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PPT PPT课件
即《老子· 四十章》所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周易· 乾凿度》所谓的“有 形生于无形”。这类无形无状之物则被 进一步抽象为“气”,认为它是存在于宇 宙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又是宇宙万 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力;气的升降氤氲聚 散运动,造就天地万物,并推动万物的发 展与变化。于是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
医学课件 10
风气 升 散 云气 降 聚
无形之气聚散 形成、毁坏万物
电闪雷鸣 降雨 正常
过大
毁坏万物
产生、滋润万物
医学课件 11
古代先哲们在日常的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 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体验到了风的流动。 云在风的吹动下,或升或降,或聚或散,变化 无穷。天地间的这种升降聚散氤氲(浓郁)之气, 即是云气。风的流动,云的聚散,能引起自然 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风吹云聚,可致雷鸣 闪电和雨,雨水可孕育万物,而雷鸣闪电及狂 风暴雨又可毁坏自然界的万物。由此产生诸多 联想与推理,并萌生出一个理性概念:自然界 的有形质之物皆由风、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变 幻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与毁灭。
一、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三)精气是宇宙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二)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二)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和联系性 (三)阐释人体生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四)对中医学精气神理论构建的影响
3.精气学说的形成和沿革 (1)气与云气说 (2)精气与水地说 (3)精气与“太虚肇基说” (4)本原论 (5)中介说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闻诊方法介绍
听声音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宁静,避 免过度情绪波动。
03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功能特点与分类
脏腑功能特点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和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分类
脏腑按功能特点可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的功能以化生和贮藏精气为主,腑的功能以受盛和传化水谷为主。
中医历史沿革
01
02
03
起源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春 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 本形成。
发展
历经汉、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发展,中医逐 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和实践经验。
传承与创新
近代以来,中医在传承古 代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 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创新发展。
中医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哲学思想的核心,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及疾 病的病因、病机等。
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导致心 神不宁。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 下。
饮食劳逸失调对健康影响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或五味偏嗜,均可使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
劳逸过度
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均可使气血筋骨脏腑失调,导致疾病发 生。
中医基础理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9
❖ 阴虚则热:人体之阴气虚衰,不能制阳,则 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如久病耗阴或素 体阴虚,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 干舌燥、脉细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证。
❖ 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症是虚证,阴虚出现虚 热证,阳虚出现虚寒证。“精气夺则虚。”
医学课件
20
❖ 3)阴阳互损: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 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 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 1)阴阳偏盛:即阴偏盛、阳偏盛,是属于阴 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 盛则寒。”
❖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如温热之邪侵犯人 体,可出现高热、烦躁、面赤、脉数等“阳 胜则热”的热证。由于阳能制约阴,故在阳 气亢盛时必然要消耗和制约机体的阴气,致 使津液减少,而出现脏腑、组织、器官失于 滋润
医学课件
12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结 果。疾病的发生标志着这种协调平衡的破坏, 故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学 说用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医学课件
13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 疾病是由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邪正相争,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和生理功 能失常的结果。而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 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 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 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寒邪、湿邪 为阴。
❖ 4.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其气收敛, 类似秋季肃杀之象,故以金来代表肺脏。
❖ 5.肾藏精,主水,而称为水脏,肾对精 的固藏,有如严冬万物生机潜藏之意, 故以水来代表肾。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课件
(二)自然界及人体的五行分类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 五 五 五五 五 五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味 色 化 气 方季 行 脏腑 体 官 志 液 脉
酸 青 生 风 东春 木 肝胆 筋 目 怒 泪 弦
苦 赤 长 暑 南夏 火 心小 脉 舌 喜 汗 洪 肠
甘 黄 化 湿 中长 土 脾胃 肉 口 思 涎 缓 夏
(1)脑: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髓海 (2)女子胞:主月经、养育胎儿 (3)骨:身体支架,髓之府 (4)脉:血之府 (5)髓:充脑养骨化血
30
4.五脏系统的对应关系
六腑 五体 五志 五官(窍) 五液 五华 五季
肝胆 筋 怒
目
泪 爪春
心 小肠 脉 喜
舌
汗 面夏
脾胃 肉 思
口
涎 唇 长夏
33
2.六淫:淫:浸淫,侵害过度之意。指风、寒、暑、湿、燥、 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又称“六邪”。六淫致病具 有以下特点: (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或两者同时受邪, 都是从外感受,故又称 “外感六淫”。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六淫致病 与季节气候有关。故又称“时令病”。如春季多温病,夏季 多暑(热)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处地区及环境有关。如久居 潮湿地区易感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易患燥热之病。
2.指导治疗:“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 问·至真要大论》)。 (1)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虚则补之 虚热证:滋阴清热,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助阳散寒,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3.药物性能分阴阳
药性 阴阳
阳
四气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内经》 ①理论框架的建立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素问——九卷——81篇
《
黄
帝
内
经
》
162篇
灵枢——九卷——81篇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 对疾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问题。书中许多内容的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进入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 济、 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 空 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这种 大趋势下,古代医学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探讨,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 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 ,创立了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 体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构了统
(2)药物学的起源: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枝叶、
根茎作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发现某 些植物
具有有益、有害、或能消除某些症状的 作用,
这就
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某些植物来治病,
是最早的药物学起源,也是中药以植物 药为主
的原因。同时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 医疗实
(3)针灸术的起源:原始人靠磨制石器作生产工具,
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 使 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解剖 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 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 类疾 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 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 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观 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 效,逐渐摸索出其规律所在,经过反复实践,便得出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方面。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阴阳五行1.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特点。
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等关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方面。
三、脏腑经络1.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脏腑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2.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导感应、抵御病邪等作用。
四、病因病机1.病因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等;外因主要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病等。
2.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等。
五、诊法辨证1.诊法诊法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四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为辨证提供依据。
2.辨证辨证是中医学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辨证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
六、防治原则1.预防预防是中医学的重要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强调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避免病邪;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2.治疗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治则和治法。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精ppt课件
❖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 晦暗的,都属于阴。
.
