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间卫生资源效率的分解及地区差异研究-修改版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bf418e8762caaedd33d445.png)
以资本 、能 源和劳 动 力作 为投入 要素 ,以G 作 为产 出 DP
要 素 ,以2 0 年 ̄ 2 0 年 的 《中国统计年鉴 》作 为初始 资料 08 n09
进 行DE 计 量 分析 。同时 ,以2 个省份 划 分为沿 海工业 区、 A 9 东北 重 工业 基地 、 中部 地 区以及 西部地 区 ,根据 能源消 费 总 量 =地 区GD 区单 位生 产总 能耗这 一公 式计 算得 出能源 PX地 效率 。
第 三 产 业 仅 占1 .8 。 一 个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是 否 合 理 ,在 很 6 % 3
基于D A的实证分 析 E
( ) 本及数据 一 样
大程度 上取决 于该 地 区第三产 业 的发展水 平。 因此 ,本文 以 各地 区第 三 产业增 加值在 GD 中所 占的比重来 分析各 省产 业 P 结构 的 发展 水平 。根据 2 0 年 统计 资 料 ,2 0 年 各省 三 产 09 08 增 加 值 占 GDP 重 前 几 位 是 北 京 (7 .5 )、 西 藏 比 32 % ( 53 % )、上海 ( 36 % )、贵 州 ( 13 % ),后几位 5 .8 5. 6 4 .0
( ) 证 结 果 二 实
按地 区汇 总得 出 ,沿海 地区 比重最 高 ,占4 .4 ,其 他地 区 36 % 比重都 在3 %左右 ,其 中西部地 区为3 .6 ,东 北重工业基 5 69 %
计 算结 果 表 明 ,2 0 年 中国 能 源效 率 的地 区性 差 异较 08
大 。 其 中 : 北 京 、 天 津 、 上 海 、 广 东 、 江 苏 较 高 (1 — 09 3) , 而 宁 夏 、 云 南 、 青 海 、 贵 州 较 低 (04 5— .5 .5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化程度及空间分布趋势研究(2009—2020年)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化程度及空间分布趋势研究(2009—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0bea39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a.png)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化程度及空间分布趋势研究(2009—2020年)董恩宏;严越;解亚丽;王益嘉;王韬;陈诚;董四平【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年(卷),期】2022(15)6【摘要】目的:探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集聚性的现状以及空间自相关特征等空间分布特征。
方法:使用2009—2020年卫生资源数据,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医技数和护士数的集聚指数和空间差异化程度。
结果:2009—2020年,我国卫生资源集聚指数中绝大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集聚指数平均值每年大部分均在1.0以上;除了机构、床位数呈上升趋势外,卫生人力集聚性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大都呈下降状态;局部Moran's I指数显示我国机构、床位与卫生人力资源集聚性冷热点分布呈东、西差异化不均态势,且机构和床位的需重点关注区域集中在东部省份,卫生人力的需重点关注区域集中在东南、西南省份。
结论:2009—2020年我国卫生资源总体集聚呈现空间区域差异化分布趋势,尤其东部和南部省份集聚性相对较低,因此建议总体优化东部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调整机构和床位资源存量;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西部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总页数】7页(P73-79)【作者】董恩宏;严越;解亚丽;王益嘉;王韬;陈诚;董四平【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相关文献】1.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与区域性卫生资源优化研究——济南市天桥区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剖析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化研究综述3.我国寿险业区域发展程度差异化研究4.2009-2018年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5.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空间分布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ceb16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0.png)
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6期·总第570期统计观察DOI:10.13546/ki.tjyjc.2021.06.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874054)作者简介:俞佳立(1992—),男,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区域经济。
(通讯作者)杨上广(1972—),男,福建政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区域经济。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俞佳立,杨上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摘要: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发展对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有重要意义。
文章综合运用熵权法、可分解的泰尔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检验及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2009—2018年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度,并探讨影响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因素。
研究表明: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均值为0.345,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不同省份间供给水平差异明显;总体泰尔指数呈现缩小态势,主要由四大经济区区域内差异造成;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呈现同类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区域差异;泰尔指数法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6-0069-04引言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充分和地区失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这对“健康中国”目标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1]。
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Albanese 等(2011)[2]运用泊松回归探讨拉丁美洲、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65岁以上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Li 等(2015)[3]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中国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肖海翔和吴丽(2014)[4]运用可分解的泰尔指数测算2003—2011年城市和区域两个维度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
《2024年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省际差距研究》范文
![《2024年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省际差距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72b6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8.png)
《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省际差距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国中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在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上存在显著的省际差距。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省际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收集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公开资料、学术研究报告、实地调研数据等。
四、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省际差距分析1. 现状分析: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效率提高等。
然而,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等因素,各省份在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上存在差异。
