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摘要:文艺的社会本质,即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揭示的。

文艺的本质问题是文艺的本体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已有了许多科学的论述,为了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的本来面貌。

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对于文艺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在文艺领域里的运用和发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艺术;劳动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探究文艺源泉提供了正确指南。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这个反映,根本上来说,决定了文艺的内容,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的文学实践都证明,文学艺术只有相对的独立,而没有绝对的独立;文学艺术只有相对的历史,而没有绝对的历史。

同样,文艺的审美方式和审美特点,也不可能是绝对独立的。

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观,并非要文艺作品成为社会生活的机械翻版。

因此,艺术生产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

只有从生产论角度把握文艺的本质才能更科学地阐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之所以一个时期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另一个时期强调文艺的生产性,是根据现实斗争和理论建设整体的需要,从不同层面去探索文艺的本质,而不是根本观点的改变。

它认为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表现形式。

因此它比历史上已有的艺术本质论都要更科学一些,一也更符合艺术实践。

二、浅谈马克思的艺术劳动起源说理论上,“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简称,所谓“艺术起源于劳动”,通常意义是说艺术来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艺术的表现、传达和审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探讨艺术形式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一、艺术形式的本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与艺术作品内容相辅相成的表现形式。

艺术形式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创造、传递、接受和认识的。

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历史性,它不是随意选择或胡乱创造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作者的有意识的艺术创造和表达而形成的。

艺术形式既反映着创作者个人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水平,又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艺术形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还具有一定的功能。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艺术形式的功能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功能。

艺术形式通过表现艺术作品的内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帮助读者、观众理解和认识作品。

2、美学功能。

艺术形式具有美感和审美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3、历史功能。

艺术形式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现象,为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环境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素材。

4、社会功能。

艺术形式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现实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艺术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历史过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艺术形式会发生不同的转变和发展。

艺术形式的演变不是一种单向度的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艺术形式的发展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

同时,为了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艺术形式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四、艺术形式与现代文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现代文艺对艺术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艺术是如何产生的(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进化论”的问题。

1.“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生物学领域内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中这样论述:“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意义的一步……手越来越多的从事于其他活动,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1。

在这个分析中,存在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渐渐成熟的过程,通过直立——手的解放——确定语言的符号性意义——大脑思维及心理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层级的跨越,劳动在创造了人本身之后,通过人的身体与思维建立起与自然对话的关系,进而也产生了艺术,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独特的一种存在方式,随着“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进化应运而生,因此也不难理解在艺术起源理论中关于“劳动论”的思考和分析。

与此同时,正是手的开发对信息的传递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开发。

就舞蹈艺术本体而言,其身体语言,在索绪尔语言学核心内容中涉及的“身体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舞蹈艺术张力的效度问题。

必须明确的是事实上劳动只是通过所应用的传递媒介与艺术建立联结,所以在大脑的进一步发育,思维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进而完成这三个层级的的进化过程。

2.“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这是“进化论”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解释艺术的产生。

也就是说,在社会进化论所提出的问题中,其实存在着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不对等追求、满足的问题,从而带来了艺术概念上的“灵”与“肉”的两难境地。

如果暂且预设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分析平台,不考虑其他方面的综合影响因素,物质方面的低级生存方式——高级生存方式,精神方面的低级思维——高级思维,这四种因素在整体的进化上需要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衍生的关系建构,并且这个关系是辩证的。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1. 引言1.1 文艺学的概念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艺术作品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文艺学主要关注艺术形式的内容、风格、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文艺学旨在深入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的奥秘,揭示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方式。

在文艺学的研究中,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演变、发展和影响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学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文艺作品的分析,揭示了文艺作品背后的阶级和权力关系,揭示了文艺形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意义。

他们强调了文艺形式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对形式主义等唯心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以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唯物史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艺术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生产关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和政治意义。

