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合集下载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2010年07月23日 11时18分00秒来源:云南网.建设“两强一堡”推进科学发展■在桥头堡建设中,既要注重作为客体的物质和制度的建设,也要注重作为主体的人和组织的精神建设。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桥头堡建设体现的精神,二是桥头堡建设应当具有的精神。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是凝聚人心、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将以积极的能动性促进桥头堡建设。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是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和地区发展的态势而形成的科学判断,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云南多年来致力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提升,有着客观的现实基础;是对南方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友谊和文明以及云南各族人民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与邻为善的传统的延续和光大,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桥头堡建设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统一体桥头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

其中,物质建设是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的载体和基础。

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成为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

制度建设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手段和保障。

建设桥头堡,必然要求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对外交流的各种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建设,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

精神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关键和灵魂。

桥头堡建设进一步把云南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借以向东南亚南亚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开放、友好、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

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 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保障

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 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保障

从 国内看 , 是对 外经 贸 合作 中行 业 规范 缺 失 , 价竞 一 低
销 、 性竞 争在 很 大程度 上影 响 了 出 口企 业 的发 展 , 成 了 恶 形 恶性 循环 。二 是我 国社 会信 用 制度 不完 善 , 分企 业 、 人 部 个
好 、领会 好 ,创 造性 执 行好 国家 和我 省 现有 的对 外开 放政
府 为 主导 的 企业 “ 出去 ” 走 的配套 公共 服 务 体 系 尚未 建 立 ,
综 合金 融配 套服 务严 重不 足 , 约了企 业 “ 出去 ” “ 制 走 和 引进
来” 的步伐 。 同时 , 南作 为边 疆 、 云 民族 、 发达 省份 , 欠 在对东 南亚 、 南亚 开放 方 面有其 特殊 情况 , 如果 “ 刀 切 ” 一 执行 国家 财政 、 收 、 税 金融投 资 、 口岸通关 等 政策 , 很难适 应 开放 的扩 大 。因此 , 快 完善 我省 扩大对 外 开放 的政 策 , 能 为桥头 尽 才 堡 建设 提供 有力 保 障。
策, 从政 策 中找 到新 的机 遇和 突破 口, 仍是 云 南扩 大对 外开
2ol 9 o-

2 1
放最 紧迫 、 最现 实 的问题 。
二 、 进 合 作机制 的 对接 , 力消除 对 外 开放 的制 度性 促 努
的对 外 开放 良好形 象 。
障碍 。促 进合 作机 制 的对接 是消 除 合作 中制 度 性障 碍 的重 要途 径 。 省要充 分考 虑 沿边 开放 与沿 海开 放 的区 别 、 我 向发
低、 开放效 益 不高 、 外开 放带 动全 省经 济 社会 又好 又快发 对
展 的能 力不 强 。制约 云南 扩 大开放 的 因素 主要 体 现在 以下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5.06•【文号】国发[2011]11号•【施行日期】2011.05.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现就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一)基础条件。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

但是,云南省也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做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

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省今年组织工作重点解读

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省今年组织工作重点解读
力、 新力。 创
【 实施 背景 】 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科 也是 一
项长期 的任 务 。 继续按 照 中央要 求和 省委提 出的 “ 要 促进 科 学发展 、 维护 边疆安 宁 、 增进 民族 团结 、 建和 谐 云 南” 目 构 的 标, 思想 更加 重视 , 导更加 有 力 , 领 工作 更加 扎 实, 学 习 实 使
【 主要 措施 】加 大对 干部 教 育 培训 力度 要 着力 抓 好 以 下几 方 面工作 :一 要进 一步 加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理 论体 系教育 。 要组织 干部深入 学习 马列 主义 、 东思想 、 毛泽 邓小平 理论 、三个 代表 ” “ 重要 思想 以及 科学 发展 观 , 系统 掌握 中 国 特色 社 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 , 坚定 理想 信 念 , 增强 宗 旨意识 , 提 高廉 洁从政 的 自觉性 ,模 范学 习践 行社 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体 系 。二 要继 续组 织实 施 “ 大培 训工 程 ” 十 。抓 好 关键 岗位 干 部 、 备 干部 、 数 民族 干 部 、 后 少 紧缺 急 需人 才教 育 培训 , 大 加 农 村实 用人 才 的培训 力度 ,继 续加 强 云南农 村 干部 学 院建 设 , 点抓 好换 届后 村党 组织 书记 的培 训 。 重 三要 深入 推进 干 部 自主选 学 和在 线学 习 。根 据 干部履 职 和成 长需 求 确定 培 训 内容 和方 法 , 扩大 学 习覆盖 面 , 一步 改善 干部 在 线学 习 进 的办学 条件 , 高教 学质 量 。 提 四要 积极 推进 干部 教育 培训 体 制机 制改 革 。 索建 立培 训经 费跟 着干 部走 、 着项 目走 的 探 跟 管理 办法 ;全 面推 行晋 升副 县级 领导 职 务资 格基 本知 识考 试制 度 , 索实行 干部 培训 积分 制度 等 。 要加 强干 部教 育 探 五 培训 的统 筹规 划 。研究 制 定我 省(o o 22 年干 部教 育 培 ( l一00 2 训改 革纲要 》 。