2. 省际差距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在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上存在明显的省际差距。
具体表现在政策支持力度、服务内容丰富程度、服务效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其中,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在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上相对较高,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偏远的省份则相对较低。
五、省际差距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的省份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公共就业服务中,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相对较少。
中国地区环境不平等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地区环境不平等及其影响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a2d62925c52cc58ad6be25.png)
中国地区环境不平等及其影响机理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爆发的环境公平运动使人们意识到不同群体间存在环境不平等问题。
此后,学术界根据其内涵进行扩展性研究,将环境不平等问题的讨论从群体扩展至地区。
比较而言,中国的环境不平等在学术和政策的层面上,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中国工业遵循着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能源效率利用低下,致使生态环境长期遭受工业污染的破坏,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然而,减少污染排放就意味着可能的经济利益减少以及治污减排成本的提高,减排任务的安排更涉及到不同地区间的利益分配。
要合理地安排减排任务,则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及污染排放的不平等特征。
此外,环境污染的最终承担者为社会成员,地区环境负担差异会使人们面临不同的环境风险,而环境不平等的加剧则会产生环境不公平,因此研究地区环境不平等是分析群体环境不平等的基础,也是分析环境公平的起点。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平等度量理论及测度指标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从中国环境污染现实出发,度量和分解了以工业污染排放为主体的地区环境不平等,考察了诸因素对环境不平等的影响机制。
从环境治理角度出发,测度分解了地区间环境治理效率,探讨了政府环境规制对地区环境不平等的影响,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地区环境不平等。
首先,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的人均污染排放量(排放密度)数据,本文运用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数据,采用Gini、泰尔T指数和泰尔L指数共三类不平等指标度量工具,从“省际”层面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视角测度了1997-2011年各年度中国的地区环境不平等,并对不平等指标进行了组群分解。
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分省还是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角度来看,中国地区的环境不平等状况均十分明显。
从污染物排放的不平等程度来说,地区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不平等程度最高,工业废气次之,工业废水最低。
从变化趋势来看,从1997-2011年,地区间工业废水排放与工业废气排放不平等呈现倒U型过程,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不平等则为N型。
我国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对比研究
![我国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af92d6d5bbfd0a7956737b.png)
况等方面, 对 中国城 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水平对比分析。
关键词: 城 乡; 医疗卫 生资源; 均等化 ; 投 入水平
中图分类号: 0 9 1 3 . 7 文献标识码 : A
年 城 市 居 民 与 农 民 的人 均 保 健 支 出 绝 对 值 分 别 增 加 至 1 , 0 6 3 . 7 元和 5 1 3 . 8 元 , 城 市 居 民人 均 保 健 支 出是 农 民 的 2倍 以上 , 城
、
我 国城 乡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筹资过程对 比分析
( 一) 从 卫生总 费用来看 。 卫 生总 费用主要反映 的是一段时
间 内全 国范 围 内投 入 医 疗 卫 生 领 域 资 金 的 总 和 , 包 含 了 用 于 医 护人 员、 医疗 设 备 及 其 他 方 面 的 所 有 卫 生 支 出 , 是 衡 量 卫 生 总 投 入 大 小 的 指标 。我 国每 年 的卫 生 总 费用 占 G D P的 比重 几 乎 都维持在 4 . 5 %~ 5 %之 间 , 无 法 满 足 城 乡 居 民对 医疗 卫 生 服 务 的强烈需求 。 此外, 卫 生 总 费用 在 城 乡 间 的 分 布 也 极 为 不均 衡 , 2 0 0 3 ~ 2 0 1 2年 的 城 市 卫 生 总 费 用 从 4 , 1 5 0 . 3 2 亿 元 上 升 至 2 1 , 0 6 5 . 6 9亿 元 , 增 长 近 4倍 , 同期 城 市 卫 生 总 费 用 占全 国卫 生 总 费用 的 比重 也 从 5 5 . 6 %提 高 到 6 7 . 2 %, 最高 的是 2 0 0 7年 , 达 到了7 7 . 5 %; 而2 0 0 3 — 2 0 1 2年 的农 村 卫 生 总 费 用 从 2 , 4 3 3 . 7 8亿 元上升 至 6 , 7 8 1 . 1 5亿 元 , 增长 约 2 . 8倍 左 右 , 但 同时 期 农 村 卫 生 总 费用 占全 国卫 生 总 费 用 的 比 重 也 从 4 4 . 4 %下 降 至 3 2 . 8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共3篇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d2b4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3.png)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共3篇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及城乡效率差异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渐拉大。
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服务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提供的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
这些服务是城乡居民享有的权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标志。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城乡居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地区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服务缺口,甚至出现了“一日诊所”。
二是公共服务平衡差。
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不平衡,城市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全面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与城市的比较明显。
三是公共服务缺口大。
以医疗卫生为例,我国医院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完备,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不足。
四是公共服务的差异。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多,且服务质量更高,这造成了城乡居民的经济差距。
此外,由于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人口、财政等基础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根据居民需求和基础条件,建立完备的服务网络,搭建各层级医、教、保、卫、文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城乡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
其次是要提高服务的供给质量,此时关键是要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多元化竞争,建立具有竞争性的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
最后是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
