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稿5212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优秀说课稿

二、2 《展开与折叠》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展开与折叠》。
本节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优秀说课稿

二、2 《展开与折叠》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展开与折叠》。
本节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备课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这一章节的教学备课。
我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启示和帮助。
一、教学内容分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展开图的绘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展开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牙膏盒、魔方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到这些物体打开后的形状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与折叠。
2. 探究新知(1)长方体的展开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拿出生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观察得到的展开图。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
"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
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领悟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有序思考进行分类的优势。
【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学生活动41、我认为与1号面相对的是()号面,与2号面相对的是()号面,与3号面相对的是()号面,我的理由是()。
2、动手操作,验证想法。
3、归纳总结我发现:()。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展开图与正方体的对应关系,回顾展开图复原成正方体的6.作业与检测1、P15:1、2、3题,完成在书上。
7.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导学案学习内容展开与折叠学习目标(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能正确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资源准备若干个正方体、剪刀随堂记录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索1、我的正方体展开图。
(展开图至少有一条边相连)例:二、交流汇报(我的展开图是沿着哪条棱剪开得到的)1、同桌交流。
(1)我剪了()种不同的展开图。
(2)听听TA的想法。
2、全班汇报。
(1)小组代表发言。
(2)其余小组评价。
三、复原展开图(观察展开图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1、独立完成。
想一想:展开图的()号面对应正方体的()面。
2、小组交流。
对比不同的展开图与复原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3、全班汇报。
我的发现:四、随堂小练:想法一:想法二:复原后的正方体:展开图:1、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
与1号面相对的是()号面,与2号面相对的是()号面,与3号面相对的是()号面。
我发现:()。
五、归纳概括:在思考正方体与展开图的对应关系时,我们可以怎么办?你最喜欢哪种方法?1、P15:1、2、3题。
1、我理解了正方体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章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特点及其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三维立体图形展开为二维图形,并能够逆向操作,将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其展开特征,并能够动手操作将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耐心。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理解。
2. 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空间想象力和逆向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卡片。
3. 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4. 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提出问题:“这些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什么样子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分发展开图卡片,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将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识别和解决折叠过程中的问题。
3. 展示与讨论:每组展示折叠好的立体图形,并讨论展开图的特点和折叠过程中的难点。
4. 总结与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讲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5. 实践操作: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绘制,并尝试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6.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展开与折叠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展开图的特点和折叠方法。
3. 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
4. 练习题和示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展开”和“折叠”的概念。
2.能够运用“展开”和“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展开”和“折叠”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
三、教学难点
如何应用“展开”和“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请学生拿出一张A4纸,将其折叠成四等分,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些什么?
2.新知讲解
1.引导学生回想导入部分所演示的纸张折叠过程,提问:“把纸张折叠起来后又回到了什么状态?”学生回答后引入“折叠”的概念。
2.提问:“如果在展示纸张的时候,将每一个折痕打开,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想到“展开”的概念。
3.给学生出示一个关于“展开”和“折叠”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活动训练
请各位同学打开课本第x页。
这道习题中,已经绘制了一个直线上三个点。
请你通过计算,将这条线段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成多少部分。
提示:可以将线段折叠或展开,得到一些新的图形、线段、面积等。
通过观察找出线段分割的规律。
4.课堂练习
结合课本习题,引导学生利用“展开”和“折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练习
练习册第x页计算题x~x
六、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回想折叠纸张的过程时,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来减少误差,确保学生的理解。
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解决中,以促进对该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举例:当学生面对一个复杂的展开图时,他们需要判断哪些部分应该先折叠,哪些部分应该后折叠,以及如何处理折叠过程中的冲突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展开与折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将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形状的情况?”比如,将一张纸折叠成一个小盒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展开与折叠的奥秘。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展开图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特征以及折叠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折叠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2.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们提问、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拓展课堂内容,引入更多有趣的立体图形展开图和折叠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在识别长方体展开图时,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看似可能的展开图产生疑惑,因为它们在二维平面上看起来合理,但在三维空间中却无法折叠成立体图形。
(2)折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在折叠过程中,学生需要逻辑思考,分析每个步骤的正确性,确保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一致。
举例:在折叠圆锥体时,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展开图正确地组合成一个圆锥,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5年级数学北师 大版下册教案第2章《展开与折叠》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展开后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中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是折叠后立体图形中相对的面。
六、教学反思
优点: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缺点:
教师进行了大量讲解,学生未进行充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未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学生动手环节比较少,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不够。
师:如视频所示。我们不难观察其它几种都能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师: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正方体共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大致给它们分成4种结构,141结构(共6种):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231结构(共三种):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222结构:中间二个面,楼梯天天见。33结构: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明确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第3课时 展开与折叠。
一、情境导入
师:下面是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分别说出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在长方体展开图中,1号与6号相对,2号与4号相对,3号与5号相对。在正方体展开图中,1号与5号相对应,2号与4号相对应,3号与6号相应。我们不难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的共同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一个面都与四个面相邻,但有且只有一个相对的面。只要找到一对相对的面,也就同时确定了它们与其他四个面的相邻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2.2展开与折叠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展开与折叠操作,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纸张和剪刀,大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展开与折叠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拿出一张纸张,让大家观察它的形状,然后我会折叠纸张,让大家观察它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样,大家就能够直观地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逐一讲解大家的答案,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步骤。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以图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张,请将其折叠成一个小三角形。
2. 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张,请将其展开成一个正方形。
答案:1. 将正方形的纸张对折,使得两个对角线重合,然后将两个对角线上的点分别与相对的点连接,就可以得到一个小三角形。
2. 将长方形的纸张对折,使得两个短边重合,然后将两个短边上的点分别与相对的点连接,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对于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大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大家也能够感受到展开与折叠的乐趣。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展开与折叠丨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展开与折叠一、导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展开与折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
