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 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 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SAS的推论)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AAS的推论)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学英教育教学资料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知识结构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相交线的角度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顶角相等二、要点诠释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是直角时,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是平角时,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对顶角相等。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1.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相交线的角度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下册)1.平行线1.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同位角:∠1和∠5内错角:∠3和∠5同旁内角:∠4和∠51.3.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2.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复习
提纲
第一单元:有理数
- 有理数的定义
- 正数、零和负数的关系
- 有理数的比较和排序
-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 有理数的解集
第二单元:平方根与立方根
- 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 平方根的应用问题
- 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 立方根的应用问题
第三单元:比例与相似
-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 比例的画法和解法
- 相似的定义和性质
- 相似的判定和判定方法
- 相似的应用问题
第四单元:方程与方程应用
- 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
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 直方图的绘制和解读
- 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
- 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第六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各种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 三角形的画法和解法
-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 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 四边形的画法和解法
第七单元:概率
- 事件和概率的定义
- 计算概率的方法
- 可能性的判断和比较
- 实际问题中的概率计算
- 互不影响事件的概率计算
以上是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汇总复提纲。

希望这份提纲能帮助你系统地复七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第一章平行线一、三线八角在三线八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都是成对的,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截线上。

同位角包括∠1与∠5,∠2与∠6,∠3与∠7,∠4与∠8;内错角包括∠3与∠5,∠4与∠6;同旁内角包括∠4与∠5,∠3与∠6.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描线法来判断。

二、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距离是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有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可以用角平分线来判断。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这些定理可以推论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需要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和描点连线。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和加减法。

如果未知数系数是1或-1,可以使用代入法。

如果未知数系数不是1或-1,则需要使用加减法。

在解题时,如果方程组中有括号或分数,需要先整理,将未知数放在左边,常数放在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应用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和集合问题等方面。

对于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需要建立多层关系。

第三章整式的乘除在整式的乘除中,有各种各样的运算法则,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除法、零次幂和负次幂。

这些法则可以通过条件描述、数学语言和例子来理解。

例如,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中,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知识点以下是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1. 小数和百分数
-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小数的比较和运算
- 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2. 整数
-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整数之间的比较和运算
- 正整数的整除与整数倍数
3. 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 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4. 代数式
- 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法
- 代数式的合并和展开
- 代数式的系数和常数项
5. 线段和角
- 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法
- 线段的比较和运算
- 角的概念和类型
6. 几何运动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性质和判定
7. 直线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定
- 平行线、垂直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
8.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调查设计
-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 数据的分析和推理
以上只是初一下册数学浙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的知识点还需结合教材进行详细学习。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1.平行线1.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同位角: ∠1与∠5内错角: ∠3与∠5同旁内角: ∠4与∠51.3.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2)一个图形与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平移的方向与距离就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平移的方向与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2.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就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数学下册(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浙教版)

06 第6章 数据与统计图表
第6章 数据与统计 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3扇形统计图 6.4频数与频率 6.5频数直方图
感谢聆听
02 第2章 二元一次方程
第2章 二元一次方 程
2.1 二元一次方程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选学)
03 第3章 整式的乘除
第3章 整式 的乘除
06
3.6 同底数 幂的除法
01
3.1 同底数 幂的乘法
05
七年级数学下册(浙教版 )
演讲人 202X-06-08
REPORT
目录
01. 第1章 平行线 03. 第3章 整式的乘除 05. 第5章 分式
02. 第2数据与统计图表
01 第1章 平行线
第1章 平行线
1.1平行线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3平行线的判定 1.4平行线的性质 1.5图形的平移
3.5 整式的 化简
02
3.2 单项式 的乘法
04
3.4 乘法公 式
03
3.3 多项式 的乘法
第3章 整式的乘除
3.7 整式的除法
04 第4章 因式分解
第4章 因式分解
4.1 因式分解 4.2 提取公因式 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05 第5章 分式
第5章 分式
5.1 分式 5.2分式的基本性质 5.3 分式的乘除 5.4 分式的加减 5.5 分式方程

浙教版七下数学总结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七下数学总结复习知识点

七(下)数学知识点整理( 简案 )第一章平行线1.1 平行线的观点、表示(选、填:平行线表示,难度★;解:平行线作图,难度★★)常有结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的辨别(选、填,难度★★)1.3 平行线的判断(解:几何语言,难度★★★)①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重点:正确地找到或辨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常有结论: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1.4 平行线的性质(选、填:求角度,难度★★;解:几何语言,难度★★★)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随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5 图形的平移(选、填:难度★;解: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难度★★)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选、填:难度★)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选、填:难度★)由两个一次方程构成,而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时知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难度★★—★★★)① 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② 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难度★★★★)列方程的重点:经过重点词找等量关系。

