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化学测试题(附答案)
海南万宁中学05-06学年度高二化学选修三测试题(附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每题有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1、在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Na+>NaB.Cl->ClC.Ca2+>Cl-D.Mg>Na2、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试判断R的最合理价态为()A. +7B. +6C. +5D.+43、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 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4、下列粒子中,与铵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的是()A.OH-B.H3O+C.NeD.Na5、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是()A.NH4NO3B.NaOHC.H2SO4D.H2O6、.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H的水溶液显中性B.LiH中的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C.LiH是一种强氧化剂D.LiH中氢离子比锂离子的离子半径大7、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A、H2OB、CH4C、O2D、CO28、.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上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Y原子L层电子数少2个,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3YZ4B.X2YZ3C.XYZ2D.X2YZ49、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125I)治疗肿瘤。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53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72B.19C.53D.12510、.具有下列特征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B.具有负化合价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D.具有可变化合价1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2OB.PH3C.HFD.NH312、下列各对原子序数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化合物的是()A.9和11B.14和17C.11和1D.12和17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SiCl4B.H2O C.BF3D.PCl514、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C.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D.电子云可表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方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越来越大B、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越来越大C、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大D、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大16、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试题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福尔马林B.甘油C.煤D.天然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为烷烃D.含碳化合物一定为有机物3.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C.丁烷的沸点低于丙醇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SO3为电解质B.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C.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D.K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6.将下列各组中的每种有机物分别放入水中,振荡后再静置,液体分层且该组的全部物质都能浮在水的上层的是( )A.1—己炔、甲苯、十一烷B.乙醇、苯、溴苯C.乙二醇、乙醛、硝基苯D.溴苯、四氯化碳、乙酸钠7.下列各烃分别与H2完全加成,不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是( )A.B.C.CH2=CHC(CH3)2CH(CH3)2D.8.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6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C—H键数目一定为5N AB.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标准状况下,1mol CCl4的体积约为22.4 LD.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 A9.下列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B.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在启普发生器中制备乙炔C.用苯、稀硝酸和稀硫酸制备硝基苯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煮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Br﹣10.常温时,将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各项可能正确的是( ) A.混合前pH(CH3COOH)+pH(NaOH)=14B.混合后c(Na+)=c(CH3COO3﹣)+c(OH﹣)C.混合前c(CH3COOH)>c(NaOH)D.混合后c(Na+)>c(CH3COO﹣)>c(OH﹣)>c(H+)11.物质X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式为C6H6O7B.X可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C.X分子内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D.1mol物质X与足量的Na反应可产生2mol H212.下列各组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的是( )A.CH4、C2H6B.C2H6、C3H6C.C2H4、C3H6D.C2H4、C3H4二、选择题(本题包括l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化学测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海南万宁中学05-06学年度高二化学选修三测试题(附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每题有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1、在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Na+>NaB.Cl->ClC.Ca2+>Cl-D.Mg>Na2、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试判断R的最合理价态为()A. +7B. +6C. +5D.+43、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 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4、下列粒子中,与铵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的是()A.OH-B.H3O+C.NeD.Na5、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是()A.NH4NO3B.NaOHC.H2SO4D.H2O6、.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H的水溶液显中性B.LiH中的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C.LiH是一种强氧化剂D.LiH中氢离子比锂离子的离子半径大7、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A、H2OB、CH4C、O2D、CO28、.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上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Y原子L层电子数少2个,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3YZ4B.X2YZ3C.XYZ2D.X2YZ4I)治疗肿瘤。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9、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12553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72B.19C.53D.12510、.具有下列特征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B.具有负化合价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D.具有可变化合价1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2OB.PH3C.HFD.NH312、下列各对原子序数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化合物的是()A.9和11B.14和17C.11和1D.12和17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SiCl4B.H2O C.BF3D.PCl514、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C.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D.电子云可表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方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越来越大B、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越来越大C、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大D、同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大16、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Fe:56 Cu:64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H=-236.6kJ/mol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H=-272.7kJ/mol。
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NH3(g)+HCl(g)=NH4Cl(s)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C.纯碱溶于热水中,去污效果增强,说明纯碱的水解是吸热反应D.反应N2(g)+3H2(g)⇌2NH3 (g)(△H<0)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都是有效碰撞反应C.和互为同系物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4.有0.1mol•L﹣1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①中,c(CH3COO﹣)=c(H+)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等于溶液③中的c(CH3COO﹣)C.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c(Na+)D.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5.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归纳正确的是()①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有c(Na+)+c(H+)=c(OH﹣)+c(CH3COO﹣)②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③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④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 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 h;水的离子积为K w;则有:K a•K h=K w⑤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A.①④B.②④C.④⑤D.②③6.下列有关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A.CH2Cl2有和两种结构B.氯乙烯只有一种结构,而1,2﹣二氯乙烯有两种结构(考虑立体异构)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将其与过量NaOH水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再滴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沉淀生成D.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物相同,反应类型不同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B.乙烯使KMnO溶液褪色,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加成反应4C.分子式为CH9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4D.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8.分子式为C7H8的某有机物,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与溴水反应。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0题1.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
已知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l2H6,它的熔点为150℃,燃烧热极高,遇水会反应。
Al2H6球棍模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燃料B.Al2H6是分子晶体C.Al2H6中含有非极性键D.Al2H6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2.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3s23p4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电负性是同主族最大的B.其轨道表示式为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D.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B.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衍射实验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B.SiO2属于原子晶体C.金属钋是简单立方堆积D.晶格能的大小只与离子半径有关5.下列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O、F、H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C.干冰、钠、冰的熔点依次降低D.金属Na、Mg、Al的硬度依次降低6.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A.SO2直线形B.CO2平面三角形C.BCl3三角锥形D.CH4正四面体形7.已知298K时,H+(aq)+OH-(aq) H 2O(l) △H=-57.3 kJ/ mol,推测含1 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A.大于57.3 kJB.等于57.3 kJC.小于57.3 kJD.无法确定8.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Z中X的单质最稳定B.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X能形成HXOD.Z单质的氧化性弱于Y单质的氧化性9.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3 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1 mol·L-1·s-1B.0.1 mol·L-1·s-1C.0.6 mol·L-1·s-1D.0.12 mol·L-1·min-110.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 )、v(O2 )、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5v(O2)=6v(H2O)B.4v(NH3)=5v(O2)C.2v(NH3)=3v(H2O)D.4v(O2)=5v(NO)11.反应X(s)+a Y(g)b Z(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于莹校对人:郭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第Ⅰ卷选择题(共63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1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1.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和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制品,属于热塑性塑料,可回收再利用D.聚氯乙烯塑料强度大,抗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包装需长时间保存的食品2.下列关于合成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B.聚氯乙烯可制成薄膜、软管等,其单体是CH2==CHClC.合成酚醛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醇D.合成顺丁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3.有关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 B.苯的结构简式为: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D.环丙烷的键线式为:4.下列各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A.C2H4O B.C3H6 C.C2H3Br D.C5.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
