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这样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 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帮助 背走了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人物形象
智叟和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 里?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情特点?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字词积累
hánɡ rèn sè

běn
太行 仞 塞 荷担 箕畚
chèn
sǒu
kuì
龀 智叟 穷匮
cuò
lǒnɡ
厝 陇断

亡以应
疏通文义
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助词,的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将近 面对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表修饰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家
居峻的大山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纷纭地 赞同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部的阻 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集合全家来商量 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革除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好吗?”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课外拓展
对于“愚公精神”,有人认为更应该发 扬“愚婆精神”,即在决策时敢于献疑,提 出不同意见,对此你怎么看?
2.运用对照手法表现人物性情
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 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照; 智叟和孀妻弱子的对照。
板书设计 山势高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幻灯片48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幻灯片48张)
23 愚公移山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 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 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交流点拨】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 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 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 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 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 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精 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 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三)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 王屋怎么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于是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 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 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古义义::草木;今义:毛发 ) (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古古义义::即即使;;今义:虽然 ) (10)惧其不已.也(古古义义::停停止止;;今今义义::已已经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51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51页PPT)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
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 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 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 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 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今河南孟州 西
王屋山
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第 面对
苦于
二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段 :
曲折,绕远
商量
开 “吾与汝毕力平险,


尽,全 险峻的大山
山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赞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课堂拓展 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下的愚公塑像
“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感动和启示过无数人, 但也有人说他傻。
湖北: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而武汉的东湖公 园也有一个大型雕塑——愚
2
大画家徐悲鸿有一幅名画叫做《愚公移山图》
毛泽东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愚公移山》,文中 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3课《 愚公移 山》(5 1页PPT )

最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共26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共26张PPT)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 段意:介绍王屋、太行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有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 方:方圆,指面积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文章主题,使 “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写作特色
•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 2. 对比
用意: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 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A愚公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而命名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1.概括段意。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2.知识点: 多义词:且,焉 通假字:反
词类活用:惩,聚,毕,箕畚,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共9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共92张PPT)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回顾了这两则短文,你能 发现它们在出处上和体裁上的 共同点吗?
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 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
其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 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 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
愚公移山
《列子》
面对门前的大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 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 此你怎么看? 1
认为愚的理由
1. 困难太大:山高、路远、人老、人少。 2. 不如搬家或修路。连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小
朋友都说:干什么要移山呢?搬到我们加 利弗尼亚不就可以了吗? 3. 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 破坏环境和生态,不如开发荒山,发展旅 游。……
大语文课件
42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 施,还懂得地理,是“知识型”农民。
---轻视、嘲讽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深明“可移之理”读出语气的坚定
神话结尾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2.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个神态上的细节“笑”,形象地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之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聆听
小结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 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 志和必胜的信念。
小结 1.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 土石路程的遥远,对移山的艰巨具有烘托作用。
魁父
zhū

投诸渤海之尾 荷担者
sǒu
kuì
cuò
智叟 无穷匮 一厝朔东
lǒng
无陇断焉
háng
太行
读一读
chéng( 惩 ) 山北之sè (塞 ) 始chèn龀( ) shuāng (孀 )妻 一厝yōng( 雍 )南 万rèn( 仞) jī běn( 箕畚 )
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精读品味
3.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合作交流】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 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4.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 【合作交流】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 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 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 建迷信七百里,高七八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对比、衬托
17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突出愚公的 高尚。 ②人物命名的颠倒,加重对比色调,同时增强讽刺效果。以愚公的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 ③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 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 于“老头子”。
示例①: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②“愚公移山”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和故事。
成语:精卫填海、矢志不移、水滴石穿。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9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2015年福建莆田市)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 “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 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 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 能决,事又寝④。
16
4.愚公和智叟分别是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 确认识的智者形象。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 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 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 敬。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 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副词, 将近)
一词多义
(连词,表递进,况且)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表示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语气词)
古今异义
毛 古义: 草木(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列子》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 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 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 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 移山工具简陋: ✓ 移山路程遥远: ✓ 移山人力不足:
“叩石垦壤,箕畚运……”
“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文中有两个人对愚公移山提出了质疑,是哪两个人 呢?
愚公妻子 善意提醒、关心移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叟嘲讽鄙夷、奚落挖苦
思考: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让智叟哑口无言的 呢?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班固《汉书·元帝纪》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多 角度塑造了主人公愚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本文的 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
今义: 毛发
诸 古义: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73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73张)