第三章整式的乘除3.1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选、填:正用难度★★,逆用难度★★★)①同底数幂乘法法例: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平行线1.1 平行线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3 平行线的判定1.4 平行线的性质1.5 图形的平移1.1 平行线1.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实际上就是著名的“平行公理”.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5.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有公共的顶点,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6.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 认识“三线八角”(1)如图所示,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构成8个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线八角”.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如上图所示,观察∠1与∠2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1,l2的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如上图所示,观察∠7与∠4的位置,它们分别位于第三条直线l3的异侧,并且都在两条直线l1与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如上图所示,观察∠7与∠8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在直线l1与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1.3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2)推理形式:∵∠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基本事实的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推理形式为:∵l1⊥l3,l2⊥l3,∴l1∥l2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推理形式:∵∠1=∠2,∴l1∥l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1)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推理形式:∠1+∠2=180°∴l1∥l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性质(1)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基本图形如图所示. 应用格式如下:因为AB//CD,所以∠1=∠2.因为AB∥CD、所以∠2=∠3.因为AB/CD,所以∠2+∠4=180°.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而从两直线平行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1.5 图形的平移1. 平移的概念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2. 平移的条件物体作平移的两个条件:(1)相同的运动方向;(2)相等的运动距离.3.平移作图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骗定表示围形的关键点;(3)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依次连结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其中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和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是最关键的.4.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注意:在平移作图中,最关键的是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和过关键点作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线段.1.6 应用1. 数对顶角2对对顶角l1 l2 l3 l1 l2 l3 l43组两两对应6组两两对应3*2=6对6*2=12对n条直线n-1+n-2+……+1(n−1+1)(n−1)2=n(n−1)2组×2=n(n-1)对2. 同旁内角特殊数法直线两两相交产生2对同旁内角图中有4条截线,每条截线形成3对交线,共计12组同旁内角数量:2×12=24对①变式图形:∠1与∠2都是同位角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②变式图形:∠1与∠2都是内错角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③变式图形:∠1与∠2都是同旁内角图形特征:在形如“n”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2.2 二元一次方程组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选学)2.1 二元一次方程1.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注意:“含有”表示系数不为0,(化简后)例如:x+y=10(√)x+2y=10+x(×)X+2y+z=10(×)“项的次数”,例如x2+y=0(×)xy-5=0(×)“整式”;初中我们就学习整式(排除法)、分式(分母里面有字母)和根式(根号里面有字母),只要是几元几次方程,必然是整式方程一般形式:ax+by+c=0(a≠0,b≠0)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1)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解. (每一个解是一个数对,要用大括号括起来)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所以它的解是任意数.(×)3. 判定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两边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整式方程②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一次例题: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①⑤⑦) ①2x+y=3 ②x 2+3y=1 ③xy+5y=8 ④3x -2y=4z ⑤4x=y−24 ⑥1x +4y=6 ⑦xπ+y=5 2、下列各式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有( C )②④⑧①xy+2x -y=7 ②4x+1=x -y ③1x +y=5 ④x=y ⑤x 2-y 2=2 ⑥6x -2y ⑦x+y+z=1 ⑧y (y -1)=2y 2-y 2+x ⑨1x +x=1x +y (所有化简都在整式范围内化简,分式不化简)A.1B.2C.3D.42.2 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由几个(2个及以上)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定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方程可以超过两个,有的方程可以只有一元(一元方程在这里也可看作另一未知数系数为0的二元方程)如{2x =63x −y =1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 +1=8y −3=5 {x =8y =5 {x −y =52x +1=83x +y =10例题:下列方程组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 ①{x +y =42x +3y =7 (√) ②{2a −3b =115b −4c =6(×) ③{x +y =8x 2−y =4 (×)④{xy −7=9y =2x(×) ⑤{x =1y =−1 (√) ⑥{2x =1xy =−1 (×) ⑦{2x +y =1y −z =−1 (×) ⑧{2x +y =11y=−1(×)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同时它也必须是一个数对,而不能是一个数.例题:方程组{2x +y =■x +y =3的解为{x =2y =■ ,则被遮盖的前后两个数分别为( C ) A.1、2 B.1、5 C.5、1 D.2、43. 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种基本解法的一般步骤:·代入消元元法①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②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③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代数式,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④写出方程组的解.·加减消元法:①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互为相反数).②通过相减(或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且中的存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写出方程组的解.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2)制订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3)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答案.