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A.②③⑤⑧ B.④⑥⑦⑧ C.①②③⑤ D.①④⑥⑦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洗气除去乙烯B.检验C2H5Cl中氯原子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C.用无水乙醇和浓H2SO4共热至140 ℃可以制得乙烯气体D.实验室制取乙炔时,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7.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结构与烷烃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条件下,硅甲烷的密度小于甲烷 B.硅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 n H2n+2 D.硅甲烷与硅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08.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CH2CH3乙基苯 B.CH3CHOHCH3 1—甲基乙醇C.2-甲基-1-丁炔 D.2,3,3-三甲基丁烷9.以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所经历的反应的正确顺序是()①氧化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成反应;④酯化反应;⑤水解反应;⑥加聚反应A.①⑤②③④ B.②③⑤①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⑤①⑥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弃水层B.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C.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D.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收集馏出物11.“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S—32 Pb--20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家用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C.工业上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D.雾霾的形成与工厂废气的排放有关,与汽车尾气无关2.下列有关化工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硫酸时,常用NaOH吸收尾气中的少量SO2B.利用Fe3+作为混凝剂,可以对硬水进行软化C.N2与O2作用生成NO,属于氮的固定D.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或液化都是物理变化3.下列涉及工业生产原理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会降低反应速率,但可提高N2、H2的转化率B.从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电解熔融的MgO制备MgC.合成氨工业温度选择为450℃,主要是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应在阴极室加入饱和NaCl溶液4.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Cu2+、H+、Cl-、SiO32-B.NaAlO2溶液:NH4+、H+、Cl-、CO32-C.NaHCO3溶液:K+、Al3+、SO42-、NO3-D.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K+、Fe3+、NO3-5.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况下,11.2升CCl4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2 N AB.500mL 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小于0.25N AC.常温下电解NaNO3溶液,当阳极产生气体22.4升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 AD.将0.1 mol N2和0.3 mol H2置于密闭容中充分反应,可得0.2N A个NH3分子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均相同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C.光照时,H2(g)+Cl2(g)=2HCl(g) ΔH=aKJ/mol;若反应条件变为点燃,ΔH将减少D.表示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kJ·mol-17.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和1mol N 2,发生下列反应:3H2(g)+N2(g) 2NH3(g)。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腾八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实验中,①pH试纸的使用②过滤③蒸发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均用到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试管 D.分液漏斗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2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C.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3.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2-4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氢原子的气体的体积约为11.2LB.25℃,101×105 Pa,40g SO3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C.28g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D.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N A5.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g C.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D.6g偏二甲肼含有1.2N A个偏二甲肼分子6.有NO、CO2、N2O4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0.5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2 B.1:1:1 C.4:2:1 D.1:2:4 7.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8.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1.(3分)(2009•上海)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A.He B.C.1s2D.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原子轨道排布式不仅能表示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情况,还能表示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自旋情况,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解答:解:He是氦元素符号,表示核外有一个电子层且有2个电子,1s2表示在1S轨道上有2个电子,表示1S轨道上有2个电子,且自旋相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难度不大,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轨道排布式的区别.2.(3分)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锌铜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铜为不活泼金属,在铜锌原电池中为正极,电镀时,如镀铜,则铜为阳极,精炼铜时,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以此解答.解答:解:A.锌比铜活泼,锌铜原电池中铜是正极,故A正确;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电解质为铜盐溶液,阴极上析出铜,故B正确;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粗铜中的锌、铁、银、金等金属可与铜分离,故C正确;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阴极,可起到提纯铜的目的,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握电解的应用,难度不大.3.(3分)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A .B.C.D.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遵循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的基态原子排布能量最低,以此分析.A、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B、简并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最低;C、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D、1s、2s、2p能量升高,简并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最低.解答:解:A、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故A错误;B、2p能级的3个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故B错误;C、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故C错误;D、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最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度不大,注意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4.(3分)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判断,如果金属能构成原电池的就能产生电化学腐蚀,否则不能产生电化学腐蚀,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中,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铜做正极,Cu被保护,不易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A不选;B.生铁中金属铁、碳、潮湿的空气能构成原电池,金属铁为负极,易被腐蚀而生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B不选;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形成原电池装置,其中金属铁为负极,易生铁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C不选;D.银质奖牌长期放置后在其奖牌的表面变暗是由于金属银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结果,属于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注意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易被腐蚀,正极金属被保护,明确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即可解答,难度中等.5.(3分)下列物质是手性分子的是()A.CHFClBr B.丙烷C.乙醇D.苯考点:“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先根据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手性碳原子判断注意:①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②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是不同的,然后根据手性分子是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解答:解:A.CHFClBr中的碳原子连有的4个不同取代基,该碳原子具有手性,属于手性分子,故A正确;B.CH3CH2CH3中3个碳原子所连接的4个基团都有一样的,没有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故B错误;C.CH3CH2OH中2个碳原子所连接的4个基团都有一样的,没有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故C错误;D.中6个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原子,没有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手性碳原子的判断,手性碳原子判断注意: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是不同的.6.(3分)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A.直线形sp杂化B.三角形sp2杂化C.三角锥形sp2杂化D.三角锥形sp3杂化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解答:解:NF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3+×(5﹣3×1)=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该分子是三角锥形结构,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空间构型及原子杂化方式,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的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为常考查点,要熟练掌握.7.(3分)下面是某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2s22p2和2s22p4B.3s1和3s23p4C.3s23p4和2s22p4D.3s2和2s22p5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B型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为+2或+4价,B的化合价为﹣1或﹣2价,根据价电子排布判断化合价是否符合.2解答:解:A.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2的元素为C,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CO,故A不选;2 B.价层电子排布为3s1的元素为Na,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二者可形成Na2S,与题目不符,故B选;C.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SO2,故C不选;D.价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元素为Mg,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元素为F,二者可形成MgF2,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关系,为考试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把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8.(3分)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a﹣8 B.a﹣5 C.a+6 D.a+4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 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或6,前者各占据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后者各占据2个s轨道和2个轨道,可能为B、O、Al、S等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或6,前者各占据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后者各占据2个s轨道和2个轨道,可能为B、O、Al、S等元素,分子序数分别为5、8、13、16,如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a+11、a﹣5,则只有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9.(3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也越大,稳定性也越强B.HO中O﹣H键之间的键角大于H2S中S﹣H键之间的键角2C.具有极性键且空间构型不对称的AB或AB2型分子为极性分子2D.非极性分子中只存在非极性键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析: A.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越稳定;B.O的电负性大于S,O与H的两对成键电子更靠近中心原子,排斥力大,键角大;C.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D.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分子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解答:解:A.卤族元素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在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卤化氢稳定性为:HF>HCl>HBr>HI,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B.O的电负性大于S,O与H之间的两对成键电子比S与H之间的两对成键电子更靠近中心原子,因此O 与H之间的两对成键电子距离近,排斥力大,键角大,故B正确;C.对于A2B或AB2型分子;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由该分子的分子空间结构决定分子极性.如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键角等于180°、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若为V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故C正确;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不一定以非极性键结合,如CO2中含极性键,为直线型,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的强弱、键角、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注意判断键的极性,抓住共价键的形成是否在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分子极性的判断,抓住正负电荷的中心是否重合,题目难度不大.10.(3分)Co(+3价)的八面体配合物为CoCl m•nNH3,若1mol该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则m、n的值是()A.m=1,n=5 B.m=3,n=4 C.m=5,n=1 D.m=4,n=5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分析:Co(+3价)的八面体配合物,Co3+配位数为6,配合物中配位离子Cl﹣不与Ag+反应,外界离子Cl﹣离子与Ag+反应,据此求出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求解.解答:解:Co显示+3价,配合物显电中性,即配合物中,含有3个Cl﹣,1mol该配合物生成1mol AgCl沉淀,则1mol该配合物中含1mol外界离子Cl﹣,即配离子中含有2个Cl﹣,又由于Co(+3价)的八面体配合物,Co3+配位数为6,则NH3配位数为4,故该配合物的化学式可写为:[CoCl2(NH3)4]Cl,则m、n的值分别为: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配合物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配合物中配位离子Cl﹣不与Ag+反应,外界离子Cl﹣与Ag+反应.11.(3分)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其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考点:含有氢键的物质.分析:根据只有和电负性大的元素(如O,N,F等)相连的H与电负性大的元素(如O,N,F等)相连才能形成氢键,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形成的氢键越强.解答:解: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故电负性:F>O>N,故氢键的强度:③F﹣H…F >①O﹣H…O>④O﹣H…N>②N﹣H…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氢键的形成条件和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元素电负性与氢键强度的关系.12.(3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A.乙醇和甲醇B.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C.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D.HO和H2S2考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 A.醇的同系物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B.分子间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较低;C.分子间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较低;D.含有氢键的物质导致熔沸点升高.解答:解:A.甲醇和乙醇中都存在氢键,且二者是同系物,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乙醇>甲醇,故A错误;B.分子间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导致物质熔沸点较低,对羟基苯甲醛中存在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醛中含有分子内氢键,所以熔沸点:对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故B错误;C.根据B知,熔沸点:对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故C正确;D.含有氢键的物质导致熔沸点升高,水中含有氢键、硫化氢中不存在氢键,所以熔沸点:水>硫化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熔沸点高低判断为载体考查氢键,明确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氢键只影响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题目难度不大.13.