各地要加强人才培养,结合区域特色培养和吸引一批基层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服务的职业人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研究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6316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7.png)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加剧,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优化策略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合理的卫生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就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优化策略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现状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效率性和质量,还涉及到经济、政策、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现实生活中,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大城市、发达地区和部分特殊疾病诊治的医疗机构拥有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偏远地区则医疗卫生资源较为缺乏。
2、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医疗机构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和充分利用,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3、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不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与效益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包括医疗卫生设施的设备、医生的医疗水平、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等方面。
第二部分: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策略针对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现状和问题,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策略应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策略中,必须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使用效率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实行“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要让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必须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和服务。
在资源配置中应注重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
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而减轻大医院的负担,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
2、加强医疗卫生资源评估与监管。
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医疗卫生资源评估和监管机制,定期进行资源评估和监管,不断推动资源配置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以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公正、有效配置和使用。
3、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医疗卫生资源。
完善医疗卫生市场体系,尊重市场规律,实现价格市场化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益。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8477b284254b35eefd34e8.png)
30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于淼(上海理工大学)【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研究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由于中国省际间差距巨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本文通过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2000~2015年的年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2000~2015年间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各省份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
研究发现:以TFP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水平近年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减缓趋势;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从分解结果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由技术进步水平差异较大所致。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指数【作者简介】于淼(1997—),女,硕士在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然而,我国经济活动的高耗能、低产出,高投入、低效率始终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区域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性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以保罗·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除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之外的由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等导致的产出增长,是衡量技术进步水平的指标,TFP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是研究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增加社会科研投入,在1996~2014年间,我国专利授权量和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0.29%和19.58%,中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以TFP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水平近年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明显减缓趋势,另外省份间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向。
因此,如何对各区域的TFP进行测算再分解,进而寻找TFP增长减缓以及各区域差异背后的原因,无疑对于提升TFP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省际间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省际间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f264077cd184254b3535eb.png)
f m h s fa v c d t c nc le u p n s i s a ft e fl u e o r s n cl is o a e i a tr e in, r t e u eo d a e e h ia q i me t n t d o ul s f e e t a i t .C mp r d w t e s n r g o o n e h p f ie h e C n r d we tr e i n ma e a i r g e s i e h o o y u i z t n h r sc n e g n e p e o n n i h e t e t a s n rg o k s r p d p o s n t c n l g t iai ,te e i o v r e c h n me o n t e h a h l a n e r l o l t c n lg mo g p vn e . e h oo a n r ic s y o Ke r s e t e o r e al c t n;d t n e o me ta ay i ;M amq it r d c ii n e y wo d :h a h r s u c o ai l l o aa e v lp n n l ss l us p o u t t id x vy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5db7f6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7.png)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黄杰【摘要】采用非径向、投入产出双角度窗口DEA模型测度出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显著增大;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对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反映出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日趋扩大,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梯度效应,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7页(P13-18,31)【关键词】绿色发展效率;窗口DEA;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中国【作者】黄杰【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30 引言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式增长,不仅使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其关键在于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效率。
