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科教学大纲
口腔基础医学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系<口腔基础医学>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本科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口腔基础医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186学时(62讲/124习) 学分:12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口腔基础医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及口腔生物力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口腔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
学生通过听课、绘图、实习操作、观察标本、自学、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口腔基础医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内容要求:口腔解剖生理学篇一、牙体外部形态掌握恒牙的外形特点。
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了解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二、牙列、牙合与颌位掌握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掌握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熟悉牙列的分型,牙列的大小。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掌握牙合的建立。
熟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掌握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掌握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熟悉下颌在前伸、后退以及侧向移动状态下的咬合接触特征。
熟悉正常牙合的概念。
口腔组织病理学篇一、牙釉质、牙骨质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
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二、牙本质、牙髓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三、牙周组织掌握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组织学结构及牙龈的表面解剖。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是研究牙体、牙周口腔粘膜及颌面软、硬组织的疾病, 以及这些组织的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临床学生了解口腔科学解剖生理和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有: ①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 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②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
③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牙的拔除技术。
④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⑤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 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症处理原则。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用, 精神医学方向、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可参考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
本课程计划30学时, 1.5学分, 其中理论26学时, 见习4学时。
安排在第四学年讲授。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7版, 张志愿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使用图片和见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考核方法: 考查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学习目的(一)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熟悉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的结构。
(三)熟悉乳牙及恒牙, 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四)熟悉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为学习口腔常见疾病提供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一)口腔颌面部区域划分以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二)口腔颌面部的生理解剖特点。
(三)乳牙及恒牙的数目, 名称, 各类牙齿的书写符号及方法。
(四)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五)牙体, 牙周组织的结构, 咬合与病变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难点(一)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专科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54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与临床专业课的相互关系,掌握牙体解剖、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以及口腔生理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一、学时分配表:章内容面授学时实验学时自学学时总学时第一章绪论 1 1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4 2 16 22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 3 4 7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4 2 4 10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4 2 4 10 第六章口腔功能 2 2 4 总学时18 8 30 54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内容】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目的要求】掌握:牙的组成、分类、功能,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牙的发育过程、萌出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四种牙临床牙位记录法,应用术语、牙冠各面的命名、牙冠的表面标志,各恒牙的位置、形态特点、牙根形态与数目、各组牙的主要鉴别和应用解剖特点,乳牙的数目、各乳牙的位置和主要外形特征及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髓腔的标志、恒牙、乳牙髓腔的主要形态特点及应用解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根管系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内容】1.牙的演化2.牙的组成、分类、功能。
3.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4.牙的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5.恒牙及乳牙的外部形态6.恒牙及乳牙髓腔形态。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目的要求】掌握:牙列的概念、分型、大小、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与面的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的定义,牙尖交错的解剖特征及生理意义,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大纲.doc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口腔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tomatology 课程编号:STOMOOOl学时:8 学分:0.5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先修课程:部分医学基础课如:人体解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冯海兰王嘉德主编,《口腔医学导论》,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年2.牙槽突外科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3.口腔颌面部感染性质:专业基础4.口腔颌面部损伤目的:使口腔医学生早期掌握口腔医学的一5.口腔颌面部肿瘤些基本概念,了解口腔专业的概况和发展前景,,6.涎腺、额下颌关节病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专业学好医学基础与临床课7.先、后天颌面部畸形的治疗程,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综合的知第五章:口腔修复学识面,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1.口腔固定义齿修复任务:讲解口腔的基本结构,介绍口腔医学2.口腔活动义齿修复教育发展史以及口腔各主要专业学科的基本概3.全口义齿修复和特点,让学生初步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明4,口腔种植义齿修复确新时期对口腔医学人才的要求。