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 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 的教育。
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正音正字。
给下列字注音: 仞(rèn) 塞(sè)迂( yū ) 遂( suì) 荷( hè) 汝(rǔ) 箕(jī) 畚(běn) 龀(chèn)叟(sǒu)匮( kuì) 冀(jì) 朔(shuò)曾(céng)雍( yōng) 孀(shuāng)惩( chéng)
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 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且:将近
面:向着 惩:苦于
之:的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你更 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磨压

穿弯
愚公移山
《列子》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坚强毅力,使学生受到启发,明白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 道理。 二、能顺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四、了解本课运用对比和衬托写法表现 人物的写作特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操:持、拿。 已:停。
负:背。
厝:通“措”放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
绳穿”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 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4 张PPT)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河阳之北 “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

跳往之 他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
面山而居
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
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列 子》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3.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4.领会故事的寓意.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44张PPT)
毛:草木。
上页 返回 下页
深入研究(二)
愚公究竟 愚不愚?
认为“愚”的理由:
1. 困难太大,不如搬家或修路; 2. 移山倒别处,又挡住了别人的路; 3. 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 破坏环境和生态……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 施,还懂得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 型”农民。
9.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公” 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历朝的改朝换代……
10. 若愚公“愚”的话,这样才算 “智”:不但山不移,家也不搬,路也 不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这三座大山也不推翻,日本鬼子也 不赶走,四化也不必实现……(归谬法)
思考: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 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 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 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
5.对愚公力量的评价不同。其妻 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智叟是“以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DD.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
矛盾的一种幻想,反映了古代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时 期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愚公移山时年龄将近九十,所以智叟将“_______________ ___”作为理由阻止他,他的话句句含有______的语气,但愚 公反驳了智叟,他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是,其一、________ ____;其二、__________。结果在辩论中愚公获胜,文中的 __________就证明了这一点。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愚公移山》一文寓意深刻,作者以“智叟”来代表那些 _____________的人,用“愚公”代表_______________的人。 4.上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挖山的艰难和决心的坚定?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愚公为什么坚信大山可以挖平?用课文中的语句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从体裁看是______,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即人定胜天 的思想,也说明了______的道理。这也是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 意思,请写出与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意思 相近的成语二个 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0张PPT)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提出疑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安放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同意。愚 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 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始一反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 担的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 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 往返一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 课件(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总结归纳
(一)“之”的用法
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结构助词,“的”
2、 出入之迂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操蛇之神闻之 指示代词,“这” “这件事”
4、跳往助之 人称代词, “他”“他们”
(二)“而”的用法
1、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连词,表顺承 、连接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姓名:司马迁 事例:在狱中完成《史记》 启示:无论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心中
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永不言败的决心,困难一定会被 我打倒。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1、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 2、指通豫南 (一直)
• 3、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通“垄”(土丘)
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人,越是内心极丰盛的人。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老头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长叹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 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 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面积
形容极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黄河北岸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 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语文课件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语文课件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语文课件
板书设计
妻——献疑 遗男—助之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对比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持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通“措”,放置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垄”,高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地 焉。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译文: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 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山冈阻隔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3、情节: (1)起因:愚公计划移山 (2)经过:愚公向家人提出移山主张,并获支持,移 山过程中遭到智叟嘲笑。 (3)结果:天帝派神将山移走,愚公移山愿望实现。
请简要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聚室而谋,毕力平险 子孙无穷匮,山不加增
深受交通阻塞之苦 移山目的明确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翻译全文 读准字音
1 掌握文学常识
山名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可译为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古代长度单位,
古地名
黄河北岸
以七尺或八尺 形容极高 为一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
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叫做阳。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 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笑而止之,汝之不惠 残念余力,毁山之一毛
嘲笑愚公反对移山 轻视愚公
请简要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答: 愚公:智者,胸怀大志,远见卓知, 坚持不懈的人。
①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深受 交通阻塞之苦
②愚公移山的信心建立在对人 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认识。
请简要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答: 智叟:目光短浅、自作聪明的 人。
段落梳理
主要事物:
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何作用?
山高、面积广 衬托移山的艰难 交代故事背景
将近、将要 面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塞”、“迂”说明 了愚公移山的原 因
翻译: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岁,在山的正对面 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交换。
通“返”。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 两座山非常大; ➢ 年老力衰,人员少; ➢ 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一方面说明“遗男”是得到了母亲的同 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从表达上 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 孩子的神态写出来了。
相当于“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于是。
敲,打。 挖。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肩负,扛。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寡妇妻。有这遗里男是用,箕始畚装龀土,石的跳意思。
往助之。寒暑易复节姓。,始一指死反了焉父亲。的男孩。 刚刚换牙,
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头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一词多义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 )
之 隐土之北( 助词,的 )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无义 )
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
且 且焉置土石( 副词,况且 )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 )
合作探究
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以“愚公”“智叟”对 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 “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 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 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 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实为“鼠目寸光”。
穷尽。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增加加增(高,度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
将近 面对
山而居。 惩 山北之 塞 ,出入
苦于
阻塞
之 迂 也,聚 室 而 谋 曰
曲折,绕远

