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形象的处理
浅谈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应对办法
- 240-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应对办法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梁原【摘要】汉语习语是汉语言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翻译汉语习语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象。
本文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列举了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三种应对方法。
【关键词】汉译英 习语 文化意象一、习语的概述习语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文化意象的概述意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
而文化意象从属于意象,是相对于自然意象而言的,是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尤其增加了文化翻译的难度。
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有关。
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寓言、文艺作品中,慢慢的它们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三、汉语习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汉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往往表达精炼,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
在将这些习语译为英语时,其难点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通常来说,译者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翻译习语:其一,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直接表达原文的含义;其二,改变原文中的文化意象,采用英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意象表达出与原文同样的含义;其三,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必要时间可增添注释,以说明其特别的含义。
1.省略原文的文化意象。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些汉语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具有特殊性,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同样的意象。
论翻译中汉英习语形象的灵活处理
象是习语的核心部分, 它们使习语既简洁明快、 形象生动, 又寓意 深刻、 富有表现力, 同时还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上述每对汉英习语可被视为同义或近义习语, 可它们各 自 所包含的形象却完全不同。这些形象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都具有 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与汉英民族各自的地域环境、 历史背景 、 宗 教信仰、 传统观念、 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这些形象所引起的联想也受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生活经 验的影响。以第一对习语为例。在中国竹是一种普遍而又受人 喜爱的植物, 以它为喻体形象的成语、 俗语俯拾即是。英国不出
( l t l , gd h l ”而汉语成语是“ i ) ei y 画蛇添足”比喻过“ ; 苦难 1 , 3 子”英 汉习语分别为“ a a o’ l ” 牛马生活” ld gSi 和“ e d f e 。这些习语中的形
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 度, 因此如何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度, 同时保证语 习语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 这是翻译的关键( 包惠南,011 2 :8 0 4 ) 。笔者认为, 这里的信息度体现在习语喻义的传达上, 有效度则 体现在对习语形象的处理上。喻义的传达固然重要 , 而形象的处 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象处理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 到能否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 从而影响到习语 翻译的成功与否。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 动态对等”
产竹子 , “a bo一词来自马来语, 而 bm o” 所以英国人就没有可能也
受语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对等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 应的程度加以定义。他们的反映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因为文化 和历史背景的差异是很大的, 但是他们的反应应该在很大程度 上存在着某种对应, 不然的话翻译也就无法达到其 目的了。( ”转 引自 李运兴, 0 : ) 2 12 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是指他们对作 0 7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随着中国与英语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汉英翻译中,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汉英翻译的特点、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及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调整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中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中文化意象。
一、汉英翻译的特点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是跨两个文字系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汉英翻译有其独特的特点:1、异质性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语言编码和思维方式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异质性。
2、契合性汉英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着某些共性,如拼音、语法结构等,因此汉英翻译又具有契合性。
3、文化调整在汉英翻译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对翻译进行文化调整。
