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描写静谧的诗
描写静谧的诗
1、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释义: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释义: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
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释义: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入若耶溪》【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入若耶溪》【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入若耶溪》
朝代:南北朝
作者:王籍
原文:
雅的旅游胜地。
⑵?(yú)?(huáng):舟名。
大船。
⑶泛泛:船行无阻。
⑷空:指天空。
⑸水:指若耶溪
⑺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
隐现的高山。
⑻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⑼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⑽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更为深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
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
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本诗写
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1.入若耶溪全诗及解释
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
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
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
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
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
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注释】: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
阳景:日影。
艅艎:舟名。
泛泛:船行无阻之貌。
参考资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
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
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
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
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
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讽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
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
…原作‟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远游。
关于森林的唯美诗词
关于森林的唯美诗词
1、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一句可以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人用“蝉噪”和“鸟鸣”写出了山的幽静以及深沉,以动态的形象来烘托出山林的寂静。
2、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虽然自己独居森林深处,没有人知晓自己在何处,不过也还是有天空之一轮皎洁的明月来与诗人作伴,也不算孤独了。
3、萧衍《芳树》: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时过境迁,一晃眼这树木就开始变绿了,一阵微风吹贵,满树的香味都能够闻到,而这芳香也并不是一片叶子所散发出来的,而是一片叶子经历了春风的洗礼后,所有的叶子都开始散发出了阵阵芳香。
4、李白《紫藤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这两句诗写出了紫色的藤曼挂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春天是一副多么宜人的景象。
而在茂密的树叶种,还隐隐约约有小鸟儿出现唱着动人的歌曲,连美人也忍不住在这里留恋。
唐诗赏析-《入若耶溪》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入若耶溪》原文|译文|古诗赏析'《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入若耶溪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
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
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
“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
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
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
“阴霞”、“远岫”、“阳景”“回流”,诗人观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
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
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
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
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美的究竟。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写蝉的七律诗
写蝉的七律诗以下是十条关于写蝉的七律诗的诗句及出处意思:1.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朱熹《南安道中》意思是:蝉在高处声音传得远,茂密的树林里也有余音缭绕。
就像夏日里,那声声蝉鸣,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例子:你听,那高蝉的歌声多悠扬啊,简直就像天籁之音!2.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意思是: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听到蝉鸣更加感到悲伤。
这蝉声勾起了诗人的愁绪,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
例子:哎呀,这蝉鸣怎么让人听着心里怪难受的呢!3.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以动衬静,描绘出山林的幽静之美。
例子:哇,蝉噪林静,鸟鸣山幽,这画面也太美了吧!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美好。
例子:嘿,这明月清风,还有那半夜的蝉鸣,真是让人陶醉啊!5.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意思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生动描绘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例子:哈哈,这小孩为了抓蝉,还真挺机灵的!6. “蜕形先觉金风动,轻翼偏嫌玉露清。
”——明·徐渭《赋得风入四蹄轻·其四》意思是:蝉蜕皮时先感觉到秋风的吹动,轻盈的翅膀偏偏嫌露水清冷。
细腻地刻画了蝉的生命变化。
例子:哇哦,蝉的蜕变真是神奇啊!7.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宋·陆游《秋晚》意思是:何必像雍门子周那样弹一曲,蝉声已经极力诉说着凄凉。
