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X线平片、CT及MRI对颅底凹陷症的诊断价值
颅底扁平影像学诊断标准

颅底扁平影像学诊断标准
颅底扁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依据颅骨侧位片测量颅底角的大小。
颅底角是由鼻根至蝶鞍中心连线与蝶鞍中心向枕大孔前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的颅底角在成人应为度,平均值为132度。
当颅中窝、颅前窝底部和颅底
斜坡部均向颅内凹陷,使颅底角大于145度时,即可诊断为扁平颅底。
除了颅底角的测量,影像学检查还包括头颈部CT三维重建扫描和MRI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全面观察颅底的畸形形态,了解寰枢椎融合情况及神经组织受压情况,明确显示各种发育异常和畸形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时应避免将扁平颅底与其他症状混淆。
颅底角的测量是本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超过145度即可诊断为扁平颅底,通常无需与其
他症状鉴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对于颅底扁平的诊断,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准确判断。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诊断(医疗医学)

T1增强见团状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伴脊髓空洞)
医疗课件
32
2、颈椎病:颅底凹陷症常被误诊为颈椎病,临床症状相似。但颈椎病空
洞小而局限,且颅底结构多正常。
(颈椎病伴脊髓空洞)
医疗课件
33
治疗:
对于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而无进行性神经损害 的颅底凹陷患者不需治疗,定期随访 。有学者主 张早期治疗,以免脊髓空洞加重。有神经压迫症 状患者则需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解除延髓压迫 和重建颈部稳定性。主要手术方式有:
正常
医疗课件
异常
异常
25
脊髓空洞:枕骨大孔狭窄,脑脊液回流阻力增加,造成脑脊液在脊髓中
央管集聚,空洞形成。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医疗课件
T2压脂信号无降低 T1增强无强化
26
环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畸形:环椎与枕骨大孔完全或部分融合,
齿状突上移。颈椎融合,造成病人短颈外貌。
正常
医疗课件
异常
27
齿状突脱位,环枕融合畸形,环枢关节面倾斜
齿状突向后上移位进行性加重
医疗课件
30
鉴别诊断:
1、颈髓肿瘤。 2、颈椎病。
医疗课件
31
1、颈髓肿瘤:囊实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与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
洞相似,可用MRI增强鉴别。肿瘤病人缺乏头颈特征外貌及颅底结构异常的 影像表现。
T1 低信号
T2高、等信号
正常齿状突与此线的距离为41±4mm。
医疗课件
15
病例一:女,44岁。左头部及颈后部阵发性胀痛,双手小指末端麻木、左鼻 前庭间歇性异痒感2月。
齿状突均高于钱氏线以上3mm,约5.6mm左右。
医疗课件
颅底凹陷症

异常:齿状突超出此 线3mm为颅底凹陷。
Thank you!
2.麦氏线(McGregor’s line)
定义:亦称基底线, 指硬腭后缘与枕骨 最低点连线。
异常:齿状突超出 此线6mm为颅底凹陷。
Thank you!
(二)CT表现 枕骨大孔区的骨结构异常: 表现为枕骨斜坡内
陷、 畸形; 多数枕骨大孔前部狭窄。可伴有寰枕 融合畸形,寰枕脱位、 齿状突如枕骨大孔内。软组 织的改变: 齿状突后移及横韧带断裂、 延颈髓屈 曲后弓、 小脑扁桃体压迫延髓、 扁桃体枕骨大孔 疝; 有时合并脊髓空洞症和蛛网膜囊肿。
(三)MRI表现 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及良好软组织对比
治疗
手术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 X线平片及MRI显示畸形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
轻微者,可观察随访。 临床症状明显且进行性加重、脑脊液循环通
路受阻、颅内压增高者,X片示合并寰枢椎 脱位者是本病的手术适应证。 手术可解除畸形对延髓、小脑或上位颈髓的 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加固不稳定的 枕骨脊椎关节等。
总之:
根据发病年龄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为枕骨 大孔区综合征及特有的头部外貌借助X线检查多 可诊断。
上述各种测量值,在男女之间小儿之间存在着 差异,因此测量数值不能绝对准确诊断本病时, 应全面观察颅底枕骨大孔区有无骨质改变及临 床体征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CT扫描和MRI的临 床应用,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颅底凹陷症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
颅底凹陷
缩小枕骨的骨组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向颅 腔内陷入,致寰椎和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 而进入颅内,枕骨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容 积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 生一系列症状。
狭颅症的影像学表现

中 图 分 类 号 :R743.9;R814;R445.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90l1(2o1 2)06—0886—03
