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3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七号)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统筹谋划、制度引领、优势培育、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四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拓展欧洲、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外市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
第五条自治区建立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推动、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2010年07月23日 11时18分00秒来源:云南网.建设“两强一堡”推进科学发展■在桥头堡建设中,既要注重作为客体的物质和制度的建设,也要注重作为主体的人和组织的精神建设。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桥头堡建设体现的精神,二是桥头堡建设应当具有的精神。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是凝聚人心、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将以积极的能动性促进桥头堡建设。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是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和地区发展的态势而形成的科学判断,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云南多年来致力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提升,有着客观的现实基础;是对南方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友谊和文明以及云南各族人民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与邻为善的传统的延续和光大,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桥头堡建设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统一体桥头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
其中,物质建设是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的载体和基础。
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成为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
制度建设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手段和保障。
建设桥头堡,必然要求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对外交流的各种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建设,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
精神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关键和灵魂。
桥头堡建设进一步把云南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借以向东南亚南亚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开放、友好、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
(2020年编辑)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
“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战略地位的最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开放发展全局的关键举措,事关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云南小康、沿边腾飞、西南周边和谐。
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
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
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绿色桥头堡建设
抓实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着力打造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绿色桥头堡”沧源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界中段,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多人,佤族占85.1%,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国境线全长147.083公里,有大小出口通道30多条,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县城距缅北重要城市腊戌仅200公里,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
解放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
在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对外开放地理位置优越,土地、气候、矿产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优势。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战略中,我们将坚持“绿色经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放和谐”四位一体,努力把沧源建成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绿色“桥头堡”。
一、发展绿色经济,全力打造生态良好、景美民富的“生态桥头堡”。
沧源具有人少地多、土壤肥沃、雨量丰沛、生物多样的特点,有发展绿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劣势是交通不便、劳动力素质不高。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县委、政府提出了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到2010年完成种植50万亩核桃、50万亩竹子、12万亩茶叶、12万亩橡胶、12万亩甘蔗和14万亩木薯、烤烟、生物药材,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10亩以上,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倾尽全力组织实施。
到目前为止,核桃、竹子、茶叶、甘蔗、橡胶和木薯、烤烟的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4万亩、3.1万亩、9.5万亩、8.5万亩、8.2万亩和1.36万亩、0.16万亩分别增长到目前的50万亩、47万亩、12万亩、12万亩、14万亩和3.78万亩、1.5万亩,膏桐、紫胶、杉木、西楠桦等其他经济林和用材林近50万亩,农民人均10亩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的目标已经实现。
桥头堡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条件
