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身高 B.工资C。
年龄 D。
文化程度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C.统计年鉴上发布的资料D.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3.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
A。
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 D。
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4。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C。
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5。
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B。
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6.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A。
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B。
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42。
98台。
这一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 D。
总量指标8.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B。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9。
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
水平法B。
累计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 D。
加权算术平均法10。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25%B.2%C。
75% D.20%11。
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中国国家统计局主办的全国性考试,旨在选拔和培养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考试大纲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一般内容:
1. 统计基础理论: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和统计推断等方面的知识。
2. 统计方法与应用: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
3. 统计软件应用:包括SPSS、SAS、R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4. 统计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报表、统计年鉴、统计调查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5. 统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包括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职业道德、统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考生对统计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统计职称考试大纲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大纲(2010年暂用)国家统计局人事司2010-05-27 09:40:05《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法规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根据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5.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统计法规1.把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
2.把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3.根据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判断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罚措施。
4.根据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判断适用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分措施。
5.把握统计法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我国现行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统计标准与分类、行业统计、专业统计、住户调查和价格统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1.统计调查制度管理与设计(1)根据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分析判断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统计从业资格证 统计法 考试 大纲
第一部分统计法基本问题统计法概述1.依法统计的必要性(识记)1)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2)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2.统计法律(识记)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1983年12月8日通过的《统计法》。
该法1996年5月15日修正。
2009年6月27日再次修订。
2010年1月1日实行。
3.统计行政法规(识记)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地位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1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又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等。
4.地方性统计法规(识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上述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5. 统计行政规章(识记)统计行政规章分为两类:一是政府规章,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二是部门规章,即由国务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领会)1)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2)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领会)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昂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性质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3.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领会)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领会)1)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2)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3)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5.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领会)1)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2)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3)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识记)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基础知识:第5章 练习题(含答案)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答案】A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水平法 B.累计法
C.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答案】B
4.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1.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万人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
从业人员
140.2
142.5
144.1
149.5
148.8
2001年
工业增加值
200
220
23l
240
252
262
请回答:
(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 )。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答案】AC
E.总速度
【答案】ACE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
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l D.定基发展速度减l
E.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
【答案】ACD
5.时间数列的特征主要有(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1.时间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不属于变量数列。( )
【答案】×
2.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增长量、年距发展速度和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提纲
统计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书1~123页)第一章总论1.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组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2.总体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分为有限和无限总体。
3.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还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4.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性别、工种);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年龄、工资)。
5.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性别:男和女)①不变标志对所有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②品质变异标志(性别:男和女;)数量变异标志(年龄、工资、身高)6.变量: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其表现形式是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可取无限值;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
身高(变量)1.80米(变量值)身高体重(连续变量)人数(离散变量)7.统计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9.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分组、汇总、列表)和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1.调查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2.统计调查方案:为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
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调查项目(内容各个标志)和调查表(表头、表体和表脚,分为单一和一览表);调查时间(资料所属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时间);调查组织计划(5点)3.统计调查方式:定报、普查(全面)、重点调查(非全面)、抽样、典型(非全面)。
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完成统计分析工作。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
1. 统计学基础知识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描述性统计
- 推断性统计
- 方差分析
- 回归分析
- 时间序列分析
- 多元统计分析
2. 应用统计学
- 国民经济核算
- 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
- 质量控制与管理
- 市场调查与预测
- 风险评估与决策分析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
本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分为两个科目,每个科目满分为100分,总分为200分。
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1. 考试要求:考生需要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统计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评分标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情况,采用百分制评分法,每道题目得分相加即为该科目的总分。
同时还会考虑考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3)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3)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A .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规章 B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c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D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和统计制度 2.()比《统计法实施细则》法律效力高。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B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c .《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D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3.如实、按时向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对象的( )。
A .权利 B .权益 c .义务 D .责任 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A .独立B .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c .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 .半独立5.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 A .部门统计调查 B .涉外统计调查 c .民间统计调查 D .企事业统计调查 6.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是() A .人口普查 B .经济普查c .农业普查 D .污染源普查7.政府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识包括()A .表号、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B .表号、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有效期限C .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D .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8.统计人员依法进行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时,向统计调查对象出示的有效证件包括()。