上述三点特点使得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二、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是指在语言和文字中通过符号、图像、象征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印记或者某种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文化意象的分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语言层面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包括词汇意象、语法意象和习惯用语意象。
◆词汇意象:中文中的某些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界、人情世故、礼仪信仰等方面的表现,如“庭院深深,树木幽幽”、“春风得意马蹄疾”等。
◆语法意象:中文语法中的诸多现象,如持续性动词、概括性的标点符号等也具有文化意象,如“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如此多娇”表示很美丽。
◆习惯用语意象:中文中的许多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如“同舟共济”、“高枕无忧”等也包含着广泛的文化内涵。
2、文化层面的分类从文化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可以包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意象。
◆生活习惯:如中式茶道、抱团聚餐、篆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中文化意象的表现。
◆思维方式:如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功利主义和信仰主义的文化情感等都是中文化思维方式的代表。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意合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则是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
在翻译中,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文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翻译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图。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情感和背景,用更加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
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于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在语法和词汇上更贴近原文。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意合和形合的方法。
有时候需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思,选择意合翻译;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选择形合翻译。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方法包括对原文意思和结构的分析、目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考虑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如下:1. 文意优先: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在含义和修辞手法,以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译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力,允许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意译或增删调整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3. 保留原味:意合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
4. 融通性:意合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发布时间:2023-02-03T00:50:24.89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9月作者:董玉卓邢晓萱[导读]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复杂、繁琐且具有灵活性。
董玉卓邢晓萱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91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复杂、繁琐且具有灵活性。
在同一语境下,不同译者产出的译文也不相同,因此,翻译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进行。
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引出的翻译错误现象,立足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技巧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更好地处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减少翻译偏差,直接关系到英语翻译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翻译;作用对策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多极化趋势显著,且国际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英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在受差异化显著的影响下,英语翻译的翻译难度日益加大。
为保障英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可转化成符合文化差异、符合交流情境的语言,应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跨越英语翻译障碍。
从而实现英语翻译的规范化、可视化,并将英语翻译便利的应用在宏观国际背景下。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体现第一,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差异。
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统治下产生的社会条件等相关自然因素出现了一定变动,所以不同国家会表现出差异性的历史创新进程。
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与其他国家建设的社会条件与历史条件呈现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我国主张文化间的和谐统一,站在整体的视角下挖掘问题本质。
可是西方地区强调思维开放,翻译英语阶段,不只是关注视角转换的应用,还应围绕实际翻译需求翻译好文本。
第二,生活习惯与地区风俗的差异。
受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区域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模式,对应的风俗习惯也会表现出差异性。
例如:在饮食上,中国人讲究口感,且荤素均衡;而西方国家注重营养,多食肉类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中英互译心得
