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合并案例(1)
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
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1)案例目标:2004年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是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的第一例。
本案例通过对此次吸收合并的过程分析~了解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的特点及此次合并案例的创新之处理解吸收合并作为一种资产重组方式给上市公司所带来的萫响。
一、案例资料2004年11月16日~第一百货(股票代码600631)吸收合并华联商厦(股票代码600632)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消息见诸报端~这意味着这一首开先河的创新合并摻式已经通过了最后一道关~也说明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上市公司间的吸收合并案例产生了。
本次合并以第一百货为合并方~华联商厦为被合并方~合并完成后华联商厦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并入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的法人资格被注销。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即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每一次发生上市公司间的大吸收合并案~都要引起巨大的震动~更何况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的中国证券市场。
在第一百货拟吸收合并华联商厦的方案正式掀开盖头后~给市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较好的预期。
该次合并方案有许多精彩之处~比如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进行折股的方案~现金选择权方案~股东大会催告程序~独立董事公开征集投票权方案~回避表决方案等。
这一有着许多创新的合并方案被市场称为百联摻式~这对于证券市场臸度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证券市场臸度创新提供了新鲜而生动的素材。
(一)合并Y,X方的基本情况介绍1(合并方--第一百货第一百货全称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舙是创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是解放后开舔的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商店。
1992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改臸成为大型综合性商业股份臸企业。
第一百货募集舔立时的股本总额为12108(64万股~其中国家股6808(64万股~法人股3000万股~舓会公众股1840万股~内部职工股460万股。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是一些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1. 案例一,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获得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2. 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在2005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阿里巴巴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3. 案例三,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
在2019年,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例之一。
通过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迪士尼获得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4. 案例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在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全食超市,亚马逊获得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实体门店和供应链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不同情景和目的。
吸收合并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获取新的技术或专利、实现战略目标等。
然而,吸收合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难度、文化冲突、法律合规等。
因此,公司在进行吸收合并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合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吸收合并的案例
吸收合并的案例
哇塞,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吸收合并的案例!就拿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来说吧。
在那个竞争激烈得像战场一样的网约车市场里,滴滴和优步中国那可真是两大巨头啊!
你想想,它们就像两个厉害的武林高手,在市场这个大擂台上激烈过招。
一开始,双方都拼命出招,抢客源、争地盘,那场面,啧啧,真的是火药味十足!用户们呢,就像武林大会的观众,一边享受着便利和优惠,一边看着这两大高手争斗。
优步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粉丝群体,滴滴也毫不示弱,有着强大的实力和根基。
但时间久了,它们可能也发现,这样一直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得想想别的办法。
于是呢,就有了吸收合并这一招!
就好像两个高手突然决定联手一样,滴滴把优步中国给吸收合并了。
这一下子,市场格局就变了呀!那些之前还在纠结选滴滴还是优步中国的用户,现在没得选啦,直接就成了滴滴大家庭的一员。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
吸收合并之后,滴滴变得更加强大了,资源也更加集中。
这不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吃下了一颗神奇的丹药,功力大增!这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呀,其他的竞争对手可得好好想想对策了。
我觉得吸收合并这种事情,真的是商业世界里很有趣、很值得探讨的现象。
它可以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未知的宝盒,让人又期待又有点担心呢!咱们可得好好关注这些动态,说不定下一个惊人的吸收合并案例就在眼前啦!。
【案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超经典案例及详细分析
【案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超经典案例及详细分析【1:简练流畅的案例分析】正文:公司吸收合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见的一种战略手段,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分析一起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经典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一:案例介绍本案例涉及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A公司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
B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的中小型企业。
本次合并旨在利用A公司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的优势和B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突出能力,实现协同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合并方案分析1. 引起合并的背景本次合并的背景是市场竞争激烈,A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下滑和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而B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相对较小,但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2. 合并的战略目标通过合并,A公司希望借助B公司的技术力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3. 合并方式和交易结构本次合并采取股权交换的方式,即A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以股权交换的形式将B公司纳入其股东结构,完成合并。
