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关于自然权利“天赋性”的三种论证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洛克作为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理论家,反对“君权神授”说。
他依据资产阶级人性论,运用自然法理论,在其《政府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国家学说。
(一)论自然状态像霍布斯一样,洛克也用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观念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但在内容上,两人又有很大不同。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
但这种状态不像霍布斯所说的互相惨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而是一种和平、自由状态。
人人平等地享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自然权利”,这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
在这种自然状态里,自然法起着支配作用。
洛克说:“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
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
”但这种自然状态是不能长期存在下去的。
主要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公认的法律,缺乏公共的裁判者和执行判决的机构。
这样有些人就会出于偏私或无知,侵犯别人的权利,导致冲突发生,甚至战争。
这种恐惧和危险使人们愿意放弃自然状态,同别人联合起来进入社会状态。
(二)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如何脱离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呢?洛克认为其惟一途径就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达成协议,联合为一个共同体,各自放弃他们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被指定的人行使或按照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
人们自愿放弃一些权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安全、财产和自由,把判定是非的权力、担当保护的职责交给国家或一个公共立法机构。
这样,国家就产生了。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的观点有许多区别:第一,在权利交付问题上。
霍布斯认为,订约时,人们把一切权利都交出去了;而洛克则认为,人们在成立政府,放弃自然权利时,只交出一部分权利,还保留着生命财产和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第二,在缔约问题上。
霍布斯认为统治者不是缔约的一方而是被授予权力的人,不存在违约问题,人们不能以此为理由来解除对他的服从;而洛克则认为,统治者是参加订立契约的一方,是从订约的人们当中推选出来的,因此要遵守契约。
对洛克的评价

对洛克的评价
洛克(John Locke)是英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对于现代西方政治、教育和人权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洛克的一些评价:
1. 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洛克认为每个人都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他主张政府的目的应是保护这些权利,而不是侵犯它们。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民主和人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现代民主和宪政的基础。
2. 社会契约和政府合法性:洛克提出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愿的契约形成政府,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
他主张政府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防止滥用权力对公民自由造成伤害。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权力制衡和宪政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洛克的思想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和理性的重要性。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能力使用自己的理性来追求幸福,政府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实现个人的理性目标。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经济学和教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对于知识和经验的重视:洛克认为知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的,他反对先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倾向。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源自于对外界的感知和对经验的反思。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认识论和经验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洛克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对于个人
自由、政府权力和人权等议题的理论贡献影响深远,并对现代民主、人权和宪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思想述评

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思想述评——基于对洛克《人类理解论》的分析17世纪以来,建立于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科学尊重事实、诉诸实践,挑战着传统的理性权威。
当时英国经验科学主义学派的大师们主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经验,在认识论上属于经验论,相反,当时的经院哲学和欧洲大陆唯理论学派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不相信经验事实,他们或者认为真知来自信仰,或者认为真知来自纯理性,在不同程度上持一种“天赋观念”说,他们坚信至少有一部分知识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显然,天赋观念论是与经验论原则直接冲突的,在经验论者们看来,“天赋观念”论违背科学,使科学不尊重事实而陷于纯粹的思辨,有碍于科学的发展。
因此只有驳倒“天赋观念”论,才能为科学的发展铺平道路,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论证奠定基础。
洛克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人类理解论》的第一卷中,把知识的起源问题,即人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还是来源于后天经验的,作为认识论的首要问题提了出来,并通过批判“天赋观念”论,论证了认识来源于经验,也明确了上帝观念的意义;同时,洛克在知识论上创新地提出“天赋能力”,用一种解证的方式证明上帝存在,这反映出他在上帝问题上的革新之处。
洛克在认识论上坚持其经验主义是从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开始的,这也是其著作《人类理解论》首先讨论的问题,他主要从“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两方面批判有先天“印”在人心中的观念,更进一步批判天赋的上帝观念,明确了上帝观念的意义;在知识论上,洛克并没有将其经验主义坚持到底,而是主张人类具有天赋才具,这是上帝赋予的一种认识能力,并由此论证出上帝存在。
一.对天赋观念的批判洛克指出,天赋观念论者的第一个重要论据是“普遍同意”,“人们都普遍地承认,有一些思辨的和实践的原则,是一切人类所一致承认的”,因此是天赋的。
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第一,并不存在人类普遍同意的原则,例如“凡存在者存在”、“一种东西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这两个符合“同一律”和“矛盾律”的思辨原则,它们在一切原则中算是最有权利配称为天赋原则的,而且它们也确被人认为是普遍承认了的公理,但人类大部分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更别提普遍同意了;第二,就算有“普遍同意,也并不能证明有什么天赋的东西”,因为人们对自己所同意的那些事物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发生普遍共许,而并不一定是依据天赋的东西才有普遍同意;第三,针对天赋观念论者主张的“天赋观念”天然“印”在人心上,所以人心能产生普遍同意,洛克举例,儿童和白痴分明想不到这些原则,这就足以把普遍同意消灭了;但要说心灵中存有一些原则,但同时心灵又知觉不到或理解它们,那么所谓“印”就没有意义了。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研究论文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研究论文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研究论文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近代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的自然权利思想是他的重要成就之一。
自然权利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超越了政府的职权,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这些权利。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广泛的影响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内涵、历史背景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内涵自然权利思想认为,人们在天生之时就拥有某些权利,这些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
洛克强调了三种最基本的自然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生命权是每个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人们自然拥有生命。
自由权是人们自然拥有的,即人们应该在自己的意志下自由地行事,不受任何外部强制力的干扰。
财产权则是人们劳动的结果,这些劳动产生的财富是人们天生就拥有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种权利。
洛克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人们自愿地放弃了部分自由权利来换取其它权利。
洛克认为,这种契约关系是基于人们之间的自然平等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
政府应该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职权,不能剥夺人民的自然权利。
二、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历史背景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是在17世纪的英国环境中孕育而生的。
那时,英国的君主制度已经开始走向瓦解,议会制度开始兴起,市民阶层的力量也不断增强。
人们开始反对国王的专制统治,要求政府保护人民的权利。
同时,17世纪初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由经济和财产权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这些历史背景使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得以充分发挥和推广。
三、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影响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影响了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市民革命、人权运动、法治社会和自由经济的基础。
洛克的思想要求政府不仅要保护市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还要保证公正的司法制度、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民主的自治。
试析洛克自然权利观