4.英语与汉语的句子实际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①句子性质有所不同:英语突出主语,汉语突出主题。如汉语“这座房子很大”英语“It is a large house”
10.英语不像汉语一样喜欢反问和否定的说法,更偏重直来直去的肯定表达。这种现象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汉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匮乏和英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富足;二是英语的求静性与汉语的求动性的影响;三是变换角度,采用现成说法,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11.八级考试,受时间限制,有其特殊性。鉴于大纲“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的要求,建议还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再意译。 八级考试的体裁大多以散文为主,平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英汉互译时,头脑中要有这样的英汉语言对比意识:
②句子标志形式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英语句子的形式以谓语动词为标记,汉语的句子常常没有谓语动词标记,而是根据主题和述题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③句子不同成分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英语集约性很强,特别注重整体概括和集中表现,具体的看,英语的集约化手段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来概括简化各种意义。
9.英语
在话语衔接手段上大量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话语中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事物与概念,代词和各种关系词用来指称上下文中提到的事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使用十分频繁,而重复与完全省略的现象则相对较少。与英语相比之下,汉语由于没有英语那样的曲折变化,不注重语法形式分析,句子单位不像英语那样明确清楚,在很多情况下无论使用句号还是逗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对其理解比英语更需要依赖语境和话语的主题意义,因此与英语相比之下则较少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语言中已经出现的事物和概念,代词和关系词使用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而重复与省略的概率则明显高于英语。
英译汉十大翻译技巧总结
英译汉十大翻译技巧总结展开全文主要是指翻译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一般先处理插入成分或从句,之后再处理主句。
处理英文细节时要高屋建瓴,宏观把握,不拘泥于一字一词。
行文需要注意中文特有的节奏感,不能拖沓冗长,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行文提倡“四、六、八”主要是指英译中行文务求简洁、流畅、自然,而简洁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四字句、六字句或者八字句。
增强行文张力也是如此,采用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这是中文的一大特点,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中文“形散神不散”主要是指中文重意合,不像英文那样通过介词和连词串联成句,中文的逻辑散落在字里行间。
在具体行文时遵循“以意群为成句单位”的原则,意群间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
4.“九九归一”是王道主要是指英文中代词和其他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在英汉翻译时务必将英文中的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同时将同义替换词或词组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5.描述修饰“去形象”主要是指英文喜欢在名词前添加合理的形容词以提升语言张力和可读性,在译为中文时如果难以应对则可大胆去掉,特别是形容词是大家已知或常识性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英中切换时形象词一般要去形象化。
6.“的”“被”头上一把刀主要是指英译汉时“的”字使用切忌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译文拖沓,欧化现象严重,可考虑使用中文“四、六字句”提升译文语言张力;“被”字句在中文行文时一定要慎用,英文被动句较多,中文较少,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7“of”前后有讲究主要是指“of”前属于英文的形象词或概括词,后面跟的则是实意、具体词,一旦翻译行文受阻,可考虑重点处理实意词,“of”前的词可以略去不译。
8. 数字收尾“准顺快”主要是指相对于汉译英的“数字先行”原则,英译汉时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这样可以避免句子来回颠倒,特别是在考试中这一技巧最能体现其价值,保证行文准、顺、快。
外宣传语中汉英翻译的修辞特点及处理
外宣传语中汉英翻译的修辞特点及处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外宣传语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汉英翻译中,修辞特点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翻译的质量、效果以及价值。
汉英翻译中的修辞特点1. 对比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在汉英翻译中体现。
例如,“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客户是我们的上帝”这个汉语宣传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Quality is our life, customer is our God”这个出色的翻译方式。
通过对比,翻译既传达了宣传语的含义,又将其语义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和易于记忆。
2.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意义。
例如,“金色旋风”可以表示“黄金葡萄酒”,这种翻译方式利用了比喻来强化了宣传的感染力,增强了听众的共鸣。
3. 反问反问是一种类似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在翻译中使用。
例如,“这是一本普通的书吗?”这种反问可以被翻译成“What,is this just an ordinary book?”来传达荒谬的感觉。
这种翻译方式可以让听众在形式上听到问候语,而在表现上听到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增强宣传的效果。
4. 语音韵律语音韵律是一种通过音节重复、不同句型等手法来增加声音美感的修辞方式。
例如,“Jin You, A Better Way”这个汉语宣传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Jin You, The Better Option”这个口语风格的翻译方式。
这种翻译方式增加了语音的美感和声音的吸引力,让听众更容易记住宣传语并愿意理解它的含义。