云 南 在 文 化 上 也 成 了 中 国 面 向 西 南 甚 至 面 向 世 界 的 “ 头 堡 ” 面 对 日本 大 举 入 侵 ,华 北 桥 。
等 大 片 国 土 沦 陷 ,北 大 、清 华 、南 开 三 校 师
生 长 途 迁 徙 举 校 南 迁 ,三 校 联 合 在 昆 明 组 建
等 地 区 的 经 济 文 化 民 族 联 系 起 来 。 《 记》 史
,
i f汉 习 楼 船 、 汉 将 郭 昌 三 击 昆 明 族 -
( 住 在 居
( 印度) 古
品 展 等 合 作 的 平 台 。 20 0 9年 2月 , 腾 冲 机 场 正 式 通 航 。 同 时 ,全 省 高 速 公 路 通 边 达 海 ,
投 入 近 10 0 0亿 元 推 进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国 际 大 通 道 初 具 雏 形 ; 开 通 了 4条 通 往 越 南
的 输 电 线 路 ,并 开 始 给 越 南 、缅 甸 、老 挝
等 周 边 地 区送 电 ; 开 展 了 一 系 列 对 外 交 流 , 搭 建 起 了 中 国 南 亚 商 务 论 坛 、南 亚 国 家 商
功 劳 。 在 中 国 东 部 沿 海 被 日军 封 锁 后 , 滇 缅
公 路 几 乎 是 中 国 与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力 量 联 络 的
凸显 了 云 南 作 为 我 国 通 向 东 南 亚 、南 亚 、 西 亚 以 及 东 非 国 际 大 通 道 的 地 缘 和 区 位 优 势 ,建 设 桥 头 堡 可 谓 瓜 熟 蒂 落 。 近 年 来 ,
通 运 输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成 就 及 城 市 群 建 设 成
云南桥头堡建设
●腾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献名邦”、“礼仪之乡” 和“文化大县”之称,在历史上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边关重镇。 ●600多年前,腾冲首开世界翡翠加工先河,并成为西南最大的 珠宝玉石集散地。数百年后腾冲依然是重要的翡翠加工交易地, 因此又得名翡翠城。
●如今,随着腾冲旅游业的日渐兴起、对外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大、 一大批外来企业的进驻投资开发以及桥头堡建设的加快推进,腾 冲更加引人关注。
旅游资源独特,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 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为国内罕见。还有北海湿地、和顺侨乡、云峰山、 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高黎贡山等一大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文化积淀厚重,腾越文化闪烁灿烂。 长期以来,腾冲在与外界交往中,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异域文化、边 突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 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县内人文景观众多, 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打造“无障碍旅游”,推动区域旅游业 的共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试行人民币区域性跨境结算,形成多 有在中国乡村藏书量最多的和顺图书馆,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滇西抗日纪念馆 ――国殇墓园, 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电子金融合作体系;积极培育股票、债券、保险 有蜀身毒道遗址。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生物产业
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后续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迅速 近年来,腾 冲县不断加大生物产业调整力度,加快生物产业化步伐。根据我县气候、 坚持“适度增加容积率、坚决降低建筑密度, 土地等资源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产业,力求最佳适应,把资源 留住田园风光、做足生态空间”的理念,按 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几年的努力,“粮食、烤烟、茶叶、畜牧、油料 照打造高品质景区的标准来抓城市建设,规 (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六大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以蔬菜、 划建设35平方公里、可容纳30万人口的县 淡水养殖、中药材种植、园林绿化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城。继续实施城市风貌“六项工程”,不断 生物资源产业化步伐加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把发展特色生物 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 产业与全县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工业的理念谋划生物产业,围绕 位、提高管理水平,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农产品加工升值实行全程产业化,培育了腾冲县赢兴商贸公司云腾饵丝厂、 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坚持“跳跃式布局、组 腾冲县合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双虹油业有限公司、腾冲县清凉山 团式建设”的城镇化发展思路,跳出县城, 茶厂有限责任公司、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台茶艾爱摩拉 在条件具备的乡镇,依托项目规划建设一批 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四馨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晓红食品 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城镇组团,重点打造 厂等涉及粮油、茶叶、果脯、蔬菜、乳制品等加工企业,产业集群初具雏 15个以上配套精品酒店、温泉SPA、户外运 形。建立了企农联营机制。以茶叶、饵丝、果脯、植物油、腊腌菜、水牛 动等休闲度假产品,可接待高端游客的旅游 奶、粮食、制药等产业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到 246个。 小镇,形成功能互补的小城镇群。坚持用城 镇化视野推进新农村建设
云南桥头堡建设
桥头堡战略的内涵
建平台,是指通过构建官方和民间的合作 制度,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 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把云南 建设成中国向西南开放的主要平台、我国延边 开放的实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 的先行区。 建基地,是指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 布局,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 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石油化工基地、优 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 旅游目的地。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 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谢谢!