4.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在合并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合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同时,合并过程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并过程的合规性。
三:合并效果与评价1. 资源整合与效益提升通过合并,A公司成功整合了B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研发团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 市场份额扩大和区域布局优化合并后,A公司在软件开发领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市场份额,优化了区域布局,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 风险与挑战合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文化融合、员工流失等问题。
同时,合并后的运营管理和协同效应也是需要解决的挑战。
结尾:1. 本文档涉及附件:详细合并协议、各方声明文件等。
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股权交换、合规性等。
一百华联吸收合并案例分析
一百华联吸收合并案例分析一:合并相关各方情况1. 合并方: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631)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是解放后开设的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商店。
199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百货改制成立为大型综合性商业股份制企业。
第一百货在经营业务上以百货零售经营为主,拥有包括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子、分公司。
2003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429.82万元,利润总额12,495.30万元。
截止2003年12月31日,第一百货总资产为367,311.37万元,净资产为172,343.54万元。
2. 被合并方: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632)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建于1918年9月的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是家拥有近90年历史的企业。
1992年5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华联商厦在经营业务上也以百货零售业务为主,公司规模略小于第一百货,但同样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经营效益,在2002年已经位列全国零售企业第二名,跻身上海百强企业前八名。
另外,华联商厦还控制了一家全国商品流通行业的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即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华联商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104.03万元,利润总额9,567.31万元。
截止2003年12月31日华联商厦总资产为229,798.51万元,净资产为150,939.50万元。
3.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4月17日下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组建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由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组建而成,并于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业,注册资金为10亿元。
2002年12月31日,百联集团拥有总资产284亿元,净资产84亿元,拥有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等7家上市公司,涉及A股、B股和H股。
通过案例看公司如何吸收合并
通过案例看公司如何吸收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其中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成为存续公司,而被吸收公司注销法人地位的合并方式。
目前,国内集团公司或者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时多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涉及现金流动,无论存续方是上市公司还是母公司或集团公司,都不必通过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购买被合并方的全部资产和股份,由此可以避免因吸收合并过程中大量的现金流出,保持合并方企业即存续公司的企业实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种并购形式,关键是确定发行与换股价格、换股比例、换股方式、换股数量等,所以,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下面我们讨论吸收合并的相关问题,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
(一)吸收合并的主要形式1.母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上市公司注销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由于母子公司发展的需要,便于股权的集中管理,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母公司将实现在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同时注销原上市公司。
如2008年10月,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吸收合并上海输配电股份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在这次换股吸收合并中,母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与吸收合并上电股份同时进行,母公司发行的A股全部用于换股合并上电股份,不另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吸收合并完成后,上电股份公司的股份(母公司持有的股份除外)全部转换为母公司发行的A股,其终止上市,法人资格因合并注销,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母公司。
2.上市公司作为吸收合并的主体并成为存续公司,集团公司注销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随着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为了避免潜在的同业竞争,提高集团整体运作效益,上市公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其控股股东,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集团公司注销法人地位。
如2008年1月,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这次换股吸收合并,东软股份作为合法存续公司,东软集团法人注销,股东对集团公司的出资按照一定比例全部转换为东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全部并入东软股份。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吸收合并上市已成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吸收合并上市,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另一家公司,实现上市的目的。
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吸收合并上市的具体情况。
一、案例一:_____公司与_____公司的吸收合并上市这两家公司在行业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_____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渠道方面表现出色,而_____公司则在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上具备优势。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双方决定进行吸收合并上市。