(3分)对如图装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K与A相接,X为粗铜,Y为精铜,可以精炼铜B.若K与A相接,X为铜,Y为铁,可以在铁上镀铜C.若K与B相接,X为铜,Y为铁,一段时间后Y极质量增加D.若K与B相接,X为铜,Y为铁,一段时间后X极质量增加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A、若K与A相接是电解池,X是阳极,为粗铜放电,Y为精铜,因为电解质不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B、若K与A相接是电解池,X是阳极,X为铜,Y为铁,因为电解质不是铜离子的盐溶液,所以在铁上镀银;C、若K与B相接是原电池,X为铜是正极,Y为铁是负极,一段时间后X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质量增加;D、若K与B相接是原电池,X为铜是正极,Y为铁是负极,一段时间后X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质量增加.解答:解:A、若K与A相接是电解池,X是阳极,为粗铜放电,Y为精铜,因为电解质不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所以不是精炼铜,故A错误;B、若K与A相接是电解池,X是阳极,X为铜,Y为铁,因为电解质不是铜离子的盐溶液,所以在铁上镀银,故B错误;C、若K与B相接是原电池,X为铜是正极,Y为铁是负极,一段时间后X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质量增加,不是Y极增加,故C错误;D、若K与B相接是原电池,X为铜是正极,Y为铁是负极,一段时间后X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质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要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反应原理就可以解题了,比较容易.14.(3分)液流电池是一种新的蓄电池,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图是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为溴化锌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B.充电时电极a为外接电源的负极C.放电时Br﹣向右侧电极移动D.放电时左右两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均增大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分析: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Br+2e﹣=2Br﹣,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2Br﹣﹣2e﹣=Br2、阴极反应式为Zn2++2e﹣=Zn,放电时,只有阳离子能穿过交换膜,阴离子不能穿过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Br+2e﹣=2Br﹣,充电时,阳极反应式2为 2Br﹣﹣2e﹣=Br2、阴极反应式为Zn2++2e﹣=Zn,A.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Br﹣﹣2e﹣=Br2,故A错误;B.充电时,a是阳极,应该连接电源正极,故B错误;C.放电时,只有阳离子能穿过交换膜,所以Br﹣不能右侧电极移动,故C错误;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Br2+2e﹣=2Br﹣,正负极上都生成离子,所以离子浓度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会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易错选项是C,注意交换膜的特点,为易错点.15.(3分)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2;Y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W>X>Y>ZB.第一电离能:Z>Y>XC.电负性:Z>Y>XD.W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极性键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其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2,原子序数大于氧,故X核外电子数为10+2=12,则X为Mg;Y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Y为Al;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Al,处于第三周期,故Z为Cl.解答:解: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其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2,原子序数大于氧,故X核外电子数为10+2=12,则X为Mg;Y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Y为Al;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Al,处于第三周期,故Z为Cl,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Cl﹣>Na+>Mg2+>Al3+,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元素原子3s为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Al,故第一电离能Cl>Mg>Al,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Cl>Al>Mg,故C正确;D.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2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关键是结合原子序数确定元素,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6.(3分)如图所示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O72﹣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左池电极反应式:X4++2e﹣=X2+B.每消耗1mol YO72﹣,转移3mol电子2C.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D.改变右池溶液的c(H+),电流强度不变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右池中YO72﹣转化为Y3+,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右边是正极,左边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X2+﹣2e﹣=X4+,2根据此分析解题.解答:解:A、左池电极反应式:X2+﹣2e﹣=X4+,故A错误;B、每消耗1mol Y2O72﹣,转移6mol电子,故B错误;C、因为左池电极反应式:X2+﹣2e﹣=X4+,正电荷数在增加,而且左要保持电中性,所以阴离子数目增加要增加,故C正确;D、改变右池溶液的c(H+),要使右池溶液呈电中性,加速单位时间内电子的转移数目,电流强度要变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7.(3分)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氢铝化合物,其熔点为150℃,可用作高能燃料或储氢材料.Al2H6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lH6可以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B.Al2H6是共价化合物2C.AlH6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D.Al2H6是非极性分子2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AlH6作高能燃料可以燃烧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判断产物;2B.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低,离子晶体熔沸点高,根据熔沸点以及球棍模型可以判断为分子晶体;C•根据Al2H6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知,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D•根据Al2H6分子的球棍模型分析.解答:解:A.Al2H6燃烧的方程式:Al2H6+3O2Al2O3+3H2O,故A正确;B.Al2H6的熔点为150℃,熔点低,所以可以判断该物质在固体时可能为分子晶体,根据Al2H6的球棍模型判断出化合物中Al和H之间为共价键,不具有离子化合物的特征,所以Al2H6是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C•C•Al2H6中具有2个AlH3具有甲基类似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D•根据Al2H6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知,该分子空间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氢铝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解题时注意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其结构,题目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9分)18.(12分)(2014•北京)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Ⅰ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Ⅱ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Ⅲb>x>0 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1)用KSCN溶液检测处Fe3+的现象是溶液变红.(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2Cl﹣﹣2e﹣=Cl2↑,Cl2+2Fe2+=2Fe3++2Cl﹣.(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还原性.(4)Ⅱ中虽未检验处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记录如下: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Ⅳa>x≥c 无明显变化有Cl2Ⅴc>x≥b 无明显变化无Cl2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0.2 mol/L.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考点:电解原理;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依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试剂颜色变化分析;(2)依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色;(3)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2+具有还原性;(4)①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难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判断;②依据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分析;③依据图表数据比较可知,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与Ⅱ对比,通过控制电压证明了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氯离子优先放电,生成铁离子的两种可能.解答:解:(1)检验铁离子的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用KSCN溶液检测处Fe3+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红;(2)依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故答案为:2Cl﹣﹣2e﹣=Cl2↑,Cl2+2Fe2+=2Fe3++2Cl﹣;(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元素化合价升高,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2+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4)①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难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故答案为:0.2;②依据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分析,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生成氯气,否则无氯气生成,故答案为: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③依据图表数据比较可知,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与Ⅱ对比,通过控制电压证明了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氯离子优先放电,说明生成铁离子的两种可能,一是二价铁失电子变成三价铁,二是氯离子失电子变成氯气,氯气再氧化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对于补充的那个实验,实验四的电压高,氯气放电,实验五电压低,氯气不放电,而实验二氯气皆放电;故答案为: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3+先于Cl﹣放电.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方法和现象分析,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电解反应,电极产物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9.(14分)卤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它们.(1)溴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4s24p5.(2)在不太稀的溶液中,氢氟酸是以二分子缔合(HF)2形式存在的.使氢氟酸分子缔合的作用力是氢键.(3)请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碘(I).元素名称氟氧溴碘铍第一电离能(kJ/mol)1681 1251 1140 1008 900(4)已知高碘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5IO6()和HIO4,前者为五元酸,后者为一元酸.请比较二者酸性强弱:H5IO6<HIO4.(填“>”、“<”或“=”)(5)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小,但在碘化钾溶液中溶解度却明显增大,这是由于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I﹣+I2═I3﹣的中心原子周围的σ键电子对对数为 2 ,孤电子对对数为 3 .﹣.I3(6)写出一个ClO2﹣的等电子体:Cl2O或OF2或BrO2﹣.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1)溴是35号元素,最外层电子为其价电子,4s能级上排列2个电子,4p能级上排列5个电子;(2)根据氢键分析解答;(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弱,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弱,则越容易形成阳离子;(4)根据含氧酸中,酸的元数取决于羟基氢的个数,含非羟基氧原子个数越多,酸性越强;(5)I3﹣离子的中心原子周围σ键电子对对数为2,孤电子对个数=(7+1﹣2×1);(6)等电子体是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微粒;解答:解:(1)溴是35号元素,最外层电子为其价电子,4s能级上排列2个电子,4p能级上排列5个电子,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题 (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75分)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g甲基(—CH3)所含有的电子数是N AB、0.5 mol 1,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键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1 L戊烷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5/22.4N AD、常温常压下,1 mol丙烷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2N A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5、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分子该物质中含有12个H原子B、该物质的一氯代物有4种C、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1 mol该物质分别与足量H2、NaOH溶液反应,消耗H2、NaOH的物质的量均为3 mol7、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是( )A、2甲基1,3丁二烯和1丁炔B、1,3戊二烯和2丁炔C、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D、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B、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一定互为同系物C、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必定只有一种D、分子通式相同且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9、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B、8种C、9种D、10种10、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I)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A.、2,5-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A、 B、C3H6C、D、CH2CHCH312、在密闭容器中某气态烃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温度(20 ℃),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若加NaOH溶液则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此烃为( )A、C3H8B、C4H8C、C2H6D、C3H613、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②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③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⑤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A、只有①⑤B、只有③④⑤C、只有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14、金刚烷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它可看做是由四个等同的六元环组成的空间构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年湖北省孝感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X+、Y3+、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O,X为Na,Y为Al,Z为S.解答:解:根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各选项可以推出,W为O2﹣、X为Na+、Y为Al3+、Z 为S2﹣,Al3+和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O2﹣不能在水溶液存在,而Na+不水解,故正确的是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考查了离子化合价与其离子电荷的关系,难度中等.2.(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2转变为1s22s12p3时,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B.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可以为C.