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点: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 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 二是依托
重点 城市 和 内外 通道 , 优化 区域 发展布 局 ; 是加 强 经 贸交 三 流合 作 , 面提 升开 放 水平 ; 全 四是 立 足 资源 和 区 位优 势 , 建 设 外 向型特色 产业 基地 ; 是加 强生 态建设 和环境 保 护 , 五 实
督 促检 查桥 头堡 建设 的进展 情 况 , 总结 和推 广成 功经 验 , 查
找 不 足并加 强对 薄弱 环节 的指 导 ,紧紧抓 住桥 头 堡建 设 这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五是我 国民族团结进步 、 边疆繁荣稳定
的示 范 区 。
重 大历史 机遇 ,努 力推 动全 省经济 社会 发 展和 对外 开放 常委 会原 则 同意 《 云南 省加 快建 设 我 国面 向西 南开 放
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发展, 力争“ 十二五” 末实现
文化 产 业增加 值 占G PL %的 |标 ; D [重8 ' ] 以影 视精 品创 作 牛 产为 突破 口, 推动 一批 文艺精 品 的创作 生产 ; 加强 政策 支撑 和保 障 力度 , 不断 完 善政 策体 系 , 大财 政 投入 力 度 , 实 加 落 社会 保 障措 施 , 宽 资 本准 人 条件 , 放 拓宽 转 岗途 径 , 善 1 完 一 商登 记政 策 ; 强组 织领 导 , 对 文化 体制 改革 进 展不 平 加 钊‘
不断迈 上新 台阶 .来自《 意见》 从基础设施建设 、 产业体系完善 、 开放型经济发
展 、 外交 流合 作 、 乡居 民收入 、 对 城 基本 公共 服 务 、 保 障 社会 体 系 、生 态 建 设 和 环 境 保 护 等 方 面 确 立 了 云南 2 1年 至 05 2 2 ̄ 的 发展 目标 , 明确 了7 方 面 的主 要任 务 、 00 并 个 T作 重

浅析中国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国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意义
22 第 期 总 2 期 0年 4 第1 1 4
【 国际贸易】
对外绳
‘‘
浅 析 中 国云南 桥头 堡 " 战略 的现 实 意义
赵 畅
( 云南大 学 国际关 系研 究院 , 云南 昆 明 6 09 ) 5 0 1
[ 摘
要] 云南省地 处 中国与 东南亚及 南亚三 大经济 区的结合部 , 连接 中国、 东南亚和 南亚三大 市场 , 并
发达工业国家的产业转移 , 引进易于形成 产业链 、 附加 高
值及创新能力强 的高科 技项 目。与 此 同时 , 云南 为我 国
放缓 。与此 同时 , 欧洲 等许 多 国外企 业开 始 向我 国进 行
产业转移 , 中国西南 地 区受到 外商 普遍 关注 。 中国周 边
开辟了一条新 的西 向贸 易通 道 , 为我 国其他 各省 区及 沿 线国家的全面合作提供 了一个新 的发展平 台。借助 政策 和平台优势 , 云南 可不断吸纳 国内外 的先进技术 和人才 , 对当地产业进行更新换 代 , 活跃 中高端人才市场 , 用东 利 南亚及南亚两个市场进 行技术开发合作 。 2 .与东南亚 及南 亚 区域 的经 济合 作 可辐 射周 边 经 济, 促进 我国与周边 国家 的互 利合作 云南省位 于我 国西 南边 陲 , 国 内的经贸 往来 存在 与 交通不便和成本过 高等 缺陷 , 它 与东南 亚及 南亚 地 区 但 接壤的地理优势为 云南 对外贸易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以
我国 日益强大 , 美国 和周 边一 些 国家 开始 逐步 对我 国形
弟一克拉 克” 定理 , 一产业 比重在 1 % 以内, 第 0 第二 产业 的比重 转为相对稳定或 有所 下 降 , 第三 产业 比重上 升或 者 相对 稳定 , 则该 国处 于工 业 化后期 阶段 。我 国整 体产 业结构 已逐 渐接近工业 化后 期 阶段 , 南与全 国经 济发 云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颁布,云南省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的“桥头堡”作用及其战略规划,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