试析洛克自然权利观摘要: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他以斯多葛学派“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衍生出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其核心财产权的论述中主要论证了资产阶级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
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关键词:洛克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儿,西方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的杰出代表。
其代表作《政府论》下篇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洛克阐述了他的自然权利学说,其核心是论证资产阶级的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他认为人的权利在自然状态中是存在的,是先于国家和政府产生的,他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衍生出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
一、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权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在罗马法学家那里,“jus”一词具有权利、法和正义的等值意义。
对于自然权利而言,由于古罗马自然法吸收了斯多葛学派的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思想,使自然权利产生的条件初步具备。
早期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观念经斯多葛学派的拓展和充实后,由西塞罗将其提升为世界性的法律和政治观念。
[1]17世纪欧洲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欧洲社会摆脱了封建统治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古典的自然法学说成为一种新生的力量日渐占据支配地位,它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起的改造欧洲社会的力量的产物。
17、18世纪,这种古典自然法哲学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欧洲盛行,且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17世纪英国开始走上近代化之路,并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但是英国近代化历程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洛克自然权利理论述评

洛克自然权利理论述评作者:武永乐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1期[摘要]约翰·洛克认为人的权利在自然状态中是存在的,是先于国家和政府产生的。
本文以洛克自然权利理论为依据,阐述个人权利、政治社会、政府的形成以及三者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关键词]权利;契约;政府一、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法则是个人的自然权利洛克的政治理论起源于对君权神授论的否定。
在《政府论》上篇中洛克提出在君权神授理论之外寻求权利、政治社会、政府和国家的起源。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状态。
自然状态下的个人是以自我为主体的,任何个体都拥有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然权利,这种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如同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其合法性是上帝扎根于每个人心中的最强烈的欲望——自我保存。
人们普遍具有的强烈愿望构成了众多不得已的行动,那么这些基于自然权利的行动就是不可能错的,因此有人说“只有当事情的这种秩序被理解并被接受为真正而自然的秩序时,人类争取自由、和平和富足的斗争才可能获得胜利。
”洛克认为人们依据理性平等而自由地生活,这种状态就是自然状态,人们的理性与自然状态中的自然法是一致的,虽然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不是一种放任的状态。
科学的原则要求对自然状态中人们遵从自然法的依据做出解释,但是洛克经验主义的立场却认为对于自然法的理解与遵从是入作为上帝创造物的本质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因而不需要做出解释。
洛克在《论基督教的理性》中说到“他相信,基督教的伦理提供了一种所有人都能够加以理解的道德原则,同时也包含了一种使之实际发挥作用的权威,那就是上帝奖励服从者而惩罚违背这些道德原则的人。
这种道德原则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和平与安全的社会生活的保障。
”因此自然状态中拥有绝对自然权利的个人在上帝面前有了服从的需要。
自然状态下人们和平生活的维持与道德原则需要结合在一起就自然地要求自然状态中的个人依据一定的原则让渡自己的权利,这些原则构成了洛克的契约理论联结着的两方——方是个人,一方则是政府和国家。
浅析洛克法律思想