电子构型为[Ar]3d54s2的元素是过渡元素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度大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 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填充的能级顺序和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规则,原子处于基态,否则为激发态;B、洪特规则是指在同一个电子亚层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C、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其质子数为25,为Mn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族;D、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解答:解:A、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2,该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该原子处于激发态,故A正确;B、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不同,违反了洪特规则,故B错误;C、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其质子数为25,为Mn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族,属于过渡元素,故C正确;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度大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故D正确.故选B.知识即可完成.3.(3分)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C.电负性:Na>Mg>Al D.离子半径:Na+>Mg2+>Al3+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电负性逐渐增强,第一电离能是增大的趋势,但Mg的最外层为全充满状态,电子能量低,第一电离能较大,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Mg的最外层为全充满状态,电子能量低,第一电离能较大,第一电离能:Mg>Al>Na,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则电负性:Na<Mg<Al,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对应阳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则离子半径:Na+>Mg2+>Al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为该题的易错点,答题时要注意把握.4.(3分)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H+、I﹣、CrO42﹣B.Pb2+、Na+、Cl﹣、SO42﹣C.Na+、Mg2+、Cl﹣、SO42﹣D.Na+、Al3+、Br﹣、CO3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复分解反应类型,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反应,则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I﹣、CrO4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Pb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Al3+与CO3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题目无色的要求.5.(3分)(2013•四川)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A.HClO为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铜作电解,阳极Cu失去电子,实质为电镀;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SO2、H2O.解答:解:A.Cl通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A错误;2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2O2+2H++2I﹣═I2+2H2O,故B正确;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实质为电镀,阳极Cu失去电子,阴极铜离子得电子,故C错误;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反应为S2O32﹣+2H+═SO2↑+S↓+H2O,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6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考点: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乙烯的化学性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反应.分析: A.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B.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氧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加成反应.解答:解:A.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丝的分子式为(C6H10O5)n,n不同,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氧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加成反应,二者反应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高分子化合物氧化和加成反应,难度不大.7.(3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mol•L﹣1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B.如果实验中需用60m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mL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D.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从橙色变为红色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 A.根据容量瓶、滴定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实验室没有60mL容量瓶,需要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该浓度的溶液;C.滴定管没有润洗,会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D.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用稀硫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当甲基橙有黄色变成橙色为滴定终点.解答:解:A.容量瓶有瓶塞,配制时需要摇匀,所以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有旋塞或者橡胶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故A正确;B.由于实验室中没有6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1mol/L的溶液,故B正确;C.滴定管在盛放酸或者碱溶液时必须润洗,否则会将待装液稀释,如: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故C正确;液为黄色,当甲基橙由黄色变成橙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如果溶液颜色从橙色变为红色,说明滴入的标准液过量,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中和滴定中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明确中和滴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8.(3分)(2012•韶关一模)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s)+O2(g)=CO2(g)△H1=﹣393.5kJ/mol(2)H2(g)+O2(g)=2H2O(l)△H2=﹣285.8kJ/mol(3)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H=244.1kJ/mol B.△H=﹣488.3kJ/mol C.△H=﹣996.6kJ/mol D.△H=996.6kJ/mol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热化学方程式(1)×2和(2)×2相加再减去(3)消去二氧化碳和水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改变系数,焓变随之改变.解答:解:(1)C(s)+O(g)=CO2(g)△H1=﹣393.5kJ/mol2(2)H2(g)+O2(g)=H2O(l)△H2=﹣285.8kJ/mol(3)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1)×2+(2)×2﹣(3)得到:△H=﹣488.3KJ/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分析,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9.(3分)糕点包装中常用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O+O2+4e﹣═4OH﹣2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结合得失电子相等进行有关计算.解答:解:A.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B正确;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O+O2+4e﹣═4OH﹣,故C正确;D.由电子守恒知,消耗氧化剂氧气的体积(标况下)v(O2)==336mL,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10.(3分)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3﹣+H2O⇌H2SO3+OH﹣①HSO3﹣⇌H++SO32﹣②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HSO3﹣)+c(OH﹣)+2c(SO32﹣)C.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少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O32﹣)>c(H+)=c(OH﹣)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 A、加入金属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抑制水解平衡①促进电离平衡②;B、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C、加水稀释,Kw=c(H+)•c(OH﹣)不变;D、根据物料守恒分析.解答:解:A、加入少量金属Na,Na与HSO3﹣电离出的H+反应,促使平衡②右移,HSO3﹣离子浓度减小,又促使平衡①左移,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浓度减小,故A错误;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溶解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2c(SO32﹣)+c(HSO3﹣)+c(OH﹣),故B正确;C、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液中c(H+)减小,由于Kw=c(H+)•c(OH﹣)不变,则c(OH﹣)增大,故C错误;D、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c(SO32﹣)+c(HSO3﹣)+c(H2SO3),则c(Na+)>c(SO32﹣)>c(H+)=c(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三大守恒关系的应用,平衡分析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1.(3分)电动车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简称为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简称为LIP)两大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总反应:LiCoO2+6C Li1﹣xCoO2+Li x C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时,阴极反应(还原反应):6C+xLi++xe﹣═LixC6B.放电时,正极反应(还原反应)Li1﹣xCoO2+xLi++xe﹣═LiCoO2C.充电时,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D.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电解池的总反应来确定充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充电时,阴极上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解答:解: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和阴极相连,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A正确;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Li1﹣x CoO2+xLi++xe﹣═LiCoO2,故B正确;C、充电时负极与阴极相连,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故C正确;D、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所以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正极上附有大量电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锂电池的组成好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锂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注意从总电池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12.(3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由:H+(aq)+OH﹣(aq)=H2O(l)△H=﹣57.3kJ/mol,可知: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由N2(g)+3H2(g)⇌2NH3(g)△H=﹣92.4 kJ•mol﹣1,可知将1mol N2(g)和3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92.4kJD.由△G=△H﹣T△S 可知,所有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是吸热过程;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越活泼;C、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D、反应自发进行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解答:解:A、由:H+(aq)+OH﹣(aq)=H2O(l)△H=﹣57.3kJ/mol,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吸热,可知: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故A错误;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C、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1mol N2(g)和3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92.4kJ,故C错误;D、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0确定,可知,放热反应△H<0,若高温下,△S<0,可能存在△G=△H﹣T△S>0,所以不是所有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中和热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依据,可逆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13.(3分)(2014•荆州模拟)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 c(M),pc (CO32﹣)=﹣lg 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CO3、CaCO3、MnCO3的K sp依次增大B.a 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32﹣)C.b 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D.c 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32﹣)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pM相等时,图线中pc(CO32﹣)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pM=p(CO32﹣);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pM<p(CO32﹣);D.pM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则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pM>p(CO32﹣).解答:解:A.pM相等时,图线中p(CO32﹣)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因此,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减小,故A错误;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pM=p(CO32﹣),所以c(Mn2+)=c(CO32﹣),故B正确;D.pM数值越小,实际浓度越大,已知c点不在曲线上,而在曲线上面,则c点表示MgCO3的过饱和溶液,pM>p(CO32﹣),所以c(Mg2+)<c(CO32﹣),故D错误;故选:B.2﹣)、pM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是解题的关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掌握图线中pc(CO3难度中等.14.(3分)(2014•湖南一模)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 2 4 7 9n(Y)/mol 0.12 0.11 0.10 0.10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2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2mol=0.04mol,根据v=计算v(Y),在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Z);B、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根据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其它组分的物质的量,由于反应气体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D、再通入0.2 mol Z,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求得前2min内生成Z为0.08mol,故,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此时X的物质的量也为0.10mol,Z的物质的量也为0.12mol,X、Y、Z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mol•L﹣1、0.01mol•L﹣1、0.012mol•L﹣1,故平衡常数,故C正确;D、因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因为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左右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原平衡环境和D 选项的平衡环境互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C选项中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15.(3分)已知AgI为黄色沉淀,AgCl为白色沉淀.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2×10﹣8 mol•L﹣1,AgCI饱和溶液中c(Ag+)为1.30×10﹣5mol•L﹣1.若在5mL含有KC1和KI浓度均为0.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8mL0.0l mol•L﹣1的AgNO3溶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Cl﹣)>c(I﹣)>c(Ag+)A.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K+)>c(NO3B.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C.AgCl的K的数值为1.69×10﹣10SP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 A、根据溶解度判断沉淀的先后顺序,利用溶度积常数计算出各离子浓度,结合反应的程度比较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B、依据碘化银和氯化银溶度积比较溶解度可知,碘化银溶解度小,反应中先析出碘化银;C、AgCl饱和溶液中c(Ag+)为1.30×10﹣5mol•L﹣1.