A .统计调查证B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C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D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工作证 9.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四(附答案)
2010年统计从业《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四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
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规范性文件D.统计基本法2. 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包括()。
A.咨询、决策、监督B.信息、咨询、监督C.决策、指导、监督D.信息、决策、监督3. 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B.涉外统计调查转自学易网 C.民间统计调查D.企事业统计调查4. 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B.盈利性C.强制性D.平等协商性5.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转自学易网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6. 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B.统计报表C.周期性普查D.典型调查7. 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A.定期B.经常C.及时D.选择性转自学易网8. 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C.分散管理制度D.分级负责的原则9. 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B.国家统计局C.最先公布的部门D.主管部门转自学易网 10.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实事求是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C.对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保密D.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11. 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B.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C.公布自己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12. 某地方领导人认为该地方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修改了夏粮产量的统计数据,该领导人的行为属于()。
A.依法履行职务行为B.行政监督行为C.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D.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转自学易网 13. 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目录说明《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数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第五章能源统计第六章财务统计第七章劳动统计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五章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第六章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型示例说明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考试科目。
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
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目的与要求;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三是考核知识点。
其中考核知识点涵盖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反映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的如下基本要求:掌握考试大纲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为适应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考试试题全部采用了客观性题型。
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应用题四种题型;《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为便于考生的学习和备考,大纲列出了各类题型的示例。
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2010年统计基础理论重点汇总
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
它的形成有三个条件: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按照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可分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
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标志和指标标志和指标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2、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⑴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⑵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数量标志可以,而指标都必须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和标志的联系:⑴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指标与数量标志存在着转化关系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变异与变量变异与变量1、变异标志:即可变标志,是指一个总体中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2、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以及统计指标。
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价格是一种市场信号。
在一个竞争性的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他们都会根据价格信号的变动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从而使资源配置发生改变。
在一个不存在通货膨胀或低通胀的经济中,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升,他则可能会增加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
例如,当人们预期房地产的价格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上升时,他们可能会作出果断的决定:现在就购买一套住房。
反之,如果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减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他就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而等待价格的下降。
生产者也会根据该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作出类似的反应:增加或减少产量。
统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统计基础知识》单选题
统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统计基础知识》单选题【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体学生B. 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答案】C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B. 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C.该市所有自行车D. 该市每一辆自行车【答案】D3.通过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普查【答案】B4. 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66.97%B. 105.03%C. 93.14%D. 92.78%【答案】C5. 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答案】C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口出生率B. 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 工农业产值比【答案】C7.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某一种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B. 85%C. 115%D. 117.6%【答案】D8.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个。
A. 8B. 9C. 10D. 7【答案】A9.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答案】A10.由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和协调的统计调查方案是()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B.部门统计表制度C.地方统计报表制度D.人口普查【答案】C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资料B.统计数字C.统计活动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考试大纲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20XX统计从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3页-统计从业资格考试.doc
2013统计从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3页-统计从业资格考试1、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识记:①时间序列的定义;②时间序列的作用;③时间序列的分类;④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2、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识记:①发展水平的定义;②平均发展水平的定义;③增长量的分类;④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定义;⑤平均增长量的定义。
领会:①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关系。
简单应用:①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①总量指标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3、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识记:①发展速度的定义;②发展速度的分类;③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定义;④增长速度的定义。
领会:①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简单应用:①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第六部分统计指数一、考核内容1、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1)统计指数的定义(2)统计指数的分类(3)统计指数的作用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1)综合指数及其编制方法(2)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3、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1)指数体系的相关概念(2)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3)综合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4、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1)采购经理指数(2)国房景气指数(3)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4)消费者信心指数(5)股价指数二、考核要求1、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指数的定义;②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定义;③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定义;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的定义;⑤统计指数的作用。
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识记:①总指数的编制方法;②综合指数的概念;③平均指数的定义。
领会:①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关系。
简单应用:①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综合应用: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3、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识记:①指数体系的定义;②综合指数体系的概念。
领会:①指数体系的作用;②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综合应用:①综合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的方法。
20XX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从业资格考试.doc
2013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整理了201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敬请关注!查看汇总: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Ⅰ考核能力要求《统计法基础知识》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达到《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熟悉国家相关的统计法规”的要求。
《统计法基础知识》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了解有关概念、方法、公式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和做出判断。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对有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4.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3∶3∶1.5.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案例分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Ⅲ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统计法基本问题一、考核内容1.统计法概述(1)政府统计与统计法(2)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3)统计法的表现形式(4)统计法的作用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3)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5)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3.统计管理体制(1)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二、考核要求1.统计法概述识记:①依法统计的必要性;②统计法律;③统计行政法规;④地方性统计法规;⑤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一、考试概述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是统计行业内评定职称等级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统计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