然而,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在不同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禀赋、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
在此背景下,科学测度中国省际的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差异,并对差异的来源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这对我国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发展效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测度主要从单要素和全要素两种视角,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3a08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6.png)
城乡居民在获取医疗服务的机会 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 民往往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和更 低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地区分布不均
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聚集了大量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而欠发达地区如 西部农村则相对缺乏。
这种地区间的不均衡导致居民在获取 医疗服务时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影 响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实现医疗卫生信息
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03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服务模 式。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和措施。
低。
政策导向和规划不合理
政策导向和规划不合理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一些地区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 浪费的现象。
政策制定者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资源配置与实际需求脱 节。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 求。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和 竞争机制。
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 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地 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 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 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 的增加,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
增长,而供给相对不足。
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保报销 来自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患者负担 加重,影响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供
医疗地区差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医疗地区差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7ea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7.png)
置。
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
03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更多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服
务水平。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01
02
03
建立全民医保制度
实现医保全覆盖,确保城 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
完善医保报销政策
优化医保报销政策,提高 报销比例和范围,减轻患 者医疗负担。
加强医保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医保监管机制, 防止医保资金浪费和滥用 。
政策制度影响
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差异, 导致居民在享受医疗服务时面临不同 的经济负担。
政策制度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可能导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 地区或领域。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部分地 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还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 的资源配置差异。
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 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满意度。
医疗人才流失现象在一些地区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医 疗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WENKU
PART 04
医疗地区差异解决方案
REPORTING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均衡医疗资源分布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和地区 间医疗资源差距。
案例一
某市通过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该平台整合 了全市的医疗资源,包括大型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通过信息化手 段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案例二
某县实施了医疗人才下沉计划,鼓励城市医院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时 为基层医生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该计划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 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省际环境保护效率测度和提升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0cb5d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9.png)
境保护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用于环境修复和 程、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费、污染治理、绿化费用等(Cai、
保护、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绿色交 Fang);也有学者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入了环保工作
通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不断加大环保 人员的投入(杨俊等)。
各方面的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用水量、能耗、二
文章编号!"#&'()'*+""#",#,,(##"*(#+
-./!,#0,1&&&2345678493::;<34"#",4,,4##*
&'()*+,-
加。如何准确衡量和提升环保投入的效率,是实现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境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
成就,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耶鲁大学环境法 文基于省际环保投入效率评价这一研究目的,将“环
济体中,中国排第 120位,快速增长的经济给环境带 市(除西藏外)的环保投入效率,反映不同地区环保投
来了巨大的压力,从 PM2.5综合评测等方面对空气质 入效率的真实水平,以期全面了解我国的环保投入效
量进行评价,中国在全球排倒数第 4名,现实状况不 率;并通过对比东、中、西、东北部各地区的环保投入
容乐观。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效率,优化我国环保投入方案,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
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EnvelopmentAnalysis,