第六章:口腔正畸学二、教学基本要求1.现代口腔正畸学的特点1.初步掌握口腔的基本结构2.各类错颌畸形的表现与治疗2.初步掌握口腔的预防保健知识第七章:口腔预防学3. 了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1.口腔预防的发展4. 了解口腔专业的概况和发展前景2.口腔预防的基本知识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简介1.口腔医学简介2.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及现状第二章:口腔基本结构1. 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2.牙齿的结构、类型与功能3.牙列与牙齿的咬合4.牙周组织第三章:口腔内科学1. 口腔内科学简介 2.牙体牙髓病学简介3.牙周病学简介4.儿童口腔病学简介5. 口腔黏膜病学简介第四章:口腔颌面外科学1,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四、实践环节参观口腔医院,了解口腔医疗与教学环境。
1学时大纲校对者:李洁红大纲审定者:李晓红大纲批准者:侯铁舟“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课程编码:CHEM1051学时:88 学分:4.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先修课程:高中化学课程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⑴慕慧主编,《基础化学》,科学出版社,2001⑵魏祖期主编,《基础化学》,卫生出版社,2002[3]王中秋主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西安交通大学,2005对缓冲容量的影响。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口腔科学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牙体、牙周、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病,以及这些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教学目标要求(-)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熟悉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生理,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2.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3.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
4.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5.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延腺疾病及口腔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原则,便于及时转送专科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掌握乳牙及恒牙列,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为学习口腔常见病提供基础知识。
(四)了解颌面部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各种牙列式的书写。
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口腔颌面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介绍牙齿的解剖形态,牙体、牙周的组织结构。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自主学习、参观口腔医院等。
第二章:牙体牙髓病【目的要求】(一)掌握牙髓炎的应急处理。
(二)熟悉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了解牙齿敏感症、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了解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牙髓炎的疼痛特点及如何确定病牙,详细讲解其应急处理。
重点讲解根尖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根管治疗术治疗。
(二)一般介绍龋病的病因及防治,重点讲解龋病的病变过程及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自主学习、实验室教学等。
第三章:牙周疾病【目的要求】(一)熟悉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瘤病因及特点。
《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3.1实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口腔常见修复体的原则、方法、制作材料,理解口腔修复体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及调配方法。了解口腔修复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
3.1.1掌握口腔修复的颌面部及口腔内部的检查及病历书写。
通过实习掌握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操作技术,达到能独立地完成一般的修复工作。
1.2.4掌握龈病、牙周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洁治术、刮治术、药物治疗、调整咬合、龈切除术、牙周脓肿切开术、松牙固定术等)。
1.2.5掌握常见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2.6掌握常见儿童牙病的治疗及年轻恒牙的治疗特点。
1.2.7理解牙体解剖生理在临床的应用、牙齿发育异常、青少年牙周炎及牙周一牙髓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理解龈翻瓣术的操作步骤及术后注意事项。
《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周数:45
学分:24
适应专业:口腔医学
一、实习目的
毕业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实习医生认真学习,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口腔医学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铸造/烤瓷全冠备牙6-8例
铸造/烤瓷固定桥备牙1-2例
可摘局部义齿6-8例
全口义齿2-3例
3.2实习内容
3.2.1固定义齿
3.2.1.1临床部分
(1)掌握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桩冠、固定桥的适应症及临床设计。
牙科学教学大纲
牙科学教学大纲一、简介牙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同时也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牙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2. 掌握口腔医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 能够熟练运用口腔医学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临床实践操作;4. 养成终身学习和专业素养提升的习惯。
三、课程设置1. 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结构、功能、发育等内容;2. 口腔生理学:涉及口腔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3. 口腔病理学:学习各类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4. 口腔医学影像学:掌握口腔X线摄影、CT、MRI等检查技术;5. 口腔内科学:学习全身疾病对口腔的影响和口腔病变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2. 实践教学:开展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3. 实习实训: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提升专业技能。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3.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籍,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配置口腔模型、X线机、牙科椅等相关设备;3. 临床实习基地:与口腔医院和诊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七、总结牙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