浅析洛克的法律思想中文摘要:洛克欧洲著名的法律思想家,在欧洲法律史上是第一次从理论上对“天赋人权”原则的论证,也是洛克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
创立了近代分权学说,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洛克;社会契约;分权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 1704 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光荣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家,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一生著书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等。
一、自然法理论(一)、社会契约论伊壁鸠鲁最先提出了,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这一观点。
在古典法盛行时期,第一阶段以格老秀斯、霍布斯、斯宾诺莎、普芬道夫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旨在建立一种普遍理性的法则,以便使个人更“安全”的理论。
第二阶段以洛克、孟德斯鸠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试图通过设置防止政府违反自然法的有效措施,反对政府独裁与专制,突出个人自由的价值。
第三阶段以卢梭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追求对人民主权和民主的坚决信奉。
同霍布斯一样,洛克的自然法思想也是通过社会契约论来表现的。
不过,霍布斯是为绝对集体政治辩护的,这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胜利后的需要,因此,洛克重新对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作了解释。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自由状态”,“平等的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之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不需要受到其他人的意志的许可和干涉,然而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在他看来人们享有自然的有利条件是相同的,不存在所谓的从属和受制关系,他说:“在这种状态下, 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 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
”①因为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权。
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的, 虽无政府和法律, 但却不是放任状态, 自然状态是一种为人人所遵守的,理性的自然法对它起支配作用。
洛克的自然神论梳理

17、18 世纪的英国,以“光荣革命”胜利为标志的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也因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对政治权利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自然神论的兴起跟当时英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背景息息相关。
当然,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洛克。
洛克用“设计论证明”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并大力批判了天赋观念。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其划清了宗教和信仰的界限,提出理性和启示互相独立却又相互补充的关系。
此外,洛克长期而一贯地主张宗教宽容,他在宗教问题的自由主义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
他否定了教会迫害和惩罚的权利,明确了宽容责任的使用范围,主张政教分离和信教自由。
(一)洛克关于上帝的理论自然神论者的共性之一,就是不否认上帝的存在。
“第二位自然神论之父”霍布斯就说过,“对于原因的热爱把一从对结果的思考引向原因的探索,并再一次去追寻那个原因的原因,直到最后会发现存在某个无法再溯其源的永恒的原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帝。
”以下是洛克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我们知道我们的存在。
我们同样知道虚无不能产生出一个存在物来。
因此,我们如果知道有一种实在的存在物,而且虚无不能产生出实在的存在物来,那就分明解证出,从无始以来,就有一种东西存在,因为凡非由无始以来存在的东西,一定又一个开始,而凡开始存在的东西,都一定是为另外一种东西所产生的。
因此,任何东西如果是有别的东西开尺寸在的,它的一切能力和性质都必定是从那个另外的事物中得来的。
人类在自己身上发现了知觉和认识。
我们又进一步,知道世上不但有一个存在者,而且还有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存在者。
”自然神论观认为,一位以理性为本质的上帝按照理性法则创造了自然世界,且之后不再插手世界的事物。
“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械装置——一只放大了的表,为一位智者所制造,制成之后便不再干涉它的运转。
”他们认为,一个需要不断对其所造之物外加的干预的上帝比如一个一劳永逸地创造万物后按照既定规则正常运转的上帝来得高明,后者也才是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上帝。
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法治诠释

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法治诠释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法治诠释北大法宝自由主义奠基者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曾在他的告别言说中提道:“自然把所有的人禁锢在此生就像禁锢在牢狱中,此生中有足够的法则和命令,但没有宁静与和平:双手疲于劳作,肩背遭受鞭挞,无人可免于艰辛或痛苦,即使那些勤奋工作的人也处在鞭影的笼罩之下。
”{1}洛克的权利理论在他的早期自然法论集以及演说中早有展露。
同样处于启蒙时代,洛克对于自然状态的假设连同他的权利理论与霍布斯(Thomas Hobbs, 1588—1679)、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人并不一致。
自然状态前提预设的差别也表明,洛克在政治理论以及人权观念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哲学家的开创性贡献。
自然权利从洛克的自然状态衍生而来。
洛克认为,人类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而财产权是人类自然权利中的首要权利。
洛克自然权利中财产权利的历史逻辑与现代演绎以及由此生发的法律权利的类型化分析代表了现代权利理论的发展轨迹。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
风险社会下,法治作为一种规则之治对于构建一种良善的治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法律权利的保障有赖于法治秩序的弥散机制{2}。
一、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在洛克看来,人与人之间按照理性共同生活并且“不存在拥有对他们进行裁判的权威的人世间的共同长官”即为人类的自然状态。
尽管洛克所说的自然状态源于某种政治哲学的历史抽象与逻辑,但这并不妨碍洛克在自然状态预设上反对霍布斯。
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3}。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既指前政治社会中人类的状态,同时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抽象状态”含义,区分自然状态与非自然状态的界限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具有权威的共同裁判者”。
这样的一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自由与平等的状态,而非霍布斯所说弥漫着无限“恐惧”。
洛克的思想总结