在合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业务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整合。
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各项资产进行了合理的定价,确保合并后的资产价值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对于负债的处理也进行了谨慎的安排,以避免合并后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压力。
在业务整合方面,双方对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淘汰了一些低效益的产品,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同时,对销售渠道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市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通过这一系列的整合措施,合并后的新公司在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案例二:_____集团对_____公司的吸收合并上市_____集团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决定对_____公司进行吸收合并上市。
在这个案例中,整合的重点在于文化和管理体系的融合。
由于_____集团和_____公司在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并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双方团队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同时,对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和统一,建立了一套更加高效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流程。
在财务方面,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和资金安排,降低了合并的成本和风险。
并且,充分利用集团的资金优势和融资渠道,为合并后的新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
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 (1案例目标:2004年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是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的第一例。
本案例通过对此次吸收合并的过程分析,了解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的特点及此次合并案例的创新之处理解吸收合并作为一种资产重组方式给上市公司所带来的影响。
一、案例资料2004年 11月 16日,第一百货 (股票代码 600631 吸收合并华联商厦 (股票代码600632 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消息见诸报端,这意味着这一首开先河的创新合并模式已经通过了最后一道关,也说明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上市公司间的吸收合并案例产生了。
本次合并以第一百货为合并方, 华联商厦为被合并方,合并完成后华联商厦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并入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的法人资格被注销。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即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每一次发生上市公司间的大吸收合并案,都要引起巨大的震动,更何况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的中国证券市场。
在第一百货拟吸收合并华联商厦的方案正式掀开盖头后,给市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较好的预期。
该次合并方案有许多精彩之处,比如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进行折股的方案,现金选择权方案,股东大会催告程序,独立董事公开征集投票权方案,回避表决方案等。
这一有着许多创新的合并方案被市场称为百联模式,这对于证券市场制度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证券市场制度创新提供了新鲜而生动的素材。
(一合并 Y,X 方的基本情况介绍1.合并方 --第一百货第一百货全称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创立于 1949年10月 20日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是解放后开设的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商店。
1992年 4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成为大型综合性商业股份制企业。
第一百货募集设立时的股本总额为 12108. 64万股,其中国家股 6808. 64万股,法人股 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 1840万股,内部职工股 460万股。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案例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
亿总股本可折成约 5 亿股新公司的股票, 但换股后原有华联商厦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之间 的比例将由换股前的 2.4 倍扩大到 2.74 倍。从整体上看,通过换股原华联商厦非流通股股 东在新存续公司的权益显然要超过原华联商厦流通股股东。 (三)现金选择权
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此次合并方案中设置了现金选择权, 即在本次合并董事会决议公 告后,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股东(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除外)可就其是否继续持有华联 或一百的股份还是申请股份折现进行选择。 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现金选择权价格均区别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非流通股现金选择权价 格确定为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合并基准日的每股净资产值, 分别为 2.957 元和 3.572 元, 第 一百货与华联商厦流通股现金选择权价格确定为董事会召开前 12 个月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 算术平均值上浮 5%,分别为 7.62 元和 7.74 元。2004 年 4 月 28 日为现金选择权申请日。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结果, 第一百货申请现金选择权非流通股股份数 为 18,664,677 股, 流通股股份数为 69,755 股; 华联商厦申请现金选择权非流通股股份数为 42,361,694 股,流通股股份数为 44,451 股。 而本次合并中,作为现金选择权方案的配套措施——在董事会公告日(2004 年 4 月 8 日)至中国证监会核准本次合并换股完成日期间,双方挂牌交易的股票进行停牌处理,一方 面可以防止股价异常波动,锁定风险,同时减少投机者的套利行为,防范通过套利投机;另 一方面可以给股东留出足够时间考虑是否选择申请现金选择权。 三、分析与启示 本次合并是上市公司之间的换股吸收合并, 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为我国证券市场并购行 为的一次创新。 百联集团通过对两家同属一个业态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 减少了同业竞争和 关联交易,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从而为百联集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吸收合并案例(1)
一个吸收合并案--税收筹划不可顾此失彼案例介绍甲公司系某集团所属乙开发公司投资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有限公司(非房地产公司),承担着乙公司开发楼盘会所的部分功能,以上企业都是内资企业。
截至2006年10月31日,甲酒店有限公司账面资产4529.01万元,负债6145.79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所欠债务主要是乙公司的股东借款,实收资本1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负2816.78万元。
