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
2、懂审题 明确指向—— 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 是什么(确认内容、意象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情感等)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体会思想情感②鉴赏语言特色③把握意象、意境④赏析表达技巧 目标:
01
02
03
04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反映离乱的痛苦 ② 同情人民的疾苦
(3)忧国伤时
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 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 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壮志未酬的悲叹
(4)建功报国
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长亭送别
●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第一轮)诗歌鉴赏(简单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第一轮)诗歌鉴赏(简单版)
中考古诗词鉴赏
活动任务
1.把握题型,掌握技巧。 2.储备知识,提升能力。
慧眼识中考:
田园乐 王维
表现手法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现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诗歌感情
秋叶山居
施肩吾
去雁生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品味赏析 说说诗中使用“衔”字的好处。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 思乡之情。
温馨提示
不能偏离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
动脑战中考
思想情感: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背景。
四、看关键 词
动脑战中考
品味赏析:
1、从字词含义入手 2、从字词词性入手 3、从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4、考虑字词在句中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 ” 字运用 …… 的修辞手法(或词性、或词义),生动准确的写出了 …… 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温馨提示
一定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诗、诗不离旨”
动脑战中考
表现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常见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化 静为动、、 渲染烘托、托物言志 等。
温馨提示: 注意写景特点与景物特点的区别 。 景物特点:清新明快、生机勃勃、安宁祥和、雄伟壮观、凄清 孤寂、萧索凄凉。
信心迎中考
(2008)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嗮谷天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描述画面
根据上面几道中考题目的分析,中考古 诗词鉴赏的考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 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 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 胧 意境。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 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 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 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古体诗 乐府诗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宋词、元曲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 《白雪歌送武判官 岑参

依依不舍之情, 归京》
或劝勉友人乐 观开朗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王勃

离别之诗,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发对家乡的思
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游山西村》
陆游
《西江月》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已亥杂诗》
龚自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辛弃疾 壮词以寄之》
东晋
宋 宋 宋 清 唐 宋 宋 唐 宋
即景抒情 / 言志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主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主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教学PPT课件

探究规律,明诗语
请各组讨论探究“诗家语”的特征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上述诗句有哪些“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请各组用5分钟讨论探究,抽选小组把结果写到电子白板。
12、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的太阳像一个铜钲挂在树 头。 13、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柳叶青青掩映着春山,夕阳西下,鸟儿躲到了盛开的梨花树上。 1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
它常常是无言的
“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至言无言”,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 限。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 语 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只好“诗出侧面”, 指引读者走进诗的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鹦 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 之外,意在言外。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带着上千骑的随从,席卷平坦的山冈。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毫无睡意 (的我)。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像)风中飘飞的柳絮,身世浮沉,(如)雨中的浮萍。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中考复习专题之九诗歌鉴赏 PPT课件

中考复习专题之九诗歌鉴赏 PPT课件

行路难 : 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意象:
梧桐:凄苦 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燕子:春天的来临,旧友的来临 蝉: 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吹笛、笙箫:离别之苦,思乡之情,内心孤独 凭栏: 思恋、忧闷 吹笛、笙箫:离别之苦,思乡之情,内心孤独 凭栏: 思恋、忧闷
(三)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抒写雄心壮志 (五)表达某种生活情趣、志向。
(六)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七)边塞诗 (八)怀古 (九)哲理诗
(四)把握诗歌情感
(一)表达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依 依不舍之情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描写手法
或烘托渲染,或象征比喻,或动静结 合,或虚实结相生……
2、描写手法
(1)烘托渲染 “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 这两句从“卷”、“倾城”突出随 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 猎阵势的雄武。
(2)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表达某种生活情趣、志向 1、《饮酒》 2、《归园田居》
3、《己亥杂诗》
4、《浣溪沙山下兰芽》 5、《游山西村》
6、《题破山寺后禅院》 7、《望洞庭湖》 8、《秋词》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六)热爱大自然,赞美祖 国壮丽河山
1、《钱塘湖春行》
2、《题破山寺后禅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

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衬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①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 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

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3.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最新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

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

注释:[1]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3]皇都:指京城长安。

陆海:大片竹林。

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

[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

1.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①_______②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③______的心境。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

②小桃红:曲牌名。

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

④就:完成。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

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②,莫为轻阴③便拟归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之诗歌鉴赏
一、学情分析:
初三下学期诗歌鉴赏课堂,主要是结合中考,进行诗歌的综合赏析及答题模式的训练,、本班学生虽然已是初三下,但课堂活跃度颇高,且个性化思维强,所以本堂课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赏带讲。

二、学习目标:
通过九下课外古诗词的内容理解,来分析诗歌情感,同时简单回顾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
1、内容理解;
2、诗歌情感。

四、学习过程:
(一)、活导:
我男神王羲之曾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大意是,每当我读到什么好文好句,发现这句话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就会很惭愧,为什么这么经典的语言我就说不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诗歌的原因。