(4)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5.当方程组中的某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为1,或某个方面的常数项为0时,一般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比较简捷;当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同或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比较简捷;当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同时,找出某一个未知数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对两个方程进行变形,使得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再用加减法消元求解.6.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除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整体代入法、换元法、设元法等方法求解,应根据题目灵活选择.整体代入法:在求代数式值中应用,求代数式的值最常用的方法,即把字母所表示的数值直接代入,计算求值. 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求出字母的值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求值时方便又快捷,这种整体代入的技法经常用到.7.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例如:x=3x,2x=6x-1,9x-6=2x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 例如x=y+1,(a+b)×2=30第3章整式的乘除3.1 同底数幂的乘法3.2 单项式的乘法3.3 多项式的乘法3.4 乘法公式3.5 整式的化简3.6 同底数幂的除法3.7 整式的除法1.幂的运算法则:注意: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还可以表示多项式;灵活地双向应用运算性质,使运算更加方便、简洁.例题:1.计算(1)(-3)2013·(- 13)2011(2)2·8n ·16n =222,求n 的值.(3)-12016+(π-3.14)0-2×(-3)2.连线a m n a m -a n2.整式的乘除法法则:注意: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前面的“+”“-”号是性质符号,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各项的结果,要用“+”连结,最后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形式,根据多项式的乘法,能得出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公式:(x+a)(x+b)=x2+(a+b)x+ab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1)a0=1(a≠0).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a≠0,p是正整数).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2)a-p=1a pp次幂的倒数.4.乘法公式:在化简求值问题中常会用到乘法公式,使用乘法公式可以简化运算.在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值时,注意公式的变形及整体代入思想,通常用到以下几种变形:(1)a2+b2=(a+b)2-2ab(2)a2+b2=(a-b)2+2ab(3)(a+b)2=(a-b)2+4ab(4)(a-b)2=(a+b)2-4ab第4章因式分解4.1 因式分解4.2 提取公因式法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4.1 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有时我们也把这一过程叫分解因式.(2)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 整式的乘法运算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变形为多项式的形式,特征是向着“积化和差”的形式发展;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则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特征是向着“和差化积”的形式发展.★注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即分解因式要彻底.例(台州中考)把多项式2x2-8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2(x2-8)B. 2(x-2)2C. 2(x+2)(x-2)D. 2x(x -4)x解析:2x2-8=2(x2-4)=2(x+2)(x-2).故选C.4.2 提取公因式法1. 公因式的定义及其确定(1)公因式的定义:一般地,一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m是多项式ma+mb各项的公因式,2ab是多项式2ab+4abc各项的公因式.(2)公因式的确定方法:多项式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当系数是整数时)与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就是多项式的公因式.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公因式的确定方法:(1)系数:取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或多项式因式)的最低次幂.2. 用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1)定义: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可把该公因式提取出来进行因式分解.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2)提取公因式法的一般步骤确定应提取的公因式;用公因式去除这个多项式,所得的商作为另一个因式;把多项式写成这两个因式的积的形式.3.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4.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1.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a2-b2=(a+b)(a-b).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例(杭州中考)分解因式:m3n-4mn=________________解析:m3n-4mn =mn(m2 - 4)=mn(m+2)(m -2).答案:mn(m+2)(m -2)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a2+2ab+b2= (a+b)2a2-2ab+b2=(a-b)2.语言叙述: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数和(或者差)的平方.★注意:公式中所说的“两个数”是a,b,而不是a2,b2,其中a,b既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 形如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X2 +(p+ q)x+ pq=(x+p)(x+q),利用该式可将某些二次项系数是]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如:x2-6x-7=(x-7)(x+1),x2+5x-6=(x+6)(x -1).4. 综合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的可用提取公因式法,有的可用公式法,有的则两种方法综合应用. 一般地,利用公式a2-b2=(a+b)(a-b),或a2±2ab+b2=(a±b)2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2)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当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应首先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是二项式时,应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当多项式为三项式时,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并确定公式中的a,b.★特别注意:当分解因式后的某一因式有公因式或符合公式时,应继续分解,直到每个因式再也不能分解为止.★当多项式不能直接分解因式时,应先对多项式进行整理变形,再分解.5. 换元法当复杂的多项式中,某一部分重复出现时,我们用字母将其替换,从而简化这个多项式,例如:(a+b)2+2(a+b)+1,(x2-4x+2)(x2-4x+6)+46. 因式分解的方法7.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要点三、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注意:在这里,a、b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注意:公式的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2倍.8. 