甲酒店有限公司自设立以来,历年经审核可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情况:2001年为821.90万元,2002年为316.46万元,2003年为427.27万元,2004年为349.15万元,2005年为259.73万元,合计2174.51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2001年度亏损821.90万元,按照税法只能以2006度实现的利润弥补,而甲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仍持续亏损,其自身无法对该亏损予以弥补,因此该集团决定进行适当的筹划重组,一方面使甲酒店有限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能在法定弥补期间内(前五年)得到弥补,酒店业务能够持续经营;另一方面重组成本也要较小,在法律和税收政策上不存在障碍。
方案一:吸收合并。
集团决定由乙公司以承担甲酒店有限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施合并,其性质系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实质是零对价获得甲酒店有限公司的股权。
根据《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第一款第四条的规定:“如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即净资产几乎为零,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视为无偿放弃所持有的旧股。
”该集团税务师认为,由于甲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而且乙公司是以承担甲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的,所以甲公司不用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吸收合并上市(M&A)成为企业快速成长和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
M&A既可以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获取新的市场份额、技术或其他资源,也可以通过合并来整合产业链、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M&A案例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目标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国际上的M&A案例: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
2024年,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其在移动设备市场上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以保护自己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竞争优势。
此外,谷歌还希望通过整合Motorola Mobility的硬件和软件业务,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与苹果等竞争对手展开直接竞争。
此次收购对谷歌来说是一次重大战略转变,不仅增强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实力,还为其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再来看一个国内的M&A案例: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
2024年,阿里巴巴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优酷土豆,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其在在线视频领域的市场份额,与腾讯等竞争对手展开直接竞争。
此次收购使阿里巴巴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互联网娱乐领域的实力,为其在内容、技术和渠道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以高价收购的方式实现的,这一点也反映出M&A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在实施M&A前,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以确保M&A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总的来说,M&A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可以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市场份额和资源,也可以通过合并来整合产业链和提高竞争力。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011吸收合并案例—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证券市场首例换股合并案)
“阿波罗计划”应该分成两个部分: 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 应该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通过整体上市大量的融资,重构 其一,通过整体上市大量的融资, TCL业务结构和发展线路; 业务结构和发展线路; 业务结构和发展线路 其二,提高股权流动性,优化股权结构, 其二,提高股权流动性,优化股权结构, 进一步促进TCL集团的民营化。 集团的民营化。 进一步促进 集团的民营化
于是,酝酿已久的“阿波罗计划”在 于是,酝酿已久的“阿波罗计划” 2002年被正式推出,“以内部资产重新 年被正式推出, 年被正式推出 整合,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整合,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实现 集团整体上市再发展为内容的''阿波罗计 集团整体上市再发展为内容的 阿波罗计 划''将成为 将成为TCL集团又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集团又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将成为 集团又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而一旦集团整体上市成功, 而一旦集团整体上市成功,对于已经拥 有股权的管理层来说, 有股权的管理层来说,将会是最好问题 模式对国内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 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TCL集 集 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并整体上市,极大 通讯并整体上市, 团吸收合并 通讯并整体上市 的减少了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 侵害;另一方面, 侵害;另一方面,TCL模式可以解决或 模式可以解决或 缓解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缓解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由于 TCL集团通过向海外机构投资者、管理 集团通过向海外机构投资者、 集团通过向海外机构投资者 层的定向增发, 层的定向增发,将使得上市公司中第一 大股东持股比例大幅下降(如果按照 如果按照IPO 大股东持股比例大幅下降 如果按照 市盈率15倍 价格4元计算 元计算, 市盈率 倍、价格 元计算,TCL集团的 集团的 第一大股东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 持股比例将由最初的100%减少到 减少到IPO后 持股比例将由最初的 减少到 后 的25.86%),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委托代理 , 成本,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成本,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上市选择案例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