& ' ( ) * + , - . /
DEA)。
利用 CCR模型(投入导向下)对决策单元(DMU)
中国城市化水平及省级差异分析
![中国城市化水平及省级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5d21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f.png)
中国城市化⽔平及省级差异分析⼈⽂地理学作业《中国城市化⽔平及省际差异分析》中国城市化⽔平及省际差异分析摘要:改⾰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城市化⽔平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业化⽔平,随着21世纪经济的⾼速增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步向前,⽬前中国城市化⽔平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城市化⽔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为此,了解中国城市化⽔平及通过区位熵的⽅法来分析中国城市化⽔平的省际差异。
关键词:城市化省际差异区位熵⼀、中国城市化⽔平城市化是指⼈⼝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农村⼈⼝转化为⾮农村⼈⼝,⼈⼝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六⼤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2002年⾄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市⼈⼝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
2011年,城市⼈⼝⽐重达到51.27%,⽐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市⼈⼝为69079万⼈,⽐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乡村⼈⼝65656万⼈,减少了12585万。
根据中国六次⼈⼝普查数据,历次⼈⼝普查城市化⽔平依次为:12.84%,17.58%,20.43%,25.84%,35.39%,47.5%。
以上是中国历次⼈⼝普查城市化⽔平表和中国城市化⽔平国际⽐较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平在稳步提⾼,但从国际⽐较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平与发达国家相⽐差距较⼤, 与⼀些发展中国家相⽐也较落后。
中国城市化⽔平虽有所提⾼,但城市化⽔平依旧偏低,城市化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平。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临的⼀个重要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
它⼀⽅⾯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另⼀⽅⾯⼜是衡量经济发展⽔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平越⾼的地区, 经济就越发达。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不断扩⼤, 中国城市化⽔平有了很⼤提⾼,⾄2011年中国城市化⽔平已达51.27%。
我国长三角地区卫生发展效率研究
![我国长三角地区卫生发展效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8b61e05f0e7cd185253694.png)
recommendation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efficiency comparison
model to measur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health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xcessive resource expansion. Jiangsu's health development technology was less efficient than Shanghai and Zhejiang,but its social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full of vitality. Anhui health development efficiency wa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e Yangtze
The technical efficien原
cy and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health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Zhejiang were relatively high,but there were problems such as unrea原
[ 聚焦医改 ] 卫生经济研究 圆园20 年 1 月第 37 卷第 1 期总第 393 期
我国长三角地区卫生发展效率研究
2024年全球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2024年全球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69f8c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e.png)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拥有 更多的卫生资源,而发展中国家 则相对匮乏
医疗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的医疗 技术水平较高,能够吸引更多的 卫生资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治制度差异:不同国家的政治 制度和政策对卫生资源的分配产 生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集的地区 更容易获得卫生资源,而人口稀 少的地区则相对困难
导致全球卫生资 源浪费
影响全球卫生资 源的公平分配
影响全球卫生资 源的有效利用
影响全球卫生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的 增长,对卫生资 源的需求也在不 断增加
发展中国家人口 增长迅速,对卫 生资源的需求尤 为迫切
发达国家人口老 龄化严重,对卫 生资源的需求也 在增加
人口增长带来的 疾病传播风险也 在增加,需要更 多的卫生资源来 应对
国际援助:发达国家向 发展中国家提供卫生资 源援助,帮助提高全球 卫生水平
国际卫生法规:如《国 际卫生条例》等,规范 国际卫生合作,保障全 球卫生安全
政府投入:增加卫生预算,提高卫生资源供给能力 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卫生产业,推动卫生资源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卫生资源,提高全球卫生资源供给水平 科技创新:推动卫生技术创新,提高卫生资源供给效率和质量
制定全球卫生资源分配标准, 确保公平性
建立全球卫生资源数据库, 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卫生挑战
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减 少浪费和重复建设
建立全球卫生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加强国际组织在卫生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等
推动全球卫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卫生挑战,如疫情、抗生素 耐药性等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与国内外对标分析-基于四横八纵两国际评价结果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与国内外对标分析-基于四横八纵两国际评价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167052b8f01dc281e43af096.png)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与国内外对标分析基于“四横八纵两国际”评价结果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中国内地的顶级医院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逐渐增强,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艾力彼”)于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东盟最佳医院100强”“中日韩最佳医院100强”中,中国内地分别有59家和29家顶级医院入围。
中国内地医疗服务不断努力“走出去”,同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一直在加强。
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艾力彼紧跟国家卫生政策,在2010年就设计出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医院第三方分层分类评价体系并推出“县级医院100强”排行榜。
在连续发布排行榜的10年间,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虽然仍面临难题,但是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技术的革新和居民就医观念的改变,相信终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解决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以及外部支持政策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9年5月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同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北京市西城区等567个县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县级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县级医院的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序的就医格局有望基本形成。