借蝉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
例子:唉,这蝉声听起来咋这么凄凉呢!8. “高柳乱蝉栖,夕阳山外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含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含义夏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耳边传来阵阵蝉鸣,一声高过一声,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热情。
走进那片树林,顿觉凉爽了许多,蝉声也越发清晰。
你听,那蝉声是不是很吵?但奇怪的是,在这一片嘈杂中,却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
这不就是“蝉噪林逾静”嘛!就好像生活中有时候越是热闹的地方,反而越能让人静下心来。
你想想看,在喧闹的集市里,你是不是也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在那片刻的宁静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再往深处走,鸟儿也开始欢唱起来,和蝉声交织在一起。
明明声音更多了,可那种安静的感觉却更加明显了,这可不就是“鸟鸣山更幽”嘛。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有时候看似纷繁复杂,充满了各种声音和干扰,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在其中找到那份深深的宁静与幽远。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像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总觉得被各种事情追着跑,心里乱糟糟的。
但当我们停下脚步,听听鸟儿的歌声,听听蝉儿的鸣叫,突然就觉得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了,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总是被各种琐事困扰,被各种声音干扰,觉得世界吵闹得不得了。
可是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像欣赏这蝉噪鸟鸣一样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在这看似混乱的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美好和宁静。
我们总是急于追求安静的环境,想要逃离喧嚣。
但其实真正的宁静并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在有声音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就像那树林里的蝉和鸟,它们的叫声并没有破坏那份宁静,反而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我们也应该学会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自己的宁静。
不要总是抱怨周围太吵,事情太多,而是要学会在嘈杂中坚守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
这很难吗?也许一开始会觉得不容易,但只要我们慢慢去尝试,就一定能做到。
你看,那蝉还在叫着,鸟还在唱着,可我们的心已经静了下来。
这不就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相信我们一定能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一定能在纷繁复杂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幽远。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体现的哲学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体现的哲学“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体现了以下哲学道理:
1. 矛盾的对立统一:鸟的鸣叫和蝉的噪杂与山的幽静、林的安静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反映了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鸟鸣和蝉
噪的“动”更加衬托出了山和林的“静”,没有动就无法凸显静,反之亦然,
动与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诗句所描绘的幽静和安静,既是客观存在的山林环境,也包含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和心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将
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的景象之中,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3. 辩证的思维方式:它展示了一种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方法,不是孤立地、
片面地看待动与静,而是在相互联系和对比中把握它们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思
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4. 意识的能动性:诗人能够敏锐地感知到这种动与静的微妙关系,并通过
诗句表达出来,反映了人的意识具有主动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能动性。
这句诗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
及培养辩证思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哲学原理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哲学原理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这句诗句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性原理和和谐统一的哲理。
首先,从相对性原理的角度来看,鸟鸣和蝉噪是相对而言的。
它们的存在,相互衬托,使得山更显得幽静,林更显得宁静。
这种相对性原理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鸟鸣和蝉噪,如果单独存在,可能只会被视为噪音,但在这句诗中,它们却成为了衬托山林静谧的元素。
这使我们理解到,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往往需要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这句诗也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哲理。
鸟鸣和蝉噪,本是两种不同的声音,但在这句诗中,它们却和谐地共存,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
这表明,不同的事物,只要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加美好的整体效果。
这种和谐统一的哲理,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者,这句诗也反映了自然规律的哲理。
鸟鸣和蝉噪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是自然环境中的必然。
这表明自然环境中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能被人为改变,只能被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揭示了相对性原理、和谐统一原理和自然规律原理等哲学原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与蝉有关的古诗4句诗
与蝉有关的古诗4句诗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你看,夏天里那阵阵蝉鸣,是不是像在给宁静的树林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呀!就好像我们在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放声高歌一样,打破了那份寂静,却又别有一番趣味。
