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生动思维真实体悟真切——兼评张亮执教的“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
2.8数学探究活动(二)探究三次函数性质课件高二下学期数学北师大版选择性(1)
性质3:当b2-3ac≤0时,f(x)无极值.
当b2-3ac>0时,
-- 2 -3
(1)若 a>0,f(x)在 x1=
3
-+ 2 -3
处有极大值 f(x1);f(x)在 x2=
3
处有极小值
f(x2).
-- 2 -3
(2)若 a<0,f(x)在 x1=
f(x2).
3
f(x)单调递增.
∴当x=1时,函数f(x)有极小值,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a=-1,f'(x)=-3x2+3=-3(x+1)(x-1),
可得当-1<x<1时,f'(x)>0,此时函数f(x)单调递增;当x>1时,f'(x)<0,此时函数
f(x)单调递减.
∴当x=1时,函数f(x)有极大值,则f(x)=-x3+3x+4.
∴m的取值范围是[-22,+∞).
规律方法
1.要学会用导数方法解决三次函数单调性与极值问题中四类
题型:(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单调性问题;(2)已知函数解析式求极值问题;(3)
已知含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的极值问题求参数;(4)已知含参数的函数解析式
的单调性问题求参数.
2.通过上述例题研究了三次(高次)函数的性质,同时验证了高次函数与导
法就等同于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了.
【例1】
已知函数f(x)=x3+ax2+bx+c在x=-
2
3与x=1时都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与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若对x∈[-1,2],不等式f(x)<c2恒成立,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观评记录】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_数学_高中_王永昌_ 3437008257
观评记录:
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导入就结合物理教学中的沙漏实验,用Flash课件展示出当红色漏斗左右摆动时,漏出的细沙在匀速移动的平板上形成的曲线。
这样安排既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又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本节知识的意义所在,本节课的重点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眼前,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在知识的传授上层层递进。
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效手段,将描点法作图、几何法作图、五点法作图动态的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了解正弦函数的作图原理,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特点,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老师适当点拨,通过习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理解逐渐加深,能力逐渐提高。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三次函数性质的研究及应用举例
( 一∞ , )和(: +∞) 。 , 上 ( )<0 y= ( 是减 , 厂 ) 函数 ; X , ) , )>0 Y= 在( . 上 _( 厂 , ) 是增 函数 ; 三 次函数 ) = , )的图象如 图 6所示 :
J l
)和 ( + o ) X , 。 上 ( )> 0y =. ) 增 函 , 厂 是 (
个极值点 ;
增 函数 ;当 E ( 。 ) , X , 时 Y=- ) 厂 是减 函数. 且, ( 而
当 = 时 。
个极值点 ;
) 有极大值 。 ; ) 当 = 时
) 有
② 当b 一3 c=0时 , a 该方程有两个等根 :。=
:X )=3x + b c f ( a 2 x+ 的图象如下 图7 所示 : 在
三次 函数 性质 的研 究 及 应 用举 例
河北省 吴桥 县吴桥 中学 近几年 , 高考 和一些 重大考试 中频 繁出现 与三 在
次 函数有关 的题 目, 在很 多省市 的高考试卷 中都 出现 了这个函数的单独命题 , 甚至以压轴题 的形式 出现 , 这 足以说 明 , 三次 函数 已经成 为中学 阶段 一个重 要 的函 数, 本文试 图用初等数 学方法较 全 面地 探讨一 下它 的 图象 、 性质及简单应用.
