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矛和盾的集合
25.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二、写字教学: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请小朋友伸出手来跟着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矛”的撇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
“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里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
矛雨点般戳进攻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矛进攻集合盾自卫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
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
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
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
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o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二环节: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
(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o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o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o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o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与写作特点分析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通过 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 分来叙述矛和盾的集合过 程。
语言简练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准 确地表达了矛和盾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战斗中的重要 作用。
描写生动
通过对战斗场面的生动描 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紧 张激烈的战斗中。
矛盾冲突展现与主题思想探讨
矛盾冲突
文章中展现了进攻与防御、矛与盾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战斗中不断激化,最终通过矛和盾的集合得到了 解决。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讲述矛和盾的集合过程,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思想。只有进攻和防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取得战斗的胜利。同时,文章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团结协作,共同面 对困难和挑战。
教材来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内容概述
课文讲述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 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的故事。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知识与技能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的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汇报人: 2024-01-13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古代兵器知识普及 • 思维训练:辩证看待问题能力培养 • 语言表达训练:复述、演讲技巧指导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背景及内容概述预习下节 Nhomakorabea内容提示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1我评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从语言到内容都偏于理性,这对于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理解方面的困难。
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的特点,苏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发名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部分,这部分的教学到位了后面的识理就是水到渠成。
1、课题的呈现具有艺术性。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虽然我们今天所听的是第一课时,但苏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写出来,她在课题的呈现上注重了层次性。
首先她出示图片,(1)、铅笔加橡皮等于什么?(2)、房子加什么等于房车。
(3)什么加什么等于溜冰鞋。
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融合了前面两者的优点。
这样自然引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接着出示图片,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让学生猜一猜。
“矛”和“盾”这是一组反义词,同时让学生识记这两个字,将课题于巩固旧知相结合。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矛和盾的作用,最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将矛和盾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将会如何?”至此课题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同时学生学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问题的设计具有多维性。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坦克同学们没见过,对他充满了好奇,问题肯定也很多。
他们想知道坦克为什么要做成铁屋子的摸样?为什么还要伸出长长的炮口或枪口?为什么会跋山涉水?等等。
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变散为聚,化零为整,优化了课堂提问。
组词七

27陶罐和铁罐 陶:陶器、陶冶、陶醉、 谦:谦让、谦虚、谦和、谦逊 虚:虚心、空虚、虚假、虚构 嘴:嘴角、嘴唇、烟嘴儿、吵嘴 恼:恼怒、恼火、烦恼、苦恼
Hale Waihona Puke 27陶罐和铁罐 怒:发怒、怒火、愤怒、怒容 吵:吵架、吵闹、吵嘴、争吵 感:感谢、感觉、感知、感恩 荒:荒地、开荒、荒原、灾荒 捧:吹捧、捧走、捧场、捧腹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矛盾、矛头、 盾:盾牌、矛盾、金盾 集:集中、集合、集体、集团 持:持续、坚持、保持、支持 般:一般、百般刁难
25矛和盾的集合 架:打架、吵架、架空、架桥 龟:乌龟、龟缩、龟裂 攻:攻击、攻打、进攻、攻势 炮:打炮、火炮、炮火、炮弹 坦:坦克、坦白、坦然、坦荡
25矛和盾的集合 战:作战、战斗、战士、战场 神:神仙、神气、精神、神采 兵:士兵、兵器、当兵、 退:退步、退出、进退、退让
27陶罐和铁罐 朴:朴实、朴素、质朴、 素:素材、吃素、素菜、色素 值:价值、值钱、值得、数值 受:受伤、接受、享受、感受
26科利亚的木匣 挖:挖井、挖坑、挖空心思 鞋:布鞋、胶鞋、穿鞋、凉鞋 斧:斧头、斧子 锯:电锯、木锯、拉锯、手锯 免:免除、免职、免去、免税
26科利亚的木匣 屋:房屋、茅屋、屋顶 抢:抢夺、抢劫、抢运、抢救 难:困难、难题、难处、难道 初:初中、初级、初步、初次
26科利亚的木匣 管:尽管、不管、管理、管道 敌:敌人、敌方、敌对、死敌 阶:阶层、台阶、阶级、阶段 懂:懂事、不懂、懂得、
25矛和盾的集合

同学们;"盾"的发明 呢
这个道理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取长补短
意为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 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 长处来弥补短处。
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 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雨点般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 左抵右挡, 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 还是难以招架。 难以招架
矛 刺
雨点般 进攻 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盾太小了!如果盾 铁屋子 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 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 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躲在铁屋子里,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会___
铁屋子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 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 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 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 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 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 的进攻呀!
这样的铁屋子像 能 ,不能 ,只 。
固然
本来,原本 —— 的意思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坦克不仅能(
),而且能(
)。
坦克:又名“战车”, 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和坚 固防护力的战斗车辆。它 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 器,于1916年首次冲上战 场,不怕枪弹,无所阻挡, 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 新时代。
小组合作学习: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 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 明坦克的?这样做有什 么好处呢?
“先……再……然后……最后……”
是的,谁善于 把别人的长处集 于一身,谁就会 是胜利者。
相关成语: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
=
+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试题及答案