2.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哎呀,小时候我们不也像那个小孩一样,想要去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吗?那股兴奋劲儿,就如同看到了最喜爱的糖果一般。
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在高处鸣叫,声音远远传来,这多像那些有真本事的人啊,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展现自己的光芒,真让人佩服呢!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在那明亮的月光下,蝉在半夜鸣叫,是不是感觉特别有诗意呀!就像在一个美丽的梦境中,突然听到了悦耳的声音,让人陶醉其中。
5.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听到蝉鸣,是不是会突然涌起一股愁绪或者思乡之情呀!就好像那蝉声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你心中那扇情感的门。
6.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蝉声有时候听起来真的很凄凉呢,这难道不比那雍门弹的曲子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悲伤吗?7.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傍晚凉风袭来,听到蝉声怎么就更加悲伤了呢?这感觉就像心中的某个角落被轻轻触动了一样。
8.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那新出现的蝉在最高的枝头鸣叫,不知不觉就会让人一直静静地听下去,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9.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在蝉还没开始鸣叫的时候,就已经让人感慨时光的流逝了呢!这多像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时的心情啊。
10.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高高的树上蝉声传到傍晚的云彩里,不仅让我发愁,也会让你发愁吧!这蝉声可真是能引发大家共同的情感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蝉在古诗中真是有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呀,让人对它充满了各种感受和想象。
用山抒发情感的古诗
用山抒发情感的古诗
1. 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通过对山林中蝉鸣、鸟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2. 王维的《汉江临泛》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通过对襄阳风光和山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当地百姓的喜爱之情。
3.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通过对山居秋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感。
5. 罗隐的《蜂》中:“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通过对蜜蜂采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6.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通过对商山早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
7. 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通过对鲁山山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虞世南蝉的诗意
虞世南蝉的诗意虞世南,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有一首《蝉》,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蝉为主题,表达了蝉的生命力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从《虞世南蝉》的诗意出发,探讨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命意义。
一、蝉的生命力《虞世南蝉》中,诗人以蝉为主题,表现了蝉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何因不可听,徒使故园愁。
”蝉在林间鸣叫,声音嘹亮,引得鸟儿不再鸣叫,山间更加幽静。
然而,蝉的声音却不能让诗人感到愉悦,反而让他感到故园的愁绪。
这是因为蝉的声音让诗人想起了离别和失去,让他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诗人在诗中写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何因不可听,徒使故园愁。
万籁此俱寂,惟有蝉声犹。
闻之长叹息,复向谁辞呦?”这里,诗人用“万籁俱寂”来形容林间的寂静,唯有蝉声犹存。
这种寂静中的喧嚣,表现了蝉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静默中,蝉的鸣叫声依然响彻山间,表现了它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蝉的生命短暂,但它在有限的生命中却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自我超越的精神《虞世南蝉》中,诗人通过蝉的生命和鸣叫,表现了自我超越的精神。
蝉的生命短暂,但它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地鸣叫,表现了自我超越的精神。
诗中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何因不可听,徒使故园愁。
万籁此俱寂,惟有蝉声犹。
闻之长叹息,复向谁辞呦?”这里,诗人用“复向谁辞呦”来表现蝉的自我超越精神。
蝉的鸣叫声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它没有为了谁而鸣叫,也没有为了什么而鸣叫,蝉只是在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同时,诗人还通过蝉的生命和鸣叫,表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是有情痴的,我们会因为爱而痴迷,会因为恨而执着,但这些痴迷和执着,却不是来自于风与月,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
《入若耶溪》王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山水诗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寄情于山水的志趣。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市区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南梁诗人王籍的千古名作《入若耶溪》使得它声名大噪,无数文人墨客涌入若耶溪泛舟赏景,使之变成了一处幽雅的旅游胜地。
入若耶溪南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
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⑵艅(yú)艎(huáng):舟名。
大船。
⑶泛泛:船行无阻。
⑷空:指天空。
⑸水:指若耶溪⑹阴霞:山北面的云霞。
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⑺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
⑻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⑼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⑽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⑾逾:同“愈”,更加。
⑿幽:宁静、幽静⒀归念:归隐的念头。
⒁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译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鉴赏《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