Im aging features of craniostenosis LI Guang—w ei, CH E N Zhi—an,W A N G H ong—w ei,W A N G Guo—qing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Ol2年 第 22卷 第 6期 J Med Imaging Vo1.22 No.6 2012
狭 颅症 的影 像 学表 现
李 广威 ,陈志安 ,王宏 伟 ,王 国庆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盛 京 医 院放 射 科 辽 宁 沈 阳 110004)
【摘 要 】 目的 探讨 狭 颅 症 的 x 线 、MRI表 现 及 其 诊 断 价 值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5例 狭 颅 症 患 者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全
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engJing H ospital 0_『China M 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 1 10004,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X—ray and M RI features and their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ostenosis.M ethods Fifteen cases of craniostenosis, which w ere all exam ined w ith X—ray and eleven exam ined with M RI, were analyzed retro— spectively. Results A ll the fifteen cases showed the anteri。r_posterior and transverse diam eter of skull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vertical diam eter increased,gyric im pressions increased and deepen,thinning of skulls and its density decreased。 becam e ichthyosiform ,basilar invagination,the posterior cranial Iossa deepen and shorten. M R I{eatures:1 1 show ed basi— lar invagination,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deepen and shorten,5 show ed enlarged lateral ventricles, 5 show ed agenesis and thinning of corpus callosum and,2 showed porencephalia. Conclusion Since radiological m anifestations of craniosteno— sis are characteristic,X—ray exam ination plays an im 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ostenosis. M RI is helpful tO the dem onstration of the intracranial secondary changes and the differentiatial diagnosis of craniostenosis. [Key words] Craniostenosis;Radi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儿童狭颅症的X线和MRI诊断

儿 童 狭 颅 症 的 X 线 和 MRI 断 诊
林 润 芳
【 要】 目的 探 讨 狭 颅 症 的 x线 和 MR 表 现 特 点 及 其 各 自的 诊 断优 势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4 摘 I 例 狭 颅 症 患 者 的 ・ 资料 及 影像 学表 现 , 临床 包括 X 线和 MR 。 结 果 4例 狭 颅 症 , 表 现 为 小 头 畸 形 , I 1例 1 例 表 现 为 尖 头畸 形 , 表 现 为 短 头 畸 形 。4例 均 可见 局 部 脑 回 压 迹 加 深 。2例 短 头畸 形 可 见 冠 状 缝 闭 2例
s c i l e e d. M e h d X — r y x m i a i a e f m e n f h l e n WO o h m e pe tvey r viwe to s a e a n ton w s p ror d o ourc idr n a d t f t e r ~ c i d M R c ns The c i c l nf r a i n a m a ng da a of h o a es eve sa . lnia i o m to nd i gi t t e f ur c s we e e r p c i l e r r tos e tvey r —
【 关键 词 】 狭 颅 症 X 线 体 层 摄 影 术 磁 共 振 成像
( eThr e pe s Th i P o l'Ho — d s
On X—rya dMRIDig oi o h lr nC a ise o i Lj Ru a n a n s fC i e r notn ss s d N n— f n a g.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颅脑:X线平片---影像诊断基础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颅脑:X线平片---影像诊断基础一:正常颅脑表现(一)X线平片头颅平片常规投照后前位和侧位。
1.头颅的大小与形状与生长发育有关2.颅脑骨质密度与结构成人颅骨分为内板、外板和板障。
内外板为密质骨,X线平片上为线状致密影;板障位于中间,为细颗粒状低密度影。
通常,额顶部、枕粗隆部颅板较厚,以外板最明显,而颞骨和枕骨鳞部以及额骨垂直部则较薄。
3.颅缝与囟门在颅骨发育中,于膜性基质上分为额骨、顶骨、颞骨、枕骨多个化骨核,各化骨核之间的间隙小者为缝,大者为囟。
新生儿有六个囟门,居顶骨四角,在顶骨中线者分别称为前后囟门,在两侧下外方者称为前、后外侧囟门。
囟门在X线片上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透明区,而颅缝则显示为透明线影。
在后前位片上,可见矢状缝位于颅骨中线,人字缝由其后方向两下外侧走行;颞鳞缝呈短线状,由外上斜向内下;冠状缝在此位置显示不清。