桥头堡战略的内涵
从概念上讲,“桥”含有通道的意思, “头”意味着前沿,“堡”是平台、基 地。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意 味着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 放的通道、平台、基地和窗口,努力把 云南打造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 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加极。
桥头堡战略提出的背景
2、加强对内开发的重要指向:中国西部 大开发的需要 为了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 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得从挖掘内部资源 来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内资源的开 发力度。云南作为中国西南沿边的一个 重要省区,既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完成自 身建设发展的繁重任务,又要以其特殊 的区位为整个西部大开发做出重要的贡 献。
桥头堡建设启动以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一年来,桥头堡建设呈现出投入力度加大、增长速度加快、质量 效益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对外开放正逐渐由“边缘”转 变成“前沿”,区域合作逐渐由“参与”转变成“领头”,各项建设 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一中心、八入滇、四出境”,铁路网构建快速推进 “一中心”指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是云南铁路网的核心,也 是我国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与国内铁路网相连接的重要枢纽。 “八入滇”,指进入云南的滇藏、成昆、渝昆、内昆、南昆、贵昆、 沪昆、云桂等八条大能力铁路。 “四出境”,指泛亚铁路东线中国至越南铁路、中线中国经老挝至泰 国铁路、西线中国至缅甸铁路以及中国经缅甸至南亚的中缅印铁路。 2011年5月,中老铁路建设联合筹备工作组成立,磨憨——老挝万象 段建设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中印缅铁路到雷多后,与南亚铁路网全部 贯通,这是中国通往南亚的最便捷陆上通道,构成第三欧亚大陆桥基 本框架。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制度措施
各地区应当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优化充实盟市、旗县(市、区)招商引资机构,健全完善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细化具体措施,统筹做好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开展与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桥头堡建设文档
“桥头堡”战略与我国面向西南开放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年,也是实施“桥头堡”建设的关键年。
实施“桥头堡”战略,对于云南、对于我国,仍至于对整个东南亚、南亚来讲都是一件大事。
如何在实施“桥头堡”战略中更好地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充分地体现人民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为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名警察都应该认真思想、认真分析、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的严肃课题。
因此,认真了解“桥头堡”战略的有关知识,就成了人民警察从根本上弄清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重要环节。
一、“桥头堡”战略的背景“桥头堡”战略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桥头堡”战略等问题,是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的重大问题。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云南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第一次从国家经济建设和我国整个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高度提出桥头堡建设)。
为我省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制定发展规划中),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桥头堡”建设放在全国经济建设,仍至整个东南亚、南亚诸国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来规划、来思谋,来推进,使之成为了一项带有国际性经济建设战略规划。
2009年12月,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正式明确了建设云南桥头堡的“两强一堡”战略(注:省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成为我省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云南省的教育、科研、旅游、能源、交通、环保、民族文化等领域,总计投入4.5万亿元资金,支持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力争到2020年将云南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谈“桥头堡”建设
“ 桥头 堡 ”应 为 我 国树 立 一个 充 满 了生态 环 境魅 力 、 , 多元 文化 相 互 尊 重 和谐 共 存 的 “ 彩 云 南 ” 象 , 七 形 让 人 们 通过云 南 认 识 我 国在 这 些 方 面 的亮 点 。而 云南
独具特色优势的诸如民族学、 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
等方面 的优势
桥 头堡建 设是 国策 , 提升 到 国家 的战 略高 度来 要 认识 , 样 , 这 如何 树 立 我 国更 好 的 国际形 象 就是 其 中
的重要 一环 , 国家形 象关 系 到我 国在原 有基 础 上进 一
把 云南建 成 我 国向西南 开放 的重要 桥 头堡 , 党 是 和 国家 在新 时期推 进我 国陆 上开 放 、 升沿 边 开放水 提
的对外 交流 , 可 以从 中起 到穿 针 引线 和搭 建桥 梁 的 则 作 用 。20 09年在 昆 明 召 开 的 “ 际人 类 学 与 民族 学 国
省将可以把服务 国家周边外交大局 与建设 国际大通
道二 者更好 地 结合 起 来 。利 用 云南 的独 特 区位 优 势 和其 他 优 势 , 我 国 的 对 外 开 放 起 到 更 为 重 要 的 为
民族 文化 强省 和 中国面 向西南 开放 的桥头 堡 ” 几个 这 云南省 委八 届八 次 全 委会 工 作 报告 中所 提 出 的战 略
中前沿 性 、 重要 性 和带 动 性 的 作 用 , 云 南 带 来 了新 给
的发展 机遇 。
云南 省 地 处祖 国西 南 角 , 东 南 亚 、 亚 次 大陆 与 南
中图分类 号 :8 7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4 69 (00 0 — 00 — 1 D 2 .4 A 17 m 3 2 2 1 ) 3 o 1 8
云南桥头堡战略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概述云南“桥头堡”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2011---2015年第一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是第二阶段,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
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
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
构建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桥头堡建设被确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对于桥头堡建设的内涵,顾朝曦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按照字面意思,‘桥’‘头’‘堡’可以理解为大通道、大前沿、大基地。
而其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就是:建设一条通道,即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贸易大通道;形成两个基地,即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商品基地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即通过进一步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重要展会,把云南建成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
”对于大通道建设,顾朝曦在许多场合作出过这样的论述:“直达印度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调研报告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了解北方地区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2.分析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和劣势;