我们来看这首诗。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逾:超过。
更:更加。
这两句诗用动衬静的手法,以蝉噪衬托林静,以鸟鸣衬托山静,使山林的幽静显得更为突出。
全诗如下: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全诗的解释如下: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
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原文: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
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艅(yú)艎(huáng):舟名。
大船。
泛泛:船行无阻。
空:指天空。
水:指若耶溪阴霞:山北面的云霞。
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
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逾:同“愈”,更加。
幽:宁静、幽静归念:归隐的念头。
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赏析:《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
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
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
“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
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
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1入若耶溪原文: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翻译: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入若耶溪赏析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
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
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
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
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2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译文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赞美秋蝉的诗句
赞美秋蝉的诗句
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2. 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闻早蝉》唐·陆畅
3.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赋得弱柳鸣秋蝉》唐·李世民
4.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秋日闻蝉》宋·陆游
5.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秋行》宋·徐玑
6.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秋蝉声》唐·刘商
7. 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闻蝉》唐·鲍溶
8.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9.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唐·刘昭禹
10.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唐·杜牧
11.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听新蝉寄张昼》唐·方干
12.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唐·虞世南
13.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唐·于武陵
14.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早蝉》唐·贾岛
15.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唐·李商隐
16.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早蝉》唐·白居易
17.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新蝉(一作耿湋诗)》唐·司空曙
18. 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早蝉》唐·李咸用
19.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早蝉》唐·白居易
20. 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闻蝉》唐·廖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17年第36期
诗词
入若耶溪
[南北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
博学多才,而仕途不得志,漫游山水之间以自我排遣。
在会稽任咨议参军时,常游云门、天柱诸山,其间创作了《入若耶溪》一诗。
品鉴
首联叙事兼写景,既交代了游若耶溪之事,又描画了入若耶溪的整体感受。
“艅艎”是大船,“泛泛”写船任意漂荡于宽阔的水面,“何”字透露了诗人的游兴。
“空水共悠悠”描写澄澈的天空与清澈的溪水相互映衬,共处于悠远和谐的画面之中。
此时,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也与大自然的美景产生了共鸣。
颔联转入对若耶溪美景的描摹。
“阴霞生远岫”写溯游北上眺望远处的云霞萦绕于若隐若现的峰峦之间,属于远景描写;“阳景逐回流”写阳光在船边的水流上闪烁,仿佛在追逐着岸边倒流的溪水而与诗人一起逆流前行,属于近景描写。
诗人由远及近,既描绘了山水景色的层次,又展现了云霞和光影的明暗,极富有画意。
其中,“ 生”“逐”用得极为传神,“生”字赋予云霞以动态美,写云霞自远山升腾而出,缭绕在群山之间;“逐”字将阳光拟人化,仿佛阳光依恋不舍地追逐着曲折的溪流。
“生”“逐”二字化静景为动景,不仅写出了山水的生命韵律,还表现了诗人对若耶溪美景的喜爱与眷恋。
颈联进一步突出了若耶溪环境清幽、宁静的特点。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这两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蝉噪”写蝉声的高亢热烈,“鸟鸣”写鸟叫的欢悦自在,这看似喧闹的声响,恰恰表明若耶溪两岸山林的幽深寂
静。
这种手法,深刻地影响着后人,比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尾联以抒情作结。
“此地”句感情突转,如此美景却惹动了诗人归思之念,原因在于长年滞留他乡,而又仕途不顺,这种以漫游消磨时光的日子,实在是过得有些厌倦了。
诗人仿佛在说,美丽的若耶溪啊,你激起了我回乡的情思,我要离开你到故乡去隐居,以彻底消解长期宦游在外的伤悲。
此联的手法颇让人玩味,一是以长期游玩的“悲倦”来反衬若耶溪之游的喜悦,而喜悦来自于若耶溪幽静出尘的美景,可谓是以悲衬喜;二是以前三联的美景与心情的渲染,来铺垫心中难以排遣的悲倦归思,又可谓以喜衬悲。
《入若耶溪》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让王籍享誉诗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以一诗而奠定个人文坛地位的典例。
飞花令
下面是几句包含“蝉”的古诗词,你还能再接出几句吗?请你试一试。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写意
若耶溪的蝉声
赵秀成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犹觉得梦里的蝉声还在耳边鸣响,而那高杨绿柳的河岸,还恍如我来会稽之前的模样,只是没有梦见蒙山,她那层峦叠翠的美景,林海花潮的奇观,飞瀑流水的喧声,云雾缥缈的幻影,还一如往昔吗?
