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讲课23页PPT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ppt课件(23页)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 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 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
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堵塞,出入要绕远路,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 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 同。
出自列子的成语:夸父逐日、齐人攫金、
歧路亡羊、响遏行云
《列子》: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 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东晋人 搜集整理而成,储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朗诵,解决读音问题。
文章结构: 一〔1〕交代故事背景 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移之不易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被移设伏 二〔2—4)表达故事 2、情节开端发展:决心移山,全家支持,排除疑难, 付诸行动。 3、驳斥智叟〔故事高潮,全文核心〕 4、愚公愿望实现,神话结尾——移山结果
2、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 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3、愚公保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分析愚公形象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 的老人形象。
5、你从愚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 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势和坚强毅力,也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 定决心,保持不懈奋斗的道 理。
6、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 谁聪慧谁愚蠢呢?
愚公:“不愚〞,是大智大勇;智叟: “不智〞,鼠目寸光。
7、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 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 呢?有何用意?
23《愚公移山》优秀课件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 愚公移山(共23张PPT)
联系实际,明确神话意义
1、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 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 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将 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 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停 滞不前。
以君之力 的 虽我之死 取独 汝之不惠 取独 于 告之于帝 代这件事
辍耕之垄上 去,往
达于汉阴 到 告之于帝 对 战于长勺 在
第三课时
• 学习目标: • 1.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
达效果,领悟其思想意义。 • 2.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复习:解释下列词语:
1.面山而居 2.阳 3.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投诸渤海之尾 12.毕力平险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没有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22 愚公移山
寓 言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七)名句积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移山速度
导思1.愚公、家人、智 叟对“移山”'、 这件 事,各是什么样的态度?
神仙移山
导思3. 文章结尾 安排神仙搬走这 两座大山有何目 的?
古义:苦于。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
类的羽毛。
(三)一词多义
部分来自《点拨》
1.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副词)
且焉置土石(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呢,语气词)
无陇断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2.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难点)
3.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 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
来自《点拨》
亡:没有,现在写作“无”。 (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
听任起凭来 那是扁奇担闻把脊,讲背起压来弯是列,任笑凭谈子,那脚,板把名木屐寇磨穿,. 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chéng(惩 ) 山北之sè( 塞) 始chèn ( )龀
寓 言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七)名句积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移山速度
导思1.愚公、家人、智 叟对“移山”'、 这件 事,各是什么样的态度?
神仙移山
导思3. 文章结尾 安排神仙搬走这 两座大山有何目 的?
古义:苦于。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
类的羽毛。
(三)一词多义
部分来自《点拨》
1.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副词)
且焉置土石(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呢,语气词)
无陇断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2.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难点)
3.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 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
来自《点拨》
亡:没有,现在写作“无”。 (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
听任起凭来 那是扁奇担闻把脊,讲背起压来弯是列,任笑凭谈子,那脚,板把名木屐寇磨穿,. 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chéng(惩 ) 山北之sè( 塞) 始chèn ( )龀
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
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同“措”,放置。
从 这时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水的南面
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 地。
第一段:
内容分析
段意:介绍王屋太行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背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景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开
第二段: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端发展
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字词解释
面积,方圆
高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古代七尺或
古代谓山南水北为阳,
八尺为一仞。 山北水南为阴。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苦
……的人 将近
表修饰
于、 为..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所
北面的
苦’ 高山。
放在主谓之间,取 曲折、 消句子的独立性。 绕远。 表顺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于 是
率 领
……的
成年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敲凿 挖 土 用箕畚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寡妇
蹦蹦跳跳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换牙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对比、衬托
17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突出愚公的 高尚。 ②人物命名的颠倒,加重对比色调,同时增强讽刺效果。以愚公的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 ③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 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 于“老头子”。
示例①: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②“愚公移山”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和故事。
成语:精卫填海、矢志不移、水滴石穿。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9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2015年福建莆田市)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 “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 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 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 能决,事又寝④。
16
4.愚公和智叟分别是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 确认识的智者形象。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 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 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 敬。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 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副词, 将近)
一词多义
(连词,表递进,况且)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表示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语气词)
古今异义
毛 古义: 草木(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列子》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 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 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 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 移山工具简陋: ✓ 移山路程遥远: ✓ 移山人力不足:
“叩石垦壤,箕畚运……”
“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文中有两个人对愚公移山提出了质疑,是哪两个人 呢?
