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赏析篇目复习 第四册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之意。

B.“黯黯”写出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上阕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答案】1.春愁2.B【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无言谁会凭阑意”意思是: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意,指的“愁情”。

结合“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的意思“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得出:“愁情”是指“春日离愁”。

即:春愁。

2.B项错误。

通读全词可知,“黯黯”、“春愁”、“强乐”等词都表现出作者描写的春景不能让人感觉到盎然生机,而是愁肠百转。

故选B。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山中留客唐代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②轻阴:阴云。

③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云:④指雾气、烟雾。

A.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B.“山光物态弄春晖”是正面描写山景的句子,这里的“弄”是卖弄。

C.从“莫为轻阴便拟归”中,启迪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

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善心悦目、其乐无穷。

D.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中的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诗歌鉴赏 画面描绘题组训练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诗歌鉴赏 画面描绘题组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画面描述训练目标:完善答题语言.使之简洁生动.训练时间:12分钟阅读下面三篇古诗词,回答问题。

(一)雁门太守行(2013辽宁营口中招)(2017年试题研究第54页)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第2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人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墙摧毁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身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6年河南面对面第63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1题: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2分)参考答案: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鸟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叫着,鸣声凄厉。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6.江苏苏州中招)(2017年河南最新中考第254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1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参考答案: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诗词鉴赏考 点要求
08年徐州市中考古诗词 赏析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 有何意义?( 2 分)答: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 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 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 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010年徐州市中考古诗 词赏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于 等具 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 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 人 的心情。(3分)
中考考点梳理及常见题型
常考考点: • 内容 情感 • 炼字 赏析语言 • 表现手法 常见题型: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 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 “阔”比“失”好。
三 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 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型示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 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4)——进阶提升+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4)——进阶提升+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四)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进阶提升1.意象的作用:(1) 营造画面、氛围或意境,奠定情感基调,进而为叙事或抒情服务(2) 具有象征义、比喻义、借代义等深层含义(3) 衬托人物形象(4) 作为线索贯穿全诗,或为下文的事件、抒情铺垫蓄势(5) 使诗歌内容充实,语言优美2.句子的作用首联:(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中间联:(1)过渡,承上或启下(2)伏笔,铺垫(3)转换话题(“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如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尾联:(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3.形象的作用1. 诗人自我形象。

在抒情诗中,直接抒情,引人共鸣2. 作品中塑造的客观人物。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

第二部分:精讲精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真题回放+闯关检测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真题回放+闯关检测

第十五讲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第七类即事感怀——闲情逸事抒感慨,流传到今皆难忘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鉴赏技巧: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我们要细加领会。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

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27首浣溪沙[北宋]晏殊教材出处:统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P148)[唐]李白教材出处:统编九上第13课(P53)[宋]苏轼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12课(P56)[清]秋瑾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12课(P58)[唐]陈子昂教材出处:统编七下第20课(P117)[唐]杜牧教材出处:统编八上第24课(P137)第34首[南宋]辛弃疾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23课(P132)[元]张养浩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23课(P134)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2024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嗟叹。

前两联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他乡的景色如此明丽美好,更加触动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抒胸臆,句意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可知,暮霭沉沉中,故乡杳不可见,怎不令人心生无限哀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写诗人无畏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政治前景和人生未来的乐观和坚定信念。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最新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

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

注释:[1]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3]皇都:指京城长安。

陆海:大片竹林。

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

[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

1.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①_______②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③______的心境。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

②小桃红:曲牌名。

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

④就:完成。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

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②,莫为轻阴③便拟归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画面描绘限时训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画面描绘限时训练

古诗词鉴赏---画面描述
训练目标:巩固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语言
训练时间:12分钟
阅读下面三首古诗词,完成以下问题。

(一)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16年说明与检测上册第49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一题:请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分)
参考答案:将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秋季,接受将军的检阅.
(二)泊秦淮
(2017年河南试题研究第54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题: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话所展现的画面. (2分)
参考答案:迷蒙的轻烟、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和白沙.秦淮河边的夜晚迷
蒙、清冷、静谧.
(三)渔家傲.秋思
(2016年河南面对面第74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1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2分)
参考答案: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军中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令人悲伤,抬眼望去,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矗立,城门紧紧地闭着,隐隐的透露出将士们的无奈.。

2024年中考语文-诗词曲鉴-复习-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诗词曲鉴-复习-解析-

诗词曲鉴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王国维春到临春花正妩。

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

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

几度寻春春不遇。

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开篇即以“到”和“临”两个拟人化的动词,将春天来到、百花盛开等景象一气绘出。

B.“蜂蝶飞无数”以动衬静,为这妩媚的春色图注入了灵动与生机,使词的情感更加轻快欢愉。

C.“谁遣一春抛却去”突然低沉,美好春光突然被截断,为下片感慨春意转瞬之间消失蓄势。

D.本词情景交融,“春”已成为词人最真挚情感的载体。

但七次使用“春”字,颇显重复累赘。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D有误,词的开篇即以“春”字起头,并在首句中重复使用。

将春天来到,百花盛开,人间春色荡漾等景象一气绘出,笔调轻快,并具回环往复之美。

“谁遣”一问,指出春光就是在这般碌碌之中渐渐淡出人间的。

下片开始连用两“春”字,语气强烈而急促,与“几度”相互辉映,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强烈留恋与渴盼。

而“不遇”的结局则令人怅恨。

“不见春来”与“那识春归”相对仗,恨恨之情溢现于纸上。

以上三句,句句含“春”,句句唤“春”,词至此,情感已被推至高潮。

所以此词突出的艺术特征,在于七次使用“春”字,而无重复累赘的嫌疑。

只因“春”已经成为词人最真挚情感的载体,对春的依恋其实正是他眷恋美的心灵的一种外现。

“颇显重复累赘”的说法有误,故选D。

2.请简析“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的画面及情感。

【答案】画面: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风吹拂着江渚的杨柳,行人的马头所向,到处都是蒙蒙的飞絮。

情感:抒发词人寻春不遇的怅恨以及对春天的留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画面和理解情感的能力。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面是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诗人却无眠,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2.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的抒情之作。

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这首词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一面,又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B.全词情感深沉平和,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

C.“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似乎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智慧。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篇目复习 第四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篇目复习 第四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第四册古诗文背诵篇目姓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7.《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初中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古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1)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是蓬草和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册诗歌鉴赏
姓名
1.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意】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这首小令被喻为“秋思之祖”。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大意】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赏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

3.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诗人描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

全诗缠绵悱恻,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

4.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意】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

离愁是实,欢聚是虚。

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

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5.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大意】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

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