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blood血液
血液的英文单词
血液的英文单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液态组织,它通过血管系统流动在全身,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每种成分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维持着人体内部的平衡。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血液的英文单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神奇的液体。
1. Blood:血液,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液体。
2. Red blood cells: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组织和器官中的细胞。
3. White blood cells: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消灭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功能的细胞。
4. Platelets:血小板,起着止血和修复损伤血管的作用。
5. Plasma:血浆,是血液中含有水、盐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液体部分。
6. 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负责结合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蛋白质。
7. Blood vessel:血管,是血液通过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8. Circulation:循环,指血液在人体内部不断流动的过程。
9. Coagulation:凝血,是血液在受伤时形成血块的过程,起着止血的作用。
10. Blood type: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将血液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等。
11. Hematopoiesis:造血,是骨髓中生产血液细胞的过程。
12. Anemia:贫血,是由于缺乏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不足导致的一种疾病。
13. Leukemia: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导致白细胞异常增生。
14. Thrombosis:血栓,是在血管内形成的血块,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和缺血。
15. Transfusion:输血,是将捐赠者的血液输送到接受者体内的过程,用于治疗失血等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血液的一些英文单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生理学课件:blood 血液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1. Specific Gravity(比重)
Depending on hematocrit & protein composition
Whole blood:
1.050~1.060
Plasma:
1.025~1.035
Red blood cells:
4. Plasma pH
Normal range: 7.35~7.45 Buffer systems(缓冲系统):
Hematocrit(packed cell volume, 血细胞比容)
the volume of red blood cells as a percentage of centrifuged whole blood
M: 40~50% F: 37~48%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Surrogate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Packed Cell Volume
BLOOD【血液】
Internal environment (内环境)
Body Fluid = 60% of Body Weight (BW)
Extracellular Fluid 1/3, 20% of BW
Plasma 5% of BW
Interstitial Fluid 15% of BW
Intracellular Fluid 2/3, 40% of BW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英文 第三章血液
2.电解质 主要为无机盐:阳离子主要为Na+及少量的 Ca2+、Mg2+等,阴离子主要为Cl-及少量的 HCO3–、HPO42–等。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 酸、氨和胆红素等。 4.其它 • 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 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生 理 性 止 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
本章要求
1. 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 意义。 2.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 3. 了解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和过程。 4. 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与调节。 5. 熟悉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6. 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与过程。 7. 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特点;了解生理性抗 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8. 掌握ABO血型的分型、抗原与抗体和血型鉴定,了解 ABO血型的遗传与分布。 9. 了解Rh血型的分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10. 掌握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 等渗溶液。 如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四)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2.过程: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发生过程一般可 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可辨认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
03生理学-血液
NaCl溶液
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等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水、钠失衡
135 145
等渗(钠)性缺水
(急性缺水)最常见 水钠成比例丧失 血清钠135-150 渗透压290-310 急性缺水 消化液急性丧失
体液大量丧失 急性肠梗阻、烧伤早期
低渗(钠)性缺水 (慢性缺水)
RBC叠连
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120 d。 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 ①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内破坏; ②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窄处, 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 脾脏功能亢进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多可引起脾性贫 血。
红细胞生成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缺氧→肾→EPO→骨髓→刺激骨髓中红细胞 系统的定向干细胞生成原始红细胞,加速决血红 蛋白合成,并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 血液,从而保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 2.雄激素(androgen): 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①直接刺激骨髓,促进幼红细胞分裂繁殖和血红蛋 白合成; ②促进肾分泌EPO; ③促进蛋白质合成。
血气分析三步法(案例)
• • • • 例1.病人的pH为6.80,PCO2为60mmHg,PO2为45mmHg。 第一步: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20mmHg,pH值应降低2×0.08(±0.02)即 为7.24±0.02,但病人实际pH值低于此值,说明存在代谢因 素,而且代谢因素使病人的pH值更偏酸。 • 结论:此病人为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 • • • 例2.病人的pH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生理-第3章-血液(唐四元)
比。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是血浆蛋白) 形成的血浆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极小部分 (1.5mOsm/L,3.3kPa或约25mmHg)。 生理意义: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体液平衡。
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 即每公斤体重有 70—80ml 血液。体重 60 Kg 的人, 血量约为4.2-4.8L。
血量包括:
循环血量——人体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
血量。
贮存血量——小部分滞留在肝、脾、肺和小静脉
处的血量。
*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含有的红 色血红蛋白。 动脉血呈鲜红色(HbO2) 静脉血呈暗红色(HHb) (二) 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 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Hb 的含量成正比。
无机盐类(0.9%):Na+、K+、Ca2+、Mg2+、Cl-、HCO-3
代谢产物(非蛋白氮):尿素、肌酐、尿酸、氨基 酸、多肽等
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 正常值 A/G比值:1.5~2.5:1 血浆蛋白:65-85g/L 白蛋白(albumin)40-48g/L 球蛋白(globumin)15-30g/L 分为α1、α2、 β、γ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溶液中不能透过细 胞膜的溶质颗粒所造成 的渗透压。
血液
第三章血液Blood血液(blood)是一种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因此,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功能。
血液可运送氧、二氧化碳及营养物质到各器官、细胞,同时将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液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吸收和运送热量至体表的方式维持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