数 ; ,: 上 , 在( ) 厂 ( )<0 Y= , 函数 Y=, )的图象如图 2所示 : (
) 是减函数 ; 三次
l
f、 \ 厂\
\/
。
\
2
I
、
\
I L /~
图5
图6
\j / /
图1 图2
不 难得 到 : 6 若 一3 c>0 当 ∈ ( , i 时 , a , 一 x) Y= ) 减 函数 ; 是 当 (: + ) , = , 时 Y ) 是
三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在高考中的应用
三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在高考中的应用三次函数已经成为中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函数,在高考和一些重大考试中频繁出现有关它的单独命题。
2004年高考,在江苏卷、浙江卷、天津卷、重庆卷、湖北卷中都出现了这个函数的单独命题,特别是湖北卷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单调性和对称性最能反映这个函数的特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单调性、对称性以及图象变化规律。
函数的导函数为。
我们不妨把方程称为原函数的导方程,其判别式。
若,设其两根为,则可得到以下性质:性质1:函数,若,当时,y=f(x)是增函数;当时,其单调递增区间是,单调递增区间是;若,当时,是减函数;当时,其单调递减区间是,,单调递增区间是。
(证明略)推论:函数,当时,不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当时,有极大值、极小值。
根据a和的不同情况,其图象特征分别为:图1性质2:函数若,且,则:;。
(证明略)性质3: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证明:设函数的对称中心为(m,n)。
按向量将函数的图象平移,则所得函数是奇函数,所以化简得:上式对恒成立,故,得,。
所以,函数的对称中心是()。
可见,y=f(x)图象的对称中心在导函数y=的对称轴上,且又是两个极值点的中点。
下面仅选一些2004年高考中出现的部分试题,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例1. (浙江)设是函数f(x)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y=f(x)的图象最有可能是()图2图3解:根据图象特征,不妨设f(x)是三次函数。
则的图象给出了如下信息:①;②导方程两根是0,2,(f(x)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是1);③在(0,2)上;在(-,0)或(2,)上。
由①和性质1可排除B、D;由③和性质1确定选C。
例2. (江苏)函数在闭区间[-3,0]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A. 1,-1B. 1,-17C. 3,-17D. 9,-19解:函数的导方程是,两根为1和-1,由性质2得:,。
三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课题三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商城二高孙明【命题趋势】在高中课程中,用导数知识研究初等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将三次函数作为载体,考查导数的知识是一类常见题型。
以三次函数为载体的试题,可综合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是近年高考的一个亮点。
【重点,难点】三次函数的图象三次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极值,对称性)【教学过程】由f(x)=ax3+bx2+cx+d可得f/(x)=3ax2+2bx+c,令△=4(b2-3ac),当△=4(b2-3ac)>0时,设方程f/(x)=0的两个根是x1,x2,且x1< x2,那么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的图象与性质可以归纳如下。
(对于任意两个函数y=f(x)与y= -f(x)的图象都是关于x轴对称的,其性质也就能够轻易互相推知。
)于是不妨设a>0.【高考链接】例1.已知函数f(x)=x3-3x2+6x-7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象,其对称中心为---------------------。
例2.(2013,Ⅱ,理10)已知f(x)=x 3+ax+bx+c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x 0∈R,f(x 0)=0 B.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x 0是f(x)的极小值,则f(x)在区间(- ∞,x 0)单调递减D .若x 0是f(x)的极值,则f /(x 0)=0例3.(2014,Ⅰ,理11)已知f(x)=ax 3-3x 2+1,若f(x)存在唯一零点x 0,且x 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B 。
(- ∞,-2)C 。
(1,+∞)D 。
(-∞,-1)【拓展训练】1.函数f(x)=x 3-3x+a 有3个不同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A .(-2,2)B 。
[-2,2] C.(-∞,-1) D.(1,+∞)2.(2014,浙江理6)已知函数f(x)=x 3+ax 2+bx+c ,且0<f(-1)=f(-2)=f(-3)≤3,则( )A .c ≤3 B.3<c ≤6 C.6<c ≤9 D.c>93.已知函数f(x)=x 3-ax-1,若f(x)在(-1,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3 B.a>3 C.a ≤3 D.a<3【课堂作业】1.函数f(x)=x 3-3x 2+2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 ( )A .-2 B.0 C.2 D.42.如图是函数f(x)=x 3+bx 2+cx+d 的大致图象,则x 12+x 22等于 ( )A.89B.109C.169D.2893.已知函数y=x 3- 3x+c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江苏省202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第24讲 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共49张PPT)
������������
������������
坐标是二阶导数为零的根.
一、知识梳理
证明:设函数������ ������ = ������������������ + ������������������ + ������������ + ������(������ ≠ ������)的对称中心为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第24讲
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〇、引言
有 关 三 次 函 数 ������ ������ = ������������������ + ������������������ + ������������ + ������(������ ≠ ������)的 问 题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中屡屡出现,利用导数研究三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可 以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其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具有普适 性、一般性和有效性.
一、知识梳理
2、性质
此时结合函数图象可知: ������������若������ ������������ ∙ ������ ������������ > ������,即函数������ = ������ ������ 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同 号,所以函数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 ������).将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
则 所 得 函 数 ������ = ������ ������ + ������ − ������ 是 奇 函 数 , 所 以 ������ ������ + ������ +
������ −������ + ������ − ������������ = ������
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THANK YOU
(
).