又是一个长夏的白日!
湘东王萧绎镇守会稽,把我引为咨议参军,这算是对我青眼有加吗?想我王籍,七岁能写文章,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没想到仕途竟如此不顺!这些年我在会稽,游遍了云门、天柱,哪里还有能让我开心的地方呢?想起曾经累月不归地沉湎于山水之间,不禁自笑痴狂。
“我们去游若耶溪吧!”
好友们看我怏怏的,非要拉着我出游,说是大船早已备好,还有可口的小酒小菜。
天晴得真好,如果不是暑热的盛夏,而是阳春三月或是八月中秋,那么这天气会更适合出行。
不过,正是难得的雨后,空气中倒还有些凉丝丝的水汽。
我们的船沿着若耶溪逆流北上,但艄公划得并不急,坐他的船不止一两次了,他懂得我们要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游玩的过程。
若耶溪的水真的好清澈,仿佛一条绿色的缎带朝着无尽的前方铺展开来,天上的云朵悠然飘荡,不经意间成了缎带上的一朵白花,水里的云朵在天上,天上的云朵在水里,水天相接,好一派悠悠的美景啊!
“看,多美的云霞!”同游的伙伴忍不住叫了起来。
抬眼望去,远山朦胧,起伏的轮廓若隐若现,而云霞仿佛新生的婴儿,戴着红肚兜儿,娩出于那连绵的群山怀抱。
“啊,阳光在追逐我们!”又一个伙伴叫起来,像天真的孩童。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阳光在倒流的溪水中跳跃,却并不随流水向后转身,而是追赶着船边的水花踏浪前行。
“都别出声,听!”这次轮到我叫住他们了。
先是一两声婉转的鸟鸣,那绝不是湘东王鸟笼里那只红毛画眉时而讨好时而悲切的叫声,那是林间自在啼叫的声音,欢悦,自在,无拘无束。
两岸的山林仿佛也屏住了呼吸,倾听着这天地生灵的歌声,若耶溪的流水为它轻轻打着节拍,沉醉在这大自然的天籁之中。
突然,啼鸟的个人演唱被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合唱淹没了。
啊,我梦里的蝉声!
在我故乡的蒙山脚下,夏天雨后,潮湿的泥土上,我和小伙伴们光着小脚丫,睁着黑漆漆的眼睛,去勘探大地上那一个个细小的毛孔,小小的手指变成了尖尖的锥子,指尖轻轻地刮,
轻轻地刮,谷粒般的微孔渐渐变大,小小手指伸进去,感觉到蝉儿的钳爪轻轻地挠,只轻轻一抠,那蝉儿就躺在手心里了。
夏日的蒙山,有起起伏伏的蝉唱,从清晨到傍晚,这生灵的合唱不倦不歇。
你在山路上漫步,或者砍柴归来,一路上总是伴着蝉声。
它们仿佛有千百個合唱团,在搞一个歌唱接力赛。
听它叫得欢,你便忍不住要去捉它,但这小东西也是鬼精灵,发觉有影动便停住不叫,使你无从寻找,等到你离开,觉得安全了,它们的合唱会继续开演。
这是多久以前的往事了?我记不清了,离开故乡的时日实在是太久了。
而今,这官也做厌了,这游玩也倦了,我悲伤的心事,却与何人诉说?
船缓缓行进在碧透的溪水中,我立在若耶溪两岸的蝉声里,心魂早已不在船上,而是踏着蝉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蒙山蜿蜒的山道,回到了山道下那熟悉的村庄。
这一刻,我突然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