记者:我们看到,国务院的这一重要文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请您谈谈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文件的精神实质与关节点。

秦光荣: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总体格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认为,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当前要着重把握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就是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开放。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洋四区”,“一洋”是印度洋,“四区”是指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西亚地区和非洲东部印度洋沿岸国家。

这一区域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区域内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

另一个关键词是“桥头堡”,这本是陆桥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桥”是通道,“头”是前沿,“堡”是基地,“桥头堡”就是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和大窗口的意思。

因此,文件中采用“桥头堡”就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门户,是我国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

此外,“桥头堡”还有另一层意思,与我国东部沿海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面向西南的沿边开放更多的是以“走出去”为主要内容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是促进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包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开放。

记者:“桥头堡”这一关键词形象地概括了云南的区位特征与比较优势。

可以预期,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使云南经济社会跨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而且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用“三把握”建设滇南边防“桥头堡”

用“三把握”建设滇南边防“桥头堡”

用“三把握”建设滇南边防“桥头堡”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历史、把握现实、把握未来,这是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基本理念。

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最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把滇南建成“桥头堡”,对提升国家开放水平和确保国土安全意义重大。

滇南地区,毗邻越南、老挝等国,国境线长,地域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千百年来,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近代政府,都把滇南作为整个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来建设,力求捍卫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确保边防巩固。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不断加强滇南方向的全面建设,并加大开放程度,大力扶持和推动边疆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繁荣、稳定、和谐的边疆社会格局,使滇南成为祖国国境线上展示国力军威的一道亮丽风景,其“桥头堡”战略地位及经济、文化、军事价值日益凸显。

一、从历史上看,滇南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各方矛盾冲突的“敏感点”早在秦朝时,秦始皇就在岭南(泛指大庾岭、始安岭、临贺岭、桂阳岭、揭阳岭等五岭以南的地区)地区设立了桂林(今广西贵港市境)、南海(今广州)、象郡(今广西来宾象州县)三郡,并从内地迁徙50万人到五岭,与越人居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汉武帝时设立了交州,下辖交趾(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今越南广治附近)、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七郡。

后四郡由于文化较高,交通便利,汉族的政治文化影响较强,越族人便逐渐朝着与汉族人融合的方向发展;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由于文化较低,交通不便,受汉族政治文化影响小一些,少数汉人就朝着与越族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秦汉时期,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仍处在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汉朝虽在其地设立郡县,但基本上依俗而治。

郡守、县令的统治很松,基层政权仍掌握在雒王、雒将、雒侯手里,故称其民为雒越。

但是,东汉政府的封建统治,激化了雒将、雒侯与汉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交趾太守苏定的贪赃枉法,更是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

