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堂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习题课件:16《诫子书》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诫子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解题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探究,从而领悟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 言乐府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 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 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交流平台
融情于事: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 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交流平台
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 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 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交流平台
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 能多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运用。一般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2.拓展延伸 赞美诸葛亮的诗歌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精彩课堂
板书设计:
感谢聆听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配人教版
主讲人:
时间: xxx
语文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目录
01 课前导读 02 交流平台 03 词句段运用 04 日积月累 05 课堂小结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探究,从而领悟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 言乐府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 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 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交流平台
融情于事: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 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交流平台
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 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 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交流平台
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 能多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运用。一般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2.拓展延伸 赞美诸葛亮的诗歌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精彩课堂
板书设计:
感谢聆听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配人教版
主讲人:
时间: xxx
语文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目录
01 课前导读 02 交流平台 03 词句段运用 04 日积月累 05 课堂小结
优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件:16 诫子书 (共12张PPT)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陇亩,后 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 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 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 誉之。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古今异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缓慢,与“快”相反)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灾难发生 的可能)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④意与日去(古义:岁月;今义:太阳或日子) ⑤悲守穷庐(古义:穷困;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⑥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快跑)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将复及何”)
内容探究
1.试简要分析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指明“静”“俭”对提高品德修养的意义, 点明文章的论点,在结构上总领全文。 2.品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妙处。 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既是对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 又是他对儿子的要求。这句话中,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 达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期望。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从反面论述修身的重要性,突出“淫 慢”“躁”的危害,强调“静”的作用,将“静”与“躁” 进行比较,增强了论述效果。
主旨梳理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特色品鉴
重难探究
1.“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心。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 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学、 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 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是成才的途径,品德修 养是成才的保障。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yín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四字一断
细读分析
小组合作,梳理文意
1.我们为诸葛瞻朗读了信件,还要向他解释这封信的内容,现 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任务一】挑选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加以注释。
方法提示 ①圈点勾画出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用“▲”表示)和不认 识或不理解(用“?”表示)的词语。 ②组长将圈点勾画出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借助工具书和课 下注释,分工查找,标记词语意思,将你们查到的结果分 享给同学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诫子书
语气词,放在句首, 表示将发议论。 宁静专一
生活节俭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操行,行为
用来
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 品德。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双重否定句式,
明确志向
不……就不能……
实现 远大目标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 现远大目标。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四字一断
细读分析
小组合作,梳理文意
1.我们为诸葛瞻朗读了信件,还要向他解释这封信的内容,现 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任务一】挑选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加以注释。
方法提示 ①圈点勾画出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用“▲”表示)和不认 识或不理解(用“?”表示)的词语。 ②组长将圈点勾画出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借助工具书和课 下注释,分工查找,标记词语意思,将你们查到的结果分 享给同学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诫子书
语气词,放在句首, 表示将发议论。 宁静专一
生活节俭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操行,行为
用来
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 品德。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双重否定句式,
明确志向
不……就不能……
实现 远大目标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 现远大目标。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32张PPT)
16 诫子书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原创新课堂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
11.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读完后请总结一下这篇《诫子书》 谈的是什么问题。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 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 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 失理智胡来)。
第第六七课课::速性度格的的力力量量— —— —淫 险慢 躁则 则不 不能 能励 治精 性。 。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这封信,仅仅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 的讯息。
6.综合性学习:另类诫子。 材料一:“虎妈”: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用“咒骂、威胁、贿赂、利 诱”等高压教育手段“逼使”两个女儿考进了哈佛、耶鲁,因而得名“ 虎妈”。 材料二:“狼爸”: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萧百 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材料三:“鹰爸”,江苏南京的一位家长让自己四岁的孩子在零下十 三度的雪天里裸跑。 (1)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则材料都是极端的家庭教育案例,材料中的父母都主张体罚教育。
为学做人有精简而具体的忠告。诸葛亮实际上给儿子上了十堂课,让我
们也来听听,以增添人生的力量。仿照下面的形式,把全文分一分。
示例: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
也。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ppt课件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 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 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 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诫子书 (共24张PPT)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73《诫子书》,完成练习。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课前导学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1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92021/10/29October 29,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0月2021/10/292021/10/292021/10/2910/29/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92021/10/29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48张PPT)
迅速 逝去 意 志 消 失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 人年老志衰,没有 用处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 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
怎么
质疑问难:结合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 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 )。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 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 东。 兴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 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 和弟妹移居襄阳(今湖北襄樊)
