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ppt.李德友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优秀PPT课件

《愚公移山》优秀PPT课件

疏通文意
提出
凭借 连……都…… 削减
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安放
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土石?”
之于 旁边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 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 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背景链接
《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 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 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 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 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寓言《愚公 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字音字形
万仞(rèn)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魁父(kuí) 亡以应(wú) 山北之塞(sè) 雍南(yōng)
疏通文意
语气助词 “呀”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即使
穷尽 可是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大增高 担心
通“无”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 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 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 不会再增高,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 来回答。
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 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 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愚公反驳智叟的话?
这段话说明愚公对移山抱有充足的信心, 前面部分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着一 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 的道理;用“无穷匮”作结,肯定了人力的 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后面部分用“而” 字一转,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增高, 从而使得“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 令人信服。这里,阐述了“有限”与“无限” 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 精神。

《愚公移山》ppt课件(16页)

《愚公移山》ppt课件(16页)
智叟“不智” ,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 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人物形象: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傲慢武断, 目光短浅,好为人师)
什么是愚公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谈 谈你自己的看法。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用顽
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
愚公之妻
“献疑 ”
讲真话、提问题
提醒众人正视移山的困难, 是为了设法克服苦难
关切 忧虑
智叟
“笑而止之”
自作聪明,很严厉的责 备、十足的轻视、有意
挖苦、嘲笑愚公的无能。嘲笑 讥讽三、读课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
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中 两个人物 “愚公”“智 叟”的形象?
愚公“不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 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物 形象:有长远的眼光,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
22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 的内涵。 2、把握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一、初读课文 温故知新
读准下列字音
万仞( rèn ) 荷担( hè ) 孀妻( shuāng ) 始龀( chèn ) 智叟( sǒu )
“愚公精神”给我的启示
•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 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 毅力。
•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明确:从现实可行性、功利效益的角度看, 不能成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愚公的行 动看,要挖去两座山确实不容易,最后两座山也 不是愚公凭人力移走的,而是神仙帮助移走的。 但是作者在本文中不是探讨现实中移山的可能性 和操作方法,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 虽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正视困难,敢 于挑战困难,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23、《愚公移山》ppt课件_32页

23、《愚公移山》ppt课件_32页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渤海边上。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1.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 移山的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 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 若……弱子”埋下伏笔 2.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 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 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 现状 自作聪明 遗男热情帮助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对比
对比
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 卓识 敢于斗争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 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总结升华
8.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 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 困难的精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 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 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用箕畚
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才 刚刚 换牙 反焉。
通“返” 语气词:无意
第一、二段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万仞。原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快九十岁了, 面对大山住着。(他)苦于山北(交通) 阻塞、出入绕远。(便)召集全家人商议 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 山,(使道路)直接通到豫州的南部,到 达汉水的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赞 成他的意见。
5.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 否矛盾?为什么?

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同“措”,放置。
从 这时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水的南面
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 地。
第一段:
内容分析
段意:介绍王屋太行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背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景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开
第二段: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端发展
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字词解释
面积,方圆
高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古代七尺或
古代谓山南水北为阳,
八尺为一仞。 山北水南为阴。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的人 将近
表修饰
于、 为..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所
北面的
苦’ 高山。
放在主谓之间,取 曲折、 消句子的独立性。 绕远。 表顺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于 是
率 领
……的
成年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敲凿 挖 土 用箕畚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寡妇
蹦蹦跳跳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换牙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对比、衬托
17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突出愚公的 高尚。 ②人物命名的颠倒,加重对比色调,同时增强讽刺效果。以愚公的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 ③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 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 于“老头子”。
示例①: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②“愚公移山”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和故事。
成语:精卫填海、矢志不移、水滴石穿。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9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2015年福建莆田市)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 “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 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 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 能决,事又寝④。
16
4.愚公和智叟分别是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 确认识的智者形象。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 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 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 敬。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 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副词, 将近)
一词多义
(连词,表递进,况且)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表示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语气词)
古今异义
毛 古义: 草木(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列子》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 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 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 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 移山工具简陋: ✓ 移山路程遥远: ✓ 移山人力不足:
“叩石垦壤,箕畚运……”
“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文中有两个人对愚公移山提出了质疑,是哪两个人 呢?
愚公妻子 善意提醒、关心移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叟嘲讽鄙夷、奚落挖苦
思考: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让智叟哑口无言的 呢?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班固《汉书·元帝纪》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多 角度塑造了主人公愚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本文的 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
今义: 毛发
诸 古义: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PPT动画课件

《愚公移山》PPT动画课件

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思想活跃,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改善生 存环境
历史背景: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洪水、大旱灾等自然灾害,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和 人类的渺小
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逐渐形成,人们开始倡导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个人背景:愚公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 珍视,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 《愚公移山》的故事所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故事中,愚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挖山搬土,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种精神 可以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这种精神也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勇往直前 的精神。
探讨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
故事情节与人物:故事中出现了愚公、智叟、天帝等人物,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愚公的坚韧不拔、智叟的嘲笑讽刺、天帝的神奇力量,都为故 事增色不少。
故事意义与启示: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如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 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此外,故事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介绍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
愚公:智者形象, 具有远见卓识,坚 毅果敢,无私奉献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提炼请尽量言、自
以为是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愚公妻:勤劳善良, 对丈夫的支持和帮
助无微不至
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 您思想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反思与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很多启示。例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在 学习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 愚公移山》 (共张PPT)优秀课件