德宏:加快推进黄金口岸建设

德宏:加快推进黄金口岸建设
凤 口岸至缅 甸八 莫公 路等 级 , 加快 跨境 公路 建设 ; 积极 争取 建 立 德宏机 场 国际航 空港 ,使 德宏成 为 中 国拓 展南 亚 航空 市场 的重要 前沿 ; 极 主动 配合 中缅油 气管 道建 设 、 外水 积 境
能 开 发 , 德宏 成 为 中缅 能源 调节 枢纽 。 使
2 o. of 7
赋予特殊的财政 、 税收 、 投资 、 土地 、 贸易以及其他配套产业
磊 盔 3 5
架) 方案 、 作方 案 、 机构 。按 照 省委 、 工 工作 省政 府加 快 桥头 堡“ 通道 , 地 , 台 , 口” 基 平 窗 建设 的总体 部署 , 做 到机 制 努力 健全 , 管理 严 密 , 关 便利 , 动有 力 , 全 州 之 力 , 极 推 通 带 举 积
进 桥 头堡 黄金 口岸建 设工 作 。
“ 德宏 建 成 全 国最 大 的咖 啡 、 果 、 基 地 和 全省 把 坚 柠檬
最 大 的竹产 业 基地 。 这 是德 宏州 近年来 的发展生 物特 色产 ” 业 的 目标 。德宏 州在 整合 巩 固提升粮 食 、 糖 、 叶 、 胶 、 蔗 茶 橡
畜牧 等传统 产业 的基 础上 , 点扶 持发 展竹 子 、 啡 、 重 咖 柠檬 、
澳 洲 坚果 、 油茶 、 核桃 、 麻新 兴生物 特 色优 势产 业 , 成 了 番 形
再 次是有 设想 。德 宏州 正 在积极 争 取 国家把 德 宏作 为
“ 边开 放综 合配 套改革 试验 区” 设立 为 海关 特 殊监 管 区 , 沿 ,
以优 质米 、 咖啡 、 坚果 、 檬等 为重 点 的现代 食 品加工 业 , 柠 以 竹 木 深加 丁 产 品 、 木 家具 为重 点 的竹 木加 _ , 红 T业 以傣药 、

云南桥头堡建设

云南桥头堡建设

桥头堡战略的内涵


建平台,是指通过构建官方和民间的合作 制度,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 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把云南 建设成中国向西南开放的主要平台、我国延边 开放的实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 的先行区。 建基地,是指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 布局,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 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石油化工基地、优 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 旅游目的地。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 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谢谢!
桥头堡战略的内涵


从概念上讲,“桥”含有通道的意思, “头”意味着前沿,“堡”是平台、基 地。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意 味着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 放的通道、平台、基地和窗口,努力把 云南打造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 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加极。
桥头堡战略提出的背景


2、加强对内开发的重要指向:中国西部 大开发的需要 为了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 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得从挖掘内部资源 来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内资源的开 发力度。云南作为中国西南沿边的一个 重要省区,既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完成自 身建设发展的繁重任务,又要以其特殊 的区位为整个西部大开发做出重要的贡 献。
桥头堡建设启动以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一年来,桥头堡建设呈现出投入力度加大、增长速度加快、质量 效益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对外开放正逐渐由“边缘”转 变成“前沿”,区域合作逐渐由“参与”转变成“领头”,各项建设 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一中心、八入滇、四出境”,铁路网构建快速推进 “一中心”指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是云南铁路网的核心,也 是我国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与国内铁路网相连接的重要枢纽。 “八入滇”,指进入云南的滇藏、成昆、渝昆、内昆、南昆、贵昆、 沪昆、云桂等八条大能力铁路。 “四出境”,指泛亚铁路东线中国至越南铁路、中线中国经老挝至泰 国铁路、西线中国至缅甸铁路以及中国经缅甸至南亚的中缅印铁路。 2011年5月,中老铁路建设联合筹备工作组成立,磨憨——老挝万象 段建设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中印缅铁路到雷多后,与南亚铁路网全部 贯通,这是中国通往南亚的最便捷陆上通道,构成第三欧亚大陆桥基 本框架。

桥头堡建设

桥头堡建设

建设“桥头堡”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思路,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推进,也是对云南区位优势的高度概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桥头堡”战略,标志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开放方向和开放重点上的重大推进。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对云南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对云南的最大支持。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云南要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一总体要求表明,向西南开放不仅仅是云南省的事,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云南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做好服务。

同时,云南省也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实施“桥头堡”建设,以“桥头堡”战略统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的全方位支持,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具备能动性的要素,人不仅具有内容无限丰富的需求,而且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

只有更新人才观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在实践中使人的潜能充分得以发挥,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州工商局党组要求全州工商部门以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为契机,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紧紧围绕“四个统一”和省工商局党组“三个到位”、“六个好”工作目标,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监管、高效能服务、高水平维权,不断提高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联西南、西北和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是加快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改造,加快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二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点轴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将增强云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辐射功能。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将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个经济区及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则是有利于加快沿线开发、承担向西南开放,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通道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谈“桥头堡”建设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谈“桥头堡”建设