在侧位片上,冠状缝和人字缝呈上下方向走行。
有时在人字缝顶端,枕骨与顶骨可出现轻度重叠或分离,勿误认为骨折。
颅缝在颅外板多呈锯齿状,内板较平直。
新生儿的颅缝宽约1mm,不同颅缝开始闭合的时间不同,闭合速度因人而异。
闭合后的颅缝边缘硬化为正常表现,但在儿童颅缝周围出现硬化多为提前闭合征象。
4.颅壁压迹1.脑回压迹:脑回压迫颅骨内板,使局部骨质变薄,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
在囟门闭合前后,脑组织发育较快,脑回压迹较为显著;成人压迹浅,数目少。
2.脑膜中动脉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迫颅骨内板,显示为条状透亮影。
压迹起于颅中窝,走行较直,易与线性骨折相混淆。
3.蛛网膜颗粒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迫颅骨内板显示为边缘锐利且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窦的两旁,直径常为0.5—1.0cm,但有时可达数厘米。
大的压迹需要跟颅骨破坏相鉴别。
4.板障静脉压迹:板障静脉为颅骨板障内的营养静脉,其压迹呈粗细不等的树枝状,走行方向不一,可跨越颅缝,多见于颅骨。
5.导静脉压迹:导静脉贯穿于颅骨,沟通颅内外血流。
X光片、CT、核磁有什么区别?看病用哪个好?一个比喻你就明白了

X线、CT、核磁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但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会辐射吗?有医生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X光(平片)好比是你站在这个地方看远处的大楼,可以看清楚大楼的高度外观等大体的特征。
CT相当于你进入这个大楼看每一层的结构,它的承重墙在哪里?他有几个房间。
核磁共振是看每一层,它装修情况怎么样?它的水管电路,以及,窗帘等等。
一、X光也叫平片,一般去骨科或者去运动医学科,第一个给你做的最简单的就是X光。
1、原理: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能够穿透人体,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作用。
成人胸骨X线图在穿透人体时,被含钙的成分(骨)、水分(血液等)、软组织(肌肉)等吸收而减弱,因此可以呈现出所检查部位的基本形态。
2、适用情况:X光是观察骨骼简便的检查方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
(依据各地区和检测部位决定:50~200元左右)如果怀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现急性外伤,伤到了骨骼,有突发急性疼痛或是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会优先选择X光。
3、缺陷:功能有限,一般多用于粗看骨骼健康。
X光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
有轻度辐射。
过量的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能造成生物细胞受到破坏。
因此,一般情况下,孕妇、备孕人群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儿。
X光关键词:便宜、初步检查、骨骼检查、有轻度辐射二、CTCT一般用处就非常多了,比方说内脏组织、头颅或者骨组织,都会用CT进行观察。
1、原理:CT(Computed Tomography)意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
CT扫描2、适用情况:CT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X光的加强版,如果粗看X光片看不清楚,可能得选择CT进一步细看。
一般重要部位的CT检查,如:头颅、胸腹、脊柱、骨盆等优于常规X光检查。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测量方法(最牛的汇总)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测量方法(最牛的汇总)1、Chamberlain’s line:亦称腭枕线。
头颅侧位片上由硬腭后缘向枕大孔后上缘作一连线。
正常人齿状突在此线的3mm以下,若超过此线,即为颅底凹陷。
(图1)图12、McGregor’s line:也称基底线。
由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缘最低点连线。
正常齿状突不应高出此线6mm,若超过即为颅底凹陷。
(图2)图23、McCrae’s line:又叫枕骨大孔线,为连接枕骨大孔前下缘与后上缘的连线。
正常情况下,齿状突顶端不超过此线;如超过此线6.6mm可诊断为颅底凹陷症。
(图3)图34、Redlund-Johnell法(R-J距离):为枢椎体下缘中点到McGregor线的垂线。
正常值男性大于34mm,女性大于29mm。
小于此值即为异常,提示寰枢椎间关节破坏。
(图4)图45、Wackenheim line:为颅底斜坡的延长线。
正常时,该线与齿突尖部相切。
若齿突尖超过此线,提示颅底凹陷。
(图5)图56、Height index of Klaus(克劳斯高度指数):指齿状突顶点到鞍结节与枕内隆突连线的垂直距离。
正常为44-45mm,30-40mm为颅底扁平,若小于30mm为颅底陷入。
(图6)图67、外耳孔高度指数:头颅侧位片,外耳孔中心点或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至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即外耳孔高度指数。
正常为13-25mm,平均17.64mm,小于13mm即为颅底凹陷。
(图7)图78、Boogaard角:指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与蝶骨斜坡所形成的角度。
该角度正常为119.5°-136°,若大于148°,可诊断为扁平颅底。
(图8)图89、Bull角:是硬腭水平线与寰椎平面的夹角,正常时该角度小于13°,若大于13°,可诊断为扁平颅底。
(图9)图910、Martin角(基底角或颅底角):侧位像,鼻根、蝶鞍中心和枕骨大孔前缘三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颅底凹陷症延髓颈髓角的临床价值

2 01 2,1 0: 3 5 5 .
