认识提示语1.同学们,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动物,可自从来了一位伐木工,谁啊?(光头强)幸福的生活常常被他搅得乱七八糟。
瞧,他又来了。
(播放视频)2.哪个部分吸引了你?3.老师也被猫头鹰涂涂和松鼠蹦蹦的对话情景所吸引了,咱们能不能把这段对话写下来,写得既生动又有趣呢?我们学习过的课文《花瓣飘香》中的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文)[设计意图:运用声像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力、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
]4.这里有几人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这些就是提示语(板书),它除了告诉我们话是谁说的,还有什么作用?文中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1)“我轻轻地问……”(板书:语气)“我”生怕伤害到小女孩,于是“轻轻地问”。
(2)“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板书:动作)小姑娘知道自己摘花瓣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为了让妈妈心情愉悦,减轻病痛,不得不这样做。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作者:范兰菊来源:《学周刊》2021年第13期摘要: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与其重要性并不切合。
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初中教师的主要探究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读写结合思想的实践来完成语文教学的改革,将阅读和写作的课堂教学相互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写作;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47-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1.13.023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理念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阅读写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因此,提高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随着科技、网络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教师广泛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但是,在初中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课堂上还是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影响着教学的效率。
首先单从阅读的方面来说,学生对阅读材料情感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能力较弱是最主要的困难所在。
对于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层面,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写作特点,结构等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将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也就是在自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却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以至于学生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情况不理想,实际的文章阅读能力也较弱。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情感基调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自身阅历,思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进而使这一部分成为学习的难点。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读写结合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读写结合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展开学生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途径分析,进行学生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途径论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引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是当前作文教学热议的话题,它符合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言语需求,是当代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所谓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旨在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一、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作文内容贫乏空洞,“假大空”盛行,“假”就是假生活,指的是内容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肆意而为,毫无逻辑可言;“大”就是大道理,指的是文风浮夸,夸夸其谈,不切实际,说的都是成人的话,对是非的判断超越了孩子道德认知的实际水平;“空”就是空感受,指的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教益启示。
其次,学生表达能力欠缺,词不达意居多。
由于学生醉心于包罗万象的多媒体,此君俨然成为学生闲暇的莫逆之交,学生视听皆由它掌控,经典名著便束之高阁、少有问津,因此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甚了了。
这种贫乏的积累极易彰显在文章上,比如经常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
从学生行文的现况来看,这种现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语句不通顺,句子不连贯,这是由于学生对长句子的逻辑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另一种原因是学生不解词意而错用乱用,比如成语“惨淡经营”,很多学生都用这个成语表示店铺或家境惨淡萧条,殊不知此成语原意却是努力操持,好好经营的意思,词意不清就乱用,这在学生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在首先没能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上,很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积累不到丰富的语句词汇,局限了作文能力的提升。
另外,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紧张、枯燥,学生的接触面小,缺少社会阅历,积累不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
撑阅读之长篙,渡写作之大船【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伏开霞】
撑阅读之长篙,渡写作之大船临沐县第三初级中学 伏开霞在中考语文的复习中,写作几乎占了试卷的半壁江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考生成绩的优劣。
考生把握好写作,可以更好的成就梦想。
如何成就梦想?用好 课本就是一条捷径。
要使课本更高效省时的服务于学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同 时,充分利用课文的典范性,因地制宜的贯彻写作教学训练,以达成读写并进,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决不能让课文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肥水白流。
也就是在阅读 教学中系统地发掘、整理能运用于写作的句段、构思、选材、主题等有价值的东 西,使知识系统化;再结合一些写作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所学得的知 识与技巧融入到写作中,使知识能力化。
基于此,我们对于作文的训练,采取“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课文为典范载 体,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方式,狠抓写作训练。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环节: 总结借鉴、想象训练、定向迁移、写作实践。
一、总结借鉴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每一篇文章都是写作的典范 ,寻找写 作借鉴点并总结成方法是训练学生写作思路,选材构思、遣词造句能力的有力手 段,是学生进行迁移与运用的前提与基础。