.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y
P
x2
O
x1
x
【点拨】当三次函数有两个极值点 Δ > 0 时,若a > 0,则三次函数曲线形状为
单减, x1, x2 单增
极小值 f (x1)
极大值 f (x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y
o
y
x o
在上单调递减
无极值
f ( x) 的图像
对称中心
b
3a
(− ,f −
b
3a
x
)(即拐点,其横坐标为二阶导函数零点)
总结:
1.三次函数的单调性由a来决定; Δ > 0
若a > 0,则三次函数曲线形状为“N字型”;
若a < 0,则三次函数曲线形状为“反N字型”
2 + =0
∆= 4 2 −
f ( x)的单调性
12
f ( x) 的极值
a0
a0
0
0
y
y
0
y
y
x1
x
o x1
x2
o x
−∞, x1 , x2,+∞
o
在上单调递增
单增, x1, x2 单减
极大值 f (x1)
极小值 f (x2)
立足生本课堂培养数学素养——“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立足生本课堂培养数学素养——“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作者:张亮,田泽华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7年第8期张亮1 田泽华2【摘要】“人在课中央”是对人与课的辩证关系形象而又准确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通过小组探究、汇报交流,让学生内隐的心理活动、知识内化过程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探索的品质;通过自主命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三次函数;问题驱动;小组探究;自主命题【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9-0031-04【作者简介】1.张亮,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一级教师;2.田泽华,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高级教师。
“人在课中央”是对人与课的辩证关系形象而又准确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追寻课堂教学的本意和灵魂,就应该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需要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在预设的教案中及时做加减法,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支架,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
笔者有幸参加了第12届“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尝试在“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始终置身于课堂的中央、教学的中心。
本课的学习是以导数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主线,探索三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
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建构导数研究函数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汇报交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命题、提出问题,学生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自我反思和内化等。
《函数的图像》观评课记录
南站二中数学组观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刘德武
上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9.1.2函数的图像》
上课时间:2016年4月13日星期四第四节
上课地点:南站镇二中录播室
评课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业务校长、教导处李主任主任、李明星(数学组教研组长),八年级数学教师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画函数图像,分析函数图像。
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学生的精力集中,跟着教师思路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李明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陈继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马海霞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殷令鹏。
江苏专版 高中数学第5章导数及其应用培优课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若 在 上单调递增,求 的值;
解 .当 时, 或 , ,所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不符合题意;当 时,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符合题意;当 时, 或 , ,所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不符合题意.综上, 的值为1.
题后反思 对于三次函数的图象,要熟知总体的变化趋势,并能够由图象观察出其单调性与极值点情况.
跟踪训练1 已知函数 ,给出四个函数 , , , ,又给出四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则正确的匹配方案是( )
甲
乙
丙
丁
B
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丙 ,丁 C.甲 ,乙 ,丙 ,丁 D.甲 ,乙 ,丙 ,丁
AB
A.0 B.4 C. D.
[解析] .令 ,解得 或 .①当 时,可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所以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此时 , 满足题设条件,则 , ,即 , ,故A正确.②当 时,可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所以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此时 , 满足题设条件,则 , ,即 , ,故B正确.③当 时,可知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或 .若 , ,则 ,与 矛盾.若 , ,则 或 或 ,与 矛盾,故C,D错误.故选 .
规律方法 研究过点 可以作出三次函数 的图象的几条切线,本质上是研究方程的根的个数.这一问题的结论如图所示:
跟踪训练4 已知函数 , .
(1)若 是 的极大值点,求 的值;
解 .由 ,得 或 .当 时, .由 ,得 或 ;由 ,得 ,即 在区间 ,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则函数 在 处取得极小值,不符合题意,舍去;当 时, .由 ,得 或 ;由 ,得 ,即函数 在区间 ,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在 处取得极大值,所以 .
