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_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单元综合测试_word版含解析加精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2015·顺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所指的“新敌人”是)A.日本B.德国C.苏联D.美国【答案】 C【解析】“日本和德国”是二战中的协约国,是“旧敌人”,排除A、B两项;美国仍是朋友,排除D项;苏联曾经是二战中英国的盟国,但二战后关系破裂,故选C项。
2.“欧洲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为此,20世纪40年代美国()A.提出杜鲁门主义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成立经互会【答案】 B【解析】经互会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组织,排除D项;A、B、C三项中,只有推行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解决“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采取了经济和军事援助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答案】 B【解析】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其经济表现。
4.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西欧发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建立北约组织是冷战在军事上的体现,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5.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其“火药味”的表现是()A.朝鲜战争B.海湾战争C.美国轰炸南联盟D.北约轰炸利比亚【答案】 A【解析】“火药味”指在亚洲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扶持蒋介石打内战都是其典型表现;B、C、D三项发生在冷战结束以后。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七单元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兀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 是否推行霸权主义B.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解析: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因此“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的标准就是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2. 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第二次世界大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恢复正常。
美国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力量D. 建立北约组织解析: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遏制苏联力量是其根本目的,帮助欧洲复兴经济、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和建立北约组织都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C项正确。
3.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时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将不惜任何代价、承担任何重负、对付任何艰难困苦,去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继和胜利。
”这一言论付诸实施的影响是()A. 朝鲜战争的爆发B.使美苏争霸进入热战C.容易导致地区的动荡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C 肯尼迪的言论实际上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这容易造成地区乃至世界的动荡不安,C项正确,D项错误。
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美苏并未进行“热战”。
故C项正确。
4.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D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期末标准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标准自主检测岳麓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2.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3.下列史料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地位和性质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6.2011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
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违背了宪法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7.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与测试(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与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2008年,我国起初是南方遭遇严重雪灾.之后又有汶川大地震.使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3、在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改善关系,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发展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感觉有机可乘 4、“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5.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6.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7.“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与测试(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与测试(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正确的是①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②二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③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3.“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4.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他可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①《四月提纲》②《杜鲁门回忆录》③《战争与和平》④《柏林墙的故事》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6.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①建立了关税同盟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④实现了共同的外交政策,对抗美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8.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7岳麓版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导学号:24940156】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B.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因此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的标准就是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2.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解析】1948—1949年美国对西柏林进行空运,此举的背景主要是柏林危机,即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和禁运。
材料中运送的是生活物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属于美国经济上援助西欧国家的范畴,故A项正确;“柏林墙的建成”干扰性很大,柏林墙的修筑始于1961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建立于1949年,是一个军事联盟,不是经济援助,故C 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3.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析】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年;地点,欧洲的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三项表述错误。
高中历史 7单元复习与测评 岳麓版必修1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同美国展开 了激烈的竞争,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 快,它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而 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却陷入了“滞胀”的状态。 西欧和日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 希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开始积极为 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这些说 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二战后至今西欧、日本同美国关系的演变
战后初期受制于美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美 国为了把西欧纳入其“冷战”轨道,在经济上实 行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给予西欧大 量的经济援助;在日本方面,为了在亚洲建立一 个抵制苏共和中共的基地,美国积极扶植日本, 强行终止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向日本提供恢复生 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 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使日本从提供商品和 劳务中获得大量的“特需”收入。
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两极格局 瓦解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
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
面
多极化 趋势
两极格 局瓦解 以来
(2)美国、俄罗斯、日本、 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 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
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势
认识
(1)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一种 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状态 (2)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 基础之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其变化的根 源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超多强”格局下, 美国、西欧、日本同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 重要力量,相互之间既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 又时常发生摩擦与纠纷。美国的单边主义受 到很大的制约。
动 摇
20世纪 50年代 后期至 80年代
(2)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第六、七单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四)(第六、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
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经互会的成立C[本题考查“冷战”的背景。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A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该观点认为“冷战”源于战后国际体系,即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B、D两项是“冷战”的表现,而非起源,故排除。
]2.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X,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
”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 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B[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是在1947年,故A项错误;“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X,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表明美国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故B项正确;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苏未爆发直接军事冲突,故D项错误。
]3.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
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C[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2020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解析】美国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解析】“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说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答案】 C3.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
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解析】根据“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说明法国不再在军事上追随美国,多极化趋势出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4.“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这反映出在“冷战”时期()A.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B.和平的力量时常占据着上风C.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D.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解析】题中未出现美苏插手地区冲突的史实,故A项错误;“……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并非和平力量占据上风,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反映各国财政困难的信息,故C项错误;“……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体现了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题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 前接受记者说:“我知道,要摒弃是的思维撒啊爱是一种 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 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 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 很危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 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 一的超级大国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 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 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 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磨擦
A
B
5.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 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 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 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6.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 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 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 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 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B
B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 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 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 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 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 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 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苏联。 “冷战”政策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评估(七)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评估(七)第七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
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人民的墙”。
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筑柏林墙是为了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②柏林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④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即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故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①与史实不符;柏林墙被拆除的时间是1989年,故排除④。