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课文按中考作文涉及的话题把课文分类进行写作方法 点拨。
如下:1、 成长类:《孤独之旅》《心声》《丑小鸭》《再塑生命》2、 风俗民情:《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3、 追求4、 磨难5、 自然 6环境 出来》7、 生命感悟:《那树》《紫藤萝瀑布》《蝉》《贝壳》8、 童年爱好;《谈读书》《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9、 战争:《新闻两篇》《芦花荡》《亲爱的爸爸妈妈》《蜡烛》10、 情感沟通:《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羚羊木雕》《风筝》分类指导点拨,总结方法,形成写作知识体系。
学生在分析、概括并总结这 些文章的写作特点、思路结构等后,就可以针对性地迁移、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去。
《日月》《海燕》《行道树》《我的信念》《》《孤独之旅》《热爱生命》《荒岛余生》《伟大的悲剧》《春》《济南的冬天》《秋天》《雪》《夏感》《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雁归来》《旅鼠之谜》《喂二、想象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导写,课文就是好范例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读写脱节”现象,提出“教学三步法,用好范例”的据读写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目,具体介绍该如何用好阅读范例来引导写作。
关键词:读写结合范例以读导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写作教学,要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以读导写的作用。
但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阅读与写作严重分离脱节的现象。
在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就设置为“阅读与鉴赏”和“写作与口语交际”两大部分。
虽然教学目标还是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两者间的联系点还是模糊的。
因而,在教学中常可以见到我们的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大量课文,但对自己的写作却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怪现象——阅读与写作中技法的运用无法挂钩。
这一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学生对语文阅读中一些概念及其作用只有模糊的认识,而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应用造成的。
新的教学大纲中说,“作文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正确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联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
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这就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结合作文教学打好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
针对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出现的这种怪现象,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终于找到了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下就谈谈我“教学三步法,用好范例”的具体做法。
一、多读——积累
对于阅读带给写作的好处,我想引用张中行先生的几句话。
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不费思索就顺理成章。
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恰当、更生动。
”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
”其四,学“思路”。
“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就自然没有了。
对于学生来说,吸收快,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得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恰当,更生动。
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二、精读——抓好突破点
一篇文章,不仅是语言好,选材好,结构好,若要面面俱到地去模仿学习,难度恐怕就大了。
但若能结合文章中最突出的一点,及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准一个点,去精读,模仿,突破,就更有成就感了。
张中行先生曾说过:“所谓读好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清新,能使人长见识,向上;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
”模仿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学生也应善于模仿。
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无论是在选择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还是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方面
都有其独到的一面,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范例。
如鲁迅的小说《药》的明暗双线结构,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地坛及周边环境的描写,对母爱的表述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研习、化用这些“范文”,从“原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
甚至于语言和语感的积淀,进而为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
三、由读导写——用好范例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读熟了,总能从里面参悟出一点什么来。
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从一篇文章中选取某个点来让学生模仿,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在上高一下册(人教版)《我若为王》时,就于文后与学生一起赏析文章的开头,同时提出个问题: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一探究就发现这篇文章的开头是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读书活动,即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引出本文话题,然后提出问题——“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从而引出下文对“我若为王”后一系列情景的设想的。
探究后,学生就明白了可以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出话题,比如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所经历的类似小事等只要与所给话题有关,又能够引出话题,就可以大胆引用。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常见的话题作文开篇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并要求学生能从课内或课外阅读中举出范例来。
结果,学生很快就又搜集了几种常见的开篇形式。
如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可以描述类似的画面,可以引用类似的名言警句,可以开门见山,可以使用恰当的题记或者由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来引出话题等。
学生的思路就此打开了,老师紧接着安排当天的作业,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求学生从这些常见的开篇形式中选择一种作文。
几次写作训练下来,学生不再为如何开头烦恼了,考虑的只是用哪种形式更适合这篇文章。
阅读和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将阅读和写作有益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反过来更能促进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这应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自己有意识的运用某些技法,阅读题中问到相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在写作指导时不忘提醒学生联想到曾经学习过的课文,阅读和写作分离脱节的尴尬局面就有可能得到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