因式分解常用12种方法及应用【因式分解的12种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1)提公因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例1:分解因式x3-2x2-x (2003淮安市中考题)x3-2x2-x=x(x2-2x-1)(2)应用公式法由于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着互逆的关系,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例2:分解因式a2+4ab+4b2(2003南通市中考题)解:a2+4ab+4b2=(a+2b)2(3)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mx+nx+my+ny=(mx+nx)+(my+ny)=x(m+n)十y(m+n)=(m+n)(x+y),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分组分解法.★要把多项式am+an+bm+bn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a,把它后两项分成一组,井提出公因式b,从而得到a(m+n)+b(m+n),又可以提出公因式m+n,从而得到(a+b)(m+n)请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a2-b2+a2b-ab2.原式=(a2-b2)+(a2b-ab2)=(a+b)(a-b)+ab(a-b)=(a-b)(a+b+ab).(2)a2-a2b+ab2-a+b-b2.原式=(a2-b2)-(a2b-ab2)-(a-b)=(a+b)(a-b)-ab(ab)-(a-b)=(a-b)(a+b-ab-1)=(a-b)[(b-1)-a(b-1)]=(a-b)(b-1)(1-a).例3:分解因式m2+5n-mn-5m解:m2+5n-mn-5m=m2-5m-mn+5n=(m2-5m)+(-mn+5n)=m(m-5)-n(m-5)=(m-5)(m-n)例:2x4-x3-6x2-x+2=(2x4-x3)-(6x2+x-2)=x3(2x-1)-(2x-1) (3x+2)=(2x-1) ( x3-3x-2)(4)十字相乘法对于mx2+px+q形式的多项式,如果a×b=m,c×d=q且ad+bc=p,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ax+d)(bx+c)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2-x-3.(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为一次项系数,即(x+1)(2x-3)=2x2-3x+2x-3 =2x2-x-3,则2x2-x-3=(x+1)(2x-3). 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的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例4:分解因式7x2-19x-6分析:1×7=7,2×(-3)=-61×2+7×(-3)=-19解:7x2-19x-6=(7x+2)(x-3)(5)配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利用公式法的多项式,有的可以利用将其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就能将其因式分解.例5:分解因式x2+6x-40解x2+6x-40=x2+6x+9-9-40=(x+ 3)2-(7)2=[(x+3)+7][(x+3)-7]=(x+10)(x-4)(6)拆、添项法可以把多项式拆成若干部分,再用进行因式分解.例6:分解因式bc(b+ c)+ca(c-a)-ab(a+b)解:bc(b+c)+ca(c-a)-ab(a+b)=bc(c-a+a+b)+ca(c-a)-ab(a+b)=bc(c-a)+ca(c-a)+bc(a+b)-ab(a+b)=c(c-a)(b+a)+b(a+b)(c-a)=(c+b)(c-a)(a+b)(7)换元法有时在分解因式时,可以选择多项式中的相同的部分换成另一个未知数,然后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再转换回来.例7.分解因式2x4-x3-6x2-x+2(也叫相反式,在这里以二次项系数为中心对称项的系数是相等的,如四次项与常数项对称,系数相等,解法也是把对称项结合在一起)解:2x4-x3-6x2-x+2=(2x4-x3)-(6x2+x-2)=x3(2x-1)-(2x-1) (3x+2)=(2x-1) ( x3-3x-2)例7.分解因式2x4-x3-6x2-x+2 (也叫相反式,在这里以二次项系数为中心对称项的系数是相等的,如四次项与常数项对称,系数相等,解法也是把对称项结合在一起)解:2x4-x3-6x2-x+2=2(x4+1)-x(x2+1)-6x2=x2{2[x2+(1x )2]-(x+1x)-6}令y=x+1x,x2{2[x2+(1x )2]-(x+1x)-6}=x2[2(y2-2)-y-6]= x2(2y2-y-10)= x2(y+2)(y-5)= x2(x+1x +2)(2x+1x−5)=(x2+2x+1)(2x2-5x+2)=(x+1)2(2x-1)(x-2)(8)求根法令多项式f(x)=0,求出其根为x1,x2,x3,……x n,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x-x1)(x-x2)(x-x3)……(x-x n)(一般情况下是试根法,并且一般试-3,-2,-1,0,1,2,3这些数是不是方程的根)例8.分解因式2x4+7x3-2x2-13x+6解:令f(x)=2x4+7x3-2x2-13x+6=0通过综合除法可知,f(x)=0根为,-3,-2,1,12则2x+7x-2x-13x+6=(2x-1)(x+3)(x-1)(9)图象法(这种方法在以后学函数的时候会用到. 现在只是作为了解内容,它和第八种方法是类似的)令y=f(x),做出函数y=f(x)的图象,找到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x1,x2,x3,……x n,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f(x)=(x-x1)(x-x2 )(x-x3).....(x-x n)例9.因式分解x3+2x2-5x-6解:令y=x3+2x2-5x-6作出其图象,可知与x轴交点为-3,-1,2则x3+2x2-5x-6=(x+1)(x+3)(x-2)(10)主元法先选定一个字母为主元,然后把各项按这个字母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再进行因式分解.例10.分解因式a2(b-c)+b2(c-a)+c2(a-b)分析:此题可选定a为主元,将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解:a2(b-c)+b2(c-a)+c2(a-b)= a2 (b-c)-a(b2-c2)+bc(b-c)=(b-c)[ a2-a(b+c)+bc]=(b-c)(a-b)(a-c)(11)利用特殊值法将2或10(或其它数)代入x,求出数P,将数P分解质因数,将质因数适当的组合,并将组合后的每一个因数写成2或10的和与差的形式,将2或10还原成x,即得因式分解式.例11.分解因式x3+9x2+23x+15解:令x=2,则x3+9x2+23x+15=8+36+46+15=105将105分解成3个质因数的积,即105=3×5×7注意到多项式中最高项的系数为1,而3、5、7分别为x+1,x+3,x+5,在x=2时的值则x3+9x2+23x+15=(x+1)(x+3)(x+5)(12)待定系数法首先判断出分解因式的形式,然后设出相应整式的字母系数,求出字母系数,从而把多项式因式分解.例12.分解因式x4-x3-5x2-6x-4如果已知道这个多项式没有一次因式,因而只能分解为两个二次因式.解:设x4+-x3-5x2-6x-4=(x2+ax+b)(x2+cx+d)=x4+(a+c)x3+(ac+b+d)x2+(ad+bc)x+bd从而a+c=-1,ac+b+d=-5,ad+bc=-6,bd=-4所以解得则x4+-x3-5x2-6x-4=(x2+x+1)(x2-2x-4)【专题综述】因式分解初中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也是中考数学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对于因式分解,除了掌握其方法外,还应注意观察题目的本身特点,正确的选择方法,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因式分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举例予以剖析,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9. 方法解读(1)曲解概念,局部分解 例1:分解因式:(x+y)2+(x+y)+14错解:原式=(x+y)(x+y+1)+ 14 正解:原式=(x+y)2+2×12(x+y )+(12)2=(x+y+12)2【解读】尽管结果的第一项是积的形式,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和的形式. 错因在于曲解了分解因式的意义,误认为只要结果中有整式的积即可,而忽视了整个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这一本质.【举一反三】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 2+2x+3=(x+1)2+2B.(x+y)(x -y)=x 2-y 2C.x 2-xy+y 2=(x -y)2D.2x -2y=2(x -y)【答案】D【解析】选项A. x 2+2x+3=(x+1)2+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B.(x+y)(x -y)=x 2-y 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C. x 2-xy+y 2=(x -y)2不是因式分解选项D. 2x -2y=2(x -y)是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不翼而飞例2:分解因式:4a 2b -6ab 2+2ab.错解:原式=2ab(2a -3b).正解:原式=2ab(2a -3b+l)【解读】当各项的公因式恰与某一项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时,提取公因式后.该项的位置必须由l (或-l )“留守”,而错解忽视了这一点,致使第三项“1”不翼而飞. 【举一反三】 因式分解:ab 2-2ab+a=_______________【答案】a(b -1)2【解析】ab 2-2ab+a=a(b 2-2b+1)=a(b -l)2,故本题的答案为a(b -1)2本题考查略因式分解的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公因式并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式.(3)盲目变换,符号出错例3:分解因式:3q(p-1)2-2(1-p)3.