希望通过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口腔医学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口腔医学导论教学大纲教案3
口腔医学导论教学大纲教案前言在口腔医学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 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才接触专业课程,无法做到前期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也不利于使学员较快地树立专业观念。
为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知识 ,正确认识口腔医学 ,培养专业兴趣 ,我们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年级本科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课程。
该课程涵盖内容广 ,由各科主任进行讲授 ,教学方法灵活。
《口腔医学导论》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门启蒙课程,是引学生进入口腔医学殿堂的入门书。
开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的目的是使口腔医学院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口腔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
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基础与临床阶段的早期渗透,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综合的知识面。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20学时。
教材《口腔医学导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编参考书目1.《中华口腔科学》2.《临床儿童口腔科学》3.《口腔解剖生理学》4.《口腔组织病理学》5.《牙体牙髓病学》6.《口腔粘膜病学》7.《牙周病学》8.《口腔颌面外科学》9.《口腔修复学》10.《口腔正畸学》11.“Pediatric Dentistry: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12.“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8th Edition”13.“Textbook of Pediatric Dentistry”14.“Clinical Problem Solving in Dentistry: Orthodontics andPediatric Dentistry, 2nd Edition”15.“Textbook and Color Atlas of Traumatic Injuries to theTeeth”16.“Revolutions in Pediatric Dentistry”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0学时)理论课授课内容学时数认识医生,了解病人 2口腔医学发展史 2口腔医学教育简介 2口腔的基本结构(PBL教学法) 2口腔内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2病学简介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医学简介 2如何保护好你的牙齿,口腔预防保健与策略 2口腔正畸学简介 2口腔颌面外科学简介 2 口腔修复学简介 2合计(20学时)20第一章认识医生,了解病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医学生新时代的使命2.医生的标准3.实习医生工作程序4.医生的培养5.不同病人的心理二、教学内容:1医生角色2.医生的使命3.医生的素质4.医生的标准5.实习医生工作程序6.医生培养7.医疗中的人际关系8.认识病人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 医生的使命、医生的标准、实习医生工作程序2.难点: 医疗中的人际关系四、思考题:1.医学生新时代的使命是什么?.2.医生需要具有哪些素质?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第二章口腔医学发展史(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口腔医学的发展2. 了解:口腔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口腔教学大纲模板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口腔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规范和提升口腔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模板。
一、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效果:口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也可以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准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规范教学内容:口腔医学领域知识繁杂,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各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3. 促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课程名称:口腔医学基础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临床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口腔解剖学- 口腔组织结构- 牙齿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3.2 口腔生理学- 咀嚼与吞咽- 唾液分泌与功能- 口腔pH值调节3.3 口腔病理学- 口腔常见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口腔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4 口腔医学影像学- 口腔X线摄影技术- 口腔X线影像的解读与诊断4.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临床实践、案例讨论、小组讨论5. 教学评估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临床实习成绩6. 参考教材:《口腔医学基础教程》、《口腔病理学导论》、《口腔医学影像学》等三、结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对于提升口腔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评估。
本文提供了一份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作为参考,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
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口腔科带教教学也逐渐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科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对于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口腔科带教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系统全面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学目标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等。
技能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口腔检查、诊断和治疗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工作。
态度方面,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展开。
具体包括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病理学、口腔医学影像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正畸学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包括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和常见病例的诊治流程,以及口腔科的常见检查和治疗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带教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口腔科带教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实习、病例讨论、病例演示、技能操作等。