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Cl﹣,氯离子浓度为1.30×10﹣5mol•L﹣1;依据Ksp=[Ag+][Cl﹣]计算得到;D、依据溶液中Qc与Ksp的大小关系分析.解答:解:A、若在5mL含有KCl和KI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加入8mL0.01mol/L AgNO溶液,首先生成AgI3沉淀,反应后剩余n(Ag+)=0.003L×0.01mol/L=3×10﹣5mol,继续生成AgCl沉淀,反应后剩余n(Cl﹣)=0.005×0.01mol/L﹣3×10﹣5mol=2×10﹣5mol,c(Cl﹣)=2×10﹣5mol÷0.013L=1.53×10﹣3mol/L,浊液中c(Ag+)═K SP(AgCl)÷c(Cl﹣)=(1.30×10﹣5)2÷1.53×10﹣3=1.1×10﹣7(mol/L),c(I﹣)═K SP(AgI)÷c(Ag+)=(1.22×10﹣8)2÷1.1×10﹣7=1.35×10﹣9,混合溶液中n(K+)=1×10﹣4mol,n(NO3﹣)=0.008L×0.01mol/L=1×10﹣5mol,则c(K+)>c(NO3﹣),故c(K+)>c(NO3﹣)>c(Cl﹣)>c(Ag+)>c(I﹣),故A错误;B、依据A分析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故B正确;C、AgCl饱和溶液中c(Ag+)为1.30×10﹣5mol•L﹣1.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Cl﹣,氯离子浓度为1.30×10﹣5mol•L﹣1,由Ksp=[Ag+][Cl﹣]=1.30×10﹣5mol/L×1.30×10﹣5mol/L=1.69×10﹣10,故C 正确;D、当溶液中Qc=c(Cl﹣)×c(Ag+)>Ksp时,会有氯化银沉淀生成,所以在AgI悬浊液中滴加一定量的KCl溶液,黄色沉淀会转变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判断和计算应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16.(3分)(2013•渭南二模)常温下,0.1mol/L氨水溶液中=1×10﹣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c(H+)=1×10﹣11mol/LB.0.1mol/L氨水溶液与0.1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H+)+c(H+)=c(Cl﹣)+c(OH+)4C.0.1mol/L的氨水溶液与0.05mol/L 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H+4)+c(NH3)+c(NH3•H2O)=2c2(SO2﹣4)D.浓度均为0.1mol/L的NH•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则c(NH4+)>c(NH3•H2O)>c(Cl3﹣)>c(OH﹣)>c(H+)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常温下,0.1mol/L氨水溶液中=1×10﹣8,根据Kw=c(OH﹣)•c(H+)=10﹣14则c(OH﹣)=1×10﹣3mol/L,A.根据0.1mol/L氨水溶液中=1×10﹣8,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C.根据物料守恒判断;D.浓度为0.1 mol/L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说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解答:解:A.常温下,0.1mol/L氨水溶液中=1×10﹣8,c(OH﹣).c(H+)=1×10﹣14,所以c(H+)=1×10﹣11mol/L,故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根据电荷守恒知c(NH4+)+c(H+)=c(Cl﹣)+c(OH﹣),故B正确;C.0.1 mol/L的氨水溶液与0.05 mol/L 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H4+)+c(NH3)+c(NH3•H2O)=2c(SO42﹣),故C正确;D.浓度为0.1 mol/L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说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c(NH4+)>c(NH3•H2O),氯离子不水解,所以c(Cl﹣)>c(NH3•H2O),则c(NH4+)>c(Cl﹣)>c(NH3•H2O)>c(OH﹣)>c(H+),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及水的离子积常数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7.(3分)已知图1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C(s)+H2O(g)△H>0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2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N2O4(g)△H<0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 t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2B.若图1 t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H增大2C.图2 t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1D.若图2 t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反应CO(g)+H(g)⇌C(s)+H20(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或增大压2强,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B、化学反应的焓变和压强之间没有联系;C、反应2NO2(g)⇌N2O4(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改变体积的瞬间都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的瞬间,浓度不变;D、若图二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反应CD(g)+H(g)⇌C(s)+H20(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或增2大压强,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图一与实际相符合,故A正确;B、反应的焓变只和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的能量有关,故B错误;C、反应2NO2(g)⇌N2O4(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改变体积的瞬间都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的瞬间,浓度不变,图二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D、若图二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图二中,改变温度瞬间浓度不变化.三、填空及解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9分)18.(16分)已知:乙二酸俗称草酸(结构简式为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25℃时,草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1=5.0×10﹣2,K2=5.4×10﹣5;碳酸(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1=4.4×10﹣7,K2=4.7×10﹣11.草酸钙的K sp=4.0×10﹣8,碳酸钙的K sp=2.5×10﹣9.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溶液中草酸的电离方程式:H2C2O4⇌H++HC2O4﹣,HC2O4﹣⇌H++C2O42﹣.(2)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32﹣+H2C2O4=2HCO3﹣+C2O42﹣.(3)常温下将0.4mol/L的KOH溶液20mL与0.2mol/L的草酸溶液20mL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C2O42﹣)>c(OH﹣)>c(HC2O4﹣).(4)实验室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来测定草酸溶液的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常用稀硫酸(填“稀硫酸”、“稀硝酸”或“稀盐酸”)酸化,已知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紫色消失,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5)草酸钙结石是五种肾结石里最为常见的一种.患草酸钙结石的病人多饮白开水有利于结石的消融.请用化学用语和简要的文字说明其原因:CaC2O4(s)⇌Ca2+(aq)+C2O42﹣(aq),多饮白开水,导致c(Ca2+)、c(C2O42﹣)减小,使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CaC2O4的溶解.(6)25℃时,向20mL碳酸钙的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c mol/L的草酸钾溶液20mL后,有草酸钙沉淀生成,则c的最小值为 3.2×10﹣3.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1)草酸是二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分步电离;(2)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分析,酸性强弱顺序为:草酸>碳酸>HC2O4﹣>HCO3﹣;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草酸钠;(3)将0.4mol/L的KOH溶液20mL与0.2mol/L的草酸溶液20mL混合,恰好反应生成草酸钾溶液,依据草酸跟离子分步水解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4)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性溶液,盐酸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硝酸本身具有强氧化性,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草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5)依据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分析判断;(6)依据碳酸钙溶度积常数计算钙离子浓度,等体积混合后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浓度减少一半,根据草酸钙的溶度积常数计算得到醋酸根离子的最小浓度.解答:解:(1)酸是二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2O4⇌H++HC2O4﹣,HC2O4﹣⇌H++C2O42﹣;2故答案为:H2C2O4⇌H++HC2O4﹣,HC2O4﹣⇌H++C2O42﹣;(2)电离平衡常数分析,酸性强弱顺序为:草酸>碳酸>HC2O4﹣>HCO3﹣;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草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32﹣+H2C2O4=2HCO3﹣+C2O42﹣;故答案为:2CO32﹣+H2C2O4=2HCO3﹣+C2O42﹣;(3)将0.4mol/L的KOH溶液20mL与0.2mol/L的草酸溶液20mL混合,恰好反应生成草酸钾溶液,K2C2O4溶液中C2O42﹣水解分步进行,H2O+C2O42﹣⇌HC2O4﹣+OH﹣,HC2O4﹣+H2O⇌H2C2O4+OH﹣,草酸根离子易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但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为:c(C2O42﹣)>c(OH﹣)>c(HC2O4﹣);故答案为:c(C2O42﹣)>c(OH﹣)>c(HC2O4﹣);(4)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性溶液,盐酸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硝酸本身具有强氧化性,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草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稀硫酸;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5)患草酸钙结石的病人多饮白开水有利于结石的消融,利用的原理是草酸钙存在溶解沉淀平衡,CaC2O4。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原子外围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A.O B.Fe C.Si D.Cr2.下列溶液中不存在配离子的是()A.CuSO4水溶液B.银氨溶液 C.硫氰化铁溶液 D.I2的CCl4溶液3.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两种元素电负性差异越小,其共价键成分越大.下列各对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多的是()A.K与F B.Na与F C.Al与Cl D.Mg与C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金属键的本质是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5.下列各微粒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甲基B.NF3C.NH4H D.硫化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X⇌Y+Z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必然放热C.化学反应的焓变△H越大,表示放热越多D.稀溶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热不一定为57.3 kJ 7.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确定该微粒为NeB.对应元素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列C.它的单质可能是强还原剂D.对应元素可能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8.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氦气④金刚石⑤NH4Cl ⑥白磷含有上述任意两种作用力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⑥C.①⑤⑥D.③④⑤9.钛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已知钛有48Ti 、49Ti 、50Ti 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B .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ⅡB 族C .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 24s 2D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 区,是过渡元素10.用VSEPR 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 .H 2O 与BeCl 2为角形(V 形)B .CS 2与SO 2为直线形C .BF 3与PCl 3为三角锥形D .SO 3与CO 为平面三角形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 >NaF >KF >RbF >CsF ;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 >NaCl >NaBr >NaIB .Ⅳ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 4>SiH 4>CH 4;则Ⅴ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AsH 3>PH 3>NH 3C .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D .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 +浓度也是醋酸中H +浓度的2倍12.室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 +和OH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 3+、Na +、NO 3﹣、Cl ﹣B .K +、Na +、Cl ﹣、CO 32﹣C .Mg 2+、Na +、Cl ﹣、SO 42﹣D .NH 4+、K +、SiO 32﹣、NO 3﹣13.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a 有催化剂参与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 1+E 214.已知,在25℃、101 kPa 时:①C (s )+O 2(g )═CO 2(g )△H=﹣393.5kJ/mol②2C (s )+O 2(g )═2CO (g )△H=﹣221.0kJ/mol③2H 2(g )+O 2(g )═2H 2O (g )△H=﹣483.6kJ/mo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6 g 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196.8 kJB .CO 的燃烧热△H=﹣283.0 kJ/molC .H 2的燃烧热△H=﹣241.8 kJ/molD .制备水煤气的反应热△H=+131.3 kJ/mol15.下列过程中,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 .H 2、I 2、HI 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B .Na 2CrO 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颜色变深C .红棕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D .向氯水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氯水的杀菌能力增强16.下列实验误差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 .用润湿的pH 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 ,测定值偏小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C .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17.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含16 g 氧原子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的δ键数目为2N AB .23.4 g NaCl 晶体中含有0.1N A 个右图所示的结构单元C .常温常压下,5 gD 2O 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均为2.5N AD .2 mol SO 2和1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数小于2N A18.某课外活动小组对采集的酸雨样品进行化验,测得数据如下:c (Na +)=5.0×10﹣6 mol/L 、c (NH 4+)=2.0×10﹣5 mol/L 、c (NO 3﹣)=2.0×10﹣4 mol/L 、c (SO 42﹣)=4.0×10﹣4 mol/L ,H +和OH ﹣浓度未测定,则此酸雨的pH 约为( )A .3B .4C .5D .619.汽车上的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成无毒物质,反应为:2NO (g )+2CO (g )⇌N 2(g )+2CO 2(g )△H=﹣Q kJ/mol (Q >0)实验模拟催化转换器,恒温恒压时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刻NO 和CO 的浓度如下表:时间/s 0 2 3 4 5c (NO )/10﹣3 mol •L ﹣1 1.00 0.25 0.16 0.10 0.10c (CO )/10﹣3 mo l •L ﹣13.60 2.85 2.76 2.70 2.70经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2 s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 (NO )=3.75×10﹣3mol/(L •s )B .催化转化器对废气的转化速率在冬季时比夏季时高C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污染物的转化率D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5.0×10320.羰基硫(COS )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mol CO 和一定量的H 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 (g )+H 2S (g )⇌COS (g )+H 2(g ) K=0.1,平衡后CO 物质的量为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H 2S 的转化率之比为1:1B .达平衡后H 2S 的体积分数为29.4%C .升高温度,COS 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 .