洛克的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西方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主义、合理主义和权利理论三个方面。
以下是对洛克思想的总结。
首先,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提出了个体自由和有限政府的理念。
他通过反对封建专制和绝对君主制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洛克认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而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政府应该受到合法性和合约原则的约束,并且只有得到人民的授权和同意才能行使权力。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其次,洛克的合理主义思想强调了理性和经验。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对经验的直接感知和观察。
他反对启蒙哲学家笛卡尔的先验主义观点,主张人的知识是通过感官经验和实证方法建立起来的。
洛克的合理主义思想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洛克的权利理论提出了个人权利的概念。
他主张人们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他认为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政府的存在和合法性正是为了保护这些权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擅自剥夺个人的权利,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这些权利。
洛克的权利理论对后来的人权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石。
总之,洛克的思想在自由主义、合理主义和权利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在政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思想还激发了后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创作灵感,为我们理解和探索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霍布斯卢梭洛克的自然法

霍布斯卢梭洛克的自然法霍布斯、卢梭和洛克是三位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们对自然法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霍布斯主张人类天生自私、野蛮,需要政府来维持社会秩序和权威;卢梭认为人类天生自由平等,政府应该由人民共同参与;洛克则认为人类天生享有自然权利,政府应该受人民授权。
首先,霍布斯对自然法的看法是非常悲观的。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无尽的战争和混乱之中,因为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为了摆脱这种混乱,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创造一个有权威的政府,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强调了人类的自私和自我保护的本能,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避免人类陷入永无止境的混乱之中。
相比之下,卢梭对自然法的看法则更为乐观。
他认为人类天生自由平等,只有社会的不公正和私有财产的存在才会导致人类的不平等和冲突。
卢梭主张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状态,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彼此平等的政府,以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公正。
卢梭的自然法理论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最后,洛克的自然法理论则强调了人类的自然权利和政府的授权。
洛克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政府的存在应该是为了保护这些权利。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只有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政府才有权利对人民施加约束和制约。
洛克的自然法理论强调了人类的权利和政府的合法性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总的来说,霍布斯、卢梭和洛克的自然法理论都是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们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也对后世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这三位哲学家的自然法理论的比较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为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洛克的自由理论

洛克的自由理论在《政府论两篇》里,洛克依据自由的涵义、条件和实现途径这一逻辑进路,构建了自己的自由理论。
1.自由的涵义洛克对自由的论述主要在下篇中完成,他之所以要来论述这个问题,却在上篇中已经埋下伏笔。
在上篇中他直接地反驳菲尔麦的主张——“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2](P4),从而间接地论证了天赋自由的存在。
菲尔麦在《先祖论》中主张:“人类不是生而自由的,因此绝不能有选择他们的统治者或政府形式的自由”[2](P5)。
他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证:一方面,他对绝对主义观——君主或父亲享有绝对的权力——进行了辩护,从而论证人注定生而服从。
在上篇中,洛克依据《圣经》,但是给予它不同于菲尔麦的解释,逐一批驳了菲尔麦的的观点,否定了亚当的绝对统治权,重新肯定人类享有天赋自由。
另一方面,菲尔麦对天赋自由观进行了批评。
既然人在自然状态中是那样自由,为何他愿意放弃他的自由?如何回应菲尔麦的攻击,并给予“自由”以逻辑严密的论述,就成了《政府论》下篇的任务,由此就引导出洛克关于自由的几个解释。
解释一,“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须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2](P118) 解释二,“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准绳。
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除了立法机关根据对它的委托所制定的法律以外,不受任何意志的统辖或任何法律的约束。
”[2](P117)这一解释相对而言是最全面的。
在此,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自然自由和处在社会中的自由(以下简写为“社会自由”)。
洛克的自然自由和自由的第一个解释同义,而“社会自由”则和第三个解释同义,后者出现在下篇第五十八段,自由“是在他所受约束的法律许可范围内……他不受另一个人的任意意志的支配,而是可以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论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基础