他们还强调了文艺形式的重要性,认为形式是文艺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对于创作和评价文艺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艺术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形式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价值。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实践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特定社会形态下艺术创作所具有的规律性表现,反映了阶级状况和社会关系。

在艺术形式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即要把艺术形式置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学科。

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分析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试图揭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

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特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既受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艺术形式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与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艺术形式被认为是文化产物和社会关系的表达形式。

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受到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影响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形式往往呈现出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特征,艺术家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规律的束缚,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和娱乐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并不认为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必然导致艺术作品的低俗化和娱乐化。

相反,他们认为,艺术形式的商品化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艺术形式既可以被资本主义社会利用为商品进行市场化交换,也可以被用来表达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意识。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变革,借助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抵制社会不公和压迫。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艺术形式的创新和革命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艺术家通过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可以唤起人们的思考和意识觉醒,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革新,它试图通过对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实验,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试述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

试述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

试述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几种看法第一种是“客观精神说”,第二种是“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是“模仿说”和“再现说”。

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史“观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知识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柏拉图对艺术的认识依据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核心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饿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二、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强调艺术创作。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新型文艺理论体系,其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靠个人天分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和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根本作用是反映和表达阶级斗争。

文艺作品所反映的阶级斗争,不仅是在对抗阶级的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还包括人类对自然、工具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优秀之处应该在于其较好地反映和表达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创作和表现形式必须遵循中国社会的现实要求。

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依靠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更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现实,进而在文艺作品中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服务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在实践领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引领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而且扩大了社会意识领域,提供了新的任务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潮转型期间促进了文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文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促进了文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文艺需要迎来一次更新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推动文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现代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引领和推动文艺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在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话语权的回归,以增加对人民的信息把握和社会思潮的敏锐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践中必须承认文艺创作的多样性,不断聚焦文艺创作的实际问题,发现和消除文艺创作中的困难和矛盾,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一种有关艺术形式的观点,它试图理解艺术形式的产生和演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哲学、艺术史、批评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组成,其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主要的理论流派有三种: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形式的本质和演化。

形式主义认为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自我价值,与外在社会和历史条件无关。

艺术形式应该被视作一个与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相互独立的独立实体。

艺术形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形式表达主题和情感,因此它的本质在于形式而非内容。

这种理解下的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规则,能够通过效果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解释。

结构主义则认为艺术是一种语言,它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

艺术创作是一种语言行为,其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并塑造文化认同。

在这种理解下,艺术形式的演化是由语言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它的本质在于语言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艺术形式的产生和演化是与社会和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

艺术形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演化是由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引起的。

在这种理解下,艺术形式的本质在于它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

无论哪一种理论流派,它们都在试图解释艺术形式的演化和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观点来理解艺术形式的历史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艺术形式的产生和流行都具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意义。

在当今的艺术世界中,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在不断产生和演化。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变化,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尝试去探究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形式的视角。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观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了艺术形式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作用和变化,并探讨了艺术形式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角度看,艺术形式是与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相对应的,它们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还塑造社会现实。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角度讨论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

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古代希腊的史诗、罗马的戏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等。

艺术形式的变化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了艺术形式的社会政治意义。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方式,更是社会和政治的表达工具。

艺术形式通过表达艺术家和观众的社会和政治意识,传递社会议题和价值观念。

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揭示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俄国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宣扬了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

艺术形式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激发社会变革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具有审美和感性的特点。

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形式结构、符号语言和情感表达,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规律和艺术价值,它们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和观众的审美活动产生和传播艺术享受。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是可变的和具有历史性的。

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转变。

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创新。

电影、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艺术形式从传统的平面和舞台艺术扩展到了影像和声音艺术,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在审美对象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艺术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不仅是审美的载体,还承载着社会和历史的内在关系。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形式的内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艺术形式具有内在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家认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要深入理解艺术形式,就必须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考察艺术形式与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

文艺作品的叙事形式、结构布局、艺术风格等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氛围。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塑造都是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的。

艺术形式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既是对现实的再现和表达,也是对历史经验和社会命运的诠释和抒发。