商量
2020年10月2日
11
:“吾与 汝
毕 力平险,
你们 全部使出
指通豫南,达于 汉 阴,可乎?”
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水的南岸
杂然 纷纷
相 许。 赞同
2020年10月2日
1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 近90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4
北山 愚公 长息 曰:“汝心之
长叹
助词,不译
固 ,固不可 顽固
彻, 曾

连……都
不若孀妻弱子。 不如,比不上
2020年10月2日
25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 顽固得不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2020年10月2日
26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形容极高
河 阳之北。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
黄河北岸
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 面叫做阳。
2020年10月2日
9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2020年10月2日
10
北山愚公 者 ,年 且 九十,面
6
一、准备:姿势(双脚放稳、昂头挺胸) 气息(气息通畅、气运丹田)
二、技巧:发音饱满(字正腔圆) 停顿准确(不读破句) 感情充沛(语速、语调)
2020年10月2日
7
翻译三个原则:忠于原文、 语言流畅、优美典雅(信、 达、雅)
2020年10月2日
8
太行、王屋二山, 方 七百里,高 指面积

仞 。本在冀州之南 ,
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
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2020年10月2日
2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020年10月2日
22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
老头
太,非常
之不 助词,
不译
惠 。 以残年余力, 通“慧” 凭借 聪明。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 其
连……都
草木 加强反问
3
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
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
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
深刻的教育。
2020年10月2日
4
2020年10月2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理解课文、认识

寡妇
遗孤,孤儿
2020年10月2日
19
始 刚刚
龀 ,跳往助 之 。寒暑
换牙
代词,他
易 交换
节, 季节
始一 才
反 焉。 通“返”
2020年10月2日
20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 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 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徐 悲 鸿 作 品 《 愚 公 移 山
所 无 了 面 走 望 谈 想 凭 面 任 任 讲》听 叹以 路 却 对 走 望 起 起 着 对 磨凭 压凭 起 起
后 难 了 着 脚 头 来 来 是 着 穿那 弯那 来 来
来啊心满下上不不一王 脚 扁是是
人开中堂一天是是身屋 板 担笑奇
为路祈儿马外笑奇肝与 把 把谈闻
你更愿孙平天谈闻胆太 木 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2020年10月2日
1
愚公移山
《列子》
1
2020年10月2日
2
2020年10月2日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 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 说。如:《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
他苦于山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
2020年10月2日
13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 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 吗?”
杂然相许。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2020年10月2日
14
2020年10月2日
愚公形象、概括寓意。 3、有感情朗读并背
诵课文,丰富文学素养。
5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孀妻 始龀
河曲智叟亡以应
固不可彻 一厝朔东
穷匮 陇断
Chéng sè sǔn kuí
jī běn Shuāng chèn qū sǒu wú Chè kuì Cuò lǒng
2020年10月2日
即使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 匮也。 而 山不加增,何
穷尽 连词,表转折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通“无” 来 回答
2020年10月2日
27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 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 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 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 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2020年10月2日
如土石何?” 把……怎么样
2020年10月2日
语气
23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 事,说:“你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 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 头怎么样呢?”
2020年10月2日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 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 哪里去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都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边。”
2020年10月2日
18
遂 率子孙 荷 担者三夫, 叩 石
于是

敲、凿
垦壤,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用箕畚装土石 京城 氏之 孀妻 ,有 遗男,
15
其妻 献 疑曰:“ 以 君之力,
提出
凭借

不能损魁父之
连……都,加强否定语气
如 太行王屋 何? 把……怎么样
丘, 土堆
2020年10月2日
16
且 况且

置 土石?”
疑问代词, 安放 “哪里”
杂 曰:“投 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 都,共同 相当于“之于”
北。”
2020年10月2日
17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