错解:原式=3q(p-1)2-2(p-1)3=(p-1)2[3q-2(p-1)]=(p-1)2(3q-2p +2).正解:原式=3q(l-p) 2-2(1-p)3=(1-p)2(3q-2+2p)【解读】错因在于把(l-p)3化为(p-1)3时出现了符号错误,误认为(l-p)3=(p-1)3.事实上,当n为偶数时,(l-p)m=(p-1)m;当n为奇数时,(l-p)m=-(p-1)m,所以本题中若选择把(p-1)2化为(l-p)2,可避免符号的干扰【举一反三】因式分解:x(x-2)-3(2-x)【答案】(x-2)(x+3)【解析】试题分析:提公因式(x-2)进行因式分解;解:原式=(x-2)(x+3)(4)忘记初衷,背道而融例4:分解因式:(2x+y)2-(x-2y)2.错解:原式=[(2x+y)+(x-2y)][(2x+3)-(x-2y)]=( 3x-y)( x+3y)=3x2+8 x y-3 y2.正解:原式=(3x-y)(x+3y).【解读】错解的最后一步与因式分解背道而驰,是整式乘法. 这种走“回头路”的现象,其原因是混淆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本质区别,对分解因式的目标就是“把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不够明确.【举一反三】分解因式:9(a+b)2-4(a-b)2【答案】(5a+b)(a+5b)【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解:9(a+b)2-4(a-b)2,=[3(a+b)+2(a-b)][3(a+b)-2(a-b)],=(5a+b)(a+5b)(5)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例5:分解因式:(x2+4)2-16x2错解:原式=(x2+4)2-(4x)2=(x2+4+4x)(x2+4-4x).正解:原式=(x2+4+4x)(x2+4-4x)=(x+2)2(x-2)2【解读】错因在于分解因式不彻底. 因为结果中的两个因式都是完全平方式,还可以继续分解,所以错解由于半途而废,而导致“前功尽弃”.【举一反三】分解因式:4x2-16=___________【答案】4(x+2)(x-2)【解析】4x2-16.=4(x2-4)=4(x+2)(x-2)10. 强化训练1.下列等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x+y)(x-y)=x2-y2;B.42=2×3×7;C.x2-x-2=(x-2)(x+l);D.2x2-x-l=x(2x-1)-1.【答案】C【解析】A.(x+y)(x-y)=x2-y2是乘法运算,故不正确;B.42=2×3×7是分解因数,故不正确;C.x2-x-2=(x-2)(x+1)是因式分解;D.2x2-x-l=x(2x-1)-1的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不正确.2.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b.规定a@b=a3-ab,那么将a@16结果再进行分解因式,则为()A. a(a+2)(a-2)B.a(a+4)(a-4)C.(a+4)(a-4)D.a(a2+4)【答案】B【解析】∵a@b=a3-ab∴a@16=a3-16a=a (a2-16)=a(a+4)(a-4).故选B.3.因式分解:(1)2a(y-x)-3b(x-y);(2)x3-x【答案】(1)( y-x)(2a+3b) (2)x(x+1)(x-1).【解析】试题分析:(1)将原式第二项括号里面变形为y-x,再将y-x提取出来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再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a(y-x)+3b(y-x)=(y-x)( 2a+3b):(2)原式=x(x2-1)=x(x+1)(x-1).4.分解因式:x5-2x3-8x【答案】x(x+2)(x-2)(x2+2)【解析】本题考查了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先提公因式x,然后连续运用两次平方差公式求解,分解因式时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原式=x(x4-2x3-8)=x(x2-4)(x2+2)=x(x+2)(x-2)(x2+2)5.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B.x2-1+y2=(x-1)(x+l)+y2C.x2-1=(x+1)(x-1)D.ax+bx+c=x(a+b)+c【答案】C【解析】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错误;B.不是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错误;C.是公式法,正确;D.不是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错误;故选:C.6.代数式2x2-18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A. 2(x2-9)B. 2(x-3)2C.2(x+3)(x-3)D.2(x+9)(x-9)【解析】∵2x2-18=2(x2-9)=2(x+3)(x-3),∴C中的结果是正确结果.故选C7.因式分解:①5x3y-20xy3;②(x-1)(x-3)-8【海南省定安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答案】①5xy(x+2y)(x-2y);②)(x-5)(x+1)【解析】①用提公因式法5x3y-20xy3=5xy(x2-4y2)=5xy(x+2y)(x-2y)②用十字相乘法(x-1)(x-3)-8=x2-4x-5=(x-5)(x+1)8.因式分解:(1)2x2-8(2)m3n-10m2n+25mn(3)a2(a-b)+9(b-a)【答案】(1)2(x+2)(x-2);(2)mm(m-5)2;(3)(a+3)(a-3)(a-b).【解析】试题分析:(1)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3)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x2-4)=2(x+2)(x-2);(2)原式=mn(m2-10m+25)=mn(m-5)2;(3)原式=a2(a-b)-9(a-b)=(a-b)(a+3(a-3).(1)10a-5a2-5;(2)(x2+3x)2-(x-1)2.【答案】(1)-5(a-1)2;(2)(x2+4x-1)(x+1)2.【解析】(1)提取公因式-5后,再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即可10a-5a2-5=-5(a2-2a+1)=-5(a-1)2(2)原式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后,再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即可(x2+3x)2-(x-1)2=(x2+3x+x-1)(x2+3x-x+1)=(x2+4x-1)(x2+2x+1)=(x2+4x-1)(x+1)210.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a(a-3)+2(3-a)(2)(a+b+c)2-(a-b-c)2(3)4(x+y)2-20(x+y)+25(4) 4a2-b2+6a-3b【答案】(1)(a-3)(a-2) (2)4a(b+c) (3)(2x+2y-5)2(4)(2a-b)(2a+b+3)【解析】试题分析:(1)先把原式化为a(a-3)-2(a-3),再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即可;(2)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再提“公因式”即可;(3)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4)先把原式分组化为(4a-b)+(6a-3b),两组分别分解后,再提“公因式”即可.试题解析:(1)a(a-3)+2(3-a)=a(a-3)-2(a-3)=(a-3)(a-2)(2)(a+b+c)2-(a-b-c)2=[(a+b+c)+(a-b-c) ] [(a+b+c)-(a-b-c)]=(a+b+c+a-b-cXa+b+c-a+b+c)=2a(2b+2c)=4a(b+c)(3)4(x+y)2-20(x+y)+25=[2(x+y) ]2-20(x+y)+25=[2(x+y) ]2-20(x+y)+52=(2x+2y-5)2(4)4a2-b2+6a-3b=(4a2-b2)+(6a-3b)=(2a+b)(2a-b)+3(2a-b)=(2a-b)(2a+b+3)第5章分式5.1 分式5.2 分式的基本性质5.3 分式的乘法5.4 分式的加减5.5 分式的方程1、分式有无意义及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 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当分母的值不为零时,分式有意义;当分子的值等于零而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是零.1.分式AB 中,要使分式有意义,则需分母B≠0;要使AB=0,则需A=0且B≠0.2.分式的基本性质:AB =A×MB×M,AB=A÷M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3.分式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整式或最简分式.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法:ba ·cd= bcad分式的除法:ba ÷cd=ba·dc=bdac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ab ±cb=a±cb(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ab ±cd=abbd±cbbd=ab±cdbd分式的乘方:(ab)n=a n/b n(其中n是正整数)。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下册)1.平行线1.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同位角:∠1和∠5内错角:∠3和∠5同旁内角:∠4和∠51.3.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2.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宝典)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宝典)