血液具有强大的缓冲功能,它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血液的酸碱物质而维持血浆pH的恒定。
血液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血浆中的多种蛋白质,如抗体、补体可消灭细菌及其毒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
血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各种成分及这些成分的理化特性来实现的。
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组成成分或性质发生特征性的变化。
因此,对血液的这些特征性变化的检查在医学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特性The Compon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Basic Components and Volume of Blood)血液由血浆(plasma)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WBC)和血小板(platelet)。
取一定量血液与一定量的抗凝剂混匀后,置血细胞比容管中离心30min(3000r/min),可见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占总体积的50%~60%;下层为深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占总体积的40%~50%,即通常测定的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正常成年男性的Hct 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为55%。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成调节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白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leukocyte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有核,正常年人:(4.0~ 10)×109/L。
白细胞的形态
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
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细胞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⑴屏障作用 ⑵抗凝和抗血栓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2.纤维蛋白吸附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⑵肝素 ⑶蛋白酶C系统: Ⅷa、Ⅴa 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FⅦa-Ⅲ复合物
X→Xa
⑵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Ⅱ → Ⅱa
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Ⅰ→Ⅰ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 Ⅲ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 面
PK
K,胶原,异物
激 活
Ⅻa
Ⅻ
Ⅶa/Ⅲ
Ca2+
Ⅺa
Ⅶ
Ⅸa
Ⅸ
Ca2+ PL
Ⅷa
HK Ⅺ
Ⅷ
①凝
血酶原 酶复合 物形成
Ⅹ
Ⅹa
Ⅹ
磷 脂
Ca2+ PL
Va
V
表
面
Ⅱ
Ⅱa
阶
②凝
血酶原 的激活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㈠数量和形态:
⒈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
⒉数量:正常成人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第三章-血液讲课讲稿
第三章血液血液(blood)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因此,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
血液将从肺获取的氧和从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各器官、细胞,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另一方面,血液又将细胞代谢产生的CO2运送到肺,将其他代谢终产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
血液又具有缓冲功能,它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引起的血浆pH 变化。
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恒定。
因此,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血液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抵抗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反应。
当血液总量或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足时,可造成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疾病可导致血液的成分或性质发生特征性的变化,故临床血液检查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plasma)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
(一)血浆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由于这些溶质和水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血浆中电解质的含量与组织液的基本相同(表3-1)。
临床检测循环血浆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可大致反映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血浆的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从表3-1中可以看出,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含量甚少。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又可进一步将球蛋白区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
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其中白蛋白为40~48g/L,球蛋白为15~30g/L。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外,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样品的采集(血液)
10/8/2020
体内药物分析
8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3. 全血的制备
将采集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但不经离心操作, 保持血浆和血细胞均相状态,即为“全血” (whole blood)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4. 血样的应用
血样主要应用于: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临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2. 血样的制备 (2)血清的制备
采集的静脉血液置试管中,于37℃或室温放置30min~1h。 血液凝固后,用细竹棒或玻璃棒轻轻剥去试管壁上的血饼,再 在2500~3000 r/min离心5~10min,上层淡黄色液体即为血 清(serum)。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样品的采集
制作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因血液中药物浓度可以较好地体现药物浓度和治疗作用之 间的关系,是最为常用的生物样品—分为全血、血浆和血清 1. 血样的采集 一般用注射器直接采集静脉血,每次1~5ml; 动物实验时,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的十分之一。 2. 血样的制备 测定血中药物的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血 清中的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并非指全血。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3. 全血的制备
成
血浆
分
红细胞
有形物质
白细胞 血小板
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液(blood) 3. 全血的制备
某些情况血浆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或血浆浓度低,可用全 血(全血净化较血浆和血清麻烦)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的相关知识
6. 血浆: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plasma)
(四)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中 起关键性作用,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反应过程的启 动物。
(五)血液凝固的负性调控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屏障,抗血小板和抗凝血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 细胞的吞噬作用: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避免向周围扩散,进入
常形态和功能
2)胶体渗透压
(1.3mmol/L,3.3 kPa)
① 概念:
血浆中胶体物质(*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H2O→水肿
② 作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血浆容量
名 词:
1)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2)高渗溶液 高于 3)低渗溶液 低于 4)等张溶液(P48) 能使悬浮的红C保持正常体积和 形状的盐溶液 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
(mmol/L,mOsm/kgH2O,mmHg,kPa)
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意义
(300mmol/L,770kPa,5790mmHg)
1) 晶体渗透压
(298.5mmol/L,766.7kPa)
① 概念
血浆中晶体物质(*NaCl)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
H2O
② 作用:维持 C 内外的水平衡 保持 RBC 正
血红蛋白含量:男:120~160g/L 女:110~150g/L
(二) RBC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意义:通过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表面积与体积比值 决定因素 红C内的粘度 红C膜的弹性
反 正 正