5)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 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 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诸葛亮(181 234),字 孔 明 , 号 卧龙,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 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互相, 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 明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益忠武侯,东晋 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 兴王。其散文代表 作有《 前出师表 》《 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 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 十二年(234) 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 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 慧化身。成 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均建有武侯 祠,杜甫曾 作《 蜀相 》盛赞诸葛亮。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 人年老志衰,没有 用处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 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
怎么
质疑问难:结合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 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 )。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 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 东。 兴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 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 和弟妹移居襄阳(今湖北襄樊)
5)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 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 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诸葛亮(181 234),字 孔 明 , 号 卧龙,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 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互相, 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 明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益忠武侯,东晋 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 兴王。其散文代表 作有《 前出师表 》《 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 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 十二年(234) 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 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 慧化身。成 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均建有武侯 祠,杜甫曾 作《 蜀相 》盛赞诸葛亮。
《诫子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关注重点词句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学校
诸葛亮
(181—234),复 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三 国时期蜀汉著 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号卧 龙先生。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 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 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它既包含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成为后 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儿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 3.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
句子是
。
❖ 4. 《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
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
9.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用内心安静专注 来修养身心,用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 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 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 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 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着光阴 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 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1.自学课文。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试译 课文。个人翻译后同桌互译,小组合作,不懂 得做好标记。(完成手势示意)
七年级上册语文16 诫子书课件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4)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理解重点句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6 诫子书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至今出师表, 读之泪沾胸。 ——文天祥
这几句诗都提到 同一个人,你知道他 是谁吗?
千古良相诸葛亮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 英烈忠魂,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是世人眼中 的智慧化身。27岁前,他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 在修身27岁,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作为丞 相,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 之心;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 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于病重之中,将自己多 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 了《诫子书》。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第四句,从 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以彰 显“静”的价值。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 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体会深层内涵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 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 家的先贤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 料,说说你的发现。
关于“学”。我明白了 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 有才干方能在社会上发挥自 己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要等到年老了回顾一生时才发现 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4)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理解重点句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6 诫子书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至今出师表, 读之泪沾胸。 ——文天祥
这几句诗都提到 同一个人,你知道他 是谁吗?
千古良相诸葛亮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 英烈忠魂,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是世人眼中 的智慧化身。27岁前,他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 在修身27岁,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作为丞 相,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 之心;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 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于病重之中,将自己多 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 了《诫子书》。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第四句,从 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以彰 显“静”的价值。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 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体会深层内涵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 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 家的先贤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 料,说说你的发现。
关于“学”。我明白了 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 有才干方能在社会上发挥自 己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要等到年老了回顾一生时才发现 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16课《诫子书》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劝诫儿子应当“志存高远”千古 名句是: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__非,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才__须__学__也___, 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_,__非__志__无__以__成__学___。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 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 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 ,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 刻苦学习。
1.你认为,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是 静 与 俭
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论述的?
代代相传的君子之范,志存高远,高傲气节,一门忠孝。
拓展:家书意万重
1.词类活用
文言现象归纳
(1)静以修身
形容词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4)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作动词,立下志向
2.一词多义
文言现象归纳
(1)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请你完成以下填空。
淡泊 、宁静 是静的正面表现, 淫慢 、险躁 是 其反面表现。
再齐读《诫子书》,体会诸葛亮临终前的复杂心情 和殷殷期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 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 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 ,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 刻苦学习。
1.你认为,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是 静 与 俭
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论述的?