示 颅颈 结合 部 骨 质 结 构 的细 节 。虽 然 MR I 对 骨 质
由于平片 上确 定枕 骨 大孔 后 缘 比较 困难 , Mc G r e g o r
价 颅底 凹 陷 的度 , C MA 小 于 1 3 5 。 与 临 床 脊 髓 病 变
或 脑 干受压 症状 具有 明显 的相 关性 。对 于减压 术后
患者, 由于 骨性标 志 的缺失 , 用 平 片或 C T 评 价 手 术 效果 或 随访 就较 为 困难 , 在 MRI 上测量 C M A 为 一
无 任何 症状 , 但其 常逐渐 进展 , 最 终大 部分仍 需 手术 治疗 , 如 果 不及 时 治疗 将 可 能 导 致 神 经 系统 损 害甚
把 腭 枕线 进行 改进 即从 硬腭 后缘 至枕 骨鳞 部最 低 点
做一 连线 , 命 名 为 Mc G r e g o r l i n e , 如果 齿 状 突 尖 向
上超 出此 线 7 mm 则 为 异 常 。Mc R a e l i n e为 枕 骨 大 孔 前后 缘 的 连线 , 正常 情 况下 齿 状不 超 过此 线 , Mc Ra e l i n e长 度 小 于 1 9 mm 就 可 能 造 成 神 经 功 能 障碍 。MS C T及 MRI 的应 用 大 大 提 高 了对 颅 颈结 合 部 异 常 的诊 断 准 确 性 , C T 多 平 面重 建 能 清 晰显
[ 2 ] S mi t h j s。 S h a f f r e y C I ,Ab e l MF,e t a 1 .B a s i l a r i n v a g i n a t i o n E J ] .Ne u r o s u r g e r y ,2 0 1 0 , 6 6 :3 9 — 4 7 . [ 3 ] S mo k e r W R,Kh a n n a G.I ma g i n g t h e c r a n i o c e r v i c a l j u n c t i o n E J ] .Ch i l d s Ne r v S y s t ,2 0 0 8 ,2 4 :1 1 2 3 — 1 1 4 5 . [ 4 ] Re i i n i e r s e M ,D i j k ma n s B A, Ha n s e n B,e t a 1 .Ne u r o l o g i c
颅底凹陷症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本病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有椎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
目录1症状体征2用药治疗3饮食保健4预防护理5病理病因6疾病诊断7检查方法8并发症9预后10发病机制1症状体征多数患者症状进展缓慢,偶有缓解。
有些患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发现有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底凹陷。
患者可有颈短、发际低、颅形不正、面颊耳郭不对称,但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因畸形的程度及合并症的不同,症状与体征差异较大。
一般症状可有头痛、眩晕、耳鸣、复视和呕吐等。
患者可有头颈部偏斜、面颊不对称、颈项粗短、后发际低、颈部活动受限且固定于特殊的角度位置。
正常的颈椎前突消失及外貌异常。
患者常诉颈部强直、多以进行性下肢无力和行走困难为首发症状。
起病一般为隐匿,逐渐加重,亦可在头部外伤后突然发病或加重,即在头部轻微外伤或仰头或屈颈过猛后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发生四肢瘫痪和呼吸困难等。
症状反复多次发作,整个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为枕骨大孔区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上颈神经根刺激症状主要是由于颅底畸形骨质刺激和压迫寰枕筋膜、韧带和硬脊膜,使其发生增生、肥厚或形成纤维束带,压迫上颈神经根。
患者常常诉说枕部慢性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感觉减退,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强迫头位等。
2.后组脑神经障碍症状常因脑干移位、牵拉或蛛网膜粘连,使后组脑神经受累,而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咽反射减弱等球麻痹的症状,以及面部感觉减退、听力下降、角膜反射减弱等症状。
3.延髓及上颈髓受压体征主要因小脑扁桃体下疝、局部病理组织压迫延髓及上颈髓和继发脊髓空洞症所致。
颅底凹陷症的研究进展

陷 ( ai rn ai t n 与扁 平 颅 ( ai ripes n 互换 使 b sa vg ai ) l i n o b sa rs o ) l m i
医师 所 重 视 。
7 %以上 的颅底 凹陷症 患者具有 特征性 的外貌 , 身材 5 如
矮小 、 短颈 、 蹼颈 畸形 、 面颅 不对 称 、 颈 、 斜 低位 发 际、 颈部 活
动受限( lpl e 综 合 征 的原 因 ) Sr gl ( Ki e Fi p - l 、p ne肩 高架 肩 畸 e
’
屈伸动力位像 的不同参数线 的测量 , 出颅底 凹陷症 的初步 作 诊断 。虽然 目前 C 、 T Mm 已逐 渐在 某些 方 面 明显优 于传 统 的 x线 检查 , 常规 的 x线 检查 仍 然是 发现 本病 的重 要 手 但
段 。常见 的参 数线有 C a b r i 、 0 线 、 re线 。 hm e an线 Mc陀gr Mca l S kr moe 等 提 出 Wakn e cehi m线是指 正常 斜坡 延长线 应位 于齿突尖 后 缘 , 相 交 于 枢 椎 体 或基 底 表 明枕 颈 区脱 位 。 如 B s n e 基底角 ) aa A ( l 指鼻根 、 鞍结节 、 斜坡连 线形 成 的角度 , 正常为 14 一15 , 5 。 3 。 3 。 >10 提示 异常 。CvsC n n e 斜 l —a a A ( u l 坡 角) 指斜坡与齿 突尖 后缘 切线 形成 的角度 , 5 。 示异 <10 提
X线、CT、MRI到底有什么区别

X线、CT、MRI到底有什么区别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目前比较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有X线、CT和MRI等。