理论授课可以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形式进行,重点讲解口腔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
临床实习是口腔科带教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应该在临床实习中亲自参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病例讨论和病例演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病例报告等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演示来加深对口腔疾病的理解和掌握。
技能操作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口腔检查、洁牙、充填、拔牙等基本技能。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带教教学的重要环节。
口腔科带教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一、学时分配表:
章
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临 床检查
第三章 口腔颌面外科麻 醉与镇痛
第四章 牙及牙槽外科
第五章 种植外科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面授学 实验学 自学学 总学时
时
时
时
1
1
2
1
1
2
2
4
8
2
2
4
2
2
4
4
6
12
4
6
12
4
4
1. 熟悉口腔颌面部的胚胎发育 2. 了解面部发育畸形的发病因素
第二节 唇裂 1. 掌握唇裂的临床分类、术前准备熟悉术后处理注意事项 2. 熟悉单侧唇裂修复术的设计原理、Millard和Tennison两法的优缺
点 3. 了解双侧唇裂修复术的适应症和设计方法 4. 了解唇裂术后畸形的类型
第三节 面横裂及正中裂 了解面横裂的成因、修复原理
第四节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熟悉各类牙拔除术可能出现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防治原则
第五节 牙槽外科手术 1.掌握牙槽嵴修整术、唇、舌系带矫正术方法 2.了解骨隆突修整术、唇颊沟加深术、牙槽嵴增高术、口腔上颌窦 瘘修补术及其他牙槽部手术方法及处理原则
第五章 种植外科 1.了解牙种植术的原理及适应症 2.了解种植体的种类及种植效果 3.了解种植手术方法
蜂窝织炎)感染来源、扩散途径及治疗要点 第四节 颌骨骨髓炎
1. 了解上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与骨髓炎的关系 2. 掌握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 熟悉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 熟悉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5. 熟悉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6. 了解婴幼儿骨髓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7. 了解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
口腔诊断教学大纲模板书
一、课程名称:口腔诊断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三、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口腔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口腔诊断能力。
2. 技能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口腔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
3. 思想道德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口腔诊断学概述1. 口腔诊断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性2. 口腔诊断学的基本原则3. 口腔诊断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口腔检查技术1. 口腔视诊、探诊、叩诊、咬合检查等基本检查方法2. 口腔辅助检查技术:X光片、CT、MRI等3. 口腔诊断技术的新进展第三章口腔疾病诊断1. 牙体牙髓病诊断2. 牙周病诊断3. 口腔黏膜病诊断4. 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诊断5.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囊肿诊断6. 口腔颌面部损伤诊断7. 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诊断8.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诊断9. 口腔颌面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10. 口腔颌面部美容修复诊断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口腔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示教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展示口腔检查方法和疾病诊断。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习,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六、教学考核: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
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临床实习等。
3. 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临床实践操作。
七、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为示例,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周:口腔诊断学概述第2-4周:口腔检查技术第5-8周:牙体牙髓病诊断第9-12周:牙周病诊断第13-16周:口腔黏膜病诊断第17-20周: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诊断第21-24周: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囊肿诊断第25-28周:口腔颌面部损伤诊断第29-32周: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诊断第33-36周: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诊断第37-40周:口腔颌面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第41-44周:口腔颌面部美容修复诊断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口腔诊断学》(第X版)2. 参考书目:(1)口腔疾病诊断学(第X版)(2)口腔检查技术(第X版)(3)口腔临床诊断学(第X版)(4)口腔医学影像学(第X版)九、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临床实习基地3. 教学网络平台4. 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文件。
最新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专业技能2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培训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保证口腔医学技术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和实习阶段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如何通过实习前的技能训练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长期以来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旨在本科生早期接受口腔医学技术实习前技能训练课和实践的早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了解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技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等,为学生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期,总学时36学时。
现开设为必修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医学技术常用设备和仪器的认识,口腔医学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牙体内外形态观察和绘图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示教、学生实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认识和专业兴趣,最后将所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后期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