代代相传的君子之范,志存高远,高傲气节,一门忠孝。
拓展:家书意万重
1.词类活用
文言现象归纳
(1)静以修身
形容词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4)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作动词,立下志向
2.一词多义
文言现象归纳
(1)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请你完成以下填空。
淡泊 、宁静 是静的正面表现, 淫慢 、险躁 是 其反面表现。
再齐读《诫子书》,体会诸葛亮临终前的复杂心情 和殷殷期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1]-课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52021/8/15Sunday, August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52021/8/152021/8/158/15/2021 4:15: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52021/8/152021/8/15Aug-211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52021/8/152021/8/15Sunday, August 15, 2021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52021/8/152021/8/152021/8/158/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2021/8/152021/8/152021/8/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1/8/152021/8/158/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52021/8/15August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52021/8/152021/8/152021/8/15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52021/8/152021/8/152021/8/158/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2021/8/152021/8/152021/8/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1/8/152021/8/158/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52021/8/15August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52021/8/152021/8/152021/8/15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课件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 欲。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 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心劳力。
小试牛刀
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送给自己或朋友,你会选那一句? 请读给他听,并说明原因。
学以致用
用课文《诫子书》原句填空
小结
诸葛亮的语言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
诫 近人,又传递出巨大的信息量和哲学思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修身身,俭俭以养德。
(fú,句首助词,表示发端()操守,品行) (修养身心)
君子的品行,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 的修养,靠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重点字词及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重点字词及翻译
(形容词作名词,
(明确,坚定)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宁静静无以致致远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志向)(平和清净,集中精神)自己的志 向,不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自己的 远大目标。
重点字词及翻译
(名词,学习) (才能)
(动词,学习)
听读课文
(告诫,劝勉) 诫 书 (书信)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重点字词及翻译
(品德高尚的人)(摒除杂念、干扰) (勤俭节约)
夫学须静也,才才须学学也,非学学无以广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小试牛刀
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送给自己或朋友,你会选那一句? 请读给他听,并说明原因。
学以致用
用课文《诫子书》原句填空
小结
诸葛亮的语言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
诫 近人,又传递出巨大的信息量和哲学思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修身身,俭俭以养德。
(fú,句首助词,表示发端()操守,品行) (修养身心)
君子的品行,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 的修养,靠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重点字词及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重点字词及翻译
(形容词作名词,
(明确,坚定)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宁静静无以致致远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志向)(平和清净,集中精神)自己的志 向,不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自己的 远大目标。
重点字词及翻译
(名词,学习) (才能)
(动词,学习)
听读课文
(告诫,劝勉) 诫 书 (书信)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重点字词及翻译
(品德高尚的人)(摒除杂念、干扰) (勤俭节约)
夫学须静也,才才须学学也,非学学无以广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诫子书》PPT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 励,振奋。
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 轻薄浮躁。与上文 修养性情。 放纵。慢,懈怠。 “宁静”相对而言。 治,修养。
险,轻薄。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 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夫君子之行 今义:行为,行动。
非宁静无 古义: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以致远 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古今异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增长; 非学无以广才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课堂检测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 时期的 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三顾茅庐 ,俗 语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题目中,“诫”的 意思是告诫、劝勉,“书”的意思是 书信 。
课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读完后请总结一下这篇《诫子书》 谈的是什么问题。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 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 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 失理智胡来)。
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二) 李存审诫子
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 位极②将相,其间出③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④者凡百余。”因授 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⑤,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 ④镞:金属箭头。⑤膏粱:膏,肉;粱,精米。泛指富贵人家。
(2)你赞同材料中父母的做法吗?为什么? 我不赞同。材料中父母的做法只是成功的个例,不代表大多数。相对
于成绩,我觉得人的心理是最重要的。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因材施教,奖
惩分明,不应盲目体罚。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后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 伤叹息,(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8.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 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 决于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 强了论述效果。
(2)俭以.养德( 用、凭借、依靠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性情 )
(6)多不接.世.( 对社会有贡献
)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6.诫子书
1.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他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中的主要人物,杜甫 在《蜀相》中用“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来慨叹 他的一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品德高尚的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事:
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
9.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0.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 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为新世纪的 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 虚度光阴。(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即可) 尔 / 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尝.戒诸子曰( 曾经 ) (2)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中间 )
14.翻译下面句子。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15.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 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 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译文】李存审出身贫寒,地位低微,常常告诫几个儿子说:“你们的 父亲年轻时握一把剑离开乡里,四十年后,地位达到将相,这中间多次 经历过万死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于是把从 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 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16.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
活动。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 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
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 成语:
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
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等等。
为学做人有精简而具体的忠告。诸葛亮实际上给儿子上了十堂课,让我
们也来听听,以增添人生的力量。仿照下面的形式,把全文分一分。
示例: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
也。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这封信,仅仅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 讯息。
6.综合性学习:另类诫子。 材料一:“虎妈”: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用“咒骂、威胁、贿赂、利 诱”等高压教育手段“逼使”两个女儿考进了哈佛、耶鲁,因而得名“ 虎妈”。 材料二:“狼爸”: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萧百 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材料三:“鹰爸”,江苏南京的一位家长让自己四岁的孩子在零下十 三度的雪天里裸跑。 (1)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则材料都是极端的家庭教育案例,材料中的父母都主张体罚教育。
解析: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5.(原创)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