“ 桥头 堡 ”应 为 我 国树 立 一个 充 满 了生态 环 境魅 力 、 , 多元 文化 相 互 尊 重 和谐 共 存 的 “ 彩 云 南 ” 象 , 七 形 让 人 们 通过云 南 认 识 我 国在 这 些 方 面 的亮 点 。而 云南
独具特色优势的诸如民族学、 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
等方面 的优势
桥 头堡建 设是 国策 , 提升 到 国家 的战 略高 度来 要 认识 , 样 , 这 如何 树 立 我 国更 好 的 国际形 象 就是 其 中
的重要 一环 , 国家形 象关 系 到我 国在原 有基 础 上进 一
把 云南建 成 我 国向西南 开放 的重要 桥 头堡 , 党 是 和 国家 在新 时期推 进我 国陆 上开 放 、 升沿 边 开放水 提
的对外 交流 , 可 以从 中起 到穿 针 引线 和搭 建桥 梁 的 则 作 用 。20 09年在 昆 明 召 开 的 “ 际人 类 学 与 民族 学 国
省将可以把服务 国家周边外交大局 与建设 国际大通
道二 者更好 地 结合 起 来 。利 用 云南 的独 特 区位 优 势 和其 他 优 势 , 我 国 的 对 外 开 放 起 到 更 为 重 要 的 为
民族 文化 强省 和 中国面 向西南 开放 的桥头 堡 ” 几个 这 云南省 委八 届八 次 全 委会 工 作 报告 中所 提 出 的战 略
中前沿 性 、 重要 性 和带 动 性 的 作 用 , 云 南 带 来 了新 给
的发展 机遇 。
云南 省 地 处祖 国西 南 角 , 东 南 亚 、 亚 次 大陆 与 南
中图分类 号 :8 7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4 69 (00 0 — 00 — 1 D 2 .4 A 17 m 3 2 2 1 ) 3 o 1 8

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从 陆路沟 通 印度 洋 的 国际大 通道 , 发 展壮 大 通道 经 济, 强 化 与 印度 洋 沿 岸 国家 的人 文交 流 与合 作 , 是 云南 成为 我 国通往 印度洋 沿 岸 国家 的交 通 枢纽 、 物 资集 散地 与贸 易 中心 。
“ 云南 要统 筹对 内对 外 开 放 , 一方面要加强同国 内
举措 ,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不断 提升 沿边 开放 的质量 和水平 , 使 云 南成 为 我 国
向西 南开放 的重 要 桥 头堡 。 ” 2 0 1 0年 1 0月 , 云 南省 委、 省 政府 把建设 桥 头堡 作为 云南 省“ 十二 五 ” 规 划
( 一)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进行讨 论 , 并 提 交 党 中 央 。2 0 1 1年 3月 , 第 十 一届 全 国人 大第 四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了 将 云南 建 成 向西 南开放 的重要桥 头堡 列入 中国“ 十二 五 ” 规划纲 要 。
作者 简介 : 张怀志 , 聂玉梅 , 云南师范大学 区域经济学在读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 区域经济学 。 2 6
《 决策咨询) ) 2 0 1 3年 ・ 第 1 期
( 二) 有 利于 不断 深化 我 国与 西南 周边 国家
的互利合作
建设 面 向西 南 开 放 桥 头 堡 将 推 进 我 国面 向印 度洋开放 , 不 断 深化 我 国 与东 南 亚 、 南 亚 及 西 亚 等 国家 互利 共赢 合 作 , 促 进 我 国 与西 南周 边 国家 共 同
重 大决 定 , 是 进 一 步统 筹 国 内发 展 和对 外 开 放 、 促 进 区域经 济协 调 发 展 和 边 疆 长 治 久 安 的 重 大 战 略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西南转移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西南转移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西南转移西南大开放“总动员”中国对外开放战略20世纪“向东看”,21世纪应实施“向西看”,其中重要方位之一即从中国西南方向面向印度洋地区为主的对外开放,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邓久翔杨跃萍云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1月29日,刚刚结束的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重点对加快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了全面部署。