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功能特征,它们可以通过对材料、构图和色彩等方面的处理,实现对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小说以叙事为主要艺术形式,通过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现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音乐以声音和节奏为表现手段,通过作曲家对音乐元素的运用,表达出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表现方式。

艺术形式是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家认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艺术形式既是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象征。

西方古典文学以史诗、悲剧、喜剧等为主要形式,反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理性和高雅;中国古典文学以诗、词、曲、赋等为主要形式,彰显了中国优美和婉约的审美情怀。

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兼顾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融。

艺术形式是文艺批评和鉴赏的依据和标准。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研究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探讨了艺术形式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中,艺术形式被视为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艺术
作品内在思想与感情表达的重要手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是社会历史条件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具体反映。


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的。

不同时期、不同社会
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艺术形式通常具有私人秘密性、商
品化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艺术形式则更注重社会主义思想与价值观的表达。

艺术形
式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艺术形式对于艺术作品思想与感情表达的重要性。

艺术形
式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表面上的外在形式,更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艺术形式对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和感情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产生不同
的效果和感受,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小说则更适合表
现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的选择与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意图有关。


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合自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
艺术形式。

社会历史条件和观众需求也会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艺术形式的选择不
仅要考虑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追求,也要与社会历史条件和观众需求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
艺术效果。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对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探讨以及对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反映和影响等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艺术作品与社会的联系,认为艺术作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来,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外衣,而是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和表达内容的媒介与工具。

形式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理论中,形式被看作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作品传达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的关键。

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效果和观众的接受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形式的探讨和研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2 艺术形式的重要性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艺术形式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表现方式。

只有合适的形式才能最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引起观众共鸣。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形式的塑造,艺术家能够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等议题的思考和观点。

艺术形式也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纽带,良好的形式设计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作品的世界中。

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对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理解和重视艺术形式,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探讨主要围绕着形式的历史演变、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形式创新和艺术发展等方面展开。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视角下,艺术形式被认为是表现和传达艺术家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中,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艺术形式的解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实践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文章结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观点,探讨了其对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和理论价值。

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仍将致力于深化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推动艺术理论的发展,为当代艺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艺术形式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艺术形式、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基本观点、解读、研究成果、分析、实践研究、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启示、理论价值、当代艺术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西方文艺界兴起,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艺理论体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要以批判性分析为主,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社会内容和阶级性。

代表人物有乌尔里希斯、本雅明等。

接着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高峰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基于文化批判理论的文化学派和提出符号学视角的符号学派等。

代表人物有阿尔都塞、斯派兹、霍洛维茨等。

随后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后现代主义挑战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这个阶段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引发了对文艺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浪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观点2.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情怀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情怀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情怀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情怀: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启示艺术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以及激发个体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应用于艺术教育中。

一、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视艺术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艺术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导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二、审美教育:马克思主义对培养审美情趣的启示1. 感知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强调艺术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知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2. 弘扬人民情怀:马克思主义关注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情感,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表达人民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

3. 培养审美品味: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活动,应该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学习艺术创作的原理和技巧,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三、创造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对激发个体创造力的启示1. 鼓励个性表达: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提供实践机会:艺术创作是培养个体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艺术形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又有具体实践的分析,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理解艺术形式的本质和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形式的本质、演变和未来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认为,艺术形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的表达和反映。

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反映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形式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变革,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当代艺术,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带有其特定的历史印记和社会内涵。

要深入理解艺术形式,就需要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多个维度进行考察。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出了“意识形态”和“社会生产”的概念,认为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是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形式受到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的制约,艺术家往往成为资本的工具和受益者。

这就导致了艺术形式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利益和娱乐效应。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形式的发展往往是受到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的左右,艺术形式变得趋同和平庸,缺乏创新和个性。