论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基础
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基础是其对人权和政府权力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源自洛克对上帝与信仰的观念。
本文将从洛克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述、上帝赋予人权的理论以及政府权力受限的神学基础三个方面来阐述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基础。
洛克在《论人政府》一书中论述了上帝的存在。
洛克认为,上帝的存在是自然法和理性的基础。
他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和客观的。
他主张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自然法来认识上帝的存在。
洛克将上帝视为自然法和道德法则的创立者,人类应该遵守天然法则以及上帝创立的道德法则。
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洛克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对上帝存在的认同之上的。
洛克认为上帝赋予了人权,并将之视为天赋人权。
洛克认为,人类在天然状态下享有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来自上帝的赋予而非政府的赋予。
人权的基础是上帝所赋予的自然权利。
洛克将自然权利视为不可剥夺和不可侵犯的,人类在社会关系中,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制约,以保护人类的自然权利。
洛克认为,政府的存在和合法性是基于保护人类自然权利的目的,政府的权力应该是有限的,并且应该由人民授予。
权利至上主义的三个历史论证阶段

坏政府 的标尺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5 . 2 9 作 者 简介 :袁 博( 1 9 8 9 一 ) , 男, 河北 故城 人, 燕 山大 学文法 学 院在读 硕 士
第 6期
袁
博 权利 至上主义的三个历史论证阶段
l 1 1
( 二) 社 会 契 约对 权 利 至 上 的 论 证
一
、
启蒙时代 是权利觉醒的时代 ,个人权利后面 是平 民的力量 ,因此 权利是对抗教会和封建王权 的锐利武器 。 自然权 利产生于 自然状态 中,受 自然法 的约束 。 “ 社会 契约论是这一时期论证政治合法性 的必然方 式,通过霍
布 斯 、洛 克 、斯 宾诺莎 的努 力 , 自然权利在 第一阶段成 功转型 ,奠定 了建构公共 秩序 的基 础 ,祛 除 了暴力特 征,成为公 民社会 的法权 ”【 l J 。这就 是用社会契约论论证 国家 合法性 的问题 。他们 认为国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性来源于人 民
自然状态和 自然法 是启蒙时代论证 自然权利( 绝对 的个人权利) 必不可少 的一种 预设 , 自然权利 是 由自然法
或神所规定的 ,理性 的人可 以发现 。 自然法是在对社会人人性观 察的基础 上抽象 出来 的,霍布斯认为 自我保存 是人类的第一 原则 ,是 “ 理性发现 的戒条 ,或一般法则 ”f 4 ] 。 自然状态 是一切人反对一切 人的战争状态 。而洛
洛克视野中的自然权利论

洛克视野中的自然权利论自然权利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政治哲学理论,强调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天赋有一些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洛克认为,这些权利是人类天生就拥有的,不受政府或其他人的干涉。
首先,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命权。
生命是最基本的权利,没有生命就没有其他权利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免受侵犯。
这就要求政府在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建立警察机构来维持社会秩序。
其次,洛克强调个体的自由权。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享有自由,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保护人们的自由,而不是限制或侵犯它们。
个人的自由权是基本的人权,它给予人们选择自己的行动和决策的能力。
最后,洛克提出了财产权的概念。
他认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拥有自己的身体和劳动成果,因此有权获得和拥有财产。
个人通过劳动获得财富,并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它们。
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的财产权,防止他人侵犯或剥夺个人的财产。
洛克的自然权利论在当时对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对维护公民的利益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人们对自然权利的界定和实践仍存在争议。
例如,如何平衡个体权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等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在洛克的自然权利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保护公民的权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个体也应该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总之,洛克的自然权利论强调了个体的天赋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这些权利是人类天生就拥有的,不受政府或其他人的干涉。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这一理论对于维护公民的权益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在洛克的自然权利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自由:一种天赋的自然权利