教材《口腔医学临床前技能训练》李晓箐,张凌琳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学时分配表(共36学时)教学内容实验课学时印模材料的调拌 4模型材料的调拌 4模型的处理 4石膏雕刻&微观操作 4红蜡片的成形 4嵌体蜡的成形 4蜡的操作1 4蜡的操作2 4 瓷粉堆塑 4 合计 36第一节印模材料的调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使用牙科辅助工具调拌各类印模材料2.了解:不同印模材料的调拌方法二、实习内容:调拌藻酸盐粉剂印模材料调拌流体硅橡胶印模材料调拌琼脂印模材料调拌双组份硅橡胶印模材料调拌人工牙龈硅橡胶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二节模型材料的调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使用牙科辅助工具调拌各类模型材料2.了解:掌握不同种类模型材料的调拌方法二、实习内容:调拌白石膏调拌超硬石膏调拌磷酸盐高温耐火模型材料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三节模型的处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模型的修整、分割2.了解:模型的修补二、实习内容:修整上下颌模型形成马蹄弓形修除模型上的瘤子填补模型上的气孔为上颌模型加垫底座分割下颌模型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四节石膏雕刻&微观操作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使用雕刻刀将石膏雕刻成制定形状2.了解:在放大镜下进行微观操作二、实习内容:在石膏棒上绘制出制定的立体图形使用竖切法、横削法、执笔法将石膏棒雕刻成规定的形状在放大镜下绘制规定的立体图形在放大镜下使用雕刻刀将石膏棒雕刻成规定的形状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五节红蜡片的成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软化红蜡片并加工其形状2.了解:了解红蜡的性能二、实习内容:软化红蜡片叠厚红蜡片成型红蜡片修整红蜡片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六节嵌体蜡的成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用滴蜡器使嵌体蜡形成圆锥形、线行2.了解:嵌体蜡的性能及蜡成形工具的握持及使用二、实习内容:练习握笔法、寻找支点溶解嵌体蜡;熟悉其熔点及流动性练习绘制各种图形直立锥形的堆筑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七节蜡的操作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红蜡片、嵌体蜡的性能2.了解:红蜡片、嵌体蜡液态及固态的操作特点二、实习内容:练习握笔法、寻找支点在红蜡片上用热蜡刀绘制要求的图形在红蜡片上用嵌体蜡绘制要求的图形在红蜡片上用嵌体蜡形成一定厚度的立体图形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八节蜡的操作2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红蜡片、嵌体蜡的性能2.了解:红蜡片、嵌体蜡液态及固态的操作特点二、实习内容:练习握笔法、寻找支点在红蜡片上用热蜡刀绘制要求的图形在红蜡片上用嵌体蜡绘制要求的图形在红蜡片上用嵌体蜡形成一定厚度的立体图形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九节瓷粉的堆塑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调拌瓷粉及瓷泥成型2.了解:牙科用烤瓷粉材料二、实习内容:调拌瓷粉(专用调拌液&蒸馏水)瓷粉成型(使用毛笔将调拌好的瓷粉堆塑成要求的立体形态)1、堆塑四棱锥体2、堆塑上颌第一磨牙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20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主要采用化学以及物理学等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又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如生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叉,因此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
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等。
因此生物化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根据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潘文干主编,第5版)的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本教学大纲,规定了生物化学的基本要求:重点内容要求掌握,其余内容则要求了解。
根据临床医学专科成教三年制(脱产)的教学计划,临床医学专科成教三年制(脱产)的生物化学总学时定为46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6.7:1。
于第2学期开课。
本课程为考试课。
生物化学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和生化基本技能,为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措施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掌握其某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2、掌握酶的概念、作用特点、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和酶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以及酶与医学的关系。
3、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高能磷酸化合物和A TP 生成的方式。
熟悉呼吸链的抑制剂、解偶联剂,了解其他氧化体系。
4、掌握糖、脂肪和氨基酸的主要代谢,包括重要的酶促反应、关键酶和生理意义,熟悉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了解能量转换及其重要调控5、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掌握其某些重要的理化性质;掌握核苷酸合成代谢的要点。
;6、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特点及反应类型;掌握胆汁酸代谢的要点;掌握血红素合成代谢以及胆色素代谢与黄疸的要点;熟悉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7、掌握基因信息传递的现代中心法则、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过程、参与的酶和因子及其生物学意义;掌握RNA转录机制及转录后加工修饰的要点;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及三类RNA的作用,熟悉蛋白质合成与某些医学问题的关系,了解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二)基本技能1、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掌握电泳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和蛋白质分离。
2、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总学时为46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6.7:1。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二、掌握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三、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四、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五、熟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六、熟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七、了解蛋白质的分类【教学内容】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肽键及肽的概念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一级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沉淀、凝固、紫外吸收、呈色反应)五、蛋白质的分类:分类依据及相应种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第三章维生素【目的要求】一、掌握维生素的定义二、掌握维生素A、D、E、B1、B2、B6、B12、C、PP、叶酸的生理功用、缺乏病及临床意义三、熟悉维生素K、泛酸、生物素的生理功用四、熟悉维生素的化学本质,了解维生素的性质【教学内容】一、概述:维生素的定义、化学本质及分类二、脂溶性维生素:三、维生素A、D、E、K的化学本质和性质、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四、水溶性维生素五、维生素B1、B2、PP 