汉英翻译中的修辞处理1. 尊重文化差异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尊重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文化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吃亏是福”这个中文宣传语,在英语中无法直接翻译。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寻找与之对等的表达,并在翻译过程中引用英语文化的一些习惯用语或句型,以此来传达中文的含义。
汉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以《红楼梦》为例
- 226-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汉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以《红楼梦》为例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李卫丽【摘要】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汉英翻译工作带来了难题。
一般来说,处理翻译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和归化。
本文以《红楼梦》的两个流传较广的译本,即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为例,来探讨汉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关键词】《红楼梦》 归化 异化 文化因素【Abstrac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se bring difficulties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n general,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opposing views, the so-called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two wide-spread translation of Hongloumeng, namely Yang Hsien-yi ’s version and Hawkes ’ version, as examples, to discuss the deal with cultural factors dur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Key words 】Hongloumeng;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cultural factors在信息全球化大语境的影响下,信息的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崛起使得翻译成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在国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汉译英中词义的抽象化形式分析
摘要:汉语经常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括的概念。
在汉译英相关论文写作实践中,对词义进行抽象化处理是获得理想译文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分析汉英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文化三方面的差异入手,通过详尽的译例,探讨了词义抽象化在汉译英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汉译英;思维方式;语言结构;文化;抽象化在汉译英翻译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汉语经常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示非常抽象概括的概念。
例如:半日鸦雀无声。
对于这个句中的划线部分,在翻译成英语时,我们不得不做如下处理: A long distance followed.可以看出,原句中具体形象的词语在翻译后转化成了抽象概括的词语,这就涉及到汉英翻译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即将原文一些具有具体意义或具体形象或代表某一具体属性的词、词组或短语做抽象化处理,使人们对这些词义的理解上升到理性化高度。
这种翻译方法,我们称之为词义的抽象化。
为什么要对原文词义做抽象化处理呢?这是因为,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语言结构以及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拟从汉英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差异入手,对汉译英中词义的抽象化作一简要分析。
一、汉英思维方式差异与词义的抽象化英汉对比研究表明,汉语思维习惯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具体性。
正如申小龙所说:“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西方语言那种执著于知性和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体思维。
汉语的具体思维反映在语言组织上,就是习惯于用意象组合来使句子内容生动可感。
”而传统的英语思维常用比较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因此,在汉译英中,当汉语中具有喻义的形象词语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时,要对其做抽象化处理,只翻译其喻义。
如:(1)孩子是张大妈从一把屎一把尿侍弄出来的,像亲生儿子一样,孩子也把张大妈当亲妈,冷丁一下子把娘俩拆开,孩子能受得了吗? She had nursed him ever since he was a收稿日期: 2009—12—09作者简介:邓宏春(1979—),男,湖北松滋人,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与社科学院,硕士。
英语翻译汉译英词语处理
17
税
Tax Duty Tariff bond State taxes Customs duties Tariff rates Bonded warehouse area
国税 关税 税率 保税仓库区
•英汉词语的对应有完全对应和不完全对应
18
求职者中间由机关干部、普通工人、合资企 业雇员…
Among the applicants are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ordinary workers, employees of joint ventures…
9
• 1) 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商贸通用英语术语) ,而不是 overwhelming superiority theory (自编英语 术语) (2) 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商贸通用英语术语) ,而不是 relative advantage theory(自编英语术语)
12
•
―保税区bonded zone 或 free-trade zone) ; 追求卓越管理”in search of excellence in management / commitment to managerial excellence ) ; ―小商品博览会”general merchandise show / expo) ;
13
•
入境登记卡、
入境事由、 观光休闲、 返回常住地、 定居”, 。
14
• 按照英语习惯,这些应landing card或 • disembarkation form, day/month/year 或 • month/day/year, purpose of visit, pleasure 或 • travel, returning home, settling in。
英汉互译技巧
英汉互译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韩刚B2A“译点通”笔译独家秘笈之:汉译英十大技巧一、中文结构“三步走”。
