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后素养演练4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讲
释
3.从人类社会存在的意识现象看,意识是在劳动中 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 映,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离不开物质。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2.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朝的繁荣与强 大,如果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你认为这 一观点( )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3.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要明确客观实在和
客观存在的异同。
讲
释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讲 4.哲学上的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释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1.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 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 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存在的 A.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B.②③④ ) ③人类社会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
质
第 1 课时 质性 世界的物
栏 目 链 接
讲
释
一、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是客观的,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本原的问题。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知的, 这就坚持了可知论的观点,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 一性的问题。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
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讲
释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
2019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本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 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1)遂昌县地处浙江省生态屏障地区,其环境 优越,气候独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自然界 是客观的。
(2)遂昌县立足自身生态、农耕文化比较优势,在全 省率先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打造,走出了一条差异 化、特色化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经济社会 发展,这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
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
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2) 关 于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还 有 以 下 几 种 说 法 都 是 正 确 的:
2.教材 P28(古代的哲学家……) 【提示】 (1)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 世界本质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古 代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只是一种可 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 从哲学上说,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辨析] 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主观的。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 系也是客观的,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 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 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018-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1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试判断: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
( )提示错误。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不能等同。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请思考: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提示观点错误。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自身规律的支配。
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改变不了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探究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议题:世界是神创造的吗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呢?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对世界、宇宙有探寻,从肉眼发展到望远镜和人造卫星,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蒙昧时期的神话,古代哲人的猜测,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革命,直到20世纪现代宇宙学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
(1)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说明自然界是怎样形成的?(2)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吗?为什么?答案(1)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证明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上帝突然之间创造出来的。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选修学习要求】【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5、物质是,并能的客观实在。
【考点过关】○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实战演练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2)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主旨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
这一思想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追求优美的山林景色和自然意趣就构成其园林美的核心,顺应自然、模拟自然、表现自然就成为其园林审美的主导精神。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都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对自然来说是渺小的C、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D、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界2、(知识点2)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首要问题是()A、承认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利用自然、改造自然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3、(知识点2)(05江苏)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知识点2)(06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高三政治《第0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
A
(全国文综Ⅰ—30题)多年来,小岗村 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 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 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 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 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B
(江苏政治—26题)“少年安能长少年, 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C
(江苏政治—31题)《孟子》云:“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 面的含义。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福建文综—36题)2009年4月,甲型 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 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 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 A.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 认识之物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 人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 在对自 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 界的组成部分) 思考: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神创世说 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不得不 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 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 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现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的经营机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B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神创世说是荒谬的,科学同神学在世 界观是对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客观性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二)世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高三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回答以下两题。
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D. ①②③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心灵等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无条件、永恒、绝对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A
D.①④
形态只有。。。存在方式 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离开物质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
谈运动
唯心主义+辩证法
“飞矢不动”
离开运动 谈物质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结论: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 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 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 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 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规律 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 A律.就①必然②会⑨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B.,如③生④产关⑧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
C发引.展起⑦。相三应⑧是事⑩指物事的物变之化间 。必然的纵D.横联②系④,如⑥一⑦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4:规律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1.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看看这个孩子的例子,想想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课件新人教必修4
客观实在性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 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_________ 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 具体的物质形态 。 一种_______________ 要点辨识
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 )
狗”,“拯救”太阳。
科学家研究表明:日食是太阳被月亮遮住的一种天象。月球本身 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太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球之间,如果日月地三个天体恰 好或近似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将太阳遮住,这就是日食。 思考: 日食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日食是按照它自己的运动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并不是什么“天狗” 吃掉造成的。日食的形成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
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 (1)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_____ 都有自己的_____ 起源 和_____ 发展 史。 创造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____ 世界 的活动。 _____
2.物质概念(a)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 含义:物质是 _________ 客观实在 。 的__________
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总之,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应 用 体 验 ]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 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性。
[要 点 阐 释 ]