该考试内容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的应用、数据
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科目及比重
1. 统计基础知识(30%)
2. 统计方法与应用(40%)
3. 数据分析与解释(30%)
三、考试内容详解
1. 统计基础知识
1.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统计学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1.3 抽样调查与实验设计
1.4 数据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与应用
2.1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2.2 常用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分布
2.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2.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 数据分析与解释
3.1 数据的可视化与图表解读
3.2 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3.3 统计软件的使用与分析报告的撰写
3.4 数据挖掘与趋势预测
四、考试形式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为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考察考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运用。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Ⅰ 考核能力要求《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达到《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了解有关概念、方法、公式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和做出判断。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对有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4、试卷中试卷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卷的分数比例为3∶3∶3∶1.5、本课程考试卷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综合应用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Ⅲ 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总论一、考核内容1、统计的相关概念(1)统计的涵义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个体(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与标志(4)变异和变量3、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认识过程二、考核要求1、统计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工作的定义。
②统计资料的定义。
③统计学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不同涵义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识记:①总体的定义。
20XX统计从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2页-统计从业资格考试.doc
1、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整理的定义;②统计整理的意义;③统计整理的步骤。
2、统计分组识记:①统计分组的定义;②统计分组的作用;③统计分组的原则;④统计分组的关键;⑤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⑥划分各组界限;⑦统计分组体系。
3、统计分布识记:①统计分布的定义;②统计分布的分类;③变量数列的分类;④组距与组数的定义;⑤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的定义;⑥组限与组中值的定义;⑦频数与频率的定义;⑧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⑨列表法;⑩折线图;11曲线图;12饼图。
领会:①组距与组数的关系;②直方图。
简单应用:①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②组中值的计算;③频数与频率的计算。
4、统计表识记:①统计表的定义;②统计表的作用;③统计表的构成;④统计表的内容;⑤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领会:①统计表的分类。
第四部分统计指标一、考核内容1、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1)统计指标的定义(2)统计指标体系(3)统计指标的特点(4)统计指标的分类2、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定义(2)总量指标的种类(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4)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3、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的定义(2)相对指标的作用(3)相对指标的分类(4)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4、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的定义(2)平均指标的作用(3)平均指标的计算(4)平均指标的统计要求5、变异指标(1)变异指标的定义(2)变异指标的作用(3)变异指标的计算二、考核要求1、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指标的定义;②统计指标的作用;③统计指标体系的定义;④统计指标的特点;⑤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指标的分类。
2、总量指标识记:①总量指标的定义;②总量指标的作用;③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定义;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定义;⑤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⑥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领会:①总量指标的分类;②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③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3、相对指标识记:①相对指标的定义;②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③相对指标的作用;④相对指标的分类;⑤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一)总体(二)总体单位(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二、指标与标志(一)指标(二)标志(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二)变量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二、统计的过程:(一)统计的工作过程(二)统计的认识过程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的涵义:1.什么是统计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2.总体单位3.指标4.标志5.变异6.变量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1.统计的任务2.统计的工作过程3.统计的认识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二、统计调查的要求三、统计调查的种类(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调查的组织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一、定期统计报表二、普查三、重点调查四、抽样调查五、典型调查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二)报告法(三)面谈访问法(四)邮寄访问法(五)电话访问法(六)互联网访问法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一)原始记录(二)统计台账(三)企业内部报表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的要求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1.调查对象2.调查单位3.报告单位4. 调查项目5. 调查表6. 调查时间7. 调查期限8.调查的组织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2.普查3. 重点调查4.抽样调查5.典型调查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2.登记误差3.代表性误差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第三章统计整理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以及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三、统计整理的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三、统计分组方法(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二)统计分组方法四、统计分组体系(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分配数列的种类三、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列表法(二)图示法五、正态分布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第五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三、统计表的分类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1.统计整理的概念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内容4.统计整理的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方法4.统计分组体系5.简单分组6.平行分组体系 7.复合分组 8.复合分组体系 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第三节次数分布1.次数分布2.分配数列3.品质数列4.变量数列 5.组距 6.组限 7.等距数列 8.异距数列 9.组中值 10.频数 11.频率 12.正态分布 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 16.计算频数与频率 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第五节统计表1.统计表2.统计表的作用3.统计表的构成4.统计表的内容5.统计表的分类6.统计表的编制第四章统计指标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的涵义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三、统计指标的种类四、统计指标体系第二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三)劳动时间单位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第三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二、相对指标的作用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第四节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二)平均指标的作用(三)平均指标的分类二、算术平均数(一)简单算术平均数(二)加权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一)简单调和平均数(二)加权调和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2.数量指标3.质量指标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第二节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4.时期指标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7.价值单位8.劳动时间单位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第三节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结构相对指标5.比例相对指标6.动态相对指标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第四节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2.简单算术平均数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1.标准差及其计算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第五章时间数列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二、时间数列的作用三、时间数列的种类:(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四、时间数列的特征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三、增长量(一)逐期增长量(二)累计增长量(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二)环比发展速度(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二、增长速度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一)水平法(二)累计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时间数列2.时间数列的作用3.时间数列的种类4.时间数列的特征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年距发展速度4.年距增长速度5.发展速度的计算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第六章统计指数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三、统计指数的作用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概念(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概念(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二、国房景气指数三、消费者信心指数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五、股价指数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1.狭义的指数2.广义的指数3.个体指数4.总指数5.动态指数6.静态指数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1.平均指数2.综合指数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1.指数体系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国房景气指数3.消费者信心指数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5.股价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二)抽样调查的特点二、抽样调查的种类(一)非概率抽样(二)概率抽样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第三节抽样误差一、抽样误差的概念(一)代表性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一)抽样极限误差(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三)极限误差的计算第四节参数估计一、点估计二、区间估计第五节样本单位数的确定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抽样调查2.随机原则3.抽样调查的特点4.抽样调查的种类5.非概率抽样6.概率抽样7.重复抽样8.不重复抽样9.简单随机抽样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2.样本3.总体指标4.样本指标第三节抽样误差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4.抽样极限误差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第四节参数估计1.点估计2.区间估计第五节样本单位数的确定: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