案例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潍柴动力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不仅成功在A股市重新搭建了一个资本平台,而且解决了企业发展战略(de)多道难题,该投行项目是国内首例以正合方式实现“H to A”(de)案例,2007年获得了深圳市金融创新奖,并被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评为创新一等奖.一.多层面需求难题200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通过一家控股45%(de)子公司潍坊投资公司,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收购了 A 股上市公司湘火炬%(de)股权.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看中(de)是湘火炬旗下(de)一系列汽车资产:山西重汽51%(de)股权、山西法土特齿轮51%(de)股权、株洲火花塞%(de)股权等.但是,收购后潍柴动力管理层面临着一个很大(de)困难,就是管理链条太长:潍柴动力以45%控股潍坊投资公司----潍柴投资以%(de)持股比例控股湘火炬---湘火炬拥有陕西重汽51%(de)股份.因此,为柴动力只是持有山西重汽(de)%(××)=)(de)权益.而在陕西重汽(de)股权结构中,湘火炬持有51%(de)股份,陕汽集团持有49%(de)股份.如果陕西重汽提出大规模增资扩股,湘火炬(de)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可能无法满足增资要求,潍柴动力就会面临失去陕西重汽控制权(de)危险.要知道,湘火炬在华融接管前属于“德隆系”(de)资产.而湘火炬之所以能够成为德隆遗产中(de)最好(de)资产,就是因为管理链条较长,最低层(de)实体公司相对独立,德龙无法对其进行直接(de)资金调动或影响.与德龙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同(de)是,潍柴动力与低层实体公司(de)关联度较高.作为产业(de)整合者,潍柴动力收线要做(de)就是去除潍坊投资、湘火炬等中间层,实现直接持有陕西重汽(de)目标.但这其中也面临着一大障碍:就是湘火炬(de)股改问题.在2006年(de)政策环境下,股份制改造是上市公司(de)第一大事.不完成股改,任何资本运营都难以得到监管层(de)认可.也就是说,潍柴动力作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必须向流通股支付对价,以换取股份流通权.但是,潍柴动力支付对价又面临着三个困难:1.潍柴动力持有(de)湘火炬股权是通过市场竞标方式得到(de),成本较高.大比例送股将进一步提高成本,潍柴动力(de)股东难以接受.2.潍柴动力对湘火炬(de)持股比例较低,只有%,送股余地很小.3.湘火炬在几年(de)熊市中跌幅较深,流通股东对获得对价(de)期望值较高.2006年2月,湘火炬提出了潍柴动力和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股股份和3份认股权证(de)股改预案,但是被流通股东否决,股改陷入停顿.除此之外,潍柴动力作为H股上市公司,还希望获得一个A股平台.如何设计方案,满足潍柴动力(de)一系列(de)需求,成为考验投行人员指挥(de)难题.二.20套方案中优中选优,送溢价代替送股潍柴动力保荐项目(de)负责人、中信证券投资银行总监钱伟深回忆说,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他和团队设计了约20套方案,多数方案都因为成本、市场、股东等原因而被否决了.最终出台(de)方案只是其中(de)一套.该方案(de)具体设计如下:首先,2006年6月30日,潍柴动力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潍坊投资公司(de)股权,使自己在潍坊投资公司(de)股权从45%增至100%.这样,潍坊投资公司这一隔层就被取消了.其次,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2006年11月,潍柴动力向湘火炬流通股东提出要约, 具体内容如下:1.发行A股,作为换取流通股东手中(de)湘火炬股份并注销(de)代价,换股完成后,潍柴动力将接受湘火炬(de)资产并承担湘火炬(de)负债,湘火炬不再存续;2.每持有湘火炬股票可以换取1股潍柴动力A股股票,这一换股比例是按照湘火炬每股价格元(比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4. 85%)和潍柴动力A股元(比潍柴动力H 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确定(de);3.如果流通股东不愿意结束换股,可以将手中(de)湘火炬股份按每股元(de)价格换取现金.这一方案设计(de)核心在于,在中国特殊(de)市场环境下,,新发A股(de)发行价和首日上市价之间一直存在较大(de)溢价,如果流通股东愿意接受这一换股方案,就可以获得这一溢价.也就是说,如果流通股东把湘火炬股票换成潍柴动力A 股,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一块差价利润.正是这一块利润吸引了流通股东以高比例投票支持这一方案.而作为吸收合并方案(de)附属条件之一,湘火炬第二大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股对价,也同步获得了通过.三.细节和沟通决定成败整个方案中,很多交易细节(de)设计都至关重要,关系着项目(de)成败和风险,需要投行、研究、并购、资本市场等多条商业务线紧密合作.比如,该方案中设有“现金认购权”条款,允许不接受换股(de)流通股股东换取现金,由证券商对该现金提高兑现保障.那么,现金认购权(de)价格如何确定法律是否允许该价格低于最后交易日(de)收盘价对应(de)风险如何估算兑现资金如何安排选择何种时机推出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最后,该方案确定(de)现金认购价为元,略低于湘火炬最后交易日(de)收盘价,同样开创了A股市场(de)先河.由于潍柴动力属于香港H股上市公司,湘火炬属于A股上市公司,双方分别处于不同(de)资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de)差异、各自利益主体(de)博弈导致了吸收合并方案(de)事实异常复杂:如两地信息披露(de)协调问题、两家上市公司(de)异议股东回购权问题、湘火炬债权人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在中信证券、华欧国际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组织(de)协调下一一得到了解决.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各方(de)利益,更关键(de)是要获得监管机构,尤其是证监会(de)认可.由于潍柴动力项目(de)方案复杂,牵涉到证券发行部、上市公司监管部、“股改办”等多个部门.因此,在与证监会沟通(de)过程中,如何找准部门也很重要.2006年下半年正是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de)时期,考虑到在当时环境下股份制改造具有政策优先性,投行项目人员与证监会股改办积极沟通,最后促成由股改办牵头,举行包括发行部、上市部、法律部、首会办等多个部门参加(de)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该方案.这是第一例把负责IPO和重组(de)发审委委员组织在一起开会(de)案子.四.创新思路提升投行价值通过一系列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流通股股东(de)沟通、路演、宣传,2006年12月22日,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de)现金选举权申报结束.根据中证登深圳分公司(de)统计结果,仅有250股进行了申报.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在深交所上市,开盘价为70元/股,最高71元,收盘价为元,比发行价上涨%.潍柴动力(de)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钱伟深表示:“大(de)并购案都需要逐步去发挥,我们做几个创新项目(de)最大体会是,不能一上来就对客户说这个不行,以前没人做过;那个不行,法规不允许.”他认为,中国(de)监管体系也是在探索过程当中,投行项目人员要做(de)是根据自己(de)经验和理解,尽量组织多种方案进行论证和设计,跟企业讨论,跟监管部门进行大量沟通,在现有(de)法律框架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de)需求.同时,在实施(de)过程中,与市场(de)沟通也很重要,因为创新案例需要市场理解,而且勇于创新(de)客户往往被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需要通过路演、宣传等手段保证实施.思考题:1.潍柴动力进行换股时都遇到哪些难题这些难题是怎样解决(de)2.为什么说潍柴动力在并购过程中,抓住细节和沟通是其成功(de)关键呢3.总结一下潍柴动力在并购中,其创新(de)思维是什么4.为什么说潍柴动力(de)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这种借鉴在哪里。
最新 一百华联吸收合并案例分析(上)(1)-精品
一百华联吸收合并案例分析(上)(1)【摘要】2004年,零售市场取消了各项对外商的限制,几乎呈现完全开放的状态。
同一年,为了应对这样的竞争环境,我国首例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案——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合并案诞生。
这一合并是百联集团整合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
合并中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设置不同的折股比例,同时独创性的设立了现金选择权。
这一创新的设计使该合并案称为“百联模式”。
由于是收例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此次合并备受关注。
合并当局一再强调“百联模式”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设计的,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却发现,折股比例实际上扩大了非流通股的利益而损害了中小流通股的利益。
同时,现金选择权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只有象征意义,实质上是给予部分非流通股东一种资金变现的途径。
此外,从合并之后的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合并后存续公司的盈利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上升,然而百联整体集团的整合之路却仍然有些停滞。