自由:一种天赋的自然权利————————————————————————————————作者:————————————————————————————————日期:自由:一种天赋的自然权利-历史论文自由:一种天赋的自然权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霍布斯一向被视为君主专制主张的提倡者,有人甚至认为他的代表作《利维坦》中表达的是一种“极端的王党政见”,然而有意思的是,寻找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就绕不开霍布斯。
文震江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对自由的争取。
如果就现代公共生活的品质作评论,“自由”肯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
而作为近代自由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则是滥觞于英国,其后更是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传统,影响至深至远。
中国典籍中自由多为“任意”的意思,且含有一点贬义,如《后汉书》有“兄弟权要,威福自由”之语。
在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对焦仲卿之妻说:“次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这里的“自由”则是训斥之语,是违背礼法自作主张之意。
在古希腊,自由就是在世界上的自主选择性,是对必然所安排的必定如此状况的超越。
柏拉图认为,人在尘世中得到的自由是十分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自由也是要通过人对理念的认知和遵从,即对至善的必然律令的认知和遵从来实现。
而德谟克利特则持原子论的自由观。
这种自由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必然性是命运,是法律,是天意,是世界的创造者。
物质的抗击、运动和撞击就是这个必然性的实体。
”人在必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服从必然给定的宿命,不能超越必然的安排,而一切关于自由的言说都不过是受着感性世界诱惑后产生的想象。
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对自由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是,这与今天政治学和伦理学探讨的自由概念却有不同。
大多数研究自由主义的学者都认为,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自由主义的起源不能追溯到古代,而应该确定在17 世纪,确切地讲是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2024年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研究论文

2024年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研究论文洛克,这位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以其对自然权利理论的深刻洞见而著称。
他的自然权利思想,作为现代民主和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自然状态的设想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是他对自然状态的设想。
在《政府论》中,洛克描述了一个没有政治权威、人人平等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拥有天赋的权利和自由,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安全。
这些权利并非由任何政府或权威所授予,而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
二、自然权利的内涵洛克认为,自然权利是每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生命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它保证了人们的生存不受侵犯。
自由权则是指人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受他人的强制和干涉。
财产权则是人们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应受到保护,不容他人侵犯。
三、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虽然自然状态有其理想化的一面,但洛克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和规范,人们之间的冲突和争端难以避免。
因此,他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即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自愿放弃部分自然权利,形成一个共同的政府。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授权,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
四、政府权力的限制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并非无限,而是受到自然法和人们的授权的限制。
政府只能在人们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得侵犯人们的自然权利。
当政府违背人们的意愿,侵犯人们的权利时,人们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五、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影响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保护人民的权利。
其次,它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保障,强调了个人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它的社会契约理论为现代法治国家提供了基础,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并认为法律应该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洛克经验论的基本观点

《洛克经验论》是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于17世纪末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政治、教育、心灵和自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对人类认识论的阐述、政治权利理论以及关于教育和自然状态的论述。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展开。
首先,《洛克经验论》对人类认识论的阐述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洛克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得的,即“tabula rasa”(空白的写板)的观点。
他指出,人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验的知识,所有的认识都是通过感觉和经验逐渐积累而来的。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的一个重要节点。
其次,洛克对政治权利理论的阐述也是《洛克经验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政治方面,洛克主张人们天生平等,并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如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他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权力应受到人民的监督和限制。
此外,洛克还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存在是基于人民之间的契约,人民有权反抗暴政。
这些政治观点为后世的民主制度和宪政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教育也是《洛克经验论》的重要议题之一。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个体的理性和德性为目标,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倡导“自然教育”,即根据儿童的自然倾向和兴趣进行教育。
这对后世教育改革和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最后,《洛克经验论》中关于自然状态的论述也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并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便和不安全。
因此,人们会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府,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财产权,主张私有制,反对专制和暴政。
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制度的建构,被视为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奠基之一。
总之,《洛克经验论》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认识论、政治权利理论、教育以及自然状态等,对于启蒙运动时期和后世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3.1原始资料:洛克关于“天赋人权”的论述