然而普通大众对于以上影像学技术并不了解,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诊断技术往往不知所措,甚至眼花缭乱,更不知孰高孰低,也不知道这些影像学技术到底有何区别,在疾病诊断中该如何选择?以下笔者就针对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X线、CT、MRI进行简要介绍。
X线、CT、MRI的成像原理是什么?这三种技术是对临床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常用方法,然而三种技术手段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成像原理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在进行疾病的诊断中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以下就假设我们需要对苹果进行成像拍摄,从而对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成像原理进行一一分析:X线:X线其实是指X射线,这是一种能量极高且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在运用中X线具备极强的穿透性,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组织不同部位在厚度及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X线穿透人体组织的过程中所吸收的程度也会存在差别,那么通过显像处理之后便能够得到具有差异化特点的影像图。
例如,X线在对苹果拍摄的过程中可以穿透苹果内部观察到内部结构,运用X线所拍摄的图像呈现为黑白色,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区分苹果内部的水分、果肉以及果核;CT:CT技术其实是基于X线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CT技术通过利用X 线光束对于机体组织的某一部分层面实施扫描。
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的过程中就会有部分射线被人体组织所吸收,另有一部分射线能够穿透组织并被检测器所接收最终产生信号。
由于我们人体的组织在疏密程度方面存在差异,而X线具有的穿透能力也各不相同,检测器所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出现差异,再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于这些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和处理并最终呈现为图像,也就是横断面图像。
例如在对苹果进行CT拍摄时可以观察到内部结构,所呈现出的是苹果横断图像;MRI:MRI是指磁共振成像,是通过磁振造影的基本原理将患者放置在静磁场内,再通过无线电波脉动对区域磁场进行影响和改变,最终人体组织当中存在的氢原子核会形成共振现象,并诱发磁距的讯号发生改变。
颅底凹陷症诊断标准

颅底凹陷症诊断标准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高度可变的临床病理病症,是由颅底及其附近的组织及骨骼结构的
异常产生的。
它可以提示婴儿有潜在的脑损伤及其它多种病理,是许多内分泌、遗传和神
经疾病的发病原因。
一、影像学表现:常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显示出颅底凹陷及其形态上的特征
性异常,特别是磁共振影像可以显示出颅底凹陷的深度、宽度及其周边组织的变化。
CT扫描对观察颅底凹陷的深度及颅底脑室的大小也有帮助。
二、病理学表现:颅底凹陷需要前侧颅底骨膜的变化,以及颅底脑室和大脑半球两侧
长头叶大脑池水肿等周边病变。
三、临床表现:患儿可出现多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头晕恶心、月经不调、乳房发育以及智力障碍等。
四、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做相应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
生化、电解质、肝功、肾功、血糖以及风湿免疫等检查。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采用染色体常规检测,鉴定颅底凹陷症的可能遗传机制;
对于一些明确性诊断,还可以采用基因分析等技术鉴定,以帮助进行精确的判断。
虽然颅底凹陷症患者的表现有千差万别,但上述五点依据可以综合作出正确定性诊断,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和保健措施,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颅颈交界畸形与颅底凹陷症读书笔记

《颅颈交界畸形与颅底凹陷症》读书笔记1. 内容概括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颅颈交界畸形与颅底凹陷症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对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发病原因、患病率、好发人群等,为读者提供了对这两种疾病的基础认识。
第三章则重点介绍了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各种可能出现的病症,如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为后续章节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详述了诊断与评估方法以及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强调了准确诊断对于治疗的重要性。
第六章探讨了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让读者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第七章则聚焦于疾病的预后与康复,包括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对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如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考量。