主要是指涉及政府外宣类题材的句子结构划分技巧。
所谓“三步走”,具体是指:中文长句中,第一步给出理念、指导方针或原则,第二步具体阐述在这种方针原则的指导下都做了什么或者要做什么,第三步给出结果或者要实现的目标。
在具体行文时,可以按照“每一步”信息的多少进行“逐步”切句或者灵活整合。
有了“三步走”原则,长句一点儿都不可怕!这一汉英句式逻辑分析技巧在实操训练中非常实用也极易掌握!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二、“孰轻孰重”要分明。
主要是指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中文结构“前轻后重”,中文结构事实、背景在前,表态、判断、结论在后,英文恰恰相反,是“前重后轻”。
结构差异了然于胸,“表态判断为主,事实背景为从”,在翻译时有了这样一个主从句框架搭建原则,逻辑一目了然,译文自然“行云流水”!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三、结构搭建“三剑客”。
主要是指汉译英时结构搭建常用的三个功能词或形式,即as, ing, with。
译文结构好不好,它们说了算!可以不夸张地说,谁尽早熟练掌握了这三个功能词或形式,谁就能尽早步入汉英翻译的殿堂!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四、同义重复“并译”行。
主要是指中文具有前后呼应、信息重叠的特点,经常使用四字甚至八字表达同一意思,英译时必须压缩合并减译,提取核心意思,力求简洁、流畅,如:骄傲与自豪,千山万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等。
中文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即“双动词现象”,如:调整和优化,提高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完善。
以“调整和优化”为例,这两个词在具体上下文中往往属于同义动词,调整的目的就是优化,而优化就是一种调整,直接取同义翻译即可。
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五、“千变万化”增张力。
主要是指中英翻译要“千变万化”,“同义发散”,选取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诠释,使用同义词进行替换等等,以此来凸显英文语言的多变性。
汉译英的方法和技巧
汉译英的方法和技巧
1.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3.转换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
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中英翻译中语义转换缺位和错位问题的情景化处理技巧探讨
2522020年38期总第530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翻译中语义转换缺位和错位问题的情景化处理技巧探讨文/于 丽化出身的作者个人的联想,这些联想基于有限的已存知识语料库的库存,提取与之近似或者容易通过联想形成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的俚语。
中文儿歌里讲: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
这句童谣也是人们通过对于家鼠的观察,抽象出其中诙谐幽默地打趣说法,统一转换到人类行为上,揭示人们有时会犯“能请神不能送神”的错误,让组织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帮忙收拾乱摊子和“擦屁股”,造成组织的混乱。
然则对于这组中英文语义短句的翻译转换,却没有一个字和词是完全直译对应的,而转译后的表达方式似乎也无法完全紧扣语义内涵的全部边界。
这使得类似的跨文化的沟通无法通过简单的、简短的、一次性的翻译活动实现最优的思维活动传递和话语意义复制的效果。
这背后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观察生活的角度多元化,引发人们向生活学习、归纳总结的思维逻辑多元化,因此类似的丰厚的情景化背景很难一言以蔽之地涵盖在一句直译里,而转录的翻译也往往无法完全契合原文的语义边界,造成跨文化交流中传递信息的流失和原文所涵盖的语义丰富性的失真。
这在技术层面使得跨文化的合作洽谈失掉了很多宝贵的可挖潜的瞬间,以及难以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言下之意。
二、中译英的文化隐喻示例中文的很多古诗词经常被社会上流人士引用描绘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但是这些诗词既不像“好奇害死猫”这样简单直接,又难以通过翻译的专业技巧本身展现完整的诗词情怀。
中国人吟诗诵词时所感受到的意蕴是远非直译的字面意思本身能优雅表达的。
首先,中国的古代诗词讲求押韵,吟诵时朗朗上口本身就造成一种艺术美感,陶冶情操。
其次,中国的古诗词具有真人真事的历史背景,体现作者在所处王朝中宦海沉浮不得志的愁情或者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忠君爱国情感。
这些关于诗词作者生平和民族性格的理解是一本人物传记和一朝历史的信息含量,而流露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或者宋词中的少言寡语却只是指间流沙、画龙点睛罢了。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翻译方式,它们分别强调翻译的意思和形式。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本文将就汉英翻译中的意合与形合进行详细讨论,希望能对汉英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意合与形合的定义及区别意合和形合是中国翻译界提出的两种翻译方式,主要是指翻译时对原文的处理方式。
意合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着重于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翻译则是指翻译者着重于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一般来说,意合翻译更注重译文的通顺和自然,而形合翻译更注重译文的准确和精练。
二、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选择是由具体的语境和翻译目的决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文学作品或富有情感色彩的文本,意合翻译更为适合,因为这样能更好的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而对于一些科技论文、法律文件等,形合翻译更适合,因为这样能更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内容。
意合与形合的转换也是翻译的一种技巧。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有时需要将原文的意合翻译转化为形合翻译,或者将原文的形合翻译转化为意合翻译,这要求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
只有灵活掌握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技巧,才能做到在不同的翻译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三、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技巧在将意合翻译转化为形合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重文本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首先要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信息,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法,并考虑译文的简洁和通顺。
这就要求翻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地将原文的意思转化为英语表达。