尽管受到资本主义的束缚,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却认为,艺术形式的演变并不是机械决定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依然具有改变世界和改变艺术形式的力量。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观念中,艺术家不仅是创作者,更是社会改革者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试图改变社会的现状和推动艺术形式的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艺术形式的演变和社会运动密切联系起来,强调了艺术形式的社会批判功能和社会变革动力。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和创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

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

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

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

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

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

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

关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8-06-27T09:27:03.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何琛[导读] 摘要:通过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本质,探讨它对当下新时期艺术创作的指导和启发的意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摘要:通过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本质,探讨它对当下新时期艺术创作的指导和启发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理论、艺术创作首先,学习和认识马克思文艺理论,我们必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由文艺理论家站在某一立场,总结文艺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欣赏的经验和文学的理论而形成的。

它作为艺术创作,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科学理论,是通过某个观点来阐明艺术的性质,艺术特征,法律原则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它是科学的原理。

认清文艺理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学习马克思文艺理论。

马克思文艺理论是马恩文艺观的核心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艺表达。

它完全体现了全面理解马克思的文学艺术问题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涵包括:(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和文艺基本原理构成的上层建筑。

(二)中心论题“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文艺理论代表了马恩对文艺本体内涵的基本规定,体现了这一命题高度的概括性与包容性。

文艺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现实。

强烈实践意向体现价值评判满足主体特定审美需求。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内涵包括文学和艺术。

文学艺术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属于特殊的精神活动领域。

所以,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反映社会的存在。

因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四)文学艺术有着作为意识形态的强烈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首先,文学艺术根据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一旦产生了社会意识形态,就有着根据独特的规律的历史继承和发展的固有逻辑。

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和艺术为各自的特性相对稳定。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发展常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物质生产的发展与文学和艺术有独立自律性发展之间,作为不均衡的意识形态。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本质观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本质观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本质观关于艺术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联系不同的参照系作过不同的论述。

这些论述不管存在怎样的外在的差异,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却是统一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认识的完整的观念系统。

(一)艺术掌握:人与世界的特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本质在宏观上作出考察并用明晰的语言加以表述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

”1在这里他把艺术的同理论思维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并列起来了,看成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地掌握世界,如何掌握?过去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便是反映,将掌握与反映等同起来了。

也有人将它和生产论等同,以为艺术掌握也就是艺术生产。

这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呢?我们只要考察一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对掌握这一概念的具体运用就可以看出其与反映、生产的根本差异。

反映的本义是指主体对于外在客体的认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主体作为一种形式,而客体作为内容相互求得统一,力求显现出客体的真——即特性、规律,要力求排除主体的主观因素。

生产作为人类与世界的基本关系之一,它包括了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方面,艺术生产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

而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正是马克思在与物质生产相对的意义上,以物质生产为参照系得出的。

它直接概括的是艺术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也即艺术创作基本规律。

掌握按马克思的本义则不仅指反映这种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也不仅指生产中所包括的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它还包括人对世界的了解、体验、感悟、控制、征服,即意识精神的和动作、行为的,肉体的和灵魂的诸多方式的关系。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分析和研究艺术在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对艺术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谈及文艺的形式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的是它的社会历史基础和阶级属性,即文艺形式与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视角来谈谈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地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艺术形式。

简单地说,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在表现对象、题材和感情内容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技巧和结构。

艺术形式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表现,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主要途径,也是观众接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艺术形式的研究是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状况等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艺术形式是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等密切相关的,并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的是要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待艺术形式,揭示其内在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艺术形式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艺术形式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利润为目的的私有制生产关系,它对社会生产、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艺术形式不仅受到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影响,而且还承载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表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形式具有阶级属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艺作品的形式既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也反映了不同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立场。

艺术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阶级属性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通过对文艺形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阶级对于艺术形式的不同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了文艺形式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艺术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艺术形式在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中,对艺术形式的研究非常深入,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角度探讨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和功能。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是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色彩、音乐节奏等方式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众,成为思想感情的载体。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排列和组合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绘画作品通过色彩和构图表达思想感情,音乐作品通过旋律和节奏传达思想感情。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段,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与受众沟通的桥梁。

