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地理:1.3《地球的运动》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的运动(1)课前预习学案编制:陈静邵振鹏审核人:【课标要求】1.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学习】(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赤道面与地轴夹角为,黄道面与地轴夹角为。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
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自主检测】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0W 、890SB.800E 、400NC.100E 、10SD.1800W 、710N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 .就线速度而言,北京小于香港;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香港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D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A.23026/B.300C.600D.66034/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
地球的运动一、学习目标1、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能够解释其运动规律;2、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并能解释昼夜现象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3、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并注意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课前预习导学:1、图、文、模型结合,利用刺激感官,通过合理想象理解并记忆知识。
2、正确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及其运动规律,正确认识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三、课堂学习研讨:1、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人们对地球运动的认知经历了从到的过程,现在通过各种手段和经验,我们得到地球的运动形式有和两种。
2、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记住其运动规律;3、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又为什么会经历从白天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天的过程(即昼夜交替现象)呢?4、读课本P10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何规律吗?5、人们以一天为单位做;为起居和休息时间,这与什么有关呢?四、课内训练巩固:1、2、差异——规律:现象3、地球自转的影响(意义)五、课后拓展延伸: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B.地球本身不发光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A、12小时B、24小时C、1年D、36小时4、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A、昼夜交替现象B、昼夜长短变化C、四季变化D、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5、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6、乌鲁木齐的买买提与黑龙江佳木斯的小明打电话,小明向买买提问候“早上好。
”那么,买买提应如何问候()A、早上好B、中午好C、下午好D、都可以六、课后习得反思: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有哪些内容还未掌握,赶紧记录下来吧?。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1.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能移解释所发生的昼夜更替与吋间差异现象。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对学习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1:情境设置-动态地球自转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同学们,来看地球的运动状态,我们今天来了解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自转。
说明本课内容:一、地球自转的定义;二地球自转的方向;三、地球自转的周期;四、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切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地球自转的定义】活动:阅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一)观看地球自转视频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二)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是地球自身的一种自我运动形式。
简称绕轴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观看地球自转方向视频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二)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
(三)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球自转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关注动态图中表述的信息。
讲解:举例说明-对比诠释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引发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球自转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关注图中表述的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1_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地球运动的两种大体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明白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交替的现象。
二、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日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大体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日夜更替现象。
【教学预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喜爱看姚明打篮球的同窗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不是有如此的感受:咱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竞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什么缘故两地的时刻不一样?咱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窗穿的是短袖,此刻多数同窗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咱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咱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一、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如何自转?(绕地轴不断地旋转)(2)观看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学生同桌的两位同窗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必然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刻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教师:咱们什么缘故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学生:讨论、回答。
(4)日夜的形成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看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什么缘故?若是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如何?学生:答略教师:一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咱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咱们叫它夜半球,日夜确实是如此形成的。
1.3.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导入通过暑假最热门的巴黎奥运会让学生感知时间差异,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时间7月26日19: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隆重举行,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法国巴黎感知地球的运动2020年,故宫午门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日夜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
地心说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最早的地心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在欧洲盛行长达1000多年。
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拓展:镀铜金七政仪表在故宫钟表馆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个坐立的镀铜金七政仪表,它的表面刻画着那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此表由底座、七政仪和钟表三部分组成。
资料上说上弦启动后可以在七政仪上看到星盘上的众星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月球也会绕着地球运转。
这是18世纪英国钟表的代表作品,作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的天文仪器,此表又被称为“铜镀金天文地理表”。
地球的运动特征师:现实中,地球是像图片中这样旋转的吗?生:地球自转是倾斜的,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延长方向指向北极星。
2、运动方向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南极上空俯视三个视角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生:补充以及秘诀:NNSS3、周期●自转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约24小时。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现象的产生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问题1: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问题2:假如地球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因此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初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第二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2.准备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意义。
【七年级】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七年级】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第三节地球运动(1级)指导案例【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过程和方法: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演示白天和黑夜以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的研究,学生们可以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在运动和变化。