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就这一合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合并的背景、过程、结果,得出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企业并购折股比例现金选择权AbstractIn 2004, most restricted policies for forEign funded companies were cancelled and since then the retailing market has been almost totally opening. In the same year, the merger case between Shanghai No.1 Department Store Co., Ltd. and Shanghai Hua Lian Co., Ltd. was bornin such competitive situation, which is the first merger case betwee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t set different exchange ratios for different sorts of shareholders and creatively gave shareholdersright to sell thEIr shares at a specific price. This is called “Bailian Model” . Beca use it is the first case betwee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ctivity.The management stresses that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balance the benefit of every sorts of shareholders. However the fact is that the exchange ratios for different sorts of shareholders is designed to increse the non-tradeable shareholder’s benefit which harms the benefit of tradeable shreholders. Also the cash option is meaningless to tradeable shareholders while is one way to realize their wealfare. And in terms of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fter mergering, the company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while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group is carried out slowly.Key word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exchange ratios, cash option目录一、引言???????????????????????????????????????????????? 1二、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及现实背景?????????????????????????? 1(一)企业并购的相关概念界定???????????????????????????? 1(二)文献回顾?????????????????????????????????????????? 2一、引言与较为发达的零售市场相比,中国零售市场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
企业资质吸收合并案例解读
企业资质吸收合并案例解读近年来,企业吸收合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趋势广泛地见于所有行业,包括金融、电信、制药等等。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断拓展他们的经营范围,试图掌握更多的市场份额。
吸收合并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发现了既可以获得共同利益,又可以互相补充的公司。
一家公司可以结合另一家公司的优势,从而带动两家公司的成长。
但是,这种合并需要注意,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企业资质吸收合并案例,并对这些案例做出一些评估和判断,以此说明企业如何应该去考虑利益和成长问题。
1. 酒店开发商 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吸并了 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 Inc.2. 林德集团收购了食品包装公司 Rexam PLC。
在林德集团收购了 Rexam PLC 之后,公司在欧洲拥有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和更多的垂直整合能力。
此外,Rexam PLC 的食品包装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可以帮助林德集团加强其包装业务。
3. 微软公司以 26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 LinkedIn。
微软公司此次收购了 LinkedIn,是为了增强其在专业社交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
由于 LinkedIn 的高质量职业人群,微软预计可以结合自己的 Azure 云计算服务大力推动这一市场。
4. 美国电信公司 AT&T 以 85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代华纳公司。
美国电信公司 AT&T 此次收购了时代华纳公司,旨在在新兴的流媒体市场中增强其实力,以应对 Netflix 和 Amazon 等竞争对手的威胁。
要想成功的实现合并,企业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并需要实施一个可靠的整合团队。
合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领导团队的强大记录和文化相符。
当企业在合并过程中保留其核心业务并插入新的人才和技术时,合并通常会变得更加成功。
总的来说,合并可以加强快速增长的企业的实力,但是它也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不同的困境。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15则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15则一、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控股股东1.徐工上市公司拟向徐工有限的全体股东徐工集团、天津茂信、上海胜超、江苏国信、建信金融、金石彭衡、杭州双百、宁波创翰、交银金投、国家制造业基金、宁波创绩、徐工金帆、福州兴睿和盛、河南工融金投、上海港通、天津民朴厚德、中信保诚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
上市公司为吸收合并方,徐工有限为被吸收合并方。
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徐工有限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徐工有限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徐工有限在本次交易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将被注销,徐工集团、天津茂信、上海胜超、江苏国信、建信金融、金石彭衡、杭州双百、宁波创翰、交银金投、国家制造业基金、宁波创绩、徐工金帆、福州兴睿和盛、河南工融金投、上海港通、天津民朴厚德和中信保诚将持有吸收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相应股份。
本次交易前,徐工有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2.柳工上市公司拟向柳工有限的全体股东柳工集团、招工服贸、双百基金、国家制造业基金、诚通工银、建信投资、广西国企改革基金、常州嘉佑及中证投资发行股份,吸收合并柳工有限。
上市公司为吸收合并方,柳工有限为被吸收合并方。
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柳工有限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柳工有限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柳工有限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将被注销,柳工集团、招工服贸、双百基金、国家制造业基金、诚通工银、建信投资、广西国企改革基金、常州嘉佑、中证投资将成为吸收合并后上市公司的股东。
本次交易中,被吸收合并方柳工有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3.云南白药白药控股自2016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已形成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45%:45%:10%的股权结构,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市场化转变。