艺术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受众建立起沟通联系的。

艺术形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促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电影作品通过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影响观众的情感,绘画作品通过构图和色彩搭配引发观众的共鸣,音乐作品通过旋律和节奏触动观众的内心。

艺术形式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拉近艺术作品与受众的距离,使艺术作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独特的审美表现方式,是艺术作品与其他事物加以区分的重要特征。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首先会被其形式所吸引,例如一幅绘画的构图和色彩饱和度、一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一首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审美情感。

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使艺术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人们欣赏和喜爱的对象。

艺术形式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艺术形式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成为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虽然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音乐理念,但都是音乐形式的一种,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艺术是如何产生的(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进化论”的问题。

1.“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生物学领域内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中这样论述:“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意义的一步……手越来越多的从事于其他活动,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1。

在这个分析中,存在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渐渐成熟的过程,通过直立——手的解放——确定语言的符号性意义——大脑思维及心理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层级的跨越,劳动在创造了人本身之后,通过人的身体与思维建立起与自然对话的关系,进而也产生了艺术,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独特的一种存在方式,随着“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进化应运而生,因此也不难理解在艺术起源理论中关于“劳动论”的思考和分析。

与此同时,正是手的开发对信息的传递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开发。

就舞蹈艺术本体而言,其身体语言,在索绪尔语言学核心内容中涉及的“身体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舞蹈艺术张力的效度问题。

必须明确的是事实上劳动只是通过所应用的传递媒介与艺术建立联结,所以在大脑的进一步发育,思维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进而完成这三个层级的的进化过程。

2.“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这是“进化论”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解释艺术的产生。

也就是说,在社会进化论所提出的问题中,其实存在着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不对等追求、满足的问题,从而带来了艺术概念上的“灵”与“肉”的两难境地。

如果暂且预设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分析平台,不考虑其他方面的综合影响因素,物质方面的低级生存方式——高级生存方式,精神方面的低级思维——高级思维,这四种因素在整体的进化上需要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衍生的关系建构,并且这个关系是辩证的。

那么,在关于艺术产生的思考过程中,物质与精神从低级向高级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社会进化的客观规律。

(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艺术个案、巨人时代与分工问题。

1.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个艺术个案的启示。

“现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的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伟大时代算起,德国人遭遇的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2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依靠打垮了封建贵族的市民所建立的巨大的、以民族为基础实质的君主国而发展起来,在资产阶级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转变的时刻,现代大工业的经济现实也带来了艺术的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巨大变革,意大利、德国、法国的新文学的产生,即现代文学雏形,英国和西班牙很快达到的古典文学时代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艺术从最初的产生,同时也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确立新的形态,而无论怎样改变最终不会脱离人类社会生活单独存在。

2.“巨人时代”的现实。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3关于“巨人时代”的问题,在恩格斯的文章中,通过一些对历史伟人的介绍,用事实说明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渊博的学识,这样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并且,由“巨人时代”产生的原因的剖析,自然要分析到“分工”的问题,巨人时代是打破了劳动分工的界限的,从而才能够、并且保证了综合性艺术的巨大魅力。

3.分工问题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

“那时的英雄还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分工所具有的限制人的、使人片面化的影响,在他们的后继者那里我们是常常看到的。

”4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解释:分工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事实上,分工的产生是适应着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所以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必须强调:分工细腻≠知识的狭窄。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反而“巨人”却少了?虽然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细致,对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劳动者来说知识结构和知识范围反而要向宽、广、深这三个程度去发展,终极目的就是要产生具有无法企及的高度的艺术作品,当然发达的经济水平对艺术是一个良好的促进和使其能够更加完美的补充,然而这仅仅是补充。

艺术的发展需要完成平衡基点的确定,需要打破学术的界限,涉足更广更深的学科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对艺术本体升华的再创造。