准确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是指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物 质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③ 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在类本社质会上是是物一质个世④界客长观期发展的的物产质物体,系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动是有规律的
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 的神创说。但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 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 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 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 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 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是物质的原理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 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思考:(1)请你至少举出四个历史上曾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的 中外著名学者。
(2)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科学是怎么回 答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
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世界的物质性 (1)原理:①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 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②整个世界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名师解惑| 1.世界的物质性原因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栏目 导引思想政治 必修4
|对应训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
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
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具体的物质形态
2019最新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随堂达标验收4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A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客观与主观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事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主要说明( C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解析]题干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角度说明世界的客观物质性,选C;A与题干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排除。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C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人的意识不能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产生、存在、发展和构成要素的客观性都可以证明。
人的意识能够反映社会物质现象,④说法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D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④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等方面,①②③④皆可以说明世界的物质性。
二、非选择题5.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当堂达标4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
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这表明(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解析:B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
“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表明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客观性,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2.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D.物质是桌子、凳子、山、水等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解析:B 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均错误。
3.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汽车、飞机、电脑等。
这表明( )A.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D.物质有时依赖于人的意识解析:B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工化的自然物也是客观的,A说法错误;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能够创造出汽车、飞机等,只能说人们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不是凭空创造出自然物来。
因此C错误,B正确;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说法错误。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
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 )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④人类思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A 人类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④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符合题意;A、B、C均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D。
2.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老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信息。
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三维对地球的描述,即“虚拟地球”。
下面对数字地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数字地球一经我们创造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B.数字地球的出现说明真实地球已经被我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C.数字地球相对于真实地球而言,只是我们形象化的想象D.数字地球佐证了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解析]数字地球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就属于客观物质现象,不是我们的“想象”这一主观范畴了,C说法错误。
3.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入选。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
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D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析]荀子的话是指天地不会因为人的喜恶而改变其状态,这体现的是事物的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A、B虽然都体现出物质的客观性,但是没有D那样更直接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不选;除了人以外,世界的事物都是没有意志的,因此C错误。
答案选D。
5.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
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①铀的发现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铀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③铀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意识④铀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铀作为一种自然物具有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①②正确符合题意。
③④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观点错误。
二、非选择题6.遂昌县是浙江省生态屏障地区,环境优越,气候独特,农耕文明独具魅力。
顺应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遂昌县立足自身生态、农耕文化比较优势,全县上下逐步形成共识:山区要发展,百姓要致富,必须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经过近三年努力,已开发出16个品种40个原生态精品农业基地,仅第一年就实现销售额3600多万元,高山“万元田”不断涌现。
根据遂昌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遂昌县全面建成“五园五区百基地”,新增产值5.4亿元。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答案]①遂昌县地处浙江省生态屏障地区,其环境优越,气候独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遂昌县立足自身生态、农耕文化比较优势,在全省率先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打造,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解析]本题是一个体现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和阐释的能力。
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点对点的描述和阐释。
创新拓展一、选择题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
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D )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B.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解析]材料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原理,A、B、C三项的观点与题意无关。
2.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这一观点( A )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解析]“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说明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础,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极简人类史》首次推出中文版,其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
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
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
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
”材料说明( B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③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④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种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①③正确符合题意。
②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与题意无关。
4.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
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
这表明( A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③人类的思维能够认识客观世界④反物质依赖于人类的意识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抓住”反物质原子,从反面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同时也说明人类的思维能够认识客观世界,①③正确。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错误。
反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④错误。
5.“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这是因为( D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运动的知识。
①强调的是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与题意无关。
②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与题意符合。
③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强调的是事物的运动性,与题意符合。
故选D。
6.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
这说明( C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的转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由此可以得出①②④应选。
地球的转动是自然现象,不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故③与材料无关。
故选C。
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B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神创论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③④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8.壁虎属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对环境有益的“三有”动物。
家住河南周口扶沟县的田某等6人,自制捕捉工具,到河南许昌鄢陵县捕捉壁虎1600余只。
因涉嫌非法狩猎犯罪,田某等6人被鄢陵警方刑拘。
据悉,我国驻马店市的9县3区全部被划为禁猎区,“三有名录”中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等1700多种动物都不能捕捉了。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
[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世界的物质性,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
解读设问和材料,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教材有明确表述,具体即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应上述理论,回扣设问和材料,组织语言,具体即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