原始资料:洛克关于“天赋人权”的论述人们既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或许多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的一切权利和利益,他就自然享有一种权力,不但可以保有他的所有物──即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其他人的损害和侵犯,而且可以就他认为其他人罪有应得的违法行为加以裁判和处罚,甚至在他认为罪行严重而有此需要时,处以死刑。
但是,政治社会本身如果不具有保护所有物的权力,从而可以处罚这个社会中一切人的犯罪行为,就不成其为政治社会,也不能继续存在;真正的和唯一的政治社会是,在这个社会中,每一成员都放弃了这一自然权力,把所有不排斥他可以向社会所建立的法律请求保护的事项都交由社会处理。
──转引自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下篇第5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4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1No.4 2015年8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ug. 2015洛克关于自然权利“天赋性”的三种论证储昭华,汤波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洛克对自然权利的“天赋性”提出了三种论证:一是自然法论证,认为自然权利是自然法之规定;二是神学论证,认为自然权利是上帝意志之体现;三是理性主义论证,认为自然权利是人类理性自身之内在要求。
这三种论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不同缘于对自然法的不同理解。
三种论证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神学论证中,没有解决好上帝的普遍存在问题;自然法论证中,自然法观念非常含糊不清,既包含不证自明的超验成分,也包含有待证明的经验成分;理性主义论证中,其理性是“超历史的”,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境。
关键词:洛克;自然权利;自然法论证;神学论证;理性主义论证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5)04−0032−06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在国内学术界又被译为“天赋人权”),是近代西方人权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西方思想史上,弥尔顿、霍布斯等人都提出过“自然权利”,但是,第一个将“自然权利”观念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系统阐发,进而奠定西方人权学说基础的是洛克,如论者所言,“在洛克那里,自然权利不再是零散的、并列的,而是形成一个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
”[1](16−17)斯特劳斯也正确地指出:“所有现代自然权利理论的导师中,最为著名和影响最大的就是洛克。
”[2](168)洛克在《政府论》《自然法论文集》等著作中有关于“自然权利”思想的完整论述,通过这些论述,洛克不仅向我们详细展示了自然权利的内容、特征和原则,还对其“天赋性”进行了论证。
洛克论证自然权利“天赋性”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其一为自然法论证,证明自然权利乃自然法之规定;其二为神学论证,证明自然权利乃上帝意志之体现;其三为理性主义论证,证明自然权利乃人类理性自身之内在要求。
这三种论证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且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以下就此作些探讨。
一、自然权利:作为自然法之规定近代西方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理论。
众所周知,自然法传统在西方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
在洛克之前,自然法理论已经产生了两千多年。
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这一传统之所以被不断传承和弘扬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代代思想家们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对其展开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含义。
不仅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解释迥然不同,而且同一历史阶段如近代西方的思想家们——从洛克之前的格老秀斯、霍布斯到其后的卢梭、孟德斯鸠等,对自然法具体内涵的阐释也既有前后传承和彼此相通之处,又有着微妙而深刻的差异。
古希腊智者学派、斯多葛学派、教父哲学家等最早提出和发展了有关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他们大多将自然法看作关于正义、判断是非善恶的终极性的道德规范或原则。
自然法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过一种符合“自然”的生活。
并且,自然法是一种普遍性的标准,亦即,自然法适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人。
作为近代西方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克复兴了自然法传统,正如论者所说,自然法乃是“洛克思考的核心,尤其是其论人和政府的所有思想的核心”[3](71)。
洛克的自然法思想既是对前人的继承,更有着重大的发展,他不仅赋予了自然法一系列新的、丰富的含义,更将其与人的自由与社会进步密切地联系起来。
洛克对自然权利的论证首先是从自然法开始的。
收稿日期:2014−09−11;修回日期:2015−06−18作者简介:储昭华(1963−),男,安徽潜山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西方伦理思想比较;汤波兰(1987),女,湖南益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伦理学哲学储昭华,汤波兰:洛克关于自然权利“天赋性”的三种论证33如上所述,传统自然法理论强调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自然性、普遍性,以及它们所表征的道德义务,洛克关注的则是道德规范和原则中引申出来的每一个人所享有的一种(道德)权利。
洛克认为,自然法和“各国的明文法一样可以理解和浅显,甚至可能还要浅显一些”[4](8)。
与此同时,洛克坚持认为,社会状态中的明文法是人造的,但是其根源又是自然的。
为了追溯自然权利的起源,与霍布斯等的自然权利观念的先驱者一样,洛克也预设人类在进入国家(社会)状态之前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中。
在此前提下,洛克对人类在自然状态这种前国家状态中的权利状况进行了考察。
不同于霍布斯,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并不是一种霍布斯所描述的混乱无序、无法无天、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相反,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状态,是一种自由、平等和无限美好的状态。