第1章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思考: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3.平行线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思考: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4.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注意:作图题要写结论)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断过程:①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②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判断.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练习:如图,∠1和∠2是一对___________;∠2和∠3是一对___________;∠1和∠5是一对___________;∠1和∠3是一对___________;∠1和∠4是一对___________;∠4和∠5是一对___________;6.★★★★★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必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练习:如图,要得到AB∥CD,那么可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部)7.★★★★★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练习:如图,已知∠1=58°,∠3=42°,∠4=138°,则∠2=________°.8.★★★★★图形的平移(1)概念: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描述一个图形的平移时,必须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练习:如图,已知△ABC和其平移后的△DEF.①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点B的对应点是________;②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③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AC=AB=5,BC=4,平移的距离是3,则CF=________,DB=________,AE=________,四边形AEFC的周长是_________.9.★★★折叠问题方法:(1)找到折叠后和折叠前的图形,若折叠前的图形没有画出,自己必须补画上去;(2)找到折叠前后能重合的角,它们的度数相等;(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平角等计算出角度.练习:(1)如图,将一张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折叠角∠FEC =64°,则∠1=________.(2)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_______.(3)如图,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折叠,①写出图中所有与∠6相等的角;②若∠6=x °,请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4的度数.第2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个条件:(1)含有两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3)都是整式.练习:方程①x - 1 y+2=0,②xy =-2,③x 2-5x =5,④2x =1-3y 中,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__. 2.★★★★把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应变形为“y =…”的形式;(2)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应变形为“x =…”的形式.练习:(1)已知方程2x -3y =7,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_______________.(2)已知方程3x +2y =6,用关于y 的代数式表示x 得_______________.3.★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方程3x +2y =21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三个条件:(1)两个一次方程;(2)两个方程共有两个未知数;(3)都是整式.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思路:消元消元方法:(1)代入消元;(2)加减消元.(注意:一定要把解代入原方程组检验,保证正确)练习:(1)⎩⎨⎧x -2y =23x +2y =10 (2)⎩⎨⎧y =3x 3x +y =126.★★★★常考题型练习:(1)已知代数式kx +b ,当x =2时值为-1,当x =3时值为-3,则a +b =_________.(2)若方程组⎩⎨⎧ax -2y =12x +by =5的解是⎩⎨⎧x =1y =a,则b =________. (3)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x +3y =k x +2y =-1的解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是_______. (4)请你写出一个以⎩⎨⎧x =3y =-1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_____. (5)已知方程组⎩⎨⎧2x +y =5x +3y =5,则x +y 的值为___________. 7.某公司有甲、乙两个工程队.(1)两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两队合做2天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所需的天数的三分之二,则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2)甲工程队工作5天和乙工程队工作1天的费用和为34000元;甲工程队工作3天和乙工程队工作2天的费用和为26000元,则两队每天工作费用各多少元?(3)该公司现承接一项(1)中2倍的工程由两队去做,且甲、乙两队不在同一天内合做,又必须各自做整数天,试问甲、乙两队各需做多少天?若按(2)中的付费,你认为哪种方式付费最少?8.某企业承接了一批礼盒的制作业务,该企业进行了前期的试生产,如图1 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加工成如图2 所示的竖式与横式两种无盖的长方形纸箱.(加工时接缝材料不计)(1)该企业原计划用若干天加工纸箱300 个,后来由于提升工作效率,实际加工时每天加工速度为原计划的1.5 倍,这样提前3 天超额完成了任务,且总共比原计划多加工15 个,问原计划每天加工礼盒多少个;(2)若该企业购进正方形纸板550 张,长方形纸板1200 张.问竖式纸盒,横式纸盒各加工多少个,恰好能将购进的纸板全部用完;(3)该企业某一天使用的材料清单上显示,这天一共使用正方形纸板100 张,长方形纸板a张,全部加工成上述两种纸盒,且150<a<168,试求在这一天加工两种纸盒时a 的所有可能值.(请直接写出结果)第3章整式的乘除1.★★★★★公式与法则(1)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a mn(m,n都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ab) n=a n b n(n都是正整数)(4)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b2+2ab(a-b)2=a2+b2-2ab(5)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m÷a n=a m-n(a≠0)(6)a0=1(a≠0)(7)a-p=1a p(a≠0),当a是整数时,先指数变正,再倒数.当a是分数时,先把底数变倒数,再指数变正.(8)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9)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ma+mb(10)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n)(b+m)=ab+am+nb+nm(1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1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a+b+c)÷m=a÷m+b÷m+c÷m(m≠0)练习:(1)(2a2)3=___________;3y·(-2x2y3)=___________;(9x3-3x)÷(3x)=___________;(-2)0=___________;(-3)-3=___________;(-23)-2=___________;(2a-1)2=_______________;(a3)2•a-2a3• a4=______________;(1-2a)2-(2-a)(1+a)=_______________;(x-2)(x+2)-(1-2x)2=_________________.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a×10-n(1≤|a|<10)方法: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前面有几个零就是负几次方.练习:(1)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103=_________________.(2)1纳米=0.000000001米,则0.33纳米=________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3)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7.2×10-4写成小数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常考题型(1)已知a+b=3,ab=-1,则a2+b2=___________.(2)若多项式x2-(x-a)(x+2b)+4的值与x的取值大小无关,那么a,b一定满足_____________.(3)关于x的代数式(3-ax)(x2+2x-1)的展开式中不含x2项,则a=___________.(4)若代数式x2+3x+2可以表示为(x-1)2+a(x-1)+b的形式,则a+b的值是.(5)若(x-m)(2x+3)=2x2-nx+3,则m-n=__________.(6)若(2x-5y)2=(2x+5y)2+M,则代数式M应是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a,那么图中残留部分的墙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8)如图所示,某住宅小区内有一长方形地块,想在长方形地块内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路,余下部分绿化,道路的宽为a米,则绿化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m2.(9)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①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3n+5;②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n2k(其中k是使n2k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n=26,则:若n=449,则第449次“F运算”的结果是_________.第4章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分解因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练习:下列从左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3-x)(3+x)=9-x2B.(y+1)(y-3)=-(3-y)(y+1)C.4yz-2y2z+z=2y(2z-yz)+z D.-8x2+8x-2=-2(2x-1)22.★★★★★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先确定应提取的公因式,然后用公因式去除这个多项式,所得的商作为另一个因式,最后把多项式写成这两个因式的积的形式.ma+mb+mc=m(a+b+c)确定公因式的方法: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和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即:(□)2-(△)2=(□+△)(□-△)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即:(□)2±2(□)(△)+(△)2=(□±△)2练习:(1)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A.x2-4 B.x2+2x+4 C.4x2+4x+1 D.x2+y2(2)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A.x2+4 B.x2+2x+1 C.x2-4x D.-x2+9(3)因式分解:①a3-9a=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xy2=_____________________.③x2-8x+16=_________________. ④3ax2-6axy+3ay2=________________.⑤a3-4a(a-1)=_________________.⑥(x-2y)2-x+2y=________________.3.★★★★完全平方式:我们把多项式a2+2ab+b2和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即:(□)2±2(□)(△)+(△)2练习:(1)若x2+(2p-3)x+9是完全平方式,则p的值等于=____________.(2)多项式9x2-x+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成为一个整式的平方,请写出3个满足条件的单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表示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两个条件:①字母不在根号里;②分母上有字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0.