这是对11月初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贯彻“总动员令”。

这个时刻,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思路,已两年有余。

历史,又一次将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面向印度洋的大开放这份《意见》提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国家将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桥头堡’就是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和大窗口,是我国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解读说,“面向西南开放”,就是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开放。

这一区域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区域内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

在他看来,“桥头堡这一重大战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为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提供了条件,为云南与西南乃至全国各省区市开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意见》明确强调,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陆上大通道。

”同时,桥头堡还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物流金融建设

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物流金融建设

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物流金融建设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物流金融建设一、绪论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能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十二五”规划正式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桥头堡”对拓展中国对外开放腹地和空间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能够促进沿边地区优化开发,促进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各生产资料的互递、传输,实现多企业对接,人才增长,增强其对腹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提高云南外部竞争能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有效推动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经济交流,更好地服务于云南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云南也可由中国物流体系的发展末端跃升为对外物流系统的前沿阵地。

从长远来看,云南将成为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东南亚经济区物流中心,更是打通和建立我国连接西亚地区以至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洋大通道的关键起点,这些都意味着云南省面临着发展成为国际区域贸易物流组织中心的机遇。

物流要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而物流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衍生品,是现今信息化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供应商、采购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多方盈利的利润增长点。

物流金融涵盖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穿着物流企业全程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和效率运作。

物流企业要占领市场的高地也需要对成本核算加以精确的控制。

而物流成本管理应建立在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之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要考虑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追求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最优。

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商业浪潮中站稳,更必须融合市场,顺应市场,不断挖掘物流人才,建立信息化、生态化、区域化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深入学习桥头堡战略

深入学习桥头堡战略

深入学习桥头堡战略“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当时规划的背景、条件已发生了重大转变,滇中4兄弟州市迫切需要找到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

2009年,《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0年,《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毫无疑问,从“滇中城市群”到“滇中城市经济圈”,意味着滇中4兄弟州市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地缘上的贴近,而是走向了运用经济手段融合和调整市场要素,构建有机互动的联系体,从而使真正实现“同城效应”成为可能。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滇中城市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省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进而打造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域、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支撑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滇中4兄弟州市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明显传递着加速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迫切心情。

昆明市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泛亚合作,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合作,推动滇中经济区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地区及川滇黔10地州市间的区域合作;玉溪市提出要推进区域合作,加快昆玉一体化进程,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楚雄州提出要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坚持以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为取向;曲靖市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和云南发展大局,在滇中城市经济群建设中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依托内力、借用外力,构建珠江源经济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具体要求。

建设一个开放的桥头堡,不仅是云南的事,也是大西南的事、国家的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国家间的公共外交,维护和加强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云南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跨境友好交往优势;有利于深入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方针,不断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加快云南对外开放步伐,增强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

桥头堡建设任务艰巨,需要紧紧抓住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以及南亚国家合作深入发展的机遇,需要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对外合作、重点投入等方面全面统筹协调。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构建和谐社会同组织工作有内在联系,组织部门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高,对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还不深,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还不多,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因此,要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

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培训,进一步加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与各项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切实提高干部队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协调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工作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的结构和功能,对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必须把那些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实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潜心处理化解各类矛盾,善于调动积极因素搞发展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特别要充实一批知识层次高、开拓能力强、具有现代眼光的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工作需要的人,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放到重要位置,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风。

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体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干部政绩和发展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将考核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

在考核中,既看经济建设成果,又看社会进步;既看硬环境的加强,也看软环境的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后续效应和潜力;既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情况,又看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是否良好,从而引导各级各地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谋发展、抓落实。

要加强考核成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使实绩突出的受到褒奖,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损害群众利益的受到惩戒,让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用到促进和谐发展上。

二、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知识、能力、业绩和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

要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营造鼓励、支持、激发人们干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管理。

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把优秀人才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同心同德进行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有效盘活人才总量,大力提升人才素质,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

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制“十一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切实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教育和使用。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打破体制障碍,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不同单位和地方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积极探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制定灵活的政策,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既大力引进用好外来人才,又重视用好本地现有人才。

建立健全与业绩密切相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依靠“人才洼地”托起“发展高地”。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因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抓好基层,打好基础。

要让广大党员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通过加
强政策形势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要注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壮大党员队伍。

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让他们主动地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党员,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

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

着眼于夯实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增强社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密切关系的功能。

着眼于企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党对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