3.探索如何利用重要桥头堡促进北方地区对外开放。
调研方法:
1.收集北方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2.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座谈和访谈;
3.实地考察北方地区的重点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调研结果:
1.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2.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北方地区交通运输状况不佳,对外交流和贸易存在障碍;
4.北方地区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具备一定的对外开放条件;
5.北方地区存在对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需求。
建议:
1.加大对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2.鼓励外资进入北方地区,支持当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3.加强对北方地区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4.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合作。
结论:
在北方地区建设重要桥头堡,加强对外开放,可以带动当地经
济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政策举措,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实现国际化的新跨越
性 、 局 性 。“ 头 堡 ” 略看 似 一 个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建 设 , 涉 及 到 经 济 社 会 的方 方 面 面 , 全 桥 战 但 高 等 教 育 不 仅 要 参 与 , 且 要 先 行 。大理 学 院一 定 要 借 “ 头 堡 ” 而 桥 建设 的 东 风 , 势 而 上 , 乘 深
化 改 革 、 大 开 放 , 高 国际 化 水 平 , 大 理学 院建 设 成 为适 应 “ 头 堡 ” 略 要 求 的人 才 培 扩 提 把 桥 战
养基地 。
具体来讲 就是要 : 、 校 的教育观念要 充分体现服 务“ 头堡 ” 设 的思想 , 校 园内 1学 桥 建 在 广 泛 宣 传 “ 头 堡 ” 略 的 基 本 内容 , 学 校 、 科 和个 人 的发 展 放 到 “ 头 堡 ” 略 的背 景 桥 战 把 学 桥 战
一
、
抢 抓 机 遇 , “ 头堡 ” 略为 指 针 优 化 学 校 的发 展 思 路 以 桥 战
用 云南 “ 头 堡 ” 略 来 审 视 学 校 的办 学 指 导 思 想 及 定 位 , 们 认 为 大理 学 院 的 发 展 思 桥 战 我 路总体符合云南“ 头堡” 桥 建设 的要 求 , 些方 面 还 具 有 前 瞻性 。 如 在 服 务 面 向定 位 上 就 把 有
在 外 语 教 育 中开设 南 亚 、 南 亚 的小 语 种 等 等 。3、 强 教 育 网络 建 设 , 建 教 育 国 际 化 的 东 加 构
信 息 平 台 。 以“ 头 堡 ” 略 为 主 题 加 强 学 科 专 业 建设 , 4、 桥 战 强化 应 用 研 究 , 大 教 育 的 内外 扩
2 “ 头 堡 ” 次 级 中 心 地 位 , 不 仅 意 味 着 云 南 必 须 适 应 由 国 内 的 边 疆 省 份 转 化 为 中 国 面 、桥 的 这
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十个桥头堡”的建议
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十个桥头堡”的建议
1. 创新科技桥头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2. 人才引进桥头堡:制定并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推进人才培养和交流。
3. 绿色环保桥头堡: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4. 金融创新桥头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 公共基础设施桥头堡: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6. 农村发展桥头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7. 医疗卫生桥头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8. 教育创新桥头堡: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工作能力。
9. 文化创意桥头堡: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业,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10. 政务服务桥头堡:加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
“桥头堡”建设中的中国—东盟会计协调问题研究
“桥头堡”建设中的中国—东盟会计协调问题研究【摘要】经济一体化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呼唤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推进中国与东盟会计的协调化,逐步实现地区会计趋同,已成为加强这一地区经贸往来、减少商业用语障碍和成本的有效途径。
文章从“桥头堡”战略的意义出发,引申出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问题,针对中国—东盟会计差异的现状,提出中国—东盟会计多边协调的设想。
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不仅仅是纯粹的会计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利益的选择与权衡问题,并将影响这一地区经济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中国—东盟;多边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作为一项记录技术,不具有意识形态,因此从本质上讲它具有世界性(王凯,1996)。
发展国际投资、促进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发展、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间的收购与兼并以及防范金融风险都呼唤着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高效率、透明度高和可比性强并能为各国接受的国际会计准则,不仅是各国证券监管当局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也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的要求(冯淑萍,2002)。
当然在短期内,想要实现全球的会计准则趋同是不大现实的。
但是在一个区域内,在贸易往来逐渐加强的情况下,实现会计准则的多边协调是可能的。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桥头堡”战略,这必将使中国—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一、“桥头堡”战略的意义由于云南与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四省区为邻、与三个东盟国家毗连,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已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广泛交流合作,因此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时指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这一指示于2010年7月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建设“桥头堡”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使云南成为国家争取外部发展空间的支撑基地,成为国家睦邻友好政策的载体,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建设“桥头堡”是推进西南向外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桥头堡不只是云南一省的对外开放,而是全国对东盟和西南亚各国的全面开放。
桥头堡建设工作总结及重点工作规划
桥头堡建设工作总结及重点工作规划桥头堡建设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
我们成功地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包括土地清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施工等。
我们与各相关部门和团体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当地社区进行交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资金不足、施工延误和环境问题等。
然而,我们通过创新和合理规划,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保持了工程的正常进行。