2. 难点:运用展开与折叠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纸盒、帐篷等,引导学生思考展开与折叠的概念。
2. 讲解新课(1)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展开是指将一个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的方法① 展开方法:将立体图形的每个面展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
② 折叠方法:根据平面图形的边界,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3. 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展开与折叠的过程。
4. 练习展开与折叠(1)完成教材P28的练习题1、2、3。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折叠成一个正方体?5.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折叠成一个四面体?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展开与折叠的方法,并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操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29的练习题4、5、6。
2. 观察生活中的展开与折叠实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展开与折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展开与折叠》导学案教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展开与折叠》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题展开与折叠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在找展开图中相对面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是将独立思考、自由想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礼品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这么漂亮的礼品盒。
2.提示制作方法。
提示学生可以先把礼品盒展开,看看礼品盒的展开图有哪些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制作一个礼品盒。
3.引入课题。
1.欣赏礼品盒,思考如何制作一个这么漂亮的礼品盒,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2.在老师的提示下思考礼品盒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明确展开图的特点,根据展开图的特点制作一个礼品盒。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先画一个长方体礼品盒,然后用手中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礼品盒。
二、探究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图形?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展开,初步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展开”正方体,并将正方体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说一说“展开”的过程。
请学生把同一正方体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说明发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正确地折叠和平铺图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能正确地折叠和平铺常见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难点:学生能正确地折叠和平铺常见平面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展开与折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可以展开和折叠成其他形状。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折叠和平铺常见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折叠和平铺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特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题《展开与折叠》,以及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概念和方法。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2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展开与折叠》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展开和折叠的概念,以及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展开和折叠的概念,掌握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展开和折叠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以及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们自己带一些纸张,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如魔方、纸箱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 讲解: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学生们可以跟随我一起操作,加深理解。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画出来。
我会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合作,用纸张制作一些立体图形,并展开成平面图形。
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展开和折叠的概念,以及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纸盒、书籍等,尝试将它们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画在纸上。
2. 请学生们思考一下,展开和折叠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是包装、设计等,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展开和折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将立体图形正确地展开成平面图形。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立体图形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小学五级《展开与折叠》高效课堂数学导学稿【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学五级《展开与折叠》高效课堂数学导学稿
小学五年级《展开与折叠》高效课堂数学导学稿
课题:展开与折叠
一.旧知链接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长方体的棱长和==;
正方体的棱长和=
二.课堂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征,今天我们通过把长方
体和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把平面图形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学习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等操作活动,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
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渗透对应思想。
2. 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难点:明确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研课本第16~17页
学习新知一: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1. 把每个人准备好的3个正方体(6个面分别标上“上、下、左、右、前、后”)用剪刀沿不同的棱剪开。
注意得到的6个正方形要相互连结在一起。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展开与折叠导学案教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展开与折叠》导学案教学案课题展开与折叠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变进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表现了以下特点: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忙学生成立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变进程,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熟悉,在找展开图中相对面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进程,进而进展空间观念。
2.教给学生探讨知识的方式和策略。
教师鼓舞学生自主探讨数学知识,如此做的意义是将独立试探、自由想象、自主探讨、交流讨论、分析判定等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进程,使学生不断取得和积存数学活动体会,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预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进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成效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4分钟) 1.引发探讨欲望。
课件出示礼物盒,引导学生试探:如何制作一个这么漂亮的礼物盒。
2.提示制作方式。
提示学生能够先把礼物盒展开,看看礼物盒的展开图有哪些特点,然后依照这些特点制作一个礼物盒。
3.引入课题。
1.欣赏礼物盒,试探如何制作一个这么漂亮的礼物盒,并把自己的方式与同桌交流。
2.在教师的提示下试探礼物盒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明确展开图的特点,依照展开图的特点制作一个礼物盒。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先画一个长方体礼物盒,然后用手中预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礼物盒。
二、探讨活动(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
(10分钟) 1.试探: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会取得什么图形?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展开,初步探讨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1)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路“展开”正方体,并将正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说一说“展开”的进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课题:展开与折叠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专门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制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摸索和质疑:如何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做一做”和“练一练”两个内容。
这两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ZXXK]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能正确判定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进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观看、摸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1、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能正确判定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具预备: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步骤: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正方体8 6 每个面差不多上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都相等长方体8 6 长方形(也可能有相对面的面12 能够分为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积相等组,每组中棱的长度相等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假如把长方体和长方体展开,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展开”与折叠。
三、自主探究,发觉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探讨:这是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请你观看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2、如何样得到一个展开图?请你拿出预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桌合作,剪一剪,想一想先沿着哪条棱剪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3、集体汇报,展现,并说一说你是如何样得到那个展开图的。
小结: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不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导学案
〔一〕先生自学活动单效果导读局部,完成导学效果。
1、剪一剪
把自己手中的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
2、说一说
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
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4、比一比
相反点和不同点区分是什么?