练习:(1)当x________时,分式x+2x-2有意义.(2)当a_______时,分式12a+3没有意义.3.★★★★★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①分子等于0;②分母不等于0.这里的“□”和“△”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练习:(1)当x ________时,分式a +3a -3的值为0. (2)当x ________时,分式x 2-4x -2的值为0.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A B = A ×M B ×M , A B = A ÷M B ÷M(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最简分式: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练习:(1)下列分式为最简分式的是( )A . 1-a a -1B .a 2+b 2 a -bC . m +n n 2-m 2D .2xy -3y 5xy (2)化简:① 12a 3b 9ab 3=_________;②2m 2-10m m 2-10m +25=___________. (3)若x -3y =0,则分式x 2+3xy +y 2x 2-y 2的值是__________. 5.★★★★★分式的乘除: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a b · c d = ac bd ; a b ÷ c d = a b · d c = ad bc. 练习:计算:① 3a 4b 2· 16b 3 9a 2=___________. 6.★★★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式的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a c ± b c = a ±b c.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式,再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计算.7.★★★通分的方法: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为公分母.8.★★★★★分式的化简求值.(1)先化简,再求值:a 2-4a 2-4a +4÷a +2a +1-1,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代入求值.(2)先化简,再求值:⎝ ⎛⎭⎪⎫x -1x -x -2x +1÷2x 2-x x 2+2x +1,其中x =-3.(3)先化简,再求值:⎝⎛⎭⎫1+1x -2÷x -1x 2-4x +4,然后x 在1,2,3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代入求值.9.★★★★★分式方程:只含分式,或分式和整式,并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公分母,公分母为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注意:①不要漏乘单独的数字.②分子是多项式的要用括号括起来.(2)去括号:注意符号和不要漏乘.(3)移项,合并同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4)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注意不要颠倒分子分母.(5)检验:把所求的根代入原分式方程,或者代入公分母,判断方程中的分式有无意义.若无意义,则是増根.(6)写出结论.一般写法:经检验,x=___是原方程的根;或者:经检验,x=___是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原方程无解.练习:(1)解分式方程:①31-y=2yy-1-1 ②2x+1=3x-3(2)若商品的买入价为a,售出价为b,则毛利率p=b-aa(b>a).若已知p,b,则a=__________.(3)对于非零的实数a、b,规定a⊕2⊕(2x-1)=1,则x=___________.(4)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1-kxx-2=________,此时k=_________.(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1-kxx-2=12-x无实数解,则k=____________.(6)张老师和李老师住在同一个小区,离学校3000米,某天早晨,张老师和李老师分别于7点10分、7点15分离家骑自行车上班,刚好在校门口遇上,已知李老师骑车的速度是张老师的1.2倍,为了求他们各自骑自行车的速度,设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x米/分,则可列得方程为()A.3000x-30001.2x=5 B.3000x-30001.2x=5×60C.30001.2x-3000x=5 D.3000x+30001.2x=5×60(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包某一城市美化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0天,若由甲队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8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若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则可列方程为()A.1030+8x=1B.10+8+x=30C.1030+8(130+1x)=1D.(1-1030)+x=8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1.数据收集的方法:(1)直接途径: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2)间接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2.数据整理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3.★★★★调查方式:(1)全面调查(普查):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2)抽样调查: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因为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对象进行调查,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注意:抽取的样本中的个体要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要合适.总体: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练习:(1)PM2.5指数是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数.在一年中最可靠一种观测方法是()A.随机选择5天进行观测B.选择某个月进行连续观测C.选择在春节7天期间连续观测D.每个月都随机选中5天进行观测(2)下面的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了解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B.为了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C.检测杭州的空气质量D.了解某市居民的阅读情况(3)下面调查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B.登机前对旅客的安全检查C.对我县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D.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体格检查4.★★★★★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练习:(1)要反映嘉兴市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折线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频数直方图D.条形统计图(2)如图是某手机店今年1-5月份音乐手机销售额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月音乐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A.1月至2月B.2月至3月C.3月至4月D.4月至5月(3)为了解某一路口某一时段的汽车流量,小明同学10天中在同一时段统计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量(单位:辆),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折线统计图:由此估计一个月(30天)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量超过200辆的天数为()A.9B.10C.12D.15(4)如图分别是某班全体学生上学时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都不完整),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该班总人数为50人B.步行人数为30人C.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D.骑车人数占20%(5)某校根据去年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数学成绩的等级,绘制成如图的扇形统计图,则图中表示A等级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5.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1)选取组距,确定组数.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的整数部分+1.(2)确定各组的边界值.第一组的起始边界值通常取得比最小数据要小一些,一般的做法是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3)列表,填写组别和统计各组频数.6.★★★★★样本容量(数据个数)、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样本容量=频数÷频率频数=样本容量×频率频率=频数÷样本容量练习:(1)一组数据的样本容量是50,若某一小组的频率是0.24,则该组的频数为__________.(2)在全国初中数学希望杯竞赛中,某校有40名同学进入复赛,把他们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至第四组的人数分别为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率是________.7.频数直方图:由若干个宽等于组距.....,面积表示每一组频数.........的长方形组成的统计图.注意:当各组组距都相等时,我们可以把组距看成“1”,那么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度在数值上相等,所以我们通常把小长方形的高度当成频数.8.组中值:每一组的两个边界值的平均数.后一组的组中值减去前一组的组中值=组距.9.2017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抽取了_______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其中:m=_______,n=_______;(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成绩在70分以下(含70分)的学生为安全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则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多少人?10.某市在2017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就八年级学生平时主要和谁在一起生活进行了抽样调查.下面是根据这次调查情况制作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b=_______;(2)在扇形统计图中,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学生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3)若该市八年级学生共有3万人,估计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有_______人.11.中学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某记者随机调查了某市城区若干名中学生家长对这种现象的态度(态度分为:A.无所谓;B.基本赞成;C.赞成;D.反对).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频数折线统计图1和扇形统计图2(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名中学生家长;(2)将图1补充完整;(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市城区6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反对态度?12.为了了解学生在一年中的课外阅读量,九(1)班对九年级800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分为四种情况:A.10本以下;B.10~15本;C.16~20本;D.20本以上.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图所示两幅统计图表:各种情况人数统计频数分布表课外阅读情况 A B C D频数20 x y40(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查了______名学生;(2)表中x,y的值分别为:x=______,y=______;(3)在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4)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估计九年级学生一年阅读课外书20本以上的学生人数.。