、B6、泛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的化学本质和性质、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第四章酶【目的要求】一、掌握酶的概念,熟悉酶的化学组成二、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三、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熟悉酶促反应的机制四、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主要内容五、掌握酶原与酶原激活以及同工酶的基本概念,熟悉酶活性的调节,六、了解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一、概述:酶的概念、酶的化学组成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及活性的不稳定性三、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酶原与酶原的激活、同工酶、酶活性的调节、酶催化作用机制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酶与医学的关系: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第五章生物氧化【目的要求】一、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掌握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和A TP生成的方式。
三、掌握呼吸链的抑制剂,熟悉呼吸链的解偶联剂。
四、了解其他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一、概述:生物氧化的概念、方式、特点和意义,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二、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1、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复合体I-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II-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III-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及作用特点);2、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NADH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3、胞液中NADH的氧化(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
三、A TP的生成:1、高能化合物;2、A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3、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四、其他氧化体系: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加单氧酶)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第六章糖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糖酵解、有氧氧化、糖原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
二、掌握糖的生理功能、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血糖及其调节。
三、熟悉糖各条代谢途径的调节。
【教学内容】一、概述:糖的生理功能、糖代谢概况。
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合成的定义和生理意义、肝糖原的合成过程及有关酶类(关键酶: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定义和生理意义、肝糖原的分解过程及有关酶类(关键酶:磷酸化酶),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三、糖的分解代谢:1、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糖酵解的反应过程(概念、反应过程及有关酶类,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I和丙酮酸激酶是关键酶,ATP的生成),糖酵解的特点,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的调节。
2、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糖有氧氧化的概念、反应过程及有关酶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及其催化的反应,三羧酸循环的详细过程、脱羧脱氢部位、关键酶,三羧酸循环的特点),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3、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反应的基本过程、关键酶和重要的中间产物,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四、糖异生:概念、反应过程及有关酶类(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
五、血糖:血糖的定义,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机理),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与糖尿病、低血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第七章脂类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主要功能及其代谢过程。
二、掌握脂肪动员、脂肪酸β-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三、掌握胆固醇的代谢转变与调节。
四、熟悉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甘油磷脂的代谢。
五、熟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六、了解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教学内容】一、概述: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分布二、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血脂:概念、种类和含量。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
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2、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种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特点。
(三)载脂蛋白:分类、功能、含量及在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各类脂蛋白的功能、来源、成熟、降解、半寿期,调节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LPL、LCA T、HL的作用。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概念、分型、脂蛋白及血脂的改变),遗传性缺陷。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三、甘油三脂的代谢(一)、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动员:定义,脂肪分解的限速步骤和限速酶,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及其作用。
2、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肉毒碱的作用;脂肪酸β-氧化的基本过程、产物和A TP的生成。
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的定义,酮体生成和利用的反应过程及有关酶类,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调节,酮血症。
4、甘油的代谢: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的关系(二)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合成的主要场所、原料和基本过程。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酸合成酶系及其反应过程,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三)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化学结构及命名、来源和生理功能)。
四、磷脂的代谢(一)磷脂的生理功能(二)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合成的基本过程),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类及其作用特点)。
五、胆固醇代谢(一)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胞液及內质网,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