如何引领学生感悟“三次函数图像”之美
如何引领学生感悟“三次函数图像”之美
夏荣妹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把三次函数图像的奇异美、对称之和谐美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定能引领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笔者试图通过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来展示三次函数的图形之"美",从而引领学生探索发现的思维过程.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夏荣妹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5
【相关文献】
1.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成效
2.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例谈“三次函数的图像以及由图像得到三次函数的性质”的解题方法
3.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意境美
4.多种途径引领学生感悟书法之美
5.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美术课堂内的四季之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函数图像课,三轮实践记
函数图像课,三轮实践记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时间好快啊,马上就是2018年。
到处都洋溢着元旦祝福、18岁晒照、欢度假期的愉快气氛,作为一个巨懒的公众号,沉光阁不小心又断更了20多天,多么正常啊……这样不行啊,说什么也要赶上2017的尾巴,再稍微扑腾个小水花出来……今天说点啥呢?就说说我近三轮都上过的一节课吧,我在八上《一次函数》之后都上了一节“其他函数的图像”,很好玩的一节课。
第一次上这节课,是2012年12月21日,我校开放日公开课,当时不知道上什么课,2011年南京中考题最后一题是“对勾函数”的探究,所以我的带头大哥磊哥(王磊老师)给我出主意说,一次函数上完了,其他所有函数的图像都可以开始研究课,于是我备了一节《还是直线吗》,从一次函数的直,到其他函数的不直。
第二次上这节课,是2015年12月18日,又教完了一届一次函数,为了避免课堂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想,于是做了调整,把12年的学案制作成作业给学生做,然后上课直接讲评作业、讨论想法。
这样上的比较充分。
这样的做法我经常在解题课中采用。
第三次上这节课,是2017年11月30日,卜以楼老师让我给河南一个教师代表团上一节课,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就上这个吧,于是我摆脱了以前的实际问题的背景,直接从一次函数发散开,这节课名字叫《一次之外》。
尽管上了三轮,但我仍然感觉这样不够完美,如果有下一轮,我还要改变。
下面,让我们一次次道来。
第1次《还是直线吗?》备课想法学生已经学习过苏科版八上第五章《一次函数》,知道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但学生没有画非直线的图像的经验,对函数图像的了解相对肤浅. 因此借助画出不同函数图像,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对函数图像的了解和感悟,明白函数图像是多样化的,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图像、找对应点等方法了解函数图像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函数图象的兴趣和思考。
在备课组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我设计了两条“线”,明线是“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面积→矩形的长与宽→矩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暗线是“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双钩函数”,通过有层次的不同函数让学生感受到函数表达式不同,函数图像也不同。
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由2007年高考数学全国Ⅱ(理科)22题引发的研究与思考
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由2007年高考数学全国Ⅱ(理
科)22题引发的研究与思考
李旭
【期刊名称】《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形如f(x)=ax3+bx2+cx+d(a≠0)的函数,叫做三次函数.由于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是二次函数,而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三次函数的问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文科数学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几何画板软件,较为深入地研究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三次方程的解的个数的问题.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李旭
【作者单位】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74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605
【相关文献】
1.回顾探源延伸拓展——由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第21题引发的思考 [J], 宋付昌
2.谈20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卷理科第22题对函数的考查要求 [J], 沈顺良
3.对2003年高考数学(全国理科)第22题通项公式的探索 [J], 徐明满
4.对2003年高考数学(全国理科)第22题通项公式的探索 [J], 徐明满
5.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数学第20题结论的推广及其简证——该题的结论是《高考数学真题解密》定理6-22的特例 [J], 甘志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生动思维真实体悟真切——兼评张亮执教的“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
2017年5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审工作。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这是对人与课堂、人与课程、人与教学辩证关系的形象、深刻而又精到的表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方面,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本身,师生在课堂中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课”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学生不仅学习课程,也在生发课程,丰富课程;所有的教学环境、设备、内容、手段、方法等皆应服务于人,服务于人的发展,让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南京市第一中学张亮老师执教的“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很好地体现、落实了“人在课中央”这一主旨精神,基于学情,从学生出发;创设情境,从问题出发;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因材施教,体现差异和选择;注重思想渗透、规律总结,让学生在课堂有实实在在的“增值”。
张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6个问题,以这6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内容。
下面择要进行分析。
一、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在苏教版教材中,三次函数是函数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必修
1第3章中的“幂函数与函数的应用”、理科选修2-2、文科选修1-1中“导数应用”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以三次函数为载体进行研究的。
所以,很有必要以三次函数为专题研究对象,对三次函数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它的图象和性质。
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导数以后,也为研究三次函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本节课学习是以导数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主线,探索三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
一方面引导学生对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索、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导数思想,掌握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其研究过程和方法具有普适性、一般性,可以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研究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数形结合、分类与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
学生在先前已经学习了导数的概念、运算,对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与最值)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具体的三次函数(比如y=x3)的图象和性质,也具有了一定的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意识和能力。
但是学生还缺乏对一般意义上的三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整体认识,需要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完成对三次函数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的直观认识与理性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尤其是对不熟悉、较为复杂的函数的研究,而且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许多与
之相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所以,应该通过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具体的思考、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分类与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我们看到,在上述学情的背景下,张老师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1.从具体问题出发,让学生经历三次函数图象特征和性质的研究过程,掌握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体验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2.在理解导函数值的正负与原函数单调性关系的基础上,掌握三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及其应用;3.通过三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究,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为教本,依学而教
张老师设计的6个问题,针对教学的不同环节,各有侧重。
以前3个问题为例,第1个问题是画出函数f(x)=x2+2x-3的大致图象。
由学生各自在练习纸上作图,教师查看、指导,了解、记录他们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具体二次函数大致图象作图方法的讨论,明确作图的常用方法。
三次函数的研究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里也为下一步研究做了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
第2个问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借助二次函数,可以研究什么函数呢?