愚公妻子 善意提醒、关心移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叟嘲讽鄙夷、奚落挖苦
思考: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让智叟哑口无言的 呢?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班固《汉书·元帝纪》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多 角度塑造了主人公愚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本文的 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
今义: 毛发
诸 古义: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
绳穿”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 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4 张PPT)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而
河阳之北 “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
之
跳往之 他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在主谓
而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
面山而居
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
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列 子》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3.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4.领会故事的寓意.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
绳穿”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 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4 张PPT)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而
河阳之北 “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
之
跳往之 他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在主谓
而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
面山而居
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
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列 子》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3.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4.领会故事的寓意.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愚公移山》 (共张PPT)优秀课件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连……都 诸 古义:之于
今义:曾经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 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 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 虽然
已 古义: 止
今义: 已经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万仞( rèn ) 魁父(Kuífǔ ) 荷担(hè )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cuò ) 陇断(lǒng )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zēng ) 诸( zhū ) 亡以应(wú)
惩(chéng ) 塞( sè ) 雍( yōng )
4、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 主义建设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 难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 扬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 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 去,才能取得成功。
5、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 用意何在?
第 什
一
么
很
试
部
戏
多
时
候
在
完
和
《
时
现
场
镜
尔
《
就
穿
我
《愚公移山》课件(共28张PPT)
字词注音
太行( háng ) 惩( chěng ) 荷担( hè ) 垦壤( rǎng ) 孀妻(shuāng ) 穷匮( kuì ) 雍南( yōng ) 万仞( rèn ) 魁父( kuí ) 叩石( kòu ) 箕畚( jī běn) 始龀( chèn ) 厝东( cuò ) 陇断( lǒng )
朗读课文,翻译,感知文意
听课文配乐朗读,听准读音、 停顿,把握朗读语气,小声 跟读。
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老头 通“慧”,聪明 凭借
太,非常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
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通
长叹
即使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céng)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1·愚公之妻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 侧面烘托出愚公移山这件事造福于人民,深得民众支持。
2· 开头写山高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初 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 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那么遥远,如此移山,更见其 “愚”;而实际上愚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实在是“大 智若愚”。可见,写二山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是为了更 好的烘托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阻塞 指绕远道 全家人
你们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用尽力量 一直
汉水南岸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赞同 提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凭借
连….都 削减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安放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之于” 渤海的边上
哪里
译文: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 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 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 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 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 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 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 上,隐土的北面。”
5、翻译下列句子
探究交流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绕远。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 了,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 么样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老头 表修饰
太、非常你 通“慧”聪明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残余年月 并
草木 加强反问语气 凭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长叹
思想 顽固
通 简直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即子使;子助又词、有无子实,义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尽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
简 介
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
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郑国圃田
(今河南郑州)人。他隐居郑国
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养性体道,清静无为。
预习资料速查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 汤 问 》《 杨 朱 》《 说 符 》《 黄 帝 》《 周 穆 王 》 《力命》八篇,编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 百余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家支持, 他们克服困难,开始移山。
络 第二部分(③):故事的发展。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了他的错误观点。
智叟→讥刺→残年余力,甚不惠 愚公→反驳→山不加增,后无穷
对比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操蛇之神”的恐惧
和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2.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文言知识积累
古
今 异
1.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 ·
义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古义: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
3.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
词 多 义
1.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 )
好为人师、自作聪明的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对愚公 “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矣,汝之不惠”充分反映出其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 其如土石何”这话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
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54张PPT)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 ……这件事感 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 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4
愚公移山
导入
大语文课件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探究
5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 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17
难句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 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18
19
起加强语
同“注慧释” 通 制止 叹息 即使 气作用
大语文课件
25
答问 深入理解
26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7
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 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 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8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 山之高:高万仞; 2. 山之大:方七百里; 3. 人之老:年且九十; 4. 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kuì
wú
10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 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4
愚公移山
导入
大语文课件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探究
5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 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17
难句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 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18
19
起加强语
同“注慧释” 通 制止 叹息 即使 气作用
大语文课件
25
答问 深入理解
26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7
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 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 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8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 山之高:高万仞; 2. 山之大:方七百里; 3. 人之老:年且九十; 4. 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kuì
wú
10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0张PPT)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提出疑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安放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同意。愚 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 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始一反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 担的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 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 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PPT优秀教学课件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即使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穷尽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停止
被他的诚心感动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背
安置,安放
同“垄”,高地
学习任务一: 练读课文读出故事味
听读——圈画易读错的字词,标划节奏 自读——反复练习诵读,读准、读流畅 译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读出故事味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圆,指面积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检测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检测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愚公移山
-.
一部伟大的著作
《列子》由列子及其弟子所著,是道家 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后被尊称为《冲虚 真经》。《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 化史上著名的典籍,该书分为《天瑞》《 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 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 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愚公是一个有 决心、有毅力、 懂坚持的人。
学习任务二: 议议故事中的人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