2.历史学习中的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都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本质内涵是( )A.西欧资本主义国家B.大西洋两岸欧美发达国家C.所有资本主义国家D.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西方”指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马歇尔计划”,使得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恢复经济实力。
D表述最全面准确。
3.(2014·某某模拟)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X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C.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D.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D。
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A;B与C说法错误,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故苏联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X政策”,D符合题意。
4.(2014·某某高一检测)20世纪60-8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①美苏争霸中双方力量相对削弱、受损②欧共体成立,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促进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日本崛起,与美、西欧形成经济抗衡④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⑤中国的振兴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解析】选A。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1(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二) 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到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世界)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
促使上述转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特殊的地理环境B.外来侵略的危险C.和平安定的氛围D.民主政治的建立解析:由于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多河,天然良港众多,这些有利于海岸派工商业奴隶主崛起,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故A正确;公元前6世纪末时,希腊的外来侵略不是很严重,希波战争的时间是前499年到前449年,故B 错误;题干中的“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各邦出现内战,故C错误;题干中的“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表明民主政治还在建立之中,故D错误。
答案:A2.“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做出过如此重大的贡献。
”主要是指雅典的()A.奴隶制度B.民主制度C.城邦制度D.专制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故B正确。
答案:B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解析:可从雅典的地理环境思考,小国寡民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故选A符合题意。
答案:A4.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D.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解析: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其属于城邦,而雅典城邦的最大特点即是由公民组成,故A错误,B正确;希腊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而妇女、奴隶、外邦人是被排除在公民范畴之外的,故C错误;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D错误。
高中历史 第7单元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

第七单元自主检测(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广东佛山二模文综)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
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苏联的威胁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2.观察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3.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4.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局体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5.(2012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已显著不同于战后(“二战”)初期。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自身势力的相对削弱B.欧共体的形成C.日本经济的崛起D.苏东剧变6.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锤子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7.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1(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七) 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B项错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并没有诉诸武力;C项错在因果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D项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故B、C、D项排除。
答案:A2.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是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的国情咨文,即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答案:A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早于马歇尔计划,排除A项;欧共体是欧洲国家为联合发展而建立的,与美国无关,所以B项不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建立的,排除C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集团,故D项正确。
答案:D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题干关键信息“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据此判断美国正在实施马歇尔计划。
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1

单元检测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2.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B.修建柏林墙C.杜鲁门主义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至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的主张。
这表明( )①欧洲实力的增强②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欧洲经济一体化尚未开始④欧洲抵制美国的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07年元旦,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的加入,欧盟成员国扩大至27国。
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7.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七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小结与测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评一、谁主沉浮——二、大国风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解析:选D 美国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2.阅读“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发生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影响 B.美苏争霸C.美苏“冷战” D.德国分裂解析:选C 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了德国分裂,这是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形成的,故C项正确。
3.“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解析:选C “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说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4.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
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解析:选B 根据“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说明法国不再在军事上追随美国,多极化趋势出现,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自主检测岳麓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年广东佛山二模文综)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
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苏联的威胁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观察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3.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4.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体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5.(2012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已显著不同于战后(“二战”)初期。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争霸自身势力的相对削弱
B.欧共体的形成
C.日本经济的崛起
D.苏东剧变
6.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锤子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7.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
“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 ) A.美苏争霸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8.(2012年广东珠海一模文综)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
这说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
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9.(2012年广东汕头二模文综)有学者认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促使美国“毫不犹豫地走向极大地改变全球外交的变化”——实行三角战略。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组建北约 B.扶植日本
C.尼克松访华 D.从越南撤军
10.“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
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
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
”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 )
A.苏联成立
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11.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
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12.恐怖主义是现代世界的毒瘤,为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和平,中国( )
A.参加了七十七国集团
B.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C.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了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迂回,既有相互斗争、坎坷曲折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
但不能不看到,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两国是可以找到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概要指出这一时期世界总体形势的特征。
(8分)
(3)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简要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10分)
14.(2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令人瞩目。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图二伊拉克问题美国在运球
(1)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2)有人认为在图一反映的局势下,“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以说明。
(8分)
(3)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4分)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表现的认识。
(8分)
第七单元自主检测
1.B 解析:“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符合“冷战”的“除直接交战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特点,故选B项。
2.A 解析:从漫画的文字中得知是美国在向西欧提供援助,故此漫画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
3.C
4.D 解析: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反苏反共,美国制定了扶植日本的政策,再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的生产,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5.D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时间“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故选D项。
6.C 解析:面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西欧国家决定联合,以求发展。
7.D 解析:20世纪60年代是美苏两极格局时期,印度的崛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一股力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冲击了两极格局。
本题各选项中,A、B 两项与材料明显不符;C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指美、欧(欧共体)、日,本题选D 项。
8.A 解析:B项说法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合于发达国家,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无关。
9.C 解析:中苏交恶和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使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
材料中“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是指独联体成立;再结合“核手提箱由俄罗斯控制”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11.C 解析:考查对世界格局的理解。
这一投票的结果明显反映出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C项。
12.B 解析:排除A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的并非为打击恐怖主义,排除C 项。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排除D项。
B项符合题意。
13.(1)关系状况: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4分)
原因:美国政府坚持反华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
(4分)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4分)
特征:美苏两极对峙,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4分)
(3)积极因素:中美在国际上有许多共同利益;中美经济具有互补性;联系密切。
(5分)消极因素:意识形态的分歧,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美国国内的一小部分反华分子,常以“冷战”的思维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台湾问题困扰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5分)
14.(1)信息:美苏争霸(或两极格局)(2分)原因:美国综合国力强大;“二战”后苏联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西欧国家衰落;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4分)
(2) 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两德对立;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峙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4分)
(3)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局面出现;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受到制约。
(4分) 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及影响日益提高等。
(答出四点即可,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