本次交易作为白药控股整体改革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旨在通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整合优势资源、缩减管理层级、避免潜在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政策要求的积极践行。
吸收合并案例
吸收合并案例概要中资企业2013年公开宣布,其将以22亿美元的价格吸收日本一家重点科技公司,以增强自身的技术素养。
这一交易丰富了中资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有助于拓宽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范围。
有关双方日本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和电信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主要从事行业管理系统、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市场智能以及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业务。
其在以上几个核心业务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垄断。
中资企业由中国独资成立,目前在全球专业互联网服务领域运营着大量业务,拥有近3.4亿用户,提供新闻服务、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
交易详情2013年,中资企业收购日本科技公司的交易正式确认,并宣布将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科技公司的37.3%股份。
经过双方协商,合并计划仅包括受让方当时具有的日本科技公司37.3%股份,以及日本科技公司全资子公司的普通股股份。
最终,双方达成合并协议,中资企业成功收购日本科技公司的37.3%股份。
交易后的具体安排中资企业收购日本科技公司的交易原则是,受益方可以获得受让方客户、服务和专利等核心竞争力,受让方将获得中资企业已经拥有的领先技术和产品规格促进其未来发展。
在此基础上,受益方将首先设立新的战略发展计划,实施组织改革以及日本科技公司董事局成员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尽可能实现合并企业的经济目标。
后续该交易的最终结果是,中资企业成功拥有日本科技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有效地将日本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资源整合到自身体系中,进一步提升其全球市场影响力。
中资企业吸收日本科技公司,从而拓宽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领域和集成新技术,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案例分析
吸收合并关键数据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鲁颖电子资产评估情况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吸收合并三种方法会计处理比较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吸收合并三种方法会计处理比较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吸收合并三种方法会计处理比较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概念辨析-净资产收益率 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 第二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 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分子净利润是由分母净资产提供,净资 产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净利润的增加或 减少。根据平均指标的特征可以判断通 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 中计算出的结果是个平均指标,说明单 位净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一般水平
缺乏融资平台 技术研发不足 公司规模小,近期发展减速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鲁颖电子财务情况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清华同方财务情况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假设并购发生在1998年1月1日(教材247至
258页) 问题一:关于并购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及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请列出至少三 点两种方法的区别
各自独立经营,并为独立法人
案例分析一 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199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30日在同方大
厦多功能厅召开199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到会人 数43人,代表股份103,743,000股,占本公司股份总数 的62.48%,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经股东大会审议及 表决,产生如下决议: 一、审议通过了《关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吸收 合并山东鲁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 二、审议通过了《关于1999年配股的议案》
吸收合并会计处理案例举例
吸收合并会计处理案例举例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将另一个公司的所有或部分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从而形成一个更大、更强大的公司实体。
在吸收合并过程中,会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合并后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
下面是十个关于吸收合并会计处理的案例:1. 合并账户的处理:在一项合并交易中,被吸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将被合并到吸收公司的账户中。
这涉及到合并后的财务报表的重新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 合并支付的处理:在合并交易中,吸收公司通常需要向被吸收公司支付一定的金额。
这些支付可以是现金、股票或其他资产的形式。
在会计处理中,这些支付将被记录为合并交易的成本。
3. 合并后的商誉的处理:在一个合并交易中,如果吸收公司支付的价格超过了被吸收公司的净资产价值,那么这部分多出来的金额将被认为是合并后的商誉。
在会计处理中,合并后的商誉将被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登记。
4. 合并后的差异的处理:在合并交易中,如果吸收公司支付的价格少于被吸收公司的净资产价值,那么这部分差异将被认为是合并后的负债。
在会计处理中,合并后的差异将被作为合并相关的负债进行登记。
5. 合并交易的成本分配:合并交易涉及到一系列的费用,包括律师费、顾问费等。
在会计处理中,这些费用将被分配给合并交易的相关成本中。
6. 合并交易的关联方交易的处理:在合并交易中,可能存在一些与合并交易相关的关联方交易。
这些交易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7. 合并后的税务处理:在合并交易中,涉及到各种税务处理,包括资产重估、商誉摊销等。
这些税务处理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8. 合并后的员工福利的处理:在合并交易中,涉及到被吸收公司的员工福利的转移。
这些员工福利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9. 合并后的债务重组的处理:在合并交易中,可能需要对被吸收公司的债务进行重组。
这些债务重组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吸收合并案--税收筹划不可顾此失彼
案例介绍
甲公司系某集团所属乙开发公司投资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有限公司(非房地产公司),承担着乙公司开发楼盘会所的部分功能,以上企业都是内资企业。
截至2006年10月31日,甲酒店有限公司账面资产4529.01万元,负债6145.79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所欠债务主要是乙公司的股东借款,实收资本1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负2816.78万元。