(二)先生自主思索后在小组内交流。
做一做
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1、围成正方体所需的条件有哪些?
2、用手中的资料尝试折叠。
3、独立想一想那些图形契合要求?
1.第1局部的内容先由先生独立完成,小组全部完成后取得汇报时机,并给予团体加分。
教员适时点拨。
2.第2局部的学习内容由先生独立思索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并请最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竞赛〔第一名先展现〕,无错者给予小组加分,否那么时机自动转入第二名。
展现中教员适时点拨并后做小结。
三,当堂检测
依照要求完成活动单效果检测局部
15分1、指出以下各长方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六个面。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区分叫长方体的〔〕、〔〕、〔〕。
3、长方体的外表最多有〔〕个正方形。
4、至少需求〔〕个大小相反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团体独立完成,组内订对结果.小组长依据检测结果给予团体加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数学日导学稿
班级:姓名:编号: 5 2 1 2 日期:五年级·数学组·制主备人:
小学数学评价要素:1、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2、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声音洪亮;3、板书工整丰满规范,双色笔使用正确; 4、上课认真,参与学习全过程;5、自研真实有效,互动气氛活跃,练习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课题:展开与折叠课型设置【日日清·晚自习自研20分钟+自研互动展示40分钟】
【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 20分钟)
旧知链接预习指导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
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正方体
长方体
认识展开图,是促进我们对空间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务必认真学习。
展开图的得到,把一个盒子,沿着棱剪开成一个平面的连体图就是展开图。
折叠的三个步骤:第一,编号,用①-⑥。
第二,配对,分别找出三对可能相对的号码面。
第三,动手实践,检验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以课本第16-17页的做一做为实例,结合课本面的附页的图形,用以上三个步骤试一试。
第1题中图形、和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第2题中图形和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展示课】(时段:正课)
一、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元素
自学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导学:认真自研课本第16-17页内容,
从如下角度出发:
一、先编号,再思考。
一个完整的正方体有
个面,所以“做一做”
中第1题中的图形
和不合题目要求。
二、配配对,看对不对。
“做一做”中第1题中
的图①的号码面找
不到与它相对是面。
三、动手实践,检验真理。
剪下课本后面附页图
形进行实践,发现第1题中
图形、
和沿虚线折叠后
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第2题中图形和
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
体。
【10分钟】
1、对子间相互检
查自学自探环节
完成情况,圈出
与自己不同的地
方,有待小组交
流解决。
2、对子间学习、
交流疑难点,并
相互给予等级认
定。
()
3、组中组交流:
小组长负责,小
组内解决个人疑
难点。
4、大组商讨:
教师分配任务,
各大组组长把
关,针对展示方
案在大黑板做好
展示准备,老师
挑选准备较好的
组进行展示。
【10分钟】
展示单元一:
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图
形①到③,并说明理由。
展示单元二:
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图
形④到⑥,并说明理由。
展示单元三:
完成“做一做”第2题的图
形①到④,并说明理由。
展示单元四:
思考正方体的展开图除了
课本上列举的几种,还有哪些?
请画出来。
填在右边的空白处。
【20分钟】
1、“做一做”中第1题中的图
形和不合题目要
求,理由是(
)
2、做一做”中第1题中
的图形也不合题目要求,理
由是(
)
3、做折叠图形的三个步骤
是:(
)
放松一下,数数这堂课我共展示了次,帮助了别人次。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时间:20分钟)【书写认真:1分,稿面整洁:1分。
】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得分
基础题(必做题):(3分)
.
发展题:(3分)
提高题(选做题):(2分)
培辅课:(时段:自习附培辅单)
今晚你需要培辅吗?要()不要()。
疑惑告知:
反思课:
1.学习心得:
2.精题入库:
【教师寄语】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可能使知识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