“自然状态”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规则以约束人的行动,自然状态中存在着自然法。
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受到自然法的约束,人与人的关系,由自然法调整。
为了保护人们彼此之间平等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不受侵害,自然法为个人的自由行为划定了界限,设置了约束条件。
自然法教导人类,首先,“虽然人具有处理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4](36),换句话说,他有义务自我保存;其次,每个人除了自我保存外,还必须保存他人。
表面上,洛克的自然法表达了“应然”的规范性特征,规定人们应当怎么做,进而使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展现出区别于动物的文明性。
实质上,洛克的自然法并不是一种只体现义务或规范的道德原则,相反,它更多的是一种权利的道德原则,“意指人生来就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为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提供了起码的条件,在这种意义上,自然法和天赋权利是一回事。
”[5](148)洛克的基本论点是:人类在国家出现以前处于自然状态之下,并享有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惩罚违反自然法犯罪等在内的自然权利,从自然法角度看,所谓自然权利,就是“人们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或许多人相等”[4](5)。
这一界定表明:一方面,自然权利是由自然法这个终极的、超验的权威来赋予、规定和支持的,其逻辑是:在自然状态中,人具有自然法所规定的自然本性,人的自然本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自然本性规定人应该享有什么,人之作为人就享有什么,而个人权利既然出自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因此就是与生俱来且不可剥夺的;另一方面,自然法具有普遍性,自然本性是人所共有的,因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人都可以凭藉自然本性或自然法——也就是人之作为人的资格而享有权利,有权按照符合自然法要求的方式获得相应对待。
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人既不能放弃、让渡自己的权利,也不能损害、剥夺任何其他人的权利。
洛克将自然法确立为自然权利的源头,近现代占主导地位的权利话语即滥觞于此,洛克关于自然权利“天赋性”的自然法论证,“通过将重心由自然义务或责任转移到自然权利,个人、自我成为了道德世界的中心和源泉。
”[4](253)二、自然权利:作为上帝意志之体现在征引自然法论证自然权利时,洛克又转到了对自然权利的神学证明。
从历史来看,将自然权利的最终依据归结到上帝那里,这并不是由洛克首创的。
受基督教传统的影响,在近代西方各种“自然权利论”中,总能发现“上帝”的“身影”。
究其原因,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不可避免地具有形而上学性,而诉诸超验权威——上帝,无疑是论证自然权利的一条便捷途径。
洛克也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提。
甚至,在洛克看来,“上帝”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上帝的信仰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这个信仰,人就与动物别无二样,就不能形成社会。
那么,洛克是如何从上帝的意志推论出人的自然权利呢?在《自然法论文集》开篇处,洛克指出,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并且为万物设定了秩序,亦即一定的生存法则,而我们并没有充分理由认为,只有人类可以不受任何生存法则的控制和支配,因为人类也是上帝的造物。
然后,洛克从上帝存在、从人与上帝这种造与被造的关系中一步步演绎出人的自然权利。
从人与上帝的关系来看,由上帝造人,产生出上帝对人类拥有的单方面的、无条件的权利,也就是说,人类对于上帝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因此,人类对上帝的第一条义务就是敬拜上帝和服从上帝的意志。
但是,只告诉人们必须服从上帝的意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向人们指出上帝的意志是什么。
洛克认为,首先,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创造人类这个作品自然是希望人类能够繁衍生息,而不是走向毁灭,因此,上帝印刻在人心中最重要的信念就是要保存自己(在个体与种族两个层面上):“上帝既创造人类,便在他身上,如同在其他一切动物身上一样,扎下了一种强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1卷第4期34的自我保存的欲望。
”[6](74)其次,敬拜上帝,服从上帝的意志,不仅可以引申出自我保存的义务,还可以引申出保存他人的义务:“基于同样的理由,当他保存自身不成问题时,他就应该尽其所能保存其余的人类。
”[4](5)所有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人们之所以不能彼此伤害,是因为没有人有权毁灭上帝的、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不过,关键的问题是,人们所肩负的对上帝的义务何以会成为一种自然权利?对此,洛克的解释是,从对上帝的义务中可以推论出人的自然权利:我既有保存自我的义务,同时也有保存他人的义务,这两项义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对于“我”而言保存自我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即是保存他人的义务,这意味着自我保存的义务就是我的权利。
同时,我保存他人的义务对他人而言也是一种权利。
在此,我们会发现,保存自我和保存他人的义务,在洛克的推论中被悄然转换成一种保存自我和保存他人的自然权利了。
从保存自我与保存他人的义务中也不难推导出一些具体的基本权利:比如财产权——为了完成保存自我和他人的义务,获得基本食物、住所和衣物的权利必须被满足;比如自由权——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彼此之间应该是自由的,个体的自由活动是他人不应随意侵犯的;比如平等权——上帝之光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种类、等级之别,赋予作为其造物的人以平等的人格,因此,在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绝对服从关系,从而使平等的权利诉求成为可能。
可见,是上帝赋予了人类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洛克认为,虽然人的权利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但权利却是与生俱来的。
假如没有上帝,自然权利也就不可能出现,上帝意志是自然权利的终极根源。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洛克为何格外重视对《圣经》文本的解读,原因在于上帝的意志是通过《圣经》来展现的,《圣经》就是上帝意志的宣告。
在《政府论》上篇中,洛克严格以《圣经》文本为依据,辅以逻辑的推理分析,对保皇党人罗伯特·菲尔麦的君权神授说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