《 愚公移山》 (共张PPT)优秀课件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连……都 诸 古义:之于
今义:曾经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 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 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 虽然
已 古义: 止
今义: 已经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万仞( rèn ) 魁父(Kuífǔ ) 荷担(hè )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cuò ) 陇断(lǒng )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zēng ) 诸( zhū ) 亡以应(wú)
惩(chéng ) 塞( sè ) 雍( yōng )
4、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 主义建设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 难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 扬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 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 去,才能取得成功。
5、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 用意何在?
第 什




















穿

《愚公移山》课件-PPT(精)共15页

《愚公移山》课件-PPT(精)共15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愚公移山》课件-PPT(精)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3《愚公移山》ppt课件

23《愚公移山》ppt课件

课文翻译四:
7、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 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手里抓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 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 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 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课文翻译一:
1、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指面积)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 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智叟:自作聪明,鼠目寸光,知难而退,见解鄙陋,是一个自以 为是,冥顽不灵的愚叟。
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的深意: ①、用一对反义词给人物命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 物的不同。(一个有造福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无 穷怀有坚定信;一个只看到自然威力,看不到人力伟大,对造福 千万人的事业态度冷漠。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②、在名字意义上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 定执著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却命名为“智”, 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③称呼上“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 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也反映了作者的 感情倾向。
思考探究文意
7、神话结尾理解: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使天帝感动,表现了 愚公移山精神的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 量。 本文以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解决人与自然 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 8望、,寓跟意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划线词语: 方圆、面积 1、方七百里 河北面或山南面 2、河阳之北 顽固 3、汝心之固 答应,赞成 4、杂然相许 凭、靠 5、以残年余力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副词,加强语气 7、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兼词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突出
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年且九十”
——愚公的年迈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移山人力缺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回家一次, 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 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 寇撰写。《汉书·艺文志》 所录《列子》八篇,早已 散佚。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 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 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请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认为山是移得了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动动脑筋
4.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 什么要这样写?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以 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阳 阴 曾 诸 荷 毛 息 虽 已
古今异义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义:还 今义:曾经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古义:扛 今义:荷花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止 今义:已经
重点词语
①许: 赞同。
②曾: 连„„都„„ ③焉: 哪里。 ④箕畚: 用箕畚装土石。
⑤遗男: 遗孤,孤儿。 ⑥龀: 换牙。
⑦易: 交换。 ⑧反: 通“返”,返回。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重点词语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①惠: 通“慧”,聪明。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②毛: 地面所生的草木。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彻: 通。 [译文]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 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 ④虽: 即使。 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 的草木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 ⑤穷匮: 穷尽。 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 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 ⑥苦: 愁。 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 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⑦亡: 通“无”。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 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 曲智叟无话可说。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惠:通“慧” (聪明)
厝:通“措” (放置) 陇:通“垄”(土丘)
4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 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
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
同。
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 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 懈地奋斗。
写作特点:
±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 作用。愚公有实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以造 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 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 °以残年余力¡ ±去移 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 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 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 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 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 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 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 气较轻,说的是他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 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 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其” 字加强 了反问 语气妻子的态度:献疑 妻子的情感:关心
6.对比分析愚公、智叟的性格特点。
大智
有发展的眼光
大勇 愚公 与困难做斗争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智叟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明确: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
ng ) 惩( ché 雍( yōng )
塞( sè

重点词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可乎?”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 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 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 近九十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 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 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好吗?”
fù ) 万仞( rè ) 魁父( Kuí n 荷担( hè ) 孀妻( shuāng ) 始龀( chè 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 cuò ) 陇断( lǒng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 cé ng ) 诸( zhū ) 亡以应( wú )
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 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 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
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精 神。
愚公
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智叟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自以为是 智叟不智
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
意? 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明确: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 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 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 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 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 事无成。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 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 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 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 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 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 显得自然合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重点词语 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①已: 停止。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 ②于: 向。 之阴,无陇断焉。 ③感其诚: 被他的诚心 [译文]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 所感动。 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 天帝报告了此事。天帝被愚公的 ④负: 背。 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 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 ⑤厝:通“措”,放置。 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 山冈阻隔。 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 ⑥陇断: 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 隔了。
①方: 指面积。
黄河北岸。 ②河阳: ③且: 将近。 ④惩: 苦于。 ⑤室: 家。 ⑥毕: 竭尽,用尽。
⑦指: 直。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 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 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 屋二山怎么样呢? (再说)挖下来的土 和石头往哪儿搁 ?”众人说:“把它 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 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 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 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 他们。一年的时间,才往返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