还要考虑在译文表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为自然和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在将形合翻译转化为意合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重文本的自然和流畅。
首先要保持译文与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一致,使译文更为自然和通顺,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其次要注重译文的语言质量,让译文更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英汉成语互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英汉成语互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提要: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
语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会产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在理解和翻译处理时应有区别地对待,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成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应在英汉语言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
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源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性。
如果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表现了民族性极强的思想内容,那就会给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
把握好成语翻译的“度”的问题是成语翻译力求达到的理想目标。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浓缩的文化。
成语的意义不能光从该成语的字面上理解,而应从该民族的文化内涵深层上进行理解。
英语成语翻译为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精通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都要有广泛、全面的了解,有较强的跨文化的敏感性,才能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因此,在英汉成语的翻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汉英成语翻译时的灵活变化成语的翻译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注意保持原文的语体风格,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
如果原文较书面化,翻译时就书面化些,原文如果较口语化,就得翻译的生动活泼些。
如cudgel one’s brains 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译成“挖空心思”、“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等。
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般译为英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 但在下面句子中,却不能不作改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红楼梦》第六回)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Work out a plan,trust to Buddha,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话中提到菩萨(Buddha)是佛教词语,God disposes却是基督教词语,译文如不改变会造成矛盾,所以只好把“God”改成“Heaven”。
汉英翻译中重复的处理_李丽梅
第23卷 第4期2007年8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X I N Z H O U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23 N o.4 A u g.2007 汉英翻译中重复的处理李丽梅(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摘 要:就表达方式而言,汉语多重复,英语多变化。
重复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英语,因此在汉英翻译中常常遇见重复这一修辞手段,翻译时又不能一一对等,文章从显性重复和隐性重复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关键词:重复;显性;隐性;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7)04-0061-03 翻译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和永存遗憾的事业,单就翻译中的重复问题,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唯其如此,我们就应该兢兢业业,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力求使翻译走向完美。
本文就汉语多重复,英语多变化这一特点,从显性重复和隐性重复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汉英翻译时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1 显性重复的处理1.1 当重复作为强调修辞手段时为表示强凋、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加深印象、创造特别的意境、形成特殊的节奏,汉译英时就要保留这一手段,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保持原文的风格。
这常见于某些较严肃的文学作品、诗歌、谚语或政策性文件。
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O n e b o y i s a b o y,t w o b o y s h a l f a b o y,t h r e e b o y s n o b o y.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E y e f o r e y e,t o o t hf o r t o o t h.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鲁迅《伤逝》)N o wt h e r e i s o n l y t h e o l d s i l e n c e a n d e m p t i n e s s.T z r-c h u n w i l l n o t c o m ea g i n,———n e v e r,n e v e r a g a i n.(杨宪盖,戴乃迭译)该句的重复调强主人公的悲叹和无奈。
浅析汉英翻译教学中可操作性的文化处理策略
(og ) knf 。霍克斯译 《 u 红楼梦》 饺子” “ 译为 j o i iz , a a
“ ” 为 tekn , 阴阳 ” 为 yna dyn 。 炕 译 h a g “ 译 i n a g
2 直译 (irl rnl in . 1ea t s t ) t a ao
当短语 的概念 意义 与文 化意 义在汉英 两种语 言 里完全 相 同时 , 采取 直译 的方法 , : 可 如 ① 纸 老 虎 ( a e t e) 丢 脸 (oefc ) 花钱 ppr i r , g 1 ae , s