生1:应该是函数
教师故作惊讶,未置可否。
有的学生表示赞同,有的学生流露出疑惑的眼神。
生2:我认为应该是三次函数
师:d是什么?
生2:d是任意常数。
师:为什么?你是如何得到的?
生2:这个问题等于是求一个新函数,它的导数是f(x)=x2+2x-3,那它应该是一个三次函数,我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了这个函数,它的导函数就是这个二次函数,而且它具有一般性。
这里是一次非常重要而且有价值的拓展,学生实际上解决了一个求不定积分的问题,而且运用的是简单的待定系数法。
尤其对常数项不确定的讨论体现出思维的深刻和严密。
第3个问题是探索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的图象和性质。
这一问题的求解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通过对导函数判别式的分类讨论,先研究导函数图象与x轴的关系,从其开口方向以及与x轴的交点个数探求出原函数的大致图象和性质,这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并把握问题的本质。
在学习研究了一般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需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和巩固,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为此,张老师提供了一道例题,供学生探讨。
教学过程如下。
已知函数f(x)的导数f ’(x)=3x2-3ax,f(0)=b,a,b为实数,1<a<2。
(1)若f(x)在区间[-1,1]上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1,求a、b的值,并作出函数的图象;(2)在(1)的条件下,求经过点P(2,1)且与曲线f(x)相切的直线l的方程;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求解过程:
我们看到,这是一道应用巩固题,既对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起到了反馈巩固的效果,又联系了有关导数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使新旧知识相互关联,融为一体,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思绪万千,余味悠远
听完了张亮老师的这一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我想到了当前的课堂,想到了数学教学,想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和艰辛。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导数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主线,探索三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并且在具体问题的应用中进行消化、巩固。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总结、提升,思维不断被激发,有了真实的思维参与、感
受体验和深度学习。
首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能真正发生?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和选择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客观实际,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材料和情境,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预判和准备,在教学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台阶。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最为宝贵的,只有准确诊断、把握学生的基础、困难和需求,探明了学生学习的真实位置,才能科学设定学习的起点,使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而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坐标,教师的教学可能就是一种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思维是最为宝贵的,我们不应过分追求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只要是真实的思维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是断断续续或者星光点点。
其次,教师没有用自己的思维或者个别学生的思维替代全体学生的思维,而是始终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关注学生的思维、探究过程,通过展示、比较、分析,寻找路径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方法提炼的过程性特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在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旅行家似的沿途观赏。
我们的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还要想到起点和终点间相隔的距离。
”
叔本华也曾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
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则必须要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进问题,身临其境,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获得真知。
在本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选择的问题也是浅显而基本的,这说明一个朴实的道理:在基本的甚至简单的问题中也可以讲清深奥的道理。
教学中不宜过分追求问题的难度和技巧,这样会妨碍部分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甚至会延误、冲淡主题。
概念教学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重要问题: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问题,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启动思维,在分析、比较中形成概念,在巩固应用中深化概念。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方法和规律的及时总结和提炼,使学生有留得下、带得走的东西。
教学不是一种排演和过场,透过材料、问题和结论,背后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体味?西方有一种教学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学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数学教学的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能够用数学、逻辑学、语言精确表达的东西,即规律、规则、模型,这才是需要学生体悟的。
课堂应该是思维的放飞、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遨游,是一次真实而生动的经历和体验,充满着困难、挑战和艰辛,也伴随着突破、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