医院第三方分层分类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医院综合评价体系、专科能力评价体系、社会办医·医院集团评价体系和中日韩最佳医院、中国·东盟最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评价体系。
全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区域性配置差异研究
![全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区域性配置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275d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e.png)
全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区域性配置差异研究
支涵颖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
【年(卷),期】2024(13)5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最新数据,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并探索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的可行策略。
方法:选取六项关键卫生资源配置指标,运用SPSS 27软件执行因子分析,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模型。
依据模型生成的因子得分与总分,本研究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省份间的评分最大差异达到2.96点,揭示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具有显著性差异。
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地区不均衡是限制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尽管病床配置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结论:缩减基层医疗服务的区域差距并提升服务公平性的策略包括:激励与培养基层医疗人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认可度;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布局,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平衡监管机制;科学规划病床配置,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金融和保险机制,促进地区间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均衡。
【总页数】9页(P410-418)
【作者】支涵颖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信息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化研究综述
3.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
4.基于DEA的全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5.基于因子分析的全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76fd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a.png)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裴璇;俞佳立;钱芝网;胡家铭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2()22
【摘要】文章基于2012—201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省际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的影响以后,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份在第一、第三阶段所有时点上均处于技术有效前沿面;效率表现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总抚养比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避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裴璇;俞佳立;钱芝网;胡家铭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4
【相关文献】
1.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2.中国农村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3.我国医疗卫生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基于两阶段视角的实证
分析4.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区域差异研究5.我国医疗服务效率的统计测度和区域差异比较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省际间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分解及地区差异研究*李志建马进【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省际间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掌握地区之间的差异,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方法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我国各省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水平,并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进一步分解。
结果我国从2003年到2008年六年间所有省份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提高 6.8%;所有省份技术进步率都为正数,全国技术进步率年平均达到5.2%;对于技术效率,全国各省平均来看略有提高,提高值为1.5%。
结论我国从2003年到2008年六年间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份的卫生技术水平普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对于中部省份而言,东西部地区在卫生资源的使用上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西部地区卫生资源技术进步较快,我国各省卫生资源的技术水平存在趋同现象。
【关键词】卫生资源数据包络分析利用效率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Health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in ChinaLi Zhijian* , Ma Jin*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ze inter-provincial health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mast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Methods This paper use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survey the efficiency of interprovincial health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applies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ethod for further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sults From 2003 to 2008, all provinces’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health resources increased an average 6.8%, in all provinces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873083)作者单位:200030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志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进)通讯作者:马进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25majin@progress are positive, the annual average rate achieved 5.2%, there is a slight growth i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value is 1.5% on average. Conclusion Tha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for some degree from 2003 to 2008, health technology in the provinces generally has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Relative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inefficiency exis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Western region made rapid progress in technology utilization; there was convergence phenomenon in the health technology among provinces.【Keywords】Health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合理的配置卫生资源和提高其利用效率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改革的重点。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制定了多种政策措施以解决卫生资源的配置和效率问题。