句式 和语用 意义 中 。所 以一 般词 语包括概 念意义 和 文化意 义两 方面 的含 义 , 而有 些 句式 有 特定 的语 用 意义 。翻译 时应 准确 把 握 原 文 的文 化 含义 , 当传 恰 译 。在 翻译过 程 中 , 化信息 的传 递是完 全可能的 , 文
文化信 息 的对 等也 是 可 能 的 , 以遵 循 奈达 先 生 的 可 “ 能对 等 ” Fntnl qi l c ) 则 , 里 的 功 ( u coa E uv e e 原 i an 这 “ 对等 ” 能理解 为 数学 意义 上 的等 同 , 不 只能是 近似 的等 同 , 以功 能对 等 接 近 程 度为 依据 的近 似。他 即 认 为翻译 的 目的应 该 是 原 文 和译 文在 信 息 内容 、 说 话 方式 、 体 、 风 、 言 、 化 、 会 因素诸 方 面达 文 文 语 文 社 到对 等 。为 了达到 这 些 对 等 , 必须 在 翻译 中进行 调 整 。一般 而 言 , 理 文 化 因 素 的 策 略 是 文 化 传 真 处
Vo . 9 NO.1 I2
浅析 汉 英 翻译 教 学 中可 操作 性 的文 化 处 理 策略
英汉翻译中视角的转换类型及处理方式
英汉翻译中视⾓的转换类型及处理⽅式2019-09-02【摘要】受制于英汉双语在结构及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运⽤视⾓转换的⽅法,可以使译⽂通顺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语⾔习惯。
本⽂主要分析了正说反译、形象转换、虚实转换以及为了达到修辞⽬的的转换办法,说明视⾓转换的翻译⽅法对于增强译⽂的可读性有很⼤作⽤。
【关键词】英汉翻译;视⾓转换作为⼀种双语艺术,翻译是从⼀种语⾔到另⼀种语⾔的转换。
⼆⼗世纪六⼗年代,奈达提出的形式对应翻译基本上以原语为中⼼,⼒求使接受语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接近原语中的各种成分,最⼤限度的显⽰原⽂中的形式和内容,努⼒再现多种形式因素。
然⽽,翻译并不是从⼀种语⾔到另⼀种语⾔词和词的单纯转换。
由于任何⼀种语⾔都局限于⾃⼰特定的⽂化背景中,它们各⾃在其渊远流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有的表达⽅式。
同时,使⽤不同语⾔的读者也形成了对⾃⼰所属语⾔系统独特的表达⽅式的习惯性。
因此,相同的思维内容可以⽤不同的语⾔负载,这并不意味着原语和译语间在形式和语境上有完全相同的意义。
纽马克提出,在译⼊语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译⽂从语义和句法上接近原⽂,将原⽂确切的上下⽂意义翻译出来,进⾏“语义翻译”。
各语⾔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纷繁复杂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不涉及特殊⽂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译语意义代替原语意义,“重组原语信息的表现形式,从与原语不同甚或相反的⾓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柯平,1995),这就是所谓的视⾓转换。
这种翻译⽅法使得译⽂更符合译语习惯,同时也更好地传达原作信息。
⼀、正反转换(negation)正反转换是最主要的视⾓转换类型之⼀,意即对那些正⾯译不通顺的英语表达从反⾯来译,从反⾯译不通顺的从正⾯来译,出于对译语优势、可接受性和可读性⽅⾯的考虑,⽽舍弃形式⽅⾯的意义对等,保留内容⽅⾯的意义对等。
①he manifested a strong dislike for his father’s business.他对他⽗亲的⾏业表⽰强烈的厌恶情绪。
《红楼梦》英汉两种版本中黛玉形象解读与评析
《红楼梦》英汉两种版本中黛玉形象解读与评析[摘要]解读英汉两种版本中林黛玉的形象我们发现汉英翻译过程中汉语的美感有所磨蚀与流失,其根源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天壤之别。
[关键词]形象﹑解读﹑美感、磨蚀与流失、美学生成机制1、引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对描写人物的语言进行精雕细镂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描写方面。
作者运用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
《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文学作品翻译,就是把植根于本国语境的艺术文本转化为能为另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的审美主体所能接受的且有相同效果的艺术文本,再现原作的艺术美。
然而,此翻译观只不过是对理想翻译的期望而已,决非艰难翻译实践的真实写照。
翻译,需要经常品尝遗憾。
原作艺术美的再现并非如摄影一样可以简单复制,传递原文之美有时比登天还难。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时的个性化语言描写为范本,对照曹雪芹的原文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对黛玉形象进行解读和评析。
2、正文:黛玉形象解读与评析林黛玉进贾府时曹雪芹有如下描写:宝玉早已看见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
归了座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上段文字从行文结构来看,“四言”、“八字”“骈六”、“七言”一字排开,对仗、排比、对偶、比喻交相使用。
整段文字给人的感觉是妍雅华美。
黛玉的形象初看模糊空灵,似乎远在天边,近看清晰可辩,仿佛就在眼前.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一个不认为她是个绝色美人,虽然一千个读者可能有一千个黛玉的形象在脑海里。
而黛玉的美其实全靠以下文字映衬:“袅袅婷婷”、“似蹙非蹙”、“似喜非喜”、“态生两靥”、“娇袭一身”、“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多一窍”、“胜三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这样的译文传到外国,英语读者会对中国人的 形象大大折扣,他们会感到中国人很的行为很奇怪。 一个confidently足以表达出中国人的信心十足,无 需再添加任何具体描述性的词语。
小结
翻译汉语习语形象时有文化背景包含其中, 译者应透彻了解两者语言,并熟悉像社会 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这样的民族心 理因素。充分了解两国文化会帮助语言使 用者正确使用形象,降低由于错误或不合 适的翻译而引起的不同文化间的误解。
二、删去形象
汉语有时比较灵活,不追求语言与逻辑的过分严密。这种 问题也体现在形象之中。汉语中如说:“你们(中层干部) 是上面的领导与下面的群众之间的桥梁”,似乎是很通顺 的。但直译为英语很困难,因为原文中有两个矛盾的形象: 上面的与下面的是垂直关系,而桥梁则是水平走向。汉语 中形象较多,难免会产相比,汉语中含有较多的形象。汉语重 实,重形象,多用具体的表现法。汉语里运用 隐喻非常多,在有些方面可能比英语更灵活些。 汉语中的形象比比皆是,如九牛二虎、大刀阔 斧、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吃大锅饭、脱钩等。
英译时常采用的方法
一、优先考虑的是保留原文中的形象。只 要这种形象能够被英语读者理解,便可保 留,以便他们欣赏有中国特色形象。更便 于外国读者品尝中国形象的独到之处。 二、如果保留中文形象会给英语读者造成 理解上的困难或闹出笑话,那么应该删除 原形象。
“一头扎进”形象栩栩如生,表达了对研究的认真和刻苦精神, 后面的“一呆”与前面的“扎进” 是相关的。但事实上一呆就 是两个月是不可能的。译文1stayed there for as long as two months 表达的就是一直呆了两个月,这种表达不符合事实。 如删去“一头扎进”这个形象,“一呆”也就没有具体形象了。 译文可改写如下: After setting up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 stayed/worked in the library for as long as two months.