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 、H 2S 、COS 、H 2各1 mol ,平衡不移动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1.A 、B 、D 、E 、G 、M 六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元素A 的一种核素无中子,B 的单质既有分子晶体又有原子晶体,化合物DE 2为红棕色气体,G 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M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G 多10.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G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M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元素B 、D 、E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2)元素A 和E 组成的阳离子空间构型为 ;化合物ABD 的结构式为 ,其中B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G 、M 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这两种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若晶体M 密度为8.9 g •cm ﹣3,则M 的晶胞边长是 cm (不必计算出结果).22.弱酸HA 的电离常数K a =.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弱酸化学式 HNO 2 CH 3COOHHCN H 2CO 3 电离常数 5.1×10﹣4 1.8×10﹣5 6.2×10﹣10 K 1=4.4×10﹣7 K 2=4.7×10﹣11(1)根据上表数据填空: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四种酸,其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分别向等体积、相同pH 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 粉,反应刚开始时产生H 2的速率:v (HCl ) v (CH 3COOH )(填“=”、“>”或“<”下同),反应完全后,所得氢气的质量:m (H 2)盐酸 m (H 2)醋酸.③将0.2 mol/L HCN 溶液与0.1 mol/L Na 2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体积均为10 mL 、pH 均为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 分别加水稀释至1 000 mL ,稀释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如图所示.稀释后,HX 溶液中水电离的c (H +) 比醋酸溶液中水电离的c (H +) ;电离常数K a (HX K a (CH 3COOH )(填“>”、“=”或“<”),理由是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序号 温度/℃ 催化剂 现象 结论1 40 FeCl 3溶液2 20 FeCl 3溶液3 20 MnO 24 20 无(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H 2O 2溶液分别进行H 2O 2的分解实验,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现象和结论略).①实验1、2研究的是 对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②实验2、3的目的是 .(2)查文献可知,Cu 2+对H 2O 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 3+、Cu 2+对H 2O 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 4溶液改为CuCl 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mL 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可发生反应: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8H 2O+10CO 2↑,实验时发现开始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一段时间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对此展开讨论:①某同学认为KMnO 4与H 2C 2O 4的反应是 热反应,导致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 的影响.要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方案是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0.100 0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1)配制待测液: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烧碱样品2.500 g ,全部溶于水配制成500 mL 溶液.配制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2)滴定:①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所配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待测.滴定管在装入反应液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有 .②用浓度为0.100 0mol/L 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滴定前的一步操作是 . ③滴定过程中用pH 计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 ,临近滴定终点时每滴一滴测一次pH .滴定过程中,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pH 变化如下表:V (HCl )/mL 0.00 12.00 18.00 22.00 23.00 23.96pH 13.1 12.6 12.2 11.7 11.4 9.9V (HCl )/mL 24.00 24.04 25.00 26.00 30.00pH 7.0 4.0 2.7 2.4 1.9(3)数据处理:①在坐标图中绘出上述中和滴定曲线.②所测样品中NaOH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5.向V L pH=12的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HSO 4稀溶液,当溶液中的Ba 2+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pH=11.则Ba (OH )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比为 ,NaH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6.PCl 3和Cl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PCl 5.(1)已知PCl 3的熔点、沸点分别为﹣93.6℃和76.1℃,PCl 5的熔点为167℃.常温常压下,PCl 3与Cl 2反应生成41.7 g PCl 5时放出热量24.76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PCl 3(g )+Cl 2(g )⇌PCl 5(g ) 在容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PCl 3和Cl 2均为0.1 mol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与实验a 相比,b 组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c 组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②计算实验a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及Cl 2的转化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原子外围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A.O B.Fe C.Si D.Cr【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洪特规则是指在同一个电子亚层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C、洪特规则是指在同一个电子亚层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D、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解答】解:A、2p轨道两个单电子自旋方向应相同,故A错误;B、基态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C、洪特规则是指在同一个电子亚层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所以3p轨道2个电子应分占两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故C错误;D、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而不是3d44s2,故D错误;故选B.2.下列溶液中不存在配离子的是()A.CuSO4水溶液B.银氨溶液 C.硫氰化铁溶液 D.I2的CCl4溶液【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分析】配离子是由一个金属阳离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可能存在于配位化合物晶体中,也可能存在于溶液中,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对铜离子有络合作用,CuSO4水溶液中存在四水合铜络离子,铜离子提供空轨道,水分子提供孤对电子,存在配离子,故A不选;B.银氨溶液中银离子提供空轨道,氨气提供孤对电子,存在配离子,故B不选;C.硫氰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提供空轨道,硫氰根离子提供孤对电子,存在配离子,故C不选;D.I2的CCl4溶液为碘单质的四氯化碳溶液,无配离子,故D选;故选D.3.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两种元素电负性差异越小,其共价键成分越大.下列各对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多的是()A.K与F B.Na与F C.Al与Cl D.Mg与Cl【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多,说明离子键成分最少,则金属、非金属元素应该最不活泼,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多,说明离子键成分最少,则金属、非金属元素应该最不活泼,选项中K、Na、Al、Mg四种金属元素中最不活泼的为Al,F、Cl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多的为Al和Cl,故选C.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金属键的本质是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考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分析】A.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则晶体为分子晶体;C.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自由电子带负电;D.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解答】解:A.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A正确;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即可,故B正确;C.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自由电子带负电,则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C正确;D.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中存在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D.5.下列各微粒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甲基B.NF3C.NH4H D.硫化氢【考点】电子式.【分析】A.甲基中的碳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B.三氟化氮中三个氟原子与氮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氮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C.氢负离子为阴离子,应用中括号;D.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两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各共用1对电子;【解答】解:A.甲基中碳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甲基的正确电子式:,故A错误;B.三氟化氮中三个氟原子与氮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氮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电子式为:,故B正确;C.NH4H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C错误;D.H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键,2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X⇌Y+Z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必然放热C.化学反应的焓变△H越大,表示放热越多O时放热不一定为57.3 kJD.稀溶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由反应的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B.△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C.反应焓变为负值是放热反应,焓变为正值为吸热反应;D.稀溶液中,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热为57.3 kJ,若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吸热,放出的热量减小,若中和反应生成沉淀会存在沉淀热等;【解答】解:A.熵增加△S>0,且放热△H<0,反应△H﹣T△S<0一定是自发反应,故A 正确;B.△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所以其逆反应的反应热是其相反数,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必然放热,故B正确;C.反应焓变为负值是放热反应,焓变为正值为吸热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焓变△H越大,表示放热越少,故C错误;D.稀溶液中,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热为57.3 kJ,若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吸热,放出的热量减小,若中和反应生成沉淀会存在沉淀热,放出的热量会增大,稀溶O时放热不一定为57.3 kJ,故D正确;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故选C.7.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确定该微粒为NeB.对应元素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列C.它的单质可能是强还原剂D.对应元素可能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可知该微粒含有10个电子,常见的10电子微粒有Ne、F﹣、O2﹣、Na+、Mg2+、Al3+等,所以不能确定该微粒,但是可知其电子数为10,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微粒可能是Ne,故A错误;B、如果是铝位于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列,故B正确;C、Na+、Mg2+、Al3+对应单质是强还原剂,故C正确;D、F﹣对应的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故D正确;故选A.8.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氦气④金刚石⑤NH4Cl ⑥白磷含有上述任意两种作用力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⑥C.①⑤⑥D.③④⑤【考点】化学键.【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①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过氧化钠中存在两种结合力,故正确;②SiO2中Si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只存在一种结合力,故错误;③氦气只存在范德华力,故错误;④金刚石中C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所以只存在一种结合力,故错误;⑤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D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氯化铵中存在两种结合力,故正确;⑥白磷分子中P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白磷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所以白磷中存在两种结合力,故正确;故选C.9.钛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已知钛有48Ti、49Ti、50Ti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ⅡB族C.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是过渡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钛的原子序数为22;B.第三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18,根据钛的原子序数为22判断其在周期表中位置;C.根据构造原理写出钛的基态电子排布式,然后判断其外围电子层排布;D.Ti最后填充的电子为3d电子.【解答】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48Ti、49Ti、50Ti等中子数分别为26、27、28,故A正确;B.第三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18,22﹣18=4,则钛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ⅣB族,故B错误;C.钛的原子序数为22,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则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故C正确;D.Ti最后填充的电子为3d电子,位于副族,则钛元素是d区的过渡元素,故D正确;故选B.10.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A.H2O与BeCl2为角形(V形)B.CS2与SO2为直线形C.BF3与PCl3为三角锥形D.SO3与CO为平面三角形【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模型)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 ﹣xb ),a 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 指配原子个数,b 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据此判断立体结构.【解答】解:A .水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6﹣2×1)=4,VSEPR 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2个孤电子对,略去孤电子对后,实际上其空间构型是V 型,BeCl 2 中Be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2+×(2﹣2×1)=2,不含孤电子对,则分子空间构型是直线型,故A 错误;B .CS 2分子中每个S 原子和C 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所以C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直线形结构,SO 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6﹣2×2)=3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为V 形结构,故B 错误;C .BF 3分子中B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3+×(3﹣3×1)=3且不含有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PCl 3中,价层电子对数=3+(5﹣3×1)=4,含孤电子对数为1,杂化轨道数4,中心原子以采取sp 3杂化,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故C 错误;D .SO 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3×2)=3,含孤电子对数为0,杂化轨道数3,硫原子采用sp 2杂化,分子形状为平面三角形;CO 32﹣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采用sp 2杂化,所以CO 32﹣的离子立体结构为为平面三角形,故D 正确;故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 >NaF >KF >RbF >CsF ;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 >NaCl >NaBr >NaIB .