3血液
三、血液作用:
• 具有运输功能
• 具有缓冲功能 • 有利于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 参与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的防御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上层:浅黄色 血浆 中层:白色不透明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和血小板(platelets) 下层:深红色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3、ABO血型的检测
测定血型的方法
(二)Rh血型系统
1、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 2、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
3、Rh血型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三、输血的原则
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 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育龄 期妇女和需反复输血的病人,还 必须使Rh血型相合。 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RBC形态:
正常RBC成双凹碟形,直径约7~8m,中 间薄,周边厚。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行的能力。
与红细胞的双凹碟形有关。
RBC膜的通透性:
RBC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
O2和CO2可自由通过
来源:1)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2)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比较:血浆和组织液相比:晶体渗透压几乎 相等。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小于血浆胶体 渗透压。
由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 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溶酶原是一种蛋白质,可以在许 多组织中合成,以血浆的的含量最 高。
第一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产生: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物:产生:肾小管、集合管内皮 细胞 第三型:激肽释放酶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第三章 血液
2 动物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百分之( )
A 4-6% B 5-9% C 8-10% D 10-12%
思考题:*1 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2 血液是如何维持其酸碱平衡的? 3* 简述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2
血细胞
血液抹片
许多红细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循环血量 贮备血量
贮备库:“滞留”肝、肺、脾、腹腔静脉及皮 下动脉,流动较慢。
失血达总量10%、20%、30%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二)气味
(三)比重 1.040—1.075 RBC﹥WBC﹥血浆 *(四)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99.5%):由血液中的晶体物质(如钠和氯 占80%、K+、Ca2+等和葡萄糖、尿素等)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④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2)Fe2+---------->Fe3+,
高铁血红蛋白 与O2结合 牢固,引起组织细胞严重缺O2。 (3) 硝化细菌 硝酸盐--------------------->亚硝酸盐 Fe2+ -----------> Fe3+
氧化剂
(4)CO中毒:
(5)携带CO2
RBC溶血 及 皱缩
溶血:RBC 在低渗溶液
中,水分会
渗入胞内, 发生膨胀、 破裂,并释 放出血红蛋
白的生理现
象称为~。
*3.悬浮稳定性和沉降率
RBC稳定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其大 小用血沉表示。通常以第 1 小时末RBC沉降距离来表示 RBC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 tation rate,ESR)。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血浆(blood plasma ):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成分。
2、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血凝块会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用离心的方法所测得的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4、胶体/晶体渗透压(colloid/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胶体可溶颗粒形成的渗透压。
5、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 ):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Osm/L6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红细胞在抗凝血液中的沉降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渗透脆性大,抵抗能力小。
8、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9、血型(blood group ):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C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0、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 hemostasis):小血管破损,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11、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的现象。
12、血小板(platelet ):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代谢能力的小块细胞质。
13、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 ):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表面的过程。
14、血小板凝集(platelet aggregation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着。
依赖于纤维蛋白原、钙离子等的参与。
3 血液和软骨解析
血液(blood)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55%)
血浆(plasma):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
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 亮液体(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 含量的测定。
嗜酸性粒细胞 (左: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电镜图)
4 单核细胞(monocyte) 形态:直径14 - 20µm ;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 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 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 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细胞表面有 微绒毛和皱 褶 胞质内有许 多吞噬泡, 颗粒具有溶 酶体样结构
功能: 趋化作用; 吞噬功能(细菌、异物)
人血涂片示中性粒细胞(2叶核;油镜)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
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中性粒细胞电镜图 (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
2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basophil)
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 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 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 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 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可覆盖 在核上。颗粒含组胺, 肝素。胞质中还含有 白三烯。
思考题
•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 关系。 • 试述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 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 试述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 • 试述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试述红骨髓的微细结构和造血诱导微环境 • 简述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和形态变化规律
第5章 软骨和骨
EM
5.淋巴细胞
3血液3(y54)
• 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酶数量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 • • ↓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 ↓ • 网罗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块) Ⅻ启动,全在血中
多 慢、约数分钟
Ⅲ启动,组织和血中 少 快、• 约十几秒钟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
Intravascular Anticoagulants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调节体温 4.参与生理性止血功能 p.48
5.免疫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一)血液的比重
Specific Gravity
(二)血液的黏滞度
Viscosity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小(1.5mmol/L或3.3KPa)
不易通过细胞膜与 毛细血管壁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和维持正常血容量
特点 意义