第九章总结了整本书的要点,强调了对于颅颈交界畸形与颅底凹陷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两种疾病,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1.1 背景介绍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神经外科疾病,这两种病症涉及颅颈交界区域的复杂解剖结构,包括脊髓、延髓、神经根及脊髓前动脉等结构。
由于颅颈交界区域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这两种病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颅颈交界畸形是指颅颈交界区骨性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压迫脑组织或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颅底凹陷症则是指颅底骨性结构陷入颅内,可能压迫脊髓和延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
这两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CT和MRI等,对颅颈交界畸形和颅底凹陷症的诊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由于这两种病症的复杂性,治疗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需要精确的手术技术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颅颈交界畸形和颅底凹陷症是两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
了解这两种病症的背景、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颅底凹陷症诊断标准

颅底凹陷症诊断标准颅底凹陷症是一种颅底解剖结构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常见于颅底骨折、颅底肿瘤和颅内压增高等疾病。
对于颅底凹陷症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底凹陷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头痛,颅底凹陷症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症状,特别是在头部受到外伤后。
2.视觉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视觉障碍症状。
3.神经系统损伤,颅底凹陷症可导致颅神经损伤,表现为面部麻木、听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1.颅底CT,颅底CT检查是诊断颅底凹陷症的重要手段,可显示颅底骨折、颅底骨折愈合不良等情况。
2.颅底MRI,颅底MRI检查有助于观察颅底软组织结构的情况,对于颅底肿瘤和颅底骨折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结果。
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增高等炎症指标,对于判断颅底凹陷症合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生化指标,检查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助于判断颅底凹陷症的炎症反应程度。
四、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判断:1.符合颅底凹陷症的典型临床表现;2.颅底CT或MRI检查显示颅底骨折、颅底软组织损伤等特征;3.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五、诊断注意事项。
1.临床医生在诊断颅底凹陷症时,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对于疑似颅底凹陷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六、结语。
颅底凹陷症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颅底凹陷症时,应该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判断,避免漏诊和误诊,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X线、CT、磁共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大脑镰旁 脑膜瘤
前言
病
史
:
女性44岁,头痛2年余,无神 经定位症状。
病理
临床表现
CT表现
右额叶星形 细胞瘤
病
史
:
男性,33岁。头昏头 痛一年余,神经检查
无异常。影像学表现: 右额叶有一直径约3.4 厘米的低密度病灶, CT 值 32-35HU , 边 界 尚清。增强扫描示病
变无明显强化。手术 病理:星形细胞瘤(1 级)
眼耳鼻喉肿瘤
左眼眶畸形
病
史
:
F 31岁自幼左眼眶 变形,要求整形
右侧中耳乳突炎并肉芽形成
病
史
:
女性,29岁,患 者无明显诱因出现 右耳聋十多年,听 力检查提示右耳神 经性耳聋,外院CT 怀疑胆脂瘤征象: 右侧乳突呈硬化型, 听骨无破坏,鼓窦 内充满软组织密度, 听骨周围被软组织 病灶包裹。
左侧鼻咽癌
病
史
:
女性,85岁,头部 外 伤 1 天 伴 昏 迷 10 分 钟,左侧肢体肌力 II~III 极 。 征 象 : 右 额 颞叶脑实质内见多个 大小不等高密度影,以 颞叶病灶明显,周围脑 实质肿胀,中线结构无 明显移位.
脑挫裂伤, 气脑,颅骨 突发性骨折
病
史
:
M 37岁车祸伤及 头部,昏迷至今, 对光反射迟钝
X线检查缺点
较小的病灶或复杂骨胳的病灶由于重叠结构的掩盖,X线平 片可能难于显示或显示不清。
尚不能清楚显示肺部微小和隐匿部位(脊柱旁沟的肺内) 病灶,也不能完全显示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某些病变,必须 用特殊摄影或造影检查才能显示。
在缺乏自然对比的部位,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脑脊髓 组织等,X线平片常不能显示或不能满意显示病灶,更不能 检查其器官的功能,因而X线平片摄影常不用作消化、泌尿 系统肿瘤的检查。
泪奔!看完这篇文章终于搞清楚X光、CT、核磁共振的区别了!