17
小问题
河南岸河北岸怎么分阴阳? ????
.
18
河南岸为阴, 河北岸为阳。
原因:河的南岸日光照不到,为阴。 河的北岸日光照的到,为阳。
.
19
小知识
带阳的城市有名字有哪些?举例。
洛阳、淮阳、等带阳的城市名字怎么来的?
北—阴(山北、. 阴坡)
15
❖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阳消
4.阴阳的消长 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 。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天
下半夜—x渐消,x渐长—阴中之阳
自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 象相互对立双方的的概括。
.
1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对立
❖ 阴阳互根
❖ 阴阳消长
❖ 阴阳转化
.
12
1.阴阳的对立制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气候变化,人类社会、机体自身, 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
例如:
天·日·明··增长·上·外·动·刚…—阳
地·月·暗··消亡·下·内·静·柔…—阴
举案例:每人1个
自然界
春(湿)—秋(燥) 夏(热)—冬(冷)
.
13
2.阴阳的互根
❖ “阴”“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独立存在。
❖ “阴阳相倚” ❖ “阴阳互根”
❖ “阴”“阳”双方互以对方 为“生”、“化” 的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件】
现
中西药物并用。
代
二、现代时期
中医药学现代化,中西医结合,青蒿素、双黄连制剂、靛红玉、砷 制剂治疗肿瘤,针刺麻醉、中药麻醉,针拔套出白内障,小夹板治疗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乙型脑炎、大面积烧伤等,充分展示了中医 药学的魅力和光辉的发展前景。
中中医医药药学学对对世世界界医医药药学学的的贡贡献献
★朱丹溪,滋阴派,倡导〝相火论〞,认为〝阳常有余,为阴常不足〞,治病善用 养阴清热之法。代表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
1.明•李时珍
2.明•张景岳
3.明•陈司成
明
清
4.明•吴又可
时
期
5.明•赵献可
6.李中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7.人痘接种术:
8.清•王清任
9.温病四大家
★叶天士,温病学派创史人,提出温热发生、发展规律,创立〝卫气营血 辨证〞。代表作《温热论》。
复习思考
1.中医四大经典的指是哪四部医籍?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你知道金元四大家吗?请说出他们的学术观点。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其有何学术成就?
中医基础理论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农银
条件 标志
1.哲学基础 2.自然科学 3.社会科学
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难经 三、伤寒杂病论 三、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一、晋隋唐时期 二、宋金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近代和现代
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张从正,攻邪派,倡导〝攻邪论〞,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主张治 病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提出〝古方不能尽治今病〞的革新观点。代表 作《儒门事亲》《治法心要》。
中医PPT课件
诊断与治疗原则
四诊合参
介绍望、闻、问、切四诊在中医 诊断中的应用,强调四诊合参的 重要性。
治未病思想
介绍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 思想,探讨其在现代医疗保健体 系中的意义。
01 02 03 04
辨证论治
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等。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强调中医治病需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及季节气候等因素进 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方剂分类
按功效分类,如解表剂、清热剂、 泻下剂、祛风湿剂等;按剂型分类, 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常用方剂举例
解表剂
清热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如白虎汤、黄连解毒汤 等,用于治疗里热炽盛
证。
泻下剂
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等,用于治疗便秘或腑
实热结证。
祛风湿剂
如独活寄生汤、羌活胜 湿汤等,用于治疗风湿
02
中药与方剂
Chapter
中药性能及分类
中药性能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中药分类
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 风湿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 果实种子类等;按采收季节分类,如春采茵陈、夏 采薄荷、秋采菊花、冬采款冬等。
健身气功
练习气功可以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达到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的目的。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要 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精神调摄与心理保健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绪波 动,以维持身心健康。
心理保健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自 我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课件
25
引起相侮的原因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一行进行反向克
制。 如:“木亢侮金”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受原来“我克”一行的反向克制。 如:“金虚木侮”
完整版ppt课件
26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 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完整版ppt课件
40
病色与病脉 脏腑病,出现本脏之色、本脏之脉,此为疾病的色脉相符,病情较 轻。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生,表示病情虽重,但病势为顺,预后良好。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克,表示病情严重,病势为逆,预后不良。
完整版ppt课件
41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完整版ppt课件
20
五行制化调节
制,制约;化,化生。
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 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 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 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 “五行制化”,或隔二隔 三调节。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五行制化
如:以火为例
水克火, 火生土以克水; 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造成火的偏衰。
木生火 , 火生土以克水,水生木,木生火; 以保证火不会偏亢。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完整版ppt课件
51
抑木扶土法
是通过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气亢逆、脾虚失运病证的一 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 临床表现
完整版ppt课件
52
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 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临床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 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16
①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损其有余”即“实者泻
之” 阴阳偏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
病治阴。 益水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温热的、明亮的。 阴——相对静止着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
10
阴阳在医学领域: 阳——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的物质和功能统称属于阳 阴——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和功能称属于阴
11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
即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 阴阳制约消长,取得动态平衡—— 叫阴
土→金→水) ——相生、生我我生——母子 相克次序:(抑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克我我 克——所不胜所胜 相乘——克制太过 相侮——反克