应用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0.9%NaCl、5%葡萄糖
血管
组织
水 肿(组织液增多) 如:营养不良性水肿 肝病(肝功能障碍)
RBC
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白蛋白↓
如:大失血
红细胞状态
• 约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
<10%
无明显症状
•
•
中等失血
大量失血
20%
> 30%
休克
危及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 55周岁 我国提倡:
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 自愿献血
263-血液(blood)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
第四章血液血液(blood)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在成人循环血容量约5L,占体重的7%。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 lood c ell)组成。
从血管取少量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如肝素或枸橼酸钠),有形成分经自然或离心沉淀后,可分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的液体,称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图4-1)。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p H7.3~7.4,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无机盐、酶、激素和各种代谢产物。
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
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黄色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
图4-1 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比积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形态结构,通常采用Wright或G iemsa染色的血涂片标本。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血像(表4-1)。
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表4-1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第一节血细胞一、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 yte,red blood c 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现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图4-2)。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的这种形态特点(图4-3)。
红细胞的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其携带O2和CO2的功能。
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
图4-2 各种血细胞图4-3 人红细胞扫描电镜像成熟红细胞无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 lob in,Hb),使红细胞呈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
*结构
胞体直径14~20µm,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血小板中央为颗粒区,含有紫蓝色血小板颗粒,周边为透明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有微管和微丝。
*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的过程。
复习思考
题、作业
题
1.血液由什么组成?
2.血细胞有多少种?正常值各是多少?
3.红细胞呈什么形状?有什么结构特点?血红蛋白有什么功能?
4.白细胞根据什么分类?怎样在光镜下区分各种白细胞?
5.各种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产生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
*淋巴细胞功能(详见免疫系统)
强调白细胞为有核的球形细胞,以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进行分类
强调白细胞中该种数量最多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无粒白细胞又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
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结构
呈球形,直径10~12µ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分为2~5叶。
胞质为粉红色,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红色特殊颗粒和少量较大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
*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下次课预习要点
1.肌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
2.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
相当于细胞外基质,含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血浆蛋白中有纤维蛋白原等;
出血时,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相当于纤维);
后者将细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形成血凝块;
血凝块静置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
(二)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数量。
1.红细胞(erythrocyte,RBC)
形态结构
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8.5µm,中央较薄,色浅,周缘较厚,色深。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正常成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如下:
男:120~150g/l女:110~140g/l
功能
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生理特性
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到细菌侵犯处,大量吞噬细菌。
(2)嗜酸性粒细胞
*结构直径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2叶。
*功能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最少
*结构
直径10~12µm。胞质含有大量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嗜碱性颗粒。
*结构
大小不等,直径6~8µm为小淋巴细胞,9~12µm为中淋巴细胞,13~20µm为大淋巴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浅凹,核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
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带,呈嗜碱性(蔚蓝色)。
*分类按发生过程、表面分子免疫功能等不同,可分为三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75%。
强调嗜酸性粒细胞的一般为2叶,但2叶核不一定为嗜酸性粒细胞
强调嗜碱性粒细胞极少,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特殊颗粒的区别;联系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与巨噬细胞相联系
3.血小板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
*结构
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µ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使形态不规则。在血涂片中常常聚集成群。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红细胞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白细胞(4.0~10)×109/l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25~30%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0~300)×109/l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血液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掌握血小板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2.掌握血红蛋白正常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组成
2.红细胞、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测定在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中有一定意义。
红细胞形态结构和正常值
2.白细胞(leukocyte,WBC)
为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过微血管壁到周围组织。
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分为两类: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具有弹性和形态的可变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膜中有一种嵌入蛋白质,决定个体的ABO血型,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大意义。
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溶血。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红细胞在经过肝、脾时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网织红细胞
为外周血中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有残留的核糖体。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血液(blood)
又称外周血,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液态组织,血液约占体重的7%,成人约为5升。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组成。
在体外,经过抗凝处理后的血液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可分为三层:
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