泪奔!看完这篇⽂章终于搞清楚X光、CT、核磁共振的区别了!你弄得清楚X光、CT、核磁共振的区别吗?说起这个问题,⼩编不禁想起了另⼀个问题:请问张馨予、张予曦、张⾬绮、张歆艺,分别是谁?能分清楚的同学们,那你们真的很棒棒哦。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有关X光、CT、核磁共振的话题,虽然它们从表⾯看都只是⼀张⿊⽩底⽚,但原理和作⽤却有很⼤不同。
关于这三种检查,结合⼩编的理解简单概括是这样的:X光可以看成是⼈体的平⾯透视图X光检查利⽤了X光射线的穿透性,在穿透⼈体时,射线被含钙的成分、⽔分、软组织等吸收⽽减弱形成不同曝光,从⽽呈现出检查部位的基本形态。
优点:费⽤低廉,投照量⼩,适合绝⼤多数患者常规检查。
缺点:组织影像会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度拍摄才能看清。
CT可以看成是⼈体的分层切⽚图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体,围绕⼈体的某⼀部位作⼀个接⼀个的断⾯扫描,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次成像,获得⼈体被检部的断⾯或⽴体图像。
优点:器官和结构显影清晰,能够清楚地显⽰病变;多排螺旋CT能进⾏三维成像,有助于⽴体显⽰组织和器官病变。
缺点:费⽤⽐X光贵;辐射剂量⾼于单次X线摄影;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
MRI(核磁共振)可以看成是⼈体的三维透视图MRI是利⽤收集磁共振现象,让⾝体⾥的氢原⼦先震动起来后恢复原状,再接受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图像。
相⽐CT的断层扫描,MRI能获得多⽅位的原⽣三维断⾯成像。
优点:⽆辐射伤害;对⾎管、软组织⽅⾯的疾病灵敏度⾼。
缺点:费⽤相对⽐较昂贵。
如果再形象⼀点解释,我们可以把⼈体想象成⼀块切糕:X光相当于拍⼀张切糕的平⾯透视照;CT相当于把切糕切成⼀⽚⼀⽚看切⾯的形态(通过电脑对所有切⾯的⼆次处理也可以得到切糕的⽴体图像);核磁共振相当于三维透视切糕内部的⽴体形态(相对CT来说因为扫描间距⼩所以精度更⾼)。
讲完它们各⾃的特点和优缺点,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这三种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颅底凹陷症的检查程序

颅底凹陷症的检查程序
一、概述
夏夏的外婆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家人并没有及时发现,后来查出患的是颅底凹陷症。
听夏夏说,她的外婆曾出现吞咽困难、舌肌萎缩等,还有上肢麻木,无力。
幸好做过手术后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该疾病的检查程序。
二、步骤/方法:
1、
家人将夏夏的外婆送到医院的时候,在向医生介绍她的症状后。
医生让他们去做了一系列的检查,首先是X线平片,这个检查是诊断颅底凹陷症最基本的方法。
2、
骨畸形是颅底凹陷症的基本病理改变,CT是显示其骨结构的最佳方法。
因此,X线平片筛选出的枕骨大孔区骨畸形病人应行常规CT检查,
3、
如平片能显示颅底凹陷症的骨改变并有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可直接行MR检查。
4、
部分病人的CT图像可显示延脑与小脑扁桃体间的蛛网膜下腔,如延脑后缘形态正常,病人又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停止检查。
否则应进一步行CTM或MR检查,MR在检出及确定脊髓空洞症的范围方面优于CTM,因此常规CT难以确定延髓的受压情况并出现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可直接行MR检查,不必行CTM检查。
5、
CTM在显示神经组织的受压方面与MR无明显差异,如病人无脊髓空洞症的表现,CTM检查后可不必行MR检查,否则应进一步行MR检查,明确脊髓空洞的存在及范围。
三、注意事项:
术后要关注患者的后期发展,术后曾出现过病情严重甚至死亡的,因此要谨遵
医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本 组病 例女性 多发 ,往 往在 成人后 发 病 ,4 . 例表现 为 颈短 ,后 发 际 低 ,头 颈 痛 ,活 动 受 限。
4 例脊髓受累的有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四肢及 躯干运动及感觉障碍 ,后组颅神经 和颈段脊神经
颅底 凹陷症 是 枕骨 大孔 区颅 ( 下转第 24页) 0
麻痹。6 中,2例伴上颈骨髓 压迫性水肿 ,1 例 例伴单纯性脊髓空 洞症 ,l 例伴 2 、3颈椎 融合 畸形 , 2例伴环椎枕骨融合畸形 ,其中 l 例伴单
纯性脊 髓 空洞症 。
并齿状突发育不 良、颈椎融合、颈椎脊柱裂和脊
髓空 洞症 ,部分 患者 椎管严 重狭 窄 的往往 伴有 脊
上 移超 C a br i 3— hm eln线 a 5mm 以上 , ( hm— C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r i线测量方法 :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唇 ea ln 作一连线。 ,均可在 x线平片上显示。部分颈 )
部 短缩病 人 颈椎 颅 骨 重叠 ,容 易 漏诊 。因此 ,X
11 一般资料 .