Ⅳ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 4>SiH 4>CH 4;则Ⅴ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AsH 3>PH 3>NH 3C .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D .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 +浓度也是醋酸中H +浓度的2倍【考点】探究化学规律.【分析】A 、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B 、氢化物分子间含有氢键的沸点较高;C 、金属晶体含有阳离子,但不含阴离子;C 、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解答】解:A 、离子半径:Li +<Na +<K +<Rb +<Cs +,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所以晶格能顺序是LiF >NaF >KF >RbF >CsF ;离子半径:F ﹣>Cl ﹣>Br ﹣>I ﹣,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所以晶格能顺序是NaF >NaCl >NaBr >NaI ,故A 正确;B 、CH 4、SiH 4、GeH 4、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而氢化物分子间含有氢键的沸点较高,则沸点:PH 3<AsH 3<NH 3,故B 错误;C 、晶体中有阴离子则必然有阳离子,但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故C 错误;D 、因醋酸是弱酸,盐酸中的c (H +)远远超过醋酸中c (H +)的两倍,故D 错误; 故选A .12.室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 +和OH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 3+、Na +、NO 3﹣、Cl ﹣B .K +、Na +、Cl ﹣、CO 32﹣C .Mg 2+、Na +、Cl ﹣、SO 42﹣D .NH 4+、K +、SiO 32﹣、NO 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由水电离生成的H +和OH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0﹣24,则溶液为酸或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A .酸性溶液中四种离子能够共存;B .碱性溶液中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C .酸性溶液中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D .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硅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解答】解:由水电离生成的H +和OH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0﹣24,则溶液为酸或碱溶液,A .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 3+,酸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A 错误;B .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 32﹣,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B 错误;C .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D .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SiO 32﹣,碱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NH 4+,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 正确;故选D .13.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a 有催化剂参与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 1+E 2【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分析】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C 、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D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E 1、E 2分别代表各步反应的活化能.【解答】解: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b 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 错误;B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B 错误;C 、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C 正确;D 、E 1、E 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E 1,故D 错误.故选C .14.已知,在25℃、101 kPa 时:①C (s )+O 2(g )═CO 2(g )△H=﹣393.5kJ/mol②2C (s )+O 2(g )═2CO (g )△H=﹣221.0kJ/mol③2H 2(g )+O 2(g )═2H 2O (g )△H=﹣483.6kJ/mo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6 g 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196.8 kJB .CO 的燃烧热△H=﹣283.0 kJ/molC .H 2的燃烧热△H=﹣241.8 kJ/molD .制备水煤气的反应热△H=+131.3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 、反应①中,1mol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393.5KJ ;B 、燃烧热是在101KP 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来分析;C 、燃烧热是在101KP 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的水为液态;D 、制备水煤气的反应为:C+H 2O=CO+H 2,根据盖斯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 、反应①中,1mol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393.5KJ ,故6g 碳即0.5mol 碳完全燃烧放出196.8KJ 热量,故A 正确;B 、燃烧热是在101KP 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可得:C (s )+O 2(g )═CO (g )△H=(﹣393.5kJ/mol )﹣()=﹣283KJ/mol ,故CO 的燃烧热△H=﹣283.0 kJ/mol ,故B 正确;C 、燃烧热是在101KP 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的水应为液态,但反应③中生成的水为水蒸气,故不能根据此反应来得出氢气的燃烧热,故C 错误;D 、制备水煤气的反应为:C+H 2O=CO+H 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可得:C (s )+H 2O (g )=CO (g )+H 2(g )△H==+131.3 kJ/mol ,故D 正确.故选C .15.下列过程中,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 .H 2、I 2、HI 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B .Na 2CrO 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颜色变深C .红棕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D .向氯水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氯水的杀菌能力增强【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化学期末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龙东地区高中联合体期末试卷高二化学试卷命题学校:建三江一中 命题人:王友谊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4)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H:1 O:16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为C 3H 8与C 6H 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B .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C .两个相邻同系物的分子量数值一定相差14D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2、下列物质是由3种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生成的四肽的结构简式:这种四肽彻底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A. B. C. NH 2-CH 2-COOH D.3、PHB 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n O CH C 2H 5C O。
下面有关PHB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PHB是一种聚酯B.PHB的单体是CH3CH2CH(OH)COOHC.PHB通过加聚反应制得D.PHB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2和H2O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OH—CH—CH2COOHOH,它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水解⑤酯化⑥中和⑦氧化⑧加聚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⑥⑦⑧6、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有关M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与H 2反应,1 mol M最多消耗5 mol H2B.可与浓溴水反应,1 mol M最多消耗4 mol Br2C.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M最多消耗3 mol NaOHD.常温下,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7、举世瞩目的2012年奥运会在伦敦召开,有一种有机物,因其酷似奥林匹克旗中的五环。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上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上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高二化学备课组审题人:廖志成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a—23 O—16 Ca—40 S—32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8分)1.现有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②>①>④>③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2.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B.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C.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D.HBr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原因是HBr与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3.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
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A.Mg2CNi3B.MgC2NiC.MgCNi2D.MgCNi3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B.2H2(g)+O2(g)=2H2O(l);△H=-571.6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1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 + H2O(l) △H =-57.3kJ·mol-1D.已知2SO2(g)+O2(g)2SO3 (g);△H=-QkJ·mol-1(Q>0),则将16gSO2(g)和足量O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0.25QkJ的热量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对于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一定只有极性键D.含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有阳离子6.下列图像是NaCl、CsCl、ZnS等离子晶体结构图或是从其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年级期末化学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二年级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4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的实验式: CH 2OB .甲醛的结构式:C .羟基的电子式:D .乙醛的分子式: CH 3CHO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是A .2,2─二甲基戊烷B .3,4─二甲基辛烷C .2-甲基-3-丁炔D .1,3─丁二烯3.为防止有机物挥发,可加一层水保存,即水封。
下列有机物中,既能用水封法保存,又能发生水 解和消去反应的是A .乙醇B .溴乙烷C .乙酸乙酯D .四氯化碳 4.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 .1,1-二溴乙烷和1,2-二溴乙烷B .苯和甲苯C .乙二醇和丙三醇D .乙烯和环丙烷 5.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CH C 17H 35COOCH 2CH 2C 17H 35COO C 17H 35COO 属于酯类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属于脂环化合物D .属于芳香烃6.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 .2-甲基丁烷和戊烷D .乙醇和乙醚 7.下列反应不能引入羟基的是A .还原B .酯化C .加成D .水解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6种B .7种C .8种D .9种9.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 .萃取是常用的有机物提纯方法B .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C .核磁共振氢谱图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 .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10.在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可能是A .17个B .18个C .19个D .20个1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 2.D 3.D 4.A 5.C 6.C 7.B 8.B 9.C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6分,每空2分)(1)0.05 mol/(L•min) (2)A+2B ⇌2C (3)增大压强18.(10分,每空2分)(1)碱; CO 32﹣+H 2O ⇌HCO 3﹣+ OH ﹣; (2)c (CH 3COO ﹣)=c (NH 4+)>c (H +)=c (OH ﹣); (3)③>①>②>④ ;(4)HCO 3﹣的水解程度比CH 3COO ﹣大或HCO 3﹣比CH 3COO ﹣结合H +能力强或CH 3COOH 酸性比H 2CO 3强19.(12分,每空2分)(1)AgCl (g )Ag +(aq )+Cl ﹣(aq ) (2)Ag +、Cl ﹣ (3)2AgCl (s )+S 2﹣═Ag 2S (s )+2Cl ﹣ ;该温度下,Ag 2S 比AgCl 溶解度更小(4)AgCl (g ) Ag +(aq )+Cl ﹣(aq ),银离子与氨水结合,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 溶解 (5)BC20.(12分,每空2分)(1)①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②﹣2E 2③SO 2(g )+O 2(g )=SO 3(g )△H=﹣99kJ•mol﹣1(2)等于 ;ΔH 1=ΔH 2+21(ΔH 3+ΔH 4) 21.(12分,每空2分)(1) NaClO 4+KCl═KClO 4↓+NaCl (2分);尽可能除去溶解度较大的杂质;(2分)(2) FeS 2+4Li═Fe+2Li 2S (2分)(3)①4FeO=Fe 3O 4+Fe (2分)②减少的固体质量是氯化钾的质量,n (KClO 4)=n (KCl ),6.0g 棕色固体.固体是Fe 2O 3。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重庆市石柱中学校高2017级高二(上)化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14X3=42)1.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反应A (s )=B(s);△H<O ,则说明A 物质比B 物质稳定B .Zn(s)+CuSO 4 (aq)==ZnSO 4 (aq) +Cu(s);△H= -216kJ·mol -1。