例如1999年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功能,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切实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此期间,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已由1999年的64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297亿元。
由此可见,如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探讨我国省际之间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分解,以便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本文的研究采用2003年至2008年各年度《中国卫生统计年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进行宏观层次的分析。
Chilingerian和Sherman(2004)以及Laurie J. Bates(2006)指出在不同地区存在相似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类似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这种基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分析可以消除医院个体产出的波动,避免测量结果的不稳定[1,2],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各年度《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为测算我国省际之间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选取卫生人员和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投入要素,诊疗人次、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作为产出要素。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全要素资源效率的变动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而技术效率变化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
这种方法属于非参数方法,其优点是①无须估计生产函数,从而避免了因错误的函数形式带来的问题;②允许多个投入变量、多个产出变量;③通过构造生产前沿面不仅可以测算所考察的各决策单位(DMU )的相对效率,对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 ),它能够给出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能够进一步掌握生产技术的使用和进步情况,这些都是其他方法无法做到的。
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CRS 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的生产前沿,VRS 为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生产前沿。
根据Fare 等(1994)的定义和方法[3],在规模报酬不变(CRS )情况下,P 点的技术非效率为P 点到CRS 的距离C PP ,在VRS 情况下,技术非效率为VPP 。
二者之间的区别V C P P ,认为是规模非效率。
用公式表达两种情况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下:AP AP TE C CRS =AP AP TE V VRS =V C AP AP SE =由上述三式可以得出SE TE TE VRS CRS ⨯=,也就是CRS 技术效率的测量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生产单位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
生产单位只有同时达到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才是技术有效。
如果有面板数据(Panel data ),则可以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算生产效率的变化,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进步的变化与技术效率的变化。
Fare et al(1994)将基于产出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定义为:2111111111),(),(),(),(),,,(⎥⎦⎤⎢⎣⎡⨯=++++++++t tt o t t t o t t t o t t tot t t t o y x d y x d y x d y x d x y x y M 进一步分解该式可得:))TPCH()SECH((TECH ),x ,y ,x )TPCH(y ,x ,y ,x (y TECH y x d y x d y x d y x d y x d y x dy x d y x d y x d y x d x y x y M VRS t t t t t t t t t t t ot t to t t t ot t t o t t to t t t ot tt o t t t o t t t o t t t ot t t t o ⋅⋅⋅==⎥⎦⎤⎢⎣⎡⨯=⎥⎦⎤⎢⎣⎡⨯=+++++++++++++++++++++1111CRS 211111111112111111111),(),(),(),(),(),( ),(),(),(),(),,,(其中,)(⋅o M 为基于产出的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它测度了生产点),(11++t t y x 相对于生产点),(t t y x 生产率的变化,该指数大于1表示相对于第t 期,t+1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TECH CRS ⋅测度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从第t 年到第t+1年技术效率的变化,测量每个观测单元到最优单位的变动情况,指数大于1表示技术效率提高,等于1无变化,小于1降低;)TPCH(⋅为第t+1年相对于第t 年技术进步的变化,测度技术边界从t 到t+1期的移动,指数大于1表示技术进步,等于1技术无变化,小于1技术水平降低。
根据式SE TE TE VRS CRS ⨯=,可以将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一步纯技术效率变化()⋅VRS TECH 、规模效率变化()⋅SECH 和技术进步变化()⋅TPCH 。
结 果基于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专用软件包Deap 进行测算,下表给出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曼奎斯特生产率变化指数及其分解情况。
我国2003—2008年期间平均曼奎斯特生产率及其分解地 区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曼奎斯特生产率变化指数北 京 1.0381.037 1.026 1.011 1.076 天 津 1.011 1.044 1.003 1.008 1.056 河 北 1.037 1.049 1.041 0.996 1.087 辽 宁 1.027 1.047 1.032 0.995 1.076 上 海 1.022 1.017 1.000 1.022 1.040 江 苏 1.015 1.056 1.011 1.004 1.071 浙 江 0.999 1.047 1.000 0.999 1.046 福 建 1.000 1.060 1.000 1.000 1.060 山 东 1.001 1.056 1.000 1.001 1.057 广 东1.000 1.039 1.000 1.000 1.039海南 1.016 1.048 1.017 0.999 1.065东部均值 1.013 1.046 1.010 1.002 1.060山西 1.012 1.047 1.026 0.986 1.060吉林 1.028 1.049 1.023 1.005 1.079黑龙江 1.013 1.048 1.020 0.993 1.062安徽 1.024 1.065 1.039 0.986 1.090江西 1.019 1.061 1.023 0.996 1.082河南 1.020 1.049 1.029 0.992 1.070湖北 1.039 1.048 1.044 0.995 1.088湖南 1.025 1.060 1.044 0.982 1.087中部均值 1.022 1.053 1.031 0.992 1.077内蒙古 1.025 1.051 1.021 1.004 1.078广西0.999 1.055 1.010 0.989 1.054重庆0.993 1.062 1.001 0.992 1.054四川 1.002 1.069 1.012 0.989 1.071贵州0.994 1.067 0.996 0.998 1.061云南 1.036 1.072 1.020 1.015 1.110西藏 1.000 1.022 1.000 1.000 1.022陕西 1.039 1.055 1.037 1.002 1.096甘肃 1.023 1.065 1.023 1.000 1.089青海 1.008 1.059 1.000 1.008 1.067宁夏 1.000 1.052 1.000 1.000 1.052新疆 1.003 1.052 0.994 1.009 1.056西部均值 1.010 1.057 1.009 1.000 1.067全国均值 1.015 1.052 1.016 0.999 1.068注: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