25 矛和盾的集合快乐大本营开心种子1.我能写出带拼音的字,让句子变完整。
Máo bān dùn(1)敌人的()如雨点()向他的()刺来。
tǎn kèzhàn jìn gōng(2)我方的()冲上()场向敌军发动(),很快就打tuì答案:(1)矛般盾(2)坦克战进攻退2.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担()般()炮()待()坦()船()泡()持()3.反义词碰碰车。
安全—()进攻—()胜利—()紧张—()答案:危险后退失败轻松4.我能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慧花园1.我会按课文原文填空。
坦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二为一,在战场上____________。
1916年9月15日,英国的坦克。
德国兵,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答案: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大显神威首次冲上战场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2.书上有两个句子写得很有道理,我要把它们写下来。
(1)自卫,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谁善于____________,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更好地进攻(2)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胜利者轻松加油站乌鸦兄弟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里。
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
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窠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坏处
四条细腿难看好处
21 / 21。
【部编版小学语文】25矛和盾的集合 (1)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25矛(máo)和盾(dùn)的集合

●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紧张、固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难点)●课堂学习●●字词学习矛mao2盾dun4集ji1持chi2般ban1架jia4龟gui1攻gong1炮pao4坦tan3战zhan4神shen2兵bing1退tui4蜗wo1●●●多音字难n nn náà⎧⎨⎩()难为情难舍难分()难民大难临头●●●近反义词近义词固然—确实善于—擅长长处—优点反义词进攻—防守长处—短处胜利—失败●●课文全解25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l ǚ)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 ǎn )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 ch ìì⎧⎨⎩刺():刺刀 刺目敕():敕令 敕命 [左抵(d ǐ)右挡(d ǎng )]抵:抵抗。
挡:挡住。
向左右抵住和阻挡。
注意“抵”的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难以招架]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戳]用力使长条形物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

比较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对方的矛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同学们请你也来发挥想象,用 “……如……”来造个句子吧。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 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 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 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 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这 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 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 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提纲: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在铁屋子 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 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 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矛:古代打仗 时,用来攻击的武 器。
盾:古代打仗 时,用来防守的武 器。
我会写
矛和盾是怎么样集合在一起的 呢?它们的集合又会有什么样的作 用?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相信大 家学了课文之后会明白,请同学们 先来听一听课文吧。
我会读: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蜗牛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集合: 把分散的聚到一起。 集合——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充分显示高超的威力。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 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 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 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 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 里。
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 一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词语提示: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 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 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 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 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 戳不到我啦!”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课堂教学课件1新人教版

语文园地八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 (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语文园地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第25 课
矛和盾的集合
图说成语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
→矛
→
→盾
我会读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蜗牛 乌龟 自卫 进攻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我会写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将( 盾)的(自卫) 和(矛 )的( 进攻)合二为一发明 (坦克 )的过程,说明了(
语文园地五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园地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语文园地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上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 完人,金无足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里体会到什么?(着重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朗读训练。
3、过渡:也正因为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所以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出示句子生接)想到这,发明家真是喜上心头呀,谁来把这个饱含惊喜的句子读出来?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此时,他忽然有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就。”
接着,发明家又想:“如果我只缩在大铁屋子里,就。”
最后,发明家又想到了:“如果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这样既可以,又可以。”于是发明了坦克。
自由准备——个别说——同桌说克
(进攻)(自卫)(胜利者)
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认识矛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种古代作战的兵器,相信你们很感兴趣,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尖而锋利)哪个是“盾”吗?(厚而硬)指导书写这两个字。在战场上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板书:进攻自卫
(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
想象说话:德国兵哇哇直叫时的动作、表情、语言会是怎样?再读出德国兵的害怕。
3、同学们,当时的情境的确如此,王老师从当时的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段更为详细的报道,请自由读一读,你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坦克的神威呢?
出示资料: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教学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教师
王丹敏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2、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补充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交流: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会怎样?
三、学生1-4段,了解“矛、盾”如何结合
1、发明家是怎样想到要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而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段,画出有关句子。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4、练习其他7个生字。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开动脑筋,看你能集合什么事物的优点发明新事物,做一回小发明家。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矛和盾的集合不仅发明了坦克,还给人们深刻的启示(出示)谁来读读这句话?
“谁”课文中指什么?“别人的长处”课文中指什么?
2、除了坦克,什么东西也是集合别的优点于一身的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二、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坦克的神威。
1、出示坦克图,坦克上的炮口是用来干什么的?它集合了什么的优点?坦克外面的铁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它集合了什么的优点?也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合二为一)
2、坦克发明后,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自由读第5自然段,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到了它的神威?
质疑:你们就是那个发明家,现在正钻在那个大铁屋子里,肯定有很多的想法,请谈谈你钻在铁屋子的感受。
采访交流:安全,只能防守不能攻击,变成了缩在壳里的乌龟。
4、过渡:是呀,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此时,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5、发明家不断地修正想法,最终发明了坦克。能干的小朋友们,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发明家的整个思维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