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 .101kPa 时,2H 2(g )+O 2(g )==2H 2O (l );△H= - QkJ·mol -1,则H 2的燃烧热为1/2QkJ·mol -lD .H +(aq) +OH - (aq)=H 2O(l);△H= - 57.3 kJ·mol -1,含1mol NaOH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kJ 的热量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浓度的三种溶液:醋酸钠溶液pH =a ,碳酸氢钠溶液pH =b ,碳酸钠溶液pH =c ,则c > a > 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 .MgCl 2溶液蒸发、结晶得MgCl 2·6H 2OD .常温下,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25105M n O+2A g +2N a C l =N a M n O +2A g C 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Ag+Cl -e =AgCl --B.每生成1 mol 2510Na Mn O 转移2 mol 电子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正极移动D.AgCl 是还原产物4.已知:2CO(g)+O 2(g)=2CO 2(g) ; ΔH= -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ΔH= -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mol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ΔH>-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5.I 2在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 )+I -(aq )I 3-(aq ),某I 2、KI 混合溶液中,c (I 3-)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酒、食醋、汽油都是混合物B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水果C .煤经干馏、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乙烯 B.乙醇 C.乙炔 D.聚丙烯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HO 的电子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C .顺-1,2-二溴乙烯结构式为:C HO .......D.1,4-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CH3 CH34.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丙烷中共用电子对数为10N AB.17 g羟基(-OH)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标准状况下,2.24L CHCl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D.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1.5mol氧气7.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的H2S等杂质气体B.苯和溴水在溴化铁溶液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C.只用溴水就可以将苯、四氯化碳、酒精、氢氧化钠溶液这四种物质区别开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8.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异戊二烯人工合成的一种橡胶最接近天然橡胶,异戊二烯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异戊二烯是乙烯的同系物B.异戊二烯分子中5个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异戊二烯与溴1:1加成可得3种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D.聚异戊二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9.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苯乙烯使溴水褪色;加成反应B.乙烯水化生成乙醇;取代反应C .乙醇与CuO 加热反应生成乙醛;氧化反应D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70℃制取乙烯;消去反应10.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海南侨中三亚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命题人:林华鹏审题人:熊峰)(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2、已知反应N2 + 3H22NH3,根据右图所示,则2分钟内NH3的平均速率是()A、1 mol/L·minB、1.5 mol/L·minC、0.5 mol/L·minD、3 mol/L·min3、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C + H2O == CO + H2ΔH= +131.3 kJ·mol-1B. C(s)+ H2O(g) == CO(g) + H2(g) ΔH= +10.94 kJ·mol-1C. C(s)+ H2O(l)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D. C(s)+ H2O(g)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4、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g)+ 3H2(g) 2NH3(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H2)=0.1 mol·L-1·min-1B、v(N2)=0.2 mol·L-1·min-1C、v(NH3)=0.15 mol·L-1·min-1D、v(H2)=0.3 mol·L-1·min-15、下列条件的变化,是因为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而增加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致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增大浓度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6.对放热反应:A+B==C+D,(E A、E B、E C、E D分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E A>E B B.E A>E B+E CC.E A+E B>E C+E D D.E A+E B<E C+E D.7.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8.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a A(g)+bB(g) z C(g)起始浓度(mol/L) 3.0 2.0 05s末浓度(mol/L) 1.0 0.5 2.0据此可推断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A.4∶3∶4B.3∶1∶2 C.2∶1∶3 D.3∶2∶1 9.下列方法对2SO2(g)+O2(g)2SO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加入SO3B.容积不变,充入N2C.压强不变,充入N2D.降低温度10、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g)+Y(g)Z(g)+M(g)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卷试卷总分:100+50分完卷时间:9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C— 12O— 16Na— 23Si— 28S— 32第Ⅰ卷(基础部分,共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60 分)1、以下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 、干冰B、水晶C、晶体硅D、金刚石2、以下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3、以下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A 、K 、 Na、 AlB 、O、 Cl 、 HC、As、 P、H D 、O、 S、Cl4、以下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 、B B、C C、 Al D、 Si5、以下晶体消融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A 、晶体硅B、食盐C、固体碘D、金属钾6、以下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A 、 FB 、Cl C、 Br D 、 I7、以下物质的分子中,只由σ键形成的是A 、氮气B、甲烷C、乙烯D、乙炔8、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B、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不含有离子键C、原子晶体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D、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必然有共价键9、一个电子排布为2262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1s2s 2p 3s3pA .+1B.+2C. +3D.-110、依照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说明溴、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以下说明中正确的选项是A、溴、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B、溴、碘是单质,四氯化碳是化合物C、 Br2、 I 2是非极性分子,CCl 4也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11、以下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同样、晶体种类也同样的是:A . SO2和 SiO 2B . CCl 4和 KCl C. NaCl 和 HCl D . CO2和 H2O12、相关晶体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B、原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C、氯化钠晶体消融时离子键发生断裂D、金属晶体消融时金属键未发生断裂13、某元素的3p 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因此其A 、第三电子层上有 4 个电子B 、最高正价为+2C、最高正价为+4D、第二电子层没有未成对电子14、以下各组粒子不能够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CO 和N 2B.O3和SO2C.CO2和N2O D. N2H4和C2H 415、以下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 6 的是A 、 [Co (NH 3) 3(H 2O)3](NO 3)3B、[Cu(NH 3) 4]Cl 2C、 Na3[AlF6] D 、 Na2[SiF6 ]16、 H +离子与NH 3分子反应生成NH 4+离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 、分子间的作用B、非极性共价键C、离子键D、配位键17、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第一形成难溶物,连续增加氨水,难溶物溶解获取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卷试卷总分:100+5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S—32第Ⅰ卷(基础部分,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干冰B、水晶C、晶体硅D、金刚石2、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3、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A、K、Na、AlB、O、Cl、HC、As、P、HD、O、S、Cl4、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BB、CC、AlD、Si5、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A、晶体硅B、食盐C、固体碘D、金属钾6、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A、FB、ClC、BrD、I7、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只由σ键形成的是A、氮气B、甲烷C、乙烯D、乙炔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B、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不含有离子键C、原子晶体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D、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一定有共价键9、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A.+1 B.+2 C.+3 D.-110、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说明溴、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A、溴、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B、溴、碘是单质,四氯化碳是化合物C、Br2、I2是非极性分子,CCl4也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1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和SiO2B.CCl4和KCl C.NaCl和HCl D.CO2和H2O12、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B、原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C、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发生断裂D、金属晶体熔化时金属键未发生断裂13、某元素的3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因此其A、第三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B、最高正价为+2C、最高正价为+4D、第二电子层没有未成对电子14、下列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CO和N2B.O3和SO2C.CO2和N2O D.N2H4和C2H415、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6的是A、[Co (NH3)3(H2O)3](NO3)3B、[Cu(NH3)4]Cl2C、Na3[AlF6]D、Na2[SiF6]16、H+离子与NH3分子反应生成NH4+离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分子间的作用B、非极性共价键C、离子键D、配位键17、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C、用硝酸铜溶液代替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不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D、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18、下列各组数值是相应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所表示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与6B、2与8C、9与11D、8与1419、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核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底的顺序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20、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ZXY3B.ZX2Y6C.ZX4Y8D.ZX8Y12二、填空题(3小题,共40分)27、(8分)选择一下物质填写下列空白A、干冰B、铜C、二氧化硅D、氢氧化钠(1)晶体中存在分子的是(填写序号,下同);(2)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3)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4)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的是28、(10分)氮、磷、砷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农药、化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砷元素位于第周期,在元素周期表的区(填s、p、d、ds中的一种)。
(2)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化学键类型为,该晶体的配位体为,中心原子为。
29、(6分)分析下表中四种物质的相关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CH4SiH4NH3PH3沸点(K)101.7161.2239.7185.4分解温度(K)8737731073713.2(1)NH3的沸点比PH3高的原因是。
(2)CH4的分解温度比SiH4高的原因是。
30、(16分)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和,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写分子式);(3)Q的元素符号是,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第Ⅱ卷(能力部分,共50分)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8分)21、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C、双原子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D、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Na2O2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之比为1:1B、1molSi晶体中含4molSi—Si键C、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4N AD、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N A2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24、下列各组物质中,熔点由低到高的是A、HF、HCl、HBrB、NaBr、NaCl、MgOC、Li、Na、KD、烧碱、干冰、石英25、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大于XC、当它们均为非金属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大于YD、当它们均为非金属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小于Y26、R、Q为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Q元素的原子比R元素的原子多2个核外电子,则下列叙述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R和Q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R和Q可形成共价化合物RQ3C、原子半径:R>QD、R和Q可形成非极性分子RQ2四、填空题(3小题,共32分)31、(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具有良好导电性。
①a、c、m ②b、g、k ③c、h、1 ④d、e、f(2)电离能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和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各级电离能的数据(kJ·mol-1):锂X Y失去一个电子519 502 580失去二个电子7296 4570 1820失去三个电子11799 6920 2750失去四个电子9550 11600①为什么锂原子的第二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一电离能。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
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32、(8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 A+N2↑+3CO2↑(已配平)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 。
33、(12分)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
B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
D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 轨道全充满。
A+比D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C与A形成A2C型离子化合物。
E的原子序数为26,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氢化物分子是(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化合物BD3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4)E的一种常见配合物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据此可判断E(CO)5的晶体类型为;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E (CO)5 == E (s) + 5CO,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形成的化学键是。
(5)金属E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如图所示。
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E原子个数之比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5 A A B B C 6-10 A B D C C11-15 D C D D B 16-20 D B C A A二、填空题(3小题,共40分)27、(8分,每空2分) A D C B28、(10分)(1)四,p (每空2分)(2)配位键,CN—,Fe(每空2分)29、(6分,各3分)NH3分子间含有氢键,PH3分子间含有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C半径小于Si,键长C—H键小于Si—H键,键能C—H键大于Si—H键30(16分,各2分)(1)S C(2)V形(或折线型)直线形 SO2(3)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6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8分)21—26 C C D B D A四、填空题(3小题,共32分)31、(12分,每空2分)(1)④(2)①锂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Li+,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轨道全满,所以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远大于第一电离能② a Na2O或Na2O2③ⅢA ④m32、(8分,每空2分)①O N、、C、K ②离子晶体③sp杂化④1:233、(12分,每空2分)(1)Na<S<P<Cl (2)极性(3)三角锥形(4)分子晶体;金属键(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