(精品)-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84

(精品)-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84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知识结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与相交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二、要点诠释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1)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新版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版

新版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版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浙教版二、知识要点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

(填“>”、“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 ,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学资料·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平行线1.1.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同位角:∠1和∠5内错角:∠3和∠5同旁内角:∠4和∠51.3.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2)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2.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知识结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与相交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二、要点诠释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1)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3.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4.写出方程组的解。

②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当两个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是互为相反数时,可以通过把两个方程的两边进行相加或相减来消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通过将两个方程的两边进行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1.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转化为相同(或互为相反数);2.通过相加(或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这个未知数的值;3.将求得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4.写出方程组的解。

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当问题中所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时,用两个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往往比较容易列出方程。

一般地,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为: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答案)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题目:1.方程组1325x yx y-=⎧⎨-=⎩的解是()A.3510...2 1.80215 x x x xB C Dy y y y====⎧⎧⎧⎧⎨⎨⎨⎨====⎩⎩⎩⎩10.已知方程ax+by=10的两个解为1105x xy y=-=⎧⎧⎨⎨==⎩⎩与,则a、b的值为()A.10101010...4410a a a aB C Db b b b==-==-⎧⎧⎧⎧⎨⎨⎨⎨=-===⎩⎩⎩⎩2.如果2151x xy y==⎧⎧⎨⎨=-=-⎩⎩和是方程mx+ny=15的两个解,求m,n的值.3.已知方程组31242x yx ay+=⎧⎨+=⎩有正整数解(a为整数),求a的值.第三章:整式的乘除3.1同底数幂的乘法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

②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③积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2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3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4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②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上述两个公式统称完全平方公式。

3.5整式的化简整式的化简应遵循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的顺序。

能运用乘法公式的则运用乘法公式。

3.6同底数幂的除法①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是: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②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P 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

正整数指数幂的各种运算法则对整数指数幂都适用。

3.7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笠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题目:1.(本题6分)已知723921=-+n n ,求n 的值.2.(本题6分)已知a =2-555,b =3-444,c =6-222,请用“>”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起来,并说明理由. 3.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若干张,拼成一个长为b a +3,宽为a b +的矩形,需要A 类卡片______张,B 类卡片_______张,C 类卡片______张.第四章:因式分解4.1因式分解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得形式,叫做因式分解,有时我们也把这一过程叫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具有互逆的关系。

4.2提取公因式法一般地,一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可把该公因式提取出来进行因式分解。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应提取的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应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当系数是整数时)与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

提取公因式法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应提取的公因式;2.用公因式去除这个多项式,所得的商作为另一个因式;3.把多项式写成这两个因式的积得形式。

一般地,提取公因式后,应使多项式余下的各项不再含有公因式。

一般地,添括号的法则如下:括号前面是“+”,括到括号里得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a b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数和(或者差)的平方。

4.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题目:1、 利用因式分解说明:712255-能被120整除.2.(2007·临安)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422422a b c b a c +=+,判断ABC∆的形状. 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解:由 422422a b c b a c +=+ 得 442222a b a c b c -=-, ①即 ()()()2222222a b a b c a b +-=-, ② ∴ 222a b c +=, ③∴ ABC ∆是直角三角形. ④试问:以上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填代号) ;错误原因是 ;本题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第五章:分式5.1分式①表示两个数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像这样的代数式就叫做分式。

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

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进行分式化简的运算和依据。

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5.2分式的乘除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5.3分式的加减①一般地,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有以下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

②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

进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通分时一般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为公分母。

5.4分式方程①只含分式,或分式和整式,并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当分式方程含有若干个分式时,通常可用各个分式的公分母同乘方程两边进行去分母。

必须注意的是,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把求得的根代入原方程,或者代入原方程两边所乘的公分母,看分母的值是否为零。

使分母为零的根叫做增根。

增根应该舍去。

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在方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但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

利用分式方程还可以把已知公式变形。

题目: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x+21y, xy 1 ,a +51 ,—4xy , πx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y x y xB .22x y x y =C .1=--+-y x y xD .yx y x --=+-11 3.已知311=-yx ,求y xy x y xy x ---+55的值.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一、抽样: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常见的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