(二)三年中考分析:
2016年:山水田园诗《山中问答》
问①,全文内容(结合全文分析诗人“何意栖碧山”?)
问②,情感分析。

2015年:田园隐逸诗《锦江诗》
问①,全文内容(从全诗来看,诗人“思”了哪些内容?)
问②,情感分析。

2014年:山水田园诗《成都曲》
问①,全文内容(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哪两个方面描绘成都的?)
问②,句子赏析。

由以上,确定本节课目标——通过九下课外古诗词的内容理解,来分析诗歌情感,同时简单回顾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

(三)活讲
老师选取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中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首豪放边塞诗,杨炯的《从军行》,一首婉约送别诗,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中一首由老师来示范鉴赏,另外一首由学生仿老师自行鉴赏。

学生自行选取想要鉴赏的诗词。

(可用投票法、石头剪刀布、猜粉笔等方法加强课堂活跃度)
老师示范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唐诗登峰造极,宋人也没有望而却步,创造出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

写作写人必写眼,写一个人的神态,眼神是最重要的。

“眼如秋水,眉似远山”,古人很喜欢用美景来喻美人,王观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山水写成了佳人的眼眉。

水如明眸,清澈明亮。

山如眉蹙,秀丽温柔。

让我不由得想到“西子捧心”那一低头的婀娜。

不然为何林黛玉的绰号也是“颦儿”呢,就是皱眉的意思。

这样的美景下,我的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那眉眼盈盈,山水交汇处。

我喜欢“盈盈”这个词,笑意盈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ǒu]”,包括金庸女主角任盈盈。

“盈盈”这个词是满含笑意的意思。

书上的注释比较简单,山是眉,眼是水,眉眼盈盈处就是山水交会的地方咯。

你可以想象一下,眼前的山水就够美好了,而作者的朋友鲍浩然要去的是那最美最好的地方。

我刚刚才把美丽的春天送走,而今又要送走你了。

既然你和春天一起走,那如果你赶上了江南那眉眼盈盈的春天,那一定要和她长久地住下来呀。

结合提问,检验赏析成果: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二句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
比喻手法用得巧妙,用语清丽。

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黛青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清秀可爱。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②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
这是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包含惜春之情,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四)活探
学生自主赏析,老师点拨
同桌之间互相表达,一起组织语言,将关键词记录下来,留作发言之用。

《从军行》赏析参考: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是边塞诗。

杨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

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

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固原、庆阳一带,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诗中就记录了这次征战的情况。

边塞的烽火照亮了西京长安,壮士的心情激动难平。

边塞的烽火能直接照到京都吗?照字,用夸张的手法写烽火之烈之亮,第一句就渲染了战事紧急的气氛和战士们的旺盛斗志。

古代,将帅带兵出征,以兵符为信。

“牙璋”,就是兵符的一种。

凤阙代指皇帝宫殿。

将帅领了兵符牙璋,告别京城长安,奔赴抗敌前线。

“龙城”指突厥军队的驻所。

上一句才告别。

下句立马就说,铁骑包围了敌人。

中间没有任何“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类的过场。

把唐朝的强大军事实力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

视觉上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军旗上的图案都被雪模糊黯淡了;听觉上北风呼啸,战鼓雷鸣,杀气震天。

这一联视听结合,读者就可以据此想象到,那兵来将挡、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的壮烈声面。

不过十个字而已。

从第一联的战火燃起到第二联的出征,到第三联的战场,按理来说,第四联就该有头有尾地交代战争结果了呀。

可是尾联却以议论来结束了:宁愿去当一个百夫长一样的下级军官,也比做一个白首穷经的书生要强得多啊!很有点弃文就武、投笔从戎的意思。

那么从这种议论,你能不能看出这场战争唐王朝是赢是输?宁为百夫长,那说明参战的人,就像是百夫长那样的小军官都立下了战功,也同时突出了作者的一腔爱国热血迫切渴望得到抒发的情感。

检验赏析成果:
①首联“烽火照西京”中的“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回顾诗歌鉴赏中字词赏析方法:词义+句义+手法+情感)
答案示例:
“照”,映照,照亮。

边塞的烽火照亮了读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烈、之亮,渲染出了边塞战事的紧急和诗人心中的战意。

类似例题:首联“烽火照西京”中的“照”字换成“传”如何?
分析:没有了夸张的手法,渲染不出边塞战事的紧急。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抒发了诗人渴望投笔从戎、热血卫国的情感。

(五)活练
借李白《月下独酌》请同学们字形赏析诗歌内容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千古绝句,请赏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结语
你说你读过很多诗,但大部分已经忘了,你问我这样的阅读有什么意义呢?
我说:当我还是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了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肉和筋穴。

希望同学们能爱上阅读,爱上读诗。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