探索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使用说明和学习方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地完成学习计划,用红笔记录困难问题,实现有针对性、高效的讨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提问回答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二) . 指导: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和。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和联系:自转公转方向周期旋转中心二、合作、探究、展示:1.用手轻轻移动地球仪以演示地球的旋转。
观察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
2.根据p16书中的图1.18,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作为光源,观察并思考:①此时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现在,中国是,美国是。
②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称昼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称夜半球。
那么,昼半球占地球的,夜半球占地球的。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我们称为晨昏线。
③ 沿地球自转方向轻轻移动地球仪180°。
现在,中国是,美国是。
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不断地移动地球,观察中国和美国的日夜变化,想想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日夜变化?每天上夜班需要多长时间?④思考: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谁将更早迎来曙光?为什么?⑤ 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与地球自转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当堂检测:1.在地球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b、由地球自转引起的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d、地球的形状不是球体2、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a、周期B,方向C,旋转中心D,地理现象3、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按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按时针方向旋转的。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如地球仪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借用地球运动动画及地球仪演示,培养读图能力,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初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学习地球自转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初步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2.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利用影像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引导学生交流自转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开展演示实验:要求:(1)分小组合作演示:每组4人,一个地球仪。
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拨动地球仪,观察,然后保持转动,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
(3)请每人转动一次,并做好记录,交流成果。
3.观察交流:3.提出要求: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呈逆时针,南极呈顺时针。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一)
1.3 《地球的运动》学案(一)制作人:时江松 使用时间:9月13日【课标解读】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速度和周期;3、运用比较法,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基础知识导学】地球运动的形式有 和 两种基本形式。
一、地球自转:(根据演示地球自转,回答1—2题)1、自转运动是地球绕_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附近。
2、,北极上空看_____________,南极上空看__________。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1个太阳日的长度是___________。
4、读教材P14“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总结:(1)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2)地球自转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特点(3)南北极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为多少?___________。
二、地球公转:1、公转运动是地球绕___________的旋转运动。
2、方向是______________,周期为 (______日____时_____分___秒)。
3、地球公转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________________,太阳位于___________上。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___________(即______月初)最快,___________(即______月初)最慢。
【问题探究】 NS1、毛泽东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你认为可信吗?若真的可以,还需不需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呢?2、北极点极昼的天数为186天,南极点极昼的天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反馈练习】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自转的周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天D.在地球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同2.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不同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C.酒泉(40°N)D.库鲁(5°N)4.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地点是A.北京B.上海C.新加坡D.莫斯科6.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地区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长春B.济南C.上海D.台北7.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B.bC.a+bD.a-b8.读图练习:(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 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知识和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编号
第5号
备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2.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
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_1.2_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_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重难点
1、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想
教法
分析讨论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
黑板、多媒体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___上,从D到A,南京白天时间越来越来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2.南半球澳大利亚放寒假时间为()
A. 1月B. 7月C. 9月D. 12月
二、自学检测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2.方向:自_____向_____。3.周期:约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2.方向:自_____向_____。3、周期:约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1)图中A、B两地处于白天的是_____。
(2)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自转方向是_______,
在北极上空观察自转应为_____(顺、逆)时针方向。
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线段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上,这一天北半球叫做___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具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3课时。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计第1课时(新课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活动1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板书)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约24小时(一天)3.围绕的中心:地轴4.地理意义:时间的差异(又称:昼夜更替)活动3教师拿出教学地球仪,请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
(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正确空间观念。
必须纠正以下几个错误(教师自己也要注意):1.地球仪的摆放位置(从学生观察角度看,地轴必须是向右倾斜)2.演示自转方向时必须自西向东(即使地球仪自右向左转动)演示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能够解释其运动规律;
2、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并能解释昼夜现象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并注意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前预习导学:
1、图、文、模型结合,利用刺激感官,通过合理想象理解并记忆知识。
2、正确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及其运动规律,正确认识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
三、课堂学习研讨:
1、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人们对地球运动的认知经历了从到的过程,现在通过各种手段和经验,我们得到地球的运动形式有和两种。
2、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记住其运动规律;
3、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又为什么会经历从白天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天的过程(即昼夜交替现象)呢?
4、读课本P10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何规律吗?
5、人们以一天为单位做;为起居和休息时间,这与什么有关呢?
四、课内训练巩固:
1、
方向周期形式
地球
的运
动形
式
2、差异——规律:现象
3、地球自转的影响(意义)
五、课后拓展延伸: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
5、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6、乌鲁木齐的买买提与黑龙江佳木斯的小明打电话,小明向买买提问候“早上好。
”那么,买买提应如何问候()
A、早上好
B、中午好
C、下午好
D、都可以
六、课后习得反思:
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有哪些内容还未掌握,赶紧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