3、我国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 昂首阔步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At present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 are advancing confidently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along the road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汉语中形象使用很多,不足为奇。像“昂首阔步”这样的词语读 上去很顺口。如将其译成…advancing confidently, with their chins up/heads back…。英语读者会感到这一描述很滑稽,毕竟 英语形象很少,他们少见多怪也是正常的。
译文2:In the final analysis, we must manage Party affairs in such a way as to prevent trouble. Then we can sleep soundly. 译文1的rest assured 意思符合原文,类似的译文可以是feel confident, be filled with confidence, 但均丢失了原文的形象。 完全没有把躺在床上悠然自得的形象,传达给英语读者。 译文2虽然是直译或叫对译,但英语读者也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丝毫没有沟通的障碍,所以该译文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便于 外国读者理解。
一、保留形象
1、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国家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 饭”。 At present we do not want to dampen the vitality of the developed areas or encourage the practice of having everyone “eat from the same big pot”. “吃大锅饭”是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习语,如果直译成eat from the same pot, 英语读者也能明白其蕴含的意思。如 译成sharing everything, receiving equal pay,虽然意思 基本准确,但失去了原文的形象,平淡无味。上面的译文 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因而优于不 保留形象的译文。这种异化翻译方法,有助于英语读者了 解中国的文化特色。
译文2改为nip…in the bud,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英语读者 看到bud,就会立刻感受到作者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立场, 更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3、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 可以放心睡大觉。 译文1:In the final analysis, we must manage Party affairs in such a way as to prevent trouble. Then we can rest assured.
但英语中本来形象就少,通常没有形象冲突的问题,因此往往不 接受矛盾的形象。所以,翻译上面这句汉语时应删去两个形象 (上下与水平)中的一个: You are a bridge between the leadership and the masses (or a link between the leadership above and the masses below). 同样道理,“右翼骨干” 不可按字面形象译为 the backbone of the right wing。
一位英语本族语教师读了译文1后,难以理解其中的形象。令他 感到困惑的是,policies是抽象的东西,怎么可以shake。shake 的惯用法是shake hands/ a bottle, 总之,shake的对象是具体的 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而policies是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抽 象的形象,所以搭配不当。 译文2删除了这一形象,英语读者会 感到清楚易懂。 2、有了研究方向,我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一呆就是两个月。 After setting up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 plunged myself into the library and stayed there for as long as two months.
从表面上看,汉语中不太合理的形象较多,其原因可能是形象过 多,中国人在读到含有某一形象的文字(如“九牛二虎”)时, 脑海中不一定会唤起相应的形象,如牛和虎。但如将其直译成英 文后,英语读者会想到这一形象。当译文中充斥了过多的形象时, 英语读者可能难以接受。因此,英译时应删去部分形象。
1、像这一类的问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 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译文1:There are many problems like this one, and if we do not handle them properly, they could easily shake our polices and affect the overall reform. 译文2: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like this one, and if we do not handle them properly, our polices could easily be undermined and overall reform affected.
2、资产阶级自由化有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 译文1:If we neglect the symptom of bourgeois liberation, we may find ourselves in trouble. 译文2:If we do not nip bourgeois liberation in the bud, we may find ourselves in trouble. 原文的“苗头”带有一定的形象,如译成symptoms(症状), 犹如一杯白开水。原文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原作者反 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此只要有稍微一点点的自由化表现, 就要消灭。“苗头”在这儿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而 symptom是个中性词,没有把原文相应的感情色彩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