收 集 了 20 0 3年 ~20 0 8年 间 6
陷症 是 x线 平 片 的 一 个 良好 补 充 ,尤 其 在 骨 骼
畸形 的显 示方 面 。
24 MR 表 现 . I
可 大 致 显 示 骨 骼 的 畸形 情 况 ,
但不如 C T清 晰 ,对 C a br i 测 量 和 了解 hm eln线 a 枢椎 齿状 突上 移 情 况 较 x线 平 片 更 精 确 ,对 椎
情况无法显示;c T可精细 了解骨结构的畸形情况,椎管狭 窄的程度 ,但 整体观差,脊髓情况无法 了 解;M I R 可了解颈椎融合畸形,椎 管狭窄程度 ,脊髓损伤情况和脊髓空洞症,对环枕融合畸形显示不 良。结论:对颅底 凹陷症的诊断必须三种检查相 结合 ,才可得到准确、可靠的诊断,为临床手术方案
髓压迫性水肿 ,针对有脊髓损伤的病人 ,早期诊 断 ,及时治疗是减少致残的关键 。为提高影像学
诊 断水平 ,本文 对 x线平 片 、C T及 M I 该 病 R对 的诊 断价 值分析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22 . x线表现 生理 曲度变直 ,颈椎骨发 育畸 形 :如颈椎体融合 ,环椎枕骨融合,枢椎齿状突
第2 1卷 第 4期
20 0 8年 l 2月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Jun l f i n nMe i l o eefr a o a t s o ra a a dc l g t nli oQ n a C l o N i ie
Vo . No 4 1 21 . De . o 8 c20
浅 析 X线 平片 、C T及 MR 对 颅 底 凹 陷症 的诊 断价 值 I
鲁 本艳 陈文 勇 贵 州都 匀 580 ) 500 ( 南 民族 医学高等 专科 学校 附属 医院放 射科 黔
【 摘要】 目的:了解颅底 凹陷症在 x线平片、C T及 M I 的表现及其诊 断价值。方法 :回顾 性 R上 分析 6例颅底 凹陷症患者的 x线平片、C 及 M I T R 影像资料 。结果 : 2例颅底 凹陷症伴有环椎枕骨融 合畸形 ,其 中 1 例合并有脊髓空洞症 ;1 例伴颈 2 椎融合畸形;2例伴上颈髓压迫性水肿 ;1 、3 例伴 单纯脊髓空洞症。x线平片可显示骨结构的基本畸形情况 ,但影像重叠多,对椎 管的狭窄程度和脊髓
扫描机 ,5m 的层 厚 ,0间距 扫 描 ,C m T及 MR I 均只做 平扫 。
2 结 果
管狭窄程度的了解较 C T更直接,尤其对延脊髓 的损伤情况一 目了然 ,是其它检查不可取代 的。
因此 MR 对 颅 底 凹 陷症 需 要 手术 的 病 例 ,是 不 I 可缺 少 的检查 。
作者简介 :鲁 本艳 ( 9 6一) 17 ,女 ,汉族 ,贵州遵义人 ,医师 ,主要从 事低 场磁 共振研 究。
・
2 01 ・
第 2 卷 1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第 4期
及手 术刺激 子 宫所 引起 ,人工 流 产综合 征 则是 因 醒后 对手术 无记忆 ,术 中不 影 响子 宫 收缩 ,不会 为子 宫颈 受牵拉 、扩 张 ,子宫 壁受 到刺 激 引起 迷 增加 出血量 ,术后 无头 晕 、呕 吐等 副反 应 ,故受 走神 经 反 射 性 兴 奋 所 致 ,出 现 头 晕 、恶 心 、呕 到 自愿终止 妊娠 的早孕 妇女 的欢迎 ,但 丙泊 酚静 吐 、心率 及血 压下 降 的一 系列 反 应 ,支配 子 宫 的 脉 给药必 须在有 专职 麻醉 医师 监 护 、血 氧监 测 仪 神经除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外 ,还有感觉神 进 行有效 的监控 才 能进行 。 经 ,尤 其在子 宫颈 口处 最为 丰富 J 。为减 轻人 工 人工 流产 是 对 避 孕 失败 的有 效 地 补 救措 施 ,
行扫 描 ;安科 O E P N—M R I 0 2 A K 1 . T低 场 磁共 振
线平片是诊断颅底 凹陷症的一个基础片。 23 C . T表现 颈椎骨发育畸形显示清晰,还可 大致了解椎管狭窄情况 ,但整体观差 ,对 C a — hm bri 测量 不如 平片直 接 。因此 ,诊 断颅底 凹 eln线 a
提 供重要 信 息。
【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X线平片;C ;M I T R 【 中图分类号】 R 4 【 45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8 48(080 - 21 0 0 - 9320 )4 00 — 2 0
颅底 凹陷症 是枕 大孔 周 围骨质 ,如枕 骨基 底 部 、髁部 、鳞 部上 升 向颅 腔 内 陷入 形 成 之 畸 形 , 环 枢椎也 随之上 升 ,多属 先天性 发 育异 常 ,往往
例颅底 凹陷症患者的影像资料 , 中女 5 ,男 其 例 1 ,年 龄 3 例 1~4 8岁 ,平 均 ( 20±12 岁 。 4. .) 均做了平片、C 、M I T R。 12 方法 全部 病 例均 用 岛津 50毫 安 x 光 机 . 0
作颈椎 正 侧 位 片 ;西 门子 亚 秒 双 螺 旋 C T机 ,3 m m层 厚 ,25m 的螺 距 拉 颈椎 侧 位 片 后 作 平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