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受唯物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 说的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 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 体系。
4
2、形成和发展
《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经验, 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难经》补充 了内经不足一起成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 六经辩证,脏腑辩证 宋《小儿药证直诀》开创 脏腑辩证先河,金元四大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 中医学的内容,明清温病学派创立了三焦辩证 及卫气营血辩证,从而使中医学更完善。
17
②归纳药物性能:
药性:四气:寒 热 温 凉(寒凉为阴,温热为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
1. 五行具有不同物质属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 稼啬,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用五行属性来归类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 3.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 ,是重要的系统 结构观。 5.中医学五行学说: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同 样受到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 学说亦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和乘侮
l.相生与相克
(1)含义:相生,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或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 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 才能在自然界维持其生态平衡,在人体则维持着生理平衡,故说“制则 生化” ( 2)顺序: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2.制化与胜复
(1) 五行的制化调节: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 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 或隔二隔三调节。 制化调节意义: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五行整体制 化调节的自我调控效应,才保证了五行系统结构在正 常情况下的生化运动,并保持着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对于自然界来说,即是维持着正常的生态平衡;对于 人体来说,则是维持着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 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 上向外舒展 引申义:具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 用或性质的事物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原义: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 事物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原义: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义: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取象比类法
以方位配属五行
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 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 日落于西冷,与水的润下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肝气主升—— 而归属于——木, 以五脏配属五行
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
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 肺气主降而——归属于——金,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原义: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义: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原义: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 用或性质的事物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1.取象比类法:根据事物表现出来的现 象所具有的不同属性,与五行属性的相 似性而划分不同类别的方法。 2. 推演络绎法:根据某事物与五行的相 关性,间接推论另一些事物也与五行具 有相关性的方法。
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推演络绎法
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 “目”亦属于木; 心属于火,则心主脉和心开窍于舌的“脉”和 “舌”亦属于火; 如: 脾属于土,则脾主肉和脾开窍于口的“肉”和 “口”亦属于土; 肺属于金,则肺主皮和肺开窍于鼻的“皮”和 “鼻”亦属于金; 肾属于水,则肾主骨和肺开窍耳、二阴的“骨” 和“耳”、“二阴” 属于水。
3.相乘与相侮 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 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而导致的偏盛 偏衰情况
(1)相乘:乘,即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 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 原因: 木克土——木过亢 克土太过 土不足——“木亢乘土”。 ——土虚弱 木相对亢盛克土 土更虚弱——“土虚木乘” 木正常 (2)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 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 亦称反克。如金克木 1.木过于强盛——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即反克称作“木亢 侮金”, 2.金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克称作“金虚 木侮”。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的目的:
(1)概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属性 (2)阐释五脏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 (3)并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某些关系,特别 是阐明人体的系统结构医学模式,对于促进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应用,指导中医临床的 病证分析、诊断和治疗,则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行,运行,运动之意。 五材:指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木、火、土、金、 水,是五行最初的物质来源。
(二) 五行学说:即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 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 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来的系统结构观。论述 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是重要的系统 结构观。
(3)四个方面关系
母子关系(《难经》):指五行中的相生关系 中“生我”与 “我生”关系 “生我” 者—— “母” “我生” 者— —“子” 如以木生火为例 “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 “我生”者为火——火为木之“子”。 ② “所不胜”和“所胜”关系(《内经》):即五行中的相克关系 中“克我”和“我克”即“克我”者——“所不胜” “我克” 者——“所胜”。 例如:以火克金为例“我克”者为金——金为火的“所胜” “克我”者火——火为金的“所不胜”
(2) 五行的胜复调节: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 统结构在反常的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 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 用。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 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其平衡。 胜复调节意义:关于胜复的调节效应,则是通过 胜复调节,可使五行系统结构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即使是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状态时,则亦可通过胜 复的自我调控,继续维持其系统结构整体的相对平衡。 就自然界来说,即是对寒热温凉较大气候变化的自我 调整,这与日月的运行及宇宙规律有关。就人体来说, 则是指因感受外界气候变化或喜怒哀乐刺激所引起的 脏腑一时性偏盛偏衰,经过自我调节而亦能恢复其生 理活动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