(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人的本质对象化。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存在物……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5从这一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是按照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进行美的创造的,包括对万事万物所赋予的情感、灵性,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而表现,都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具体体现。

天空——自由、悠远;江河湖海——平静、壮阔;月亮、夜空——静谧、思念;山峰、树木——伟岸、坚毅……自然环境与万事万物似乎都与某种生命状态和生命情感相联系,成为艺术产生、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表达,其内在就是人将自我本体的属性特征赋予,即“人的本质对象化”。

虽然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曾有功能性的艺术创造的方面,但是同时兼具美的追求和创造是不能忽视的普适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并非高不可攀(一)关于人类思想意识的问题(统治思想与自由竞争)。

“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的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6事实上,我们能够认识到,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思想其实是中性词,艺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事物,真正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是遵循具体要求的。

再者,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决裂的是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明确指出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旧的关系,真正决裂的并不是传统,明确了这一点,就能够清楚的理解,人们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思想、自由思想的存在以及旧传统所有制关系的革除与艺术之间并不矛盾,反而相生相进,而艺术也是一个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生活领域息息相关的事物。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

“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生产关系为法的关系怎样进入了不平衡的发展”7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中表明艺术的发展,艺术的繁盛与落寞基本上不一定同社会的真实发展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有时是正向的极大超越,有时也会是反向的倒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中又有层级的划分,因此,经济基础真正决定的是上层建筑范围内的下方层次,下方层次随经济变化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不一定会随之变化。

这就产生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在某种情况下通常存在的不平衡性问题。

我们通常会说“当物质文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精神文明自然要与之相适应繁荣发展!”但是事实上,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同物质生产的发展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并非正相关,纵观中国古代艺术史发展,在汉唐大一统盛世时的艺术繁荣,反而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艺术的发展却更彰显极致……(三)“头足倒置”理论。

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文艺理论研究中,有关于文化艺术与政治、经济之间关系的思考。

“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在货币市场中,总的来说,并且在上述条件下,是反映出而且是头足倒置的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一样……”8具体而言,这里所谓的“头足倒置”即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定的环境影响下,如果意识形态的发展非常快,那么经济的地位被放在下方。

“通过对德国、印度的现实分析“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奏第一提琴”9。

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具体文艺现象(一)“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化”的问题。

“……能够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可是现在除宗教自由以外,实际上,国民的一致就是你的主要思想,这样,你就更加的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

”10由此需要说明的是,“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是艺术表现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其中莎士比亚化是讲求艺术表现与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而席勒化则是艺术表现与艺术创作中直抒胸怀的类型化,通过原文中的论述,很明显马克思主张的是在艺术表现中塑造和创作人物个性的鲜明特征的莎士比亚化,并不是要绝对完全体现统治阶级思想的东西,因此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必须遵循客观的艺术原则,不能只做无个性的传声筒,那样艺术之于人类,艺术之于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价值和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文艺对人物性格表现的“恶劣个性化”。

“主要人物是要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使这些动机生动的、积极的、也是是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您完全正确的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

”11马克思主义主张写人物的性格,是要体现人的主要特征,所有的艺术创造最终都是在塑造人,而人物的塑造关键就是人物性格的塑造。

黑格尔在其“性格理论”中曾提到过“粥状人物”的理论观点,我们必须明确的将“这一个”的定性保证其坚定性,而不是能够囊括所有的丰富性,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了。

(三)人物性格的坚定性以及在生命终端完成的历史使命问题。

“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立场,这部小说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2而在此基础上,真正的现实主义是什么?“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

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13这其中蕴含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论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艺术创作中首先应注意观念先行的问题,我们需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在社会现实中构造典型环境,并由现实中得来的思索进行典型形象的塑造和艺术化创造,其中透出艺术创作者站在思想的层面,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类……所有一切的理解和表达,并通过艺术形象以某种艺术承载,传播于更广的受众,感受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传递人性的关怀与思考,才是真正深刻具有思想内涵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