重点工作规划:在接下来的阶段,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桥头堡建设,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以下是我们的重点工作规划:1. 加强资金管理:我们将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合作伙伴投资和项目融资。
我们将加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施工效率:我们将优化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力,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我们还将加强与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合作,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 健全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4. 加强与社区的沟通:我们将与当地社区保持紧密联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我们将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我们将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我们将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规划,我们相信将能够提高桥头堡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当地社区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机会。
我们将继续努力,实现项目的顺利完成。
桥头堡 实施方案
桥头堡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决定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座桥头堡,以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二、目标。
1. 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桥头堡的建设,减少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2. 改善城市形象,桥头堡的建设将美化城市风景线,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3. 促进经济发展,桥头堡的建设将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三、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根据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状况和城市规划,确定桥头堡的选址,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
2. 环境评估,进行桥头堡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资金筹措,制定桥头堡建设的资金筹措方案,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确保资金到位。
4. 合理施工,制定桥头堡建设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环保。
5. 完善配套,桥头堡建设完成后,完善周边道路、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提升周边环境品质。
6.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市民和游客介绍桥头堡的建设意义和成果,提高社会关注度。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沟通,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2. 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3. 环境保护,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资金监管,对桥头堡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五、预期效果。
1. 交通改善,桥头堡建成后,市中心区域交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通行效率将大幅提高。
2. 城市形象提升,桥头堡的建设将美化城市风景线,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3. 经济带动,桥头堡建设将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六、总结。
桥头堡的建设是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对城市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桥头堡的建设,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桥头堡”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思路,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推进,也是对云南区位优势的高度概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桥头堡”战略,标志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开放方向和开放重点上的重大推进。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对云南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对云南的最大支持。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云南要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一总体要求表明,向西南开放不仅仅是云南省的事,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云南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做好服务。
同时,云南省也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实施“桥头堡”建设,以“桥头堡”战略统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的全方位支持,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具备能动性的要素,人不仅具有内容无限丰富的需求,而且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
只有更新人才观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在实践中使人的潜能充分得以发挥,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州工商局党组要求全州工商部门以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为契机,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紧紧围绕“四个统一”和省工商局党组“三个到位”、“六个好”工作目标,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监管、高效能服务、高水平维权,不断提高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站在工商看工商,看一看自己依法履职是否到位;跳出工商看工商,通过政风行风评议和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问一问经营者、消费者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服务工作是否满意;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角度看工商,查一查自己是否真正落实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站在省局党组的角度看工商,理一理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实现履职到位、工作到位和谋划到位。
一是经济发展与人才支撑的关系。
扬州的发展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大家干出来的,而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大家去干,综观历史,放眼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发展与人才的集聚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是悉悉相关的,没有一个能干事、干成事、干群众满意事的干部团队,扬州新一轮发展的宏伟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经济发展与干部团队,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二是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能力建设如人之内养,它是素质,它是本领,它是内涵,没有能力,何来作为?能力的培养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积聚起来的,时代赋予我们这一批干部历史的重任,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我们要珍惜历史赋予的机遇,在这个舞台上展演威武雄壮和多姿多彩的人生大戏,要以萦绕于心、不绝于怀的意识,把能力的培养和能量的发挥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作风建设如人之外修,可闻之、观之、听之,社会可据之评点,群众可据之评判,艰苦奋斗的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是扬州新一轮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能力需通过作风表现出来,作风需通过能力优化起来,谋干部能力提升之策,思干部作风改进之法,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和干部的共识。