甲酒店有限公司自设立以来,历年经审核可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情况:2001年为821.90万元,2002年为316.46万元,2003年为427.27万元,2004年为349.15万元,2005年为259.73万元,合计2174.51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2001年度亏损821.90万元,按照税法只能以2006度实现的利润弥补,而甲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仍持续亏损,其自身无法对该亏损予以弥补,因此该集团决定进行适当的筹划重组,一方面使甲酒店有限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能在法定弥补期间内(前五年)得到弥补,酒店业务能够持续经营;另一方面重组成本也要较小,在法律和税收政策上不存在障碍。
方案一:吸收合并。
集团决定由乙公司以承担甲酒店有限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施合并,其性质系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实质是零对价获得甲酒店有限公司的股权。
根据《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第一款第四条的规定:“如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即净资产几乎为零,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视为无偿放弃所持有的旧股。
”该集团税务师认为,由于甲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而且乙公司是以承担甲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的,所以甲公司不用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另外,根据上述通知第一款第二条的规定:“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事各方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
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
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某一纳税年度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年度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甲公司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而且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不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乙公司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甲公司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
可以看出,该方案下甲公司的亏损可以弥补,酒店业务也可以持续经营,而且不必缴纳企业所得税。
乙公司零对价获得甲公司的股权,也不必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是,在实施该方案时当地税务机关和该集团产生了如下争议:
1.该方案实质是乙公司零对价获得甲酒店有限公司的股权,甲酒店有限公司股东无偿放弃股权,属于上述119号文件规定2的情形,但文件2并没有明确规定以前年度亏损的处理方式。
2.即使认为该方案可按上述119号文件规定1处理,根据某一纳税年度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年度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因为被合并的甲酒店有限公司净资产为负数,按上述公式计算,税务机关认为乙公司无法对原甲酒店有限公司结转过来的亏损予以弥补。
该集团税务师主张“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可以用合并企业承担的被合并企业的债务额来代替。
税务机关认为这种提法在现行税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作为依据,难以认可。
3.主管税务部门认为与企业合并所得税处理相关文件均是针对非关联企业作出的,关联企业如何实施,由于相关执法依据和经验均有所欠缺,因而难以在2006年度内审批。
随着亏损弥补最后期限的逼近,该集团放弃了吸收合并案,做了另一个替代方案——投资方案。
方案二:投资方案。
集团对甲酒店有限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后,再配上与评估值接近的负债,使甲公司与集团关联度不高的A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B,随后A以象征性价格收购甲酒店有限公司所拥有的
B公司的全部股权。
原甲酒店有限公司在上述重组完成后予以清算注销,乙公司再择时吸收合并B公司,避开了关联方交易。
根据《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的规定:“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被投资企业接受的上述非货币性资产,可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
”同时根据《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1995〕48号)第一条之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的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该集团税务师认为,第一,该方案是综合投资、股权转让、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的,不涉及流转税。
第二,甲公司投资设立B公司,由于甲公司经税务审核的累计亏损为2174.51万元,基本等于用非货币性资产新设B 公司所产生的资产转让所得(注:甲公司的主要资产———不动产的评估增值数额与亏损额相抵后无所得),甲公司不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
第三,A公司以货币方式出资设立B公司,不产生税收支出。
另外,由于甲公司是以非货币性资产加接近资产金额的负债这种捆绑式方式出资的,所以甲公司在B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拥有股权,A公司以象征性价格收购甲公司股权,也不会产生税收支出。
第四,乙公司可以免税方式吸收合并形式上不关联的B公司,此时也不产生税收成本,即使乙公司采用应税方式吸收合并B公司,由于B公司的资产增值已在设立时实现,因而乙公司合并B公司资产的计税价值基本等于公允价值,只存在极少的企业所得税成本。
该方案较原方案多了些步骤,但也为该集团争取了时间和避开了形式上的关联方交易,可是操作的复杂度和难度增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主席令第四十二号)第二十七条之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
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第一,产生了资产评估费用。
第二,B公司新设遇到了困难。
资产+债务的投资方式虽然新公司法未有明文禁止,但工商部门谨慎认可这种设立的方式。
在验资环节即遇到了困难,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一时难以获得工商部门的认可。
经过多次协调,虽然工商部门最终认可了这种方式,但沟通成本已经超出方案设计时的预期。
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A公司应投入适量的货币资产(视酒店有限公司行业对注册资本的要求而定),在房地产市场银根紧缩的金融政策下,增加了该方案的操作成本。
至此这个以节税为目的的筹划方案所增加的税外沟通成本已经超出企业的预期,税外沟通成本大大减少了税收筹划的节税收益。
方案思考
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停留在财税法规意义上的可行即可,它需要更细节的思考和推敲。
税收只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成本或者收益,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净价值而不仅是增加企业的税收价值,税收设计本身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本,越是精妙的方案在节税的同时越会带来更多的税收外成本,税收筹划且不可顾此失彼。
点评有些资本运作类的税收筹划方案,仅从税收方面而言的确是起到了节税的效果。
本文作者在理论的指导下,做了一次吸收合并筹划理论在操作方面的有益尝试。
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在原来税收筹划理论测算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难题,甚至这些税外的难题使筹划方案几近搁置,同样也发生了一些原来税收筹划时未预计到的成本,这些成本减少了税收筹划带来的税收上的收益。
因此,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应统筹考虑,不可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