三是干部个人与干部团队的关系。
干成一件事情需要能干事的干部,干成一个繁荣的时代,干成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区域,则需要一个能干事的干部团队。
干部个人强调的是素质、能力和作风,干部团队则是在此基础上再赋予一种精神,因为它强调1+1大于2,因为它要求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因为它有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良好机制,因为它要求有雄才大略的帅才,有能征善战的将才,有注重细节的英才,这个方阵中,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找到定位,都能找到为扬州新一轮发展的舞台。
诚然如之,我们应成为政府文件的“守门员”,行政执法的“监督员”,宏观决策的“报关员”,为扬州新一轮发展甘当法律设计的“桥头堡”,紧守阵地,不负众望。
三是找准落脚点,充分关注“晴雨表”。
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说到底,就是造就一支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真正为民众谋福祉的干部队伍,我们将按照“四民”要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评价好不好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的标杆和落脚点,通过收集群众对政府行为的反馈信息,组织执法评议、开展规范性文件调研、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组织法制宣传,掌握群众对法制工作、对执法部门的民意民声,了解群众所想、所愿、所盼,多做利民便民的善事,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法制走廊”,造就一支践行“四民”理念、符合群众公认标准的政府法制工作团队。
现在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时代,终身教育的时代。
不断学习,不仅是一个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
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既要研究理论,把握学科的全局和前沿;又要不断发现实践中的焦点和热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既进行应然的理性思考,又解决实然的现实的难题;既深化个人的学术造诣,积累学术成果,又提升荣茂职业实务的学术水平和理论质量。
这样,才能担当起政府的“法律权杖,法制屏障,法治智囊”的历史重任。
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充分理解,认识重要性,提高主动性,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在学习内容上,不仅重视业务知识,更要重视政治理论,特别要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提高政治修养,这是立足之根本。
在学习方式上,要多种多样,不仅从书本、媒体上学习,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更要从实践中学习,向他人学习,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学别人的经验,才能持续进步,这是方法之技巧。
二是善于团结,配合协作。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我们机关干部的基本素质。
一是要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
二是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三是营造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四是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做到谦虚一点、微笑一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
三是善于落实,提高执行力。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在工作中,就会只唱高调,不重实效,见到风险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落实又是一种责任。
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才能达到“沸腾的100度”。
落实更是一种能力。
怎样把交给自己的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怎样把领导的意图全面贯彻实现,这既是能力问题,也是落实的观念问题。
四是善于发现,寻找快乐。
热爱本职工作对于工作态度,有积极、乐观、主动,也有消极、悲观、应付。
有的人对于工作消极应付、了无兴趣,有的人积极主动、开拓创新。
诚然,再新鲜、再赋于挑战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变得有些格式化,如果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要学会适应环境,善于发现,更换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快乐的工作态度不但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还会改善工作能力和成绩。
“四个勤于”。
一是勤于做好小事,多经磨练。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先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先做于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如果不愿意做小事,没有做小事的能力和经验积累,岂能承载大事之重、大事之累?对于机关干部来说,善于做小事,做好小事,多经磨练,才能做大事,做好小事就是为一步步走向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勤于自我评价,不断修正。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把自己估计过高,会脱离现实,守着幻想度日,怨天尤人,结果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一事无成。
把自己评估过低,会有自卑感,明明能干得很好的事,也不敢去试。
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自我评价,就不会忘乎所以,瞧不起别人;遇到挫折失败,也不会丧失信心。
三是勤于接受批评,改善自己。
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都会出错。
爱因斯坦说过,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作出的结论都是错的!伟人如他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蝼蚁之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吸取他人的批评意见,改善自己,提高自己。
一个聪明人总会正确对待别人的善意批评,特别是严厉的批评。
他们会把别人的批评看做改进自己工作、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
四是勤于总结,提升自己。
总结,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回顾、思考,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邓小平同志说过,每走一步,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新的问题出来了就抓紧解决。
一个善于总结的人,能在失败中认真分析,及时调整,将失败改造成一笔财富,在总结中赢得工作的成功、事业的辉煌。
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用新的理念审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机遇意识,推进管理创新。
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重新审视原有的各项制度和做法。
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基层,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要转变“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努力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进一步推进现代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为我市工业的经济发展服务,精简办事程序,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以简便快捷的服务,方便群众和企业,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